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075-2022 公路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DB35/T 2075-2022 公路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691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T 2075-2022 公路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93.060 CCS P 28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nondestructivetestingofhighwaytunnelinvert constructionquality

晶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综合出入口桁架撑拆除安全技术交底DB35/T 2075—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检测设备 检测方法 数据处理 8质量评定及成果报告, 附录A(资料性) 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测线布置, 附录B(资料性) 隧道仰拱质量检测记录表. 附录C(资料性) 仰拱质量检测三维成像步骤, 附录D(资料性) 谱能比计算步骤

DB35/T 2075 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福建厦蓉高速公路漳龙段扩建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祥锦、许晟、钟元庆、林志平、刘巍、张寒韬、苏兴矩、丘仁科、丘礼球、 吴强、苏建坤、张维平、杨曦、范明外、游建峰、吴祖梁、肖益群、李军、张子永、李莉萍、谷玉梁 王军伟、王孝荣、林新忠、黄艺辉、王洪章、崔衍刚、王刚、张国宾

DB35/T 2075—2022

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规定、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数据处理 质量评价及成果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境内新建、改扩建公路隧道仰拱初期支护、仰拱二次衬砌、填充层施工质量地 质雷达检测与评价,运营期仰拱质量检测可参考本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JG(交通)130桥梁隧道结构用工程雷达

DB35/T 2075—2022

根据介质在雷达回波信号中具有独特的共振频率响应这一电磁属性,通过对物探信号不同共振频率 的分析来识别目标介质,并计算出目标介质在频谱域中的谱能强度,通过三维建模,反演重构其探测目 标体的几何结构方法。

continuous collection 天线在移动中采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在单位时间

4.1.1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

4.1.1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前,宜收集下列资料: a)工程名称,建设、设计、监理、试验、检测、施工等单位名称; b)隧道仰拱检测里程、围岩级别、仰拱结构类型、仰拱支护类型、钢架及钢筋设计间距; c)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浇筑日期; d)设计图纸、施工图、施工记录以及设计变更资料; e)监理巡视记录等相关监理资料。 4.1.2检测前,检测单位要编制仰拱质量专项检测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应包含检测项目、指标、方法等 4.1.3检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4现场检测记录信息应真实、完整。现场检测记录表参见附录A。

4.2.1 仰拱钢架空间位置(数量、间距)。 4.2.2 仰拱填充混凝土内存在的缺陷类型及规模 4.2.3 仰拱开挖轮廓(换算为仰拱开挖深度)

4.3.1仰拱质量无损检测宜在仰拱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进行。 4.3.2测线布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a)按长度划分为单元测区,单元测区长度小于等于50m,测区内测线按网格布置; b)以隧道中线为基线布置一条测线,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纵向测线(避开排水构造),测线间距 宜按2m~5m布设;横向测线与基线垂直,宜按5m等间距布设(参见附录A); c)两车道隧道纵向测线布设不少于3条测线,三车道及三车道以上隧道纵向测线布设不少于5 条测线 4.3.3宜采用测距轮方式采集,扫描道间距应小于2cm;仰拱质量检测有效深度应超过设计开挖深度 1.0m;数据采集时宜采集全频信号。

5.1.1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法,由控制单元、天线、测距装置、处理软

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法,由控制单元、天线、测距装置、处理软件等部分构成

DB35/T 2075—2022

.3地质雷达主机、天线性能与指标要求。 a) )地质雷达主机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1)具有信号叠加、滤波、点测与连测、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等功能; 2)模数转换精度不小于16bit; 3)最小采样间隔不大于0.2ns; 4)具有自动和手动增益调节功能,增益点数不少于3个; 5)信号最大叠加次数不少于32次; 6)优先选用具有实时采样功能、无线功能的雷达。 b) )地质雷达采用屏蔽天线,天线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中心频率为400MHz~900MHz; 2) 中心频率允许偏差为土5%; 3)天线频带范围不小于中心频率的0.25倍~2倍。 4处理软件技术要求: a 1 能够进行数据整理及工程雷达数据常规处理; b) )应能进行对目标介质的谱能强度值计算; C) 2 宜进行隧道仰拱三维建模和成像。

5.1.4处理软件技术要

5.2.1地质雷达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计量检定机构按照JJG(交通)130进行校准: a) 新仪器设备启用前; b) 1 仪器设备维修后; c)市 超过校准有效期时; d) 水平定位误差和深度测量误差超过JJG(交通)130要求的; e)设备使用、比对或期间核查中对性能有怀疑时; f) 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的; g)使用过程中遭受过强磁场干扰的。 5.2.2地质雷达检定周期应为一年。

5.3.1地质雷达设备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且有相应的记录: a)长期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使用; b)电缆线接口松动或破损时。 5.3.2地质雷达的维护保养应按下列分级进行: a)日常保养:仪器表面清洁,紧固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 b)一级保养: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声音、指示灯等),局部检查和调整; c)二级保养:检查设备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调整精确度,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5.3.3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应清除主机、电缆线、天线和承载支架表面的污垢、尘土。不使用时, N 定期充电,检查使用性能,完成后装入仪器箱。仪器箱应平放在干燥阴凉,远离强电磁干扰的位置

DB35/T 2075—2022

a 1 检测前结合隧道长度、合同段划分、填充物材料等因素对检测目标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 现场标定,每座隧道宜不小于3处,每处实测宜不小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 或电磁波速。对特长隧道,增加标定点数, b) 1 标定方法包括: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钻孔实测。 C) 1 求取参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标定目标体的厚度不宜<15cm,且厚度已知;标定记录中反射信 号的界面应清晰、准确。 )标定结果按公式(1)或公式(2)计算:

式中: 于 相对介电常数: 一双程旅行时间,单位为纳秒(ns); f 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单位为米(m)

2d√8, 0.3 a

式中: △7—一时窗长度,单位为纳秒(ns); 一时窗调整系数,一般取1.5~2.0。 扫描样点数由公式(4)确定:

式中: △7—一时窗长度,单位为纳秒(ns); 一时窗调整系数,一般取1.5~2.0。 扫描样点数由公式(4)确定:

式中: 扫描样点数; A7—一时窗长度,单位为纳秒(ns); 天线中心频率,单位为兆赫(MHz)

DB35/T 2075—2022

T 一一系数,一般取6~10。 增益设置应满足:使多数反射信号强度达到满度的60%~70%;不出现反射信号削顶现象 电磁波波速的计算。电磁波波速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a 已知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计算电磁波速可由公式(5)得出,

式中: 电磁波速,单位为米每秒(m/s);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取0.3m/ns; 相对介电常数。 b) 利用已知目标体的埋深,由公式(2)计算电磁波速

6.2.1检测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6.2.1检测场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a)路面平整,提供测区内路面标高; b)路面无积水,无障碍物堆放; c)检测时禁止车辆行驶; d)无强电磁干扰; e)测区内各测线每隔5m至少有一个清晰的里程标记; f)照明良好。 6.2.2现场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测距装置与采集界面显示里程须同步; b)测量时天线与地面密贴(空气耦合天线除外),采用连续采集方式,移动速度匀速,且不超 过1m/s; c)现场检测做好记录,包括记录测区、标段、测线号、测量方向、测线的起始桩号、天线类型 等,并随时记录可能对检测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如渗水、电缆、铁架等)及其位置,记录 表参见附录B; d)检测时实时校正天线中心所处的位置与实际桩号的误差,该误差≤20cm; e)对钢支撑施作疏密分布(普查)作出量化判定,满足设计深度土30cm范围内有效识别仰拱钢 支撑数量; f)复核检测数据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完整。

7.1.1数据处理前应对原始数据进行回放检验,数据记录完整、信号清晰、里程标记准确。 7.1.2宜采用谱能分析法等弱信号提取技术识别深部小目标信息,对钢架构件进行量化判定 7.1.3数据解释前应进行首波位置调整、修正介电常数、滤波等基本处理。 7.1.4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1 进行滤波处理时,合理设置参数,确保信号不失真; h)确保位置标记准确、无误。

DB35/T 2075—2022

7.1.5隧道仰拱质量检测结果宜采用三维成像形式直观呈现, 三维成像步骤参考附录C

7.2.1数据处理流程宜按照图1所示进行

仰拱填充混凝土密实度按公式(6)

式中: D一一填充混凝土密实度; L一一测线长度,单位为米(m); L一一不密实区测线长度,单位为米(m) 7.2.3开挖深度合格率按公式(7)计算:

式中: 1一开挖深度合格率; n一一合格点数; N一一参与统计点数(不少于100点)。 .2.4对信号数据进行整理,宜参见附录D给出的步骤计算目标介质在测区空间的谱能强度比值 .2.5宜通过三维建模软件重构隧道仰拱结构。 .2.6钢架数量检测数据处理参考附录D数据处理过程

式中: 开挖深度合格率 合格点数;

印拱检测质量评定应参考JTGF80/1并满足表1

DB35/T 2075—2022

空调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1隧道仰拱质量评价标准

8.1.2评定单元内仰拱开挖深度合格率不应低于95%。 8.1.3评价单元内仰拱及仰拱填充混凝土密实度合格率不应低于95%,且连续不密实长度不应大于3m。

8.1.2评定单元内仰拱开挖深度合格率不应低于95%。

8.2.1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成果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a) 隧道仰拱质量检测实施方案; b)隧道仰拱质量检测报告。 8.2.2隧道仰拱质量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项目概况(任务来源、施工概况等); b)检测内容与执行情况(检测目的、检测项目、方法、工作量、主要检测过程等); c)检测依据; d)检测设备及雷达频响参数; e)结论与建议; f)相关检测附件。

知名企业消防工程质量标准交底模板,52页PPT可下载.pptDB35/T 2075—2022

附录A (资料性) 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测线布置 隧道仰拱质量无损检测测线布置方式参见图A.1。检测前应对测线逐一进行级 为0号、向左右两边依次对称按1、2、3n进行编号;横向测线以小里程起点为0 按1、2、3、n进行编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