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74-2022 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DB11T 1974-2022 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136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974-2022 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9.2.1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焊作业宜集中焊接,并应配置焊烟净化装置: 2 施工现场如设置食堂,则油烟应100%经油烟净化处理后排放; 3 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尾气 排放标准。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并 定期检测污水排放情况;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施工现场与生活区要设置隔 油池、化粪池等,并应及时进行隔油池、化粪池的清掏:

3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 的隔水层设计, 做好防渗漏及收 集和处理工作。现场道路和材料 通畅,现场雨污分流应科学合理。

GBT+51410-2020+标准下载9.2.4光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现场电焊作业应采取可行的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Z 应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应集中 在施工范围。

9.2.5噪声与振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减少夜间施工; 2 周边有噪声敏感区时,现场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的规定; 3施工机械应选用环保低噪声的设备;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施工噪声较大的机 械设备应采取隔声与隔振措施。在施工场内对噪声进行不定期监测与控制,进行噪声影响分 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9.2.6施工用地以及设施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现场内的原有建筑、绿色植被、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所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 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3 施工现场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4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 扰动,施工过程避免水土流失,利用科学的方法保护水土资源; 5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应与原有及永久道路兼顾考虑,科学合理设置,并应充分利 用拟建道路为施工服务;宜采用钢板或预制混凝土铺装等可周转材料,现场道路的布置应方 便运输同时满足消防要求。 9.2.7 施工中应减少既有居住区景观绿化的破坏以及对周围土壤的扰动,因施工而破坏的 植被、造成的裸土应采取覆盖、绿化、抑尘剂固化等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对所有红线 内、外临时占地进行恢复。 028施工现场应为在线监

在工地主要出入口公示监测实时结果

9.3.1材料资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9.3资源节约与循环禾

9.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程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选择适用

2 应采用设计优化、方案优化措施; 3 宜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管控物资、设备; 4 钢筋、管材等线材宜采用集中加工和模块化施工。 9.3.2 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可周转性材料,可周转性材料重复使用率宜大于 70%; 2模板宜使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宜使用工具式模板及新型模板材料;宜 采取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 3 临建用房宜采用标准化、环保型、模块化箱房; 安全防护宜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可回收 9.3.3 土地资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爱护环境,保护场区原有设施,科学合理部署施工场地,绘制不同阶段的施工平面 布置图,指导施工、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2 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9.3.4 水资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生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2 加强施工用水管理,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达标: 3 宜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情况,分别确定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 进行计量考核管理; 4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100%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 施工现场宜设置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循环水应符合使用 安全标准。

Z 应采用设计优化、方案优化措施 3 宜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管控物资、设备; 4 钢筋、管材等线材宜采用集中加工和模块化施工。 9.3.2 材料资源循环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可周转性材料,可周转性材料重复使用率宜大于 ? 70%; 2模板宜使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宜使用工具式模板及新型模板材料;宜 采取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材料的周转次数; 3 临建用房宜采用标准化、环保型、模块化箱房; 安全防护宜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可回收。 9.3.3 土地资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爱护环境,保护场区原有设施,科学合理部署施工场地,绘制不同阶段的施工平面 布置图,指导施工、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2 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9.3.4 水资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生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2 加强施工用水管理,生产、生活用水安全达标: 3 宜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情况,分别确定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 进行计量考核管理; 4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100%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 施工现场宜设置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循环水应符合使用 安全标准

9.3.5水资源循环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现场应优先采用经检测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2 施工现场宜根据地域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非传统用水的收集,并优先用于喷洒路面、 绿化浇灌作业。 9.3.6 能源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制订施工用能目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 施工现场应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并定期进行计 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施工现场应优先采用经检测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2施工现场宜根据地域及水文地质情况进行非传统用水的收集,并优先用于喷洒路面、 绿化浇灌作业。

应合理制订施工用能自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施工现场应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并定期进行计 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3对于施工中的大型机械及重点耗能设备应定期保养并监控利用情况:

9.4.1施工人员安全保障应符合下列规定

3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配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 详应定期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体检; 4应有应对高温、高湿、高盐、沙尘暴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应急预案; 5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厕所保持清洁,隔油池、化粪池应 定期清掏; 6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应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识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7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应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 备、应急撤离通道

附录 A施工监测技术要求

合管廊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

表A.0.1综合管廊变形监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

0.2综合管廊施工监测频率要求应符合表A.C

合管廊施工监测频率要求应符合表A.0.2的规定

表A.0.2施工监测频率

注:1有内支撑的管廊支护工程,各道支撑开始拆除至拆除完成后3天内,监测频率不应低于1~2次/d; 2各阶段监测频率可根据施工进度、围护结构变形、临近建筑与设施,及天气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6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y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5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DB11/T1835 DB 11/T 1630

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tility tunnel engineering of existingresidentialarea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 成了《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 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 成了《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 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 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8.2 变形监测控制网 8.3 现场巡查 8.4 周边环境监测. 65 8.5 结构变形监测 6/ 绿色施工 69 9.1 一般规定, ...69 9.2 环境保护 69 9.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69 9.4 职业安全与健康

变形监测控制网 8.3 现场巡查 65 8.4 周边环境监测 ..65 8.5 结构变形监测 .67 绿色施工 . 69 9.1 一般规定, ..69 9.2 环境保护 .69 9.3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69 9.4职业安全与健康 70

既有居住区多数建筑老旧、地下管线混杂、存在大量的人防设施、对群众的生活和出行影响 等原因,导致在既有居住区修建综合管廊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总结老旧小区综合管廊施工 技术管理经验,做好标准引领。本规程主要章节设置根据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实践 按照施工顺序,划分为施工准备、管廊结构施工、附属设施系统施工和入廊管线施工等章节。 监控量测和绿色施工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为突出其重要性,独立设置成两个章节。最终, 形成了统一完整的既有居住区综合管廊施工技术规程章节内容,具体包括1总则、2术语 3基本规定、4施工准备、5管廊结构施工、6附属设施系统施工、7入廊管线施工、8监控 量测、9绿色施工。

3.0.2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的原则、依据、内容、要求、审批流程和规定等详见 现行国家标准《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深基坑、暗挖法等按《危险性较 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及住房城 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苏质【2018】31号)申相关要求执行。采用和推厂经评价并批准的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引进的设备时,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3.0.7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 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即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4.1.1 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核查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可信度和可利用程度; 2 核查调绘图上明显管线点与实地的一致性; 3 核查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状况,并验算其精度; 核查地形图的现势性; 5 查看测区地形、地貌、交通、环境及地下管线分布与埋设情况,调查现场地球物理 条件和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以及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现场踏勘时应形成影像资料并保存; 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区、古迹、文物、大树、古树、名贵树木等建设单位 应组织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制定专项保护措施。施工单位依据专项保护措施制定专项方案。 专项方案应符合管理单位要求

4.2.1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含各类办公、宿舍、食堂、厕所、浴室、娱乐活动室、仓库和 其他临时用房;当临时设施靠近周边住宅时,面向住宅一侧不宜设窗。 4.2.3 应采取降噪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工作的影响, 4.2.7 应对大型设备作业区域进行硬质隔离,根部接地,不留空隙,

4.3既有管线探测、保护与改移 4.3.1 探测方式可分为档案查询、现场勘察、走访询问、物理探测、现场挖探等方式,对 于燃气、热力、供水、再生水(中水)管线应找到上游检查井(阀门井)的位置。 4.3.2 地下管线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及特点如下表。探测方法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结果 进行验证和校核,评价、确定有效的探测方法和技术参数,并编写方法试验报告。验证和校 核内容应包括探测方法和仪器的有效性、技术措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探测结果的可靠性与 精度。

表:地下管线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及特点汇总表

二挖探方式沿基坑一侧边线或结构物轴线将管线

4.3.6对于影响管廊施工的既有管线视其使用情况,应考虑是否可以废弃。对于不影响管 郎施工的给水、消防、燃气等管道,应进行原位保护,并用标线标识。对于影响管廊施工的 洽水、消防、燃气等管道,应视场地条件临时切改至管廊施工影响范围以外。对于不影响管 邮施工的架空通信、电力电缆可采取原位保护措施,对于影响管廊施工的架空通信、电力电 览应采取落地保护措施。当道路下方无管线改迁条件时,可考虑采取架空改迁措施。电力电 缆采用架空改迁措施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触电。

郎施工的架空通信、电力电缆可采取原位保护措施,对于影响管廊施工的架空通信、电力电 缆应采取落地保护措施。当道路下方无管线改迁条件时,可考虑采取架空改迁措施。电力电 缆采用架空改迁措施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员触电。 4.3.8管线有失稳滑落倾向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加固防护。对于土质较差引起的失稳滑落 倾向,可采取注浆、桩墙、锚喷等措施进行加固防护。当管线出现悬空时,宜采用悬吊保护, 具备支撑条件的也可采取支撑保护

4.3.8管线有失稳滑落倾向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加固防护。对于土质较差引起的失稳滑落 倾向,可采取注浆、桩墙、锚喷等措施进行加固防护。当管线出现悬空时,宜采用悬吊保护, 具备支撑条件的也可采取支撑保护

4.3.12埋地燃气、热力、供水管线不宜直接暴露在外,应采取防护措施,与结构冲突的 宜采取改移措施。

4.4既有建(构)筑物调查与保护

4.4既有建(构)筑物调查与保护

4.4.2 专项方案应符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的规定,且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既有建(构)筑物的修建年代、使用功能、产权单位、管理单位、服务范围使和现 状,基础结构形式、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劣化老化情况,包括建筑物的实际荷载、变形、 开裂等情况,以及前期鉴定、加固情况; 2 相邻的建(构)筑、地下工程和管线等情况: 3 既有建(构)筑改造及保护所涉及范围内的地基情况: A 邻近新建建(构)筑、深基坑开挖、新建地下工程的现状; 由有鉴定资质的单位出具建(构)筑的鉴定报告;

5.2.1在既有居住区内进行综合管廊施工 三优有适舌 区内可利用的施工空间往往较狭窄,同时需要给既有居住区内的居民留有正常出行的道路, 故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形式。若在既有居 主区内施工占地范围较大较广,为了避免既有居住区内居民误入基坑施工范围,应设置居民 出行导流设施及指示标示。

5.2.3为尽可能不挖断既有居

5.2.3为尽可能不挖断既有居住区内原有地下各类管线,应减小每层开挖厚度,并应探测 一层开挖一层。针对已探测到的既有地下管线,为保证不挖断探测到的既有管线,应在既有 管线上方30cm处采用人工开挖

5.3.1盖挖施工不得影响既有居住区正常运营,盖板体系选型和施工步序应结合交通、管 线、周边环境风险等因素合理部署。盖挖永久盖板体系应按永久结构标准实施,宜采用钢筋 混凝土结构。盖挖法临时盖板体系除应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外,尚应做到拆装灵活,可重复利 用。

5.3.4临时盖板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和钢盖板,盖板安装完成后,应将

密。盖板路面宜设置铺装层,铺装层可采用沥青、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也可采用 工程预制铺装产品

5.4.4管廊浅埋暗挖法施工应做到“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减小施工对地层的扰动,控制建(构)筑物的沉降,

5.4.5管廊开挖过程应进行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管廊开挖断面应以衬砌 设计轮廓线为基准,综合预留变形量 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5.5.3盾构掘进施工中,应分析调整盾构掘进推力、掘进速度、盾构正面土压力、壁后注浆 量和注浆压力等,控制排土量,适当保持土仓压力,控制地表变形和确保开挖面土体稳定, 确保施工安全,并使隧道轴线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5.5.5本条是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和职业健康

5.6.5既有居住区市政管线较多,且邻近周边建(构)筑物,施工前应对复核测量,确保 施工顺利进行。在施工地质条件差、穿越道路、施工范围内存在既有建(构)筑物等特殊环 境作业时,应采取变形及沉降观测等措施

中的人工复核测量频率宜为6m~12m/次;人工复核应测量管道高程、中心线位置、顶进里 程。

5.7附属结构及接驳结构施工

5.7.3为保证既有居住区内原有附属结构的稳定安全,附属结构宜采用装配式构件,施工 时应结合周边环境及施工单位自已的技术经济能力,制定施工方案。

经济能力,制定施工方案。 5.7.4 在既有居住区修建管廊,往往需要先将原有小区内的综合管线进行迁移迁改,待新 建管廊结构施工完毕后,再将该部分原有地下综合管线迁移入廊,所以管廊结构上的管线出 入口较多。综合管廊通常是百年工程,服务周期长,为保证管廊主体结构耐久性,应提前做 好预留预埋。

6.1.3为避免设备、部件及管材运入现场后因雨水、地下潮气以及其他恶劣环境的侵蚀 确保成品得到有效保护,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条规定。 6.1.7 为避免后期管廊结构上钻孔并配合后期装配式支吊架施工宜选用预埋技术。

3穿墙及隔板处的横向接头连接,不能确保紧固、严密,施工质量影响风管系统的使 用性能,制定本条规定。 4砖、混凝土风道内表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风管系统的使用性能,故制定本条规定 6.4.5 风机宜选用双速风机以保证平时节能低速运行,事故排烟时高速运行。风机安装时 应根据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对风机的减震及防止设备水平位移的措施进行检查。 6.4.7 为了保证附属设施系统调试及后期运行维护方便,制定本条规定

4电力电缆的终端接线、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时留有余度是为了保证在建筑 物发生伸缩和不均匀沉降时电缆不被损坏。

6.6.2 灯具、开关、插座等采取防水等措施是为了保护廊内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为节约 电能,宜采用节能型光源作为灯具,并能快速启动点亮。 6.6.5 管廊属于公用建筑,试运行时间不应低于24小时,且两小时做一次试运行记录。 6.6.7 将临电系统随管廊主体进度一起预埋线管,并引出主线缆与二级箱连接;照明线路 可以在主体阶段预留预埋,永临结合一次安装。

6.7.1管廊集水坑内潜水泵的运行需考虑可靠性、安全性,若集水坑内收集的是易堵污物 个质时应采用有刀片装置的潜污泵,而不能采用普通清水潜水泵;潜水泵施工定位要确保集 水坑有效储水容量、维修空间及相关液位传感器等要求,潜水泵的出水管道不应直接从集水 亢的检修盖板穿出来,这会严重影响水泵的维护,从集水坑出来的管道宜预留预理处理。

区人员密集且存在大量老人、孩子,在不采取防止人员跌落、误入和入侵措施的情况下有弓 发人员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6.8.4根据居住区有大量既有线路的特点补充廊内设备与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线路宜与 公共线路分开敷设以避免相互干扰的要求。为避免作业过程中影响其他线路也宜采取相应的 保护措施。

6.9.1综合管廊内部容纳的管线较多,管道一般按照颜色区分或每隔一定距离在管道上标 识。电(光)缆一般每隔一定间距设置铭牌进行标识。同时针对不同的设备应有醒目的标识。 6.9.3 综合管廊的人员主出入口一般情况下指控制中心与综合管廊直接连接的出入口,在 靠近控制中心侧,应当根据控制中心的空间布置,布置合适的标志牌,对综合管廊的建设情 况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利于综合管廊的管理

7.1.1入廊管线物料重量较重,外形尺寸也较大,需要足够的安装、维修空间。在有限的 管廊空间内,须对各类功能性的入廊管线进形综合排布,现阶段常采用CAD、3DMAX、 BIM等信息化模拟技术,在保证管廊消防逃生宽度满足设计规定的要求下,在管线排布中 选择最优方案

7.1.2人廊管线施工应根据用户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现场坏境、现有施工设备机具、技术 管理及劳务作业人员的配制,编制安全经济、确实可行的专项施工方案

7.1.4管廊属地下设施,容易聚集有害气体。入廊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 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 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7.1.5入廊管线施工时,需要动用焊接设备等用电设施,如果管廊积水,管廊空间潮湿 在潮湿环境中作业易造成安全隐患,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应能正常运行,向廊体外排水。 7.1.8 入廊管线施工时,需要在各吊装口使用起重机吊运相关管线,附近的高压输电线或 其它供电线会对起重机的安全造成影响,或起重机工作时出现倒塌,也会严重影响附近的高 压输电线或其它供电线路的正常使用,故起重机与输电线路须保持安全距离。

7.2给水、再生水管道

7.2.2管廊环境不佳,宜选用耐腐蚀材料作为支墩、支座或支架,现阶段已可工厂化预制。 昆凝土支墩或支座,预埋的钢制锚固件宜采用热浸锌钢件。

7.2.4根据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规定,采用滑入 式柔性接口,其滑入式橡胶圈接口的推入深度应达到标记环,并复查与其相邻已安好的第 至第二个接口推入深度,防止已安好的接口拔出、错位。如果采用机械式柔性接口,应使插 口与承口法兰压盖的轴线相重合,螺栓朝向应一致,用扭矩扳手均匀、对称地紧固螺栓。既 有居住区比较旧的,有些还是采用法兰连接,在接驳井内按原有接口形式进行新旧连接,

焊前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连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编制连接工艺指导书指导施工,并 应符合《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及其它相关规范的要求。

外防腐修补。一般地,钢管的内防腐可采用水泥砂浆内衬、环氧粉末涂层或塑料材料内衬等 钢管的外防腐可采用塑料粉末涂层及涂装防锈漆等。当采用液体环氧涂料内外防腐时,宜先 采用喷(抛)射除锈,除锈等级应不低于《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

7.3.6排水管道的团水试验,应分段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300m,试验水头以试验段 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在试验水头恒压下24小时内,管段、检查井不渗不漏为合格,并 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相关规定。

附属设施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核查。 比如,综合管廊电力电缆一般成束敷设,为了减少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后果 要求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具备阻燃特性或不燃特性。 还有,电力电缆的电气火灾监控与自动灭火,电力电缆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电力线路过 载引起电缆温升超限,尤其在电缆接头处最为明显,最易发生火灾事故。 为确保综合管廊安全运行,故对电力舱、电力电缆及附属设施的相关参数作出规定。 7.4.2出廊电缆放线口设置防止雨、雪、地表水和小动物进人室内的封堵装置,以保护管 廊内包括电缆在内等设施。放线口用作设备、材料吊装口时,应满足吊装设备及材料进出空 司的要求;放线口的设置不应对城市景观、交通疏导、市政管线运营等造成不良影响。 7.4.3 出廊电缆如直理车道下方或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时,为了防止受到损伤,在电 缆外层敷设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保护管。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

附属设施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核查。

为确保综合管廊安全运行,故对电力舱、电力电缆及附属设施的相关参数作出规定。 7.4.2 出廊电缆放线口设置防止雨、雪、地表水和小动物进人室内的封堵装置,以保护管 郎内包括电缆在内等设施。放线口用作设备、材料吊装口时,应满足吊装设备及材料进出空 司的要求;放线口的设置不应对城市景观、交通疏导、市政管线运营等造成不良影响。 7.4.3 出廊电缆如直理车道下方或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时,为了防止受到损伤,在电 缆外层敷设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金属保护管。在通讯电缆与电力线交叉的地段,防止电力线 发生断线造成短路事故,须安装电缆保护管。

1本条款强调了通信缆线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 的其间隔距离注意事项玉林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工程(二环路农产品批发市场至一环北路口段)Ⅳ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防止通信缆线接触强电发生安全事故或电磁感应的不良后果。 2本条款强调规定了强电对通信缆线线路的感应产生不良影响的注意事项,以保证通 信缆线安全及通信质量,

7.6.1热力管道舱的管道入舱吊装口,其位置、尺寸应满足最长管段和大型管件等运输要 求,其它预留预埋的孔洞、支架埋件和吊架埋件应满足后续热力管道安装及检修要求。 7.6.2 工程施工前,应进行设计图纸核对和会审,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变更;各管线应严 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防止位置碰撞;热力管道与给水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 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同其它专业管线相比较,热力管道占用综合管廊空间较大,施工工序较多,综合考虑宜 作为最后入廊管道

7.6.3施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管道安装方案,包括焊接工艺等内容。焊接质量

7.6.3施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制定详细的管道安装方案,包括焊接工艺等内容。焊接质量 检验标准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热力管道宜有坡敷设,热水管、凝结水管坡度宜采用3%0,并不得小于2%0。 热力管道宜采用钢管、保温层及外护管紧密结合成一体的预制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和《玻璃 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29的有关规定。 出厂前经水压试验合格的钢管,可根据实际需要先做防腐保温;但应将环形焊缝留出 以便管道安装后压力试验时检查;支架及管道设备等部位的保温,应预留出一定间隙,保温 结构不得妨碍支架滑动及设备正常运行。 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50;当同舱敷设的其它专业管线有环境温度 限制要求时,应按舱内温度限定条件执行。 根据国家节能政策,使热媒保持一定参数的管廊内热力管道设有每米保温后的允许热耗 第一个采暖李结束后,执行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 的相关规定,并应提出测定与评价报告。

DB42/T 911-20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7.6.4压力试验管道充水时应将管道及设备中自

热力管道根据不同情况设置排气、泄水、排污和疏水装置,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为维护 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压力试验时所发现的缺陷,应待试验压力降至大气压后进行缺陷消除。压力试验或试运 行时,带压、带温进行焊接、切割、拆卸法兰等处理管道和设备的缺陷都是非常危险的,极 易造成事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