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107-2019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XJJ 107-2019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XJJ 10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6238
下载资源

XJJ 107-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107-2019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管理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3.1.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可按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 类,包括: 1按照风险因素或诱发风险因素可分为:自然风险和人为 风险; 2按照项目建设阶段可分为:规划阶段风险、可行性研究 风险、勘察与设计风险、招标投标风险、施工风险等; 3按照风险管理层次关系与技术影响因素可分为:总体风 险,包括社会、政治和金融影响、合同纠纷、企业破产和体制问 题、第三方干扰、员工冲突、自然灾害(台风、暴雨或雷击等) 等;具体风险,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有误或失真,设计失误或漏 项,执行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规定存在问题,工程施工方案有 误,施工设备故障,人员决策或操作失误,施工质量不能满足标 准要求,施工工期延误等。 本规范定义的建设风险根据风险损失进行分类,包括:人员 伤亡、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和社会影响(政治影响和 治安影响等)。其中,人员伤亡风险和环境影响风险是风险管理 的重点,具体包括: 1人员伤亡风险。包括工程建设直接参与人员及场地周边 第三方人员发生的伤害、死亡及职业健康危害等。 2环境影响风险。包括: 1)施工对邻近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建(构)筑物、道路、 管线、桥梁(涵洞)机场跑道、高速公路、110kV高压线塔等其 他设施的破坏; 2)工程建设活动对周边区域的土地与水资源的破坏、对动 (植)物的伤害;

3)施工发生的空气污染、光电磁辐射、光干扰、噪声及振 动等; 4)周边环境改变或第三方活动对本工程造成的破坏。 3.1.4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通过风险界定、风 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 风险评估和管理。根据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方的建设任务和 内容,风险管理实施程序中需通过风险界定确定工程建设风险管 理对象,划分工程建设评估单元,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风险进行 风险因素及损失识别分析,利用风险估计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分 析,对各项风险进行风险评级、排序与决策。可选择专业的评估 机构作为咨询单位协助开展风险管理,通过建设各方及评估机构 的沟通与协作,开展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分析与评估,提 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记录和 检查制度,并编制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文件

3.1.5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应有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放

参建各方的风险管理责任也应明确。参见各方主要包括:建设单 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 位等。 1建设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如下: 1)组织工程建设各方建立风险管理培训; 2)全过程参与现场风险管理,检查各方风险管理实施状况; 3)定期组织工程参建各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沟通和交流 并对风险状况进行记录; 4)组织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建设风险处置措施进行审定; 5)组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

6)配合政府主管单位对现场施工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同步监 督管理; 7)监督风险管理实施和风险事故处理。 2勘察、设计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如下: 1)应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按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提出风险防范注意事项及建议; 2)对工程重大风险进行工程设计交底; 3)对重要周边环境影响区域进行风险影响分级,共同参与 编制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4)制定工程重大风险预警的控制指标,明确现场监控监测 要点; 5)参与制定施工注意事项及事故应急技术处置方案: 6)配合施工进度进行重大风险沟通与交流; 7)参与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检查现场施工注意事项的落实 情况; 8)指导审查施工单位风险管理方案、处置措施与应急预案: 9)协调实施现场施工风险跟踪管理。 3施工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如下: 1)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拟定风险管理计划天津市钢桥设计标准,建立工程施工风 险实施细则; 2)根据设计单位技术要求等,确定工程施工预警监控指标 及标准; 3)编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4)现场区域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对作业层技 术人员进行施工风险交底,制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培训计划:

5)负责完成工程施工风险动态评估,提交施工重大工程建 设风险动态评估报告; 6)结合工程施工进度及时上报工程施工信息,向工程建设 各方通告现场施工风险状况; 7)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如有重大变更,应根据变更情况对 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8)因建设风险处置措施的实施而发生的费用增加或工期延 长,应经过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9)对于工程施工有关的事故、意外或缺陷等进行风险记录: 10)必须做到施工安全措施费用专款专用。 4监理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如下: 1)将建设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监理工作; 2)确保现场监理人员及时到位: 3)协助建设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评估施工单位 风险管理实施情况; 4)协助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进行风险检查; 5)评估监理工作内容不全或失察风险: 6)对于施工重大风险,应在施工前检查施工单位风险预防 普施,并应进行旁站监理,做好监理现场记录: 7)对施工单位存在的风险或违反风险管理的行为,监理单 立有责任向施工单位提出警告,不听劝阻或情节严重的,监理单 立有权利予以停工处置,并及时上报建设单位: 8)对施工现场监测和第三方监测进行监理。 5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管理责任如下: 1)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并对监测方案进行风险评估:

2)评估监测点布置不当、监测点或监测设备损坏风图 3)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风险分析: 4)应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监测数据分析中,及时提 风险预警、预报信息。

风险预警、预报信息。 3.1.6为保障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应在工程建设费用中 计入风险管理费用,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费用主要包括:风险查期 费、风险分析与评估费、工程周边环境调查及现状评估费和工程 建设第三方监测费等。 由于目前没有制定明确的概预算标准文件,风险管理费用概 预算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管理要求设立,按照风险 管理工作计划内容进行估算。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的建设风 险管理专项费用要做到专款专用。 3.1.7风险管理实施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建设各方的工程建设风 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信息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通过通报、会议 等多种形式组织建设各方共同参与,针对重大风险因素开展专项 险篮油关左实

3.1.6为保障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实施,应在工程

3.1.7风险管理实施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建设各方的工程建设风

理意识,加强风险信息的相互沟通与交流,通过通报、会 多种形式组织建设各方共同参与,针对重大风险因素开展专 管理,并在实施过程中执行风险登记与检查制度,编制规 风险记录文件。

3.1.14信息化管理符合国家和本地的基本技术政策和发展趋

势,符合本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鼓励建设 施工等单位参加工程保险,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监 控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地下轨道交通工程而言,采用工 程监测等进行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来指导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是进行施工风险控制的必要工作手段和可靠方法。轨道交通工程 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风险管理产生的海量信息初步具备了大数据

的特点,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主要功能需包括工点勘 察设计、环境调查、施工、监测、施工等文件或方案等工程管理 基础资料、过程管控资料(监测、巡视及进度等)的信息化, 工程监测、现场巡视及视频监控等数据或信息的采集与输入、储 字与管理、查询与统计分析,确保能够实现对安全风险状态评 介、预警、响应、处置、消警等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司时,作为信息化系统,应具备系统维护、数据恢复备份等 基本功能并满足兼容性、可扩充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等技术性 能要求。

3.1.15本条明确了参建各方进行施工风险管理总结的要

建各方应根据自身所涉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范围及合同约 定等,及时进行施工安全风险技术或管理的总结,一方面落实进 行安全风险管理记录的需要,另一方面积累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 理经验教训,为后续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 借鉴。

3.2.1风险辨识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全面、系

3.2.1风险辨识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全面、系 统地辨识各类风险对完成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工程建设中建设条件复杂,涉及人员众多,专业工作要求 高,因此,需注重收集所需的基础资料,只有通过对工程各类资 料的系统分析,才能更好地辨识工程潜在的风险。

风险识别、风险筛选和编制风险辨识报告等6个步骤,其 1风险分类应根据本规程3.1.3条风险损失类型进行

1 风险分类应根据本规程3.1.3条风险损失类型进行分

系统分析工程建设基本资料,对工程建设的目标、阶段、活动和 周边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2风险辨识参与者需选择工程经验丰富及理论水平较高的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一起参与,风险辨识中专家 信息对辨识十分重要; 3应全面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对现场进行风险勘察,系统 分析工程建设风险因素。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 素,如工程建设场地及周边环境因素、建设技术方案因素及工程 投资、工期和人员等; 4风险识别。利用风险调研表或检查表建立初步风险清单 清单中明确列出客观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建设风险,包括影响工 程安全、质量、进度、费用、环境、信誉等方面的各种风险: 5风险筛选。根据风险识别的结果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二 次识别,整理并筛选与工程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风险,删除其中 与工程活动无关或影响极小的风险因素及事故,并进一步进行识 别分析,确定是否有遗漏或新发现的风险点; 6编制风险辨识报告。在风险识别和筛选的基础上,根据 建设各方的具体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需要,以表单形式给出详 细的风险点,列出已辨识的工程建设风险清单。 3.2.3目前风险辨识中可采用的方法较多。本规程推荐选用检 查表法、专家调查法两种方法,通过工程逐步积累资料,编制工 程建设风险检查表。另外,每个工程的建设条件和内容存在一定 的差异,需将客观辨识和专家调查法主观辨识相结合,这样可更 好地全面辨识各种建设风险,风险辨识表参见本规程附录B。 3.2.4风险清单内容一般包括.风险名称、风险因素、风险发

表法、专家调查法两种方法,通过工程逐步积累资料,编制 建设风险检查表。另外,每个工程的建设条件和内容存在 差异,需将客观辨识和专家调查法主观辨识相结合,这样 地全面辨识各种建设风险,风险辨识表参见本规程附录B。

3.2.4风险清单内容一般包括:风险名称、风险因

生可能性、风险损失、风险发生位置及征兆等,可采用 式给出具体的辨识成果,风险清单参见本规程附录C。

3.2.5通过总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

3.3施工风险分析评估方法

3.3.2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风险分析主要针对规划线

同方案进行评估,如规划考虑不周、资料收集不够或

信息掌握不充分等因素,宜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对司 究中的不同方案评估宜采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3.3.3在工程勘察与设计中可得到工程建

可对工程建设结构和施工方案进行计算与分析,因此,此阶段的 风险管理宜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 失,为工程决策与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工程结 构设计的细化和深人,明确工程建设重大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 专项初步设计风险分析。

和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风险管理,包括利用现场监测 技术,实施现场动态信息化反馈施工。因此,风险管理可结合工 程具体对象选择相应的方法。

3.4.1由于本地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本身所具有白

3.4.1由于本地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地层条件及 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特殊性,在其建设的整个过程 中,经济、安全、工期、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风险,近年 来连续出现的轨道交通工程大型事故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 日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的环境影响 与社会影响。因此,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采取经济、可 行、主动的处置措施来减少或降低风险,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将 对周边的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的水平。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工程建设安 全,降低工程建设风险损失。因此,工程建设各方的总体目标应

该是一致的。风险管理实施前应由建设单位说明工程建设风险管 理要求,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实施制度,明确工程建设各方职责, 均衡工程建设各方的风险效益,协调工程建设各方的风险管理 目标。 风险控制方案编制应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其他工程建 设各方一起参与,采取经济、可行、主动的处置措施来减少或降 低风险,将各类风险降低到预期的且标。

3.4.2从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因素入手,完成风险辨识

与评估后,根据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有利于提高对工程建设 风险的控制能力、减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降低风险损失为原则 选择合理的风险处置对策,编制风险控制方案。 风险处置有四种基本对策,可选择一种或多种对策实施风险 控制,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处置对策包括: 1风险消除。不让工程建设风险发生或将工程建设风险发 生的概率降低到最小; 2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或修改技术方案等降低工程建 设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或)损失; 3风险转移。依法将工程建设风险的全部或部分转让或转 移给第三方(专业单位),或通过保险等合法方式使第三方承担 工程建设风险: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的前提是所接受的工程建设风险可 能导致的损失比风险消除、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所需的成本低 采取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制定可行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必要 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3.4.4工程保险是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方式,地下

程应实施工程保险。工程保险可保护参保人的利益,是完善工程 承包责任制并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 自前,工程保险的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 是针对工程项目的物质损失部分,包括工程标的有形财产的损失 和相关费用的损失: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被保险人在施工过程中 可能产生的第三者责任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导致的损失。由于工 程保险是风险发生后的风险转移措施,属于事故后的风险规避与 经济补偿,在进行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中,不应将工程保险作 为一种减轻或降低风险的基本措施。同时,工程保险不能消除和 减少建设单位实施风险管理的责任

4.1.1~4.1.2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的划分需遵循国 家相关标准,并易于风险管理决策与现场实施。目前国内外尚无 可直接参考的标准,因此,本规程的制定主要结合目前本地区轨 道交通的建设现状和基本特征,选定单条线路作为基本单位制定 分级标准。 由于各地具体经济情况和工程建设条件不同,各地在开展风 险管理工作中,需根据本地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际情况 不同建设阶段、工程规模、重要性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本地的执行 标准。实际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中如果是针对整条线路或一个具体 工程开展风险评估与控制,相应的风险等级标准可以本规程为基 础,制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标准。

础,制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标准。 4.1.3工程自身风险和周边环境风险的等级划分吸纳了近年来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工程自身分为一 级、二级和三级,环境风险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具有 可操作性。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工程自身 级、二级和三级,环境风险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可操作性。

4.1.4根据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及其他

业领域的经验,风险辨识可采用事故树法、检查表法、工程类比 法、专家调查法等方法,风险分级可采用检查表法、工程类比 法、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

4.2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损失等级

公, 4.2.2风险损失等级按照不同损失的类型较难统一划分,一般 采用以定性表示为基础,针对不同的损失类型采用量化的等级标 准编制。

采用以定性表示为基础,针对不同的损失类型采用量化的等级标 准编制。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要求坚持人员“安全第 一”的原则,工程建设风险可能引起的建设人员或邻近区域的第 三方(非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其他人员)发生伤害或死亡,考 虑两者的不同参与对象和工作内容,工程直接参加人员采用《生 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的较大事故作为一级,第三 方伤害以建设人员伤亡的三级作为一级。

4.2.4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影响包括两种类型:

自然环境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影响等级标准的 制定参考了《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因工程建设导致的环境影响一般是指导致周边建(构)筑物发 生破坏,产生经济损失,其标准参考本规程4.2.5条。

处理条例》划分等级,具体数值需根据一条线路或评估对象的工 程总投资估算进行评估。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区域经济 差异较大,较难制定本地区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规程中主要根 据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与经济水平,制定本规程的等 级标准。

4.2.6工期延误等级标准主要根据国内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

一般的建设周期与可接受的合理工期,同时,考虑工期长短的不 司进行划分。对于不合理的工期压缩提前,也易引发各种工程建 设风险,因此,由非合理的工期提前所导致的建设风险,亦可根 据工期提前程度拟定相应的工期不合理提前的等级标准

4.2.7任何灾害或事故的发生都会引起社会负面压力,严重影

4.2.7任何灾害或事故的发生都会引起社会负面压力,严重影

社会舆论与公众评价对本地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进展 影响巨大,社会信誉损失是建设各方潜在风险损失的重要部分。 社会信誉损失与不同风险事故的后果密切相关,尤其是如造成第 三方损失或对周边区域环境造成损害,将会引起严重的社会信誉 损失。本规程制定的社会影响等级标准的执行部分参考了《国家 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5.1.1环境风险评估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对 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处于城区复杂的环 境条件之中,周边高楼林立、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影响环境因素 众多,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重点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特级和 级环境风险工程开展。 5.1.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对象受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与施工工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自身特点(建 筑基础、结构形式、高度、地下管线直径、材质等)情况、周达 环境对象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密切相关,工程施工 对环境对象的影响程度较大时,一般采取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 以保证环境对象的安全。

5.1.1环境风险评估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5.1.1环境风险评估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对 环境的影响。由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一般处于城区复杂的环 境条件之中,周边高楼林立、地下管网纵横交错,影响环境因素 众多,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重点针对风险等级较高的特级和 级环境风险工程开展

5.1.3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对象受工程施工的影

与施工工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自身特点(建 筑基础、结构形式、高度、地下管线直径、材质等)情况、周边 环境对象与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密切相关,工程施工 对环境对象的影响程度较大时,一般采取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 以保证环境对象的安全

对特级和一级环境风险的工程,尚应通过工程类比或数值计 算等方面,对工程施工给周边环境造成的附加荷载、附加变形影 响等进行施工附加影响分析,评价环境对象的安全性,判断施工 工法、加固措施等能否满足环境设施所允许的剩余承载能力和剩 余变形能力,提供监控量测控制值和工程措施优化或调整等风险 控制的方案建议。

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与评价应收集相关勘察成果报告、环境调 查资料、现状检测报告、环境设施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基础 资料。特级和一级环境风险工程的风险分析与评价宜形成专项 报告。

5.3. 1 一般要求

施工单位应开展风险深入识别及分级调整工作,编制风险等 级调整清单,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审查确认,特级、一级风险 等级的调整应报建设单位审批。 施工单位在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时应重点针对质量风险与 环境风险因素、工程技术方案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安全性、施工合 理性和可实施性等方面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工程应重点针对如下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既有运营线路、铁路、主王

路、桥梁、河湖和重要建(构)筑物; 2矿山法或盾构法隧道下穿或侧穿房屋; 3明(盖)挖法工程邻近在建基坑工程: 4明(盖)挖法工程邻近或矿山法工程下穿带水带压管 线等。

施工期建设风险管理需建设各方共同参与,与施工单位一起 完成施工风险管理实施。 1施工风险辨识和评估。根据工程条件、施工方法以及设 备,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和工序,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二次风险评 估和整理,对工程的重大风险进行梳理和分析,确定工程建设风 险等级,并对重大风险提出规避措施和事故预案,完成施工风险 评估报告。具体包括: 1)各分部工程的主要风险点; 2)重大风险因素; 3)风险等级及排序; 4)风险管理责任人; 5)风险规避措施; 6)风险事故预案。 2风险评估报告应以正式的文件发送给工程建设各方,并 经讨论使工程各方对工程建设风险评估等级和控制对策达成 共识; 3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风险分析。地下工程的施 工都可能会对邻近的各类建(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风险 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工程施工引起地层变形与邻近建(构)

筑物损坏的费用损失之间的关系,完成施工影响风险分析的经济 损失评估; 4对既有建(构)筑物的现状调查,包括:结构形式、建 造时间、重要性程度、服务年限与状态、与工程邻近距离及周边 区域环境等; 5判断邻近建(构)筑物的破坏形式,用可以衡量的指标 (如:裂缝宽度、倾斜度、差异沉降等)定义各个破坏阶段: 6采用工程施工地层变形计算分析,结合现场监测数据 得到周围地面沉降值,并分析影响地层变形的因素: 7通过力学计算和统计分析,得到建(构)筑物发生破坏 既率,计算建(构)筑物与破坏衡量指标的关系; 8建立建(构)筑物的破坏和损失之间的关系,将不同级 别的破坏与建(构)筑物造价的损失比相对应; 9对不同施工工况下建(构)筑物的损失进行评估,提出 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对策与处置措施。

1施工准备期风险管理内容

自前,我国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在轨道交通建设 中已尝试开展了施工动态风险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组织,以前 期各阶段完成的风险管理文件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进度和周边 条件,动态地对现场及未来工程建设潜在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 司时,通过现场施工风险记录资料,利用现场监测信息化手段 依衣据施工参数、环境监测反馈等信息对施工工程建设风险开展跟 踪与反馈。上述技术措施的实施与开展,一方面保证了风险管理 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工程进展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供了预报、预警,为调整、优化、完善设计与施工方案,及时 处置、控制风险提供了保证。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无法完全消除或避免风险,加之外 界影响或变化也会导致不可预见的风险,因此,需针对潜在的各 类重大风险建立健全相应的事故呈报管理体系与制度,确保事故 信息能及时、可靠地传递给相关建设各方,以方便开展事故抢险

与救护。风险管理中针对辨识的重大风险需编制风险控制预案, 包括现场监测预警标准及预告、风险抢险队伍与物资准备、事故 处理应急处置决策等。同时,还要做好风险告示牌和风险记录, 及时更新施工现场及参与人员等相关信息。

6.2.2地质、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

工程察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1勘察方案不全面,包括勘察孔位布置与数量、钻探与原 位测试技术、室内土工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分析等: 2地下障碍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调查不清: 3不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影响未探明; 4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报告有误; 5勘察设施故障及人员操作不当或失控等。 因现场场地条件或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存在无法探明的工 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情况时,应分析设计和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工 程勘察及环境调查中应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防范发生地下管统 破坏、停电、爆炸和火灾等风险。 工程勘察风险管理宜采用的风险处置措施包括: 1收集并利用邻近已建的建(构)筑物工程勘察成果; 2审查勘察报告,检查试验方法与数据,抽查钻孔芯样; 3 调整钻孔间距,增加钻孔数量: 4 采取多种勘察手段; 5充分利用现场及室内测试等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 6.2.3 设计方案实施风险识别与评估

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方

估动所导致的风险,如深天基坑、天断面隧道等。自身的风险等 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理深、结构特性(地下结构层数、跨 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开挖方法)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 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地下结构的层数或基坑深度作为分级 参考依据;矿山法可以车站的层数和跨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 挖区间可以隧道的跨度、断面复杂程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 法可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在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基础上,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可进行风 险等级调整: 1)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均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 级; 2)当新建轨道交通工程采用与工程施工风险有关的新技术 新工艺、新设备、新施工方法时,风险等级可上调或下调一级; 3)结合新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可结 合具体工程条件调整。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 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 的风险等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与工程影响区范围内环 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 划分。 应于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影响区范围内的环境设施,按其重要 生可划分为两类:重要设施和一般设施。 2初步设计风险管理 根据初步设计资料,初步设计风险分析单元的划分可包括: 1)建筑设计风险分析:

2)结构设计风险分析; 3)给水、排水设计风险分析; 4) 动力与暖通设计风险分析; 5)电气、信号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风险分析; 6)主要设备、新材料或新技术应用风险分析; 7)防灾与报警系统设计风险分析: 8)环境保护设计风险分析; 9)工程运营风险分析。 初步设计风险管理中需考虑不同地下工程类型,结合拟采用 J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法建立风险评估列表

6.2.4施工方案适应性评估

1明(盖)挖法工程应重点针对如下方面进行安全风险 分析: 1)围护结构施工设备工艺与地层适应性: 2)异型基坑支护体系; 3)大阳角、基坑收口段、不同支护体系接合处等重点部位: 4)有水、有压及其他重要管线导改及保护; 5)地下水控制措施等。 2 矿山法工程应重点针对如下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1)隧道开挖范围内存在不良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地下水控制措施: 3)采用大管棚施工、深孔注浆等重要辅助工法; 4)斜坡段、大断面、变断面、明暗接口段、平顶直墙段、 转弯处等特殊部位; 5) 马头门施工;

6)交叠隧道、小间距隧道等。 3盾构法工程应重点针对如下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1)盾构的适应性; 2)盾构设备状况; 3)始发、接收端头加固; 4)开舱检修及换刀; 5)联络通道开口及泵房等。 4环境风险工程应重点针对如下方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 1)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既有运营线路、铁路、主干道 路、桥梁、河湖和重要建(构)筑物; 2)矿山法或盾构法隧道下穿或侧穿房屋; 3)明(盖)挖法工程邻近在建基坑工程; 4)明(盖)挖法工程邻近或矿山法工程下穿带水带压管 线等。 5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监理细则和第三方监测方案等编制 时,应针对各类风险工程,明确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 方案; 6建设单位应建立满足工程建设规模、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买际需要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工程监测数据及巡视信息的采 集、分析、预警、响应、消警及信息报送等基本功能,并组织参 建单位及时录入安全风险管理所需的各类资料: 7施工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开展监 测点理设等基础工作,并符合下列规定: 1)监理单位应对基准点和监测点理设进行旁站监理和见证, 并组织、验收和形成验收记录;

2)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应组织向各自监测技术人员、 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3)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在监测工作开始前应对基准 点进行复核联测及检查,同时采集监测点初始值。 8地下工程应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 1)前端摄像头宜安装在下列部位: a施工竖井、通道、洞口; b主体结构明挖基坑两对角线及长边中点; c特、一级风险工程的附属结构明挖基坑; d标准断面矿山法工程开挖面、附属结构拱部开挖面; ePBA工法各导洞及初支扣拱开挖面: f矿山法工程大断面、其他工法暗挖车站拱部各导洞开挖面; g开挖面有渗漏水、地层不稳定处; h盾构法隧道工程的始发、接收井与联络通道等。 2)对特级环境风险工程的矿山法工程开挖面、特大或异型 基坑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前端摄像头; 3)监控系统应满足施工现场需求,可清晰监控现场施工状 和开挖面作业状况,具有录像和控制功能; 4)监控系统安装完毕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方 订投人使用。 9施工单位应结合风险等级和现场管理实际要求进行风险 页告,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作业班组、人员进行施工风险 交底。

6.3.1~6.3.3根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

6.3.3根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办法》,编

7.1. 1 主要风险因素

2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包 括下列内容: 1)地下管线中的大口径管线(热力、电力、水管和通信 等),穿越保护性建(构)筑物、军事区或重要设施是地下工程 的重要风险点,一般宜采取事前调查、申报审核、合理施工保护 等措施降低风险; 2)地下障碍物将直接影响正常的施工,通常情况应将地下 障碍物预先清除,对于特殊情况下需在施工中直接切削穿越的 应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3)浅覆土层是指隧道覆土小于施工隧道直径1倍的工况, 浅覆土层施工易造成开挖面失稳和隧道上浮等风险,并加剧土体 的扰动和损失量,导致发生塌陷等事故: 4)小曲率区段是指隧道曲线半径小于施工隧道直径50倍的 工况。小曲率区段对隧道轴线的控制存在一定风险,应加强对盾 构机姿态的控制,合理选择管片型号,并提高管片的拼装质量。 5)盾构施工大坡度段是指隧道轴线坡度天于30%o的工况 坡度段施工易造成盾构机姿态控制和隧道内水平运输的困难 应合理地控制盾构机姿态和选取水平运输机具; 6)小净距隧道是指两隧道间距小于隧道直径60%的邻近施

工。在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参数,加强监测,并对两隧道之间区域 实施地基加固措施; 7)穿越江河段是指所建隧道处在江河下的工况。穿越江河 段施工时,易形成开挖面与江河贯通以及隧道渗漏的风险。通常 可通过提高开挖面稳定性、改善隧道抗位移、抗变形能力以及加 强隧道防喷涌、防渗漏的风险控制措施。 另外,针对本地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考虑增加车 站、基坑、复杂工程安装、联络通道、进出洞等单项工程的施工 风险分析,由于地下工程建设存在大量的多工种、多专业交叉 应重视人员安全风险控制

7.2.3盾构掘进 2盾构长距离掘进,或掘进过程中,地层条件发生变化 尤其通过砂卵石地层时,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需要更换刀具, 应具备专项方案和专门的开仓作业流程。更换刀具作业顺序一般 为先除去土仓内的泥水、渣土,清除刀头上粘附的砂土,设置脚 手架,确认需要更换的刀头,运人工具、刀具、器材,进行拆 卸、更换刀具。 6管片拼装过程中按各块管片位置,应缩回相应位置千斤 ,形成管片拼装空间使管片到位,然后伸出干斤顶完成底块管 片的拼装作业。盾构司机在反复伸缩千斤顶时,必须保持盾构不 后退、不变坡、不变向。 7同步注浆是在盾构掘进的同时,通过安装在盾构壳体外 侧的注浆管和管片的注浆孔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同步注浆是在

掘进后迅速进行壁后注浆的方法;二次补强注浆是对壁后注浆的 补充,其目的是充填注浆后未填充部分,补充注浆材料收缩体积 减小部分,处理渗漏水和处理由于隧道变形引起的管片、注浆材 料、地层之间产生剥离状态进行填充注浆,使其形成整体,提高 止水效果等。注浆方法、工艺简单、双液材料等应根据地层性 质、地面荷载、允许变形速率和变形值等进行合理选定。惰性浆 液一般不宜用于对环境地表和隧道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8盾构调头、过站可选择方案较多,可根据竖井尺寸、盾 构直径、重量及移动距离等决定。由于盾构重量大、体积大,起 吊、移动调头工作时间长,因此必须预先编制安全、可靠的调头 和过站技术方案。当盾构在工作井内调头时,可采用临时转向台 调头;小直径且重量轻的盾构,可用起重机直接起吊调头。当盾 构在井下通过车站移动至另一个区间掘进施工时,其移动腰离较 大,可采用移车台DL/T 5083-2019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pdf,或在预设轨道上使用顶推、牵引等方法 调头。

7.3.1 矿山法工程

7.3风险监控、预警与评估

对于矿山法工程如何结合工程断面大小、场地、工程地质及 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工法是非常重要的,常 用的工法有台阶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 PBA法、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等,不同的施工工法对于断面尺寸 的适应性、控制地层的沉降效果不同。 地下水控制方案应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应根据场地及周 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初期支护一般需结合工程类比及结构计算综合确定。初期支 护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隧道开挖的安全、地层沉降的效 果、隧道施工的进度等。 矿山法工程的工程辅助措施一般包括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 大管棚、锁脚锚管、掌子面加固处理等,合理可行的工程辅助措 施是确保矿山法隧道施工期间土体及掌子面安全稳定的关键。 矿山法工程合理的施工顺序是控制地层沉降及确保矿山法隧 道施工期间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矿山法工程采用分步开挖法时各施工步序的合理衔接、各阶 段初期支护间的受力转换和施工二次衬砌时的受力转换是控制地 层沉积及确保矿山法隧道施工期间安全与稳定的关键。

7.3.2明(盖)挖法工程

1~2盾构法工程中关乎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盾构机的 选型SH/T 3005-2016标准下载,一般应根据隧道设计断面、工程地质(抗压指标、粒径、 成分)、开挖面稳定性、隧道埋深、地下水位、环境条件、设计 线路线形条件等因素确定盾构机的选型。盾构机选型确定后盾构 机刀盘的刀具的设计与配置、刀盘开口率的确定也是非常重 要的。 根据国内盾构工程事故的分析,始发(接收)端头加固的 设计至关重要,设计时应从加固的长度、范围、加固的强度指 标、加固体的抗渗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与评价。 除此之外,还应针对盾构法的工程辅助措施、施工顺序、计 算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统一书号:155160·1767

定 价:45.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