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13(J)-8352-2020-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DB 13(J)-8352-2020-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579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 13(J)-8352-2020-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pdf

第1款,要求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要求。主 要功能房间定义参照本标准7.1.4条条文说明。 第2款,要求所用配电变压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 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规定的节能评价值,油 浸式配电变压器、干式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值均应 不高于能效等级2级的规定。照明产品、水泵、风机等其他电气 设备也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相关设计说 明;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相关设计说明、相关产品型式检验报 告。

定的约束值进行比较,根据建筑实际运行能耗低于约束值的白分 比进行节能率得分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当建筑运行后实际人数、 小时数等参数和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 中的规定值不同时,可对建筑实际能耗进行修正,具体的修正办 法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或地方相 关标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暖通、电气、 内装专业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暖通及照明系统能耗模拟 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建筑暖通系统及照明系统能耗模 拟计算书、暖通系统运行调试记录等,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查阅 建筑运行能耗统计数据。

7.2.10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行净化,保障水体水质安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含总平面图 竖向、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水景详图等),水量平衡计算书; 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书,景观水体补水用水计量运行记录, 景观水体水质检测报告等。

DB50/T 905-2019标准下载7.2.1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例。 本条文涉及的非传统水源用水量、总用水量均为设计年用水 量。设计年用水量由设计平均日用水量和用水时间计算得出。 设计平均日用水量应根据节水用水定额和设计用水单元数量 计算得出,节水用水定额取值详见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 设计标准》GB50555。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当地相关主 管部门的许可、非传统水源利用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纸、 没计说明、非传统水源利用计算书、非传统水源水质检测报告, 必要时现场核香

材料,从而在工程工验收时室内装修一步到位,避免破环建筑 构件和设施。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土建、装修各专业施工图及 其它证明材料;评价查阅土建、装修各专业竣工图及其它证明材 料。

7.2.1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年

各类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

7.2.1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2.1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7.2.1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P=[(Si+S2+S3+S4)/100×100

表3绿色建材使用比例计算表

注:1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砂浆用量;围护墙、内隔墙采用预制构件时,计入相应体积计算;结构保温装修 等一体化构件分别计入相应的墙体、装修、保温、防水材料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分析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 图、计算分析报告、检测报告、工程决算材料清单、绿色建材标识证书、施工记录。

8.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拟计算,只要其满足控制性详规即可判定达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没计文件、日照分析报 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日照分析报告。

8.1.2本条适用于居住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场地热环境 计算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场地热环境计算报告。

1.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滞留雨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苗木表、屋 顶绿化、覆土绿化和/或垂直绿化的区域及面积、种植区域的覆土 深度、排水设计):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苗木采购清单。

对天于10hm?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与利用专项设计,避 免实际工程中针对某个子系统(雨水利用、径流减排、污染控制 等)进行独立设计所带来的诸多资源配置和统筹衔接不当的问题。 具体评价时,场地占地面积大于10hm²的项目,应提供雨水专项 设计文件;小于10hm?的项目可不做雨水专项设计,但也应根据 场地条件合理采用雨水控制利用措施,编制场地雨水综合控制利 用方案。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场地竖向设 计文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 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专项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雨水综合利 用方案或专项设计文件。

8.1.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别和感知的方式,例如,老年人由于视觉能力下降,需要采用较 大的文字、较易识别的色彩系统等,儿童由于身高较低、识字量 不够等,需要采用高度适合、色彩与图形化结合等方式的识别系 统等。因此,提出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特点设置适宜的标识引导系 统,体现出对不同人群的关爱。 同时,为便于标识识别,应在场地内显著位置上设置标识, 标识应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建筑与设施分布情况,并提示当前 位置等。建筑及场地的标识应沿通行路径布置,构成完整和连续 的引导系统。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标识系统设 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

8.1.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教育部颁发的《无烟学校参考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和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及专门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标准指出:

(1)有明确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学校控烟工作的经常性监督 检查。 (2)师生员工有责任对在校园内吸烟者进行劝阻。 (3)定期组织对学校各部门、各班级控烟工作进行检查, 每学期至少一次。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禁烟标识布 置图:评价查阅相关工图、禁烟标识布置图,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查阅相关管理制度,组织现场查勘

8.1.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地貌、水体、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生态复原措施, 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场地内外生态系统保持衔接, 形成连贯的生态系统更有利于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2款,表层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 合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对于场地内未 受污染的净地表层土进行保护和回收利用是土壤资源保护、维持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法。 第3款,基于场地资源与生态诊断的科学规划设计,在开发 建设的同时采取符合场地实际的技术措施,并提供足够证据表明 该技术措施可有效实现生态恢复或生态补偿,可参与评审。比如, 在场地内规划设计多样化的生态体系,如湿地系统、养灌草复合 绿化体系、结合多层空间的立体绿化系统等,为本土动物提供生 物通道和栖息场所。采用生态驳岸、生态浮岛等措施增加本地生 物生存活动空间,充分利用水生动植物的水质自然净化功能保障 水体水质。对于本条未列出的其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只要申 请方能够提供足够相关证明文件即可认为满足得分要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场地原地形图、相关设计文 件(带地形的规划设计图、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景观设计总 平面图);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生态补偿方案(植被保护方案 及记录、水面保留方案、表层土利用相关图纸或说明文件等)、 施工记录、影像材料

8.2.2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外排总量控制包括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调节和收集回 用等,应依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技术经济比较,来确 定最优方案。 从区域角度看,雨水的过量收集会导致原有水体的萎缩或影 响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要使硬化地面恢复到自然地貌的环境水平, 最佳的雨水控制量应以雨水排放量接近自然地貌为标准,因此从 经济性和维持区域性水环境的良性循环角度出发,径流的控制率 也不宜过大而应有合适的量(除非具体项目有特殊的防洪排涝设 计要求)。出于维持场地生态、基流的需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不宜超过8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5%、70%或85%时对应的降雨量(日 值)为设计控制雨量,参见表4。设计控制雨量的确定要通过统 计学方法获得。统计年限不同时,不同控制率下对应的设计雨量 会有差异。考虑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周期性,推荐采用最近30年的 统计数据,特殊情况除外

经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

2其他城市的设计控制雨量,可参考所列类似城市的数值,或依 据当地降雨资料进行统计计算确定。

设计时应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控制雨量来确定 雨水设施规模和最终方案,有条件时,可通过相关雨水控制利用 模型进行设计计算:也可采用简单计算方法,通过设计控制雨量、 场地综合径流系数、总汇水面积来确定项目雨水设施需要的总规 模,再分别计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等措施实现的控制容积, 达到设计控制雨量对应的控制规模要求,即判定得分。 对于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特殊的低区,如湿陷性黄土地区 等,应根据当地相关规定实施雨水控制利用。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计算书、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 专项设计文件;评价查阅相关工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书、 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专项设计文件。

8.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围之外,并在此区域设置供儿童、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为老年 人及儿童在家门口提供日常游憩及游戏活动场所。 为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每个城市对城 市中不同地段或不同性质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都制定有相应的 绿地管理控制要求。本条鼓励公共建筑项目优化建筑布局,提供 更多的绿化用地或绿化广场,创造更加宜人的公共空间;鼓励绿 地或绿化广场设置休憩、娱乐等设施并定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规划许可的设计条件、相关 设计文件、日照分析报告、绿地率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工图 绿地率计算书

8.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 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截污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 水湿地、景观水体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的灰色雨水 设施(雨水口、雨水管道、调蓄池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削减 雨水径流、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 第1款,利用场地内的水塘、湿地、低洼地等作为雨水调蓄 设施,或利用场地内设计景观(如景观绿地、旱溪和景观水体) 来调蓄雨水,可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能调蓄雨水 的景观绿地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树池、干塘等。 第2、3款,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产生径流的重要 源头,易被污染并形成污染源,故宜合理引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 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采取相应截污措施。地面生态设施 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 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控 制径流污染的目的。洗衣废水若排入绿地,将危害植物的生长, 物业应定期检查并杜绝阳台洗衣废水接入雨水管的情况发生。 第4款,雨水下渗也是消减径流和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硬质铺装地面”指场地中停车场、道路和室外活动场地等,不 包括建筑占地(屋面)、绿地、水面等。“透水铺装”指既能满 足路用及铺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文能使雨水通过本身与铺装下 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直接渗入下部土壤的地面铺装系统,包括采 用透水铺装方式或使用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 砖等透水铺装材料,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若地下室顶 板设有疏水板及导水管等可将渗透雨水导入与地下室顶板接壤的 实土,或地下室顶板上覆土深度能满足当地园林绿化部门要求时,

建筑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分区,项目应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实现环 境噪声控制。本条既可以通过合理选址规划来实现,也可以通过 设置植物防护等方式对室外场地的超标噪声进行降噪处理。有研 究表明,10m左右宽的乔木林可实现噪声5dB(A)的降低。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环评报告(含有噪声检测及 预测评价或独立的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相关设计文件、 声环境优化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声环境检测报告。 8.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非玻璃幕墙建 筑,第1款直接分。不设室外夜景照明且经论证合理的,第2款

1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场地内1.5m高处的 风速分布。 2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冬季室外活动区的风 速放大系数。 3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模拟得到建筑首层及以上典型 楼层迎风面与背风面(或主要开窗面)表面的压力分布。 对于不同季节,如果主导风向,风速不唯一,(可参考《实 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或 当地气象局历史数据),宣分析两种主导风向下的情况。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风环境分析 报告等;评价查阅相关竣工文件、风环境分析报告。

面面积、设有太阳能集热板或光电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反射率高 的屋面面积之和。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日照分析报 告、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日照分析报告、计算书、材 料性能检测报告。

9.1.1绿色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都有可能在技术、产 品选用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性能提高和创新。为鼓励性能提高和创 新,在各环节和阶段采用先进、适用、经济的技术、产品和管理 方式,本次修订增设了相应的评价项目。比照“控制项”和“评分 项”,本标准中将此类评价项目称为“加分项”。 本次修订增设的加分项内容,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性能提 高,如进一步降低建筑综合能耗;有的在属性分类上属于创新, 如传承地域建筑文化、建筑信息模型(BIM)、碳排放分析计算等: 鼓励在技术、管理、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9.1.2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考虑到与绿色建 筑总得分要求的平衡,以及加分项对建筑绿色性能的贡献,本标 准对加分项附加得分作了不大于100分的限制。某些加分项是对 前面章节中评分项的提高,符合条件时,加分项和相应评分项均 可得分。

或认证通过证明材料),并现场核实。

9.2.3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9.2.4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历史建筑本条

励。绿色建筑可优先考虑合理利用废弃场地,对土壤中是否含有 有毒物质进行检测与再利用评估,采取土壤污染修复、污染水体 净化和循环等生态补偿措施进行改造或改良,确保场地利用不存 在安全隐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所指的“尚可使用的旧建筑”系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 全的旧建筑,或通过少量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 虽然目前多数项目为新建,且多为净地交付,项目方很难有权选 择利用旧建筑。但仍需对利用“可使用的”旧建筑的行为予以鼓励, 防止大拆大建。对于一些从技术经济分析角度不可行、但出于保 护文物或体现风貌而留存的历史建筑,不在本条中得分。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环评报告、 日建筑使用专项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环评报告、旧建筑 使用专项报告、检测报告。

9.2.5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中国各气候区植被生长情况差异较大,为便于评价,本条的 绿容率可采用如下简化计算公式:绿容率=(乔木叶面积指数× 乔木投影面积×养木株数)十灌木占地面积×3十草地占地面积× 场地面积。冠层稀蔬类乔木叶面积指数按2取值,冠层密集类乔 木叶面积指数按4取值,乔木投影面积按苗木表数据进行计算, 场地内的立体绿化均可纳入计算。 除以上简化计算方法外,鼓励有条件地区采用当地建设主管 部门认可的常用植物叶面积调研数据进行绿容率计算;也可提供 以实际测量数据为依据的绿容率测量报告,测量时间可为全年叶 面积较多的季节。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绿化种植平 面图、苗木表等)、绿容率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峻工图、绿容 率计算书或植被叶面积测量报告、相关证明材料。

9.2.6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9.2.7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第9.2.6条。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 术。BIM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 术。BIM是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 能使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能够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应对, 实现数据共享并协同工作。 BIM技术支持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的信息管理和利用。在建筑 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支持基于BIM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可以极大地 提升建筑工程信息化整体水平,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的 协作配合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充分利用各自资源,有效地避免由于 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重复性劳动,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并显著降低成本。因此,BIM中应至少包含规划、建筑、结构、 给水排水、暖通、电气等6大专业相关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 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中明确了建筑的设计、施 工、运行维护等阶段应用BIM的工作重点内容。其中,规划设计 阶段主要包括:①投资策划与规划:②设计模型建立:③分析与 优化;④设计成果审核。施工阶段主要包括:①BIM施工模型建 立:②细化设计:③专业协调;④成本管理与控制:③施工过程 管理;③质量安全监控;?地下工程风险管控;③交付竣工模型 运营维护阶段主要包括:①运营维护模型建立:②运营维护管理 ③设备设施运行监控;④应急管理。评价时,规划设计阶段和运 营维护阶段BIM分别至少应涉及2项重点内容应用,施工阶段 BIM至少应涉及3项重点内容应用,方可得分。 一个项目不同阶段出现多个BIM模型,无法有效解决数据信 息资源共享问题,因此当在两个及以上阶段应用BIM时,应基于 同一BIM模型开展,否则不认为在两个阶段应用了BIM技术。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BIM技术应 用报告;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BIM技术应用报告。

9.2.8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9.2.9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评价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评价查阅绿色施工实施方案、绿色施工 等级或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认定文件,混凝土用量结算清单、预 拌混凝土进货单,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预拌混凝土损耗率,现场 钢筋加工的钢筋工程量清单、钢筋用量结算清单GB/T 37465-2019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履带式强夯机安全要求,钢筋进货单, 施工单位统计计算的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铝模材料设计方案及 施工日志。

9.2.10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9.2.11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全

新增条文。以设计为主导,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或EPC模式 总承包商在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领域、多个专业拥有较高的 技术和管理水平。EPC模式成功的关键是总承包商能有效地利用 其在多领域技术上专业优势和管理上协调、控制的丰富经验,使 项目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本条的评价方法为:预评价查阅建筑相关设计文件、全过程

咨询服务或EPC模式建设服务合同。评价查阅预评价需要查阅的 设计文件、相关竣工资料、现场实施情况

DLT1343-2014标准下载统一书号:155160·2092 定价:3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