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552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3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3715
下载资源

JTG/T5521-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半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

.6.3不同档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其沥青含量应分别计算再加和

D.7.1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老化程度、含水率、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RAP)矿料的级配变异情况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沥青混合料类型、拌和设备的类型 与加热干燥能力、新集料的性质等,确定新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 比例,

D.7.2将粗、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矿料分别作为再生沥青混合料中 种矿料进行矿料配合比设计

D.8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D.8.1以估算新沥青用量P为中值,用Pb、P±0.5、P±1.0这5个沥青用量 水平,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的马歇尔方法确定最佳新 沥青用量。

D.8.2马歇尔试件制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置于烘箱中加热至120℃,加热时间不宜超过2h, 避免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进一步老化。 2根据再生沥青的黏温曲线确定混合料的拌和与成型温度,新集料加热温度宜高 出拌和温度10~15℃。 3再生混合料拌和时的投料顺序宜为:在预热的拌和锅中先倒入沥青混合料回收 料(RAP)并加入再生剂混拌均匀,然后加入粗细集料混拌均匀,再加入新沥青混拌 均匀,最后加人矿粉拌和至均匀为止,总拌和时间约3min。 4将一个试样所需的混合料倒人预热的试模中,成型方法应与热拌沥青混合料 相同。

208规范以新沥青的黏温曲线来确定拌和与成型温度,本次修订将其改为采用再 生沥青(新沥青、老化沥青和再生剂)进行黏度试验,确定拌和与成型温度。 对于含有改性沥青的再生混合料,有时难以通过结合料黏温曲线确定拌和与成型温 度,可参照对应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并根据经验予以确定。

本条为此次修订新增加的内容。RAP毛体积密度准确与否,影响到VMA的计算 进而影响沥青用量的大小和混合料的耐久性。由于P通过历史记录估计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高掺量RAP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应实测RAP矿料毛体积相对密度而非采用 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此外,有的RAP在燃烧过程中集料也会被燃烧掉,这样的RAP应 使用溶剂法回收集料。

D.9.1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D.10.1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报告应包括: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试验结 果、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量确定、再生沥青的试验结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选择说明、材料品种选择与新材料试验结果、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以及各项体积 指标、配合比设计检验结果等。

附录E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E.1.1本方法适用于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E.1.2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E.1.2的步骤进行,生产配 合比可参照本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 E.1.3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通过试验段进行检验

E.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E.2.1在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 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特殊情况下允许超 出规范要求级配范围。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 变更。

E.3.1宜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矿料级配和拟定的设计级配范围,确定 掺加的新矿料级配。 E.3.2当再生沥青混合料不能满足级配要求时,应综合考虑再生厚度、新沥青混合 料的掺配比例和级配、再生沥青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等,调整级配范围。 E.3.3+ 再生沥青混合料宜掺加新沥青混合料,以改善原路面矿料级配

图E.1.2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流程图

E.4.2应根据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确定再生剂用量。可采用如下的试配法进行 青再生试验:将再生剂按一定间隔的等差数列比例掺入旧沥青,测定再生沥青的三 标,绘制变化曲线,用内插法初步确定再生剂用量

使用再生剂时,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要根据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等级等实际情况确 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热再生本身的工艺特点,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要低于该地区通 常使用的新沥青标号,以防止出现由于再生沥青标号太高造成再生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 变差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原路面新沥青标号降低一个标号作为再生沥青的

使用再生剂时,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要根据气候条件、交通荷载等级等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热再生本身的工艺特点,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要低于该地区 使用的新沥青标号,以防止出现由于再生沥青标号太高造成再生沥青路面高温稳定 差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原路面新沥青标号降低一个标号作为再生沥青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议

目标标号。 经验表明,在满足再生沥青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再生剂能少用则尽量少用。一般情 况下,掺加的新沥青的标号可选择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 规定该地区的新沥青标号。当选择掺加高标号的新沥青时,可以适当减少再生剂的用 量。掺加的新沥青技术指标要求参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 确定。

E.4.3确定再生剂用量时应考虑RAP中粗集料吸附沥青情况。

E.5.1预估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以此为中值,以定的间隔确定5个新沥青 用量,分别成型马歇尔试件。 E.5.2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的方法测试 式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吸水率、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试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 度和流值。

E.6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E.6.1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确定最 青用量。

E.6.1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确定最佳新沥 青用量。 E.6.2新沥青混合料应避免出现沥青过多而导致沥青流消和离析等现象。新沥青无 法随同新加沥青混合料加人时,可将多出的部分作为添加剂在再生施工中单独添加。

E.6.2新沥青混合料应避免出现沥青过多而导致沥青流消和离析等现 法随同新加沥青混合料加入时,可将多出的部分作为添加剂在再生施工中

若将计算得到的新沥青用量与新集料作为新混合料的油石比,可能会导致新混合料 量较多,产生流和离析等现象。因此建议新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与再生混合料油 比相同,不足的部分通过现场添加弥补

若将计算得到的新沥青用量与新集料作为新混合料的油石比,可能会导致新混合料 量较多,产生流和离析等现象。因此建议新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与再生混合料油 比相同,不足的部分通过现场添加弥补

E.7.1应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方法进行配合比设 计检验。

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E.8试验段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

E.8.1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应经试验段检验。 E.8.2试验段检验项目主要有:现场再生沥青的技术指标、马歇尔稳定度、再生 合料的级配、车辙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破坏应 等,检验上述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E.8.1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应经试验段检验。 E.8.2试验段检验项目主要有:现场再生沥青的技术指标、马歇尔稳定度、再生混 合料的级配、车辙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低温破坏应变 等,检验上述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增加高温和低温性能检验,主要判断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和对低温 性能的恢复情况,

录F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方法

F.1.1本方法适用于使用马歇尔方法进行乳化沥青或者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 合比设计。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振动压实成型,但压实参数、技术要求 等需要通过论证确定。

F.1.2中、细粒式冷再生混合料,宜采用标准击实法成型(Φ101.6mm×63.5mm): 粗粒式冷再生混合料,应采用大型击实法成型(d152.4mm×95.3mm)

F.1.3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且标配合比设计宜按图E.1.3的步骤

图F.1.3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流程图

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E.2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取样与分析

F.2.1厂拌冷再生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应按本规范附 录B.2的规定从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料堆取样。就地冷再生和全深式 令再生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应按本规范附录B.1的规定从 原路面取样。

F.2.2应按本规范表5.8.1和第5.9.1条的要求实测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各 项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在再生混合料中到底是作为沥青混合料在发挥作用, 还是作为“黑色集料”在发挥作用,是经常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问题。两者的区 别在于,如果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作为沥青混合料看待,则承认RAP中的沥 青与新沥青的融合;而如果是作为“黑色集料”对待,则认为RAP中的沥青不会与新 沥青融合,也就不会影响结合料的性质。 对于冷再生混合料而言,新沥青与旧沥青的融合尽管没有热再生充分,但也是不同 程度存在的,尤其是对于新沥青完全裹覆形态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而言更是不能忽 视的。因此,检测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沥青含量及回收沥青的指标,对于冷 再生混合料设计而言是有价值的。

F.2.3应按本规范表5.8.2和表5.9.2的要求检测RAP和RAI指标并确定满足 要求。

E.3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F.3.1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应在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交通荷载等级、 生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矿 后确定。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

F.4.1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其质量应满足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当单一规格的集料 某项指标不合格,但不同粒径规格的集料按设计级配形成的冷再生混合料指标能符合本 规范要求时,允许使用。

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F.4.2应针对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乳化沥青配方设计。使用乳化沥 青作为再生结合料时,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5.2.1的要求。 F.4.3使用泡沫沥青作为再生结合料时,泡沫沥青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按本规范附录C的方法进行沥青发泡试验。沥青发泡性能应满足表5.3.1的 要求。 2在不影响沥青和混合料性能的前提下,可使用发泡剂改善沥青发泡性能。

通过添加发泡剂,一方面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另一方面,离子型发泡剂会吸附在液 膜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当液膜变薄到一定程度时两个双电层发生重叠,产生相斥作 用,阻止液膜进一步变薄,从而改善沥青的发泡特性。反之,如果材料中含有消泡剂的 成分,则不利于沥青发泡,有的沥青在原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添加消泡剂造成了发泡 困难

通过添加发泡剂,一方面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另一方面,离子型发泡剂会吸 膜表面形成扩散双电层,当液膜变薄到一定程度时两个双电层发生重叠,产生 用,阻止液膜进一步变薄,从而改善沥青的发泡特性。反之,如果材料中含有消 成分,则不利于沥青发泡,有的沥青在原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添加消泡剂造成 困难。

F.4.4配合比设计的各种矿料、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水泥等应按 定,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质量应满足本规 要求。

F.5.1测得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新集料、水泥等各组成材料的级配。 F.5.2以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为基础,掺加不同比例的新集料、水泥等,使 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 F.5.3合成级配曲线应平顺,不宜有锯齿形交错。

.6.1参照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TO131方法,对合成矿料进行司 式验,确定最佳含水率。

F.6.1参照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TO131方法,对合成矿 科进行击 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 F.6.2使用乳化沥青时,乳化沥青试验用量可定为3.5%,变化水量进行击实试验, 获得最大干密度时混合料的含水率即为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OWC。

F.6.2使用乳化沥青时,乳化沥青试验用量可定为3.5%,变化水量进行击 获得最大干密度时混合料的含水率即为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OWC。

由于乳化沥青本身含有近40%的水,因此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 不仅应该计算外加拌和水以及矿料中所含的水,还应该将乳化沥青中的水计入 其中。 除了最佳含水率,国外还有最佳液体含量(optimalliquidcontent)的概念。例如, 美国有的州将乳化沥青量和水量定义为“液体含量”,并使用密度曲线确定最佳液体含 量的水平,同时也有不少州使用“最佳含水率”的概念,即乳化沥青中的水、外加水 矿料和RAP中的水之和(混合料体系中所有水分的总和)。大量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 在保持总液体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乳化沥青和水的比例,混合料的干湿状态变化比较 明显,而保持总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乳化沥青和水的比例,混合料的干湿状态变化 相对较小。因此,本规范采用的是含水率而不是液体含量的概念。 在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流程中,先确定最佳含水率还是先确定沥青含量,国外方法 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先采用一个固定的沥青用量,变化外加水量,通过击实试验确定最 佳含水率;有的则是先采用一个固定的含水率,变化沥青用量制备试样得到最佳沥青用 量,然后在最佳沥青用量的情况下通过击实试验得到最佳含水率。例如美国有的州就规 定将总水量保持在3%,变化4个乳化沥青用量(1.0%、1.5%、2.0%、2.5%)制备 试样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然后在选定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下,按照总水量2.0%、 2.5%、3.0%、3.5%、4.0%分别制作试样确定混合料的空隙率,据此确定最佳含 水率。 对于如何确定最佳含水率,国外也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有的规定以乳化沥青在石料 上有很好的裹覆但又没有多余的液体流出时的水量计算最佳含水率;有的则是细化成两 个最佳含水率,一个是最佳拌和含水率(OMMC),另外一个是最佳击实含水率(OC MC),前者通过拌和试验由技术人员定性判断,后者则通过振动成型试验定量确定。

F.6.3使用泡沫沥青时,在不添加泡沫沥青的情况下,变化含水率进行击实试验 得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即为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OWC。

理论上讲,是否喷入泡沫沥青对击实试验结果是有影响的,但是由于泡沫沥青含水 率很低,而且泡沫沥青在混合料中不呈裹覆状态,因此实际影响往往不大。近年来的工 程实践中在确定最佳含水率时也一般不喷入泡沫沥青,本规范为简化试验流程,相应进 行了修改。 工程实践中发现,在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的基础上折减20%左右的 含水率可能更有利于泡沫沥青分散及保证混合料性能。

理论上讲,是否喷入泡沫沥青对击实试验结果是有影响的,但是由于泡沫沥青含水 率很低,而且泡沫沥青在混合料中不呈裹覆状态,因此实际影响往往不大。近年来的工 程实践中在确定最佳含水率时也一般不喷入泡沫沥青,本规范为简化试验流程,相应进 行了修改。 工程实践中发现,在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的基础上折减20%左右的 含水率可能更有利于泡沫沥青分散及保证混合料性能。

F.7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及水泥用量

F.7.1以预估的沥青用量为中值,按一定间隔变化形成4~5个乳化沥青(泡沫沥 青)用量,取1~3个水泥用量,保持冷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OWC不变,按下列方 法制备马歇尔试件: 1向拌和机内加入足够的拌和均匀的含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的混合集料。 2按计算得到的加水量加水,拌和均匀,拌和时间一般为1min。 3按计算的乳化沥青(泡沫沥青)量加入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拌和均匀,拌 和时间一般为1min。 4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装人试模,放到马歇尔击实仪上,击实次数要求为:乳化 沥青试样双面各击实50次(标准击实试件)或75次(大型击实试件),泡沫沥青试样 双面各击实75次(标准击实试件)或112次(大型击实试件)。 5将试样连同试模一起侧放在60℃的鼓风烘箱中养生至恒重,养生时间一般不少 于40h。 6将试模从烘箱中取出,乳化沥青试样应立即放置到马歇尔击实仪上,双面各击 实25次(标准击实试件)或37次(大型击实试件),然后侧放在地面上,在室温下冷 却至少12h,然后脱模。泡沫沥青试样直接侧放冷却12h后脱模。

F.7.2对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测定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r,宜采用现行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O707蜡封法。用其他方法测定试 件的毛体积密度前,应对该试验方法进行验证

F.7.3对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成型马歇尔试件的同时,用现行《公路工程 历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O711真空法实测各组再生混合料的理论最 大相对密度。

F.7.4将各组油石比试件进行15℃劈裂试验、浸水24h

115℃劈裂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20)T0716,将试件浸泡在15℃恒温水浴中2h(小型马歇尔试件)或4h(大型马歇 尔试件),然后取出试件立即测试15℃劈裂试验强度。 2浸水24h劈裂试验方法:将试件完全浸泡在25℃恒温水浴中22h,再按现行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T0716,将试件在15℃恒温水浴中 完全浸泡2h(小型马歇尔试件)或4h(大型马歇尔试件),然后取出试件立即进行劈 裂试验,结果即为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 3干湿劈裂强度比是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与15℃劈裂试验强度的比值,按 式(F.7.4)计算干湿劈裂强度比。

式中:P— 一试件浸水24h劈裂试验强度(MPa); P.——试件15℃劈裂试验强度(MPa);

尽管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对劈裂试验方法有 明确的规定,但工程实际中对于具体操作步骤仍存争议,为此本规范对容易出现争议的 内容做了细化。对于干劈裂强度试样,在恒温水浴中浸泡的目的是使试样达到要求的试 验温度,试样不应该套在塑料袋中,否则试件温度难以达到要求。 有成熟工程经验时,试验时可减少乳化沥青用量、水泥用量的变化数目,以便减少 试验工作量。

F.7.5对于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通常情况下可按15℃劈裂强度试验和十湿劈裂 强度比试验结果达到最佳化(出现峰值),同时空隙率在8%~13%范围内对应的乳化 历青用量和水泥用量作为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和水泥用量。当遇到试验结果无 明显峰值时,应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和水泥用量。

F.7.6使用乳化沥青时,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处的混合料空隙率应满足 表6.3.5的要求,不满足时应重新进行设计。 F.7.7对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通常情况下可按15℃劈裂强度试验和干湿劈裂 强度比试验结果达到最佳化(出现峰值)时对应的泡沫沥青用量和水泥用量,作为最 圭泡沫沥青用量(OFC)和水泥用量。当遇到试验结果无明显峰值时,应结合工程经 验综合确定最佳泡沫沥青用量(OFC)和水泥用量。

F.8.1对于重及以上交通荷载等级的公路,应对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 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指标进行检验,用于面层时还应对其动稳定度指标进行检验。配合 比设计检验方法应满足下列要求: 1成型试样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件成型的击实次数,小型马歇尔试 件规定为双面各击实50次,大型马歇尔试件规定为双面各击实75次,按本规范规定 的方法养生,然后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 T0729冻融劈裂试验方法对混合料性能进行检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3.6 表6.4.6的要求。 2成型试样进行车辙试验。车辙试样成型方法及试验结果应满足表6.3.6 表6.4.6的要求

F.9.1乳化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报告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1材料检测结果,包括乳化沥青、集料、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等的检测 结果; 2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设计曲线及各矿料配合比; 3最佳乳化沥青用量、水泥用量、最佳含水率; 4混合料性能设计指标、检验指标结果、试验方法等。

+ 混合料性能设计指标、检验指标结果、试验方法等。 9.2泡沫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报告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1材料检测结果DB11/T 1582-2018 高危行业企业应急装备配备规范,包括沥青、集料、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等的检测结果; 2沥青发泡试验结果,包括最佳发泡温度、发泡水量等; 3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设计曲线及各矿料配合比; 4最佳泡沫沥青用量、水泥用量、最佳含水率; 5混合料性能设计指标、检验指标结果、试验方法等

F.9.2泡沫沥青冷再生配合比设计报告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

1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DBJT 15-169-2019 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规范,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达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表述为 “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一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