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pdf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6164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pdf

个连贯的绿化生态走廊,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立有机共生关系,保 持或提升场地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垂直生态过程的连 续性是指同一绿地单元,不同植物之间的互相协调和联系,注重 垂直方向上植物群落林缘线的分布,采用健康、稳定的乔木、灌 木、藤本、地被复层绿化组合,增强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稳 定性。因此,场地绿化的连续性设计要结合城市规划、场地布局 和场地交通系统等进行合理安排,使大地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系 统,构成统一的绿化体系。 乡土植物,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或长期生长于本地、适应 本地自然条件并融入本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 植物种类的选择与当地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 有关;还与场地种植条件,如原土场地条件、地下工程上方的覆 土层厚度、种植方式、种植位置等有关 就种植位置而言:垂直绿化植物材料的选择应考虑不同习性 的攀援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结合攀援植物的观赏效果和 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条件。屋顶绿化的植物 选择应根据屋顶绿化形式,选择维护成本较低、适应屋顶环境的 植物材料;生态水景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场地微气候条件, 选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的植物。 种植设计应满足场地使用功能的要求。如,室外活动场地宜 选用高大乔本,枝下净空不低于2.2m,且夏季乔本蔽荫面积宜 大于活动范围的50%;停车场宜选用高大乔木蔽荫,树木种植 间距应满足车位、通道、转弯、回车半径的要求,场地内种植池 宽度应大于1.5m,并应设置保护措施。 种植设计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如,植物种植位置与建筑 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高压线等设施的距离应符合相关 要求。 种植设计应满足绿化效巢的要求。如,集中绿地应栽植多种类 型植物,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上下层植物的配置应符合植物 的生态习性要求,优化草、灌木的位置和数量,增加乔木的数量。

6.1.1绿色建筑的建筑设计非常重要。设计时应根据场地条件 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 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优先采用被动式的构造措施。 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并降低建筑能耗提供前提条件。 如何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采用被动式的天然采 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构造措施,可以通过定性分 析的手段来判断,更科学的则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定量分析手 段。条件许可时,可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变化的模拟,优化建筑外 形和内部空间布局设计。 采用计算机的全年动态负荷模拟的方法自前已经基本成熟 但还有待完善。应该鼓励绿色建筑,尤其是规模较大、目标级别 较高的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引入计算机全年动态负荷模 拟,一方面有利于绿色建筑节能指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全年动态负荷模拟方法的不断完善。 一胡甜 稳多胜灿珀环培建翁

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优先采用被动式的构造措施, 为提高室内舒适度并降低建筑能耗提供前提条件。 如何优化建筑外形和内部空间布局以及采用被动式的天然采 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构造措施,可以通过定性分 析的手段来判断,更科学的则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定量分析手 段。条件许可时,可进行全年动态负荷变化的模拟,优化建筑外 形和内部空间布局设计。 采用计算机的全年动态负荷模拟的方法自前已经基本成熟 但还有待完善。应该鼓励绿色建筑,尤其是规模较大、自标级别 较高的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引入计算机全年动态负荷模 拟,一方面有利于绿色建筑节能指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 全年动态负荷模拟方法的不断完善。 6.1.2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 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 提下,冬季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形 成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 理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表2是我国部分地区建议 建筑朝向表。 建筑朝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宜控制在30°到60°间。建筑 朝向应考虑可迎纳有利的局部地形风,例如海陆风等。 在非炎热地区,为了尽量减少风压对房间气温的影响,建筑 物尽量避免迎向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

6.1.2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 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 提下,冬季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形 成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 理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表2是我国部分地区建议 建筑朝向表。 建筑朝向与夏季主导季风方向宜控制在30°到60°间。建筑 朝向应考虑可迎纳有利的局部地形风,例如海陆风等。 在非炎热地区,为了尽量减少风压对房间气温的影响深圳游泳跳水馆工程清水砼施工方案,建筑 物尽量避免迎向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

表2我国部分地区建议建筑朝向表

注:以上效据部分来源子各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或规范,还未实施建筑节能地 方设计标准或细则的地区,可取相近地区推荐值

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时不能均处于最佳或适宜 朝向。当建筑采取东西向和南北向拼接时,应考虑两者接受日照 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对朝向不佳的建筑可增加下列补偿 营施: 1将次要房间放在西面,适当加大西向房间的进深; 2在西面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减小西窗面积,设遮阳设 施,在西窗外种植枝大叶茂的落叶乔木; 3住宅建筑尽量避免纯朝西户的出现,并组织好穿堂风, 利用晚间通风带走室内余热。 6.1.3建筑形体与日照、自然通风与噪声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 系,在设计中仅仅孤立地考虑形体因素是不够的,需要与其他因 素综合考虑,才能处理好节能、节地、节材等要求之间的关系。 建筑形体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建筑的朝 向、间距、开窗位置和比例等因素,使建筑获得良好的日照、通 风、采光和视野。 可采用下列措施: 1利用计算机日照模拟分析等方法,以建筑周边场地以及 既有建筑为边界条件,确定满足建筑物百照标准的形体,并结合 建筑节能和经济成本权衡分析: 2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宜通过改变建筑形体,如合理 设计底层架空来改善后排住宅的通风: ,3建筑单体设计时,在场地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 整建筑长宽高比例,使建筑迎风面压力合理分布,避免背风面形 成涡旋区,并可适度采用凹凸面设计,降低下沉风速; 4建筑造型宜与隔声降噪有机结合,可利用建筑裙房或底 层凸出设计等遮挡沿路交通噪声,且面向交通主十道的建筑面宽 不宜过觉。 6.1.4有些建筑由于体形过于追求形式新异,造成结构不合理、

空间浪费或构造过于复杂等情况,引起建造材料天量增加或运营 费用过高。这些做法为片面追求美观而以巨大的资源消耗为代

价,不符合绿色建筑的原则,应该在建筑设计中避免。在设计中 应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作用的装饰构件的应用,有功能作用 的室外构件和室外设备应在设计时就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避 免后补造成的防水、荷载、稳固、材料浪费等问题。

6.2.1:建筑中休息空间、交往空间、会议设施、健身设施等的 共享,可以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地、节约建设成本 及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通过精心设计,避免过多的大厅、走廊 等交通辅助空间,避免因设计不当形成一些很难使用或使用效率 低的空间。建筑设计中追求过于高天的大厅、过高的建筑层高、 过大的房间面积等做法,会增加建筑能耗、浪费土地和空间资 源,宜尽量避免

等交通拥助空间,避免因设计不当形成一些很难使用或使用效率 低的空间。建筑设计中追求过于高大的大厅、过高的建筑层高、 过大的房间面积等做法,会增加建筑能耗、浪费土地和空间资 源,宜尽量避免。 6.2.2为适应预期的功能变化,设计时应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 高,并应尽可能采用轻质内隔墙。公共建筑宜考虑使用功能、使 用人数和使用方式的未来变化。居住建筑宜考虑如下预期使用 变化: 1家庭人口的预期变化,包括人数及构成的变化 2考虑住户的不同需求,使室内空间可以进行灵活分隔, 6.2.3各功能空间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例如充分利用直 射或漫射的阳光,发挥其采光、采暖和杀菌的作用;充分利用自 然通风降低能耗,提高舒适性。窗户除了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的功能外,还具有在从视觉上起到沟通内外的作用,良好的视野 有助于使用者心情愉悦,可适当加大拥有良好景观视野朝向的开 窗面积以获得景观资源,但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围护结构热工性 能、声环境质量下降采取补偿措施。城市中建筑间距一般较小, 住宅卧室、医院病房、旅馆客房等空间布置应避免视线于扰。 6.2.4将需求相同或相近的空间集中布置,有利于统筹布置设 备管线,减少能源损耗,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根据房间声环境 要求的不同一对多米良问进行车票和划分可汁到区域噪志控

备管线,减少能源损耗,减少管道材料的使用。根据房间声环 要求的不同,对各类房间进行布局和划分,可以达到区域噪声

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等设备机房和停车库,宜远离住宅、宿 舍、办公室、旅馆客房、医院病房、学校教室等人员长期居住或 工作的房间或场所。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隔声降 噪、减振、电磁屏蔽、通风等措施。条件许可时,宜将噪声源设 置在地下,宜避免将水泵房布置在住宅的正下方,空调机房门宜 避免直接开向办公空间。

设备机房布置在负荷中心以利于减少管线敷设量及管路

6.2.6设备机房布置在负荷中心以利于减少管线敷设量及管路

耗损。设备和管道的维修、改造和更换应在机房和管道并的设计 时就加以充分考虑,留好检修门、检修通道、扩容空间、更换通 道等,以免使用时空间不足,或造成拆除墙体、空间浪费等 现象。

梯的使用,在健身的同时节电梯能耗。日常使用楼梯的设置应 尽量结合消防疏散楼梯,并提高其舒适度,使其便于人们使用。

衣设施可以借用建筑中其他功能的淋浴、更衣设施,但要便于骑 自行车人的使用。要充分考虑班车、出租车停靠、等候和下车后 步行到建筑人口的流线

6.2.9有条件的建筑开放一些空间给社会公众使用,增加公众

6.2.9有条件的建筑开放一些空间给社会公众使用,增加公众 的活动与交流空间,使建筑服务于更多的人群,提高建筑的利用 效率,节约社会资源,节约土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沟通和休闲 的机会。

通风间层费县结构施工组织设计1,在夏季遮挡阳光直射并引导通风降温,冬季作为温室 加强屋预保温。地下空间宣充分利用,可以作为车库、机房、公 共设施、超市、储藏等空间;人防空间应尽量做好平战结合设 计。为地下空间引人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将使地下空间更加舒 适、健康,并节约通风和照明能耗,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充分

6.3.1.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等设 计规范都对日照有具体明确的规定,设计时应执行国家和地方现 行的法规和标准规范

6.3.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和《民用建筑设计

一般情况下住宅各房间的采光系数与窗地面积比密切相关, 因此可利用窗地面积比的大小调节室内天然采光。房间采光效果 还与当地的光气候条件有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 根据年平均总照度的大小,将我国分成5类光气候区,每类光气 候区有不同的光气候系数K,K值小说明当地的天空比较 “亮”,因此达到同样的采光效果,窗墙面积比可以小一些,反之 亦然。 办公、旅馆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不包括储藏室、机房、走 廊、楼梯间、卫生间及其他人员不经常停留和不需要阳光的 房间

6.3.3建筑功能的复杂性和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建筑进深不断 加大,为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需求并节约人工照明的能 耗,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将天然光弓引入地上采光不足的建筑空 间和地下建筑空间。 为改善室内的天然采光效果,可以采用反光板、棱镜窗等措 施将室外光线反射、折射、衍射到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无天然 采光的室内大空间,尤其是儿童活动区域、公共活动空间,可使 用导光管、光导纤维等技术,将阳光从屋顶或侧墙引入,以改善 室内照明舒适度和节约人工照明能耗。 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可节省白天人工照明能耗,创造 健康的光环境。可设计下沉式庭院、采光窗井、采光天窗来实现 地下室的天然采光,但要处理好排水、防水等问题。使用镜面反

射式导光管时,地下车库的覆土厚度不宜大于3m。也可将地下 室设计为半地下室,直接对外开门窗洞口,从而获得天然采光和 自然通风,提高地下空间的品质,减少照明和通风能耗。

6.4.1为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需要进行合理的室内平面设计、 室内空间组织以及门窗位置、尺寸与开启方式的精细化设计。考 虑建筑冬季防寒时YS/T 5230-2019 边坡工程勘察规范,宜使主要房间,如卧室、起居室、办公室等 主要工作与生活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防止冷风渗透。夏季 需要通过自然通风为建筑降温,宜使主要房间迎向夏季主导 风向。 宜采用室内气流模拟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平面布置和门窗位 置与开口的设计,综合比较不同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方案,确定 最优的自然通风系统方案。 6.4.2穿堂通风可有效避免单侧通风中出现的进排气流参混、 短路、进气气流不能充分深入房间内部等缺点,因此房间的平面 布局宜有利于形成穿堂通风。同时,要取得好的室内空气品质, 还应尽量使主要房间处于上游段,避免厨房、卫生间等房间的污 浊空气随气流进人其他房间。要获得良好的自然穿堂风,需要如 下一些基本条件:室外风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室外空气首先进入 卧室、客厅等主要房间;穿堂气流通道上,应避免出现喉部;气 流通道宜短而直;减小建筑外门窗的气流阻力。 6.4.3为了避免冬季因自然通风而导致的室内热量流失,可采 取必要的防寒措施,如设置门斗、自然通风器、双层玻璃幕墙以 及对新风进行预热等措施。 6.4.4并窗位置宜选在周围空气清洁、灰尘较少、室外空气污 染小的地方,避免开向噪声较大的地方。高层建筑应考虑风速过 高对窗户开启方式的影响。 建筑能否获取足够的自然通风与通风开口面积的大小密切相 关,近来有些建筑为了追求外窗的视觉效果和建筑立面的设计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