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82-2022 岩土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pdf

DB11T 1982-2022 岩土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135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982-2022 岩土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pdf

表6.5.6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深度等级

6.6.1同一个项目基坑支护模型或者边坡支护模型应与地下水控制模型及土方调配模型集成后形成整 体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交付,地基处理模型可单独交付。 6.6.2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主要交付物的代码及类别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交付物的代码及类

某奥运体育场改扩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工程图纸宜基于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的视图和表格加

程不同应用阶段移交的交付

注:表中“”表示应具备;“△”表示宜具备:“一”表示可不具备

7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

7.1.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可包括位移监测、结构内力监测、水土压力监测、地下水水位(水头)监 测以及温度监测、振动监测等类型。 7.1.2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宜以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 息模型以及拟建建(构)筑物结构信息模型为基础模型进行创建,并结合动态监测过程持续完善模型属 性信息。 7.1.3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几何形变以及应力、温度、振动等参数随时间和工况 的变化特征,是具备时间维度的多重属性集合。 7.1.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的创建应依据岩土工程监测方案、既有结构检测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过 程监测数据等。

7.2.1基坑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设置于基坑工程本体及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表、地 下管线设施及地下水的各类监测元件和监测点 7.2.2边坡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设置于边坡工程本体及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表、地 下管线设施及地下水的各类监测元件和监测点。 7.2.3基础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设置于基础本体的各类监测元件和监测点。 7.2.4暗挖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设置于暗挖工程本体及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表、地 下管线设施及地下水的各类监测元件和监测点,

7.3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7.3.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信息按照元素分类时, 申类和小类编码应符合表7.3.1的规定

7.3.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信息按照元素分类时,

3.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信息按照元素分类及编码表

7.4.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的专业项目信息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和工程控制信息,并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E中表E.0.2、表E.0.3的规定。 7.4.2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中的定位信息应包括监测点或监测元件的空间坐标,其他属性信 息应包括监测点基本信息和监测动态数据信息等,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表E.0.4、表E.0.5的规定。 7.4.3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监测数据预警提示信息、分析预测信息等属性信息,具体内容应分 别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表E.0.5、表E.0.6的规定。 7.4.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含综合评价等属性信息,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表E.0.7的规定。

5.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创建范围应符合以

1基坑工程和边坡工程的空间范围应包括基坑或边坡影响的区域; 2地基基础工程的空间范围应包括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可能影响的区域; 3暗挖工程的空间范围应包括暗挖工程施工影响的区域。 7.5.2勘察、设计和施工等相关专业信息模型添加或修改信息时,监测信息模型应联动修改,且应留下 修改记录信息。 7.5.3岩土工程监测的动态特性应在监测信息模型中体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根据关键节点的工况进行动态更新: 2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与监测数据间应建立联动关系; 3监测点的颜色属性应根据其不同安全状态动态展示,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表E.0.9的规定, 7.5.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精度应符合表7.5.4的规定

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根据关键节点的工况进行动态更新 2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与监测数据间应建立联动关系; 3监测点的颜色属性应根据其不同安全状态动态展示,并应符合本标准附录E中表E.0. 7.5.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精度应符合表7.5.4的规定

表7.5.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几何信息精度等级

7.5.5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深度应符合表7.5.5的规定。

表7.5.5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深度等级

8.1.1应建立信息模型共享与交换机制,以保证模型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有效传递。 8.1.2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能在工程建设全生 命期内应用,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宜根据模型中涉及的具体设计内容确定其应用周期

8.1.1应建立信息模型共享与交换机制,以保证模型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有效传递。

不同格式类型的模型数据交换时,应确保应用软件能够相互支持: 2模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时,应确保数据的完整; 3应采用行业内通用的中间格式。

8.2.4模型数据交换过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1数据交换双方应在数据交换前确认对方身份和接收数据权限,并提供相应的解密方法; 2数据交换双方应确保数据交换环境的安全; 3模型信息模型数据交换双方应对交换数据进行数据校验,确认模型信息模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 性和准确性,不得造成数据损失和数据精度的降低。 8.2.5数据交换双方可根据协议对交换数据进行加密,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8.2.6对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和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明确模型的精细度等级及交换范围,范 围边界应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拟建建(构)筑物结构信息模型及其他相关信息模型。

8.3.2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集成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3.2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集成前,应符合下列规

1检查模型并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准确性、可交换性和可维护性; 2所有集成模型应符合工程应用阶段需求和精细度等级要求; 3承载模型数据的软硬件设备应具有安全性、保密性和通用性:

4与模型数据相关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完整并具有关联性; 5模型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信息应具有唯一性,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应具有一致性 穴余信息。

3.3各专业模型数据传递和集成时,应符合以

1检查各专业模型坐标系、基准坐标、度量单位的统一性; 2检查模型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准确性; 3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包括地下管线、既有地下建(构)筑物、岩土工程设计本体与拟建(构) 构筑物工程之间的碰撞检查; 4对模型进行切割检查,包括地下管线、地下建(构)筑物、工程本体等与地层模型之间的切割等 5发现模型数据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反馈至模型创建方。 8.3.4模型集成时可采用三维视图、模型剖切等方法对各模型进行缺陷性和准确性检查, 8.3.5模型集成时应根据应用需求,对所有模型单元的编码和命名方式统一编制,相应的规则由模型集 成方依据本标准制定。 8.3.6模型集成时宜完整保留原有模型属性信息

8.3.6模型集成时宜完整保留原有模型属性信

8.4.1 模型应用应制定应用流程,明确各参与方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提交成果等内容。 3.4.2 模型应用可根据使用需求对模型进行抽取或补充。 3.4.3 当信息模型不能完整表达工程项目特征信息时,可使用二维图形、影像、文字、文档或关联数报 补充和增强工程信息。

1能够准确定位不同模型单元; 2具备对模型任意剖切功能,并生成剖面图; 3能表现不同模型单元几何形态、几何关系以及相关属性; 4对模型作轻量化处理,支持项目各参建方实时查看模型,查询信息。 3.4.5基于模型的分析评价应用可包括周边环境因素分析评价、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地基基础持力 层复核、设计方案计算分析、施工方案可行性评价、地下结构碰撞检查、模拟管线搬迁方案设计、岩土 工程设计或施工方案优化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析评价前应对地上建筑模型与地表及地下设施模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等的接触面进行检 查,确保各个模型接触关系准确; 2分析数据与模型应实时关联,在全生命期各阶段应完整传递; 3模拟管线搬迁方案时,模型数据中宜包含不同类型管线的搬迁实施单位、搬迁计划、搬迁成本等 信息,并能够实时反映搬迁进度; 4分析评价的软件宜与建模软件有交互接口,分析、模拟与优化宜基于模型数据开展,分析优化后 的数据应集中更新到模型:

5模型分析评价应形成完整的成果报告

8.4.6基于模型的风险管控应用应基于施工期和运维期监测数据分析进行项目风险识别、分析和管控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明确监测项目及监测对象范围,模型数据应包含监测对象的实时监测数据; 2明确主要风险指标、相应预警阈值和定性风险后果,通过不同颜色实时展示监测数据; 3监测信息模型属性信息应随施工过程监测数据累积进行不断完善,完成时间不应晚于当次监测报 表的发布时间; 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单元,应根据监测数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划分为安全、预警、报警 三种状态,并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监测点状态信息宜按照附录E中表E.0.9执行; 5基于管控系统开展应用,可视化系统应具备根据数据进行变形及应力变化预测分析的功能,以便 为施工进度安排提供依据。 8.4.7基于模型的风险管控应用宜基于Web端或移动端采用可视化、轻量化模型开展工作,宜包含模 型浏览、监测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报警与应急处置等功能。 8.4.8基于模型的工程量统计应用可包括场地土方量、管线搬迁量、材料用量等统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工程量统计应用的数据应直接从模型中获取,统计计算方法及统计结果应根据应用需求和相关标 准确定的规则输出; 2工作量清单统计项名称应与模型中相关元素名称一致,同一工程项目,相同的构配件、设备、设 施和材料等不得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命名方式; 3工程量统计应用的软件应具有简单易用性,功能应包含成果输出、统计清单格式自定义、构件自 动分组等。 8.4.9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在建筑、市政等工程的运维期应用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应根据运维期周边环境的变化动态更新,保证模型信息准确性; 2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对地下水位变化动态更新,并动态评估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稳定性影 响,保证运维期结构抗浮稳定和沉降稳定; 3边坡支护设计信息模型应结合运维期损坏、修整、变更进行动态更新和稳定性评价,保证维护期 边坡安全; 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具备项目全过程相关方对监测数据采集、存储、读取的功能,并应对运 维期各种因素导致的监测项目的变化进行持续更新,及时获取结构及岩土体等对象的风险隐患数据,准 盗拉德工全

2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对地下水位变化动态更新,并动态评估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稳定性影 向,保证运维期结构抗浮稳定和沉降稳定; 3边坡支护设计信息模型应结合运维期损坏、修整、变更进行动态更新和稳定性评价,保证维护期 边坡安全; 4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具备项目全过程相关方对监测数据采集、存储、读取的功能,并应对运 维期各种因素导致的监测项目的变化进行持续更新,及时获取结构及岩土体等对象的风险隐患数据,准 确把握工程的安全度。

附录A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通用型信息分类及编码表

附录A岩土工程信息模型通用型信息分类及编码表

表A.0.1工程建设项目阶段分类信息编码表

表A.0.2组织角色分类信息编码表

表A.0.3项目信息分类信息编码表

附录B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及属性信息表

附录B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及属性信息表

1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信息按照元素分类细类编码

表B.0.2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项目信息表

表B.0.3地形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4地上建(构)筑物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5地表水体模型属性信息表

B.0.6交通设施模型属性信!

表B.0.7植被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8施工场地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9地表其他设施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10管点属性信息表

表B.0.11管线属性信息表

表B.0.12地下建(构)筑物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B.0.13地下障碍物模型属性信息表

表C.0.1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信息细类编码表

表C.0.2岩土体模型信息按照岩性、成因和风化程度分类编码表

表C.0.3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项目信息表

表C.0.4岩土体基本特征属性信息表

表C.0.5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指标属性信息表

表C.0.7地质构造特征属性信息表

33转折点坐标Ymint634密集带描述varchar(500)500表C.0.8地下水基本特征属性信息表序号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含水层代码varchar(50)502地下水类型varchar(50)503含水层特性描述varchar(255)2554相对隔水层对应的土层编号varchar(50)505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6历史高水位埋深mdouble827历史高水位标高mdouble82表C.0.9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值属性信息表序号类别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含水层代码varchar(50)502地下水类型varchar(50)50 3含水层对应的岩土体代码varchar(50)504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5对应的岩土体名称varchar(50)50 6垂直渗透系数kvcm/sdouble108室内试验7水平渗透系数kHcm/sdouble1088注水试验渗透系数kcm/sdouble1089影响半径Rmint810涌水量Qm=/ddouble8211渗透系数km/ddouble104抽水试验12导水系数Tm²/ddouble10513贮水率1/mdouble86给水度double83表C.0.10水文地质参数建议值属性信息表序号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含水层代码varchar(50)502地下水类型varchar(50)503对应的岩土体代码varchar(50)504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对应的岩土体名称varchar(50)506渗透系数kcm/sdouble1087影响半径Rmint88涌水量Qm=/ddouble829导水系数Tm²/ddouble10510贮水率1/mdouble86给水度double8347

表C.0.11不良地质体属性信息表

表C.0.12钻孔单孔基本特征属性信息表

表C.0.16勘探原位测试属性信息表

序号分类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42天然地基评价varchar(1000)100043基础形式及施工建议varchar(1000)100044评价对应的拟建物概况varchar(500)50045评价对应的岩土体代码varchar(50)5046地基处理评评价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47价评价对应的岩土体名称varchar(50)5048地基处理评价varchar(1000)100049地基处理施工建议varchar(1000)100050评价对应的拟建物概况varchar(500)50051评价对应的岩土体代码varchar(50)5052评价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 53评价对应的岩土体名称varchar(50)5054桩基础评价桩型及桩端标高建议varchar(1000)100055成桩可行性分析varchar(1000)100056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评价varchar(1000)100057单桩承载力估算varchar(1000)100058桩基础沉降估算varchar(1000)100059评价基坑周边环境条件varchar(500)50060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建议varchar(500)50061基坑支护选型建议varchar(1000)100062地下水影响评价varchar(1000)1000基坑工程63基坑支护与地下水控制方案建议varchar(1000)1000基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评64varchar(1000)1000价65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建议varchar(1000)100066评价对应的拟建物概况varchar(500)50067地质条件可评价对应的岩土体代码varchar(50)5068能造成的工评价对应的岩土体编号varchar(50)5069程风险评价对应的岩土体名称varchar(50)5070评价内容varchar(50)5071其他补充评岩土检测、沉降监测建议varchar(1000)100072价其他结论及建议varchar(1000)1000表C.0.19岩土体颜色分类及色块表RGB代码序号岩性色块RGB1填土100100056

表C.0.21地下水分类及色块表

表C.0.22测试及取样点图例表

表C.0.22测试及取样点图例

附录D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及属性信息表

D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及属性信息表

0.1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信息按照元素分类细类编码表

表D.0.2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项目信息表

表D.0.3土方调配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表D.0.14基坑支护/边坡支护临边防护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表D.0.15基坑支护/边坡支护支护段属性信息表

表D.0.16地基处理增强体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

表D.0.17地基处理褥垫层/换填垫层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序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号1分区名称varchar(50)50有分区时选用2褥垫层/换厚度mmdouble823填垫层材料名称varchar(50)508工艺要求varchar(50)50表D.0.18地基处理分区属性信息表序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号1分区编号varchar(50)502天然地基承载力kPaint8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3kPaint8力4置换率%double82复合地基选用5变形要求varchar(50)50表D.0.19边坡支护重力式/衡重式挡土墙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支护段varchar(50)502挡土墙高度mmint83上墙高度mmint84下墙高度mm int85墙趾台阶宽度mmint86墙底逆坡高度mm int 8重力式/衡7顶宽mmint8重式挡土墙8墙趾台阶宽度mmint89墙趾基底宽度mmint810墙面倾斜度double8211基底逆坡坡度double8212墙身材料varchar(50)5013墙身材料规格varchar(50)50如混凝土强度等级表D.0.20边坡支护扶壁式挡土墙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支护段varchar(50)502挡土墙高度mmint83悬臂式挡土立板高度mmint84墙/扶壁式基底逆坡高度mm int85挡土墙背坡坡度double826墙趾悬挑长度mmint80竖板底宽mmint869

8墙距悬挑长度mmint809墙趾基底宽度mm int 810扶臂间距mmint811主筋直径mmdouble8212主筋数量 int413混凝土强度等级varchar(50)50表D.0.21边坡支护格构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宽度mmint82高度mmint83水平间距mm int84竖向间距mmint85格构构件主筋直径mmdouble826主筋数量 int 47箍筋直径mmdouble828箍筋间距mmdouble829混凝土强度等级varchar(50)50表D.0.22地下水控制止水惟幕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地基处理选1支护段varchar(50)50 用2桩径mmint3桩长mmint84桩间距mmint85咬合厚度mmint 止水惟幕6材质varchar(50)50 素混凝土桩7混凝土强度等级varchar(50)50 选用水泥土桩选8加固材料名称varchar(50)50 用9掺入比double8210工艺varchar(50)50表D.0.23地下水控制管井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成井直径varchar(50)502管井长度mmint83间距mmint870

4井管材质varchar(50)505滤料规格varchar(50)50表D.0.24地下水控制集水井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宽度mmint82长度mmint83集水井高度mmint84壁厚mmint85材料名称varchar(50)50表D.0.25地下水控制泄水孔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直径mmint802长度mm int83间距mmint8泄水孔4倾角double825材质varchar(50)506总长mmdouble82表D.0.26地下水控制排水明沟/截水沟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底宽mm int82排水明沟顶宽mmint83截水沟壁厚mmint80A材料名称varchar(50)50表D.0.27地下水控制排水盲沟构件属性信息表序号模型单元字段名称单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1底宽mm int82排水盲沟顶宽mmint83填料材质varchar(50)50表D.0.28岩土工程设计模型单元颜色表RGB代码序号模型单元模型单元色块备注RBG1挖除土方//同岩土体模型土方调配2回填土方195166113基坑支护挡土体系71 111139边坡支护71

RGB代码序号模型单元模型单元色块备注RBG4支撑结构31671045拉锚结构1251381826加固体1851941777增强体1851941778垫层212188157地基处理9褥垫层16615712210加固体17115413511止水惟幕010411312地下水控制抽排/回灌系统8315313213截(排)水沟8915310472

附录E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编码及属性信息表

表E.0.1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按照元素分类细类编码

表E.0.4监测点基本信息表

复E.0.5监测点动态数据信息

表E.0.6监测数据分析属性信息表

表E.0.7综合评价属性信息表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本标准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

1《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 2《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11/T316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B11/T316

威海经区医院门诊病房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岩土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术语 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3.3模型单元命名和表达 85 3.4数据存储 SF 3.5模型检查与验收 St 3.6模型交付 .86 3.7模型管理与应用 .86 地表及地下设施信息模型 4.1 般规定 88 4.2模型内雾 88 4.3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4.4模型属性信息 4.5模型创建 4.6模型交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5.1 5.2模型内容 儿 5.3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90 5.4模型属性信息 5.5模型创建 92 5.6模型交付 92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6.1 设规发 : 6.2模型内容 6.3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6.4模型属性信 6.5模型创建 6.6模型交付 .93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 7.1一般规定 7.2模型内容.

5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6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7.3模型信息分类及编码 7.4模型属性信息 .94 7.5模型创建 7.6模型交付 95

7.5模型创建 7.6模型交付. 模型集成与应用 8.1一般规定 8.2模型数据交换, 8.3模型集成 8.4模型应用

DB3710/T 119-2020 威海市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pdf8.2模型数据交换 8.3模型集成. 8.4模型应用

台。但是目前的各种信息模型技术标准涉及岩土工程内容较少,对于岩土工程信息模型设计指导性较低, 本标准结合北京市的城市发展要求、地质条件特点、环境条件和当前信息模型技术发展水平,对北京地 区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信息分类、数据格式、命名原则、建模精细度、交付标准等各方面进行相关的规 定,提供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标准。但是考虑到岩土工程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标准不可能解决北京 市岩土工程信息模型全部间题,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尚应符合其他标准的规定。

2.0.1目前,建立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技术方法和软件有很多,本标准规定,凡是符合对岩土工程特性 和管理要素进行数字化表达的成果均可称为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本 标准岩土工程信息模型不仅包含常规的岩土工程内容本身,还包含了与其密切相关的场地地表信息、地 下设施信息或其他环境信息等,具体可包括地表信息模型、地下设施信息模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以及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等专业模型。 2.0.2~2.0.3地表信息模型和地下设施信息模型描述的虽不是岩土工程本身,但由于是与岩土工程密切相 关的内容,因此列为岩主工程信息模型的内容。为与拟建工程的岩土工程设计相区分,这里地下设施信 息模型中的地下设施主要指既有的各类地下设施,包含既有管线、地下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地 下交通设施等,岩土工程设计前场地内已经存在的原有基坑围护体系、废弃桩基和复合地基等归属于地 下障碍物。。 2.0.5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是岩土工程信息模型的一部分,主要是反映拟建工程的岩土工程设计的相 关内容。岩土工程设计模型是采用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岩土工程设计的主要成果,是后续形成设计文件的 基础。 2.0.8、2.0.11关于“元素”和“模型单元”的定义表达内容,目前各个标准尚不统一。《建筑工程设计 言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中“模型单元”的定义是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具有一定功能的各类建筑的实体以及相关属性的集合”,《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 标准》GB/T51212中“模型元素”的定义是“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建筑信息模型分类 和编码标准》GB/T51269中“元素”的定义是“建筑主体中独立或与其他部分结合,满足建筑主体主要 功能的部分”。为了避免概念混淆,本标准中的“元素”仅指工程对象实体部分,“模型单元”则是指 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