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001-20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XJJ 001-20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986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XJJ 001-202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被加热水侧阻力不宜大于0.01MPa; 安全可靠、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 3 热媒入口管应装自动温控装置。 6.3.15生活热水供回水管道、水加热器、贮水箱(罐)等均应 保温,绝热层厚度可按照附录M确定。室外保温直理管道不应 埋设在冰冻线以上。

6.3.16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应采用机械循环,保证管、立管中

的热水循环。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热水表后或户内热水器不循环 的热水供水支管,长度不宜超过8m。

6.3.17有计量要求的水加热、换热站室施耐德低压配电产品选型手册,应安装计量装置。

7.1.2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设置集中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100kVA及以上高压侧的电力用户,低压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 0.95:其他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 7.1.3配电变压器等配电设备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能效标 准的节能评价值,并应使配电变压器工作在经济运行范围内。 7.1.4居住建筑电气预理管不宜直接由室内穿越建筑围护结构 引至室外。当必须设置时,预理管出线后应做好防火和保温密闭 处理。 7.1.5电气系统设计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自 治区有关标准

7.2.1 居住建筑电能表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居住建筑电源侧应设置电能表; 2 每套住宅应设置电能表: 3 公用设施应设置用于能源管理的电能表。 7.2.2 居住建筑需要对用电情况分项计量时,配电箱内安装的 用于能源管理的电能表宜采用模数化导轨安装的直接接入静止式 交流有功电能表

用于能源管理的电能表宜采用模数化导轨安装的直接接人静止式 交流有功电能表

7.2.3建筑冷热源系统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量。当采用集

中冷源或热源时,相关制冷制热机组耗电量应单独计量。 7.2.4采用能耗监测系统的居住小区,可设置专用控制室或与 其他物业管理室合用。

中冷源或热源时,相关制冷制热机组耗电量应单独计量。

7.3.1电梯、水泵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应采取节电控制措施。两台及 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设置群控措施。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 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经济运行模式的功能

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自动转为经济运行模式的功能。 7.3.2全装修居住建筑每户设计照明功率密度值宜满足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 7.3.3全装修设计选择家用电器时,宜采用达到中国能效标识 级及以上等级的节能产品

7.3.4全装修居住建筑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当有条件时, 宜设置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7.3.5具有天然采光的区域,灯具布置及控制方式应与采光设

7.3.6雨篷、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停车库等场所照明

应采用LED等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有条件时宜设置导光管采光系 统。并应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照明需求进行节能控制

7.3.7居住小区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系统设计应采用节能灯具 和节能自动控制措施。

7.3.7居住小区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系统设计应采用节能灯具

7.3.8照明设备和家用电器的谐波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17625.1规定的谐波电流限制要求。

7.3.8照明设备和家用电器的谐波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7.3.9有条件时宜设置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

附录A自治区各市(区)县建筑热工设计 区划、供暖期主导风向

编制说明: 1采暖度日数(HDD18)为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之间,当*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该日平均温度与 8℃的差值乘以1d,所得出的乘积的累加值,单位℃·d。 2空调度日数(CDD26)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 间,当*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C时,将高于26°C的度数乘 以1天,再将此乘积累加,单位℃·d。 分别对HDD18与CDD26进行等级划分。根据《建筑气候区 划标准》GB50178,结合采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 CDD26),对自治区各市(区)县的建筑热工气候等级进行等 级识别。根据HDD18指标,自治区涉及严寒A区、严寒B区、 严寒C区以及寒冷A区和寒冷B区共计5个分区;根据CDD26 指标,以90为界限分为2个等级。二级区划分级指标及设计要 求见下表

建筑热工设计二级区划指标及设计要求

录B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附录B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6建筑物各*向窗墙面积比及凸窗设置判断见表B.0.1: 表B.0.1各*向窗墙面积比及凸窗设置判定表

3.0.1各*向窗墙面积比及凸窗设置判定表

注:*向最不利窗墙面积比超过限值不得大于0.1

7外窗、开式阳台门及建筑外门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 气密性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CB/ T31433判定,外窗及散开式阳台门不应低于7级,外门不应低 于4级。检测方法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检测方法》GB/T7106的规定。 B.0.2设计依据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一2016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XJ 001—2021 3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JGJ144一2019 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一2019 注:所依据规范、标准修改或修订时,应按新规范、标准核对参照 选用。 B.0.3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措施、传热系数(热阻)设计值和限 值见表B.0.3。

7外窗、散开式阳台门及建筑外门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 密性等级依据国家标准《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 T31433判定,外窗及散开式阳台门不应低于7级,外门不应低 于4级。检测方法应符合《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 检测方法》GB/T7106的规定

表B.0.3围护结构保温构造措施、传热系数(热阻)设计值和限值一览表

1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硬泡聚氨酯发泡剂 等软质保温材料堵封;门窗四周与抹灰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保温 材料和嵌缝密封胶密封。 2每套住宅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5%。 3当围护结构材料为烧结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 疑土空心砌块时,须用预拌砂浆对基层墙体进行找平,找平层不 得脱落、空鼓、裂缝。若找平层有施工孔洞、架眼或残缺部分应 填补平整

本设计项中所选用保温材料的性能

5对建筑女儿墙(顶部及内外侧)、雨篷、门窗洞口(洞 口外侧四周墙面)、空调机隔板、装饰线条、顶层烟道、气道等 部位设置外保温(选材 一,厚度 mm),避免产 生热桥。

B.0.5结论(下列两项内打V选择

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参数全部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XJJ001一2021的要求,直接判定为节能建筑设计

2权衡判断结果,设计建筑的供暖能耗为 [kWh/ (m²·a)],低于参照建筑的能耗 [kWh/ (m² : a)], 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设计标准》 XJJ001一2021要求的节能建筑

2权衡判断结果,设计建筑的供暖能耗为 [kWh/ (m²·a)],低于参照建筑的能耗 [kWh/ (m² : a) ] , 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节能设计标准》 XJJ001一2021要求的节能建筑

附录C平均传热系数简化计算方法

C. 0.1 对于一般建筑,外保温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下式 计算:

式中:Km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m²·K)」; 外墙平壁部分的传热系数[W/(m²·K)]: 6 外墙平壁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按墙体保温构 造和传热系数综合考虑取值,其数值可按表C.0.1 选取。

表C.0.1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C.0.2对于一般建筑,取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等于屋面平壁部 分的传热系数。当屋面出现明显的结构性热桥时,屋面平均传热 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的规定计算,

C.0.3当建筑墙体(屋面)采用不同材料或构造时,应先计算 各种不同类型墙体(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然后再依据面积 加权的原则,计算整个墙体(屋面)的平均传热系数,

附录D地面传热系数计算

图D.0.3典型地面构造示意图

1 建筑外遮阳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附录E建筑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

SD = ax2 + bx + 1 X=A/B

.0.1建筑遮阳系数计算用的拟合系数a,

注:拟合系数应按本标准第4.1.7条有关*向的规定在本表中选取。

E.0.2各种组合形式的建筑遮阳系数,可由参加组合的各种形 式遮阳的建筑遮阳系数的乘积来确定,单一形式的建筑遮阳系数 应按本标准式(E.0.1)计算。 E.0.3当建筑遮阳的遮阳板采用有透光能力的材料制作时,应 按下式进行修正:

式中SCs* 建筑遮阳的遮阳板采用非透明材料制作时的建 筑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式(E.0.1)计算: 遮阳板的透射比,宜按表E.0.3选取

表E.0.3遮阳板的透射比

莱山镇政府办公楼塔吊施工组织设计附录 F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F.0.1建筑面积(A。),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的平面面积 的总和计算,包括半地下室的面积,不包括地下室的面积。 F.0.2建筑外表面积(F。),为建筑物与空气接触的屋顶、接 触室外空气的地板面积和各*向外墙、外窗、外门面积的叠加, 保温设在内侧的封闭式阳台外表面积按阳台内侧围护结构面积计 算。凸窗外表面积计算原则见本附录第F.0.7条。 F.0.3建筑体积(V。),应按与计算建筑面积所对应的建筑物 外表面和底层地面所围成的体积计算。 F.0.4换气体积(V),当楼梯间及外廊不采暖时,应按V: 0.60V.计算;当楼梯间及外廊采暖时,应按V=0.62V计算。 F.0.5屋顶或顶棚面积,应按支承屋顶的外墙外包围成的面积 计算。 F.0.6外墙面积,应按不同*向分别计算。*一*向的外墙面 积,应由该*向的外表面积减去外窗面积构成。 F.0.7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向 和有无阳台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 F.0.8外门面积,应按不同*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 F.0.9 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面积,应按不同*向分别计算 取洞口面积。 F.0.10 地面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 F.0. 11 地板面积,应按外墙内侧围成的面积计算,并应区分为 接触室外空气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

F.0.12凹凸墙面的*向归属应符合下列规定:

F.U.2 简面的*期可归属付合下列规定: 1当**向有外凸部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垂直于该*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 1.5m时,该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墙面积应计入该*向的外墙总 面积; 2)当凸出部分的长度大于1.5m时,该凸出部分应按各自实 际*向计人各自*向的外墙总面积。 2当**向有内凹部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凹人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向的尺寸)小于5m,且 叫人部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凹入部分的宽度时,该凹入部分的全 部外墙面积应计入该*向的外墙总面积; 2)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平行于该*向的尺寸)小于5m,且 人部分的长度大于凹入部分的宽度时,该凹人部分的两个侧面 外墙面积应计入北向的外墙总面积,该凹入部分的正面外墙面积 应计入该*向的外墙总面积; 3)当凹入部分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m时,该凹入部分应按各 实际*向计入各自*向的外墙总面积。 F.0.13内天井墙面的*向归属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内天并的高度大于等于内天并最宽边长的2倍时,内 天井的全部外墙面积应计入北向的外墙总面积; 2当内天井的高度小于内天并最宽边长的2倍时,内天井 的外墙应按各实际*向计入各自*向的外墙总面积

附录G‘常用建筑材料的热工计算参数建筑材料导热系数计算参数入及修正系数α表导热修正燃烧密度系数入分类名称系数性能应用范围(kg/m²)[W/(mα等级· K)J钢筋混凝土25001. 741. 00外墙、屋面细石混凝土21001. 281.00A屋面找平层7000. 181. 00外自承重墙加气混凝土5000. 141.00及屋面3000. 101. 00390×190×190两排孔Rp =0. 441.00围护混凝土空心砌块(m².K/W)外自承重墙结构390×240×190两排孔Rp = 0. 47材料1. 00混凝土空心砌块(m²K/W)390×290×190两排孔Rp = 0. 651.00混凝土空心砌块(m²K/W)灰砂砖18000. 741.00承重外墙KP1多孔砖1400及自承重墙0.581. 00页岩烧结保温砌块≤8500. 151.00烧结页岩空心砌块(砖)≤8500. 501. 00珍珠岩陶粒混凝土13000.521. 15粉煤灰陶粒混凝土15000. 671. 15轻骨料混15000. 77屋面找坡层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13000. 631. 1511000.5075

续表导热修正燃烧密度系数入分类名称系数性能应用范围(kg/m3)/[W/(m等级· K)J模塑聚苯039级0. 039外墙、≥221. 05B,板(EPS)033级0.033屋面024级0.024030级1. 10挤塑聚苯(带表皮)0.030外墙、25 ~32板(XPS)屋面033级0. 0331. 10B,(不带表皮)聚氨酯硬泡沫塑料板(PIR)≥450.0241. 05保温硬质酚醛板(PF)≥450. 0321. 15外墙、材料防火热固复合D型≥400.040隔离聚苯乙烯1. 10泡沫保温板G型≥1200.050A2岩棉条≥1200. 0461.10外墙、网织岩棉板≥1200. 0401. 10防火隔离板≤400.040外墙玻璃棉1. 0毡≥400.035(幕墙)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180~2500.0801.20外墙找平A2无机保温浆料240~3000.0701. 20辅助保温注:1.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不得低于B,级;2.033级模塑聚苯板主要指石墨改性或其他材料改性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SEPS);3.024级挤塑聚苯板为添加石墨等红外阻隔剂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SXPS) ;4.030级为带表皮的挤塑聚苯板;5.033级为不带表皮的挤塑聚苯板;6.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及修正系数、主要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及《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应用技术规程》XJJ037—2018选取。76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六层砖混施工组织设计,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9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 20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 21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22 《采暖空调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JG/T383 23 《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JGJ/T440 24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JGJ/T469 25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DB65/T4343 26 《建筑外保温薄抹灰系统应用技术规程》XJI03 27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规程》XJJ08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