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CS014-2021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T/CSCS014-2021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268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CS014-2021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工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确保质量,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关于发布中国钢结构 协会2019年第一批团体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中钢构协 2019]01号)的要求,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标准》 进行了编制

1.0.2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主要用于一般民用建筑

光华大道给水施工方案1.0.3本标准是在遵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诊

术语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 GB/T50083并结合本标准的具体情况给出的

本标准的符号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钢结构设计标 准》GB5001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规定。部 分符号基于异形柱结构的特点作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3.1.1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钢材的选用标准,是依据

3.1.1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钢材的选用标准,是依据 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碳素结构钢》 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型钢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的钢材性能应与钢结构对钢材性能的规 定相同。

3.1.2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的钢材是截面的

部分,钢材性能应符合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冲击韧性 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为了保证钢材的可焊性,焊接结构的 谈当量和冷弯性能应具有合格保证。沸腾钢含氧量较高,内部组 织不够致密,硫、磷偏析大,冲击韧性较低,冷脆和时效倾向 大,为此本标准规定钢材宜采用镇静钢

3.1.3厚钢板存在各向异性,Z轴向性能指标较差,对

大于或等于40mm的钢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 主能钢板》GB/T5313中有关Z15级的断面收缩率指标的规定 相当于硫含量不超过0.01%

3.1.4结构抗震设计时,钢材应具有较好的延性,其性自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 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是决定结构安全储备的关键,与屈服强度不 能太接近,因此屈强比不应大于0.85;同时钢材应有明显的屈 服台阶、伸长率应大于20%,以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 能力。

3.1.5钢材强度指标和物理性能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

.1.6、3.1.7对钢材的焊接用焊条、焊丝和焊剂的质量要求作

3. 1. 6、3. 1.7

出规定,焊缝强度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的规定取用

3.1.8对钢构件使用的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栓钉、锚栓的 材料及强度设计值作出规定

3.1.8对钢构件使用的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栓钉、

材料及强度设计值作出规定

3.2.1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配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宜 采用具有较好延性、韧性及可焊性的热轧钢筋

3.2.1型钢混織士异形杆结构构件中配置的纵向钢筋和箍筋有 采用具有较好延性、韧性及可焊性的热轧钢筋。 3.2.2抗震等级一、二、三级的框架及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 句受力钢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对抗震设计时材料的相关规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 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是为了保证构件某部 位出现塑性铰以后,塑性铰处的钢筋能提供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 能能力。基于设计中“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概念都以 钢筋的强度设计值为基础进行内力调整,所以还规定钢筋屈服强 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钢筋在最大 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的规定是为了保证结构构 件具有足够的延性性能

3.2. 2 抗震等级一、

3.3.1为了充分发挥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中钢材的作用 和保证构件在地震作用下有必要的承载力和延性,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宜过低;考虑到高强度混凝土脆性及施工性能,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宜过高。本标准规定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宜低于C30,也不宜高于C60。 对温海上强萨提和物珊性台 华山凯

对混凝土强度指标和物理性能拍

4.1.1本标准适用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

构和框架剪刀墙结构。 结构可全部果用型钢馄 竖向受力构件,也可根据受力需要部分采用一般型钢混凝土框架 柱。一般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应按相应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4.1.2工程实践中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配钢形式分为实腹式 配钢和空腹式配钢两种,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钢骨架一般 是由相应规格的钢板焊接而成,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包括配 T型钢桁架(骨架)和配槽钢架(骨架),由水平腹杆和斜腹 杆将T型钢或槽钢连接而成。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具有较 好的抗震性能,但实腹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相对较弱,而空 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共同工作性能好,且便于混凝土浇筑及柱 内箍筋配置,但构件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因此工程中应根据需 求选择适宜的配钢形式。 413儿结均安全和经汶合珊笨士而绝合考虑型钢温凝十导

形柱结构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应有所限制。本标准的最大适用高 度是基于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相关规 定,并结合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点提出的。由于空腹 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抗侧性能比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弱, 所以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相对较低。当实腹式与空腹式型钢混凝 土异形柱混合使用时,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偏于保守地按空腹式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取值。在8度(0.3g)抗震设防区,框 架结构不应采用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定是根据异形柱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并

4.1.7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作出相应规定。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底层框架承受的

4.2.1、4.2.2抗震设计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符合抗震概 念设计的要求,由于异形柱受力的复杂性,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 筑,要求比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 定更严格。

4.2.3本标准根据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特点及抗震

计原则,对结构平面布置提出应当符合的要求。结构的平 应力求简单、规则,避免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不均匀, 扭转的影响。

4.2.4本标准根据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特点及抗震根

4.2.5限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

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当结构的扭转位移 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 生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之比)大于1.20时,可判定为

“扭转不规则类型”,设计中要掌握扭转变形的下限和上限,并控 制扭转位移比:不宜大于1.20,不应大于1.45。考虑型钢混凝 土异形柱结构受力的复杂性,本条的规定较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不宜大于1.5”有所加严。 为了方便,本标准规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刚度变 化、承载力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连续性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JG3要求的楼层,其在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的剪力应适 当增大,增大系数取1.25,保证安全度要求。 抗震设计时,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处于受力复杂、不 利部位的柱,例如结构平面柱网轴线斜交处的柱,平面凹进不规 则、错层等部位的柱,提出宜采用一般型钢混凝土框架柱或肢端 加强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以改善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4.3.1抗震设计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等级,有区别地采用相应 的抗震措施,包括内力调整和抗震构造措施。本标准的结构抗震 等级是针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抗震性能特点及丙类建筑抗 震设计的要求通过研究分析制定的,考虑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 构受力的复杂性,其抗震性能弱于一般型钢混凝土结构,因此 本次编制在现行行业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138相关规 定的基础上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根据本标准第4.1.3条: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 在8度(0.30g)抗震设防区的最大适用高度为15m,故本条对 8度(0.30g)时建于Ⅲ、NV类场地、高度大于21m的实腹式型 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不作规定;空腹式型钢混凝 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8度抗震设防区的最大适用高度为18m,故 本条仅对8度时高度不大于18m的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 架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规定。实腹式和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混合使用时,结构的抗震等级偏于保守地按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 形柱结构取。

4.3.2本条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应规定编制

5.1.1本标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 准》GB50068的规定,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分项系 数的形式表达。

5.1.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三类,即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耐久性极限状态,基于三 类极限状态对结构进行设计

5.1.3本条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作用效应的组合

5.1.4本条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 级进行了规定。

5.1.5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应符

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 范》GB50011和《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有关极限状态 计表达式的规定,标准对持久、短暂设计状况的结构构件重要 系数和地震设计状况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作出规定,

计表达式的规定,标准对持久、短暂设计状况的结构构件重要性 系数和地震设计状况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作出规定。 5.1.6在进行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中,需要采用构件截面换 算的弯曲刚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将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刚度 和型钢截面的刚度进行叠加

5.1.6在进行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中,需要采用构件截面 算的弯曲刚度、轴向刚度和剪切刚度,将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刚 和型钢截面的刚度进行叠加,

要部分,鉴于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还处于研究阶段,本标准按国 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高层建筑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执行。

5.2.2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基本按国

要求。 1异形柱与矩形柱具有不同的截面特性及受力特性,试验 研究及理论分析表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双向偏压正截面承载 力和受剪承载力随荷载(作用)方向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这种 由于荷载(作用)不同方向导致内力变化的差异,除与柱截面形 状、柱截面尺寸比例及配钢形式有关外,还与结构平面形状,结 构布置及柱所在位置等因素有关。要精确确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结构中各异形柱构件对应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最不利方向是一个很 复杂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时可以采取简化方法。本条规定,7度 (0.15g)及8度(0.20g,0.30g)抗震设计时,除了应进行两 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与主轴 成45°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与抗震验算。 2国内外历次大地震的震害和抗震试验研究均表明:平面 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和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扭转效应可能 导致结构严重的震害,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尤其需要在抗震 设计中加以重视。条文中所指“扭转不规则的结构”,可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相关规定的条件(即 扭转位移比大于1.20)来判别,此时异形柱结构的水平地震作 用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 5.2.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方法,根据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都是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现 今在结构设计计算中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且实际工程中大多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对称、不均匀等情况,已很少应用底部剪力 法,故本条仅考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影 响显著,应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必要时应进行时程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都是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现 今在结构设计计算中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且实际工程中大多存 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对称、不均匀等情况,已很少应用底部剪力 法,故本条仅考虑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平面不规则结构的扭转影 响显著,应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必要时应进行时程

多遇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按我 国现行规范体系,均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 梁可以考虑梁端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用基于三维空间的计算分析方法。平面结构空间协同计算模型虽 然计算简便,但缺点是对结构空间整体的受力性能反映地不完 全,现已较少应用,在规则结构初步设计时可应用。按空间整体 工作分析时,梁、柱按杆系模型分析,两者自由度是相同的;剪 力墙可按薄壁杆系或墙板元、壳元模型分析,采用薄壁杆系模型 时比采用墙板元、壳元模型时多考虑翘曲变形自由度

5.3.3绝天多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的楼板采用现浇钢筋 凝土楼板,能够满足该假定的要求,当存在楼盖大洞口的不规 类型时,计算时应考虑楼板的面内变形,或对采用楼板面内无 性假定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

5.3.4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当二阶效应使作用效

为困难。根据工程实测和试验研究结果,抗震设计时,组合结构 的阻尼比可取为0.0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可取为0.05。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时,阻尼比按钢筋混 凝土结构取0.05:当采用型钢混凝十梁时,阻尼比按组合结构

5.3.6、5.3.7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填充墙的存在,会增大结构整 体刚度,减小结构自振周期,从而产生增大结构地震作用的影 响。为反映这种影响,可根据工程实际采用的非承重填充墙体数 量及材料,采用折减系数对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进行折减

5.4.1~5.4.3对结构楼层层间位移的控制,实际上是对构件截 面大小、刚度大小的控制,从而保证主体结构在风荷载、多遇地 震作用下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保证填充墙、隔墙的完好,避 免产生明显损伤。 抗震设计是根据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要求,采用二阶段设计 方法来实现。要求在多遇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不受损坏,填充墙 及隔墙没有过重破坏,保证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在罕遇地震作 用下,主体结构遭受破坏或严重破坏但不倒塌。本标准对型钢混 凝土异形柱结构的弹性及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是根据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1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筋),在计算截面几何特性时,需将钢材截面按照钢与混凝 弹性模量之比转换为混凝土截面,以便计算构件的内力和变

性铰的出现,设计中对此部位柱的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 以增大其正截面承载力,其增大系数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值相同

6.1.9考虑到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角柱为薄

扭转效应对其内力影响较大,且受力复杂,因此规定对角柱 矩设计值按本标准第6.1.7条和第6.1.8条调整后的弯矩设 再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

6.2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6.2.1本条规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受剪承载力上限

2.1本条规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受剪承载力上限值,即受

:2.1本茶规定型钢混 剪截面限制条件,避免脆性的斜压破坏。计算公式考虑另一正交 方向柱肢的作用,即非验算方向柱肢对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影响

6.2.2本条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验算方向的实腹式型钢腹板或 空腹式水平缀件和斜缀件的含钢量进行规定,以避免脆性更大的 斜拉破坏。判别实腹式型钢腹板的标准是基于现行行业标准《组 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相关规定确定的,判别空腹式水平 缀件和斜缀件的标准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关于最小配箍率的规定确定的。 6.2.3、6.2.4本条公式是基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发生剪切斜压 破坏时确定的。发生剪切斜压破坏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斜截面受 剪承载力可由钢筋混凝土和型钢两部分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组 成,其中:(1)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部分对受剪承载 力的贡献只考虑型钢腹板部分的受剪承载力,且偏于安全考虑, 在计算一个柱肢方向型钢腹板的受剪承载力时,不计正交方向柱 肢型钢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2)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 钢部分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只考虑水平缀件和斜缀件部分的受剪 承载力,同理在计算一个柱肢方向型钢缀件受剪承载力时,正交 方向的型钢缀件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忽略不计。 6.2.5研究表明,L形、T形和十形柱在两个方向的受剪承载

6.2.2本条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验算方向的实腹式型钢

6.2.3、6.2.4本条公式是基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发生剪

6.2.5研究表明,L形、T形和十形柱在两个方向的受剪承

6.2.5研究表明,L形、T形和十形柱在两个方向的受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

6.3.1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四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 异形柱框架节点可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6.3.1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四级抗震等级的

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四级抗震等级的型钢混凝土 柱框架节点可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规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截面限制条件,是 防止混凝士截面过小,造成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承受过大的斜

为了防止混凝土截面过小,造成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承受过大的斜

压应力,以致节点发生斜压破坏,混凝土被压碎, 考虑到一个方向受力时另一个方向的柱肢对节点核心区受剪 承载力的有利作用,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受剪截面限制条件类 似,在公式中也引入非验算方向柱肢的有效利用系数,其取值 见表6.3.2。此外,异形柱截面形状也会造成节点核心区受剪承 载力的改变,需考虑截面形式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 区受剪承载力的削弱,即节点约束影响系数",边节点和角节点 取0.8,中节点取1.0。 6.3.3不同类型梁对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纳束作用不同,敌其 组成节点的有效截面宽度计算公式存在差异。 6.3.4、6.3.5研究表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

剪承载力由混凝土、箍筋及型钢承担。基于叠加原理,分

了实腹式和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 计算公式

了实腹式和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 6.3.6借鉴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给出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 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计算方法。 6.3.7研究表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在两个方向的受 剪承载力相关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确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 节点双向受剪承载力验算公式。

节点腹板方向受剪强度特征值

节点腹板方向受剪强度特征值

节点腹板方向受剪强度特征值

图2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双向受剪承载力相关曲线

昆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双向受剪承载

7.1.2本标准规定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柱肢截面最小厚度为 180mm。根据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异形柱柱肢厚度小于180mm 时,会造成梁柱节点核心区的型钢、钢筋设置困难及钢筋与混凝 土的粘结锚固强度不足,故限制肢厚不应小于180mm,以保证 结构的安全及施工的方便。 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 时,两肢肢长比不宜超过1.6,肢厚相差不宜大于50mm。 7.1.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型钢的含钢率不宜过低,配置一定量 的型钢,才能发挥型钢提高承载力、增加延性的作用;对工程中 作为构造措施规定配置的型钢数量,可不受此限制。含钢率也不 宜过高,高含钢率柱如果没有足够的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约束,不 能保证型钢、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协同工作。 7.1.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最外层钢筋的外表面算起,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混凝土强度较高 时具有较好的密实性,故给出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40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允许减小5mm的规定。 7.1.5异形柱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型钢翼缘外侧表 面算起,综合考虑耐久性、防火性能、结构刚度等方面的要求, 规定最小厚度为125mm,型钢翼缘两侧的保护层厚度最小 为60mm。 7.1.6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钢板厚度不宜过薄,以利于焊

7.1.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型钢的含钢率不宜过低,配置 的型钢,才能发挥型钢提高承载力、增加延性的作用;对工 作为构造措施规定配置的型钢数量,可不受此限制。含钢率 宜过高,高含钢率柱如果没有足够的纵向钢筋和箍筋的约束 能保证型钢、混凝土和纵向钢筋的协同工作

7.1.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最外层钢筋的外表面

7.1.6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钢板厚度不宜过薄,

接和保证局部稳定,这里的钢板宽厚比限值按现行行业标准《组 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的规定取值

7.2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7.2.1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剪跨比不应小于

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剪跨比不应小于2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因剪 跨比过小而增加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的危险性。为设计方 便,当反弯点位于层高范围内时,本规定可表述为柱的净高与截 面肢长之比不宜小于4,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3。

7.2.3为适应弯矩作用方向角的任意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相同直径

7.2.3为适应弯矩作用方向角的任意性,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研究及分析表明:在诸多弯矩作用方向角情形中,内折角处 纵向钢筋的压应变较大,同时还考虑此处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 所以内折角处也应设置相同直径的受力钢筋,本条特别强调内折 角处应配置受力钢筋。 异形柱肢厚有限,当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太大(大于25mm), 会造成粘结强度不足及节点核心区钢筋设置的困难。当纵向受力 钢筋直径太小时(小于12mm),在相同的箍筋间距下,由于s/d (箍筋间距/钢筋直径)增大,使柱延性下降,敌也不宜采用。 考虑到粗骨料的粒径范围,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需满足纵 筋之间的最小净距要求。

孔将造成承载力下降,如果开孔,须进行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

永时贝达 7.2.7~7.2.11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柱端塑 性铰区有足够的箍筋约束混凝土,使异形柱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因此,柱上下端及受力较大部位,必须从构造上设置箍筋加密 区。柱箍筋加密区除符合箍筋间距和直径规定外,还应符合箍筋 体积配筋率的规定。

7.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梁柱节点

7.3.1~7.3.4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包括柱与型钢混凝土 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设计应符合传力明确、可靠、施 工方便的原则。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与各类梁(包括钢筋混凝土梁 和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宜采用刚性连接。尽可能减少纵向钢 筋穿过柱型钢的数量。

和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宜采用刚性连接。尽可能减少纵向钢 筋穿过柱型钢的数量。 7.3.5设置水平加劲肋的目的是确保节点内力可靠传递,但加 劲肋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应采用合理的加劲肋形式减小对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本条参考日本规范《型钢混凝土结构计 算标准及解说》(铁骨铁筋久)一下造計算规灌·同解说) 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非贯通式水平加劲肋的计算及构造作 了具体规定。 7.3.6对于空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纵向型钢,应在型钢混 凝土梁的型钢翼缘或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水平对应位置设置 加劲肋,以免柱内纵向型钢翼缘在拉、压作用下发生局部变形; 同时,应设置水平缀件(图3),将梁的内力传给柱。柱内纵向 型钢若采用T型钢桁架,建议在加劲肋上下均设置水平缀件。 日为七能

劲肋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因此应采用合理的加劲肋形式减小对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影响。本条参考日本规范《型钢混凝土结构计 算标准及解说》(铁骨铁筋夕)一卜造計算规·同解说) 对实腹式型钢混凝土异形柱非贯通式水平加劲肋的计算及构造作 了具体规定。

凝土梁的型钢翼缘或钢筋混凝土梁的纵向钢筋水平对应位置设置 加劲肋,以免柱内纵向型钢翼缘在拉、压作用下发生局部变形; 同时,应设置水平缀件(图3),将梁的内力传给柱。柱内纵向 型钢若采用T型钢桁架,建议在加劲肋上下均设置水平缀件 且为方便焊接,水平缀件的位置与加劲肋之间可保留不大于 40mm的间距(图4),但应尽量靠近梁内型钢翼缘或纵向钢筋 的连接位置,以保证水平缀件能够有效传力

图3采用槽钢桁架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 加劲肋与水平缀件构造

图4采用T型钢桁架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 加劲肋与水平缀件构造

8.0.4本条所示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方式已较为成熟,故本标 准采用该方式。 8.0.6型钢在吊放过程中容易被损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 保护。 8.0.7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对钢筋和钢筋的连接、

8.0.4本条所示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方式已较为成熟,故本标 准采用该方式。 8.0.6型钢在吊放过程中容易被损伤,应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 保护。 8.0.7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对钢筋和钢筋的连接 型钢和型钢的连接、钢筋和型钢的连接等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 要求。 8.0.8为保证底层柱根以上500mm及梁柱节点上、下各 500mm范围内型钢的整体受力性能,规定了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中型钢的焊接做法及焊缝质量等级。 8.0.9~8.0.11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较长,焊接时容易产 生变形,故给出可控制变形的焊接工艺和顺序。如果产生焊接变 形,必须进行矫正,矫正后的钢材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8.0.12混凝土浇筑前,需及时完成柱内型钢相应隐蔽部位的检 测和验收。 8.0.13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宽度小,又配置型钢,使得柱模 板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小,故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对 混凝土用粗骨料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要求。 8.0.14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节点核心区较小,并且型钢贯 通钢筋密售温凝土不

0.7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对钢筋和钢筋的连接 钢和型钢的连接、钢筋和型钢的连接等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 求。

500mm范围内型钢的整体受力性能T/CSTM 00220-2020 超薄型防水抗渗透涂料.pdf,规定了型钢混凝

8.0.9~8.0.11型钢混凝土异形柱中型钢较长,焊接时容易产 生变形,故给出可控制变形的焊接工艺和顺序。如果产生焊接变 形,必须进行矫正,矫正后的钢材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8.0.12混凝土浇筑前,需及时完成柱内型钢相应隐蔽部位的检 测和验收。

板内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小,故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混凝土用粗骨料提出了控制施工质量的要求

8.0.14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节点核心区较小,并且型钢贯 通、钢筋密集,混凝土不宜浇筑,在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本条强 周当柱、楼盖、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核心区混 凝土应采用相交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最高值,以确保结构 安全。

的特点SL+256-2000+机井技术规范,强调冬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8.0.16由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尺寸较小,为保证结构的安 全及型钢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截面尺寸不允许出现负 偏差。 8.0.17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中填充墙与框架柱、梁的连接应 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抗震构造要求, 8.0.18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柱肢尺寸较小,柱肢损坏对结构 的安全影响较大。在水、电、燃气管道和线缆等的施工安装过程 中应特别注意避让,不应削弱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截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