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17-2010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3年局部修订).pdf

GB50517-2010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3年局部修订).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93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0517-2010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23年局部修订).pdf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

人+ 说明:1.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 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内容。 2.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517—2010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

4.0.1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分级应符合表4.0.1的规定。根据其 Y2 输送的介质和设计条件可按表4.0.1划分。输送介质中常见的毒 YZ 性介质、可燃介质可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管道分级编码组成单 1 元及各编码单元所代表的内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GB/T50903-2013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pdf表4.0.1石油化工管道分级

因素确定; 4可燃介质的火灾危险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 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的规定; 5输送同时具有毒性和可燃性的介质管道,应按本规范表 4.0.1中SHA和SHB的规定分别划分管道级别,并按两者级别 的较高者确定,当管道级别相同时,宜按SHA的管道级别确定。 4.0.3本规范表4.0.1中所列管道的检查等级:除应符合相应管 道级别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明文件中应有超声检测结果。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管道

5.2.6用于SHA1(1)级管道极度危害和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10MPa的管子,当外径大于15mm时,应对管子外表面进行验证 性检验,导磁性钢管应用磁粉检测,非导磁性钢管应用渗透检测。 抽检数量应为每批5%且不少于1根,检测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 NB/T47013.4的1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 测》JB/T4730.5NB/T47013.5的I级的规定。

5.2.6用于SHA1(1)级管道极度危害和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 10MPa的管子,当外径大于15mm时,应对管子外表面进行验证 性检验,导磁性钢管应用磁粉检测,非导磁性钢管应用渗透检测。 抽检数量应为每批5%且不少于1根,检测结果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 NB/T47013.4的1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 测》JB/T4730.5NB/T47013.5的I级的规定。

5.2.6用于SHA1(1)级管道极度危害和设计压力大

5.2.7铬钼合金钢、含镍低温钢、不锈钢、含钼奥氏体不锈钢、镍

5.2.7铬钼合金钢、含镍低温钢、不锈钢、含钼奥氏体不锈钢、镍 及镍基合金、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管子,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 他方法进行主要合金金属元素验证性检验,抽检数量应为每批(同 ?? 炉号、同批号)5%且不少于1件。检查等级为1级的管道抽检数 量应为每批10%,且不应少于1件;其他管道抽检数量应为每批 5%,且不应少于1件。 1L

5.3 阀门检查验收

5.3.1阀门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5.3.9铬钼合金钢、含镍低温钢、不锈钢、含钼奥氏体不锈钢

属元素进行验证性检验,其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属元系进行验证性检验,其数量应满定以下要求: 1对于检查等级为1级的管道,抽检数量每批应为10%,且 不应少于1件; 2其他管道抽检数量每批应为5%,且不得少于1件。 5.3.10阀门在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对壳体进行压力试验,试验 压力应为38C时最大允许工作阀门公称压力的1.5倍,其数值 应加大圆整到0.1MPa。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相应的 阀门标准。 1A对于无毒非可燃介质、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PN10且公 称直径大于或等于DN600的闸阀和蝶阀,壳体试验可与管道系 统试验同步进行,密封试验可采用色印检查方法; 2其他管道的阀门应逐个进行。 3到制造厂逐件见证压力试验并有见证试验记录的阀门,可 不进行压力试验。 ?LS 5.3.11 2 阀门的上密封试验、低压密封试验和高压密封试验,应 ? ?M1 7V 在壳体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阀门的低压密封试验和高压密封试 T2 验应在壳体压力试验合格后进行,上密封试验宜在壳体压力试验 时进行。密封试验项目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相应的阀门标准, 检验数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3.10条的规定。 5.3.13阀门液压试验介质可选用工业用水洁净水、煤油或黏度 不高于水的非腐蚀性液体;气体试验介质可选用空气或情性气体。 奥氏体不锈钢阀门用水试验时,水中的氯化物含量不得超过 100mg/L,试验合格后应立即将水渍清除干净。 5.3.17具有防静电结构的阀门应进行防静电荷聚集试验。当十 燥阀门试验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2√时,阀杆、阀体和阀芯间防静 电电路电阻应小于10Ω,抽检数量应为每批10%,且不得少于 1台。 检本方法核本检验润寻

5.3.13阀门液压试验介质可选用工业用水洁净水、煤油或黏度

燥阀门试验的电源电压不超过12V时,阀杆、阀体和阀芯间防青 电电路电阻应小于10Ω,抽检数量应为每批10%,且不得少 1台。 检查方法:核查检验记录

5.3.18用于氧气管线的阀门,截止阀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氧气用 截止阀》JB/T10530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应采用专用验收标识,其 他类型的阀门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氧气用截止阀》JB/T10530的 规定进行检验。氧气阀门的试验介质不得含油。 检查方法:核查检验记录。

5.4其他管道组成件检查验收

5.4.5用于SHA1(1)级管道极度危害和设计压力大于或

10MPa管道的管件,应对其外表面进行验证性无损检测,抽检数 八?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NB/T ?X 2 47013.4的I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JB/T4730.5NB/T47013.5的I级的规定。

5.4.6弯管的质量应满足下列

5.4.11A金属环垫和透镜垫应逐件进行硬度检测。检测位置应

避开密封面,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或国家现行标准的

检查方法:核查硬度检测报告

检查方法:核查硬度检测报告

6.1.3钛及钛合金管、锆及锆合金管、镍及镍合金管和金属复合

6.4.1官段预制直未用工产化预制施工方法,开应按官道单线图 进行,在管道单线图上应标明管道编号管线号、管段编号、焊接接 头编号,并标出预制口与固定口。 6.4.3预制完毕的管段,应将内部清理十净,并及时封闭管口 管段外表面除应有本规范第6.4.1条规定的标识外,焊接接头还 应有施焊日期、焊工代号标记、检查标记和无损检测标记。

管段外表面除应有本规范第6.4.1条规定的标识外,焊接接头还 应有施焊日期、焊工代号标记、检查标记和无损检测标记。

7.1.4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未采取防护措施不得施火

表面无损检测,合格级别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4730.4NB/T47013.4的I级、《承压设备无 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IB/T4730.5NB/T47013.5的I级。

7.2坡口加工及接头组对

7.2.2坡口应按下列方法加工: 1 SHA1、SHB1、SHC1级管道的管子,应宜采用机械方法加工; 7.2.3非机械方法加工的管道焊接接头坡口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渗透表面检测,铁磁性材料宜采用磁粉检测、非铁磁性材料应采 2 用渗透检测,合格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NB/T47013.4的I级,《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 5部分:渗透检测》JBXT4730.5NB/T47013.5的I级。 ?? 2 2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等于540MIPa钢管道100%检测; 3设计温度低于一29C的非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抽检数量应 为每批5%且不得少于1个。 7.2.4壁厚相同的钢制管道组成件组对,应使内壁平齐,其错边 工 量应为不应大于壁厚的10%,且不应大于2mm。且检查等级为 11 1级的管道不应大于1mm,其他级别的管道不应大于2mm。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测量检查

7.2.4A铝及铝合金管道组成件组对时,内壁错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母材厚度小于或等于5mm时,内壁错边量不应大于 0.5mm; 2当母材厚度大于5mm时,内壁错边量不应大于母材厚度 的10%,且不应大于2mm。 检查方法:测量检查。

检查方法:测量检查。 7.2.4B镍及镍合金管道组成件组对时,内壁错边量不应大于 0.5mm;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管道组成件组对时,内壁错边量 不应大于母材厚度的10%,且不应大于1mm。

建筑工程土方大开挖施工组织设计检查方法:测量检查。

)内外壁尺寸均不相同

7.2.5A安放式和插人式支管焊接连接接头(图7.2.5A

.2.5A安放式和插入式支管焊接连接接头(图7.2.5A)的制备

和组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部间隙g应符合焊接工艺卡的规定; 2主管开孔与支管组对时的错边量m应取0.5倍的支管名 义厚度和3.2mm两者中的较小值,必要时可进行堆焊修正。 检查方法:测量检查。

图7.2.6管道对口直线度测量示意

7.2.8管道上被补强圈或支座垫板覆盖的焊缝应进行100%无 损检测。检测方法和合格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9.3.1条规定央子派出所和刑警中队综合用房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 应合格后再覆盖。检测方法和合格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9.3.1条 规定,对于质量检查等级为4级、5级的支管连接接头和对接接头 的焊缝,按检查等级3级执行,对于质量检查等级为3级、4级、5 级的角接接头焊缝,按检查等级2级执行。被覆盖焊缝应检测合 格后再覆盖,影响补强圈或垫板安装的焊缝余高应磨平。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核查检测记录

7.2.9补强圈、鞍形补强件或垫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2补强圈、鞍形补强件或垫板上应开设一个焊接和检漏日 用的通气孔; 3当采用多块拼接组成时,每块拼板均应开设通气孔; 检查方法:目视检查、核查检测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