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201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11.6.2(雨水)并砌筑检查的实测项目见表36

6.2(雨水)并砌筑检查的实测项目见表36.

RBT 214-2017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雨水)并砌筑检查实测

11.6.3外观应光洁平整、无蜂窝、麻面,混凝土体垂直线条及拼缝线条要

.6.3外观应光洁平整、无蜂窝、麻面,混凝土体垂直线条及拼缝线条要均匀一致

11.7桥梁伸缩装置质量检验要求

11.8路缘石铺设质量检验要求

11.8.1路缘石铺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1.8.1.1水泥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1.8.1.2安装应砌筑稳固,顶面平整,缝宽均匀,勾缝密实,线条直顺。

11.8.1.2安装应砌筑稳固,面平整,缝宽均匀,勾缝密实,线条直顺。 11.8.1.3槽底基础和后备填料应打密实

11.8.2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7的规定

11.8.2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7的规定。

表37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

11.8.3路缘石铺设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1.8.3.1路缘石不应破损。

11.8.3.1路缘石不应破损。 11.8.3.2平缘石不应阻水。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工作面缺陷处理及缺陷防治

A. 1 表 A. 1 给出了工作面缺陷处理方式。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工作面缺陷处理及缺陷防治

表A.1工作面缺陷处理

A.2表A.2给出了缺陷防治方法。

A. 2表 A. 2 给出了缺陷防治方法,

表B路面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参考表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基本配置参考表

表C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基本配置参考表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基层主要检测仪器配备参考表

表D基层主要检测仪器配备参考表

表E面层主要检测仪器配备参考表(续)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方解石含量试验方法

用于沥青混合料拌制的石灰岩集料,其方解石颗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方解石含量试验方法

F.2.1电子天平:称量10kg,感量不大于1g F.2.2烘箱:要求控温在105℃土5℃ F.2.3标准筛:方孔筛4.75mm、13.2mm、19mm F.2.4其他:盘子、水桶等。

取具有代表性的石灰岩集料,每种规格集料按粒径的不同缩分至不少于下表规定数量的样品 主为待检试样

表F.1方解石试验样品数量表

.3.2取待检试样一份,用洁净水进行冲洗,直至表面浮尘完全洗去, .3.3将试样滤去水份,在105℃土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 .3.4将试样冷却至室温,称取烘干试样质量G1,精确到1g。 .3.5将试样平铺于盘中,目测,含有片状,或局部块状白色结晶的集料,且白色晶体超过集料总面积 的1/3,视为方解石颗粒。 .3.6称取方解石颗粒质量G,精确到1g

方解石含量计算公式(F.1)为:

P(%) = %* 100. . . . . .

式中:P:方解石含量(%); Gi:集料总质量(kg); G2:集料中方解石总质量(kg)。

式中:P:方解石含量(%); Gi:集料总质量(kg); Gs:集料中方解石总质量(kg)。

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2次结果的差值如超过1%,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附 录 G (资料性附录)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试验路段总结编写格式与要求

包括桩号,长度,面层结构类型,施工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时天气情况,温度、湿度 等。

G.2批准的标准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G.2.1标准配合比包括原材料产地品种、性能检测结果,矿料级配组成,最佳含水量、水泥用量的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G.2.2生产配合比包括密度试验结果,矿料级配组成,最佳含水量、水泥用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G.3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

G.3.1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和数量

G.3.2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

拌和楼的拌和方式拌和楼型号、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时间(加料卸料时间)等。 2验证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试拌混合料技术性质,确定试铺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配

料车卸料方式,摊铺机梯队作业情况(适用于两台同时摊铺的情况),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 方法和强度,厚度自动控制及找平方式,消除铺面离析的技术等

应至少有两种压实方案(应确保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每种方案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方式,压实 顺序,碾压速度及遍数(列表说明)等,

用定点测量下层表面高程、底基层(基础)松铺高程、压实高程方法计算得到,测点数应大于30。 测量数据应在总结中列出

两台摊铺机中间接缝的处理方法,如何确保接缝(横缝、纵缝)处面层的压实度、平整度、渗水 系数和外观均匀性符合规定

G.9试铺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G.10.1建议施工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 G.10.2建议施工产量及作业长度,相应施工机械设备及其组成, G.10.3正式施工中需控制的关键施工工序、工艺等建议。 G.10.4对开工申请中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建议。 G.10.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等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面层试验路段总结编写格式与要求

包括桩号,长度,面层结构类型,施工日期,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时天气情况,温度、湿度 。

H.2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

H.2.1目标配合比包括原材料产地品种、性能检测结果,矿料级配组成,最佳沥青用量(油石比)的 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1.2.2生产配合比包括各热料仓集料、矿粉筛分结果,密度试验结果,矿料级配组成,最佳沥青用量 (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试验结果

H.3机械设备和人员组成

H.3.2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

H.4.1拌和楼的拌和方式拌和楼型号、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干拌时间、湿拌 时间、加料卸料时间)等。

维铺机梯队作业情况,料车卸料方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熨平 方式和温度,厚度自动控制及找平方式,消除铺面离析的技术等

应至少有两种压实方案(应确保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每种方案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方式,压 碾压速度及遍数(列表说明),碾压温度等,

用定点测量下层表面高程、面层松铺高程、面层压实高程方法计算得到,测点数应大于 数据应在总结中列出

两台摊铺机中间接缝的处理方法,如何确保接缝(横缝、纵缝)处面层的压实度、平整度、渗 和外观均匀性符合规定。

H.9试铺路段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H.10.1建议施工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H.10.2建议施工产量及作业长度,相应施工机械设备及其组成, H.10.3正式施工中需控制的关键施工工序、工艺等建议。 H.10.4对开工申请中施工组织设计的修改建议。 H.10.5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等

附录1 (资料性附录)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表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表J沥青路面面层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K.1.1沥青路面施工场地建设一般指水稳混合料拌和站、沥青混凝土拌和站的建设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场地建设标准化管理案例

K.1.2.1拌合站选址用地合法,且周围无塌方、滑坡、落石、泥石流、洪涝等地质灾害;无高频、高 压电源及其他污染源;离集中爆破区500m以外;不得占用规划的取土、弃土场。 K.1.2.2拌和站选址除符合一般规定外,还应根据本合同段的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原材料储备能力、 运输条件、通电和通水条件等特点综合选址,尽量靠近主体工程施工部位,做到运输便利、经济合理; 并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设在生活区、居民区的下风向。

K.2.1场地规划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施工材料存放的选址与规划,明确其设置规模及位置等 施工材料存放场地应与拌和站配套建设。拌合场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完全隔离,避免交叉干扰。拌和站场 地面积、搅拌机组配置及产能满足生产、施工材料储备需求和工程进度要求。

图K.1高速公路水稳拌合站平面布置图

<.2.2场地硬化场内路面应做硬化处理,主要运输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场地平整, 无坑洼、排水通畅、无积水。拌和场进出口用水泥混凝土进行罩面处理。进出口处设置洗车池,运输车 两的轮胎保持干净,防止扬尘。

图K.3场内道路硬化处理

K.2.3场地排水系统拌合场内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场内排水按照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预设不小于 1.5%排水坡度,四周设置雨式排水沟。场区内排水系统与地方排水系统相接,不向农田排放,不对地 质不良的山体造成冲刷,场内排水应满足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场内污水(施工、清洗设备、冲洗场地 等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地方污水管网或河流。

K.2.4原材料场地建设

图K.5拌和场内四周设置排水沟

<.2.4.1路面基层储料场应采用水稳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硬化,面层堆料场地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 理。用于工程的集料应按级配要求,不同粒径、不同品种应严格分档、分档隔仓堆放,并有明显的标志, 严禁混堆。面层集料储料场搭设防雨棚,禁止太阳直接照晒或雨淋,防雨棚仓储面积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宜采用轻型钢结构,高度满足机械设备操作空间,并满足受力、防风、稳定、防雨、防雪等要求,

图K.6面层储料仓搭设轻质钢棚

<.2.4.2基层集料临边的分隔墙外侧,每隔10m左右设置一道挡墙,用于支撑分隔墙,避免临边分隔墙 因单侧堆料出现开裂、倒塌的情况

图K.7临边支撑挡墙

<.2.4.3基层储料仓之间的分隔墙应采用不小于30cm厚混凝土隔墙等构造物分隔,隔墙高度一般不小 于2.5m,2.5m以上部分可采用软隔离,软隔离采用美观、规则、颜色统一的材料(如水马等)整齐码放。 分隔墙顶面高度应高于料堆坡脚至少50cm以上,确保不窜料。

图K.8料仓之间分隔墙上采用水马隔离

K.2.4.4在料仓门口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沟与场区内排水系统相连接。排水沟采用混凝土砌筑,混凝 土的强度适当提高,以能满足装载机通行且排水沟侧墙不破损为原则,排水沟采用重力式雨水篦进行覆 盖防止料场积水

图K.9集料料仓前排水沟

TG/GW 277-2015 高速铁路声屏障维护管理办法2.4.5在集料储料仓醒目位置设置 标准级配的集料样品仓” 集料样品仓

K.2.5拌和设备厂区建设

图J.10集料样品仓

<.2.5.1拌和站宜采用环保型拌和楼并满足环保验收要求。拌和站计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不定期进 行复检,确保计量准确。保证各部电气元件正常工作。在拌和站醒目位置设置生产配合比标识牌。 <.2.5.2集料仓宜采用三面封闭钢结构料仓,并配置降尘设施。

Q/CR 483-2015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高强度挤塑板图K.11沥青拌合设备及三面围挡冷料仓

K.12水稳三面围挡料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