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GT D31-06-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4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07841
下载资源

JTGT D31-06-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D31-06-2017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8.6.2表面喷涂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涂施工的环境温度宜不低于10℃,且不高于40℃,风速应不大于5m/s(3级 风),相对湿度应小于80%。隧道洞口宜做遮蔽,防止泡沫飞溅污染环境。 2喷涂施工前,应检查隧道二次衬砌表面的平整度,清除尖锐凸出物和表面污物 订磨、平整错台和凹凸不平部位。 3喷涂后的抗冻保温层应熟化48~72h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喷涂保温层应连续、饱满,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宜大于6mm。 5可使用聚合物乳液砂浆修饰并保护保温层。 8.6.3复合式衬砌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期支护表面应除污清理。 2复合式防水板宜采用涂胶粘贴的方法粘贴到初期支护表面,粘贴过程中应保证 方水板平整、无皱、无破损,与洞壁密贴,接缝粘贴防水可靠。 3在隧道初期支护表面有湿渍的区段,应对铺设好的防水层进行工间检测,无渗 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4保温层保温板宜预制成型,洞内拼装后方可粘贴施工。保温板与防水板应紧贴 密实、无空鼓、整体平整度良好。

6.3复合式衬砌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

1初期支护表面应除污清理。 2复合式防水板宜采用涂胶粘贴的方法粘贴到初期支护表面,粘贴过程中应保证 防水板平整、无褶皱、无破损,与洞壁密贴,接缝粘贴防水可靠。 3在隧道初期支护表面有湿渍的区段,应对铺设好的防水层进行工间检测,无渗 漏缺陷后方可进行后续作业。 4保温层保温板宜预制成型,洞内拼装后方可粘贴施工。保温板与防水板应紧贴 密实、无空鼓、整体平整度良好。

8.6.4隧道保温层施工,必须保证施工防火安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预案、

8.6.4隧道保温层施工,必须保证施工防火安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防火预案 工操作规程GB/T 8075-2017 混凝土外加剂术语,并进行全员培训。防火安全员应在现场值班。施工现场应配备消防器 不得堆放可燃材料

隧道保温层施工处于半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空 人员难以疏散,需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

U形沟槽施工,应保证保温层粘贴或锚固牢靠,电伴热接口易于检查维护。

8.6.5U形沟槽施工,应保证保温层粘贴或锚固牢靠,电伴热接口易于

进行公路工程材料与结构抗冻设计时,应依据实际调查数据或实测资料。表中数据是利用气象部门实测数 据统计计算确定的,供设计人员参考。 1.最大年降水量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2.冻结指数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多年最大值。 3.最低气温是每年气温的最低值,最热7d平均最高气温是每年连续7d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最大值。利 用1960~2000年的气候资料计算相应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 4.混凝土有害冻融循环次数是利用1971~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进行公路工程材料与结构抗冻设计时,应依据实际调查数据或实测资料。表中数据是利用气象部门实测数 据统计计算确定的,供设计人员参考。 1.最大年降水量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2.冻结指数是利用1990~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多年最大值。 最低气温是每年气温的最低值,最热7d平均最高气温是每年连续7d的日最高气温平均值的最大值。利 用1960~2000年的气候资料计算相应多年平均值与标准差。 4.混凝土有害冻融循环次数是利用1971~2000年气候资料计算确定的

附录 B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B. 1目的与适用范围

B.1.1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循环,测定混合料试件在 经过数个冻融循环前后的劈裂抗拉强度比,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冻性。非经注明,试 验温度为25℃,加载速率为50mm/min。 B.1.2本试验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圆柱体试件,击实次数为双面各50次,集 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6.5mm

B.3.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CE20—2011)中T070

B.3.1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抗冻性试验

B.3.10取出试件立即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一2011) 中T0716用50mm/min的加载速率进行劈裂试验,取得试验的最大荷载。

0.636 62P RrI = d, · h.

式中:R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劈裂强度(MPa); RT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劈裂强度(MPa); PT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试验荷载最大值(N); PT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试验荷载最大值(N):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高度(mm); h2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高度(mm); di 未经冻融循环试件的直径(mm); d 经历5次冻融循环试件的直径(mm)。

B.4.2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按式(B.4.2)计算:

B.4.2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按式(B.4.2)计算:

式中:TSR一冻融循环后的劈裂强度比; Rr2——5次冻融循环后有效试件劈裂强度平均值(MPa);

0.63662Pr2 Rr2 = d, ·h,

RT2 TSR= ×100% Rt

B.5.1每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得小于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一组测定 值中某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 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件数目n为3、4、5、6个时,k值分别为1.15、1.46、 1. 67、1. 82。

结果均应注明试件尺寸、成型方法、试验

条文说明 本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T0729一2000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主要区别在于增加冻融循环次数,减少单次 循环过程中高温水浴时间,以及对经历5次冻融循环的试件增加直径和高度测试。

附录C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C.2仪器和材料技术要求

C.2.1钢板:1块,200mm×200mm,厚2mm,四周边缘有高8mm、宽5mm的密圭 边框。 C.2.2 钢球:1个,质量500g±1g。 C.2.3 铁架:1个,在距钢板顶面500mm高度处有一小平台,高度可调节。 C.2. 4 冰箱。 C.2.5 集料位置固定方格网:铁质方格网,含10×10个方格,用于集料定位。

C.3.1按图C.3.1将铁架放好,并在铁架下方放置底座,将钢板反扣于底座上,调 整铁架平台高度至钢板平面距离为500mm。将铁架及底座调节水平,并使用悬挂圆锥 体确定集料回收槽与钢板的位置,钢板的位置应使自铁架平台上落下的钢球恰好跌落在 钢板的正中央。此位置调整好后不得移动。 C.3.2将碎石先用4.75mm、9.5mm道路用标准筛过筛,再使用国标规定的

C3.2将碎石先用4.75mm、9.5mm道路用标准筛过筛,再使用国标规定 5mm、8mm筛过筛,从粒径5.6~8mm碎石中取出接近立方体形状规则的碎石10 用洁净水洗净,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于,然后放在于燥器中备用

青与集料低温黏结性试验仪

C.3.3将200mm×200mm的钢板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预热备用。

C.3.3将200mm×200mm的钢板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预热备用。

C.3.4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一2011)中T0602沥 青试样准备方法加热沥青;然后取出钢板,放在平台上,使用水准尺从四个方向控制钢 反处于水平状态,立即向钢板中浇灌沥青40g,然后放置在混凝土振动台上高频振动 Os,以使沥青在钢板表面形成1mm的均匀薄膜。保持钢板不动置于室温中冷却,使用 固定方格网均匀地放上10排,每排10颗,共100颗准备好的碎石。碎石与碎石之间的 间距应大体均匀。

C.3.5将钢板连同摆好的碎石一起,放入60℃烘箱中加热5h,使碎石与沥青有良 好的黏结,再放入-18℃的冰箱冷却12h以上。如没有专用的冰箱,可用家用冰箱的冷 冻室代替。

C.3.6从冰箱中取出钢板,按图C.3.1放在铁质底座的表面,将钢板粘有沥青碎石 的一面朝下,正对集料回收槽,未粘沥青碎石的面朝上;将钢球置于平台边缘,用手指 轻轻一碰,使钢球从铁质平台落下,恰好跌落在钢板反面的中心,观察钢板受钢球冲击 振动后碎石被振落的情况

被振落的集料数量占总集料数量的百分率

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

一试验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C.5.1同一试验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

本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中 T0660一2000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主要对试验用集料粒径作了更严格的要 求。4.75~9.5mm集料低温黏结性试验结果离散性较大,因此参考《试验筛金属丝编 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GB/T6005一2008),对4.75~9.5mm 集料采用5.6mm与8mm标准筛进行了二次筛分,并开展了5.6~8mm、8~9.5mm集料 的低温黏结性试验研究,最终提出本试验方法。

附录D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1引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讯

D.1.1引气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具体步骤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一2011)进行,路面用引气水泥混凝土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 则》(JTG/TF302014)进行。

D.1.2基本参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D.1.3应采用体积法计算配合比, 量计人

D.1.3应采用体积法计算配合比,并将设计拌合物含气量计入

D.1.4应验证浆集比,并符合下列规定:

引气混凝土的浆体体积可按式(D.1.4)

ftw mf P pw Pe Pf Pk 100

式中: V—1m²混凝土中浆体体积(m); mw,me,m,mk 分别为水、水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用量(kg/m"); Pw,Pe,Pf,Pk 分别为水、水泥、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的密度(kg/m3): α一一引气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1.5引气水泥混凝土含气量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调整应通过改变引气剂掺量来进行。 2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低于要求时,允许在原拌合物的基础上增加引气 剂的掺量来调整拌合物含气量。在调整一次引气剂掺量后,拌合物含气量仍不能满足要 求时,则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再次调整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 要求。 3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高于要求时,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适 当减少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要求。 4对掺速凝剂的喷射引气水泥混凝土,应控制硬化后水泥混凝土的气泡间距系数, 并满足表4.3.3的规定。喷射引气水泥混凝土用引气剂应事先溶于水中,不得以干粉状 加人。

D.1.6引气水泥混凝土抗冻性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和易性、拌合物含气量、强度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抗冻性检验。抗冻性检验 时,拌合物含气量应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增加、减少0.5~1.0个百分点,试配3组水泥 混凝土。试配C.40及其以上引气水泥混凝土时,水胶比可根据拌合物含气量增减适当 减少、增大0.02~0.03,强度高时取上限。 2当抗冻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大拌合物含气量和减小水胶比的措施,直至 抗冻性满足要求,并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抗冻性要求,且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 配合比。

D.2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D.2.1基本参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根据冻融环境等级,按表4.2.1和表4.3.6确定引气水泥砂浆的抗冻等级、最 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大胶砂比和拌合物含气量。 2应根据水泥砂浆稠度大小按表D.2.1确定用水量,

中:m。,m—分别为水泥、矿物掺合料的用量(kg/m)。 D.2.3应验证引气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并符合表4.3.6的规定。

D.2.3应验证引气水泥砂浆的水胶比,并符合表4.3.6的规定。

D.2.4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的调整应通过改变引气剂掺量来进行。 2当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低于要求时,充许在原拌合物的基础上增加引气 剂的掺量来调整拌合物含气量。在调整一次引气剂掺量后,拌合物含气量仍不能满足要 求时,则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再次调整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 要求。 3引气水泥砂浆拌合物含气量高于要求时,应将该拌合物废弃,重新配料并适当 减少引气剂掺量,直至拌合物含气量满足要求。 D.2.5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时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

D.2.5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与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引气水泥砂浆强度检验试配时至少应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 D.2.4确定的配合比,其余两个配合比的用水量、砂用量不变,水胶比应分别增加及减 少0.05。 2以稠度、含气量及28d龄期抗压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者作为选定的配合比。

D.2.6对选定的配合比可按下列步骤进

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应根据第D.2.5条确定的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引气水泥 理论表观密度值:

2按下式计算引气水泥砂浆配合比校正系数8:

p=m+m+m,+m

式中:Pt,Po——分别为引气水泥砂浆的理论表观密度、实测表观密度值(kg/m²), 确至10kg/m

D.2.7引气水泥砂浆抗冻性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和易性、拌合物含气量、强度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抗冻性检验。抗冻性检验 时,拌合物含气量应在设计值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减少1个百分点,试配3组砂浆。 2当抗冻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增大拌合物含气量,并适当减小水胶比、胶砂 比或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直至抗冻性满足要求。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抗冻性,且经济 性合理的配合比作为试验室配合比。

附录E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体积密度法)

附录E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体积密度法)

E.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混凝土拌 合物含气量测定仪时,可参照本方法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E.2.1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的拌合物采用5L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mm,筒壁厚为3mm;粗集料最 大粒径大于40mm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容量筒上缘 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容量筒容积应予以标定, 标定时另需一块能覆盖住容量筒顶面的玻璃板,厚度6mm。先称量玻璃板和空筒的质 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口时,一边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 推人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将容量筒 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秤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差即为容量筒的容积(L)。 E.2.2台秤:量程20kg,感量1g。 E.2.3 振动台: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中技术要求的 规定。 E.2.4 捣棒: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落度仪》(JG/T248)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E.2.5橡胶锤:质量为250g±10g。

E.2.1容量筒:金属制成的圆筒,两旁装有提手。对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的拌合物采用5L容量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2mm,筒壁厚为3mm;粗集料最 大粒径大于40mm时,容量筒的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容量筒上缘 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容量筒容积应予以标定。 定时另需一块能覆盖任容量筒顶面的玻璃板,厚度6mm。先称量玻璃板和空筒的质 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当水接近上口时,一边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 推人盖严,应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带入任何气泡。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将容量筒 连同玻璃板放在台秤上称其质量。两次质量差即为容量简的容积(L)。

E.2.2台秤:量程20kg,感量1g。 E.2.3 振动台: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245)中技术要求的 规定。 E.2.4# 捣棒:应符合现行《混凝土落度仪》(JG/T248)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E.2.5 橡胶锤:质量为250g±10g

E.3测定基准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

E.3.1基准混凝土拌合物采用与现场待检混凝土相同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拌制 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现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体积密度法

E.3.3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应根据拌合物的落度而定。落度不大于70mm 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采用振动台振实时,应一次将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 筒筒口。装料时可用捣棒稍加插捣,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 土,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捣棒捣实。采用捣棒捣 实时,应根据容量筒的大小决定分层与插捣次数:用5L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 两层装入,每层的插捣次数应为25次;用大于5L容量筒时,每层混凝土的高度不应大 于100mm,每层插捣次数应按每10000mm²截面不少于12次计算。各层插捣时应由边 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 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胶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 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2mm以上气泡为止。如施工现场不具备振动台,对 拌合物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也可采用插捣方式振实。但需注意,每层插捣后还 应在坚实地面上,将捣棒垫于容量筒底部中间,以每秒1次的速度左右振动容量筒 30次

E.3.4用刮尺将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填平;将容量筒外 壁擦净,称出混凝土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m2,精确至1g。 E.3.5基准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应按式(E.3.5)计算,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 至1kg/m。

E.4测定现场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

E.4.1按照本方法第E.3.2~E.3.4条所述的步骤测定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体 签度。

E.4.2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应按式(E.4.2)计算,试验结果的计算精 1kg/m。

E.5计算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E.5.1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应按式(E.5.1)计算:

式中:A—待检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

E.5.2以两次试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拌合物含气量测试值相差超 5个百分点及其以上GB 50496-201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应找出原因,重做试验。

引气后,水泥混凝土的体积密度降低,通过测定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基准水泥混凝土 的体积密度,可计算得到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本试验方法参照《普通混 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一2002)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 试验规程》(JTGE30—2005)中T0525—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提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和计算方法,供现场不具备水泥混凝土含气量 测定仪时进行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测定。

引气后,水泥混凝土的体积密度降低,通过测定引气水泥混凝土和基准水泥混凝土 的体积密度,可计算得到引气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本试验方法参照《普通混 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一2002)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 试验规程》(JTGE302005)中T0525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提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现场测试和计算方法,供现场不具备水泥混凝土含气量 测定仪时进行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测定。

1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 “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1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 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 “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HG/T 2479-2020 机械密封用波形弹簧技术条件.pdf,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 “应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 “应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