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docx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01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报批稿).docx

梁与梁、梁与墙、梁与板的连接节点应传力可靠、构造合理,满足承载力、变形、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楼面梁采用叠合梁时,叠合梁的构造设计及两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的相关规定。

叠合楼板支座处的纵向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B33T 828.5-2011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指南 第5部分:医院、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pdf,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板侧支座处,当预制板内的板底分布钢筋伸入支承梁或墙的后浇混凝土中时,应符合本条第1 款的要求;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后浇混凝土厚度应不小于70mm,宜贴预制板顶面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300mm。附加钢筋在单向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在双向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l,附加钢筋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 为附加钢筋直径)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双面叠合剪力墙;2—预制板;3—纵向受力钢筋;4—附加钢筋;

图6.5.5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叠合楼板连接节点构造示意

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可采用叠合连梁,也可采用现浇连梁。叠合连梁可采用如图5.5.6 所示的叠合连梁,其配筋及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

图6.5.6 叠合剪力墙的连梁示意图

装配整体式叠合墙结构的构件预制应制定预制构件产品标准,生产单位应具有质量可靠的生产工艺设施和试验检测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宜建立质量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预制构件生产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设计文件交底和会审;应根据设计文件、生产工艺、运输方案、吊装方案等编制深化详图(包括预制构件拆分和现场安装的深化设计),并经原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制定具体的生产方案,并应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生产方案应包含生产工艺、模具方案、生产计划、技术质量控制措施、成品保护、堆放及运输方案等内容。

预制构件制作前应完成以下深化图设计和验算:

预制构件外形尺寸图、配筋图、吊件及埋件的细部构造图等;

预制构件脱模、翻转过程中混凝土强度、构件承载力、构件变形以及预埋吊件的承载力验算等。

预制构件质量检测和质量评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的规定。带有表面装饰的预制墙板构件,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规定。

叠合墙板宜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以提高构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制作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当采用钢台座生产预制构件时,台座表面应进行整体磨平处理,2m 长度内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mm。

应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等制定模具方案。模具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应满足生产要求,并应能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插筋、预埋吊件等的定位要求。

预制构件模具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2.3 规定。

表 7.2.3 预制构件模具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注:L 为模具与混凝土构件接触面中最长边的尺寸,单位mm。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浇筑方式和台模振动密实方式的需要,还应满足加热蒸汽养护方式的需要。

带保温材料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水平浇筑方式预制成型,并宜采用专用具有低传热性能的连接件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其数量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门窗的预制构件制作应在台座上放置并固定门窗框,采取措施保护其不受污染。

叠合墙板的成型宜采用移动式钢模台自动翻转装置制造。

钢筋半成品、钢筋网片、钢筋桁架和钢筋骨架(三向钢筋笼)应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污、腐蚀。钢筋焊点无裂纹或烧伤等缺陷,焊点脱焊、漏焊的数量不超过5%,且相邻的焊点无脱焊、漏焊。同一批次半成品抽样比例不低于10%,且不少于3 件。对于焊接不合格的,应修整合格后再次送检,并全检。

钢筋网片和钢筋骨架宜采用吊架进行吊运。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保护层垫块宜与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牢固,按梅花状布置,间距满足钢筋限位及控制变形要求,钢筋绑扎丝甩扣弯向构件内侧。

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

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质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

箍筋、拉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

墙身所配钢筋应形成完整的三向钢筋笼,墙身两侧的分布筋之间应有可靠拉结;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预埋件、吊环、插筋、预留孔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预埋线盒和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及固定措施;

叠合墙板保温层位置和厚度,拉结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件及预留钢筋的外露部分宜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

混凝土落模高度不宜大于600mm,并应均匀摊铺;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气温高于25℃时不宜超过60min,气温不高于25℃时不宜超过90min。

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方式成型。振捣设备应根据混凝土的品种、预制构件的规格和形状等因素确定,应制定振捣成型操作规程;

当采用振捣棒时,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不应碰触钢筋骨架、面砖和预埋件;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具有无漏浆、变形以及预埋件有无移位等现象。

预制构件的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成型制作。

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砂浆连接的预制构件结合面,制作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进行拉毛、凿毛处理,或采用露骨料粗糙面。

预制构件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脱模起吊时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最低强度的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15MPa。

预制构件运输宜选用低平板车,车上应设有专用架,且有可靠的稳定构件的措施。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方可运输,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预制构件采用装箱方式运输时,箱内四周应采用木材、混凝土块作为支撑物,构件接触部位应用柔性垫片填实,支撑牢固不得松动。

预制墙板宜采用竖直立放式运输,并应采用专用靠架。

预制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所用部位、吊装顺序分别设置堆场。现场驳放堆场应设置在起重机械工作半径范围内,堆垛之间宜设置通道。

现场运输道路和堆放堆场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卸放、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并应有满足预制构件周转使用的场地。

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堆放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并需支垫稳固。宜将相邻堆放架连成整体,预制外墙板应外饰面朝外,其倾斜角度应保持大于85°。连接止水条、高低口、墙体转角等薄弱部位,应采用定型保护垫块或专用护套加强保护。

预制叠合楼板可采用叠放方式堆放,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最下面一层支垫应通长设置。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应贯穿于从预制构件运至现场到结构装配施工完成全过程。

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和技术交底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编制依据:相关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

整体进度计划:结构总体施工进度计划,预制构件生产、安装计划,材料、设备及劳动力计划等;

预制构件运输方案:车辆型号数量,运输路线,现场装卸方法等;

施工场地布置:场内通道,吊装设备,构件堆放场地等;

专项安装方案: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吊装、节点施工,防水施工,后浇混凝土养护,全过程的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以及信息化管理等;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大型塔吊附着安全措施、吊装安全措施、预制墙板和预制板支撑专项施工安全措施、组织保障、监测监控、应急预案、对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

质量管理:构件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管理;

绿色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施工验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预制构件运输路线和堆放位置地下室顶板支撑设置和承载力验算;

构件吊装的吊索具及扁担梁或吊框承载力验算;

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施工临时荷载作用下预制构件支撑系统和临时固定装置的承载力验算。

施工单位进行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前,为避免疏漏,应确认预制构件中所涉及的各专业预留预埋情况。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的后浇混凝土部位在浇筑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安装用材料及配件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吊装用吊具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吊具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等参数进行配置,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且不应小于45°;对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有分配梁或分配框的专用吊具。

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对预制构件进行切割、开洞。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32/T3689等的有关规定。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及验收资料。

安装施工前,应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066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应核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符合设计要求。

应合理规划构件运输通道和临时堆放场地,做好成品堆放保护措施。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进行测量放线、设置构件安装定位标志。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复核构件装配位置、节点连接构造及临时支撑设置等。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检查复核吊装设备及吊具处于可安全使用状态。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核实现场环境、天气、道路状况满足吊装施工要求。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中的预制构件的单件重量、形状、安装高度、吊装现场条件等技术参数来确认起重机械型号与配套吊具,起升工作半径应覆盖吊装区域。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体系结构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拼装单元进行预制构件试安装,并应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应及时校准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在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就位前,应检查插入在下层预制墙板中空区域灌芯混凝土内竖向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外露长度,当连接钢筋偏位时,应进行校直。

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 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 的有关规定。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取防止因连续施焊引起的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的措施。

现浇混凝土结构部分钢筋机械连接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和《钢筋焊接及验收技术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构件安装前,应清洁结合面;

DB11T 2057-2022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 民用航空运输业.pdf构件底部应设置可调整接缝厚度和底部标高的垫块;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底部不采用座浆材料时,其下口预留的水平缝应采取可靠的封堵措施;采用座浆材料时,其厚度不宜大于30mm。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单元构件应保证不少于2点的垂直可调斜撑,斜撑上端支撑点距离底部的距离不宜小于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高度的1/2。斜撑底部应与混凝土叠合楼面可靠连接,宜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图8.3.5)。

图8.3.5 预制混凝土叠合剪力墙单元构件的斜撑固定

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中空区域现场灌芯混凝土应符合设计和节点连接施工方案的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

叠合墙板的现浇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叠合墙板预制构件的叠合面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清理干净并应洒水充分润湿 ;

双面叠合墙板空腔内后浇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1m。应先做浇筑工艺试验,并制定严密的泵送墙板混凝土和叠合板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措施;当采用粗骨料粒径不大于20mm的塌落度为180~200mm混凝土时,双面叠合墙体空腔部位宜采用直径为35mm的振捣棒振捣,边缘构件现浇混凝土部位宜采用直径为50mm的振捣棒振捣,并应分层振捣密实 。

应保证现浇混凝土部分模板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JC/T 2009-2021标准下载,并应防止漏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