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444—2022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pdf

DB14T 2444—2022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36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444—2022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pdf

田间道纵横应符合以下规定: 田间道最大纵坡应视项目区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而定,平原区一般应小于6%;缓丘区应小于 8%;山地丘陵梯田区比降不超过15%,并采用斜线形;比降超过15%的地方,道路采用“S” 形,盘旋而上; 田间道最小纵坡应满足雨水排出要求,一般宜取0.3%~0.4%

10. 2. 7田间道弯道半径

10.3.1生产路布置

沿田块长边布置,尽量和灌排农渠(沟)相结合。平原区每个田块可设一条生产路;田块宽度 以下,可以两个相邻田块共设一条生产路。

[湖南]高层小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10.3.2生产路宽度

DB 14/T 24442022

生产路宽度一般为2.0m~3.0m。

10.3.3生产路路基

洼地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地区路基宜高出地

10.3.4生产路路面

生产路面用具有一定粘性的素土夯实筑成,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地区可铺15.0cm~20. cm砂石垫层。

10. 3.5纵横断面

生产路纵断面随地形变化而定,纵坡基本与农田纵坡一致,横断面可不设路肩及排水沟。

1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1. 1. 1 构成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由农田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坡面防护工程、 少工程和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区范围内少量的生态脆弱区、敏感区以造林种草为主的提升耕地生 保护能力的生态恢复工程组成。

11. 1. 2农田防御标准

农田防御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梯田的防御标准:半干旱或其他少雨地区,采用2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其他地区采 用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 堤岸防护工程的工程级别一般为4~5级,防洪标准采用10年~20年一遇洪水标准; 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采用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 拦沙坝、淤地坝只涉及库容<10万㎡的小型坝,其防御设计标准为10年~20年一遇24h 最大降雨,校核标准为3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淤积年限3年~5年; 坡面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路旁、沟底小型蓄排引水工 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2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 灌区内的排洪沟,其防御标准可根据其流量的大小,采用5年~10年一遇最大降雨; 林地整地工程的防御标准为10年~20年一遇3h~6h最大暴雨量;各工程类型防御标准的 具体内容见表21。

表2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防御标准

DB 14/T 24442022

生态环境建设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后,项目区内林木绿化率不得降低,作物、牧草、荒草等其他植被的覆盖 率不得降低; 造林当年成活率必须满足:年均降水量在400.0mm以上的地区达到85%以上;年均降水量在 400.0mm以下的地区达到70%以上; 造林3年后林木保存率必须满足:年均降水量在400.0mm以上的地区达到80%以上;年均降 水量在400.0mm以下的地区达到65%以上。

11. 2农田林网工程

11. 2. 1农田防护株

11.2. 1.1农田防护林的布置

农田防护林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农田防护林的结构应根据防御灾害的性质确定,林带结构为通风结构或疏透结构 农田防护林的布置应与田间道、固定沟渠相协调。主林带走向尽量与当地主风方向垂直,但 受地形条件等因素限制是,其最大偏角不得大于45°;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布置,但受地形地 物限制时,主、副林带可以有一定偏角: 林带间距与林网控制面积应根据树高、林带结构、防御灾害的性质等确定,主林带间距不得 大于树高的25倍。

11. 2. 1. 2 主要树种

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须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出发,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木时宜适当搭配常绿树种。

11. 2. 1.3苗木规格

苗木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苗木规格不得低于国家标准2级苗木; 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各地应选择良种健壮大苗,阔叶乔木最小胸径不得小于3.0cm,针 叶乔木最小苗高不得小于1.5m。

11. 2. 1. 4 树种配置

DB 14/T 24442022

树种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农田防护林林带配置类型宜根据林带结构选择乔木混交林带或乔灌混交林带。其中乔木混交 适用于通风结构林带,乔灌混交适用于疏透结构林带; 通风结构林带一般2行~4行乔木,带宽6.0m~8.0m;疏透结构林带一般4行或4行以上 乔木,配置2行或2行以上灌木,带宽8.0m10.0m。地少人多地区,主、副林带宽可通过 减少林带行数、适当密植、改变种植点配置等适当减小;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种植点配置方式一般为“品”字形与长方形

11.2.1.5造林密度

11.2. 1. 6裁植要求

栽植应符合以下规定: 各类型区按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穴状整地挖穴的大小应大于苗木根系,直径在80.0 cm~100.0cm为宜,阔叶乔木的树坑深度,杨树树种为40.0cm~50.0cm,其他树种在60.0 cm以上;针叶乔木树坑深度50.0cm左右。晋北的干旱、半干旱区树坑深度可适当增加; 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模式、风沙盐碱综合治理工程模式需在春季随整地随栽种,且宜在雨季来 临前或雨季进行整地;其他工程模式可于前一年的秋末冬初整地,春季或秋季栽植树木,

11.2.2梯田坎防护林

11. 2. 2. 1主要树种

客地区可根据当地种植习惯等进行选择

11.2. 2. 2苗木规格

参照农田防护林相关苗木规格。

11. 2. 2. 3裁植密度

裁植密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梯田田上可根据当地农民意愿及种植习惯栽植1行果树或乔木。乔木株距为3m~5m,果 树2.0m~3.0m;泡桐、柿、枣等宜适当稀植,株距宜6.0m~8.0m; 一首、黄花菜等草本植物可种植在田坎与田上,在田坎上栽植时品字形布置,株行距为0.5 mX0.5m。

11.2.2.4裁植要求

量木采用分殖、条播或植苗春季或雨季造林;养木采用穴状整地植苗方法栽植,裁植要求参照农 木的相关标准;首、黄花菜等草本可春季条播种植,黄花菜也可春季或雨季分殖种植,

11.2.3护路护沟(渠)林

1. 2. 3. 1主要树种

11.2.3.2苗木规格

树木规格参照照农田防护林的相关标准。

本规格参照照农田防护林的相关标准。

11. 2. 3. 3树种配置

DB 14/T24442022

树种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配置位置要求: ·护路护沟(渠)林配置于道路与沟(渠)道两侧,或避开紧靠耕作田块的一侧配置, 项目区内田间道、支道和斗沟(渠)两侧宜栽植护路护沟(渠)林;生产路、农沟(渠)、 毛沟(渠)两侧宜种植灌木或草带;沟(渠)内坡水面线以下,不宜植林草; 植树行数视路岸、沟(渠)岸边宽窄而定,一般1行~2行。黄土丘陵区、土石山区以及晋北 地区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配置2行,中南部平原地区可配置1行; 株行距应按树种的特性配置,乔木株行距一般为3.0m×2.0m,灌木株行距一般1.5mx1.0m; 护路护沟(渠)林的种植点配置方式为品”字形或长方形

11.2.4护岸护滩林

11. 2. 4. 1主要树种

在岸坡侵蚀或崩塌严重的情况下,河岸上部林带要用速生和根深性的树种。各工程模式可选择的灌 木有:紫穗槐、杞柳、乌柳、沙棘、怪柳、沙柳等:乔木可选择旱柳、垂柳、杨树等。

11. 2. 4. 2 树种配置

树种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护滩林配置要求: 在缓岸滩地的一侧或两侧,当滩地较长时,应采用栽植行方向顺着规整的导流线方向, 林带与水流方向呈30°~45°交角,营造"雁翅形”丛带林。每带栽植2行~3行乔木,每隔5.0 m~10.0m栽植一带,其宽度依滩地的宽度和土地利用的要求而定; 对面积狭小或季节性洪水泛滥的滩地,应采用灌木造林,分片、分段与水流方向垂直密 集成行插埋,行株距1.0mx0.5m。 护岸林配置要求: 陡岸造林:在3.0m~4.0m以下的陡岸造林,可以直接从岸边开始;3m~4m以上的高 陡坡造林,应于岸边留出一定距离,一般为2m左右; 平缓岸坡造林:临近水位一边,裁种3行~5行灌木柳,紧靠灌木可裁种儿行木护岸林 带,常用的树种为耐水湿的杨、柳类乔木; 河岸的立地条件差,护岸林的营造,应采取乔灌混交方式,林带行数、宽度根据实际情 况确定。

11. 3.1堤防工程

DB 14/T 24442022

1.3.1.1土地整治项目的堤防工程类型是均质土堤或浆砌石堤防,并以旧堤改造、堤防加固为主。应 原防洪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对象确定改造、加固后堤防的防洪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堤防工程的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确定; 均质土堤一般为梯形断面,安全加高取0.3m~0.6m;土堤预留沉降加高,采用堤高的3.0%~ 8.0%;堤顶宽度必须满足防汛、管理、施工、结构等要求,不小于3.0m;堤坡根据砌护情 况,为1:1.5~1:4; 浆砌石堤防安全加高一般取0.3m;堤顶宽不小于1.0m; 一地基应力应满足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堤防基础埋深应满足抗冲刷和冻结深度的要求。 1.3.1.2堤防护坡应采取工程措施护坡或生物措施护坡,护坡工程应设置在常年枯水位以上,应符合 下规定: 一工程措施护坡采用砌石、混凝土预制板、土工织物软体排等; 砌石护坡分为单层干砌块石护坡、双层干砌块石护坡和浆砌石护坡。单层干砌石护坡、浆砌 石护坡厚大于30.0cm左右,干砌石护坡应有垫层,垫层采用砂、砾石或碎石、石渣等,厚度 不应小于10.0cm;混凝土预制板护坡厚为10.0cm;流速较小的河段,可采用土工织物软体 排护坡等; 浆砌石、混凝土护坡必须设置排水孔,孔径为5.0cm~10.0cm。孔距为2.0m~3.0m,宜 呈梅花型布置,此外还设置变形缝; 生物措施护坡宜采用灌木护坡,灌木护坡可参考护岸护滩林的相关标准执行,

11. 3. 2 护岸工程

11.3.2.1护岸工程类型

主地整治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护岸工程类型有坡式护岸、坝式护岸,以及其它型式护岸,应符合以 现定: 一坡式护岸工程分为护基工程和护坡工程。护基工程采用抛石护基、石笼护基、柴枕护基等形 式,护坡工程采用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混凝土护坡、林草护坡等形式; 坝式护岸工程分为丁坝、顺坝及丁、顺坝相结合的T”字形坝等型式

11. 3. 2. 2 护基工程布置

护基工程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抛石护基的块石粒径根据水深、流速、风浪情况确定,一般为20.0cm~40.0cm,并可掺合 一定数量小块石,堵塞大抛石的缝隙;抛石护基工程的边坡不得大于1:1.5;抛石的厚度为 40.0cm~80.0cm,不得小于抛石粒径的2倍; 石笼护基多用于流速大,边坡陡的地区;石笼护基宜用铁丝、荆条等材料做成箱形或圆柱形, 内填块石、砾石或卵石;笼的网格大小以不漏失填充的石料为度,铺设厚度宜为40.0cm~50.0 柴枕护基上端应在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处,其上应加抛接坡石;柴枕护基外脚必须加抛压脚大 块石或石笼等;柴枕的规格根据防护要求和施工条件确定,枕长为10.0m~15.0m,枕径为0.5 m1.0m,柴、石体积比宜为7:3,柴枕可为单层抛护,也可根据需要抛2层~3层。

11.3.2.3护坡工程布置

护坡工程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DB 14/T 24442022

护坡应根据堤防的等级、坡身结构、堤基、筑堤土质、护坡型式、堤高、施工及运用条件, 经稳定计算确定; 护坡要坚固耐久、就地取材、利于施工与维修,对不同地段或同一坡面的不同部位要选用不 同的护坡型式; 临水侧护坡的型式应根据风浪大小、近堤水流等情况,结合堤的等级、堤高、堤身与堤基土 质等因素确定,坡面宜采用砌石、混凝土护坡; 砌石、混凝土护坡与土体之间不需设计垫层,垫层采用沙、砾石或碎石、石渣等,沙石垫层 不应小于10cm; 砌石、混凝土护坡应设置排水孔,孔径为10cm~100cm,孔距为2m~3m,呈梅花型布置

11. 3. 2. 4丁坝

11.3.2.4.1抛石工坝

坝心用乱抛堆或用块石砌筑,表面用较大抛石抛护,在比较松软的河床上或在水深流急处则先 作底,然后再抛石做成坝身。抛石丁坝坝顶的宽度宜采用1.0m~3.0m,迎、背水坡度为1:1.5~ 头部分边坡可增大到3.0~5.0。

11. 3. 2. 4. 2 土心丁坝

坝身用粘性土料做成,外部用石块、柳石枕等耐冲材料围护,也可植活柳进行围护,沉排、柳石枕 抛石等护底;坝顶的宽度宜采用5.0m~10.0m,坝的上下游护砌坡度宜缓于1:1,护砌厚度可采用0.5m~ 1.0m。

11.3.2.4.3石柳坝

在石料较少的地区可采用石柳坝和柳盘头等结构形式。石柳坝在迎水面与抛石丁坝类似,在坝 水坡打柳桩填土或石料,外形呈燕翅型

11. 3. 2. 5. 1土顺坝

一般采用当地现有土料修筑。土顺坝的主要尺寸:坝顶宽2.0m~5.0m,一般3.0m左右,边坡系 数,外坡因有水流紧贴流过,不小于1:2,并设抛石加以保护,内坡可取1:1.5~1:2。

11. 3. 2. 5. 2石顺坝

坝项宽可取1.5m~3.0m,外坡可取1:1.5~1:2,内坡可取1:1~1:1.5,外坡也应设抛石加以

11. 4. 1适用条件

沟道治理工程适用于黄土丘陵沟谷坝地模式、黄土丘陵坡改梯模式、土石山地沟谷治理模式、土石 山地边坡治理模式、黄土丘陵防风固沙工程模式等区域。

11. 4. 2. 1工程类型

DB 14/T 24442022

谷坊工程根据坝体材料不同分为:土谷坊、石谷坊与植物谷坊。各模式内应根据劳力和经济因素 材选择谷坊类型:土质沟道可建土谷坊;石料来源充足及沟道水流冲刷大的土石山区宜修建石 王土质沟道及有常流水的土质沟床上,可选择修建植物谷坊。

11.4.2.2规划布置要求

规划布置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谷坊工程必须在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与沟头防护工程、淤地坝、沟底防冲林等沟整治理工 程互相配合; 在沟底比降在5%以上、沟底下切剧烈发展的沟段改用谷坊,以巩固和抬高沟床,防止沟底下 切、沟岸扩张; 谷坊应修建在谷口狭窄、工程量小、上游宽阔平坦、岸坡或沟底基岩外露,无孔洞或破碎地 层,没有不易清除的乱石和杂物,采用建筑材料方便的沟道; 根据沟底比降纵断面图,从下到上拟定每座谷坊的位置,上一座谷坊脚一般与下一座谷坊顶 大致水平,或略有坡度。

11. 4. 2. 3 谷坊

土谷坊应符合以下规定: 坝体高为2.0m~5.0m为宜;顶宽1.5m~2.0m;迎水坡比1:1.2~1:1.8,背水坡比1:1.0~ 1:1.5; 一溢洪口为倒梯形,布置在土谷坊一侧的坚实土层或基岩上,上、下谷坊的溢洪口应左右交错 布设。溢洪口断面按10年一遇洪峰流量,采用明渠流公式计算确定,

11. 4. 2. 4石谷坊

石谷坊应符合以下规定: 阶梯式石谷坊为坝高2.0m~4.0m为宜,顶宽1.0m~1.3m;迎水坡比1:0.2,背水坡比1:0.8, 坝顶过水深0.5m1.0m; 重力式谷坊为坝高3m~5m为宜,顶宽为坝高的0.5倍~0.6倍;迎水坡比1:0.1,背水坡 比1:0.51:1; 石谷坊溢洪口应设在坝顶,断面采用矩形宽顶堰公式计算确定

11.4.2.5植物谷坊

11. 4. 2. 5. 1 多排密植型

多排密植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垂直水流方向,挖沟密植柳杆(或杨杆),沟深0.5m~1.0m,露出 地面1.0 m~1.5 m; 柳杆(或杨杆)应选用活树干,直径5.0cm~10.0cm,杆长1.5m~2.0m。每处谷坊栽植5 排,行距1.0m,株距0.3cm~0.5cm

多排密植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垂直水流方向,挖沟密植柳杆(或杨杆),沟深0.5m~1.0m,露出 地面1.0 m~1.5 m; 柳杆(或杨杆)应选用活树干,直径5.0cm~10.0cm,杆长1.5m~2.0m。每处谷坊栽植 排, 行距 1. 0 m, 株距 0. 3 cm~0. 5 cm

11.4. 2. 5. 2柳桩编禽谷坊

DB 14/T24442022

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打2排~3排柳桩,桩长1.5m~2.0m,埋深0.5m1.0m。排距1. m,桩距0.3m; 用柳梢将柳桩编织成篱。在每两排篱中填入卵石(或块石),再用捆扎柳梢盖顶; 用铅丝将前后2排~3排柳桩联系绑牢,使之成为整体,加强抗冲能力,

11.4.3沟头防护工程

11. 4. 3. 1工程类型

1.4.3.2规划布置要求

呈一般分为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与排水型沟头防

规划布置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沟发育、沟头前进危害严重的地区应修建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边有多处径流分散进入沟道时,应在修建沟头防护的同时,围绕沟边全面修建沟边: 当沟头以上集水面积大于10.0hm时,应布设相应的治坡工程和小型蓄水工程; 应根据沟头附近地形、地质及沟头以上来水量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蓄水型或排水型工程类型

11.4. 3. 3蓄水型

蓄水型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沟头以上坡面来水量不大,沟头防护工程可以全部拦蓄时采用蓄水型; 围式蓄水沟头防护工程位置距在沟头3.0m~5.0m以上处,围绕沟头修筑土;当沟头深 度大于10m时,围位置距沟头在5.0m以上; 围采用土质梯形断面,高根据来水量确定,一般0.8m1.0m,顶宽0.4m~0.5m,内 外坡比为1:1。

11.4.3.4排水型

排水型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沟头上部来水量大,沟头又较破碎时,采用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当沟头为陡崖(或陡坡)且高差小于2.5m时,修筑陡坡式沟头防护,并下设消能工程; 当沟头为垂直陡崖且高差大于2.5m时,修筑悬臂式跌水,沟底设计浆砌石消力池或用碎石 堆于跌水基部来防止冲刷; 当沟头坡度较缓且跌差在1.5m~2.5m时,在落差比较集中的地方修建单级式台阶跌水或多 级式台阶跌水。

11. 4. 4. 1工程类型

根据材料不同,拦沙坝分为砌石坝和混合坝两种。砌右坝分为:浆砌右坝、干砌石坝和砌右拱坝等: 混合坝分为:混凝土坝、钢筋混凝土坝等

11. 4. 4. 2 布置原则

布置原则应符合以下规定:

DB 14/T 24442022

坝址应选在坝轴线短、库容大、岸坡稳定、地质条件良好、有充足的筑坝材料、库区淹没少 的地方; 坝高应考虑拦沙效益、工程量和工期、坝下消能设施和坝址处的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 般以不超过15.0m为宜

11. 4. 4. 3 布置要求

布置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砌石坝断面一般为梯形,坝顶宽3.0m以上,上游坡为1:1,下游坡为1:1~1:1.2; 拦沙坝由坝体、溢洪道或坝体、放水洞组成。溢洪道布设在完整、坚硬的基岩或土基上;放 水洞布设在稳定的岸坡或坝体上,采用顶部放水形式,保证及时排除坝内清水和洪水; 地基应力应满足地基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坝体应做抗滑稳定性计算。

11. 5. 1一般规定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尤其在沟道土地整治工程中,开挖、回填、弃土(石、沙、渣)形成的坡面, 由于原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裸露地面在风力、重力或水力等外营力侵蚀作用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必 须采取边坡防护工程

11. 5. 2 适用条件

依土质情况,通过稳定计算确定边坡的坡度值,并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 同的护坡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对边坡高度大于4m、坡度大于1.0:1.5的,应采取削坡开级工程; 一对边坡小于1.0:1.5的土质或沙质坡面,可采取植物护坡工程; 一对堆置物或山体不稳定处形成的高陡边坡,或坡脚遭受水流淘刷的,应采取工程护坡措施: 一对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综合护坡工程; 对滑坡地段应采取滑坡治理工程,

11. 5. 3即坡开级

11.5.3.1土质坡面的削坡开级

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4种形式。 直线形: 适用于高度大于4m,但小于11m、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0m的非均质土坡 从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后比原坡度减缓,达到该类土质的稳定坡度; 对有松散夹层的土坡,其松散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折线形: 适用于高11m12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特别适用于上部结构较松散,下部结构较 紧密的土坡;或高度在11m~20m、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削坡后保持下部较缓、上部较陡的折线形; 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据土坡高度与土质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以削坡后能保证稳定 安全为原则。

主要有直线形、折线形、阶梯形、大平台形等4种形式。 直线形: 适用于高度大于4m,但小于11m、结构紧密的均质土坡,或高度小于10m的非均质土坡; 从上到下,削成同一坡度,削坡后比原坡度减缓,达到该类土质的稳定坡度; 对有松散夹层的土坡,其松散部分应采取加固措施。 折线形: 适用于高11m~12m、结构比较松散的土坡,特别适用于上部结构较松散,下部结构较 紧密的土坡;或高度在11m~20m、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削坡后保持下部较缓、上部较陡的折线形; 上下部的高度和坡比,根据土坡高度与土质情况,具体分析确定,以削坡后能保证稳定 安全为原则。

DB 14/T 24442022

阶梯形: 适用于高度在12m以上、结构较松散,或高度在20m以上、结构较紧密的均质土坡; 每一阶小平台的宽度和两平台间的高差,根据当地土质与暴雨径流情况,具体研究确定 ·开级后应保证土坡稳定。 大平台形: 适用于高度大于30Ⅱ、结构松散或在8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的土坡; 大平台一般开在坡中部,宽4m以上。平台具体位置与尺寸,需根据《地震区建筑技术 规范》对土质边坡高度的限制,研究确定; 大平台尺寸基本确定后,需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

11.5.3.2石质坡面的削坡开级

石质坡面的削坡开级,应符合以下要求。 坡度要求,除坡面石质坚硬、不易风化的外,削坡后的坡比一般应缓于1:1; 石质坡面削坡,应留出齿槽,在齿槽上修筑排水明沟或渗沟; 坡脚防护,削坡后因土质疏松可能产生碎落或塌方的坡脚,应采取工程措施予以防护;无论 土质削坡或石质削坡,都应在距最终坡脚1m处,修建排洪渠,

11.5.3.3坡面植物防护

坡面植物防护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削坡开级后的坡面,应采取植物护坡措施。在阶梯形的小平台和大平台形的大平台中,宜种 植乔木或果树,其余坡面可种植灌草类: 种草护坡应先将坡面进行整治,并选用生长快的低矮葡伏型草种; 种草护坡应根据不同的坡面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土质坡面采用直接播种法;密实的 土质边坡上,采取坑植法; 种草后1年~2年内,进行必要的封禁和抚育措施

11. 6防风固沙工程

11. 6. 1 工程类型

防风固沙工程包括固沙造材 风沙盐碱综合治理工程模式

11. 6. 2固沙造林

11. 6. 2. 1构成

固沙造林主要包括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农田防护林网、风口造林等。

11. 6. 2. 2 布置要求

布置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垂直与风沙方向布置;林带宽度20m~50m,间距50m~100m;采用单 林带、双林带,风沙严重地区采用多林带;混交类型为综合混交或乔灌混交;林带结构为紧 密型;种植点配置为品”字形:

DB 14/T 24442022

农田防护林即农田防护林的内容; 风口造林垂直与主害风方向布置;一般先造沙障再造林,多用粘碱土带状沙障;林带宽度视 情况而定,一般宽1m~2m,间距20m~30m;混交类型为乔灌混交或综合混交;林带结构 为紧密型:种植点配置为“品字形

11. 6. 2. 3主要树种

农田防风固沙造林的树种与农田防护林的树种大致相同。

11.6.2.4苗木规格

防风固沙基干林带、风口造林的苗木规格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一2016)中的相关 行:农田防护林的苗木规格参见农田防护林相关内容

11.6.2.5裁植要求

栽植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阔叶乔木一般在春秋二季挖坑栽植;根系不大的灌木苗或针叶乔木苗,一般在春季或雨季采 用窄缝栽植;用容器苗或植生针叶苗造林,应事先整地,待春季情好时造林,或在立秋前 的雨后栽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阔叶乔木苗,可截杆造林,以保证成活; 风口造林,栽植深度必须超过当年最大风蚀深度,直达沙地的湿沙层,并在植穴周围培置沙 。

11. 6. 3. 1适用范围

机械沙障用以固定地面沙粒,减缓和制止流动、半流动沙丘的移动。晋北地区黄土丘陵防风固沙模 式、风沙盐碱综合治理工程模式中,需进行机械沙障固沙;黄河流经的各工程模式中也可能需进行机械 沙障固沙,且多为粘土沙障固沙。

11. 6. 3. 2沙障结构

固沙造林应采用平铺式沙障结构;农由、道路防沙应采用直立式沙障结构;重点工程可采用两者结 合的栅栏和草方格防沙。带状沙障在地面呈带状分布,带的走向宜垂直于主风向;方格状(网状)沙障 则是沙障在地面呈方格状或网状,主要用于风向不稳定,除主风向外,还有较强侧向风的地方。

11. 6. 3. 3沙障规格

沙障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带状平铺式沙障,带宽一般0.6m~1.0m,带间距4m~5m,覆盖材料厚3cm~5cm。覆盖 材料有柴草、秸杆、枝条或粘土、卵石等。覆盖物为柴草和枝条时,上面需用枝条横压,用 小木桩固定,或在草带中线上铺压湿沙,柴草的梢端要迎风向; 直立式沙障有高立式沙障和低立式沙障两种。高立式沙障采用杆高质韧的柴草DB43/T 1786-2020 湖南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安全规范.pdf,长0.7m~1.3 m,露出地面0.5m1.0m,埋入地下0.2m~0.3m,根部培沙高出地面0.1m;低立式沙障 采用较软的柴草,露出地面0.2m~0.3m,埋入地下0.15m~0.20m; 网格状沙障:规格为1.0m×1.0m或1.5mx1.5m

11. 6. 3. 4沙障距离

DB 14/T 24442022

高立式沙障间距为沙障高度的10倍~15倍,低立式沙障间距为2m~4m;沙丘迎风坡面设置的沙障, 间距要求应使下一列沙障的顶端与上一列沙障的基部高出5cm8cm。

11. 6. 4. 1种草配置

种草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防风固沙草带走向一般与主害风向垂直; 地面坡度6°~8°时,草带宽一般为6m~8m,间距为30m~40m;地面坡度10°~20°时,草 带宽一般为8m~12m,间距为20m~30m 地面比较完整的沙地采用条播,行距1.5m;坡度较陡且比较破碎的沙地,采用等高线穴播, 行距与株距相等,相邻两行穴位呈“品”字形排列; 固沙种草整地方式一般应采取带状整地:整地深度15cm~20cm,与耕作层深度一致

2013云南省园林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pdf11.6.4.2草种选择

固沙种草的草种应根据的立地条件,选择根系发达、抗旱耐十、耐寒、薄及耐盐碱的品种 、紫花首、草、沙打旺、草木、毛茗子、无芒雀麦、羊茅、白草、披碱草、冰草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