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895-2021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验收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T/CECS 895-2021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验收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6.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315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ECS 895-2021 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验收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3.0.6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 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 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能 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3.0.7综合管廊结构与内部的部分管线往往出现同时施工情况 该部分管线施工可称为“第一一阶段管线施工”,对于该阶段已人 廊管线应进行运营条件验收。

该部分管线施工可称为“第一阶段管线施工”,对于该阶段已入 廊管线应进行运营条件验收。

.1.1测量和校核平面位置和标高是保证结构施工精度的重要 保证。

保证。 4.1.3本条强调了施工的排水要求。水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众所 周知,基坑及基础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水造成的

4.2.3本条规定了基坑土方开挖的一般原则。土方开挖时,应 对土层进行核实。若发现现场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出入, 应请设计单位对此进行复核,必要时应进行补勘。锚杆、支撑或 土钉是随基坑土方开挖分层设置的。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保证基坑 安全,不得超挖或扰动地基土;及时封闭是防止水浸和暴露 4.2.4本条强调施工降排水终止抽水后DB12/T 514-2014标准下载,应及时用砂、石等材

土钉是随基坑土方开挖分层设置的。土方开挖过程中要保证基坑 安全,不得超挖或扰动地基土;及时封闭是防止水浸和暴露 4.2.4本条强调施工降排水终止抽水后,应及时用砂、石等材 料填充排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洞,防止人员不慎坠落

4.2.4本条强调施工降排水终止抽水后,应及时用砂、石等材

4.3.1加固处理后的地基强度检测验收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进 行。地基处理工程的验收,当采用一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不 确定性时,应结合其他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4.3.4由于地基土的密实、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等均需有一个期 限,因此地基质量验收不宜立即进行,宜设置间歇期 4.3.5地基基础工程必须进行验槽,应对基坑位置、几何尺寸 及标高、地基承载力等项目进行复验

4.4.9回填材料为土时,土质应均匀,其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 水量(误差不超过3%);灰土应严格控制配合比,搅拌均匀: 颜色基本一致;压实后表面后平整,无松散、起皮、裂纹;天然 砂石级配良好,粗细颗粒分配均匀,压实后不得有砂窝及梅花 现象。

5.1.3底板接槎预留防水卷材应采取软硬结合的保护措施,保 障侧墙防水卷材不被破坏;止水钢板加固措施应得当、牢固,焊 接应满焊,焊缝饱满不得漏焊,无夹渣,焊缝高度、厚度满足要 求,焊缝无沙眼,无烧伤、咬边现象;止水带热熔连接的检查和 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 带》GB/T18173.2和《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膨胀 橡胶》GB/T18173.3的有关规定

5.2.9由于综合管廊沿纵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有变形缝,

可将变形缝作为划分施工段的依据,而不再单独设置垂直施工 缝。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清除结合面浮浆、松动的混凝土块及石 子等,并喷水湿润。

5.3移动模架现浇施工

5.3.2目前国内应用的综合管廊移动模架体系(如图1和图2 所示)可由整体移动模架体系、侧墙移动模架体系和顶板移动模 架体系组成。

图1台车模板正立面图 一台车架;2一侧面液压缸;3一侧面螺旋丝杆 一顶部液压缸5一顶部螺旋丝杆:6一钢模板

图2台车模板侧立面图 1一行走装置;2一轨道;3顶部液压缸;4一顶部螺旋丝杆

图2台车模板侧立面图

侧墙移动模架体系如图3所示,侧墙移动模架体系原理是将

整拼模板用提升系统挂在分段架体上,提升系统挂在滑梁上,实 现合模和拆模,宽度及高度以标准节形式可增减。减少了周转料 具垂直及水平运输次数,实现混凝土浇筑平台化,模板分段整 拼,起到了快搭快拆的作用。

图3侧墙移动模架体系示意

顶板移动模架体系如图4所示。顶板移动模架体系原理是采

图4顶板移动模架体系示意 注:α、b均表示不同舱内架体所计算的立杆间距

用模板独立的早拆头和支撑立杆将顶板模板分区,模板支设时通 过立杆上下丝杠调节架体高度,使底部万向轮悬空,混凝土同条 件试块强度达到50%后,架体顶部模板通过调节上下丝杠拆除: 脱模后保留早拆立杆,待强度达到要求再拆除,移动时底部方向 轮落地,并移至下一段进行施工。减少了顶板模架重复拼装解体 次数,解决了顶板模架水平运输问题,实现了快搭快拆及顶模 早拆。

了说明,施工前根据周边规划可将管廊非标准段优化取消或集 化,便于施工的连续性。优化后施工方便、简捷,而且施工进 快、经济性可观,

5.3.4为了保证拆模安全

以下顺序进行:先拆除壁板再拆除顶板;拆除壁板止水对拉螺杆 和外侧组合钢模板;卸除内模螺旋丝杠,启动侧向油缸液压系 统,缓慢收回油缸,收回壁板内侧模板;拆除顶板,拨掉顶部螺 旋丝杆插销,卸掉顶板螺旋丝杆,启动顶模油缸液压系统,降下 顶模。

5.3.5本条主要目的为满足涂刷脱模剂及脱模清理的操作空

需求,保证侧墙钢筋在顶板内的锚固长度及混凝土的施工方便 确保模板和龙骨整体移动,以及保证侧墙上口舱内净空尺寸。

需求,保证侧墙钢筋在顶板内的锚固长度及混凝土的施工

5.3.7滑模或移动模架体系的架体受力需通过计算验证符合

求后进行加工安装。不同断面尺寸使用的移动模架体系的架体受 力均不同,只有经过计算验证,才能有效确保移动模架体系的安 全性。

厂监督时,应有相应的实体检验报告。理入灌浆套简的,尚应 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简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 关规定提供验收资料

厂监督时,应有相应的实体检验报告。理入灌浆套筒的,尚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的有 关规定提供验收资料。 6.1.7检验的具体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超声检测方法时,可 参照现行团体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 的相关规定执行

6.1.7检验的具体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标准》GB/T50344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超声检测方法时 参照现行团体标准《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的相关规定执行。

6.2节段预制装配结构

6.2.1采用专用安装设备在垫层上进行预制构件运输及安装时, 垫层要满足安装设备和预制构件对垫层承载力的要求,如图5所 示,图中所标尺寸为最小值。如果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时,宜采用 铺设1:3灰砂找平层找平;或坐浆处理措施,但其厚度不宜大 于20mm。

图5垫层断面示意(mm)

6.3分块预制装配结构

6.3.1分块预制装配综合管廊有环向拼缝和纵向拼缝,环向 缝为组成一环的各构件之间的拼缝,纵向拼缝为沿管廊走向

缝为组成一环的各构件之间的拼缝,纵向拼缝为沿

3.6当采用常规吊装工艺拼装时,管廊底部可采用坐浆找平; 采用专用机械顶进拼装时,管廊底部可采用压浆工艺找平

4.4叠合式双面墙上部支撑起到固定作用,底部支撑起到调 垂直度的作用。 4.5当顶板采用单层叠合板上部现浇混凝土施工时,为了防 单层叠合板混凝土浇筑阶段受力损坏,需要在单层叠合板底部 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须满足抵抗顶板混凝土浇筑时的竖向 、水平力及保证稳定性的要求。

6.4.4叠合式双面墙上部支撑起到固定作用,底部支撑起 整垂直度的作用。

止单层叠合板混凝土浇筑阶段受力损环,需要在单层叠合板底部 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须满足抵抗顶板混凝土浇筑时的竖向 力、水平力及保证稳定性的要求。

7.1.3工作井和接收井结构可采用钢板桩、沉井、地下连续 墙、灌注桩或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等形式;其位置宜选择在管道 井室处,尽量避开现有建(构)筑物,以便于设备组装和拆 卸,便于排水、排泥、出土和运输;顶管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 游一侧。

7.2.1此条是顶推工法应用于综合管廊的特别要求,

7.2.1此条是顶推工法应用于综合管廊的特别要求,一般情况 下,顶推工作井和接收井应优先设置在使用阶段建设,成为具备 综合管廊吊装、通风、管线分支等功能的综合节点。 7.2.2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 填塞密实;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宜就地取材采用人工后背墙;利 用已顶进完成的管道作后背时,后背钢板与管口端面之间应衬垫 缓冲材料,保护已顶人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洞口止水装置联结环板应与工作井壁内的预埋件焊接牢固 且用胶凝材料封堵;采用钢管做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 止水环;在软弱地层,洞口外缘宜设支撑点。 7.2.3综合管廊顶管一般均属于大直径顶管,因而有本条要求 顶管机施工主要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要求等,在保证 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的前提下,合理选取顶管机型。具体的选 取方法可参考《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中国非开挖技术协 会行业标准)。 业

顶管机施工主要根据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施工要求等,在保 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的前提下,合理选取顶管机型。具体的 取方法可参考《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中国非开挖技术 会行业标准)。

7.2.4两段管道平行顶进时,其相邻管壁间最小净距

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的顶进方法和施工时间等因素来确 定,一般情况下,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不应小于大管道的 外径。 当在砂砾层或卵石层进行顶管施工时,通常采取管节外表面 熔蜡、触变泥浆等技术措施,以减少顶进阻力。 管道顶进过程中,应遵循“勤测量、勤纠偏、微纠偏”的原 则,控制顶管机前进方向和姿态,并应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偏差产 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纠偏的措施

7.3.1盾构选型应依据工程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线 路条件、管廊结构特点、周边环境、工期条件和类似工程施工经 验等合理确定,盾构机配置应满足施工现场适用性要求,且性能 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7.3.3盾构始发阶段是指从破除洞门、盾构初始推进到盾构拆

进、管片安装、壁后注浆、渣土运输等全工序展开前的施工阶 段;盾构接收阶段是指盾构刀盘距离到达洞门或贯通面一倍盾构 主机长度内的掘进施工及盾构主机完全进入接收基座的施工阶 段。盾构掘进施工中,应分析调整盾构掘进推力、掘进速度、盾 构正面土压力、壁后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控制排土量,适当保 持土仓压力,控制地表变形和确保开挖面土体稳定,确保施工安 全,并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7.3.5当盾构进入特殊地段施工时,如:覆土厚度不大于盾构 直径的浅覆土层地段、小半径曲线地段、大坡度地段、地下管线

构正面土压力、壁后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控制排土量,适当保 持土仓压力,控制地表变形和确保开挖面土体稳定,确保施工安 全,并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计充允许范围内。 7.3.5当盾构进入特殊地段施工时,如:覆土厚度不大于盾构 直径的浅覆土层地段、小半径曲线地段、大坡度地段、地下管线 和地下障碍物地段、建构筑物地段、平行盾构隧道净间距小于盾 构直径70%的小净距地段、江河地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地段 (软硬不均互层地段)和砂卵石地,应采取适合的技术措施,确 保施工安全。

7.3.5当盾构进入特殊地段施工时,如:覆土厚度不

直径的浅覆土层地段、小半径曲线地段、大坡度地段、地下管 和地下障碍物地段、建构筑物地段、平行盾构隧道净间距小手 构直径70%的小净距地段、江河地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地 (软硬不均互层地段)和砂卵石地,应采取适合的技术措施 保施工安全。

7.3.8本条是为了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和职业健康。

7.4.1 管超前指采用超前管

7.4.1管超前指采用超前管棚或超前导管注浆加固地层;严注 浆指在超前支护后,立即进行压注水泥浆液等填充砂层孔隙;短 进尺指根据地层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开挖长度,一般在地层不 良地段每次开挖进尺采用0.5m~0.8m;强支护指初期支护须具 有较大的刚度,用于维持围岩稳定;勤量测指坚持监控量测用于 指导施工;快封闭指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7.4.2浅埋暗挖开挖方法可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 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等。 7.4.3常见辅助施工措施主要有在地面实施的井点降水、注浆 预加固、锚杆加固、钢管桩(高压旋喷桩或搅拌桩)加固,以及 在洞内实施的超前支护、临时仰拱、扩大拱脚或锁脚锚杆、喷射 混凝土、预注浆、冻结法、钻孔排水等。

7.4.5拱顶模板应预留沉落量,变形缝端头模板处

心应与初期支护结构变形缝重合;混凝土宜采用输送泵输送, 落度可取100mm~210mm之间,振捣应注意保护预留预埋件、 防水、钢筋等;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方可拆模

8.2.16采取保护措施是避免保护层施工时损坏防水层

2.16采取保护措施是避免保护层施工时损坏防水层。

8.3明挖预制装配结构

8.3明挖预制装配结构

3.4底板防水层的甩槎宜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垫层混凝土 度、甩槎部位的防水层表面应设置隔离膜及临时保护层、底 侧墙部位防水层的搭接宽度如图6所示

图6预制装配城市综合管廊底板防水层的甩槎 1一素土夯实;2一混凝土垫层;3一外设防水层;4一隔离层; 5一临时保护措施;6一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7一预制装配城市综合管廊

8.5.1密封垫沟槽的道数、位置、形式、尺寸,应根据隧道类 型、设计水压、接缝充许的张开量、错位量、接缝面构造等确 定,并应与弹性橡胶密封垫形式、尺寸相匹配;衬砌接缝密封垫 沟槽可为单道或双道沟槽;衬砌接缝至少应设置一道密封垫 沟槽。

8.5.1密封垫沟槽的道数、位置、形式、尺寸,应

3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应小于300g/m,厚度不应小于 mm,并应具有适应初期支护由于荷载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变 力,以及良好的导水性、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

8.7.3有些预制分块综合管廊无外包防水,构件连接处为综合 管廊薄弱位置,所以需要保证防水材料的压应力。回填完成后可 能会使得连接件拧紧度松弛或产生预应力损失,所以应进行二次 复紧,保证综合管廊防水的可靠性

1.2应注意支架与结构,管道与支架之间防杂散电流腐蚀处 ,可采取“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综 防护措施。

4.7电缆架设应分两次进行,首先在施工地段随工作面向前 进,先用橡套电缆设临时线路;其次在成洞地段,改用胶皮绝 线架设固定线路。

9.9.3细水雾火火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压力 升至试验压力后,应稳压5min,管道无损坏、变形,再将试验 压力降至设计压力,稳压12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目测 管道无变形为合格

验压力后,稳压10min,管道无损坏、变形,再将试验压力 设计压力,稳压30min,以压力不降、无渗漏为合格。 9.9.5进行气溶胶固定灭火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联动调试 拆下驱动器。

9.9.5进行气溶胶固定灭火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联动调试前应 拆下驱动器。

试验阶段:将管道内水压缓慢地升至试验压力并稳压30min,期 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压,但不得高于试验压力;检查管道接 口、配件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

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主试验阶段: 停止注水补压,稳定15min;当15min后钢管压力不下降,球墨 铸铁管允许压力降不超过0.03MPa,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 并保持恒压30min,进行外观检查,若无漏水现象,则水压试验 合格。

10.1.1由于各类管线入廊时序不同,先行施工安装的管线不应 影响后续管线的施工安装。在可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经相关单 位同意后,宜同时施工安装。做施工安装计划及方案的目的是避 免各类管线施工时相互干扰。 10.1.6采用信息化技术模拟管线系统布置的目的为合理处理管 线交叉。 10.1.8雨期施工时,管廊内积水对管线施工影响很大,管廊排 水系统的运行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为保证管线施工方便及安 全,管廊内的排水系统宜先行完成,具备运行条件

10.2给水、再生水管道

10.2.5球墨铸铁管内外防腐宜在工厂专用处理间内进行,现场 应无需进行大面积防腐处理, 10.2.7首次采用的连接方式、其连接设备、连接工艺、连接材 料包括:热固性管道手糊连接、浇铸连接,及其连接设备、连接 工艺、连接材料,热塑性管道热熔焊对接、承插式胶粘连接,及 其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粘接工艺、胶粘剂材料。 管廊内管道运行温度区间设计范围t,t2」,安装施工时的 环境温度t宜为ti

L2(m)GB∕T 31024.3-2019 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专用短程通信 第3部分:网络层和应用层规范(无水印版),管道线膨胀系数αLmm/(m:℃)」,则最大收缩及伸长 量如下: 最大收缩量:L一L1=αL(t一ti) 最大伸长量:L2L=αL(t2一t) 伸缩节可伸缩量和预置位置应满足管段内最大温度形变量可 被消纳。 10.2.9管廊给水再生水管均为明装,安装空间狭窄,而大部分 管径较大,在进行注水、水压试验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 升压过程采取渐进式,及时处理渗漏点,降低水压试验再生水资 源的损耗。 管廊给水管是城市片区主干供水管,必须要严格进行水压试 验、冲洗与消毒工序流程

10.3.8对于管道功能性试验,管廊排水管渠、检查并均为明 装,廊内排水管、井室均应进行闭水试验,确保管渠、井室严密 生及必要强度。 排水管渠的闭水试验应分段进行,每段长度不应超过300m, 试验水头高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2m。在试验水头恒压下24h 内,管段、检查井不应发生渗漏。

10.4.9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单位应当向电网企业移交竣工图 纸资料(含电子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规划部门批准文件。包括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划部 门对于电缆及通道路径的批复文件、施工许可证等。 2完整的设计资料,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文 件、设计审查文件等。 3工程施工监理文件、质量文件及各种施工原始记录。

4 隐蔽工程中间验收记录及签证书。 5 施工缺陷处理记录及附图。 6工图纸和路径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下管线密 集地段为1:100,管线稀少地段为1:1000。 7其他需提供的材料。

10.5.2光缆摆放应按出厂盘号顺序进行排列。 10.5.7光(电)缆接头盒需“套管”保护。 10.5.8电缆电气性能测试包括:用户线路的线序对号,全部电 缆线对地的绝缘电阻,每一分线设备至少抽测一对线的环路电阻 和工作电容,根据设计要求测试“局端”至“交换箱电缆线对” 的近端串音衰减(按超单位100对测试)。 10.5.9光缆中继段竣工及验收测试应包括:纤芯对号、中继段 光纤线路衰减系数及传输长度、中继段光纤通道总衰减、中继段 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直理光缆线路对地绝缘电阻,以上测试结 果应满足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10.6.2在管廊土建施工阶段施工的热力管道支架应严格按照设 计文件施工,在此阶段管道安装专业应开始与土建专业配合,并 进行复测,确认支架位置准确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7.6同一部位的修补及返修2次不合格的焊缝JJF(鲁) 157-2022 烟气中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计量要求.pdf,应割除整个 早口重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