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284-2012 双组分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规范

DB32/T 2284-2012 双组分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2/T 2284-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8.4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3572
下载资源

DB32/T 2284-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T 2284-2012 双组分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技术规范

表16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用矿粉技术要求

9.3环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GB/T13749-2022 冲击式打桩机 安全操作规程.pdf9.3.1环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环氧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9.4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9.4.1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体积指标法。 9.4.2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原材料的试验选用、矿料级配组成计算、环氧沥青最佳用 量的确定以及混合料性能验证等, 9.4.3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 个阶段。 9.4.4环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应符合表18规定的设计范围

表18环氧沥青混合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设计范围

9.4.6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遵照下列步骤进

9.4.6.1且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2)确定最佳油石比 根据计算的矿料配比,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OAC和OAC±0.2%三个油石比, 室内拌制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击实成型试验,按目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环氧沥青混合 科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生产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与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之 差应不超过0.1%,如超出此规定,应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3)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按以上生产配合比,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环氧沥青混合料制备试件,按照以下项目进行 混合料性能检验: 环氧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环氧沥青混合料冻融壁裂、低温弯曲应变试验

9.4.6.3生产配合比验证

采用沥青拌和机进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试拌,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检验合格后铺筑试铺段。 取试铺用的环氧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并检验混合料的沥青用量、级配组成,最 终确定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9.4.7如果矿料产地、品种等发生变化,应重新开展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设 计任务。

9.5防水粘结层与粘结层的检查与处理

环氧沥青混合料下层铺装施工前,应检查防水粘结层的完整性及与钢板涂装表面的粘结性。 对局部钢板涂装外露或防水粘结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防水粘结层施工要求补涂。

环氧沥青混合料下层铺装施工前,应检查防水粘结层的完整性及与钢板涂装表面的粘结性。 对局部钢板涂装外露或防水粘结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防水粘结层施工要求补涂。 9.5.2粘结层的检查与处理 环氧沥青混合料上层铺装施工前,应检查粘结层的完整性及与下层铺装表面的粘结性。对

9.5.2粘结层的检查与处理

环氧沥青混合料上层铺装施工前,应检查粘结层的完整性及与下层铺装表面的粘结性。对 粘结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粘结层施工要求补涂

5铺装下层的检查与处理

9.6.1铺装下层病害的检查与处理

对铺装下层严重级配离析、鼓包、开裂等病害路段应划出处理范围,将病害铺装挖除或者 铣刨后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修补。 .6.2渗水的检查与处理。 对铺装下层渗水系数超过标准的路段,划出应处理的范围,处理后才能铺筑铺装上层。铺 装渗水状况除用渗水仪检查外,也可通过雨后路表的干湿分布情况进行观察确定。

.6.2渗水的检查与处理

对铺装下层渗水系数超过标准的路段,划出应处理的范围,处理后才能铺筑铺装上层。铺 装渗水状况除用渗水仪检查外,也可通过雨后路表的于湿分布情况进行观察确定。

9.7.1在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施工开工前,应先开展试铺段施工。试铺段宜选在合适地段,面 积不少于1000m²,施工宽度应能模拟主桥施工幅宽最宽和最窄的要求。 9.7.2试铺段施工包括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需要确定的内容包括: 9.7.2.1根据各种机械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确定机械数量 与组合方式。

9.7.2.2通过试拌确定

(1)拌和机的操作方式一一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拌和时间与拌和温度等。 (2)验证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确定正式生产用的配合

9.7.2.3通过试铺确定

9.8.1拌制环氧沥青混合料前夜,要预先将环氧沥青A组分及B组分加热脱筒,分别泵入各自 的场内贮油罐中。 9.8.2开始拌和前的1小时应完成环氧沥青结合料混合计量机的标定,确保组分A与组分B以 正确的比例混合。 9.8.3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9.8.4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环氧沥青结合料,开以混合料拌和均 匀为度。环氧沥青混合料每锅的拌和时间宜控制在40~50s,干拌时间不得少于3s。 9.8.5拌和的环氧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死料(即超过容许卸料时间或施工温度低 于充许施工温度的环氧沥青混合料)、无结团成块或离析现象。环氧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在110℃ 121℃范围并保持稳定,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混合料不得使用,并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调整。 9.8.6为便于检查与质量控制,应在拌和机出料口加一临时料斗,每一盘料均应首先卸入临时料 斗由专人检查。当混合料拌和质量与出料温度均满足要求时,即可卸人运料车。不满足要求的 混合料应坚决予以废弃,卸入废料运输车中,运至预先选定的废料堆场。 9.8.7每台拌和机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环氧沥青 混合料的油石比、矿料级配及混合料的性能。 9.8.8逐盘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进行动态控制管理,以施工当日拌和站打印的各热料仓称重质量, 计算施工平均油石比、分析生产级配波动情况;以热料仓筛分合成级配与生产级配进行级配调

9.8.8逐盘在线检查矿料级配进行动态控制管理,以施工当日拌和站打印的各热料仓称重质量, 计算施工平均油石比、分析生产级配波动情况;以热料仓筛分合成级配与生产级配进行级配调 整;对当日施工的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总量校核,检验铺装层厚度与设计值的偏差,

.9.1将满足质量要求的混合料由临时热料斗中卸入运料车内, 装料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防 上混合料的离析。 .9.2环氧沥青混合料装料应自后往前,保证先生产的混合料先摊铺。 .9.3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始终保持覆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 资保温并避免污染环境。 9.9.4装料结束后从车厢侧壁插入三支温度计,测温孔距离料车底板不得低于30cm,也不得高 于80cm

9.9.5运输车辆进场前的清洁干燥尤为重要,应安排专人对到达施工现场的混合料运输车车轮进 行清理,不得污染桥面。 9.9.6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侧喂料机前10~30cm处驻停,不得撞击侧喂料机。卸料过程 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侧喂料机推动前进

9.10.1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下层开始摊铺3小时前,应安排专人完成检查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 对局部有缺陷的位置应进行清除和补涂,并在摊铺施工时,安排专门人员随时检查, 9.10.2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上层开始摊铺3小时前,应安排专人完成检查环氧沥青粘结层,对 局部有缺陷的位置应进行清除和补涂,并在摊铺施工时,安排专门人员随时检查。 9.10.3环氧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分幅施工。摊铺方向及顺序的安排应能保证摊铺的顺利进行 并尽可能减少料车及其他机械在已铺环氧沥青面层上行驶。 9.10.4根据前场所测得的混合料平均温度确定容许卸料时间,合理进行料车调度。对于超温或 超时的混合料应坚决予以废弃。 9.10.5摊铺速度应根据供料能力及各料车送料单上的“容许卸料时间”确定,以匀速摊铺为原则 并尽可能减少摊铺过程中的拉料与鱼尾纹等现象,不得随意变换摊铺速度或中途停顿。 9.10.6自动调平装置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在摊铺前先用四米直尺测量桥面钢板的纵向平整度 若均在3mm内则摊铺基准可取原桥面板,否则应以挂线为基准,起步和结束20m范围内,可 采用导梁施工。 9.10.7采用履带式沥青摊铺机按预定的速度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对于摊铺机无法摊铺的 部位(如落水口与缘石之间、中分带紧急出口段),应随摊铺机组织人工摊铺。 9.10.8摊铺的混合料表面应无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鱼尾纹等现象。出现此类问题 时应分析原因,及时予以清除并调整施工方案。 9.10.9摊铺过程中应派专人定期翻动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之间的混合料,并及时清除“死料”。 9.10.10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摊铺前熨平板应预热至规定温度。熨平板应拼接紧密 不应存有缝隙。熨平板和夯锤振级应尽可能提高,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 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 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以略高王

旋布料器2/3高度为度,平板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应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 现离析现象。 9.10.11随时检测虚铺厚度、摊铺宽度是否符合规定,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调整。 9.10.12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及成型的混合料。料车上遭受雨淋的混合料

.11.1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碾压,并尽可能高温状态下进行往返碾压。 .11.2混合料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铺确定, 在主桥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遍数可参照表20,碾压速度可参照 表21热行

表20推荐压路机组合及碾压遍数

注:碾压范围内,摊铺层表面任意一点压路机通过一次算一遍(不含叠轮)。

表21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9.11.3初压、复压、终压段落应设置明显标志。对虚铺厚度、碾压工艺应设专岗管理和检查, 做到不漏压、不超压。 9.11.4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 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应减速缓行,不得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应呈阶梯状,不应处 在同一横断面上。 9.11.5对于压路机压实不到的局部位置,如路缘带附近、护栏基座周围,下层铺装采用人工夯 实或小型振动压路机、机具振捣压实,上层铺装按正常碾压工艺压实。 9.11.6碾压过程中如发现结团料或死料等应及时清除,并及时用新料填补、压实,

9.11.7派专人负责检测碾压温度,保证初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2℃,终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 当温度不满足要求时,要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再次发生, 9.11.8禁止使用柴油、机油等作为压路机隔离剂,应采用沾有隔离剂的拖布擦涂碾压轮,防止 环氧沥青混合料粘轮,影响铺面的平整度。 9.11.9不得将压路机或其它车辆停放于已碾压成型的环氧沥青铺装层,并防止矿料、油料、杂 物散落在铺装面层。 9.11.10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施工完毕后,要进行自然养护,在养护期间严禁车辆通行,严禁堆 放重物。

9.12施工接缝的处理

9.12.1纵缝应设置在车道标线处,与纵腹板和纵向加劲肋的横向间距不应小于10cm。严禁将纵 缝设置在行车道主轮迹带内或纵隔板、纵向加劲肋上翼缘的上方。 9.12.2铺装上下层的纵向施工缝间距应不小于15cm,铺装下层施工缝应设置在上层施工缝内 侧。 9.12.3铺装施工幅宽大致相等。 9.12.4对铺装下层,应尽可能避免设置横向施工缝。当因故无法避免时,横向施工缝与最近的 横隔板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1.2~1.8m,且相邻两幅的横缝应错开至少1m。对铺装上层,原则上 不设置横向施工缝。 9.12.5铺装下层的施工缝采用45~60°角的斜接缝,铺装上层的施工缝采用60~90°的接缝,接缝 应紧密、平直。 9.12.6切缝前预先画好线,采用切缝机沿线切割,切割过程中应确保切缝平顺、无拉料、塌边 等现象。 2.12.7切缝后应立即将 及其他杂物清除主净

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完毕后,要进行自然养护,养护期不小于30d,具体养护期应根 环境温度与现场试验确定

9.14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9.14.1 一般要求

9.14.1.1桥面铺装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严格 的目标管理、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度,对施工各阶段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评定,达到所 规定的质量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9.14.1.2与铺装施工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结果、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和保 存。对已采取措施进行返工补救的项目,可在原始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9.14.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

9.14.2.1环氧沥青铺装施工质量检查方法、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2的要求。

表22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质量检验标准

9.14.2.2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铺装离析的检测 表面进行外观(色泽、油膜厚度、表

面空隙)检查,发现路面局部渗水、严重离析或压实度不足时,应采取补救措施。

双组分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

施工机械和配件应配备齐全,开工前做好保养、调试和试机等准备工作,确保在施工期间 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机械故障。应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 还应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

A.2钢板除锈及防腐涂装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

面板的除锈和防腐涂装的主要施工机械配备见表A

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层和粘结层采用的是环氧沥青粘结料,由于环氧沥青粘结 料属于双组分热固性化学类材料,需采用环氧沥青专用酒布机

面铺装的防水粘结层和粘结层施工质量检测的主

风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及粘结层施工质量检测的主

A.4环氧沥青铺装层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仪器

A.4环氧沥青铺装层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仪器

B.1.1本方法适用于双组分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B.1.2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 个阶段,确定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B.1.3配合比设计的试验应遵循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混合料拌合应采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 和机进行。混合料拌合温度和试件制作温度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B.2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

B.2.1原材料的选用和试验

B.2.1.1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应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从工程实际使 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的样品。生产配合比设计,至少干拌5次后进行取样。经试验,各项指标 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才能选用。 B.2.1.2环氧沥青应按现行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从准备使用的环氧 沥青A、B组分罐中取代表性样品。经试验各项指标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才能使用。 B2.2矿料配比设计 B.2.2.1矿料配比宜借助电子计算机试配法计算合成。矿料级配曲线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 混合料试验规程》规定绘制(横坐标X=d:°.45),由原点与通过集料最大粒径100%的点的连线作 为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密度线。 B.2.2.2宜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 设计级配范围(表18)的上方、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错,且在 0.3mm~0.6mm范围内不出现驼峰"。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B2.2.3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分别制作儿组级配的马尔试件,测定混合 料试件空隙率VV,初选一组满足或接近设计要求的级配作为设计级配

B.2.3.1配合比设计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B.2.3.2环氧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制作温度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并与施工实际温度相一致。 B2.3.3按式(B.1)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1UU Pi + P2 +... Pn Y1Y2 Yn

式中:P1、P2、.....Pn一各种矿料成分的配比,其和为100; Y、2、…一各种矿料相应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注:粗集料按T0304方法测定,机制砂及石屑按T0330方法测定,矿粉(含消石灰、水泥)以表观相对 密度代替。 B2.3.4按式(B.2)计算矿料混合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m

100 Pi + P2 +. P Y1Y1

1、2...n一各种矿料按试验规程方法测定的表观相对密度。 B2.3.6确定矿料混合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环氧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热固性材料,难以分散,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 密度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B.4)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C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 (B.5)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B.6)计算

(B.4) B.5)

式中:se 一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C—合成矿料的沥青吸收系数; W*——合成矿料的吸水率,%; sb——材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sa——材料的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B.2.3.7以预估的油石比为中值,按0.5%间隔制备5组不同油石比混合料成型马歇尔试件 B.2.3.8用表干法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fc B.2.3.9环氧沥青混合料宜按式(B.7)计算各个不同沥青用量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100+Pai 100 + Pai Yh

100 P 100 Pai 1s Yh

P——所计算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油石比,%

Yse——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按式B.4或B.5计算,无量纲; B2.3.10按式(B.8)、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VV,准确至小数点后1位。

式中:VV一试件的空隙率,%; ——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按式B.7计算得到,无量纲; B.2.3.11环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测定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 B2.4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或油石比) B.2.4.1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马歇尔试验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绘成圆滑的曲线。确定均符合 本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min~OACma*。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应涵 盖设计空隙率的全部范围,并尽可能使密度及稳定度曲线出现峰值。如果没有涵盖设计空隙率 的全部范围,试验应扩大沥青用量范围重新进行。 B.2.4.2按下列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OAC1。 B.2.4.2.1在曲线图上求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稳定度最大值、目标空隙率的沥青用量a1、a2、a3。 按式(B.11)取平均值作为OACi

DB1305/T 29-2021 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pdfOACi=(ai+a2+a:)/3

B.2.4.2.2对所选择试验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或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在曲线两端) 时,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s作为OACi,但OACi应介于OACmin~OACm*的范 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B.2.4.3计算的最佳油石比OAC,从图中得出所对应的空隙率值,检查图中相应于此OAC的各项 指标是否均符合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B2.5配合比设计检验

B2.5配合比设计检验 根据所选择的设计级配和所确定的最佳油石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表 16的技术要求。不符要求的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B2.6配合比设计报告 B.2.6.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原材料质量试验结 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 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 B.2.6.2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

选择的设计级配和所确定的最佳油石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表 支术要求。不符要求的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Q/GDW 11810.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B2.6配合比设计报告

B.2.6.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括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选择说明 品种选锋与原材科顶重试验: 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及各项体积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试验报告的矿料级配 曲线应按规定的方法绘制。 B.2.6.2报告不同沥青用量条件下的各项试验结果,并提出对施工压实工艺的技术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