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SJG19-2010.pdf

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SJG19-201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23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SJG19-2010.pdf

4热熔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表B.4.1热熔改性沥青防水涂料主要性能指

TAF-WG4-AS0016-V1.0.0:2018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测试方法.pdf5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表B.5.1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反应固化型)主要性能指标

6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表B.6.1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主要性能指

表B.7.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主要性能指标

表B.7.2无机防水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7.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表B.7.4砂浆防水剂主要性能指标

8*凝土外加剂主要性能指标

8*凝土外加剂主要性能指标

表B.8.1*凝土防水剂主要性能指标

表B.8.2*凝士膨胀剂主要性能指标

本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表B.9.1喷涂聚氨酯硬泡体材料主要性能指标

表 B. 10. 2止水带主要性能指标

表B.10.3膨润土橡胶遇水膨胀止水条主要性能指标

表B.10.4改性石油沥青密封材料物理性能

11、胎体增强材料的质量要

表B.11.1胎体增强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附录C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现场抽样复验

附录C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现场抽样复验

表C.0.1建筑防水工程材料现场抽样复验项

附录D防水涂料有害物质限量

表D.1水性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

表D.2聚合物水泥防水胶粘材料环保性能指标

表D.3反应型建筑防水涂料中有害物质含量

a:仅适用于聚氨酯类防水涂料。

表D.4溶剂型建筑防水涂料有害物质含量含量序号项目B级(室外和通风流畅场所)1TVOC, g/L≤7502苯,g/kg≤0. 103甲苯+二甲苯,g/kg≤4004苯酚,g/kg≤0. 505葱,g/kg≤0. 106萘, g/kg≤0. 507游离TDI',g/kg≤7可溶性铅≤90可溶性≤758重金属mg/kg可溶性铬≤60可溶性汞≤60a:仅适用于聚氨酯类防水涂料。54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以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应不”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规范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或“应按…执行”

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1.0.1近几年来,深圳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在防水工程实践中 逐渐认识到建筑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并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为提高设计、施工质量, 需要制订一部在国家规范原则下,根据深圳的实践经验、地区环境条件和材料供应状态、施 工技术水平,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并符合深圳地区特色的、技术先进的、实用性强的防水工 程规范,使防水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有章可依,这是编制本规范的目的。 本规范以《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和建设部颁发的政策法规为准则,依照“地方化”,“具体化”,“实用化”原则,防水层 设计以“可靠、合理、耐久、经济”为方针,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习惯使用的材料、构 造和工艺,列出具体的防水层方案。 1.0.2防水工程设计、选材、施工、验收是一个系统工程,四者紧密联系。按照“设 计是前提,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的原则,确保使用年限内不得发生 渗漏。深圳市的防水工程应按照本规范规定进行设计、选材、施工和验收。 1.0.3本规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实用性,凡本规范未涉及的规定防水工程施工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

2.0.1防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建筑物不发生渗漏。 2.0.2根据防水主体功能要求,采用一道或多道防水材料组成的防水层次。 2.0.3采用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组合形成复合防水层,选择两种互补、相容 紧密结合的材料,达到1十1>2的效果。 2.0.4防水层没有与基层满粘,一旦防水层有局部缺陷发生漏水,水会在防水层下随 意流动。 2.0.5为加强防水设防中对易损害部位补强的层次,普遍应用于阴阳角、天沟、檐沟, 水落口、设备层下部等,这些部位基面复杂,宜采用涂料组成无接缝的防水层。 2.0.6常采用聚酯无纺布,放置在排水层上部,当多余雨水排除时,阻止种植介质的 流失。 2.0.7采取各种构造方法使水顺利排出组成的系统。如天沟、水落口、水落管、排水 沟、排水板等。 2.0.8通过将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产生另一种具有一定强度和延性的防水层。 2.0.9涂料中溶剂(水、汽油、煤油、二甲苯等可挥发的物质)挥发后,涂料干燥成 膜,如丙烯酸涂料,JS涂料。

2.0.10将沥青改性,不含溶剂,固含量近100%,在工厂预先加工,在现场采用专用 加热炉加热后,涂刮于基层成为防水层的涂料。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可以粘结卷材形成 复合防水层的涂料。 2.0.11以聚丙烯、钢纤维等为原料的一种短纤维加入水泥砂浆或*凝土中,增加其抗 裂性。 2.0.12在水泥砂浆(一般采用细砂)中加入聚合物乳液或干胶粉使其达到有一定防水功能 的水泥砂浆。 2.0.13在水泥砂浆中加入聚合物乳液(丙烯酸乳液,丁苯胶乳液,氯丁胶乳液)或干胶粉 (EVA干胶粉、内烯酸干胶粉),提高其强度、粘结力、柔韧性、抗裂性等不同性能要求的 聚合物水泥砂浆。 2.0.14在水泥浆中加入聚合物乳液(一般聚灰比为0.1~0.2),使水泥浆具有较强的 粘结性,可堵塞地下工程现浇*凝土表面气孔或作为墙面界面剂使用。 2.0.15现场喷涂立即发泡硬化的多孔聚氨酯,按密度分为55kg/m、45kg/m²、35kg, m²三种。≥55kg/m的既是保温材料,又是一道防水层(25mm厚);≥45kg/m的既是 保温材料,又有一定防水功能,但需在表面抹刮一层聚合物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涂料: 35kg/m只能作为保温材料用。 2.0.16指双组分不含挥发溶剂和沥青的聚氨酯涂料。 2.0.17以水为固化剂的聚氨酯涂料。施工时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涂刮成膜。不含溶 剂、密度小、固含量高。将单独保存的聚氨酯涂料,直接涂刮于基层,吸收空气中的水 份,反应成膜形成防水层,称湿固化聚氨酯涂料。 2.0.18采用一次复合成型的聚乙烯丙纶(涤纶)卷材与聚合物水泥防水胶结材料粘结 于基面形成复合防水层。胶结材料应具有防水功能,不含甲醛、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 压折比≤3,厚度以1.2mm为宜。

3.0.1防水工程的功能目标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渗漏。过去由于诸多条件限制, 不能达到该要求,故只能提出三年、五年保修期。随着防水材料品质提高、品种增加和 防水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就可达到此目标,所以明确提出“在规 定使用年限内不得渗漏”这个要求。 3.0.2通过多年实践,提出了“设防可靠、技术合理、材料耐久、经济实用”的方针。 “可靠”是指全面设防,适应主体功能的要求;“合理”是指结构构造合理,选材适用、 合理;“耐久”是指选用材料的 材质和厚度要适应耐久要求;“经济”是指在可靠、合理、耐久的前提下的综合经济效 益。

3.0.1防水工程的功能目标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渗漏。过去由于诸多条件限制, 不能达到该要求,故只能提出三年、五年保修期。随着防水材料品质提高、品种增加和 防水技术水平的提高,只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就可达到此目标,所以明确提出“在规 定使用年限内不得渗漏”这个要求,

了粘贴于基层的防水层窜水压力试验,不同厚度材料抵抗基层开裂试验,热老化72h的 变形(收缩、膨胀)试验,以确定材料使用环境要求。对所选用的材料均做了耐水压力、 抗裂、窜水压力、粘结强度和耐介质水性能的试验。总结了防水设防新思路;“基层封 闭”,“组合防水”,“全面连续设防”。根据“适应就是最好的材料”理论,以“涂卷结 合”、“配合相容”“组合整体”“复合互补”的选材原则,对防水层材料提出基本要求。 不但要求防水层材料具有水密性,并应具有抵抗结构变形,适应施工环境等全面要求。 3.0.4对重大工程应首先从设计上给予保证,根据目前深圳地区防水工程的现状,应 实施对重大工程的专家审查制度。材料组合仅仅是现在经实践检验证明比较合理的优选 方案,由于防水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对于未列入的材料组合,若能证明确实符合 本规范的设计原则,经专家评审,也可用于相应等级的防水工程。 3.0.5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和制订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贯做法: 已成为不成文的条例了,所以防水工程也应执行。由于防水技术和防水材料近年来发展 迅速,要求设计人员全面掌握确有困难。根据建设部要求,设计院应有专人熟悉和负责 对防水设计的审查。 3.0.6施工单位和操作人员也应有相应的资质和经常性培训,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3.0.7材料必须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保证工程质量则成为无本之源。所以应在 工程中严格把关,严禁不合格产品用在工程上。防水材料现场抽样复验结果低于规范附 录中的规定值,即认为产品是不合格的。 3.0.8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常误将一些有一定防水功能的材料作为一道防水层,造 成防水设防失效或质量降低,故列出多种不可作为一道防水层的条文。 1屋面、墙体*凝土结构在结构设计计算时,允许*凝土裂缝不大于0.3mm,且屋 面、墙体结构层处于建筑物外部,受自然环境、温度变形影响和*凝土后期收缩变形影 响,开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可以作为一道防水层。 2块体的保温材料接缝多,不能防水。整体保温层的吸水率、孔隙率过高,易渗 漏。而硬泡聚氨酯可以防水,但必须达到一定密度和闭孔率,且应有刚性保护层,本规 范4.1.11条已作规定。 3隔汽层过薄,只能阻止水蒸汽通过,不能承受水压、自然环境和建筑物对防水 层的损害,故隔汽层和防水层不能**。 4~5装饰瓦、不搭接瓦、面砖,均有很多接缝,其粘结材料也不能全部密实,加 之材料和结构本身的变形,微细裂缝不可避免,所以不能成为一道防水层。 6渗透性涂料、憎水性涂料可阻止水的渗透,但对于结构*凝土或砂浆的开裂是 无能为力的。 7防水层厚度不足,耐久性不够,防水层会被破坏而渗漏。 3.0.9防水层与基层一且粘结不牢,局部破坏后,水将在防水层下到处窜流,无法查 找渗漏源,因此,满粘做法可以降低渗漏概率,且容易查找渗漏源,便于维修。 3.0.10过程检验,对保证施工质量起重要的作用。过程不检查、不控制,完工后隐蔽

3.0.8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常误将一些有一定防水功能的材料作为一道

4.1平屋面防水层设讯

4.1.1一般平屋面的防水层构造层次以图表示更一目了然。 4.1.2平屋面防水层的设计是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对防水耐用年限的要求、工程进 度要求、工艺技术能力、施工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综合经济效果等因素来决定的 过去在防水层设计时较少考虑施工环境条件和工艺技术能力。本规范只提供II级、III级 屋面防水层方案,I级屋面防水工程是极为重要的工程,且数量有限,根据本规范规定 “重大工程的专家审查制度”要求参考Ⅱ级设防和规范精神进行设计。 4.1.3、4.1.4防水层的设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根据新的设防理念,在附录1中选 择本地区使用有效的防水材料和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分别选择可作为适应基层封 闭的材料和作为主防水层的材料,排列组合成防水方案。同时根据“材料组合互补择优” “选材不误导”“适应不方能”“工艺简便”等原则,淘汰技术不可行、方案不优,只 选择优又符合上述原则的方案,制订了设防方案组列入表中对于被选用于第一道防水层 的材料,均作了抗窜水压力试验,并达到要求。两种材料组合时,均能相容、相粘结。 4.1.5依据各方案组合的特点,分别列出选用要求,便于使用者选择。 4.1.6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上面的作法叫倒置式屋面,倒置式屋面的优越性显而易 见,由于防水层被保温层埋置封闭,大大提高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水层直接 与结构层粘结,防止水在防水层下窜流,提高了防水层的可靠性,即使出现局部渗漏, 也便于查找漏源。为了保证防水层与结构层有效粘结,应优先采取结构找坡,当必须采 取建筑找坡时,也不应选用陶粒、珍珠岩等疏松的高吸水率材料,以防止找坡层大量蓄 水。应选用致密、吸水率低的找坡材料,防止找坡层窜水。 4.1.7涂膜防水层由于涂料的稀稠、固含量不同、涂刷时的用量不同而使每遍涂刷的 厚度存在差别,有些材料的差别还很大,但过去在很多设计中习惯于以涂料遍(道)数 确定防水层,无法保证防水层的厚度。本条规定防水层以厚度来表示和检验。 4.1.8种植、行车、荷重屋面的结构层和防水层因受荷载影响,容易受到损伤破环: 因此要求防水层的基层更坚固、整体性更好,防水设防也要求更可靠,故应按二级以上 设防。 4.1.9在应力集中、结构变化、易老化和被拉裂或者使用中容易受到损害的节点部位

4.1.9在应力集中、结构变化、易老化和被拉裂或者使用中容易受到损害的

不致因局部提前老化而使防水层失效。 4.1.10屋面女儿墙部位渗漏概率大,出现渗漏原因主要是墙体、压顶及抹面开裂,雨 水沿裂缝渗下,绕过防水层渗到室内,因此提出女儿墙采用现浇钢筋*凝土,并采用涂 膜防水,效果好,基本解决了女儿墙的渗漏。 4.1.11硬泡聚氨酯材料因密度低、闭孔率小,过去一直仅作为保温材料使用,而现在 高密度(55kg/m3)硬泡聚氨酯的密度高、闭孔率大,可以作为一道防水层,但应在其表 面做刚性保护层,隔离紫外线对它的影响。

4.2.1由于现代复杂、创新的建筑设计不断涌现,建筑构造设计多样性、个性化,使得 建筑防水细部构造千变万化,不可能一一列出。为了保证节点的防水可靠,根据“多道 设防”、“复合用材”、“适应变形”、“连续设防”、“增强设防”的原则制订了几个典型的 细部构造图,供设计者参考。多数细部构造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原则自行作出详细的节点 大样图。

建筑防水细部构造千变万化,不可能一一列出。为了保证节点的防水可靠,根据“多道 设防”、“复合用材”、“适应变形”、“连续设防”、“增强设防”的原则制订了几个典型的 细部构造图,供设计者参考。多数细部构造应由设计人员根据原则自行作出详细的节点 大样图。 4.2.2变形缝有等高缝和高低缝两种,等高缝又可分为高出屋面和不高出屋面的变形 缝。不管何种防水材料的屋面,变形缝构造均相同,必须采用两层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 这是因为合成高分子卷材厚而柔软,强度高,延伸率大,耐久性好,耐高低温性好等特 点。卷材中间为2型,留有变形余地,并与屋面防水层搭接,泛水处必须用聚合物水泥 砂浆保护。 4.2.3水落口有横排水和直排水两种作法。水落口是雨水集中排出的部位,受水冲刷严 重,大雨时短期积水,因此,首先要注意加大排水坡度,避免积水;二是水落口与找平 层间材料不同,变形收缩首先在这里开裂,故应预留凹槽嵌密封材料。由于水流集中冲 刷,还需增加附加增强层是十分必要的。 4.2.4天沟、檐沟是雨水集中排出部位,同时基面坡度很不平整,纵、横向均有坡度,卷 材很不容易铺贴平整,故应增加涂料附加增强层后,再作其它材料防水层。表面应有聚合 物水泥砂浆保护,以延长其寿命。否则天沟、檐沟防水层必然会比屋面防水层提前老化 损害。 4.2.5女儿墙泛水有高女儿墙、低女儿墙之分,又有不同墙体材料,如混凝土和砌块 (砖),因此收头作法有别,但收头处必须固定,泛水处防水层上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 护。 4.2.6穿过防水层管道部位,管道与找平层间由于材料不同易变形开裂,应预留凹槽,并 嵌密封材料。再者要加大管道四周找平层坡度,避免积水。 4.2.7防水层的阴阳角是结构应力集中和使用中易受损害的部位,故必须加强,否则不 能与整体防水层同步老化

4.2.2变形缝有等高缝和高低缝两种,等高缝又可分为高出屋面和不高出屋面的变开

缝。不管何种防水材料的屋面,变形缝构造均相同,必须采用两层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 这是因为合成高分子卷材厚而柔软,强度高,延伸率大,耐久性好,耐高低温性好等特 点。卷材中间为2型,留有变形余地,并与屋面防水层搭接,泛水处必须用聚合物水泥 砂浆保护。 4.2.3水落口有横排水和直排水两种作法。水落口是雨水集中排出的部位,受水冲刷严 重,大雨时短期积水,因此,首先要注意加大排水坡度,避免积水;二是水落口与找平 层间材料不同,变形收缩首先在这重开裂,故应预留凹槽嵌密封材料。由于水流集中冲 刷,还需增加附加增强层是十分必要的。 4.2.4天沟、檐沟是雨水集中排出部位.同时基 度很不平整纵、横向均有坡度,卷

缝。不管何种防水材料的屋面,变形缝构造均相同,必须采用两层合成高分子卷材覆盖, 这是因为合成高分子卷材厚而柔软,强度高,延伸率大,耐久性好,耐高低温性好等特 点。卷材中间为2型,留有变形余地,并与屋面防水层搭接,泛水处必须用聚合物水泥 砂浆保护

层间材料不同,变形收缩首先在这里开裂,故应预留凹槽嵌密封材料。由于水流集中冲 刷,还需增加附加增强层是十分必要的。 4.2.4天沟、檐沟是雨水集中排出部位,同时基面坡度很不平整,纵、横向均有坡度,卷 材很不容易铺贴平整,故应增加涂料附加增强层后,再作其它材料防水层。表面应有聚合 物水泥砂浆保护,以延长其寿命。否则天沟、檐沟防水层必然会比屋面防水层提前老化 损害。

1.2.5女儿墙泛水有高女儿墙、低女儿墙之分,又有不同墙体材料,如混凝土和砌块 砖),因此收头作法有别,但收头处必须固定,泛水处防水层上应抹聚合物水泥砂浆保 沪。 .2.6穿过防水层管道部位,管道与找平层间由于材料不同易变形开裂,应预留凹槽,并 嵌密封材料。再者要加大管道四周找平层坡度,避免积水。 1.2.7防水层的阴阳角是结构应力集中和使用中易受损害的部位,故必须加强,否则不 能与整体防水层同步老化

4.3.1为了避免基层由于结构刚度不足或混凝土干缩产生变形开裂,从而拉裂防水层, 因此对基层(结构层)提出提高刚度和减少开裂的措施。 4.3.2屋面找坡是功能目标所规定。但建筑找坡所用的材料应轻质、低吸水率。采用 过重的找坡材料,增加结构的荷载,增大变形,是极不利的;采用吸水率高的材料将会 使找坡层大量蓄水,造成渗漏。但目前还缺乏低吸水率的轻质找坡材料,故作出提倡结 构找坡的规定。

完整的防水层可能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应当按防水层所构 成的材料体系提出施工要求,故将所有主体设防的有关复合施工工艺逐条列出其保证质 量的施工要点。

量的施工要点 4.4.1涂料与卷材复合施工将是一种基本形式,在此做较详细的规定。 1基层干燥度将显著影响涂膜质量,如果涂料需要基层干燥,必须经测定基层干 燥度合格后方可施工。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的涂料也不能有明水。 2多组分涂料必须配比准确、搅拌均匀才能反应完全,才能成膜坚固。 3反应型涂料可厚涂。当采用涂料做为卷材的粘结剂时,应在涂料施工时预留 定量作为粘结剂,涂刷粘结涂料应均匀一致,铺卷材时应排出卷材下空气并粘牢,从而 杉成整体防水层。待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4挥发型涂料的关键工序是薄涂多遍,每遍完全干燥成膜后才能继续施工,否则, 涂膜遇水将出现反乳而降低性能或造成渗漏。反应型涂料厚涂时,应用带齿刮板才能控 制厚度,从而保证防水层质量, 5为了保证卷材铺贴位置准确、粘接牢固,规定了卷材试铺工艺和铺贴要点。 6涂膜上铺贴高分子卷材时,忌拉伸过紧,因为高分子卷材在使用过程中的收缩 较大,应松弛但不皱折;改性沥青卷材则要求拉紧,避免受热鼓胀。 7搭接缝施工是卷材防水的关键,故要求接缝平整、顺直不扭曲,在卷材接缝上 下面涂粘结剂,然后粘合封边。 8复合防水层施工过程中,每道防水层施工后应立即检查验收,否则,隐蔽后将 无法检查验收。 9本条规定内容是防水施工工艺的要求 4.4.2热熔改性沥青涂料施工时基层干燥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施工温度要保证。 温度过高,易造成能源浪费和对改性沥青的老化损害;温度过低,不易涂刮。涂料涂刮 应均匀一致,一般为一次性厚涂,如果厚薄不易掌握可分遍涂刷刮,第二次涂刷刮时不 能上人,可铺薄胎体布或撒滑石粉。与卷材复合时,卷材铺贴应在涂料冷却前进行,铺 贴改性沥青卷材时应拉紧,不得松弛。与合成高分子卷材复合时,温度控制在5060 C之间,过高损害卷材,过低粘结不良。 4.4.3自粘卷材施工,可在干燥基层上直接铺贴,但宜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如果基层 朝湿,应刮一道聚合物水泥砂浆1~2mm厚,并边刮抹砂浆边铺卷材。因自粘卷材粘结 力强,施工时应先预铺裁剪,避免边铺边裁剪。铺贴时底面的隔离纸必须撕干净,不准 残留,另外铺贴时要排净卷材下空气,拉紧、滚压粘牢。 4.4.4聚乙烯丙纶卷材防水层是指底部聚合物防水胶粘料和卷材共同组成的防水层,

施工时材料配比应准确、搅拌应均匀、铺抹厚度要保证,而且基层应湿润无明水,边刮 抹浆料边铺卷材,并刮压卷材,排出下面空气,使它与基层粘牢,这是工艺技术的关键。 4.4.5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对堵塞基层的毛细孔和抗穿刺是很有效的,可以阻止水的 渗透,但是它的抗裂性有限,因此需要与涂料或卷材配合。涂料和卷材施工必须待砂浆 能上人后才充许进行。 4.4.6密封材料施工分热灌和冷嵌。两种工艺都要求嵌缝的两侧基面干燥、干净、坚 固,底部放置背衬材料。它的技术关键是密封材料要与基面粘结完全,不留气泡、空隙, 嵌缝要连续、无气泡。 4.4.7硬泡聚氨酯的施工技术要求高,要求基层平整、干净、干燥,更重要的是它双 组份的计量同现场施工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关,故应由技术主管提出技术参数并在现场 制作试件和进行必要的调试,同时,对温度、湿度、风力等条件是否适合施工作出判断, 喷涂施工时,可能会产生飞溅现象,对非喷涂部位应进行遮挡保护。 4.4.8增强层铺设增强胎体时,不得拉紧,但也不能皱褶。原因是涂料和胎体在干燥 后收缩率大。 4.4.9防水层收头失效造成渗漏的事例很多。涂膜的收头只要分层退涂,上部覆盖砂 浆,就不会翘边。卷材的收头必须用压条钉压在槽或混凝土面上,再以密封材料密封, 上部抹刮掺抗裂纤维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掺抗裂纤维的聚合物水泥砂浆具有强度高,韧 性好,不开裂等特性,故作此规定。 4.4.10砂浆找平层易开裂,将导致防水层破坏,掺加抗裂纤维以减少裂缝的产生。在 保温层上的找平层,由于保温层强度较低,应作分格缝处理,以减少找平层开裂。 4.4.11实践证明找坡层与找平层合一是有效的方法,但要求排水坡度准确,表面平整。 4.4.12设置隔离层是防止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的粘结。铺设时隔离材料出现 皱折、损坏,将不能实现隔离目的。 4.4.13隔气层是阻止室内的水气进入吸湿的保温层中,因此隔气层必须与防水层连 接,以完全封闭保温层。需强调的是,隔气层材料应具气密性,人们常习惯地认为防水 材料都可以作为隔气层使用,事实上,很多防水材料是透气不透水的,应引起人们重视, 4.4.14 滤水层纤维布铺设不平整,易出现排水不畅现象。 4.4.151 保护层是对防水层的覆盖保护。薄质保护层应强调均匀一致,完全覆盖防水层: 砂浆保护层容易开裂,应掺加抗裂纤维并分格以减少裂缝出现。 4.4.16 变形缝节点卷材做成Q形,为了适应较大的变形 4.4.17在水落口与找平层之间留凹槽密封,是为了避免两种不同材料间产生变形裂 缝。 4.4.18檐沟是雨水集中排出的部位,截面狭小,多向坡度,施工难度较大,所以应做 涂料增强层。

4.19留凹槽密封目的同本规范第4.4.17条

5.1坡屋面防水层设计

5.1.1根据防水主体形式和构造划分原则,坡屋面分为瓦屋面、非瓦屋面和金属板屋 面,因为形式不同,防水层材料不同,设防当然也不同。瓦屋面又分为座瓦、瓦两种 不同构造。不同面层、不同基层对防水层的选材和构造有很大差异,故划分类别是很有 必要的。 5.1.2坡瓦屋面的坡度,统一以百分比表示,一般不应小于20%,金属板屋面一般大于 10%。瓦屋面排坡度应根据屋面基层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材料性能及 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表.1.1的规定。实际工程中, 许多瓦屋面的形式、坡度是由立要求决定的,因此,设计时须认真将以上各因素综合调 整,确保防水的可靠性。 5.1.3不同屋面的基本构造和用材,采取图示更明确。 5.1.4针对不同的基层类别,给出了不同的防水组合,有利于设计和施工选用。 5.1.5为了方便方案的选择,根据方案的特点列表,便于使用。 5.1.6热敏感性材料,如沥青基及改性沥青类的材料,由于温度升高,强度和粘结力降 低,坡屋面防水层易下滑,曾发生多次事故,因此这类材料不宜在坡屋面上使用。卷材 防水层由于与基层粘结差,因此要求采取机械固定的措施。 5.1.7、5.1.8坡屋面在坡度较大时,瓦、保温层、找平层、座浆层等材料总重量较大 容易出现下滑现象,另外,地震和周边因行车带来的震动,也将可能使其出现下滑现象, 大风、台风时也易掀起瓦片,因此必需予以加固。一般在檐口结构板处,做出上翻高出 屋面挡头,阻止屋面上部防水层、保温层下滑,另一措施是在结构板上植筋,利用植筋 与保温层上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连接,或将檐口第一片瓦用钉子固定,避免大风掀走瓦 片。

5.1.1根据防水主体形式和构造划分原则,坡屋面分为瓦屋面、非瓦屋面和金属板屋 面,因为形式不同,防水层材料不同,设防当然也不同。瓦屋面又分为座瓦、瓦两种 不同构造。不同面层、不同基层对防水层的选材和构造有很大差异,故划分类别是很有 必要的。

面,因为形式不同,防水层材料不同,设防当然也不同。瓦屋面又分为座瓦、瓦两种 不同构造。不同面层、不同基层对防水层的选材和构造有很大差异,故划分类别是很有 必要的。 5.1.2坡瓦屋面的坡度,统一以百分比表示,一般不应小于20%,金属板屋面一般大于 0%。瓦屋面排坡度应根据屋面基层形式、屋面基层类别、防水构造形式、材料性能及 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表.1.1的规定。实际工程中, 许多瓦屋面的形式、坡度是由立要求决定的,因此,设计时须认真将以上各因素综合调 整,确保防水的可靠性。

5.1.5为了方便方案的选择,根据方案的特点列表,便于使用。 5.1.6热敏感性材料,如沥青基及改性沥青类的材料,由于温度升高,强度和粘结力降 低,坡屋面防水层易下滑,曾发生多次事故,因此这类材料不宜在坡屋面上使用。卷材 防水层由于与基层粘结差,因此要求采取机械固定的措施。 5.1.7、5.1.8坡屋面在坡度较大时,瓦、保温层、找平层、座浆层等材料总重量较大: 容易出现下滑现象,另外,地震和周边因行车带来的震动,也将可能使其出现下滑现象, 大风、台风时也易掀起瓦片,因此必需予以加固。一般在檐口结构板处,做出上翻高出 屋面挡头,阻止屋面上部防水层、保温层下滑,另一措施是在结构板上植筋,利用植筋 与保温层上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连接,或将檐口第一片瓦用钉子固定,避免大风掀走瓦 片。

5.2.1本条从有利于防水和美观的角度,对各种瓦的檐口挑出长度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5.2.2考虑施工操作和因砂浆干缩开裂造成渗漏,对屋脊的设计作 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5.2.3泛水是瓦屋面最易渗漏的部位,作好泛水处理甚为重要,所以采用聚合物水泥砂 浆或掺抗裂纤维水泥砂浆作为泛水处理。为使雨水顺利排入天沟,防止爬水现象,本条 规定了块瓦、金属板材伸入天沟的尺寸。 5.2.4金属板材屋面安装用配件,一般由专业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得平整、坚硬的表面。就目前施工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采取随浇随抹工艺或加浆抹平 工艺完全可行,这不但节约材料,更主要是确保了找平层的质量,减少了对防水层的损 害。找平层中掺抗裂纤维,实践证明对减少找平层开裂很有效的。 5.3.2防水层直接设在结构板上,坚固可靠,不易产生滑移现象。如果先做质轻、强 度又低的保温层,上部有刚性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在振动或坡度较大时易出现下滑趋势, 因此,一般情况宜采取倒置式屋面。如果屋面坡度过大,保温层应设在结构板下。 5.3.3街瓦屋面的顺水条目前有三种作法:一是传统钉木条,这种作法直接钉穿防水 层,虽然采取密封措施,但年久易使密封失效,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二是在找平层上抹 出砂浆条,内加聚合物胶和抗裂纤维,由于砂浆条高出屋面,防水层后做,瓦条的钉 子直接钉入,一且屋面有水,沿防水层下排,不会发生渗漏;三是采用钢理件,按一定 点位置埋设,埋设处高出屋面作好密封,省工省料,也是可行的。 5.3.4瓦条,有金属和木条两种,但均应作防腐蚀处理。 5.3.5见本规范第4.1.11条说明。 5.3.6金属板屋面防水的关键是接缝,由于金属受温差影响变形量大,热胀冷缩频繁 并直接受热,所以在接缝处要求放置一定厚度、耐热老化性能高的橡胶条,可采用丁基 橡胶条密封,以适应变形和耐久。 5.3.7无穿透直立锁边工艺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工艺,因此提倡采用。金属板材的另 个防水关键问题是将板紧密地固定在支架上,用螺栓(螺钉)固定以减少变形,板应采 用带防水垫圈的镀锌螺栓(螺钉)固定,固定点应设在波峰上。所有外露的螺栓(螺钉), 均应涂抹密封材料保护。

5.4.1本条阐述了钢筋混凝土基层上的块瓦铺设工艺及要点。 5.4.2聚合物水泥砂浆具有一定防水能力,施工时要求配合比准确,搅拌均匀,表面 抹平压光。斜坡屋面铺贴卷材粘结困难,为避免卷材下滑,应用带垫钉子钉于基层。 5.4.3聚合物水泥砂浆施工后,涂料施工应根据涂料对基面含水率的要求进行,可湿 面施工的,砂浆硬化能上人即可进行施工,否则,须待砂浆干燥后才能施工。 5.4.4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层施工应待聚合物水泥砂浆硬化后进行,不可将聚合 物水泥砂浆层作为卷材的粘结层。 5.4.5硬泡聚氨酯施工同本规范4.4.15说明。硬泡聚氨酯施工后可立即刮抹聚合物水

5.4.5硬泡聚氨酯施工同本规范4.4.15说明。硬泡聚氨酯施工后可立即刮

二遍按要求厚度刮抹。 5.4.6沥青瓦属轻质瓦,其设计之初,就是与標条、木望板配套使用的:木望板上干 铺油毡一层,然后铺钉沥青瓦,简洁而方便,全过程干作业。沥青瓦移植到钢筋混凝土 坡屋面上,如果将其直接钉粘在混凝土基层上,会令其优势全失。较合理的构造是用在 轻质保温块材上,因沥青瓦质轻,减少了下滑重力对保温层的不利。另外,因为不设挂 瓦条,钢筋头可不留,在保温砌块的砂浆找平层上先铺沥青瓦垫层,然后直接粘钉沥青 瓦。此种构造,要求保温砌块有一定的强度,且不能太脆。砂浆找平层则宜采用聚合物 水泥砂浆,至少应为纤维水泥砂浆,目的是增加砂浆的韧性,以便钉铺沥青瓦时,减少 孔四周开裂。沥青瓦钉铺,应采用专门设计的射钉。 5.4.7金属坡屋面,无论是板还是瓦,都是构造防水而不是材料防水。特别排水方向 上的搭接,主要是靠足够的坡度

6外墙面防水设计与施工

6.1.1外墙分为无保温层外墙和有保温层外墙,本条提供了外墙防水基本构造图。 6.1.2深圳是沿海地区,台风多,雨量大,近年来建筑外墙的渗漏现象日益严重。根 据墙体特点,制订组合防水层。外墙面防水材料只能采用涂料,不能采用卷材和热敏感 性大的沥青基材料,已是显而易见。外墙面防水的涂料要求具有耐水、耐候性外,还应 具有一定的抗基层变形能力和较强粘结力,因此只能选择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和聚合物 水泥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墙体面积大者取高值,墙体积小者取低值。 6.1.3外墙防水层应保证其整体密闭性,分割缝处需进行防水密封处理,以免留下渗 漏隐惠。 6.1.4在外墙聚合物防水砂浆中加入抗裂纤维或耐碱玻纤布,有利于增强墙体刚性防 水层的整体抗裂性,提高防水功能, 6.1.5虽然近几年外墙涂料和外墙腻子的防水性能有所提高,但仍然不能达到防水材 料所起到的作用,故不能单独作为一道防水层。 6.1.6外墙采用II型的反应型或挥发型水泥防水涂料,既可保证防水层的强度,又可 保证其适应变形的能力。 6.1.7制定本条的目的是提高墙体刚性防水层的整体抗裂性

位,必须采取密封材料防水,防止雨水的渗入。 6.2.2根据实际经验,外墙分割缝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渗漏。外墙分割缝不能 延伸至窗框,为了避免外墙顺流的雨水沿分割缝导入窗框根部,产生渗漏隐患。分割缝 设置在每层的混凝土梁或楼板处,而不设在砌块部位,可避免渗漏水隐患。砌体墙面在 进行机械切割时往往难以掌握深浅,直接破坏抹灰层更容易产生渗漏。 6.2.3外墙套管突出墙面20mm是为了防止雨水在此滞留,向外找坡是为了防止雨水顺 着套管倒流进入室内,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制作套管可以避免后期套管周边塞缝不密实带 来的渗漏

6.2.5雨水极易停留在外墙挑板、挑檐上,其根部如设有150mm高混凝土,则可防止 雨水渗入室内。

6.2.6外墙变形缝采用金属板材覆盖,使得外墙变形缝既能保证防水效果,又不破坏 建筑物外观。

6.3.1由于不同材料吸水性不同,因温湿度变化产生的胀缩不一致,接缝处表面抹灰 易开裂,故应铺设钢丝网或纤维网格布。外墙较高时,找平层会因风荷载产生拉压引起 变形开裂,因此也需采取加强措施。 6.3.2一般防水涂料成膜后,表面均较平整光滑,易发生面层脱落,故需要涂一道界 面剂,使饰面层粘

6.3.3对于有外保温层的墙体,采用饰面砖容易脱落。 6.3.4外墙保温材料吸水率低,可减少水对墙体的渗透 6.3.5粘结保温层的材料如果韧性不够、刚性有余,则会在结构变形等因素作用下导 致保温材料脱落。 6.3.6为了保护保温层,必须采用强度高的砂浆,为避免开裂,应加网格布或抗裂纤 维。 6.3.7为了饰面层粘结牢固,必须采用强度高有韧性的专用配套的粘结剂来粘贴面砖

6.3.6为了保护保温层,必须采用强度高的砂浆,为避免开裂,应加网格布或抗裂

6.3.6为了保护保温层,必须采用强度高的砂浆,为避免开裂,应加网格布或抗裂 维。 6.3.7为了饰面层粘结牢固,必须采用强度高有韧性的专用配套的粘结剂来粘贴面砖

6.4.1基层的有效处理可提高基层与找平层的粘结性,保证找平层和装饰面层不空鼓、 不脱落。找平层厚度超过35m时,除应分层刮抹外,还应加放网格布,减少收缩开裂。 找平层砂浆中掺入抗裂纤维,具有非常明显的抗裂效果,减少砂浆塑性裂缝。 6.4.2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层较薄,应采用带齿抹子刮抹,以保证厚度均匀一致;砂

浆厚度超过5mm时宜分层刮抹,过厚易出现开裂、空鼓等问题。 6.4.3有外保温的外墙,其保温层、防水层施工除符合本条款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 行业或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6.4.4为使保温板粘贴牢固,要求在基层和保温板背面均涂刷一道界面剂。采用带齿 刮板刮抹砂浆,是保证粘结层厚薄均匀。 6.4.5同本规范第4.4.7条的说明。 6.4.6外墙脚手架孔等空洞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堵塞,可减少收缩裂缝。螺杆孔渗漏 率很高,因此必须严格处理,关键是螺杆端切除要低于混凝土表面,孔内必须用聚合物 水泥防水砂浆填满密实

7、室内防水设计与施工

7.1.1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室内渗漏水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条对室内需要防水的部位 提供了基本构造。 7.1.2尽管室内防水层最终将被保护层、饰面层所覆盖,但防水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 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从保证人体健康出发作出本条规定。 7.1.3室内防水层应当做在迎水面,而且不应破坏室内装饰外观,故作出本条规定。 7.1.4根据室内防水层的不同部位,为便于设计师选择,提出了在深圳地区使用有效 的和有发展前途的材料组成防水设计方案。 7.1.5因厨、厕浴间地面经常有水,为避免水流到其他室内,故厨、厕浴间地面标高 应低于其他室内标高。防水设防避开变形缝等复杂部位,是为了避免出现渗漏隐惠。 7.1.6对地面防水层的上翻高度要求,可有效避免地面水流入防水层下面。 7.1.7、7.1.9本条规定是为保证室内防水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地面与墙体转角处 受力比较集中,防水层容易在这些部位被拉断,故应增设附加层。只有当附加层达到 定厚度时,才可起到增强作用。 7.1.8为阻止水透过墙面渗入相邻室内或相 面防水层的高度

7.2.1细部构造多种多样,不能一一列出,为了保证节点防水可靠,提出原则要求, 便于设计其它节点时掌握。 7.2.2穿透防水层的管道是防水薄弱部位,关键在于基层与管道之间的密封及其与防 水层的整体连续性。

2.3地漏必须要达到排水顺畅的要求,防止

7.2.4地沟是室内防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做好防水层的同时,应有适当的排水 波度,以防止地沟积水。 7.2.5下沉式卫生间在深圳地区应用的越来越多,本条提出了下沉式卫生间防水具体 做法的参考建议

7.3.1水泥砂浆易十燥收缩开裂,当厚度 减少基层开裂。 7.3.2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近年来大量使用,涂刷界面剂可保证水泥砂浆找平层 与新型墙体材料粘接牢固,不空鼓。将抗裂纤维加入砂浆找平层中,可有效解决砂浆因 收缩等原因而开裂的问题。 7.3.3填充层采用吸水率低的材料,可以减少因水长期浸泡而对防水材料造成的不良 影响,延长防水层使用寿命。 7.3.4整体连续浇筑排水沟,可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的缺陷。一定的排 水坡度可使水顺利排走。

7.4.1找平层系防水层的依附层,其质量好环会直接影响到防水层的效果,故对找平 层提出要求。 7.4.2同本规范第4.4.1条的说明。 7.4.3同本规范第4.4.3条的说明。 7.4.4同本规范第4.4.4条的说明。 7.4.5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是水泥基材料,基层只有在干净、潮湿、无明水的条件下 才能使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有效阻水。 7.4.6附加增强层均应处于大面积防水层之下,施工条件差,故应先行施工并检查合 格后再进行大面积防水层施工。 74.7同本规范第4.4.6条的说明

7.4.7同本规范第4.4.6条的说明

8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

.1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8.1.1地下工程采用防水混凝土,实践证明不但提高地下工程防水能力,同时也提高 了结构的耐久性,是应该肯定的,所以规定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一般的防水混凝土均应达到S6的抗渗等级,低于该等级,防水混凝土的耐久性、抗渗 性、密实性都不能符合要求。 防水混凝土是经现场湿作业完成,由于水份蒸发,会产生毛细孔、微细裂缝,以及 施工中的允许缺陷,导致渗水。再者地下水中含有“氢”,易附于混凝土的孔隙中等原 因。地下工程除防水混凝土主体设防外,应在迎水面设置柔性防水层,抵御结构防水混 凝土开裂和堵塞混凝土表面毛细孔,阻止地下水浸入到结构中,从而保护了防水混凝土, 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单独建造的地下工程应是全面封闭设防,除防水混凝土外,迎水 面均应有柔性防水层。而附建式地下工程,柔性防水层应高出室外地坪500mm,过低时 会发生爬水现象。

8.1.4当防水混凝土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工作环境时,其抗渗性随着温度提高而降低 温度越高,抗渗性则越显著降低。当温度达250℃时,混凝土儿乎失去抗渗能力。因此 规定最高使用温度不得超过80℃,如果超过该温度则应按耐高温混凝土处理。 3.1.5防水混凝土具备抗渗性能,其前提是混凝土密实不开裂。当防水混凝土中掺入 抗裂纤维(耐碱合成纤维或钢纤维)及外掺剂,经验证明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尤其减少贯通裂缝。 8.1.6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沟、出入口、风井、窗井,都处在地表面以下。大雨时排水 不畅,雨水可能流入或发生倒灌现象,所以应采取防倒灌措施。 8.1.7目前较多混凝土模板采用光面的金属板或细木板,成型后混凝土表面光滑,再 做找平层反而粘结不牢,费工费料,且强度低。因此,只要对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 理,将表面的凸出疙瘩物清除,涂刮一道聚合物水泥浆,目的只是堵塞混凝土表面气 孔,形成平整光滑的表面。这释既省工省料,文提高了质量,是应当提倡的。

8.1.8本条提供了地下室迎水面外包柔性防水的基本构造图。 8.1.9地下工程迎水面柔性防水层,是根据它的部位特点划分为底板面和侧墙面,底 板面又分为平整的、非平整的。如设有底板梁、桩基的,底面转角多,不平整,梁的宽 度窄,交叉部位多,不能采用卷材。因此(JTJ052-2000)[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溷合料试验规程》,应根据部位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柔性防水材 料。侧墙面宜采用可在湿面上立即施工的涂料或卷材。地下水含酸碱介质时,柔性防水 层应选用耐酸、碱的材料。 3.1.10依据各方案组合的特点,分别列出选用要求,便于使用者选择。 8.1.11地下工程顶板作为行车、种植、使用屋面时,因荷载大、振动大,所以必须按 种植或行车路面来设防。

8.1.8本条提供了地下室迎水面外包柔性防水的基本构造图。

水,失去了这层柔性防水层的作用,水就会渗到混凝土承台底板,造成渗漏。因此要求 柔性防水层与承台底板紧密结合。 8.1.13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是通过渗入混凝土毛细孔,封堵渗水 通道,但对混凝土因开裂导致的渗漏是无能为力,而混凝土的裂缝又不可避免,所以, 它不能单独作为一道防水层, 8.1.14底板和侧墙由于构造及施工工艺等原因,常常选用不同的防水材料,因此必须 重视不同防水材料间的相容性和搭接的可靠性

8.2.1因为细部构造形式多,本规范不能一一列举,仅列出细部构造设防应遵守的原 则。 3.2.2变形缝目前作法多种,为增加可靠度,在橡胶止水带的基础上增加了迎水面附 加柔性卷材。内侧采用密封材料防水,并设保护层,符合多道设防,适应变形的要求 8.2.3后浇缝设防增加了迎水面附加防水层,以适应开裂的要求,同时后浇缝两侧要 求填放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阻止变形开裂时水的渗透。 8.2.4桩头应作防水,因桩的混凝土抗渗能力较差,同时桩头施工时,顶部高度不可 能控制准确,需在后期凿平修整,其表面抗渗能力更差。为使桩头密实不透水,应作防 水处理。

8.3.1本条款对《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作了补充。柔性防水层应有一个良好的基 层,为了保证垫层不变形,基土层为原土时,不应再行扰动,基土为回填土时,则应分 层夯实,以减少沉降变形。由于回填土压实度不够,常发生局部下沉现象。应提高混凝 厚度,必要时应配置钢筋。 8.3.2结构防水混凝土侧墙面很不平整时,应做找平层。为使找平层与基层粘结牢固, 应清除表面浮浆,且必须涂刮一道界面剂。 8.3.3地下工程侧墙面柔性防水层应有保护层,以避免回填土时或使用时损害柔性防 水层。过去常采用砌筑砖墙,墙体与防水层之间填以松软土,这样造价高,工期长,若 操作不善,填土不足或不及时,反而会对防水层造成损伤。目前大多数采用20mm~30 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粘贴于防水层上作为保护层,实践证明有效且可靠。 3.3.4地下室板作为行车、种植、承重屋面,又需做保温层时,若采用强度低,压 缩循变形大,如聚苯、乙烯板、硬泡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则屋面整体刚度难以保证,这种 情况下,应采用强度高、变形小的保温材料,否则保温层应设在地下室顶板底部(即室 内顶板下),

B.4地下防水层施工

8.4.1柔性防水层和结构防水混凝土不可以在带水的场所进行施工。 8.4.2垫层混凝土随浇随抹是一种行之已久的成熟工艺,省去在浇好垫层上做找平层。 原浆压光工艺,强度高,省工省料,使平整的基层成为一个整体,不会出现脱层、强度 低等缺陷。梁、桩部位转角做成圆弧,是便于涂料或卷材的施工,使它与基层粘结良好。 8.4.3桩头防水应包括桩顶和高出防水层的桩身,在防水层施工之前,浮浆和松动的 浮石应清除干净,防水层才有效。 8.4.4防水混凝土施工受当地材料,施工条件影响较大,故应根据施工工程的条件做 好试配试验。由于试验室的条件远比工地优越,施工时对于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因素难 以控制,因此试验室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提高一级。 8.4.5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施工缝留置对保证防水工程质量非常关 键,故作此规定。 8.4.6目前后浇带应用日益广泛,但它的儿个要点还是应遵守的,否则就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 8.4.7防水混凝土除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外,特别强调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不到位,则前工尽弃,所以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质量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8.4.8地下室侧墙面拆模后,不做找平层时,应清除表面疙瘩,磨去高棱,再涂刮一 道聚合物水泥浆,堵塞气泡孔,以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 8.4.9在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下,防水混凝土的裂缝是难以避免的。如有宽度大于0.2 mm或贯通的裂缝,应进行注浆堵漏处理,保证地下工程不渗漏。 8.4.10防水混凝土施工内容在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已有详细的规定, 施工单位也比较熟悉,因此本规范就不多重复。 8.4.11同本规范第4.4.1、4.4.2条有关说明。 8.4.12 同本规范第4.4.1条有关说明。 8.4.13 同本规范第4.4.3条有关说明。 8.4.14 同本规范第4.4.4条有关说明。 8.4.15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底板面与侧墙面防水层整体连续。 8.4.16防水层施工完成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隐蔽,并及时作好保护层,避免在后续 施工中受到损这是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的要求

本规范的设计、施工部分均按工程部位(屋面、外墙、室内、地下室)进行编制, 但在工程验收部分,为了避免内容的大量重复,特按层次(基层、找平层、防水层、保

温隔离层)和材料种类(卷材、涂料、结构防水混凝土、密封材料)进行编制。 9.1.1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对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施工验收均作了详尽的要求规定,本 规范仅对特别重要的内容和本规范技术特点的内容予以突出。 9.1.5国家规范未明确规定“耐用年限内防水层不得渗漏”的要求,加之建设部规定 保修期五年制后,更容易被人误解只要五年中渗漏能修好就可以了,大大地降低了防水 工程的质量。所以本规范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9.1.6多种材料复合施工是本规范的技术特点之一,其具体的施工质量技术,除满足 相应材料的要求外,尚应满足本规范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 9.3.1、9.4.1建筑防水工程技术中遵循多道设防的原则,多种材料复合使用施工更是 本规范的技术特点,本规范同时要求防水层不窜水,所以不同材料的相容性显得特别重 要,而本规范中推荐的各技术方案在相容性方面均作了充分的论证和试验。 9.8.4国家规范在各种材料的施工验收中均要求做持续淋水2h或蓄水24h后观察检 查,但在实际工程验收中难以在每种材料施工后进行这种方式的检查T/CECS G:J50-01-2019 桥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技术上也不应该 这样做,所以特将这种检查方式放到子分部工程验收时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