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5月31日).pdf

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5月31日).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34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2021年5月31日).pdf

8装配式建筑单体的预制率或装配率

1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详图; 2楼层结构平面图: 3结构主要或关键性节点详图: 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布置图、预制楼梯详图和节点详图。 .3.4计算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根据得分选项取舍) 1混凝土结构:高强度受力钢筋(梁、板、柱、剪力墙、基础)的用量比例 计算书; 2钢结构:高强度钢材用量比例计算书; 3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运用:采用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部位 及用量比例计算书; 4装配式建筑:预制率或装配率计算书: 5其他设计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相关的计算书。

4.4.1给排水施工图设计应满足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与设计图 纸表达内容及技术措施应统一。施工图设计、施工说明应编制绿色建筑节水、节 能设计专篇(章节),表达内容及技术措施应与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统一。

海南省《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质量检查实施细则(试行)4.4.2绿色建筑设计专

1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 号、年号和版本号);配套市政管网资料;当项目取用河道水时,河道水文水质 资料及河道取水批文。 2工程概况 1)总体情况:建设地点、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单体名称、面 积、层数及建筑高度(多幢建筑时可列表表示); 2)单体情况: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结构形式、建筑主要使 用功能; 3绿色建筑定位等级 1)绿色建筑定位等级(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表1)。

表1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

4与给排水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表2)

表2与给排水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

注:1表中内容可根据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删减:

5安全耐久 防冻及防结露措施、建筑结构与给排水管线分离、给排水管材管件及配件; 6健康舒适

防结露措施、建筑结构与给排水管线分离、给排水管材管件及配件; 活

各类用水水质标准;预留水质监测取样点;水池(水箱)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给排水管道设备永久性标识;非传统水源及河道水利用水质安全措施;便器水封 设置;设备机房减震降噪措施; 7生活便利 用水计量及远传水表: 8资源节约 1)给水系统:给水水源;节水用水量;供水压力分区及减压措施;用水 计量;水池水箱超高水位报警措施;节水型用水器具和设备;公用浴室节水措施; 2)生活水泵能效; 3)可再生能源利用:热水供应范围及热源;热水用量计算;太阳能集热 器面积及设置位置;可再生能源产热水比例; 4)节水设备及措施:节水型卫生器具水效等级及用水参数,公共浴室节 水措施;绿化灌溉水源、灌溉方式及灌溉控制方式(如雨天关闭装置或土壤湿度 感应器等); 5)景观水体类型及补水水源; 6)非传统水源及河道水利用:明确水源种类、回收范围、原水收集量、 回用用途及回用水量、处理工艺及水量平衡分析。 9环境宜居 1)雨水控制措施: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控制率、屋面及道路雨水 经流组织排放方式、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措施、雨水最终排放出路、雨水调蓄设 施的形式和设置位置、容积。 2)污废水处理及排放:排水体制;特殊污废水处理及排放方式;污废水 排放出路及排放水质标准

给排水总平面图,应反映市政引入管水表设置情况; 给水系统、热水系统、雨水系统、非传统水源及河道水利用给水系统原理 1)给水系统图中应标注水表用途及减压阀设置位置;

2)非传统水源及河道水利用给水系统原理图中应分别设置补水水表和分 类供水水表: 3)当采用太阳能加热生活热水时,应有太阳能集热系统平面布置图和太 阳能热水系统原理图: 4)雨水系统原理图应体现屋面雨水管道断接(无此内容可省略)。 3热水机房详图、生活泵房详图、卫生间给排水详图及公用浴室详图应反明 相关绿色技术的内容。 4非传统水源及河道水等水质处理工艺流程图及机房平面布置图 1)应绘制初期径流弃流装置详图;应反映防倒流污染和用水安全保障措 施; 2)雨水收集回用(或调蓄排放)的系统: 3)应在室外雨水管网图中标注汇水区域及蓄水池位置,绘制进入雨水回 装置的汇水管线及回用出水管。 5给排水总平面图或景观给排水图纸 1)应体现下凹式绿地等绿色雨水设施内溢流雨水口及排水盲管的布置、 就近接至雨水检查井; 2)当设有景观水体时,水景大样图应反映补水水源、排水方式、水质净 化方式、生态设施、常水位及溢流水位;景观水体设有水生动植物时,应明确才 生动植物种类。 6设备材料表中应有水泵选型。 4.4.4计算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根据得分选项取舍) 1节水用水量、热水用水量计算表: 2非传统水及河道水利用计算书,包括设计年用水量、逐月水量平衡、非传 统水源及河道水占杂用水总用水量的比例等; 3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其他可再生能源产热水比例计算书、集热器等设备选型 计算; 4用水点压力计算书,计算压力超过0.20MPa的支管楼层应与给水系统图 威压阀位置相对应:

5径流控制率计算书,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及目标控制雨量,各绿色雨水设 施规模及设计控制容积,径流污染控制率

4.5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4.5.1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包括绿色 建筑设计专篇和设计图纸,

4.5.2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相关规范、标准、规程等(包 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2工程概况 1)总建筑面积、建筑单体名称、面积、层数及建筑高度(多幢建筑时可 列表表示); 2)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结构形式、建筑主要使用功能, 3绿色建筑定位等级 1)绿色建筑定位等级(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表1)。

表1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

4与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表2)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

注:1表中内容可根据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删减

5安全耐久 1)建筑结构与暖通设备管线分离措施(墙体与管线分离、设公共管井集 中布置设备主管线等);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 或控制方式(集成的单元式设备等); 2)设备与管道耐久性提升措施(使用寿命长的设备、部件、管材和配件, 选用不同使用寿命的部件组合时,采用有利于分别拆换、更新和升级改造的构造 形式)。 6健康舒适 1)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防止污染物串 通及排气倒灌措施; 2)室内热湿环境控制措施(室内温度、相对湿度、人员活动区风速、人 员新风量标准、主要功能房间可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3)地下车库空气质量监测措施(CO传感装置设置区域、位置、排风联动 控制策略及监测要求等); 4)颗粒污染物浓度等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措施(设置过滤净化处理装置, 并明确PM2.5、PM10、TVOC等指标要求); 5)空调通风设备隔声减振处理措施(锅炉、冷水机组、冷却塔、大型风 机等设备)。 7生活便利 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空调系统监测和自动控制,监控点位布置、系统 原理等; 2)空气质量监测系统,CO2、PM2.5、PM10等传感装置设置的区域、位 置、数据存储、实时显示及超标警示要求等。 8资源节约 1)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 定; 2)供暖、空调系统分区设计,说明冷热源系统形式、参数和应用区域, 供暖、空调水系统形式、输配方式和系统划分,机械通风系统设计,空调风系统 形式、参数和系统划分:

1暖通空调系统的流程图、系统图、平面图、剖面图和机房大样图等,应反 映所采用的绿色建筑设计措施; 2流程图、系统图等,应明确反映冷热源或特殊功能系统、输配系统、能量 回收系统等内容,反映补水计量、燃气计量和用能计量等仪表配置,反映节能运 行控制策略(如排风热回收、过渡季与冬季可变新风比或全新风运行)等技术措 施; 3平面图、剖面图、大样图等,应明确反映取新风口、排风出口的位置与高 ,反映取新风口与排风出口之间的相对关系

1应标明冷、热源设备(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等)在额定工况下的性 能系数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能效比EER、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 (C)、空调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额定热效率n等的设计选型值和对 照的规定限值; 2应注明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 电输冷(热)比,标明各型号水泵的对应设计工作点效率nb及节能评价值限值 要求; 3应注明空气处理机组所采用的各级空气过滤净化装置、空气过滤净化指标 要求等; 4应注明各型号风机的总效率nt、实际单位风量耗功率Ws值和对照的规定 限值等。

4.5.5计算书及模拟分析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根据得分选项取

1)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书: 2)单位风量耗功率(Ws)计算书; 3)耗电输冷(热)比(EC(H)R)计算书 4)室内颗粒物浓度预评估计算分析报告: 5)可再生能源计算分析报告。 2模拟分析报告(必要时,根据评分所需选择) 1)室内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

2)室内热舒适模拟分析报告; 3)建筑能耗模拟分析报告: 4)供暖空调全年负荷分析报告。

1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包括绿色 建筑设计专篇和设计图纸

4.6.2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 号、年号和版本号); 2工程概况 1)总建筑面积、建筑单体名称、面积、层数及建筑高度(多幢建筑时可 列表表示); 2)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结构形式、建筑主要使用功能, 3绿色建筑定位等级 1)绿色建筑定位等级(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表1)

表1绿色建筑自评价得分表

4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表2)

表2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

5安全耐久 1)步行和非机动车道有充足照明,满足现行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 准》CJJ45的相关要求; 2)建筑结构与电气管线分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标准》JGJ/T398的规定: 3)电气产品设施及配件选型应采用耐久型,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 相适应的电气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 6健康舒适 1)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的规定。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 全性》GB/T20145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

2)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灯各部分能耗应独立分项计量,应说明设置 位置、系统架构和采集周期等参数: 3)垂直电梯、自动扶梯采用的节能措施: 4)明确选用符合节能评价值的照明产品、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产品性能 及评价值要求; 5)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无此选项得分内容可省略) 9环境宜居 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及光污染限制或处理措施; 10提高与创新 1)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2)其他创新技术。 设计图纸 1系统图 1)能耗监测系统图:分类和分项计量内容、系统构架、计量表具和传感 器的精度和设置要求、缆线的敷设要求、外接上传的接口设置;系统图应能反映 出计量表具的具体安装位置或点位表; 2)可再生资源发电系统图:总发电量、占建筑物总变压器装机容量的比 例、系统主接线、明确负载及负载容量;明确发电接入市电的方式和控制要求: 3)其它需要设置的智能化系统,可用框图和系统原理图表示,如信息网 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 2平面图 1)照明平面图中灯具的选型、布置及控制方式应与说明一致; 2)能耗监测系统平面图的线路应表达清晰、标注完整,应表示监测主机 的设置位置; 3)可再生资源发电系统平面图中应表示发电设备安装位置及设备机房的 平面布置(若在建筑立面设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时,尚应提供立面布置图)。 计算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根据得分选项取舍) 1照明计算书:典型房间和区域空间的照度、功率密度限值计算;

2可再生能源系统计算书:发电系统的发电总负荷计算(可要求由专项设计 提供)。

1.0.1为加强对上海市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 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以及既 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 1.0.3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 法规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其中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1.0.4在施工图节能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 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所用图集的名称。 1.0.5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应满足节能相关的设备材料采购、非 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1.0.6本规定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公共建筑 和居住建筑的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施工图节能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 据建筑物性质的不同、围护结构的内容以及能源种类、用能设备的差异,对本规 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2.1.1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应包括节能设计说明、节能设计图纸(包括门窗统计 表)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计算书。 2.1.2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的主要用料与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中涉及到的围护结构 保温材料的材质、厚度及性能要求应一致

2.2.1施工图节能设计的依据应包含以

2.2.1施工图节能设计的依据应包含以下内容: 1设计中执行的国家和本市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规范; 2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节能评估报告的名称、文号。 2.2.2工程概况描述应包含以下内容: 1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物朝向(多栋建筑可列表说明); 2围护结构各部位保温材料的性能参数及燃烧性能等级; 3建筑单体的外表面积及建筑体形系数(居住建筑); 4设置建筑遮阳的情况描述(固定遮阳、活动遮阳、设置位置和方位); 5太阳能热水系统:系统类型(平板式、真空管)、使用的户数或热水的 途、集热器面积,集热器安装部位:

6大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组件类型(单晶硅、多晶硅、薄膜)、转换 效率、安装面积、安装部位

6大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组件类型(单晶硅、多晶硅、薄膜)、转换 效率、安装面积、安装部位。 2.2.3围护结构各部位热工性能指标及相应保温隔热技术措施说明应包含以下内 容: 1屋面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保温形式(正置式、倒置式)、保温材料种类, 选用厚度; 2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保温形式(外保温、内保温、 内外组合保温、自保温等)、保温材料种类,选用厚度; 3架空楼板或外挑楼板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保温形式(正置式、倒置式)、 保温材料种类、选用厚度; 4楼板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保温形式、保温材料种类、选用厚度; 5隔墙或分户墙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保温形式、保温材料种类、选用厚度 6公共建筑各单一朝向(或单一立面)的窗墙比、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 热工能指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及选用的外窗型材及玻璃组合; 7居住建筑开间窗墙比、朝向窗墙比、外门窗(包括透明幕墙)热工性能指 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及选用的外窗型材及玻璃组合; 8公共建筑底层单层玻璃的面积、所在朝向的单层玻璃面积比及该朝向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平均传热系数; 9外门窗主要物理性能设计指标: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 10外门窗开启方式及开启面积比例; 11屋顶天窗或透明屋顶面积比例、中庭透明屋顶面积比选用的外窗型材及 波璃组合、热工性能设计指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 .24不能满足围护结构技 直的部位乏称及综合判断计算的结果

2.3.1建筑中部分外墙采用外保温,部分外墙采用内保温时,应绘制平面示意图, 明确外墙中外保温、内保温的设置部位。 2.3.2建筑内部供暖空调房间与非供暖空调房间的分隔以及建筑设有室外走廊时 应绘制平面示意图,明确隔墙和靠走廊外墙的保温设置情况

2.3.3采用大阳能热水或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时,应绘制平面示意图,明确 集热器、光伏电板的安装部位

3.4围护结构主要的保温隔热节点详图有以

1屋面檐口、女儿墙、排水沟、屋面设备基础、透明屋顶等节点详图; 2外墙勒脚、外挑楼板、外挑雨棚、楼板与外墙交接节点详图: 3窗台、阳台、露台节点详图; 4建筑遮阳节点详图

2.3.5绘制节点详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绘出保温隔热做法的各构造层次; 2标注各层材料名称及具体技术要求; 3注明细部和厚度尺寸; 4室外装饰方面的构造、线脚、图案应结合保温构造标注材料及细部尺寸, 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 5建筑外遮阳应反映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标注材料及细部尺寸。 2.3.6引用标准图集的标准节点详图时,应标明图集号、图号,引用的标准详图 应与所设计工程的节点构造要求一致,仅作为参照时,应注明设计节点的要求或 区别。 2.3.7对另行委托专业设计的幕墙和特殊门窗,应提出相应的热工性能指标,对 非透明幕墙的保温层应明确对施工承包方的要求。 2.3.8绘制门、窗、透明幕墙立面图,应明确开启方式,宜在门、窗、透明幕墙 立面图中注明该门、窗、幕墙的开启面积比例。 2.3.9门窗统计表应明确材料和技术要求,包含以下内容: 1外门窗、幕墙的窗框型材材质; 2外门窗玻璃的材质、厚度、空气层厚度(包括冲惰性气体)及组合; 3分户门的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或要求; 4非透明外门的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或要求; 5外门窗的主要物理性能设计指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气密性、水密性、 抗风压。

1外门窗、幕墙的窗框型材材质; 2外门窗玻璃的材质、厚度、空气层厚度(包括冲惰性气体)及组合; 3分户门的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或要求; 4非透明外门的保温材料和构造做法或要求: 5外门窗的主要物理性能设计指标:传热系数、遮阳系数、气密性、水密性、 抗风压,

2.4.1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定限值,不需要进行综合判 断计算的计算书可采用手算,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能完全满足规定限 值,应采用主管部门认可的计算软件进行综合判断计算

2.4.1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定限值,不需要进行综合判

2.4.2手算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计算书应包

1项目总信息: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项目地址、气候分区、建 筑面积、建筑分类(居住建筑或甲类、乙类公共建筑)、结构类型; 2节能分析计算依据:设计标准、设计资料来源; 3建筑概况:建筑名称、建筑主要朝向、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各朝向外窗 面积、外墙面积、朝向窗墙比、开间外墙面积、开间外窗面积、开间窗墙比(仅 针对居住建筑),屋顶透明部分面积、屋顶面积、屋顶透明面积比; 4计算简图:主要的平面简图,宜有部剖面图、立面图; 5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屋面、外墙、外挑或架空楼板、隔墙、楼板的保温构 告各层材料及厚度,外门、外窗、透明幕墙、透明屋顶的型材、玻璃材质、类型 及材料热工性能; 6建筑热工计算分析:屋面、外墙、外挑或架空楼板、隔墙、楼板、分户门 等的传热系数计算,外门、外窗(包括透明幕墙)、透明屋顶等的传热系数、遮 阳系数计算; 7设计值与规定性指标限值检查; 8计算结论

1项目总信息: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项目地址、气候分区、建 筑面积、建筑分类(居住建筑或甲类、乙类公共建筑)、结构类型。 2节能分析计算依据:设计标准,计算软件的名称、编号、版本及编制单位 设计资料来源:

3建筑概况:建筑名称、建筑主要朝向、建筑层数、建筑高度,各朝外窗 面积、外墙面积、朝向窗墙比、开间外墙面积、开间外窗面积、开间窗墙比(仅 针对居住建筑),屋顶透明部分面积、屋顶面积、屋顶透明面积比; 4计算简图:主要平面简图; 5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屋面、外墙、外挑或架空楼板、隔墙、楼板的保温构 造各层材料及厚度,外门、外窗、透明幕墙、透明屋顶的型材、玻璃材质、类型 及材料热工性能; 6建筑热工计算分析:屋面、外墙、外挑或架空楼板、隔墙、楼板、分户门 等的传热系数计算,外门、外窗(包括透明幕墙)、透明屋顶等的传热系数、遮 阳系数计算: 7设计值与规定性指标限值检查: 8综合判断计算:室内外环境计算参数,设计建筑的能耗计算、参照建筑的 能耗计算、计算结果对比; 9计算结论 2.4.4节能计算书应明确计算选取各类材料的容重、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及修正 系数。 2.4.5节能计算书涉及的材料、材质、材料厚度、规格及材料性能参数应与施工 图设计主要用料说明、节能设计说明、节点详图一致。 2.4.6节能计算书应进行校审,应由计算、校对、审核人和主持工程设计的注册 建筑师在计算书封面上签字,作为技术文件归档。 2.4.7节能计算书宜由建筑主体设计单位完成,确需委托其他单位计算时,受委 托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或工程咨询资质。 2.4.8节能计算书封面或页上应加盖以下各方的图章: 1设计单位的出图章;

3 供暖、通风与空调

3.1.1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应包括节能设计说明、计算书、设备表和节能设计图 纸。 3.1.2设计图纸应满足现行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施工图设 计阶段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3.1.3计算书中围护结构构造、材质、厚度及其性能参数应与建筑专业施工图设 计说明中的内容一致。 3.1.4节能设计的内容应与施工图设计内容一致。 3.1.5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在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中明确可再生能源(太阳能 浅层地能等)利用的装机容量和技术措施

3.2.2节能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项目总建筑面积、建筑物单体面积、建筑高度、楼层数及使用 生质、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2节能设计依据: 1)国家和上海市地方的政策、法规及工程建设规范: 2)作为依据性文件的法规、条例及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节能评估报告的 名称、文号。 3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 4供暖、空调方式,设备性能参数或热效率等; 5室温控制、热计量等措施: 6各种节能技术措施: 7水管和风管绝热层材料的热工参数,如导热系数、厚度和热阻等: 8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利用的形式、装机容量和技术措施: 9其他有利于节能运行管理的技术措施。 3.2.3当采用集中供暖、空调设备系统时,节能设计说明除包括3.2.2条的内容外 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热)负益指标

2冷热源形式及其设备配置(规格、数量),冷(热)媒参数; 3主要冷热源设备的性能系数或热效率等; 4集中供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的水力平衡调节措施,耗电输热比EC(H)R; 5大于等于10000m/h风量的常用风机和空调箱中最大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WS; 6水、电、燃气、燃油和其他能源消耗的分类计量措施及分项计量措施; 7控制与显示、系统监控等自控节能设计措施; 8能量回收、再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等各种节能技术措施。 3.2.4当采用地源热泵等浅层地能时,节能设计说明还应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形 式、主机装机容量、台数、系统COPs、地源热泵机组制冷量占总制冷量的比例、 地埋管参数(型式、数量、深度、间距)及热平衡措施等: 3.2.5当利用太阳能时,节能设计说明还应包括太阳能利用形式、总集热器面积、 集热器类型、热效率等技术参数

3.3.1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计算书应包括冷(热)负荷计算书与设备选择计算 书;必要时还应提供技术经济分析计算书。 3.3.2采用计算软件计算冷(热)负荷时,计算书应注明软件名称、资料来源; 自编软件计算时,应采用国家正式出版刊物中的计算方法(说明刊物名称和出版 日期)。 3.3.3负荷计算的打印文件中应当包括:原始输入数据(项目所在地的室外设计 参数、室内设计参数、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人员密度、新风量、照明负荷密度 用电设备指标等)、每个房间的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及汇总表, 必要时,应附有相应的计算用简图

3.3.4供暖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计算内容

1每一供暖房间的冬季热负荷计算; 2供暖设备选择计算; 3系统设备(循环泵、换热器等)选择计算。 3.3.5通风系统设计应包括下列计算内容:

3.4.1应根据设备类型分别列出用能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简单工程可将设 备技术参数编制在对应的平面图上

1制冷(热)主机的单台制冷(热)量、功率、进出水温度、最大水阻力、 性能系数及台数等; 2锅炉型式、单台制热量、燃料品种、燃料消耗量、热效率、耗电量、台数 等。 3各类直接蒸发空调设备的制冷(热)量、能效指标等: 4各类配置水泵的型式、流量、扬程、最低效率要求和台数; 5大于等于10000m/h风量常用风机和空调箱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值; 6各类换热器换热量、进出介质、运行参数及数量等

4.1.1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应包括节能设计说明、计算书、设备表和节能设计图 纸。 4.1.2设计图纸应满足现行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施工图设 计阶段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4.1.3节能设计的内容应与施工图设计内容一致;各专业互提资料的内容应一致。 4.1.4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 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设计用能监测系统。

1系统计量配置和数据采集点表; 2用能监测系统图。 4.1.6采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在节能设计文件中明确可再生能源(光电、风电) 利用的装机容量和技术措施。

节能设计说明应单独设置,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中设置独立章节。 居住建筑电气专业节能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采用国家和上海市地方工程建设规范; 2作为依据性文件的法规、条例与行政批文:

4.2.2居住建筑电气专业节能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采用国家和上海市地方工程建设规范; 2作为依据性文件的法规、条例与行政批文:

4.3.1计算书应包括下列节能设计内容:

1用户变电站中变压器的装机密度 2当居住建筑附设有公共设施时,应计算主要公共场所(商场等)的照明负 荷功率密度; 3当设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时,应包括总装机容量等内容。 4.3.2公共建筑计算书除包括4.3.1条内容外DB44/T 1645-2015 集成式(COB)白光LED技术要求.pdf,还应计算主要场所(大空间办公室、 大面积商场等)的照明负荷功率密度。 4.3.3设备表应包括下列节能设计内容

4.3.3设备表应包括下列节能设计内容:

1用户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型号、单台功率、台数、空载损耗指标,负载损 耗指标; 2主要照明设备的光源类型、灯具效率; 3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等)的性能参数。

5.1.1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应包括节能设计说明、计算书、设备表和节能设计图 纸。 5.1.2设计图纸应满足现行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施工图设 计阶段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5.1.3节能设计的内容应与施工图设计内容一致。 5.1.4有热水系统设计要求的公共建筑项目、六层及以下住宅项目,应设计太阳 能热水系统。 租内容

5.2.1节能设计说明应单独设置,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中设置独立章节。

1设计采用的工程建设规范; 2作为依据性文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 3给水、热水系统设计用水定额、计算参数: 4工程项目所在处的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给水水压参数; 5给水系统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给水水压直接供水的 范围; 6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及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 7节能型设备选用情况等; 8绿化浇灌方式; 9热水管和热水回水管绝热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厚度等:

10浅层地能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装机容量、合数、息集热器 面积、集热器类型、集热效率、太阳能热水全年保证率、热水系统类型、集热器 安装部位及放置方法、集热水箱容量和辅助加热装置等。 5.2.3公共建筑(场所)给排水专业节能设计说明除包括5.2.2条内容外Q/SY XN 0276-2015标准下载,还应包 括以下内容: 1冷却塔、锅炉补水总管等设置给水流量计量装置: 2冷却塔补水控制; 3热水系统的热源形式及参数; 4主要热源设备的热效率等: 5其他节能节水措施; 6系统监控等自动控制节能设计措施: 7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参数系统及水质处理工艺流程; 8非传统水源利用水量平衡图(表)。

5.3.1计算书应包括下列节能设计内容:

1给水、热水用水量计算 2非传统水源利用系统的回收量、用水量和利用率计算; 3耗热量计算; 4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设计计算,包括热水供应量及全年保证率等; 5系统设备选型计算; 6采用太阳能热水时,计算书还应包括大阳能热水供应量及全年保证率。 5.3.2设备表应根据设备类型列出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系数和效率等。简 单工程可将设备技术参数编制在对应的平面图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