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F60 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df

JTG F60 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202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 F60 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df

9.2.3采用马口跳槽开挖时,为了防止侧墙开挖过程中由于控制不严易引起上拱部 产生大的沉降,导致上拱部开裂塌陷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作出此条规定;要注意不能使侧 墙开挖工作缝与上拱开挖后初期支护的工作缝在同一断面上。地质差或马口大时,可考 虑设置卡口梁。

9.2.3采用马口跳槽开挖时,为了防止侧墙开挖过程中由于控制不严易引起上拱 生大的沉降,导致上拱部开裂塌陷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作出此条规定;要注意不能使 普开挖工作缝与上拱开挖后初期支护的工作缝在同一断面上。地质差或马口大时,可 虑设置卡口梁。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0.1.2我国公路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越来越多地采用新奥法。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 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动态或信息,以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DB32/T 4399-2022 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超限界定标准.pdf,隧 道开挖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布点并进行监测,及时将监测数据和意见 建议提交给设计、施工等单位,从而达到反馈设计、指导施工的目的。

10.2.1、10.2.2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天小、理深 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来选择测试项目。 现场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表10.2.1为必测项目。必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并通过判断 围岩的稳定性来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这类量测通常测试方式简单,费用少,可 靠性高,但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施工却有巨大作用。 表10.2.2为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是对一些有特殊意义和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区段以 及试验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人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具有 指导未开挖区的设计与施工的作用。这类量测项目测试较为麻烦,量测项目较多,花费 较大,一般只根据需要选择其部分项目。 锚杆抗拔力试验属于质量检测的内容.因此没有将其列入监控量测项目内

10.3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0.3.2量测数据及回归分析结果为施工决策提供了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量 测数据处理结果,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及工艺;如有必要,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变更设 计建议,

10.3.3由于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围岩稳定性的判断比较复杂,方法也比较 多,主要有理论分析法、数值计算和经验类比方法等。

围岩稳定性判断是一项很复杂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根 测得的位移量或回归分析所得的最终位移量、位移速度及其变化趋势、隧道埋深、开 斤面大小、围岩等级、支护所受的压力、应力应变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1.1.2防水混凝土包括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或掺合料防水混凝土、 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普通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配合比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 抗渗性;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少量改善混凝土抗渗性的有机或无 机物,如减水剂、防水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掺合料防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 少量的硅粉、磨细矿粉、粉煤灰等无机物,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膨胀水泥防 水混凝土是利用膨胀水泥在水化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体积增大的结晶,主要是改善混凝 土的孔结构,提高其抗渗性能。富水地区隧道衬砌应优先选用防水混凝土,提高衬砌自 身的防水能力。对防水板、止水条、止水带的连接部位要采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方 法妥善处理,防止出现渗漏水。 防水隔离层在隧道防排水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特别重视,做到妥善施工、严格 检查。

11.1.3、11.1.4隧道工程防排水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经实践 检验质量和性能可靠的,方可使用。隧道防排水施工,尤其在注浆堵水施工中要注意注 浆材料的选用,严禁使用有毒和污染环境的材料,排水盲管(沟)、土工布、防水层、止水 条、止水带、背衬材料、嵌缝材料等在长期使用中也不允许有毒物质滤出。 施工排水应进行处理,符合排放标准,不得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隧道防排水施工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考虑到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废水排放会对周围生态环境 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隧道施工必须从选择施工方法、材料等方面事先考虑其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程度,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其对 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隧道开挖后影响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例子很多。 如京通线桃山隧道开挖后,导致附近一座水库(水量30000m)干洞,山上村庄13户农民 断绝生活水源,为此赔款29万元

性强的地层应在进洞前先期处理

11.2.3隧道施工,无论顺坡排水或反坡排水都要求隧底无水漫流,工作面不积水,以 免软化隧底,降低地基承载力。软弱围岩地段,水对隧道的影响更大,可根据需要对排水 沟加以铺砌或用管槽代替。 11.2.6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做好周围环境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水位的工作。本 条明确规定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底开挖线0.5m以下。目前井点降水已被广泛应用于第 四纪富水地层隧道施工中,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北京地铁等工程开发研究成功。 11.2.8布置超前钻孔是防止高压涌水危害的措施。为达到较好的效果,对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作详细的调查分析,确切判明地下水流方向,然后准确布置钻孔位置、方向 数目和每次钻进深度。并应有防涌水的安全措施,如:(1)非施工人员一律撤出危险区; (2)隧道如系下坡掘进,应估计水量大小,备足抽水设备;(3)在钻孔口预先埋管设阀,控 制排水量,以防止承压水冲击及淹没坑道等意外险情发生。如钻孔钻到预期的深度尚未 出水,可会同设计部门进一步进行地质和水文的勘测工作,重新判定。隧道通过含水地 层,若补给水量大,应在隧道附近先挖泄水洞截流排水。 11.2.9寒冷地区,尤其是严寒地区,隧道排水设施应注意埋设深度和保温措施,以利 于防冻。隧道施工中临时排水设施,其位置、深度及配套设施等,宜与永久性排水工程相 结合,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洞外其他临时设施,也应按本条规定组织施工。常用的 保温材料有矿渣、沥青玻璃棉、矿渣棉、石棉瓦等。为使保温材料不受潮,还应有防潮措 施,如用沥青玻璃布包裹,用水泥砂浆或沥青涂抹等。

11.2.3隧道施工,无论顺坡排水或反坡排水都要求隧底无水漫流,工作面不积水, 软化隧底,降低地基承载力。软弱围岩地段,水对隧道的影响更大,可根据需要对排 加以铺砌或用管槽代替

11.3防排水结构施工

11.3.9安装挡头板前,可以先加工矩形木条,其宽度与止水条相同,其厚度为止水条 享度的一半。安装挡头板时,将木条安装在止水条的位置,该环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拆 模,剔除木条,就做成了止水条的预留槽。

11.4.2隧道的初期支护一般为永久性结构,长期的渗水将减弱其结构强度,此外为 了保证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也必须对初期支护大面积渗漏水进行治理。 初期支护背后的空隙是储存水的空间也是过水通道,初期支护注浆止水首先要进行 背后充填注浆,回填空隙。注浆压力宜为0.5~1MPa,是为避免注浆时造成初期支护 破坏。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1.4.3注浆过程中,围岩或支护结构发生较大变形、危及地表安全时,应立刻减小注 压力,并更换可注性好的材料,改变注浆参数。如果发生堵塞排水系统、串浆等情况, 以采用的方法有:(1)降低注浆压力或采用间歇注浆,直到停止注浆;(2)采用快凝注 材料,缩短浆液凝胶时间:(3)对串浆、跑浆部位进行封堵

11.4.4注浆特别是采用化学注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即便是采用对人体危害甚 小的水泥类和水玻璃浆液,如不能妥善处理注浆废水,也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例如洞 内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就可能污染田地、水源,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损失。

11.5质量检验及标准

1.5.1本条修订后与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一2004)基本保持一致。 “不渗水”是指隧道衬砌、路面、设备箱洞等结构表面无湿润痕迹。 “不积水”是指路面结构底部和衬砌背后不产生积水。在冻害地区,积水会造成衬础 后和路面底部冻胀,影响隧道结构和行车安全。 “不冻结”是指排水沟不出现结冰冻胀。在冻害地区,排水沟冻结将会影响隧道内排 系统的畅通甚至造成整个隧道的冻胀病害。

12.1.2国产的各种轻型风动凿岩机,般使用的风压为0.4~0.6MPa,开挖面风 于0.5MPa时将不能正常工作。

12.1.3高压风、水管的安装使用规定,是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总结制定的。 1洞内风、水管在一侧,主要是便于检查与维修;在电线电缆的另一侧,主要是出于 安全考虑。 2装设总、分闸阀,是为了便于控制和维修管理。

12.2.3洞外变电站是指6~35kV至0.4kV的降压变电站,设在洞口附近可以减少低 玉线路进洞前的电压损失,设在电源来线一侧可以降低高压线跨越施工地区施工作业的 危险性。 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一般为其额定电流的5~7倍。如果供电电流是单台变压器,当 单台电动设备容量超过变压器容量1/3时,可能影响到电网中其他电动机的正常运转; 司时,巨大的启动电流会引起很大的线路电压降。为保证供电质量,故应适当考虑增加 启动附加容量。

12.2.4洞内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的五款要求,是参照有关电力工程、电气设备安装 的规定,并结合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综合制定的。 根据隧道施工特点,电力线路的架设必须分两次进行:在施工地段,随工作面向前推 进,先用橡套电缆设临时线路;在成洞地段,改用胶皮绝缘线架设固定线路。架设的方式 是: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施工作业地段 照明应用安全变压器,输入电压220V,输出电压36V,因其容量不大,故输电线路长度 般不大于100m。

12.2.7为了节约能源,可采用其他新光源照明,如荧光灯、高压钠灯、低压钠灯、卤钨 汀等。这些新光源具有照明效果好、节约能源、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长大隧道中深受用 户欢迎。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3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

13.0.2.关于瓦斯浓度的规定,是按《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铁路瓦斯隧道技术 规范》(TB10120一2002)规定与日本关于瓦斯隧道作业标准考虑制定的,具体规定如下: (1)总回风道风流中瓦斯含量应小于0.75% (2)瓦斯隧道装药爆破时,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 (3)开挖面瓦斯浓度大于1.5%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安全地点。 考虑到公路隧道施工,瓦斯隧道较少遇到,对瓦斯隧道处理没有经验,必须按煤炭部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办理。 当公路隧道通过有瓦斯的岩层,且瓦斯浓度按体积计大于0.5%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加强测试、加强通风,使瓦斯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当瓦斯含量在0.5%以下时,每小时检查一次,0.5%以上时随时检查,检查作业 不得离开该工作面。 (2)加强通风,开挖面要有足够的风量和足以驱散瓦斯的风速,风速不应低 于0.15~0.25m/s。 (3)洞内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4)洞内机电设备、通风系统酌情采用防爆型。

13.0.9风管的漏风率是影响管道通风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做到防止漏风,减少通

13.0.9风管的漏风率是影响管道通风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做到防止源

巷道阻力,防正主流风回风、短路等。这与隧道施工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而经常性的定 期检查、测试可以提高通风效果,达到安全、卫生的目的。在有矽尘的作业场所,包括开 挖工作面、喷射混凝土地段、搅拌混凝土场所,均应定期取样分析。 粉尘的浓度检测应每月至少一次。对有害气体,每爆破循环应用仪器取样分析。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4.1.1辅助坑道的施工与正洞导坑的施工基本相同,对于洞口工程的整治处理十分 要,稍有不慎,将有可能发生事故, 坑道口是施工的重要通道,坑道口的洞门相当于隧道洞门。条文要求在施工前做女 道口的截、排水工程,防护冲刷的设施,其目的在于防止坑道口的塌、落右,以保证 安全。

14.1.2辅助坑道是否设永久支护应由设计单位决定。但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需 设支护时,开挖与支护应配合进行,以保证顺利施工。 在辅助坑道的岔洞及与正洞连接处,因断面及形状变化较大,结构受力条件复杂等 故支护应特别加强并紧跟开挖,以保证安全。 14.1.3坑道中有水时,对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影响,斜井或竖井的影响更甚 为提高工效,保证安全,应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诸如及时做好排水沟(在地质松软地段 排水沟应铺砌)、设置集水坑,配备足够数量的抽水设备等。 14.1.4辅助坑道不再利用时的处理,是指除那种只在坑、并口及与正洞连接处用 混凝土封闭或进行衬砌外,其余地段不作处理或用弃渣回填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 移,在不作处理或用弃渣回填地段上的辅助坑道,由于地下水的作用或弃渣回填不紧 密而使洞室丧失稳定,造成塌。这不仅影响到隧道周围岩体应力发生变化,而且由 于坑道塌后,水流不畅,容易造成隧道衬砌开裂、渗水或漏水等病害,进而影响到正 洞围岩的稳定。

14.2.1斜井开挖,炮眼布置基本上与正洞导坑相同。顶板眼和辅助眼的钻眼方 向应与斜井倾角一致,底眼倾角一般大于3°~5°,以免出现台阶,不利铺轨。斜井 的方向与斜度,在开挖中应勤测量,以保证斜井位置正确。这在长斜井施工中尤应 注意。

14.2.2当斜并倾角大于30°且地质条件差时,其墙基宣做成台阶形式以防止衬砌 ;如用喷锚衬砌,则无此必要。 当需要采用构件支撑时,其立柱与铅垂面夹角宜为斜井倾角的一半,最大不得超过 各排支撑间应用三道纵向支撑支稳

动;如用喷锚衬砌,则无此必要。 当需要采用构件支撑时,其立柱与铅垂面夹角宜为斜井倾角的一半,最大不得超过 9°。各排支撑间应用三道纵向支撑支稳。 14.2.3斜井轨道铺设应严于一般轨道铺设。由于井内运输轨道容易向下滑移,造成 斗车掉道,因此,安设防爬设备的轨距拉杆,可将钢轨或轨枕固定,以防轨道滑移。 斜井在未设人行道的一侧,根据支护条件和管线路安装的位置,与运输轨道之间应 留有安全距离,以保证运输的安全。采用皮带运输机时,虽可不设轨道,但要考虑检修操 作的方便,故不得小于400mm。

14.2.3斜井轨道铺设应严于一般轨道铺设。由于井内运输轨道容易向下滑移,造月 车掉道,因此,安设防爬设备的轨距拉杆,可将钢轨或轨枕固定,以防轨道滑移。 斜井在未设人行道的一侧,根据支护条件和管线路安装的位置,与运输轨道之间应 有安全距离,以保证运输的安全。采用皮带运输机时,虽可不设轨道,但要考虑检修接 的方便.故不得小于400mm

14.2.4为保证斜井内运输安全的要求,条文规定的9款只是强调应做到的几个 。在实施中,尚应制订安全操作和维修细则,并参考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行。

14.3.1竖并锁口圈是防止并口册塌、落石,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结构,故应在开身开 挖前做好。井口配备井盖是为了防止人员和物体的坠井。 14.3.3钻好的炮眼,为防止土沙等流人,应将炮眼口堵塞。此外,爆破时因需将水泵 等提起,会暂时积水,为防止漏电,应对联线绝缘加以保护。 竖井内安装的提升设备和管线路等设施的相互位置以及与井壁间的空隙间距,均有 定要求,故竖井开挖断面不得欠挖,否则将影响各种设施的布置。

14.3.4条文对竖井提升设施的使用能力、安全装置的种类和组装、使用、保养过程 做到的事项作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尚应结合各种设备的产品说明要求和提升方 求,参考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订出各自的操作、维修细则,以达到安 的。

14.4横洞与平行导坑

14.4.1平行导坑与正洞间横通道应结合车行或人行横通道的位置设置,目的在于 开挖,节省造价,但当原定位置地质条件不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4.4.3连接平行导坑和正洞的横通道交叉口处的开挖,应在平行导坑和正洞开挖至 其位置时一次挖好。这样有利于通风、出渣,不影响平行导坑和正洞的掘进速度。采用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TTGF60—2009)

轨道运输时,还应及时铺好道岔,接通轨道。 14.4.4在地下水发育时,横洞和平行导坑内易因排水不畅妨碍施工,故应设置完整 通畅的排水系统。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5.2.1超前锚杆是一种超前预支护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在浅埋松散破碎的地层内。 首先用凿岩机或钻孔台车沿隧道外轮廓线向外钻孔,然后安设锚杆。超前锚杆根据围岩 情况,可采用双层或三层。一般超前锚杆设置后,即可进行开挖,但应保证前后两组支护 在纵向有不小于1m的水平投影搭接长度。超前锚杆支护若采用一般砂浆作胶结物时 爆破后很可能影响其强度。为此宜采用早强砂浆作为锚杆与岩层孔壁间的胶结物,以使 其尽早发挥超前支护作用。

内,并以一定的压力向管内压注浆液。它既能将坑道周围岩体预先加固及堵住围岩裂隙 水,又能起到超前预支护的作用。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且注浆时间短,适用于自稳时间 很短的砂层、砂卵(砾)右层、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浅理地段或处理塌方等地段。 为加速注浆,可在小导管前安装分浆器,一次可注人3~5根小导管。注浆后至开挖 的时间间隔,应视浆液种类决定。当采用单液水泥浆时,开挖时间为注浆后的8h,采用 水泥一水玻璃浆液时为4h左右。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注浆材料有充分的胶凝时间,使其 与地层充分胶结硬化,达到加固、堵水的目的。

5.2.3超前管棚支护适用于极破碎的地层、塌方体、岩堆等地段。在这些地段内辅 浆,效果更好。当遇有流塑状岩体或岩溶、严重流泥地段时,采用与围岩预注浆相结 的方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2.4超前围岩预注浆是加固地层、封堵水源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软弱围岩及断层 座带、自稳性差的含水地段。

15.2.6正面喷射混凝土是一种临时支护方法,可用早强水泥或普通水泥加速凝剂的 喷射混凝土,一般在掌子面破碎、渗淋水严重的情况下采用,以防止掌子面松弛,提高掌 子面的自稳性或作为止浆墙。 临时仰拱是封闭断面、减少变形的最有效方法。当变形异常时,及时增设仰拱进行 断面封闭.工艺简单且实用。其设置区段应根据围岩地质和量测数据等确定。

15.3.1应该强调的是,在选择处治方案时,定要考虑到隧道周围的环境条件,否则 后患无穷。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下列施工方法: (1)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 (2)开挖后补注浆堵水; (3)超前钻孔排水; (4)坑道排水; (5)井点降水。 15.3.3开挖后补注浆主要用于已实施预注浆但开挖后仍涌(淋)水严重,且初期支护 存在变异甚至破坏的涌水处理不彻底的地段。 15.3.4、15.3.5超前钻孔或坑道排水一般用于开挖面前方有高压地下水或有充分补 给源的涌水,且排放地下水不会影响围岩稳定及隧道周围环境条件的情况下。 采用坑道排水,常可利用施工、通风、地质勘察等所用的辅助坑道以及施工中的超前 导洞。也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专门开挖一条辅助坑道排水。 超前钻孔或超前施工导洞排水是防止承压水突然袭击的措施。为达到较好的效果, 应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判明地下水流方向,估计可能发生的涌水量,然 后确定钻孔位置、方向、数目和每次钻进深度。应备足抽水设备,在钻孔口预先埋管设 阀,控制排水量,以防承压水冲击及淹没坑道等意外险情的发生。必要时,施工人员撤出 危险区。

15.3.6由于大量降水易导致地表 的生态环境和引起地面建筑 大沉降,因此,采用此法时, 处理等措施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16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十地段施工

16.1.1在遇到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时,地质状态并不能完全符合现场的实际情 况,因此有必要将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在施工前必须制订一套 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报上级及业主、监理部门审批,结合紧急预案,防止地质灾害的 发生。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除了包括本章给出规定的岩溶、岩爆、瓦斯等不良地质和黄土、 膨胀岩土、流沙、富水软弱破碎围岩等特殊岩土以外,还包括可能对隧道施工产生影响的 其他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如: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活动断裂和冻土、盐渍 岩土、风化岩、残积土等。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对隧道工程的安全、经济有重大影响,应准确探明其位置、规模 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为此,条文中要求认真熟悉勘察资料。 本章强调,施工前应了解设计意图,将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 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到有的放矢、有备无患,以应对突发现象。熟悉设计 图纸、理解设计意图,与施工过程揭示的实际现象对照,及时修订施工方案,是不良地质 和特殊岩土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改变只凭一些类似工程经验、制订个别施工关 键方案的习惯做法,应通过制订一套完整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达到情况明、措 施全、有准备的组织施工。

16.2.1根据膨胀岩土遇水易膨胀、崩解的特点,膨胀岩土隧道的施工防排水原则,强 调以防为主。

16.2.5本条文关于施作二次衬砌的基本规定是针对膨胀岩土的特点,为确保施工质 量和施工安全而提出的。其中未就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作出具体规定,主要是考到膨 胀岩土变形特性复杂很难用支护变形速率判断其稳定状态和衬砌结构承担的后期变形 压力,施工中应根据设计意图和对膨胀岩土变形特性的了解,以及类似工程的经验加以 确定。

16.3.2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属第四纪黄土质砂黏土地层,土体强度低、垂直裂隙发育、 遇水易软化,在地表水的作用下极易冲蚀,有些风积土层具有不同程度的湿陷性。在此 种地层中开挖隧道,容易出现塌、沉陷,尤其是有地下水出现处,围岩强度大幅度降低 不能自稳。施工时应注意调查隧道周围土体的表征和特性,就是要预先采取措施防备引 起土体失稳而危及工程安全和施工安全。 绝大多数情况下,黄土隧道开挖采用短台阶法或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并与导管超 前支护、型钢拱排布等辅助法配合使用,为降低对土体的扰动,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 式。黄土隧道开挖不得采用分部独进开挖方法,包括长台阶法、中导洞超前法等,因其常 导致黄土围岩过度松弛而塌或下沉严重。浅埋黄土隧道采用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开

16.3.3 1黄土隧道围岩垂直节理的存在是导致隧道拱顶塌的关键因素。节理在坑道顶 部时,极易产生“塌顶”;如果位于侧壁,则极易出现侧壁掉土、片帮。施工中若处理不当, 常会引起较大的塌。 2黄土围岩开挖后,短时间内围岩松弛加快,进而发生塌方。因此,支护应紧跟开 挖面,尽快形成刚度较大的支护体系。黄土锚杆抗拉拔试验必须在进洞前完成,为设计 单位完善设计提供依据。 3当洞身黄土含水率较大时,锚杆钻机施钻困难,煤电钻电机易烧坏。施工中一般 采用煤矿螺旋钻,干钻成孔,锚杆早强材料采用药包式锚杆等。

16.3.4 1黄土隧道开挖后总的变形量和迅速变形阶段结束的时间,完全受控于仰拱封闭 的时间,仰拱早封闭则总变形量小,仰拱晚封闭则总变形量大。因此要控制初期支护的 变形量就必须尽早封闭仰拱,而且仰拱要有足够的刚度来承担拱墙传递下来的应力,因 此也必须强调仰拱的整体性。 2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与黄土性质、洞室跨度,尤其是土体的含水率有着密 切的关系,新黄土变形量大,老黄土变形量小;大跨洞室变形量大,小跨洞室变形量小;土 体含水率大时变形量大,土体含水率小时变形量小。变形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初期支护的 整体下沉。因此,拱墙二次衬砌应整体灌注,并及早施作。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云质灰岩、石膏等)受具有溶解能力的水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隧道遇到情况各异的溶 洞,都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对隧道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了解与施工有密切 关系的溶洞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熟悉设计提供的溶洞里程、规模以及类型外,还必须 在隧道的开挖或超前探测中逐渐掌握更为详细的情况,如溶洞位置、溶洞大小、填充情 况、发育程度、储水及补给等。为了能及时正确地制订施工技术方案,必须根据设计资料 结合现场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通过地表观察发现有下列现象时,可初步判断岩层中存在溶洞、暗河: (1)四周汇水的洼地内,发现有落水洞、漏斗或天然竖井存在。 (2)落水洞、漏斗呈带状分布地段。 (3)地面塌陷和草木丛生以及冬季冒气等地段。 (4)地表水消失或附近有出水点(泉眼)的地段。 国内比较认可的溶洞形状分类为: (1)大厅式,溶洞的横断面近似于矩形,纵向的高程变化较小,接近于水平,其长度与 宽度的比例不限。 (2)管道式,溶洞的横断面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纵向长度远大于横断面的尺寸。较 大的管道式溶洞往往中间存在有多个支洞。 (3)蜂窝式,溶洞发育较完整,呈不规则形状,类似于蜂窝的形状。蜂窝式溶洞中,往 往存在有一些溶沟、溶柱等其他几何形式的岩溶产物

16.5.1流沙是沙土或粉质黏土在水的作用下丧失其内聚力后形成的,多呈糊浆状, 对隧道施工危害极大,所到之处,围岩失稳塌,支护结构变形倒塌。由于流沙导致坑道 淤死、衬砌结构失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为防止流沙危及隧道施工,有进一步了解其规 模、特性,类型的必要。

16.5.2、16.5.3这两条是隧道通过风积沙和含水沙层的开挖、支护、衬砌等工序的 施工操作要求,以及必要时可采取的措施。这些内容都是从近年来一些工点的施工实践 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有两点极为重要: (1)迅速封闭流沙通道,防止流沙大量涌入,尤其是开挖面附近更应如此。 (2)仰拱、衬砌灌注时间应尽可能靠前,形成封闭环后,能有效地抑制流沙、防止支护 结构遭破坏。

16.6.1本条强调瓦斯隧道施工对人员组织、人员技能素质的要求。只有严密地组织 合格人员,严格按规程施工才能防患于未然。隧道接近或穿越煤(岩)层时,有可能发生

斯逸出,为确保安全,施工前必须确 瓦斯逸出的措施。在施工中不论瓦斯出

16.7.1国内隧道工程的实践表明,判断产生岩爆的主要指标有5个: (1)岩石的强度R,≥80MPa。 (2)岩层中的原始初应力。≥(0.15~0.2)Rb。 (3)围岩的级别:I、Ⅱ或Ⅲ级。 (4)隧道的埋深H≥50m。 (5)岩石干燥无水,呈脆性,节理基本不发育。 一般发生岩爆的隧道基本上能同时满足这5个条件,也有极少数的隧道,在未完全 满足这5个条件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岩爆。因此,为了更具普遍性,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三 项指标时,即可判定岩爆的存在。 根据其基本特征,山岭隧道岩爆划分为三类: (1)破裂松脱型:围岩呈块、板、鳞片状爆裂,爆裂声微弱。爆裂的岩块需经过一段时 司后才从母岩表面弹射下来,弹射距离较小。弹射速度一般小于2m/s,部分岩块是自上 而下的坠落。此类型为微弱的岩爆。 (2)爆裂弹射型:岩片的弹射及岩粉的喷射,爆裂声响如同鞭炮,爆出的岩块成片状 弹射或剥离,射出来的岩块多为中间厚、周边薄的鳞片,其较大的块体达到直径D= 0.3~0.5m、厚度h=0.1~0.3m,岩片弹射的速度一般约为2.0~5.0m/s,发生的部位一 般在新开挖的工作面及其附近的拱部。岩爆发生前连续发生有如破竹般的劈啪声,发生 后有岩粉尾随出现。发生岩爆的洞壁岩面一一般光滑平整。此类型为中等岩爆。 (3)爆炸抛石型:巨右抛射,声响如炮弹爆炸,抛石体积有数立方米至数十立方米,抛 射距离数米至一二十米。弹射的速度一般大于5m/s,岩爆部位集中于爆破后的开挖面。 岩爆发生在爆破后数分钟内.并很快趋于平稳。此类型为强烈岩爆

16.8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16.8.1地下水丰富和围岩软弱破碎,都是隧道掘进中非常不利的条件,二者同时具 备的隧道,施工难度将会成倍增加。经验表明,处理好地下水,才能保障施工安全,才能 避免地下水资源遭破坏,才能防止地表生态环境恶化。条文据此列出对富水软弱破碎围 岩隧道掘进的要求。 1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一道工序纳入生产过程,预报的重点包括前方围岩级别、断 、软弱破碎带的位置、地下水活动情况等。根据对前方地质、地下水的了解,确定治水、 防塌措施。 2可排水施工的隧道段,宜采用超前钻孔排水并保持10~20m的超前距离:当涌水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量特别大时,可采用超前适当距离的导坑排水。超前钻孔或辅助导坑排水的降压作用, 能使正洞涌水量减小,水压降低,有利于开挖面围岩稳定。可排水施工的隧道段,指采用 不限流量的疏水措施后,不会危及生态环境、能改善围岩稳定性的地段。 3不宜排水施工的隧道地段,应采取注浆堵水措施。隧道开挖前进行地面预注浆 或开挖工作面预注浆,能固结破碎岩体,减小地层渗透系数,从而达到提高围岩稳定性、 降低洞内涌水量的目的。不宜排水施工的隧道地段,指必须采用堵水措施、限制地下水 流失量,才能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围岩稳定性的地段。 4宜采用对围岩扰动小的控制爆破、局部松动爆破、机械或人工等开挖方式。一般 采用正台阶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等分部开 挖方法。要求短进尺、强支护、早成环。

16.8.2应加强对围岩与支护的变形观察与位移量测,必要时还应对钢架内力进行 。当出现异常现象,应加大量测频率。应注重对量测数据分析处理与反馈,及时判 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是否合理等。

17.0.6路面和路面基层与防排水设施的施工应统筹安排,协调完成,避免互相十扰, 加强成品保护。 17.0.7隧道内的路面一般直接设在仰拱填充或隧道底板(铺底)之上,所以仰拱填充 和隧道底板(铺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路面基层,应满足路面基层的设计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GB/T 50551-2018 球团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及质量验收标准18.1设备洞、横通道及其他

18.1.5隧道内部吊顶隔板有现浇和预制两种。两者均不得下挠,上下表面应光洁、 平顺,接缝处应严密,不得漏风和渗水,吊顶标杆应镀锌防锈。由于现浇隔板施工过程较 预制隔板施工过程复杂,因此本条以现浇吊顶隔板进行规定。对于预制隔板的施工,亦 可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18.2.1隧道洞门及隧道内采用的装修材料,常用的有瓷砖镶面、块状混凝土、喷涂油 漆、镶面板等。与之相应的施工方法有贴瓷砖或贴马赛克法、安装块法、喷涂法及镶板 法等。由于各种材料本身的性质及施工要求有所不同,因而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装饰材料 按照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了降低隧道内噪声,可在拱顶或边墙上设置吸音板。其安装可按本节规定执行。

18.3.2蓄水池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的注水试验应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量为全 容量的1/3,间隔时间不少于3h,注水后经24h,观察池壁有无潮湿痕迹,并做好记录。

18.3.4压力管道只有在安置检查合格且管身与两侧及顶部回填不小于0.5m以后才 能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试验前,先排除管内的空气,然后灌满清水对管道进行浸润,浸润时间不少 于24h。 (2)将管道压力逐步升高到工作压力,检查管道口和接口,如无渗漏,再提高试验压 力(工作压力加0.5MPa,但不得低于1MPa)。观察10min,如压力下降值不超过 0.05MPa.即为合格.否则应进行渗水量试验。

.0.2隧道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

(1)工程竣(交)工报告; 2)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3)隧道竣工图及其他文件(隐蔽工程检验证); (4)变更设计文件; (5)隧道表; (6)工程日志; (7)施工测量记录、各种控制点的位置与贯通测量成果; (8)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资料(含较大塌方)JC/T 2440-2018 镂花装饰石膏板,衬砌位移、变形、开裂等的 监控量测资料; (9)工程材料试验和工程试件的质量鉴定,试验报告单; (10)施工总结报告

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