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767-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DB64/T 1767-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4/T 176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84328
下载资源

DB64/T 176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4/T 1767-2021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 一试件的实际直径(mm)。 d)每组应取3个试件电通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电通量测定值。当某一个电通量值 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15%时,则应则取其余两个试件的电通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 试件的试验结果测定值。当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都超过中值的15%,应取中值作为该 组试件的电通量试验结果测定值

DB 64/T17672021

GB 27790-2020标准下载B.2.1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手动于斤顶压力机。手动千斤顶压力机,最大荷载大于15kN,压力保持5s以上。上下压 板须水平且中心部分在同一直线上,也可用其他压力设备代替; 小型抗折强度试验机。小型抗折强度试验机加荷速度0.78N/s.应有一个能指示并保持试 件破坏时载荷的指示器。载荷标尺准确至0.01N; 试模。试模由三个平行的模槽组成,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10mm×10mm×60mm的棱柱试体。 其材质为不锈钢。隔板、端板及底座上表面须磨平。三联试模如图B.1所示,组装后内壁 各接触面应互相垂直:

图B.1三联试模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L一隔扳; 2 一端板; 一底座; 螺栓。 d) 夹具。两根支撑圆柱和中间一根加荷圆柱直径皆为5mm。 通过三根圆柱轴的三个竖向平面 应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持平行和等距离。两支撑圆柱中心距50mm:

夹具。两根支撑圆柱和中间一根加荷圆柱直径皆为5mm。通过三根圆柱轴的三个竖向平面 应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持平行和等距离。两支撑圆柱中心距50mm:

0B64/T1767—2021 e) 拌和锅。拌和锅直径约200mm,高70mm,厚度(1~2)mm,材质为不锈钢; f) 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500g,分度值不大于1g; g)养护箱。20℃试件带模养护的养护箱和试验室满足GB/T17671中4.1的要求。

B.2.2试验应采用下列试验材料:

水泥与标准砂的质量比需根据工程实际配合比确定,水胶比也同样根据工程实际配合比确定。

B. 2. 4 试体成型

将成型用模套装在三联试模上,然后将制备好的胶砂分两层装入6个试模内.第一层胶砂装到模套 高度的约1/2处,装模时用小刀插实、挤压,操作时应注意试体两端多插几次,然后将胶砂装满,再用 小刀插实、挤压,用小刀刮平,编号,放入(20土1)℃养护箱养护(24士2)h,脱模。

B.2.5试体的养护与侵蚀浸泡

注:侵蚀龄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需在试验报告中说明,通常作为判定其实验龄期应大于120天,条件允许的

B.2. 6 试体破型

破型前,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人抗折夹具上时,试 体侧面与圆柱接触。 a)试验结果的计算 试体的抗折强度按式(B.1)进行计算。 R=0.075×F . .(B.1) 式中: R 一试体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F 一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单位为牛顿(N); 0.075一一与小型抗折试验机夹具力臂及小试体截面积有关的换算常数,

DB 64/T17672021

b)试验结果处理 九条试体的破坏荷载剔去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其余七块平均值为试体抗折强度,计算精确到0.01MPa 分别计算水中养护和侵蚀溶液中养护的试体抗折强度R值,得到R液、R水。 c)试样抗蚀系数的计算 抗蚀系数按式(B.2)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式中: K—抗蚀系数; R液——试体在侵蚀溶液中浸泡28d抗折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附录C (资料性) 碱含量计算方法

使用本方法配制混凝土时,计算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化学外加剂所带进的碱中,能参与碱 的有效碱,控制混凝土中总碱量小于3.0kg/m

a) 水泥和矿物掺和料的碱含量,按GB/T176进行检验。 b) 化学外加剂的碱含量,按GB/T8077进行检验。 C 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的有效碱含量按下列规定计算: 水泥中所含的碱均为有效碱含量; 2 粉煤灰中碱含量的1/6为有效碱含量; 3 矿渣微细粉中碱含量的1/2为有效碱含量: 4) 硅粉中碱含量的1/2为有效碱含量; 5) 天然沸石中的碱含量均为非有效碱含量; 6 复合矿物掺和料中碱含量的1/2为有效碱含量; 7)化学外加剂所带入的碱均为有效碱含量。

混凝土中有效碱的总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Atot=A+A+A...

DB 64/T17672021

附录D (资料性) 砂浆棒法快速检测骨料碱活性

沙浆棒法快速检测骨料砸

选取:将需要检测的骨料破碎成细骨料,并符合表

表D.1骨料的级配要求

D.2.2水泥选取:选用符合国家标准中强度为42.5的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应剔除水泥中的结块。 D.2.3试件制备:试验用砂浆干料应按1份水泥:2.25份符合级配要求的细骨料来配制。一次搅拌的砂 浆干料量应为水泥440g、细骨料990g,水灰比0.47,制备25mm×25mm×285mm的试件3个。在完成一批砂 浆搅拌后,应在不超过135s的时间内成型试件。将砂浆分成大致相等的2层填入模内,每层分别用捣棒 捣实,并沿模具表面振捣,使试件均匀密实,然后用抹刀切除多余的砂浆。

D.3.1将成型后的试件放人标准养护室中标养,24土2h后脱模,测量初始长度,精确至0.02mm。 D.3.2将全部试件放入80℃土2℃的水浴中。24h后取出试件,应在15土5s内完成擦干和测长读数过程。 D.3.3测完初长后,将试件浸泡在80℃±1℃的1mo1/LNaOH溶液中。 D.3.4试件在浸泡的14d内,至少测长3次。16d时,测量三个试件的平均膨胀值(精确到0.01%)作为 该组材料在给定龄期的膨胀值

D.4.1当砂浆棒试件16d膨胀率平均值小于0.10%时,评为非活性骨料。

E.2.1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E.2.2试验用胶凝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b 矿物掺和料应为工程实际采用的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石 物掺和料均应满足本规程5.3节的要求

E.2.3矿物掺和料掺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单独掺用粉煤灰时,粉煤灰掺量应为30%; b) 单独掺用粒化高炉矿渣粉时,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应为40%; C 当掺加复合型矿物掺和料时,其掺量应为40%; d 单独掺用硅灰时,硅灰掺量应为10%。 E.2.4试验用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庄 a) 骨料应与混凝土工程实际采用的骨料相同; b) 骨料14d膨胀率不应小于0.10%,试验方法应用快速砂浆棒法,并应符合GB/T14685中 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方法的规定: 应将骨料制成砂样并缩分成约5kg,按表E.1中所示级配及比例组合成试验用料,并将试 ? 样洗净王成晾王冬用

E.2.4试验用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骨料应与混凝土工程实际采用的骨料相同: b) 骨料14d膨胀率不应小于0.10%,试验方法应用快速砂浆棒法,并应符合GB/T14685中 快速碱硅酸反应试验方法的规定; C) 应将骨料制成砂样并缩分成约5kg,按表E.1中所示级配及比例组合成试验用料,并将试 样洗净烘干或晾干备用

E.2.5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成型前24h,应将试验所用材料放入20℃士2℃的试验室中; 胶凝材料与砂的质量比应为1:2.25,水灰比应为0.47;称取一组试件所需胶凝材料440g和砂 990g; c) 当胶砂变稠难以成型时,可维持用水量不变而掺加适量非引气型的减水剂,调整胶砂稠度利于 成型; d 将称好的水泥与砂倒入搅拌锅,应按GB/T17671的规定进行搅拌; 搅拌完成后,应将砂浆分两层装入试模内,每层捣20次;测头周围应填实,浇捣完毕后用抹子 刮除多余砂浆,抹平表面,并标明测定方向及编号; 每组应制作三条试件。

a 将试件成型完毕后,应带模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4h土4h后脱模。 b 脱模后,应将试件浸泡在装有自来水的养护筒中,同种骨料制成的试件放在同一个养护筒中, 然后将养护筒放入温度80℃士2℃的烘箱或水浴箱中养护24h。 然后应将养护筒逐个取出,每次从养护筒中取出一个试件,用抹布擦干表面,立即用测长仪测 试件的基长(Lo),测试时环境温度应为20℃土2℃,每个试件至少重复测试两次,取差值在仪器 精度范围内的两个读数的平均值作为长度测定值(精确至0.02mm),每次每个试件的测量方向应 一致;从取出试件擦干到读数完成应在15s土5s内结束,读完数后的试件应用湿毛巾覆盖。全 部试件测完基准长度后,把试件放入装有浓度为1mo1/L。氢氧化钠溶液的养护筒中,并确保试 件被完全浸泡。溶液温度应保持在80℃土2℃,将养护筒放回烘箱或水浴箱中。 d 自测定基准长度之日起,第3d、7d、10d、14d应再分别测其长度(L)。测长方法与测基长方法 相同。每次测量完毕后,应将试件调头放入原有氢氧化钠溶液养护筒,盖好筒盖,放回80℃土 2℃的烘箱或水浴箱中,继续养护到下一个测试龄期。操作时防止氢氧化钠溶液溢溅,避免烧伤 皮肤。 e)在测量时应观察试件的变形、裂缝、渗出物等,特别应观察有无胶体物质,并作详细记录。

信息服务平台 式中: &,—试件在t天龄期的膨胀率(%); L,试件在t天龄期的长度(mm); Lo—试件的基长(mm); △一一测头长度(mm)。 E.2.8某一龄期膨胀率的测定值应为三个试件膨胀率的平均值;任一试件膨胀率与平均值均应符合下

a)当平均值小于或等于0.05%时,其差值均应小于0.01%;

平均值小于或等于0.05%时,其差值均应小于(

凝士气泡参数试验(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混凝土中气泡的数量、大小和间距,用来计算混凝土的含气量、气泡比 和间距系数等气泡参数,以研究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鉴定外加剂的引气性能等。也适用于实际建 冻性调查

F.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F.2.1测量显微镜:放大80~128倍,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非固定附件,用以率定目镜测德 尺)。目镜测微尺最小读数为10um。载物台能纵、横向移动,移动范围分别不小于50mm和100mm。 F.2.2显微镜照明灯:聚光型灯; F.2.3切片机、磨片机、抛光机。

F.3.1每组至少三个试件、试件的观测面应与浇筑面相垂直。 F.3.2观测总面积和导线总长度应符合表F.1的规定。

F.3.1每组至少三个试件、试件的观测面应与浇筑面相垂直。

小观测总面积及最小导

注5:如混凝土内骨料或大孔隙分布很不均匀,应适当增大观测面积,当在一个混凝土试样中取几个加工表面时, 两加工表面的间距应大于骨科最大粒径的1/2。

F.3.3从试样上锯下试件后,洗刷干净,将观测面分别采用400号和800号金刚砂仔细研磨。每次磨完 后应洗刷干净,再进行下次研磨。最后在抛光机转盘的呢料上涂刷氧化铬,进行抛光,再洗刷干净,在 105℃土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试测。当强光低入射角照射在观测面上,观测到表面除了 气泡截面和骨料孔隙外,基本是平的,气泡边缘清晰,并能测出尺寸为10μm的气泡截面,即可认为该 观测截面已加工合格。

5℃土5℃的烘箱中烘干,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试测。当强光低入射角照射在观测面上,观测到表面 泡截面和骨料孔隙外,基本是平的,气泡边缘清晰,并能测出尺寸为10μm的气泡截面,即可认 测截面已加工合格。 3.4观测前用物镜测微尺校准目镜测微尺刻度。在观测面两端,附贴导线间距标志,使选定的 度均匀地分布在观测范围内。调整观测面的位置,使十字丝的横丝与导线重合,然后用目镜测微 定量测量。从第一条导线起点开始观察,分别测量并记录视域中气泡个数及测微尺所截取的每个

的弦长刻度值。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增测气泡截面直径。第一条导线测试完后再按顺序进入第二、三 四条导线,直至测完规定的导线长度。

F.4.1气泡平均弦长按式(F.1)计算:

F.4.1气泡平均弦长按式(F.1)计算:

气泡比表面积按式(F.2)计算:

气泡平均半径按式(F.3)计算:

硬化混凝土中的空气含量按式(F.4)计算:

F.4.21000mm混凝土的气泡个数按式(F.5)计算

每cm导线切割的气泡个数按公式(F6)计算

气泡间距系数按式(F.7)、式(F.8)计算(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a)当混凝土中浆气比P/A大于4.33时:

当混凝士中浆气比P/A小于4.33时:

3A P L. 1.4 +1 4n, A

式中: 1 一气泡:平均弦长,mm; Z1 全导线所切割的气泡弦长总和,mm; n 一全导线所切割的气泡总个数; α 气泡比表面积,mm/mm; 26

DB 64/T 17672021

DB 64/T 17672021

气泡平均半径,mm; n 1000mm混凝士中的气泡个数; A 硬化混凝土的空气含量(体积比); T 导线总长,mm; n, 平均每1cm导线切割的气泡个数; P 混凝土中水泥净浆含量(体积比,不包括空气含量);

气泡平均半径,mm n 1000mm混凝士中的气泡个数; 硬化混凝土的空气含量(体积比); 导线总长,mm; n 平均每1cm导线切割的气泡个数; 混凝土中水泥净浆含量(体积比,不包括空气含量): ——气泡间距系数, mm

气泡平均半径,mm; n 1000mm混凝土中的气泡个数; 硬化混凝土的空气含量(体积比); 导线总长,mm; n 平均每1cm导线切割的气泡个数; 混凝土中水泥净浆含量(体积比,不包括空气含量); ——气泡间距系数,m

DB 64/T 17672021

本方法适用于净浆、砂浆自收缩率的测试。

附录G (资料性) 自收缩率测试方法

本方法主要将净浆或砂浆密封在波纹管内DB5101/T 44-2019 预制混凝土箱涵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程,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测波纹管试件长度变化,来测量其自 收缩率。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波纹管,波纹管长(420土5)mm,外径(29土0.5)mm,厚度(0.5土0. 每组应为3个试件。

G.3.2测试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图G.1自收缩率测试仪示意图

G.4自收缩率试验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a)试验应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60±5)%的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 准备波纹管;将砂浆拌合物浇筑入波纹管内,尽量排出波纹管内的气泡,密封后立即将 试件安放在自收缩率测试仪上,试件一端固定在测试支架上,调整位移传感器与试件自由 端距离,使其在传感器量程范围内。 C 优选使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间隔不超过5min或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测试试件的 变形读数;当采取人工读数时,应在初凝时开始读数,此后每隔10min读数至终凝,终凝 后读数间隔不超过24h。 d 同一锅砂浆或同样配合比的砂浆,采用贯入阻力仪进行凝结时间测试,测试过程及与判 定方法按照GB8076进行。 自收缩率应按照式(G.1)计算:

式中: ? 一规定龄期时砂浆自收缩率; L, 一一规定龄期时数据采集器的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砂浆初凝时数据采集器的读数,单位为毫米(mm); L 一初凝时试件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自收缩率比用7d龄期时受检砂浆与基准砂浆自收缩率之比表示DB31/T 914.2-2015标准下载,按式(G.2)计算,并精确至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