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679-2020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设规范.pdf

DB34/T 3679-2020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4/T 3679-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8973
下载资源

DB34/T 3679-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679-2020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设规范.pdf

ICS93.080.01 p 6b6

DB34/T 36792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 AsphaltMixturesMixingPlant

TB 10100-2018 铁路旅客车站设计规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36792020

DB34/T36792020

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建设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的术语和定义、选建站的基本规定、集料仓、装备及技术、智能控 制及信息系统、试验条件、环境保护、安全与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及制度等有关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的建设及验收。 临时性的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的建设及验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5768(所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7808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准信息服 GB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J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HJ/T40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苯并(a)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T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5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HJ/T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 HI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DB34/T36792020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模块封闭式结构Modularclosed structure

科供给系统产生的粉尘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的除尘

DB34/T36792020

4.1沥青混合料拌合站选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考虑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选址应远 离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区,严禁靠近生活饮用水源地建设。 4.2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应根据生产能力,结合地形、周围环境、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及工业设计, 以满足安全、环保、质量等要求。 4.3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由生产作业区(拌合楼、集料区、沥青存储区)、试验区、办公区、停车区、 道路等组成,并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生产区与办公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不小于20m安全距离。 4.4沥青混合料拌合楼基础必须进行结构设计。 4.5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站内道路及生产作业区地面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线形及结构应符合 BJ22的规定。 4.6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应设置洗车池、沉淀池等设施,对收集的雨、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4.7拌合站应设置专用的进出大门和道路;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外围应采用围墙封闭,高度不低于2m, 4.8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可配置筛分、清洗设备,以提高集料质量。 4.9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 4.10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可采用沥青温拌等拌合技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温度,减少烟气排放。 4.11沥青混合料拌合站应采用模块封闭式结构或工厂封闭式结构,

集料应采用集料仓进行分类、分级储存。 集料仓地面应做硬化处理,并充分考虑排水,排水坡坡度不宜小于1.5%,宜向取料侧排水。 集料仓的空间尺度应满足拌合站生产能力和载运工具的操作需求。 集料仓顶棚与隔墙须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集料仓顶棚起拱线高度不小于7m,宜配备喷雾降尘系统。顶棚雨水应集中排放至排水沟,两 端的集料仓外侧面与端面设置封闭围挡,防止雨水在风力作用下进入料仓。 集料仓之间应采用硬质隔墙隔离。 隔墙上应设置统一标识牌。 ·标识牌规格为40cm×30cm,竖立。 标识牌上应含有以下内容: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进场日期、检验日期、检验 状态、检验人等信息。

6.1沥青混合料拌合站

应配置冷料供给系统、烘干加热系统、热料输送系统、筛分与存储系统、沥青加热与存储系统、粉 料系统、计量系统、拌合系统、成品混合料系统、除尘和沥青烟处理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

6. 2 冷料供给系统

6.2.1冷料供给系统应设置安全防护和紧急停车装置, 6.2.2各冷料斗的供料量宜采用无级调节技术,每个冷料斗的底部宜装有独立的流量调节装置, 6.2.3冷料供给系统中的冷料斗和集料提升系统的出料口应配置缺料、断料检测报警装置。 6.2.4冷料供给系统的集料过滤筛处应配置降噪、抑尘、防漏料装置。 6.2.5冷料供给系统的皮带输送机在其皮带翻转换向处应配备粘结料清除装置,

DB34/T 36792020

6.2.6冷料斗应配备密封、除尘装置。密封、除尘装置应与装载机的卸料过程实现联动启闭。 6.2.7冷料斗应采用多斗结构,其数量满足沥青混合料级配需求,且数量不少于3个;细集料料斗应 装有破拱装置。 6.2.8冷料斗应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宜采用下沉式结构

6. 3 烘干加热系统

6.3.1烘干滚筒出料口与排气口均应安装测温装置,热集料温度允许误差为土9.0℃。 6.3.2烘干滚筒、燃烧器和配套的鼓风机处应进行降噪处理。 6.3.3沥青混合料拌合站燃烧器宜采用天燃气燃料,并且安装低氮燃烧器,须设置专用的供气管道与 相关装置,并配备专用的天然气监控室。天燃气供给系统应符合GB50028和GB50251的规定。 6.3.4采用燃油的烘干加热系统,其燃料罐布置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距离规定HG/T 3119-2020 轮胎定型硫化机检测方法.pdf

6.4.1热集料提升机应符合JB/T3926的规定,应完全密封,工作时不得漏料、扬尘,并设有张紧和 防逆转装置,运转平稳, 6.4.2热集料提升机应采取隔热、保温措施。

6. 5 筛分与存储系统

6.5.1振动筛处应完全密封,采取降噪措施。 6.5.2振动筛分系统应配置除尘装置,粉尘处理通道应与拌合楼的主除尘器相连通, 6.5.3 振动筛溢料管道需采取隔噪措施;溢料口处需配备必要的粉尘处理装置;溢料应回收利用, 6.5.4 振动筛轴承宜具有自润滑功能。 6.5.5 热集料仓应设有防窜料装置和料位实时动态监测装置。 6.5.6热集料仓外侧应设有保温装置。满仓状态时常温下热集料温度下降值不得超过5℃/h。 6.5.7热集料仓应设置测温装置,温度计量精度为土1℃。

6.6沥青加热与存储系统

6.6.1沥青罐应设置取样口、液位指示器和温度计。沥青罐开口应采取防挥发扩散措施。 6.6.2沥青存储系统应配置沥青烟气收集装置 6.6.3沥青加热系统采用的导热油炉应符合GB/T150的规定。 5.6.4沥青在加热、保温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其处理宜采用组合式方法。烘干加热系统工作时应对其 进行回收利用;烘干加热系统停止工作时,应通过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再排放,处理措施宜采用冷凝、 介质吸附、等离子、光氧催化、燃烧等方式或组合方式。

6.7.1粉料罐应设有料位计和安全报警装置。 6.7.2粉料罐应设有除尘装置、通气口及破拱装置。 6.7.3采用气压送粉方式的粉料罐应设有安全阀和自动排气降压装置。 6.7.4主除尘器回收的粉料宜采用粉料专用罐车运输或采用湿法处理。湿法处理应设有废水回收处理 装置GB/T 42017-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预约汽车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与废水接触的管道、设备需进行防腐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