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3-146-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DBJ/T13-146-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459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146-2021 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3.1.6本条提出的检测方案内容为一般情况下包含的内容,制定检测

多,一是要考虑检测对象特殊性,如20m长的桩与50m长的桩、1m压板尺寸与3m的压板 尺寸,对场地条件和试验设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或对检测方法的选择有影响。二是要考虑受 检工程所在地区的试验设备能力。三是要考虑场地局限性。同时还应考虑检测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争议,因此,检测方案可能需要与委托方或设计方共同协商制定,尤其是应确定受检桩 桩位、检测点的代表性,有时候委托单位要求检测单位对有疑问的检测对象(如下暴雨时施 工的桩、局部暗沟区域的地基处理效果)进行检测,掌握其质量状况。这类检测对象属于特

定的有效期之内,这是我国《计量法》的要求,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蛋然 计量器具在有效计量检定周期之内,但由于检测工作的环境较差,使用期间仍可能由于使用 不当或环境恶劣等造成计量器具的受损或计量参数发生变化。因此,检测前还应加强对计量 器具、配套设备的检查或模拟测试,有条件时可建立校准装置进行自校滨水公园施工组织设计,发现问题后应重新 检定。

3.1.9操作环境要求应与测量仪器设备对环境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振动冲击等现 场环境条件的要求相一致,例如使用 电的仪器设备应注意接地问题。

3.2.1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地基应同时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为了保证在正常使用 期间,建筑物不会发生开裂、滑动和塌陷等有害的现象,地基承载力应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 要求,地基必须稳定,保证地基不发生整体强度破坏。第二,地基的变形(沉降及不均匀沉 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充许变形值,保证建筑物不会因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建筑物的 安全与正常使用。当天然土(岩)层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沉降变形及稳定性要求时 可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胶结 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地基土的工程特性:(1)提高地基的抗剪强

3.3.1大然地基和人工地基要求在进行地基载荷试验检验承载力之前,先采用标准贯人试 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与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 其它原位测试试验和钻芯法、低应变法试验进行普测,检验其岩土性状或地基处理质量和效

3.4.1对检测结果产生争议的原因可能有:(1)委托方怀疑检测单位未严格按标准进行检 测,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检测时间等方面可能不满足标准要求;(2)检测结果与场地的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出入较大;(3)单位工程的全部检测结果存在逻辑上的矛盾等;(4)由 于准备工作不充分(如桩头处理未完全满足检测的要求)或目前检测技术水平所限,所采用 的检测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验证检测的目的是确认检测结论的可靠性,宜以验证 检测结论为验收依据。 3.4.2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处理是比较复杂的,无法给出统一的处理方案。当进

检测结论为验收依据。 3.4.2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处理是比较复杂的,无法给出统一的处理方案。当进 行扩大检测时,应不能否认前面的检测结果。

3.4.2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处理是比较复杂的,无法给出统一的处理

3.5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3.5.1单位工程主要土层的原位试验数据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统计计算,给出评价结果 3.5.2载荷试验的实测数据通过分析或综合分析所确定或判定的值称为承载力检测值,该值 也包括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的某一限值(如变形、裂缝)所对应的加载量值。载荷试验 不仅要求给出每个点的承载力特征值,而且要求给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 论。对于检测值的评价,尚无要求承载力特征值需通过多个试验点结果的统计得到,自然可 以针对一个试验点或多个试验点的承载力特征值,做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符合性结论。 3.5.3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要求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主要是避免检测 单位不分析实际工程具体情况,错误地选择检测方法。桩的承载功能是通过桩身结构承载力 实现的。完整性类别划分主要是根据缺陷程度,但这种划分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不需考虑桩的 设计条件和施工因素。综合判定能力对检测人员极为重要。 由于目前检测技术水平所限,无法从理论上分析确定I类桩桩身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 的影响程度,对II类桩的分析处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采取适当的检测方法进一步确 定II类桩桩身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二是比较保守地估算桩身结构承载力。IV 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工程处理包括以下内容:补强、补桩、设计变更或由原设计单位复核 是否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

4.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4.2.2承压板应为刚性板,主要原因如下:

4.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表面。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荷载作用在半无限体内部,不宜采用荷载作用在半无限体表面的弹 性理论公式,式(4.4.5)是在Mindlin解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适用于地基内部垂直均布荷 载作用下变形模量的计算。根据岳建勇和高大钊的推导(《工程勘察》2002年1期),深 层载荷试验的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I = 0.5 + 0.23 ±, ,I, =1+2μ²+2μ

式中,①为与承压板埋深和土的泊松比有关的系数

[, =0.5+0.23,1,=1+2μ?+2μ

5.1.1复合地基与其他地基的区别在于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 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本条给出适用于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法。 5.1.2载荷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承载力及变形参数,以便为设计提供依据或检验地基是否满足 没计要求。载荷试验的应力主要影响范围是1.5b~2b(b为承压板边长),为检测主要处理 土层的增强效果,承压板的尺寸与设置标高应考虑到主要处理土层,或设置在主要处理土层 顶面,或承台板的尺寸能满足检验主要处理土层影响深度的要求

5.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5.2.1复合地基置换率对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有较大影响,随着置换率的增加,桩土应力比减 少,地基最大沉降也减少。复合地基置换率相同情况下,刚性基础下比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 桩土应力比大,而刚性基础下比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小。因此,按设计要求的置换率 采用合适的承压板是重要的。本条文提出承压板应为有足够刚度板,原因如下: 1如承压板刚度不够,当荷载加大时,承压板本身的变形影响到沉降量的测读: 2为了检测主要处理土层,当该土层不在基础底面而需采用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而 加大承压板尺寸以加大压力影响深度时,刚度不足引起承载板本身变形问题更为明显。 5.2.3影响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主要因素有承压板尺寸和褥垫层厚度,褥垫层厚度主要调节 桩土荷载分担比例,褥垫层厚度过小桩对基础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桩间土承载能力不能充 分发挥,主要荷载由桩承担失去了复合地基的作用;厚度过大当承压板较小时影响主要加固 区的检测效果,造成检测数据失真。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设计的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 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2.6本条特别强调场地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对试验的影响。复合地基在开 挖至基底标高时进行荷载试验,当基底土保护不当、或因晾晒时间过长、或因现场基坑降水 导致试验土含水量变化形成硬层时,试验数据失真。

桩土荷载分担比例,褥垫层厚度过小桩对基础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桩间土承载能力不能充 分发挥,主要荷载由桩承担失去了复合地基的作用;厚度过大当承压板较小时影响主要加固 区的检测效果,造成检测数据失真。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设计的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 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2.6本条特别强调场地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对试验的影响。复合地基在开 挖至基底标高时进行荷载试验,当基底土保护不当、或因晾晒时间过长、或因现场基坑降水 导致试验土含水量变化形成硬层时,试验数据失真。

5.3.4本条第二款为了检验主要处理土层的情况,加天承压板尺寸进行多桩复合地基试验, 只规定沉降量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6%,明显不易操作且已无太多意义,因此设定沉降量 上限为150mm

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4.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地基设计原则,各类建筑物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要 求,设计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控制地基变形成为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 表5.4.2规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相对变形要严于天然地基。对于水泥搅拌桩和旋喷桩, 按主要加固土层性质提出的取值范围,处理土层为高压缩性土取高值;取值范围当桩身强度 大于2.0MPa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 5.4.3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如果分析明确试验结果异常的试验点不具有代表性,可 将异常试验值剔除后,进行统计计算确定单位工程承载力特征值

6.1.1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挤密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树根桩、 混凝土桩等复合地基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除了需进行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还需对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本规范主要是针对这条规定,对

混凝土桩等复合地基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规定,除了需进行复合地基载荷 试验,还需对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本规范主要是针对这条规定,对 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了技术规定。 6.1.2在对工程桩抽样验收检测时,规定了加载量不应小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以 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实际检测中,有时出现这样的情况:3根工程桩静载试验,分十级加 载,其中一根桩第十级破坏,另两根桩满足设计要求,按本规范第6.4.4条规定,单位工程 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此时若有一根好桩的最大加载量取为单桩承 载力特征值的2.2倍,且试验证实竖向抗压承载力不低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2倍,则单 位工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显然,若检测的3根桩有代表性,就可 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处理。本条明确规定为设计提供依据的静载试验应加载至破环,即试验应 进行到能判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为止。对于以桩身强度控制承载力的端承型桩,当设计另有规 定时,应从其规定。

6.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6.2.1为防止加载偏心,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反力装置的重心、桩轴线重合, 方向垂直。

方向垂直。 6.2.3用荷重传感器(直接方式)和油压表(间接方式)两种荷载测量方式的区别在于:前 者采用荷重传感器测力,不需考虑干斤顶活塞摩擦对出力的影响:后者需通过率定换算干斤 顶出力。同型号千斤顶在保养正常状态下,相同油压时的出力相对误差约为1%~2%,非正 常时可高达5%。采用传感器测量荷重或油压,容易实现加卸荷与稳压自动化控制,且测量 精度较高。采用压力表测定油压时,为保证测量精度,其精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级,不 得使用1.5级压力表作加载控制。 6.2.4对于机械式大量程(50mm)百分表,《大量程百分表》JJG379规定的1级标准为: 全程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分别不超过40um和8um,相当于满量程测量误差不大于0.1% 沉降测定平面应在千斤顶底座承压板以下的桩顶标高位置,不得在承压板上或千斤顶上设置 沉降观测点,避免因承压板变形导致沉降观测数据失实。 6.2.6在加卸载过程中,荷载将通过锚桩(地锚)、压重平台支墩传至试桩、基准桩周围地

沉降测定平面应在千斤顶底座承压板以下的桩顶标高位置,不得在承压板上或千斤顶上设置 沉降观测点,避免因承压板变形导致沉降观测数据失实。 6.2.6在加卸载过程中,荷载将通过锚桩(地锚)、压重平台支墩传至试桩、基准桩周围地 基土并使之变形,随着试桩、基准桩和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三者间相互距离缩小,土体 变形对试桩产生的附加应力和使基准桩产生变位的影响加剧。 1985年,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ISSMFE)根据世界各国对有关静载试验的规定

爆裂、试验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建议在试验前对桩头进行加固处理。当桩身荷载水平 较低时,允许采用水泥砂浆将桩顶抹平的简单桩头处理方法。 6.3.2本条是按我国的传统做法,对维持荷载法进行原则性的规定。 6.3.3慢速维持荷载法的测读数据时间、沉降相对稳定标准与《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规定一致。慢速维持荷载法是我国公认,且已沿用多年的标准试验方法,也是桩基工 程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方法的唯一比较标准。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持载时间最少为 2h。对绝大多数增强体而言,为保证复合地基桩土共同作用,控制绝对沉降是第一位重要的 这是地基基础按变形控制设计的基本原则

6.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7.3.8在检测天然地基、人工地基,评价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时,要求每个检测 标准贯入试验次数不应少于3次,间距不大于1.0m,否则数据太少,难以做出准确评

7.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8.3.1对于人工地基,由于处理土的类型或增强体的桩体材料可能各不相同,应根据其材料 情况,选择适合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8.3.2本条规定了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位置,测试点布置应考虑地质分区或加固处 理分区的不同,且应有代表性。评价复合地基增强体施工质量时,应布置在增强体中心位置 评价桩间土的处理效果时,应布置在桩间处理单元的中心位置。评价地基处理处理效果时, 处理前、后测试点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位置附近,才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8.3.3本条规定了进行动力触探的测试深度,以便较为全面地评价地基的工程特性。对大然 地基测试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以下,可结合勘察资料确定试验深度。对人工地基测试应达 到加固深度及其主要影响深度以下,复合地基应不小于竖向增强体底部深度。 8.3.4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进行天然地基基槽检验时,测试深度及间距参照《建筑地基基础工

8.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9.2.4以在的专 s将改变10%左右,而ud或ur的改变量将更大,因此本条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本条文未 考虑加设测斜装置,除对探杆技术性能提出要求外,对触探主机施力作用线的垂直度提出了 控制标准,可减免探杆折断和缩小深度误差。铁四院在杭甬高速公路勘察中曾出现过探杆拔 不出来的现象,故要求主机的额定起拔力不小于额定贯入力的120%是必要的。 9.2.5~9.2.6仪器显示的最小确定读数,称为有效分度值,本标准要求小于0.06%FS,对数 字显示仪而言,满量程不应小于31/2位:对刻度式仪器,满量程不应小于2000个刻度

般静力触探,每孔贯入历时不长,即使存在零漂,也易于消除。但若进行孔隙水压力 静力触探(CPTU),在1孔中进行多点孔压消散试验,则仪器连续工作时间很长,兼之在 贯入过程中,不许可作归零检查,故对仪器的零漂予以限制是必要的。 标尺长度与主机贯入行程一般是相等的。标尺长度范围内,刻度的精度可以放宽,标尺 全长的准确性则直接与贯入深度相关联,故必须予以限制。目前国内触探仪的计深标尺大都 刻划在主机上,常因地锚与主机之间接触松动或杆件变形等原因,在贯入过程中主机随贯入 行程之往返而上、下浮动,致使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不符,其总误差有时很天。只有将计深 标尺垂直固定在地面不动点处,方可从根本上保证触探深度的准确性(这里未计触探孔的倾 斜因素)。自动记录仪计深用的摩擦轮,在保证与探杆的接触不产生打滑、丢转的同时,也 应设法置于地面不动点处,以保证贯入深度的可靠性。 9.2.7静力触探头的系统率定系数因仪器、电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必须配套率定。探 头使用后,其整体性能也将会有所变化,因此,应定期进行率定。一般规定,探头传感器除 室内率定误差(非线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滞后误差、温度漂移、归零误差)不应超过满量 程的1.0%外,要求现场的归零误差不应超过3%。因此,现场试验过程中,当探头返回地面 时必须记录归零误差,这是试验数据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静力触探几乎全部采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因此,与其配套的记录仪器主要有以 下四种:(1)电阻应变仪;(2)自动记录绘图仪;(3)数字式测力仪;(4)数据采集仪 (静探微机)。 前三种记录仪器的功能均有局限性,有的只能人工间隔读数,手工记录,不能画图;有 的只能画图,不能显示打印数据。这些仪器虽能满足一般测试的需要,但资料整理时工作量 天,效率低,因而,建议采用专用的静力触探试验记录仪。 9.2.10采用屏蔽电缆是避免外界高压的干扰,两组桥路分别屏蔽是避免桥路中交流电信号 引起的相互王扰。电缆应用良好的防水性和绝缘性

9.3.1本条是规定测试点的平面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对于评价地基处理效果的, 前、后测试点应考虑一致性。 9.3.2本条是规定静力触探测试深度,除设计特殊要求外,一般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或地基加 固深度以下。对于复合地基桩间土测试,其深度应达到竖向增强体深度以下。 9.3.3静力触探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应大于预估的最大贯入阻力,静力触探的反力通常有三 种方式: 1利用地锚作反力。地锚的长度一般为1.5米,一般地层中每个地锚可提供5~20kN的 反力; 2用重物作反力; 3利用车辆白重作反力

9.3.4为了保证静力触探的数据质量,规定了触探头的率定期限、率定方法和所用的仪器, 强调应在每次试验前进行率定、不得事后补作。对于重要工程或工作量较大的工程,要求加 强使用过程中的率定,并建议在现场工作完成后对触探头进行率定,以比较触探头在使用前 后的变化。

9.3.5检查零漂是保证测试数据质量的基本环节。地温与气温的的差异,将引起触探头零

9.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9.4.1原始记录上的异常现象包括:零点漂移、记录曲线上的脱节、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之 间的误差等。 1零点漂移的修正有两种方法:一为在测零读数时发现漂移,立即使仪器调零,在计 算整理原始资料时,就不必再修正;另一种是将测得的零读数记录下来,仪表不调零,在整 理资料时将零读数分别予以修正,修正方法按线性内插法进行。 2记录曲线脱节的修正,通常是由技术人员按具体情况任意连接成圆滑曲线,由于任 意连结时因人而异,为此,规定了将停机前的记录点与开机后贯入10cm处的记录点连接成 圆滑曲线。作此规定,即考虑启动触探机开始贯入时的启动力与记录笔画线滞后引起误差 提出以停机记录为准,与贯入10cm(若按1:100的比例,在记录纸上为1mm)之记录点 连接成曲线,目的是求得统一的处理脱节的方法,它既不影响资料的精确,又便于对比。 3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包括:走纸机构失灵、导轮磨损、导轮与 触探杆打滑、走纸与贯入的速比不准以及孔斜、触探杆弯曲等。对于走纸失灵、触探杆打滑 速比不准,应在贯入过程中随时注意,作好标记,在整理资料时,按等距离调整或在漏记处 予以补全;若由于导轮磨损引起的误差,应及时更换导轮;若因孔斜引起的误差,本标准参 照了钻探时量测深度精度一般为1%,即钻探10m,误差为0.1m,可反算出斜度为8.1°,为 此,规定用测斜仪测定的斜度大于8°应作深度修正。考虑到孔斜是从孔口开始逐渐弯曲的,

表1本标准推定的淤泥承载力及压缩模量E

表2其他省标提供的淤泥承载力f及压缩模量Es经验值

对比表1和表2,采用本标准推荐的公式计算的承载力与经验值比较接近,但计算的压 缩模量与经验值或试验值相比,稍显偏大。

提供资料中淤泥夹砂样本较多, 该土层也是福州软弱土的代表地层之一

表3本标准推定的淤泥夹砂承载力及压缩模量E。及对比数据

标参考值,fk=120~160kPa,E.=2.0~6.0MPa

根据表3数据对比表明,淤泥夹砂静力触探数据采用本标准推荐的公式推定承载力和压 缩模量具备可行性,得出的数据也中规中矩。 (3)淤泥质土 本次提供资料中未见淤泥质土,样本缺少该类土资料。鉴于淤泥质土的性质大致介于淤 泥和淤泥夹砂之间,q。一般小于1MPa(约在0.5~0.9MPa),根据本标准推荐的公式推定承 载力约为64~103kPa5设备基础施工方案,压缩模量为3.3~4.8MPa;而福州地区淤泥质土(I)承载力参考值为 70~100kPa,压缩模量为1.5~2.5MPa。 通过(1)~(3)试算分析,本标准中的软土计算公式,可以适用于福州地区淤泥、淤 泥质土和淤泥夹砂,公式的统计适用条件ps=0.3~0.6MPa可以考虑放宽,但压缩模量的计算 值有可能偏大,特别对于福州淤泥(I)及淤泥质土(1I)。

表4本标准推定的砂性土承载力f及压缩模量E.及对比数据

10.2.1机械式十学板剪切仪的特点是施加的力偶对转杆不产生额外的推力。它利用蜗轮蜗 扭转插入土层中的十字板头,借助并口钢环测定主层的抵抗扭力,从而得到的抗剪强度。 电测十字板剪切仪是相对较新的一种设备。与机械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测力装置不用钢 环,而是在十字板头上端连接一个贴有电阻应变片的扭力传感器装置(主要由高强度弹簧钢 的变形柱和成正交贴在其上的电阻片等组成)。通过电缆线将传感器信号传至地面的电阻应 变仪或数字测力仪,然后换算十字板剪切的扭力大小。它可以不用事前钻孔,且传感器只反 映十字板头处受力情况,故可消除轴杆与土之间,传力机械等的阻力以及期孔使土层扰动的 影响。如果设备有足够的压入力和旋扭力,则可自上而下连续进行试验。 10.2.2十字板头形状国外有矩形、菱形、半圆形等,但国内均采用矩形,故本标准只列矩 形。当需要测定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各向异性变化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同菱角的菱形板头,也 可以采用不同径高比板头进行分析。矩形十字板头的宽高比1:2为通用标准。十字板头面 识比,直接影响插入板头时对土的挤压扰动,一般要求面积比小于15%;当十字板头直径 为50mm和75mm,翼板厚度分别为2mm和3mm时,相应的面积比为13%~14%。 扭力测量设备需满足对测量量程的要求和对使用环境适应性的要求,才可能确保检测工 作正常进行。 传感器和记录仪如达到条文规定的技术要求,则由零漂造成的试验误差(归零误差)被 控制在1%FS以内。零漂可分为时漂和温漂两种:在恒温和零输入状态下,在规定的时段内, 义表对传感器零输出值的变化不小,谓之时漂;在零输人状态下,传感器零输出值随温度变 化而改变,称为温漂。 传感器检测总误差若在3%以内,则整个测试误差(包括仪器的检测误差、十字板头尺 寸误差等在内)被控制在8%以内

传感器的绝缘程度随静置时间延长而降低,对传感器出厂时的绝缘电阻要求既是合理 的,也是可行的。武汉冶金勘察研究院就传感器(探头)绝缘电阻对测试误差的影响进行过 分析与试验,结论认为探头应变量测试误差在绝缘电阻为1M2级时可远小于1%。铁四院在 南方若于工点中,也发现同一探头在5M2和大于200M2时,其测试值的重现性很好;但当 深头绝缘电阻降至5M2以下时,由于气候潮湿和野外环境恶劣,也许在一夜之间便降为零 为此,本标准将传感器绝缘电阻的使用下限定为20M2,可保证外业工作不受这方面因素影 响。

10.3.1安装平稳才能保证钻杆入土的垂直度以及形成与理论假定一致的剪切圆柱体。 10.3.5同一检测孔的试验点的深度间距规定宜为1.5~2.0m,当需要获得多个检测点的数据 而土层厚度不够时,深度间距可放宽至0.8m;当土层随深度的变化复杂时,可根据工程实 际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试验点,不一定均匀间隔布置试验点,遇到变层,要增加 检测点。

10.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0.4.2~10.4.3十板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的假定为:当十学板在主中扭转时,土柱周围的 剪力是均匀的,土柱体上、下两端也是均匀的。 10.4.4根据原状土与重塑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比值可计算灵敏度,可评价软粘土的触变性 10.4.5实践证明,止常固结的饱和软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是随深度增加的;室内抗剪 强度的试验成果,由于取样扰动等因素,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一变化规律;利用十字板剪 切试验,可以较好地反映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随深度的变化。 绘制抗剪强度与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可了解土体受剪时的剪切破坏过程,确定软土的不 排水抗剪强度峰值、残余值及不排水剪切模量。目前十字板头扭转角的测定还存在困难,有 待研究。 10.4.7根据cu一h曲线,判定软土的固结历史:若cu一h曲线大致呈一通过地面原点的直线 可判定为正常固结土;若cu一h直线不通过原点,而与纵坐标的向上延长轴线相交,则可判 定为超固结土。 10.4.8利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成果计算出来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在没有载荷试验作对比 的情况下某农业银行大楼防雷施工方案,不宜作为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最终依据。十字板剪力试验结果宜结合平板载荷试验 结果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作出评价,建议在同一工程内或相近工程进行对比试验,载荷试 验的承压板尺寸要考虑应力主要影响范围能覆盖主要加固处理土层厚度。当载荷试验承压板 尺寸受限制时,可对承压板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主层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对比资料: 后用于推定其它深度范围的测试数据的评价结果。当单独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统计结果评价 地基时,初步设计时可根据不排水抗剪强度标准值,根据标准提供的经验公式推定地基土承 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与原状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国内一些勘察设计 单位根据几十年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现场试验对地基承载力与原状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之 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些经验公式。本标准的公式10.4.8系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及华东电力设计院提供的经验公式,经真空预压处理的吹填土地基、堆载预压联合排水加 固的软土地基、经换填处理的软弱地基及滨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地基均可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地 基承载力。公式中的埋置深度h,当h>3.0m时,宜根据经验进行折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