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394-2017+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JGJT394-2017+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346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394-2017+静压桩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4.1.1对于挤密效应明显的压桩施工,由于群桩挤密效应对土 体密实度的提高,压桩阻力会有明显增加,有时可提高50%, 故需估算群桩挤密后的压桩阻力。

前牙 H 桩阻力可能出现在穿过这些硬土层时,因此除了估算终压力 尚需估算穿透时的压桩阻力。

本条说明压桩阻力估算的内

DB44/T 1883-2016 木复合门.pdfN = 3. 2ps(MPa)

Rr =6. 25UpZα· N· l; +312. 5β· N· A,(kN)

两边同时乘以 3.2 得:

N Np 3.2 3. 2

软黏土,压桩后桩间土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或标贯击数变 大,甚至由于土体的扰动而变小

4.2压桩设备选型及要求

4.2.1压桩机选型需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可根据场地地质和 桩的尺寸等条件初步选择,然后通过最大压桩阻力估算值校核。 本规程附录A中最大压桩力为压桩设备理论最大压桩力, 玉桩时压桩机提供的实际最大压桩力约为其机架重量和配重之和 的0.9倍。本规程表A.0.1中给出了桩端可进入中密~密实砂 会的厚度,对桩端持力层不是中密~密实砂层的工程,桩端可进 人持力层的深度宜根据压桩阻力估算值、桩身强度并结合地区经 验等因素综合确定。

4.2.2本条说明压桩设备选型还应符合的规定。

1压桩机的压桩力靠压桩机的自重和配重作为反力来达到。 本款表明压桩机的最大压桩力约为机重加配重总量的90%。另 外10%重量相当于两只短船型履靴的重量,这两只履靴在施加 终压力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充许与长船型履靴同时离开地面,因此 起不到反力装置的作用,故必须扣除。 2选择抱压式液压压桩机时,其夹持机构对圆形截面的工 程桩已经很成熟,但对于方形截面的工程桩,无其是对预应力混 疑土空心方桩,施工时出现过采用圆形截面的夹持机构,容易造 成夹伤桩身混凝士的现象。因此,对于方形截面的工程桩,也应 选择方形截面的夹持机构。 桩侧抱压允许压桩力一般小于顶压允许压桩力。有些工程, 为了穿越厚砂层或为了使短桩的承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设计值而 不惜增天压桩力,结果将桩身夹裂,为此,必须限制抱压允许压 桩力。 3本规程按送桩过程中的顶压充许压桩力可比桩侧抱压压 桩力大10%。预应力管桩是圆形,抱压时桩身受力比较均, 可取高值。

4.2.3最大压能力是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人员最需了解 的数据,要防止“小机压大桩”的行为。压桩机外形尺寸与施工 场地是否要采用压边桩工艺有关。标定后的压力表读数与压桩力 的对应关系非常重要,相关技术人员只能通过压力表的读数,换 算成压桩力。

4.2.4压桩机上每件配重的重量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事先需要

4.2.4压桩机上每件配重的重量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事先需要

实,并在该件配重的外露表面上进行标记,便于施工人员和 人员清点计算

高压桩效率,压桩阻力较小时,桩机只利用其中的部分油缸进行 压桩,当压桩阻力较大时,则启动剩余油缸进行工作。因此,校 验时需确认其工作油缸的大小及数量,确保油压表标定准确,油 路系统工作正常。对重要的工程或有疑问的工程,应通过电子秤 校验确定压力表读数与压桩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5.1.1静压桩施工是一种区域性和经验性都很强的施工工艺, 因此应先进行试压桩,并尽量收集本地区的试(压)桩资料和附 近类似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资料,为本场地工程桩的顺利施工提 供参考

5.1.3混凝土不达到一定强度起吊,桩身容易出现裂缝

5.1.4桩端停留在砂、碎石、卵石等土层或接近设计持力层时 进行接桩,压桩阻力将大大增加,容易出现压桩不到位的现象。 5.1.5一般优先选择开口桩尖,开口桩尖压桩阻力更小,挤土 效应更小,对桩侧土体损伤也小。但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的 空心桩,由于桩端土体遇水容易软化,桩端阻力会大大降低,故 需对空心桩桩端封底。桩芯底部灌注1.0m~2.0m高的细石混 凝七封底是常规方法。当场地土或地下水对工程桩有腐蚀作用 时,空心管腔内也不得进人腐蚀物质。

5.1.6本条主要说明基坑工程与工程桩之间的施工影响。

天量工程经验表明,由于土方开挖不当而起基桩倾斜甚至 断裂的事故时常发生。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不规范施工引起的,也 有的是因为十层条件太差造成的。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 施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基桩不受损伤。在软土中进行基坑开挖 时,桩周十体出现高差很容易造成附近基桩倾斜甚至断裂,故桩 周十体高差不宜大于1m:当桩周土体士性较好时,高差可适当 放大,但不宜大于2m。当基坑深度范围内有较厚的淤泥等软弱 土层时,宜优先选用长臂挖机;土方开挖前,宜先采取地基加固 处理或将工程桩之间用钢构件连接等技术措施,以保护工程桩。

由于挤土效应,压桩与相邻基坑工程同时施工相互影响的事 例经常发生,本条强调注意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并通过协调来减少 其相互影响

5.2.1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准确是保证桩位偏差和桩顶 标高的前提条件,故应设置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区域。 5.2.2为了确保引测所得的单体控制点的准确性,需多方复核 5.2.3桩位放样准确是保证桩位准确的关键,曾经出现过因桩 立放样不准而导致整栋建筑物桩位偏移的情况,也出现过桩位放 样时因方向错误而导致整栋建筑物桩位完全错误的情况,故桩位 放样后还要复核

5.2.1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准确是保证桩位

位放样不准而导致整栋建筑物桩位偏移的情况,也出现过桩位放 样时因方向错误而导致整栋建筑物桩位完全错误的情况,故桩位 放样后还要复核。

3.1近年来,有少数厂家生产的单节桩,长度超过相关规 图集规定的节长,对于这类超长桩应进行起吊验算,当两点 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三点起吊或增加抗弯钢筋。对于 长度超过20m的桩应采用四点起吊

及图集规是的节长,对于这类超长桩应进行起吊验算,当两点起 吊不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采用三点起吊或增加抗弯钢筋。对于单 节长度超过20m的桩应采用四点起吊。 5.3.2有害裂缝主要指对桩身承载力和耐久性产生影响的裂缝 预应力桩的裂缝均为有害裂缝,预制实心桩的表面收缩裂缝超过 0.15mm,深度超过20mm或横向裂缝长度大于边长的1/2均为 有害裂缝

5.3.2有害裂缝主要指对桩身承载力和耐久性产生影响白

应力桩的裂缝均为有害裂缝,预制实心桩的表面收缩裂缝超 15mm,深度超过20mm或横向裂缝长度大于边长的1/2均 害裂缝。

5.3.3施工现场堆放条件较差时不宜叠层堆放。若要叠层堆放

场地应平整坚实,且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一般较好的做法 是:按工程进度分批供桩,既避免二次搬运,又便于单层着地堆 放。垫木只能设置两道,不得设置三道或多道。两支点间不得有 突出地面的石块等硬物,以防支座下沉时该硬物将桩身顶折。

5.3.4施工现场取桩方法有吊机直接起吊和钢丝绳拖拉

。应大力提倡现场使用专用吊机取桩的作业方法,但实际工 大量采用拖拉法取桩。与吊机取桩相比,拖拉法取桩成本1

损伤桩身和桩头,也易引起压桩机倾斜等安全事故,故本 定不得长距离拖拉取桩

5.4.1一般工程试压桩的数量不宜少于上程桩数量的1%,但 对于已有较多静压桩工程经验的地区,且地质条件文非异常时 试压桩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根,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 场地,试压桩数量应适当增加。试压桩选在原位测试孔附近的原 因是根据试压桩压桩阻力实测值,可对按地质条件估算的压桩阻 力进行复核。当压桩终压力实测值明显偏小时,不排除地质资料 失真的可能,故建议补勘复核。 试压桩应提供每米压力值,并绘制压桩力曲线。实际工程 中,当工程桩数量较多时,每根工程桩均提供每来压力值的可能 性不大,一般只提供终压力值。但对试压桩,应记录每延米的压 力值。 压桩经24h休止后宜复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桩体上 浮引起的桩端阻力减小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快速了解单 桩竖向承载力。但注意:在十体灵敏度较天的软十地区,大量工 程经验表明,单桩竖向承载力随休止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休止 28d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较压桩阻力终压力值高很多, 有时甚至达到3倍以上,故复压意义不大;此外,在泥岩或遇水 易软化的其他风化岩中,最终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较压桩 阻力终压力值低。 本规程要求试压桩施工结束后,除提供常规终压力值外,尚 需提供压桩力曲线(一般为每延米压桩力曲线)。此外,应对桩 的穿透能力、桩身完整性、压桩机整体运行及异常情况等进行分 析评价,无分析评价能力时,需提交相关资料。 5.4.2空心桩桩身两侧合缝位置是桩身的薄弱部位,对抱压式 压桩机,当抱压力较大时,若夹具位于合缝位置,容易导致桩身

桩机,当抱压力较大时,若夹具位于合缝位置,容易导致 向裂缝甚至被夹碎,故应避开。

5.4.3对于以桩顶标高控制为主的工程,工程桩一舟

下1.0m以上,当桩顶压至设计标高后无需截桩。对于试桩,建 议也将桩顶标高压至地表下0.5m以上,这样并不影响试桩,并 方便压桩机行走及对试桩的保护。对于以压桩力控制为主的工 程,桩顶露出地面在所难免,但为了保证桩身一一无其是桩顶质 量,空心桩应采用锯桩机截割,实心桩也宜采用锯桩机截割,严 禁用压桩机将桩强行扳断

5.4.4压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很多,本条的各款都可能

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当出现其中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 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研究处理,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

4.5本条所规定的终压控制标准的原则适用于一般情况,

5.4.5本条所规定的终压控制标准的原则适用于一舟

残中也存在某些特例。如粉土、砂土中的密集桩群,由于压桩挤 密作用,后期压桩阻力会明显增大,如坚持按设计标高控制很难 买现。按压桩终压力值控制的桩,有时也会出现满足不了设计要 求的情况。对于重要建筑,强调终压力值和桩顶标高均达到设计 要求,即实行双控是必要的。 对于摩擦桩,压桩阻力相对较小,桩顶压至设计标高后,随 着土体强度的恢复,休止后单桩承载力一般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政终压标准应按桩顶标高控制;对于端承桩,桩端进入持力层 后,压桩阻力会急剧增大,尤其是对于持力层变化幅度较大的地 层,按桩顶标高控制难以实现,敌一般以终压力控制为主,桩顶 标高控制为辅;对于端承摩擦桩,结合端承桩和摩擦桩的特点: 司时考虑到主方开挖及桩顶处理等后续工作的方便性,一般以桩 顶标高控制为主,终压力控制为辅

5.4.6压桩记录是最原始的施工资料,必须如实记录,

5.5.1机械快速接头施工速度快,相比焊接接头质量可靠度高,

5.1机械快速接头施工速度快,相比焊接接头质量可靠度 一些地区已开始使用。预应力抗拨桩采用焊接接头质量事 ,可采用机械快速接头。

5.5.3本条第 3款是要求上下

优先采用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若采用手工电弧焊时,第一 层焊缝应采用不大于3.2的焊条施焊,并确保根部焊透。第5 款是关于电焊结束后冷却时间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高温的焊缝 遇地下水,如同淬火一样,焊缝容易变脆。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 焊所用焊条的直径细,散热快,且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冷却作 用,所以确定其自然冷却时间较手工电弧焊短。第6款是桩尖焊 接的规定,目前工地上的桩尖焊法不太规范,焊接质量较差,因 此一定要加强桩尖焊接质量的监督

5.5.4大量的预制桩接头采用焊接接头,经常出现未分

接时间短、焊缝不饱满等现象,导致电焊质量差;在挤土交 用下,容易出现桩节脱空、折断等质量事故。故加强预制材 质量控制,对焊缝接头进行抽样检测是必需的,

大于桩身极限弯矩的情况,当桩身极限弯矩较大时,需验算桩接 头的极限弯矩,必要时宜增加接头处的连接销数量。另外需要提 醒的是:采用啮合式机械接头的桩接头,是利用上节桩的自重将 连接销完全插人下节桩的连接槽内。在软弱土层太厚的场地接桩 施工时,下节桩还没有进入较坚硬十层,桩入于部分的侧摩阻力 较小,当上节桩对中下压时,由于下节桩没有足够的支承力,不 仅连接销无法顺利地插入连接槽内,而且可能把下节桩顺势压人 软十层中,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需要接桩时下节桩桩头露出 地面的高度要比焊接接桩时露出地面的桩头高度略高一些。当地 面下有厚度10m以上的流塑淤泥土层时,第一节桩(底桩)露 出地面的桩段外周地面处宜设置“防滑箍”,所谓“防滑箍”就

是用两个半圆形的钢箍合起来夹任管桩外周,以增加底桩 力。当地表下软土层厚度小于10m,且第一节桩(底桩) 以使其下端进入坚硬土层时,可不设“防滑箍”。

5.5.7采用密封材料是保证连接接头与地下水不接触,避免腐 蚀:密封材料一般采用环氧树脂、芳香胺等按1:0.6比例配置 初凝时间不超过6h,终凝时间不超过12h。上下节桩要对准3个 以上的孔方可插入。

桩顶以上土方开挖后,撬掉薄钢板直接填芯,从而减少桩孔内清 孔的麻烦,同时由于不用清孔,填芯与桩的连接质量更好。薄钢 板一般较桩孔内径略大,并在端板均匀布置四个点点焊连接。该 方法在送桩深度较大时,作用龙其明显

5.6.6目前桩位出现偏移主要有压桩挤土效应和土

5.6.6目前桩位出现偏移主要有压桩挤土效应和土方开挖不当 两方面原因,为减少压桩单位与土方开挖单位的纠纷,同时提高 压桩时的定位精度,建议送桩前进行桩位中间复核。

5.7.1除复压、引孔和组合桩法辅助措施外,近年来,还出现 厂些新的静压桩施工工法。①D中掘法:该法是将钻头通过桩芯 入土中,一边钻进一边压桩,既可减小压桩阻力和挤土效应, 又可增加桩的入土深度。该工法适用于大直径预制空心桩。②旋 惯桩辅助压桩法:先采用旋喷桩预先施工,将砂士预先搅拌松 地,并采用水泥浆使砂土悬浮以减小压桩阻力,

5.7.2布桩密集目地基土孔隙率较小的场地,压桩容易

桩上涌,从而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复压 是处理群桩上涌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否采用宜根据地区经验确 定。但采用复压需要一定的条件,它要求原先的送桩不能太深, 截桩数量不宜太多,因无端板的桩头容易被压碎;另外,要求施 工场地条件好,要有一定的地基承载力,使压桩机来回走动不 陷机。 稳压时间一般规定为5s~10s,复压次数一般不宜超过3次 靠增加复压次数来提高静压桩的承载力,是得不偿失的一种做 法,复压次数太多,承载力并没有太多的增长,反而容易引起桩 身和压桩机的破损。对于人土深度小于8m的短桩,复压次数可 增至3次~5次。根据经验,一般上浮量超过5cm~10cm,宜采 取复压措施。

5.7.3引孔压桩是采用长螺旋钻机等设备,先在桩位上

身需穿透的硬土层,然后在弓孔上压桩,从而减小桩身穿透硬土 层时的压桩阻力,以便工程桩顺利压至设计标高。但若桩身难以 穿透的硬土层深度大于20m,是否采用引孔压桩法,需通过工 期、质量和造价等方面的综合比选后确定。 1引孔直径不宜过大,否则会明显降低单桩承载力。一般

来说,引孔直径宜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小50mm~100mm; 孔深度可根据桩距和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等确定,宜为桩长的 1/3~1/2:但引孔直径和桩径的比例关系随着土质情况、桩直 径、桩的密集程度等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故应由设计和施工单 立根据当地经验协商确定,无当地经验时,应在工程桩施工前通 过试压桩和静载荷试验进行确定。 2号孔的垂直度必须从严控制,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150, 旦引孔偏斜,静压桩下沉时就沿着孔壁下去,很难纠偏,也很 容易发生桩身折断事故。 3弓引孔作业和压桩作业应连续进行,否则孔壁可能会塌 般来说,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2h,在软土地区不宜大于3h。 4弓孔内积水,若采用封口型桩尖或者静压方桩,压桩时 孔内积水无法消散,桩端一般达不到孔底,容易造成工程质量 事故。 5.7.4组合桩是利用钢桩较大的穿透能力,将工程桩压至设计 标高,该方法在多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采用组合桩法时,单

5.7.4组合桩是利用钢桩较天的穿透能力,将工程桩压

5.7.4组合桩是利用钢桩较天的穿透能力,将工程桩压至设计 标高,该方法在多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采用组合桩法时,单 桩竖向承载力应通过试桩确定。 组合桩应进行专项设计,最下节钢桩的桩长不宜过长,并应

组合桩应进行专项设计,最下节钢桩的桩长不宜过长,并应 验算其桩身结构强度。钢桩与其上混凝土预制桩连接前,应将混 凝土预制桩端头板加厚,以免对混凝土预制桩端头造成损伤。

6周边环境保护与施工监测

6.1.1、6.1.2静压桩存在挤土效应,饱和软黏土地区的沉桩挤 七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最为明显,静压密集群桩(布桩面积系数 大于5%)的影响范围有时可达到2H~3H,独立承台桩的影响 范围也有H(H为桩端人士深度),当软黏十中夹有渗透性较好 的粉土或砂土层时,影响范围则相对较小。因此静压桩的影响范 围应根据土层条件、桩长、桩径、桩数、布桩密集程度、桩尖、 压桩速率、压桩顺序等诸多因素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为合理确定监测方案,以及对监测数据作出评估,在静压桩 施工前,应对压桩影响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收 集如下有关资料: 1周边建筑物的总平面图、基础类型、使用现状等; 2周边地下管线的布置图;煤气管和上下水管的管材、管 节长度、管径、接头构造、闸阀位置、埋设深度;电缆线的规格 型号、负荷;通信电缆的规格型号、服务范围等; 3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对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的敏感 程度,并据此确定沉降量、沉降差、水平位移监控值等。 6.1.3各地区对历史保护建筑物及地铁、隧道、原水管、共同 沟等重要设施常常设立安全保护区,并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施工作 业和蓝测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6.2.2合理控制压桩速率和日压桩量对减少压桩挤土效应的影 间非常重要。控制每台压机的日压桩量主要是确保工程桩施工质 量,同时也是减小每天挤士量,减小对已沉工程桩和周边环境的

6.2.3由于挤士效应,相邻建筑的桩基或地下工程同时施工相

2.3由于挤士效应,相邻建筑的桩基或地下工程同时施工 影响的事例经常发生,本条强调注意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和通 调来减少其相互影响。

6.2.4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压桩机对表层土的挤压比较厉害,

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mm~80mm,间距宜为1.0m~1.5m, 深度根据软黏土厚度确定,宜为10m~15m;塑料排水板的深度 和间距可同袋装砂井。 管笼井的具体做法:在密集群桩内,利用钻机成孔,直径 400mm左右,深度15m~20m,孔内放入用土工布或塑料编织 袋包裹的钢筋宠。压桩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可就近通过此管 并得以迅速消散。必要时,也可在并内置一小型潜水泵抽水产生 负压,加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当邻近有建筑物需要保护时,可 在压桩区外侧设置密排管笼并,清水护壁。由于这一排孔洞的存

而且可减少压桩对原状土的扰动,确保单桩竖向承载力的 发挥。

引孔压桩既可减少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又可增强桩的穿透能 力、增加桩的入土深度,有关弓引孔压桩的注意事项详见本规程第 5.7.3条及条文说明

6.3.1密集的静压桩会使得桩周土体的侧向挤出、向上隆起现 象比较明显,这样对周边先压入的工程桩和邻近建筑物、地下管 线会产生有害的影响。为保护已压工程桩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应 在静压桩施工期间采取有针对性的蓝测。 静压桩工程的监测对象应包括周边环境和已压工程桩。对影 阿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管线、交通于道等设施,应加密监测 点。在安徽合肥、江苏张家港等浅部有较厚老黏土的地区,静压 PHC管桩时甚至出现土塞直接到桩顶,工程桩的隆起可达 20cm~40cm,此时更应加强对已沉桩桩顶位移的监测。

20cm~40cm,此时更应加强对已沉桩桩顶位移的监测。 6.3.2本条对监测项目和内容作出规定。 1部分工程的挤十效应能使已沉上浮厘米到儿十厘来 根据收集的资料,桩顶上浮5cm~10cm,桩承载力就出现下降 故应设置桩顶位移监测点,以确定是否需要复压,被监测的桩需 要把桩加长至地面下1.0m左右。 2邻近建(构)筑物竖向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基础 类型、理深和荷载有明显不同处及沉降缝、伸缩缝、新老建筑物 连接处的两侧、建筑物的角点、中点;工业厂房监测点宜布置在 独立柱基上。 3邻近地下管线监测点宜布置在上水、煤气管处、奢井、

阀门以及检查井等管线设备处、地下电缆接头处、管线端点、拐 弯处;影响范围内有多条管线时,宜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 质、管径等情况综合确定监测点,且宜在内侧和重要管线上布置 监测点。 4压桩影响范围内的地表竖向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宜从静压 桩边线开始由里向外先密后疏布置。 5深层土体侧向位移监测(测斜)一般只针对特别重要的 保护对象,宜布设在压桩区与被保护对象之间,测点间距一般为 20m,且不少于2点。测斜管的理深可结合桩长、布桩密集程 度、周围环境要求、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 7在饱和软黏土地区,挤土效应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 散很慢,并目波及很大范围。通过孔隙水压力蓝测可掌握孔隙水 压力的增长及消散规律,为调整压桩速率和顺序提供依据。压桩 区内的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宜均匀布设或在预计孔隙水压力较高区 域均匀布设;压桩区外的观测扎宜从压桩区边线开始向外逐渐增 大间距。测点的竖向布置应在应力影响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 设,并以软弱土层为重点,测点间距一般为4m~5m。 6.3.3静压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需要时间,特别是在 软黏土地区,由于土体渗透系数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较长。因此,监测工作不能随着静压桩施工的结束而立即停止 而应等到压桩区外超静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土体再固结引起的 沉降基本稳定为止。 6.3.4本条主要规定监测报警值内容。管线报警值累计变化量 应根据管线单位的要求确定,一般不宜超过20mm,日报警值宜 为2mm/d~3mm/d。道路地表沉降报警值累计变化量不宜超过 30mm,日报警值宜为2mm/d~3mm/d。周边建筑物累计沉陷 量一般不宜超过20mm,日报警值宜为2mm/d~3mm/d,并结 合压桩前的建筑物状况、裂缝观测等综合进行控制。工程桩上浮 累计变化量报警值宜为5cm~10cm。

6.3.3静压桩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需要时间,特

黏土地区,由于土体渗透系数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 长。因此,蓝测工作不能随着静压桩施工的结束而立即停 应等到压桩区外超静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土体再固结弓引起 降基本稳定为止。

6.3.4本条主要规定监测报警值内容。管线报警值累计变化量

6.3.4本条主要规定监测报警

应根据管线单位的要求确定,般不宜超过20mm:日报警值宜 为2mm/d~3mm/d。道路地表沉降报警值累计变化量不宜超过 30mm,日报警值宜为2mm/d~3mm/d。周边建筑物累计沉降 量一般不宜超过20mm,日报警值宜为2mm/d~3mm/d,并结 合压桩前的建筑物状况、裂缝观测等综合进行控制。工程桩上浮 累计变化量报警值宜为5cm~10cm。

.·I 目前成品桩桩身质量不谷乐观,故强调施工前质量检查 和检测。本条明确检查、检测内容,便于施工单位自检,也方便 监理、质检、建设单位检查验收。

和检测。本条明确检查、检测内容,便于施工单位自检,也方便 监理、质检、建设单位检查验收。 7.1.3本条第2款是关于桩尺寸偏差、外观质量检查的规定 存在蜂窝、漏浆、裂缝、不密实、露筋的桩不应使用,因其承载 力和耐久性均有下降。抱压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由于外形尺寸不 合要求容易被抱坏

存在蜂窝、漏浆、裂缝、不密实、露筋的桩不应使用,因其承载 力和耐久性均有下降。抱压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由于外形尺寸不 合要求容易被抱坏。

7.1.4本条是关于焊接接头检查的规定。目前,少

箍的高度、板厚进行缩水,端板的质量也不容忽视。主要问 ①材质不是Q235钢材,而采用铸钢或“地条钢”,导致 性和耐久性很差;②端板厚度偏薄,导致钢棒与端板的连接 尤其是抗拔桩;③端板不平整,导致桩节接触不紧密;④ 坡口尺寸不规范,导致焊缝高度不符合要求。

7.1.5本条是关于机械接头检查的规定。机械接头对连 精度要求更高,连接部件材质、尺寸、数量不符合要求或 形,不得使用。

7.1.5本条是关于机械接头检查的规定。机械接头对连接部件

7.1.6本条是关于桩身配筋检查的规定。少

本目的,桩身材料以次充好。箍筋不按设计要求,导致预制桩抗 水平承载力下降;主筋的直径或配筋率达不到标准图集或设计要 求,导致桩抗裂和抗拨承载力下降。少数厂家所用的钢筋材质也 存在问题。另外混凝保护层厚度对基桩的耐久性至关重要。因 此,要求厂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生产合格的产品,也 要求监理、施工单位加强检验

少数广家由于配料、工艺、养护条件等原因,桩身混凝十强度达 不到设计要求,导致压桩时桩身在较小压桩力下就出现损坏,有 的甚至只有设计强度要求的60%~70%。

7.1.8本条是对桩尖检查和检测的规定。桩尖可提高桩的穿透 能力,减小压桩阻力,减少对桩侧十体的损伤,有利于压桩后桩 则土体强度的恢复。但近年来,桩尖的质量不容乐观,主要问题 有:桩尖的材质、尺寸和构造、焊接质量不符合规范、设计要 求。有些施工单位甚至不用桩尖,部分设计、施工人员也认为桩 尖没多大作用。桩尖主要尺寸构造问题为尺寸小、钢板薄,压桩 时易压曲导致桩端混凝士受损。桩尖与桩节焊接不好,压桩过程 中可能会脱落,甚至挤入空心桩内孔导致桩身混凝士受损

7.2.2在压桩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桩位标记的保护,防止桩位 标记发生错乱和移位。压桩前应再次复核桩位,以免造成工程桩 的桩位偏差超过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首节桩垂直度控制的好坏 对整根桩的垂直度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对首节桩垂直度控制要求 要严格一些

7.2.3桩接头焊接质量非常重要,目前焊接质量非

验查焊条的规格、直径、质量;重点检查电焊坡口尺寸,记 控焊接时间;焊接后的冷却时间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

7.2.5目前大多数施工记录是手工记录,监理人员应认

只记录员如实记录。对压桩阻力记录及时分析,可校核进入 层深度,同时根据压桩阻力可初步判断单桩竖向承载力是否 要求,故压桩阻力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分析处理

2.6在存在较厚超固结黏土土层的场地(如合肥、张家港

GBT 8063-2017标准下载7.2.6在存在较厚超固结黏土土层的场地(如合肥

静压桩的挤土效应明显,但土体不易被压缩,导致土体向上隆 起,带动桩上浮,出现桩底虚空甚至桩脱节,单桩竖向承载力大 大降低。故对基桩的上浮量和偏位值要进行检查和控制,必要时 采取复压。

控制压桩量和停歇时间是为了减少挤土效应,并给超静孔 隙水压力一定的消散时间,应根据周边环境情况,结合监测数据 合理控制

7.3.2配置闭口型桩尖的空心桩桩身质量可采用孔内检查。孔 内摄像法是近年来判断桩身质量、解决相关争议的有效手段;该 方法直观、准确,当桩长较长时应用比较多。当桩长较短时,也 可将低压灯泡或手电筒吊放到桩内孔,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慢慢 用灯光照射管壁作目测检查;使用该方法成桩质量好坏一自了 然,还可以检查桩的实际长度。开口型桩尖的空心桩由于存在土 塞无法目测桩长,而少数施工单位存在偷桩长现象,故建议通过 抽查土塞高度检查桩长

7.3.2配置闭口型桩尖的空心桩桩身质量可采用

8.0.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持安全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 8.0.4、8.0.5施工人员必须安全操作,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 8.0.7沟、坑设置安全护栏是防止人员掉进桩孔内造成安全 事故。

0.2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持安全部门颁发的证书上岗。 0.4、8.0.5施工人员必须安全操作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 548-2012)条文说明.pdf.pdf,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 0.7沟、坑设置安全护栏是防止人员掉进桩孔内造成安 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