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JSXH 01-2021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pdf

TSDJSXH 01-2021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250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SDJSXH 01-2021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pdf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

为促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指导 智慧工地建设,规范智慧工地评价,制定本标准。

为促进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指导 智慧工地建设GB/T 25181-2019标准下载,规范智慧工地评价,制定本标准。

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

1.0.2 及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1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

智慧工地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 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收集、处理、分析建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通过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 同运作,实现工地现场生产作业协调、智能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功能的工程建设工地。

2智慧工地监管平台smartconstructionsitemonit

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是指建设主管部门或委托的相关单位机构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智慧工地管理 平台的各模块,具有对施工现场各要素进行远程监管、统计分析及预警等功能,

3.1.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smartconstructionsitemanagementplatform

地管理平台是指应用于施工工地现场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工地现场人员、设备、物资、环境等 ,监测、管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分级管控,并与监管平台对接,

3.1.4智慧工地基础设施smart construction site infrastructure

3.1.4智慧工地基础设施smart construction site infrastructure

智慧工地基础设施是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用于收集、传输、处理各类信息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技术 各类传感器、自动识别装置、网络传输、存储计算等设备及软件技术平台等相关集成设施,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1.6自动识别技术autoidentificationtechnology

自动识别技术是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 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条码、 生物、图像、IC卡、射频等识别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数字化表 达工程项目相关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把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虚拟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3.1.8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r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分 析和表达的技术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具有每秒数以千方计信息处理的强大效能。 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分拆成较小的子程序,再将子程序交于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去 内用户提供短时间内计算分析大量数据的服务。

3.1.10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共享数据库,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 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并以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可保证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 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

3.1.11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用以实现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主要包含机器学习、计算机模拟 等技术。

3.1.12工程建设大数据bigdataforengineeringconstruction

工程建设大数据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来源于众多工程项目,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 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海量工程建设数据集合,并不断积累于共享云端之中,运用云计算 模式使其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4.1智慧工地建设规定

工地监管系统由应用层、用户层及监管层构成,

图4.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架构图

4.1.2实施智慧工地的工程项目应编制智慧工地专项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 4.1.3智慧工地建设内容应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和培训。 4.1.4智慧工地建设工程项目中所采用的基础设施应符合国家及山东省现行相关标准。 4.1.5智慧工地建设应针对工程项目特点、所处环境和项目目标等实际情况进行需求分析,选用适宜的软件 设备、工具、技术,对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和协同管理。 4.1.6智慧工地采用的软硬件接口和协议应满足监管平台的数据接口要求,保证与监管平台对接的一致性和 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实时性。

4.2智慧工地评价规定

一项可得0.5分或1分

表4.1智慧工地基础项评价内容

表4.2智慧工地评价结果表

4.3.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有运行维护体系作为支撑,包括建立运行与维护规范、日常软硬件维护,以及根 据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进行扩展和升级。 4.3.2智慧工地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分析、处理等应用,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的规定 对不同使用人员进行身份认证,实现分权分域管理,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4.3.3施工现场应配置通信网络系统,并能满足智慧工地建设应用的需要,且现场的信息处理、存储、传输 设备应有防干扰措施。

5.1.1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组成应包括:项目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料管理、绿 色施工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等应用场景。 5.1.2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具备相关系统、平台对接能力。 5.1.3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具备协同管理、资源共享的能力。 5.1.4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包括智能管理终端、软件基础平台和可视化展示端。智能管理终端应能完成各项 管理数据的录入和采集;软件基础平台应能完成各种数据的汇集和处理;可视化展示端应能展示项目的相 关信息、数据以及模型等。

图5.1智慧工地平台架构图

知层利用IOT(物联网)、区块链设备等对施工现场各类信息进行采集、识别、存储。 台层应包含如下功能:统一用户管理、基础开放平台、数据接入、协同管理、智能分析、消息

推送等服务实现施工现场各种信息数据的汇聚、整合、分析处理,为应用层提供支撑。 c)应用层应具备开放式集成功能,能够方便集成新功能,应包括: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员管理、 视频监控管理、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料管理、绿色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等模块。 d)访问层应提供PC端和移动端两种访问方式。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宜采用公有云架构,根据发展需要也可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架构;非云架构下的系 向云架构升级过渡。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支持访问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运行环境集成等方式。 a)数据集成:应集成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数据。 b)访问集成:应集成第三方业务系统的访问入口,实现统一访问。 c)应用集成:应实现工程项目在项目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 料管理、绿色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等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d)运行环境集成:包括网络环境的集成、安全环境的集成、基础系统软件的集成,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应支持访问集成、应用集成、数据集成、运行环境集成等方式。 a)数据集成:应集成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数据。 b)访问集成:应集成第三方业务系统的访问入口,实现统一访问。 c)应用集成:应实现工程项目在项目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视频监控管理、危大工程监管、现场物 料管理、绿色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等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d)运行环境集成:包括网络环境的集成、安全环境的集成、基础系统软件的集成。

5.4.1网络环境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5.4.2应选择可靠稳定的、具有完整资格认证的主机服务商。 5.4.3企业服务上云时应进行备灾处理,宜在多个位置部署相同的服务,增强数据安全性

6.1.1项目基本信息应包含工程概况、工程进度、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单位及项目其他信息等。 6.1.2人员管理 6.1.2.1人员管理系统应包含劳务工人、特种作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内容。 6.1.2.2人员管理系统应能实现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门禁管理、人脸识别比对、信息统计与上传等功 能,应满足表6.1功能要求。

表6.1人员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6.1.2.3人员管理系统相关硬件设备应满足表6.2要求。

6.1.2.3人员管理系统相关硬件设备应满足表6.2要求。

表6.2人员管理系统相关硬件设备要求

表6.3安全教育功能要求

6.2.1视频监控 6.2.1.1视频监控系统应包含实时显示、视频存储、视频回放、设备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6.2.1.2视频监控系统宜兼容吊钩可视化等通用标准视频信号。 6.2.1.3视频监控系统应能通过智慧工地管理平台远程查看现场实时视频。 6.2.1.4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表6.4功能要求。

表6.4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6.2.1.5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备应满足表6.5要求

表6.5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备要求

表6.5视频监控系统硬件设备要求

6.2.1.6施工工地重点区域应做到视频全覆盖,包括工地主要出入口、主干道路、制高点、主要危险区域、 堆料库区等。 6.2.1.7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应选择视线无遮挡的位置安装,不宜逆光安装。 6.2.1.8项目部宜配备独立光纤,前端设备接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网络传输带宽应不低于2Mbps,各级监 控中心间网络单路的网络传输带宽应不低于2.5Mbps。 6.2.2智能监控 6.2.2.1智能监控应具备未佩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背心及明烟、明火等场景智能识别报警功能。 6.2.2.2智能监控应具备高空制高点自动扫描,形成全景拼图,实现图像测量。 6.2.2.3智能监控应能自动抓拍留存影像资料,报警信息自动推送管理人员并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6.2.24智能监控系统应满足表6.6功能要求

6.2.1.6施工工地重点区域应做到视频全覆盖,包括工地主要出入口、主干道路、制高点、主要 堆料库区等。 6.2.1.7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应选择视线无遮挡的位置安装,不宜逆光安装。 6.2.1.8项目部宜配备独立光纤,前端设备接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的网络传输带宽应不低于2Mb 控中心间网络单路的网络传输带宽应不低于2.5Mbps

表6.6智能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6.3.1机械设备司机识别 6.3.1.1应具备人脸或指纹等生物识别认证功能某高速路工程K27 352钢筋混凝土暗板涵技术交底,确保人员持证上岗 6.3.1.2现场所有塔机、升降机均应安装司机识别设备。 6.3.1.3司机信息应实时上传至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6.3.1.4机械设备司机识别硬件设备应符合表6.7要求。

表6.7机械设备司机识别硬件设备要求

6.3.2.1塔机运行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塔机运行数据的功能。 6.3.2.2塔机运行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在线查看塔机相关运行数据的功能 6.3.2.3塔机运行监测系统应具备异常报警推送的功能。 6.3.2.4塔机运行监测系统应满足表6.8功能要求,

表6.8塔机运行监测功能要求

6.3.2.5塔机运行监测应满足表6.9硬件设备要求

表6.9塔机运行监测硬件设备要求

软土地区地铁基坑开挖引起立柱桩的力学行为研究表6.9塔机运行监测硬件设备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