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92-201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L 492-201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92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492-201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和降水,只需沉淀后抽排处理。在建筑物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 过程中,随着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和冲洗水增加,废水中悬浮物、 pH值也会增加。添加絮凝剂,可加速基坑水悬浮物沉淀。 2.4.8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污染物浓度低。采用化粪池

过程中,随着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和冲洗水增加,废水中悬浮物、 pH值也会增加。添加絮凝剂,可加速基坑水悬浮物沉淀。 2.4.8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小,污染物浓度低。采用化粪池 构造简单、造价低、运行费用低,但处理效果差。污水净化沼气 地可结合利用,改进处理效果。对施工人员不多,污水量小于 1000m²/d的生活营地可考虑采用小型成套设备,处理效果较好,

构造简单、造价低、运行费用低,但处理效果差。污水净化沼气 也可结合利用,改进处理效果。对施工人员不多,污水量小于 1000m²/d的生活营地可考虑采用小型成套设备,处理效果较好,

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 对于施工营地较大的工程,集中收集大规模生活污水,需建 设生活污水处理厂T/CDHA 503-2021 供热规划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处理方法及工艺设备,可依据处理单位水量 投资、用电量、占地面积、管理维护等指标进行选择。

2.5地下水水位降低减缓措施

2.5.1本条规定主要是针对施工期基坑大量排水降低周边地下 水位对地下水用水户的短期影响,以及主体工程防渗、截渗工程 隔断地下水补给源,导致地下水水位降低,对地下水用水户或靠 地下水生存的生物造成影响,而采取的地下水水位降低减缓 措施。

刘地下小用 水户影响时间长、影响范围较大的基坑。主要采用化学物质、水 泥砂浆等材料设置惟幕以阻断地下水渗透的方法,可达到局部防 渗的效果。该措施一般由主体施工专业实施。 原水井或地下水水源地改造措施是在受影响水井旁边或水源 地的原址,通过挖深原有水井并或在原水井附近打新井的方法。根 据主体工程设计,明确建筑物基坑排水的地下水位降深,经计 算,香明施工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同时查明受 影响水井或地下水水源地*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原水井 或地下水水源地改造的可行性和工程量。 寻找替代水源措施是指优先选择地表水源,当无地表水源或 地表水不可用时,采取寻找新地下水水源地等多种方式解决用水 户用水。 其他供水方式一般适用于施工排水对地下水用水户影响时间 短、影响范围小的情况,通常采用车拉水等简易方式解决用水户 暂时用水。

3.1.1珍稀、濒危植物是指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植 物名录,或《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野生植物。 3.1.3建立植物种子库措施包括确定种子库的位置、所需条件 规模、布置型式、工程量和维护管理等。 3.1.4优化林草品种设计,包括确定林草的种类、规格、种植 方法、维护管理等。改善灌溉设施措施包括提出取水建筑物的规 模、位置、设计流量、工程量等。修建围栏设计内容包括:确定 长度、面积、工程量、使用材料等。草场轮牧措施包括确定轮牧 的*域和轮牧的时间等。

3.2.1珍稀、濒危陆生动物是指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 生动物名录,或《中国危动物红皮书》的野生动物。 3.2.3迁移通道的布置可根据工程本身的特点和保护动物的特 性,选用平交、跨越式或涵洞式等型式。 新栖息地的布置可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选用笼舍、棚舍、 围网、洞穴等布置型式。

3.3.1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是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保护水生野 生动植物,或列入《中国危动物红皮书》的水生野生动物;特 有水生动植物是指仅分布于受影响的流域、河段的物种。

3.3.1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是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保护水生野 生动植物,或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生野生动物;特 有水生动植物是指仅分布于受影响的流域、河段的物种。 3.3.3四大家鱼和其他产漂流性卵鱼类需要有涨水过程的刺激 才能完成产卵行为。通过水库调度可促进涨水过程形成。根据鱼 类生态习性,可通过水库调度因势利导在坝下河段造成3~4次

才能完成产卵行为。通过水库调度可促进涨水过程形成。根据鱼 类生态习性,可通过水库调度因势利导在坝下河段造成34次

和3~5d,水位上涨2m左右的水文过程,促成产卵的外界条件。 3.3.4因地制宜,在坝下河段放养冷水性鱼种可保护河段生态,

和3~5d,水位上涨2m左右的水文过程,促成产卵的外界条件。

和3~5d,水位上涨2m左右的水文过程,促成产卵的外界条件。 3.3.4因地制宜,在坝下河段放养冷水性鱼种可保护河段生态, 曾加渔业收入。在引进冷水性鱼种时,引进外来物种可能影响当 地物种的安全,因此需进行分析论证,以便保护当地物种生存, 确定养殖方式和规模

出粘附在基质上的鱼卵干枯死亡。可根据产卵繁殖的要求,提出 种植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铺设砂砾石的级配及大小,以人工 建造鱼类的产卵基质维持繁殖生境。

3.3.6鱼的生态习性主要考虑鱼类洄游季节,鱼类对水文、水

鱼道主要是采用人工水槽形式提供鱼类洄游通道,一般适用 于低坝,其特点是鱼类及其性腺发育不受影响,可连续过鱼,但 没资和占地较大。鱼道有槽式鱼道、池式鱼道、梯级鱼道等。其 中槽式鱼道分:①简单槽式鱼道,由一条连接上、下游的水槽组 成:②丹尼尔式鱼道,为一条加糙的水槽,在槽壁和槽底设阻坎 和砥坎,以削减水能,降低流速。池式鱼道由一连串连接上、下 游的水池组成,水池之间用底坡较陡的短渠道连接。梯级鱼道为 利用横隔板,将鱼道上、下游总水位差分成许多梯级,以改善流 态,满足过鱼孔流速要求。鱼道进口设计要求确定进口的最佳位 置及平面布置,可结合堰、闸、电站尾水、泄流洞、泄流孔、泄 流道等工程特点和水流情况合理布置。鱼道池室规格设计主要是 鱼道宽度、池室长度及水深、池室容积,鱼道隔板块数、鱼道全 长等。鱼道坡度宜取同一底坡,不宜呈台阶式。鱼道出口设计, 应综合考虑过鱼季节水位变化,保证出口水深,鱼类能顺利进入 **。鱼道出口水位、流量可通过工程结构设施和机械设施 控制。 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一般适用于中、高坝。鱼闸过鱼原 理和方式与船闻相似,鱼类不需费力溯潮游,但过鱼不连续、维护

管理费高。开鱼机通常用缆车或专用运输车将鱼运往上游,适用 高坝过鱼,但过鱼不连续,且下游需要较好的集鱼系统和诱鱼设 施,机械运行费高。集运鱼船机动灵活,由诱鱼、集鱼船和运鱼 船组成。

3.3.7增殖放流的鱼类主要是受工程影响的鱼类,重点为珍稀、

3.3.7增殖放流的鱼类主要是受工程影响的鱼类,重点为珍稀、 频危、特有和重要经济鱼类。放流鱼苗的规格越大,成活率也越 高,但成本也越大。 放流站选址要求离水源近、水质好、地形平坦,靠近放流水 域的位置。放流站的规模宜根据种苗的需求量、放流数量确定 放流站应孵化、育种配套,生产规模能满足对受影响鱼类资源进 行补偿放流的需要。 亲鱼池可根据各类亲鱼混合培养的合理密度计算鱼池面积和 平均年孵化能力,一般面积为0.13~0.2hm,水深1.5m左右。 崔产池由产卵池、集卵池和供排水系统组成。孵化池孵化设施包 括孵化环道、孵化缸、孵化桶等。鱼苗培育池用于放流品种培 育,一般面积为0.07~0.2hm²,长方形,水深1.3~1.5m。 3.3.8电拦防鱼是利用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在水中布置电极 阵,形成电场,当鱼类游向水中电场会避离,阻挡鱼类通过。挡 鱼断面主要依据鱼类抗流能力选择。经济鱼类适应流速为0.3~ 0.6m/s。拦鱼断面选择在鱼类适应流速范围内。电栅结构根据 断面水深、跨距选择。电拦断面水深、跨距大时,电栅可采用悬 挂式结构。一般采用单排阵式排列。电极一般选择导电性能好 抗流强度大的金属材料,间断式的安装在定位钢丝绳上。 网拦防鱼是利用网具拦阻鱼类。拦网由上纲、下纲、网衣 学子和沉子组成。根据拦鱼对象、水深选定不同网目尺寸的网片 连接后,通过上纲(装配浮子)和下纲(装配浮子),将其布置 于过水断面,形成屏障防止鱼类流失。 3.3.9底栖生物栖息地修复措施主要有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 铺设泥质、沙质土层等。底栖生物的投放可选择适宜当地水域的

铺设泥质、沙质土层等。底栖生物的投放可选择适宜当地水域的 螺类、贝类等软体动物和其他生物。

3.4.1湿地是指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湿地保护名

.4·1湿地是指列人 驰地不求 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和滩涂湿地以及其他重要 的敏感生态*。湿地与河流水系的连通是其水量补充、有机及营 养物质交换、鱼类等生物物种繁衍迁徒的基本条件,生态水量是 显地维持和发挥功能的前提。湿地内受保护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 和分布*是需要保护的重要生境,受到工程建设干扰和破坏时, 应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青淤、隔离防护等。水量调度方案是通过水利工程水量调度,从 时间、水量、水位方面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水要求。监测监控 内容主要有水量、水质、水温等水环境要素和生境形态、水生生 物等生态要素。

工程保障湿地适宜的生态水位和水量。

3.4.4重要生境主要指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鸟类栖 息地等,

3.4.4重要生境主要指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鸟类

4.1.1大气环境保护主要是为减轻工程施工、道路运输、爆破等 产生的大气污染(机械和车辆废气、扬尘、粉尘等),对周边自然 保护*、风景名胜*、居民点、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环境敏 感目标的影响,而采取的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扬尘及粉尘污染。 4.1.2GB3095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划分为三类,一类*为 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二类*为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商业交通居民混合*、文化*、一般 工业*和农村地*,三类*为特定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应 达到相应环境空气质量功能*所对应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执行的标准一般由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已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的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功能* 确定执行标准。环境保护设计所采用标准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确定的标准一致。

4.2.2对施工道路产生的扬尘采用机动车洒水,硬化路面、泥 结石路面、十质路面等路面的材料和质量不同,采用的洒水强度 和洒水频次也不同,酒水车行车速度一般控制在5~20km/h, 洒水量为0.2~0.7L/m。 施工运输车流量大、扬尘污染严重的施工道路,洒水难以达 到降尘效果时,采取硬化路面,并做好路面养护,从根本上减轻 施工道路扬尘污染。 施工运输车辆通过的路段分布有自然保护*、风景名胜*、 居民*、学校、科研院所等环境空气敏感目标时,采取降低车辆 速度,对运输的散状物采取遮盖、封闭等防止洒落措施。对运输

的弃土采取洒水降低扬尘措施。

4.2.3对爆破粉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时,可在爆破前向预爆体 表面酒水湿润表面,在预爆*钻孔进行高压注水,配备洒水车, 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域进行洒水。 4.2.4施工场地范围较小,一般采用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洒水

表面洒水湿润表面,在预爆*钻孔进行高压注水,配备酒水车, 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域进行洒水。 4.2.4施工场地范围较小,一般采用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酒水 降尘,用水量参照道路洒水量。 4.2.5对工程临时堆土、物料等各类散状物质产生的粉尘一般 采用防尘网、防雨布等遮盖方式。采用围挡措施时,围挡设施高 于土、物料等散状物的堆放高度。

4.2.4施工场地范围较小,一般采用人力车或小型机动

4.2.5对工程临时堆土、物料等各类散状物质产生的粉尘一般 采用防尘网、防雨布等遮盖方式。采用围挡措施时,围挡设施高 于土、物料等散状物的堆放高度。

4.3.1本条规定是指施工运输车辆尾气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辆 “宜装置催化净化器”净化车辆尾气。 4.3.2清洁燃料指煤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作为食堂、取暖等 燃料,燃煤宜优先采用低硫优质煤。

4.4.1污染底泥散发的臭气应经监测确定臭气成分和级别

4.4.1污染底泥散发的臭气应经监测确定臭气成分和级别。一般 可道底泥散发的臭气成分主要为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污染物排 标准》(GB14554)对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环 竟空气一类、二类、三类功能*,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划分 为三级,治理后的臭气浓度应低于相应级别的标准值,满足环境 空气质量功能*的要求。

空气质量功能*的要求。 4.4.2臭气污染防治一般采用药物除臭、生物除臭或物理除臭 方法。遇制臭气的药剂宜根据臭气成份,采取还原剂或氧化剂, 常用的有醋酸锌、乙二醛、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污染严重、 臭气级别高的臭气污染物可采取生物除臭措施,除臭后再进行物 理填理。物理除臭方法一般采用撒生石灰、碎秸杆、土等覆盖于 散发臭气的污染物上,可降低臭味。散发臭气的污染物产生量小 时,可将污染物掩埋于地下。 臭气污染防治措施在散发臭气污染产生后及时实施。

4.4.2臭气污染防治一般采用药物除臭、生物除臭或物理

5.1.1噪声敏感目标主要指工程影响范围的自然保护*、集中 居民*、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科研院所等。施工营地和 办公生活*保护包括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 5.1.2噪声声源控制措施主要是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合理安排 施工时间,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先进技术和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等;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是在施工场界、建筑物厂场、道路两侧 设置隔声屏、隔声墙、防护林带等措施,降低噪声传播;敏感目 标保护措施是在敏感目标与噪声源之间设置隔声屏障,对敏感目 标安装隔声窗等保护措施。 5.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了五类功能*,分 别为0类为康复疗养*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域,1类以居民住 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 要保持安静的*域;2类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 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域;3类以工 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 生重影响的*域;4类为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 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域,包括4a类4b类两 种类型。噪声污染防治效果应达到相应声环境质量功能*所对应 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执行的标准由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予以确认,已划分声环境功能*的地*,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按功能*确定执行标准。环境保护设计所采用标准要与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标准一致。

5.1.1噪声敏感目标主要指工程影响范围的自然保护*、集中 居民*、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科研院所等。施工营地和 办公生活*保护包括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 5.1.2噪声声源控制措施主要是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合理安排 施工时间,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先进技术和低噪声的机械设备 等;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是在施工场界、建筑物厂场、道路两侧 设置隔声屏、隔声墙、防护林带等措施,降低噪声传播;敏感目 标保护措施是在敏感目标与噪声源之间设置隔声屏障,对敏感目 标安装隔声窗等保护措施。

5.2施工机械和加工企业噪声控制

5.2.1施工机械和加工企业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且标、

2.1施工机械和加工企业布置在远离噪声敏感目标、施工营

地和办公生活*地带。当施工机械和加工企业的布置不能避开保 护目标时,设置隔声设施或封闭设施等阻隔噪声源。 5.2.2机械和综合加工厂夜间工作时间,一般在晚22:00至次

日凌晨6:00不得施工。 5.2.3施工期或运行期高噪声作业场所,当周边近距离范围有 敦感目标,环境噪声污染较大时,在施工场界设置声屏障控制噪 声传播。声屏障的长度可根据噪声敏感目标的分布、地面因素等 确定,隔声屏高度一般为2.5~4m。 声屏障结构包括混凝土砖石结构、木质结构、金属和复合材 料结构、组合式结构等。混凝土砖石结构声屏障价格便宜,便于 施工和管理,适用于郊*和农村*域;木质结构声屏障适用于木 材资源丰富的郊*和农村*域;使用较普遍的为金属和复合材料 结构声屏障,其型式多样,安装简易,造型美观;组合式结构的 声屏障由几种结构型式组合,可根据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要求及 经济条件确定。 声屏障结构外形有直立型、倒L型和圆弧型。 5.2.4医院、学校、居民*等敏感目标适合设置隔声墙、隔声 窗、封闭式阳台等降噪设施。隔声墙选择具有较强吸声、消声、 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隔声窗采用通风隔声窗。封闭式阳台采用 隔音性能好的建筑材料。 常用隔声墙有混凝土墙、砌块墙、条板墙、薄板复合墙、现 场喷水泥砂浆面层的芯材板墙。隔声墙和隔声窗选择具有较强吸 声、消声、隔音性能的建筑材料。 5.2.5、5.2.6振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对建筑物基础实施强夯施工 以及机械(空压机、泵站和水轮机等)运行产生的地表振动。 强振动的机械与地表之间设置减振台或使用减振机座,使机 械不与地表直接接触。在机器基础与其他结构之间铺设具有一定

日凌晨6:00不得施工

5.2.5、5.2.6振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对建筑物基础实施强夯施工

以及机械(空压机、泵站和水轮机等)运行产生的地表振动。 强振动的机械与地表之间设置减振台或使用减振机座,使机 减不与地表直接接触。在机器基础与其他结构之间铺设具有一定 弹性的软材料,如毛毡、橡胶板等,可减少振动的传递。 当设置减振沟、减振墙等工程措施达不到减振效果时,可将 受影响的敏感目标搬迁至振动影响范围以外*域。

5.3施工交通噪声控制

5.3.3施工交通穿过噪声敏感*域路段,行车速度一般

5.3.3施工交通穿过噪声敏感*域路段,行车速度一般控制在 20km/h以内,并禁止鸣喇叭。行车时间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般在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禁止高噪声车辆通行。 5.3.4噪声源距离噪声敏感目标越近、噪声污染越大,需要设 置质量好、降噪效果好的声屏障。 5.3.5永久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林带宜利用工程已有的永久征地 范围。绿化林带设计宽度、长度,按已有征地范围确定。林带 般乔、灌木结合,乔木树种可选择树干较高大、树叶密集、叶片 垂直分布均匀的乔本,

5.4.2当爆破现场周边有环境敏感目标时,爆破作业避开夜间 和中午时间段,选择在上午6:00~12:00、下午14:00~18:00 进行爆破,并且每一次爆破尽量减少爆破历时。

6.4.1环境保护设计阶段,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危险废 物种类、分布和数量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监测进一步查明 危险废物种类、分布和数量。 .4.2依据GB18484、GB18597和GB18598以及《医疗卫生 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危险废物及医疗机构废物 应按规定专门存放,并交地方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运输和处置。 环保设计根据复核结果,提出危险废物的堆存方式、容器以 及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数量等处置方案。

7.1.3工程临时占地需保护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通过对耕地 土壤肥力、成份等指标的监测,确定土壤质量恢复的要求。临时 占地恢复措施,如种植固氮植物、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

7.2.2潜育化和土壤沼泽化防治措施是指根据工程引起的地下 水位变化,土壤的类型和理化性状等,为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所 采取的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 7.2.3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是指根据工程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 土壤盐碱化性状和变化规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确定宜采 取的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防渗工程型式包括渠道衬砌、塑料 膜防渗和暗管输水等。

7.3.1复核污染底泥的性质是指确定底泥中是否含有危险废物。 当含有危险废物时,应按国家有关危险废物的标准规定进行 处置。

7.3.2底泥后期用作林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

防止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血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 污染物容量较大的土壤。

8.1.1、8.1.2人群健康保护主要是防治因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 变化和人员交流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播。保护范围包括施工*、库 *和移民安置*;保护人群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移民等。

3.2.1对于大型水库工程,因施工期较长,可结合工程管理机 构设置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机构。设计中应明确专职卫生防疫人 员和职责。

8.2.2检疫疾病包括自然疫源性疾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

8.3.1人群健康保护宣传计划需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期适时开展, 针对施工*和移民安置*可分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宣 传方式。

8.3.2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有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又

钉螺和鼠类进行消杀是疾病防治的根本措施。灭鼠应根据鼠的活 动、繁殖特点,选择其繁殖期前进行。灭鼠药物选择应符合国家 有关规定。对水库工程提出库周、移民安置*在水库蓄水前、后 的灭鼠计划。

8.3.3虫媒传染病主要包括疮疾、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蚊、蝇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对蚊、蝇进行消杀是虫媒传染病的主 要防治措施,应根据蚊蝇的活动、繁殖特点,选择其繁殖期前进 行。药物选择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8.3.4介水传染病主要包括俐疾、伤寒和霍乱等,提供合格的 饮用水和食品是防治介水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8.3.5地方性疾病主要包括氟中毒和碘缺乏病等,提供低氟水 和加碘盐是防治地方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8.5.1饮用水源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自备水源也可以利 用已有水源。

8.5.2处理设施根据水源、供水方式、供水系统规模确定,明 确药剂投放量和投放方式等,加氯消毒是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措施

8.5.2处理设施根据水源、供水方式、供水系统规模确

9.1.1、9.1.2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自 然保护*、风景名胜*、特殊的地理和地质遗迹等;人文景观包 括文物古迹等。应根据工程特点、影响对象和影响程度,采取不 同的保护措施。

9.2.1进行工程选址和施工场地布置时,应避开重要景观*域, 以免对景观产生破坏或改变。 9.2.2~9.2.4对在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建设的工程,其建 筑物外观应与外部景观协调。当渣场、料场不可避免对景观造成 影响时,渣场、料场的选择尽量减轻对景观的影响,其恢复措施 设计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施工迹地包括施工场地、生活*和办公*、工厂*、施工临 时便道、料场、渣场等。施工迹地的环境尽量恢复和改善,与周 围景观相协调有利于与景观融为一体,构建新的景观。措施设计 包括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10.1.1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内容主要是对移民安置活动从环境保 护角度提出限制或要求,对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提出环境保护措 施设计。

10.2农村移民安置环境保护

10.3集镇、城镇迁建环境保

10.3.2集镇、城镇污水按照规划水平年的搬迁人口(并考虑人 口增长)以及综合生活污水排放定额计算确定。移民生活污水排 放定额根据移民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 用水定额的80%~90%计算确定。 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备,因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不同而 不同。使用物理化学法进行污水处理,主要设备包括格栅、 筛网、初沉池、调节池、沉淀池、混凝装置、过滤池、吸附设 备等。

[11.1 施工期环境监测

11.1.1施工期是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污染、防治生态破坏需重点 监测的时段,涉及环境监测要素较多,范围较广。在环境保护设 十中重点提出所需监测的环境要素以及各环境要素监测的范围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需依据工程特 点、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结论以及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综 合确定。制定的环境监测方案要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11.1.1施工期是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污染、防治生态破环需重点 监测的时段,涉及环境监测要素较多,范围较广产。在环境保护设 计中重点提出所需监测的环境要素以及各环境要素监测的范围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需依据工程特 点、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结论以及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缘 合确定。制定的环境监测方案要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完整性。 11.1.2污废水监测采样点应根据施工*排水系统和产生污废水 非污口的位置布设;污染物监测项目应依据施工期污废水中水污 染物的特征确定;污废水的采样时间、频次应能反映污染物排放 的变化特征。对于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可取 24h混合样,一般工程每年监测4次以上,施工高峰期增加监测 频次。无规律的排放源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并对最大排污情况进 行监测。 11.1.3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包括对照断面、排污*控制断面及可 能受影响的敏感*控制断面:水库(湖泊)监测断面布设依据水 *(湖泊)类型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在主要出入口、中心*、滞 流*和饮用水源取水口等位置设置采样断面。 敏感水域是指水源保护*、重要水功能*及地表水I类、Ⅱ 类水域等。 河流水质监测时间为每年的丰、平、枯期。 11.1.4对因施工排水等因素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域,重占

排污口的位置布设;污染物监测项目应依据施工期污废水中水污 染物的特征确定;污废水的采样时间、频次应能反映污染物排放 的变化特征。对于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可取 24h混合样,一般工程每年监测4次以上,施工高峰期增加监测 频次。无规律的排放源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并对最大排污情况进 行监测。

11.1.3河流水质监测断面包括对照断面、排污*控制断面及可

能受影响的敏感*控制断面;水库(湖泊)监测断面布设依据水 *(湖泊)类型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在主要出入口、中心*、滞 流*和饮用水源取水口等位置设置采样断面。 敏感水域是指水源保护*、重要水功能*及地表水I类、Ⅱ 类水域等。 河流水质监测时间为每年的丰、平、枯期。

设置水位监测点位。对施工生活*的地下水水源或施工活动可能 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域,重点设置水质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尽可 能利用*域原有的水井、机并,现有水井不能满足监测需要时, 应打地下水监测井。

11.1.5生态监测*位应依据施工*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影响程

度确定。生态监测范围和内容应依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 论确定。监测重点应包括施工占地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施工干扰 对动物栖息地影响以及施工截流和排污对水生生物影响等。监测 方法可选取调查法、统计法和样方法等

和、土石方开挖爆破等环节产生的粉尘、扬尘以及SO2、NO2 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范围包括施工生活*、施工*周边居民 *、医院、学校等敏感*域以及施工道路*、工程爆破*等大气 亏染源产生*。环境空气监测频次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确定, 般每年2~4次。

所在*域声环境功能类别等确定。噪声监测时段、频次可依据噪 声源变化确定。稳定噪声监测频次一般每季度监测1次;对周期 性变化的噪声和无规则噪声需增加监测频次。

所在*域声环境功能类别等确定。噪声监测时段、频次可依据噪 声源变化确定。稳定噪声监测频次一般每李度监测1次;对周期 性变化的噪声和无规则噪声需增加监测频次。 11.1.8土壤监测点位应依据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响 程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监测项目依据土壤背景情况和项目 征污染物确定,可分为常规项目、特定项目。监测频次应依据 施工进度安排及污染物累积、扩散等因素确定。底泥污染物对环

11.1.8土壤监测点位应依据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范围、影口

程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监测项目依据土壤背景情况和项目 特征污染物确定,可分为常规项目、特定项目。监测频次应依据 施工进度安排及污染物累积、扩散等因素确定。底泥污染物对环 境影响较大或为敏感*域的底泥需增加监测频次。

11.2.1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运行期对主要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 价结果以及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环境监控计划。 11.2.2以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应在取水口处设置控制断 面,上游布设对照断面。监测频次按地表水环境监测规范确定。 11.2.3工程运行后可能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或下降的*域包括 **周边、水库下游河道两侧、地下水源地及灌*等。地下水监 测频次一般按丰、平、枯期确定,地下水水源地及其他敏感*域 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11.2.7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依据工程重要程度及环境管理 要求,可设置水环境监测站网。监测站网布设以流域为单元进行 统一规划。水质站按目的与作用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按水体类 型分为地表水水质站和地下水水质站等。 在环境监测方案制定中所涉及的有关各环境要素监测技术要 求需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定DB35/T 1848-2019 土方机械现场工况检测通用技术规范

和环境保护任务确定。 建设单位环境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建设涉及的所有*域,并对 合同单位进行协调、管理。 环境管理任务和职责是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进行环境 呆护工程招投标、拟定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提出工程环境保 泸设施和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方案、协调承包人、环境监理与环境 监测单位的关系、实施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和宣传教育,参与环境 呆护竣工验收等。 环境管理模式是指建设单位、承包人、环境监理、环境监 测、环境保护设计等单位对环境管理的职责、管理方式。管理制 度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 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制度。 承包单位的环境管理机构承担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任务和实现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 11.3.3运行期大型、跨行政*划分级设置工程管理机构的项 目,一般环境管理机构按一级机构设置,工程二级、三级管理机 构中可设置环境管理岗位。 环境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和生产、生活*的环境、生态保护 *域及保护设施,并将工程保护*纳入环境保护*。 管理任务和职责包括拟定环境、生态管理方法或条例,落实 环境监测方案,维护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发布环境管理

11.3.3运行期大型、跨行政*划分级设置工程管理机构的项

11.3.3运行期大型、跨行政*划分级设置工程管理机构的1

环境管理范围包括工程*和生产、生活*的环境、生态保护 *域及保护设施,并将工程保护*纳入环境保护*。 管理任务和职责包括拟定环境、生态管理方法或条例,落实 环境监测方案,维护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发布环境管理

信息,提出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应在工程统一调度运行管理目标下,根据工程任务、调度原 则和条件,制定生态基流、拦鱼设施等环境保护设施调度运行 原则。 环境管理设施一般包括水质监测断面及设施,生态基流监测 断面及监测设施,鱼类增殖站所需车、船、捕捞等设施,生产生 活区污水处理系统、水质净化系统等

11.4.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是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 境监理的时段、区域、内容和职责,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期长 短、环境状况复杂程度和环境报告书要求确定。 11.4.2工程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即与工程“三通一平”等 施工准备阶段同时开始,随工程的竣工验收而结束。 11.4.3主体工程施工区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土(砂砾 石)料场、弃土(石、渣)场、附属企业区、施工生活营地等工 程所涉及的区域。

理合同中的约定不同而有所区别。环境监理职责主要包括:(1监 督检查施工承包单位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情况,审核承包人编报 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②参加工程监理机构组 织的开工准备情况检查和开工申请审批等工作,检查环境保护措 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并审核承包单位编制的环境保护措施方案是 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以 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工程承包合同的约定;③参与工程设计变更 的审查,审核有关环境保护措施;④对工程建设期环境保护“三 司时”制度执行情况、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 施工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5参加工 程验收等。 根据现场检查和环境监测单位提供的环境监测报告GB/T 3323.1-2019 焊缝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对存在

12.0.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按《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估算 编制规范》(SL359)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并编制完整的环境 呆护投资概算附件。 12.0.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以及所采用的块石、砂砾 料、水泥、油料、水、电等主要材料的预算价格,要与主体工程 没资概算一致,所用养、灌、草苗木预算价格与水土保持投资概 算一致,不足部分根据市场调查确定。 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组成、编制方法、各项费率,以及人工预 算价格、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等单价计算,按SL359的有关规 定进行编制。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所用工程定额和台时费定额宜采用水总 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不足部分可采用水总 【2002]116号《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