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2017年版 17ZS09).pdf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2017年版 17ZS09).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9653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2017年版 17ZS09).pdf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湖北中南标科技发展中心编

湖北中南标科技发展中心编

CHT1001-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pdf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淮设计

中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羊给水排水图集 O 湖北中南标科技发展中心编 * 中国建州工达主区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 武汉贝思印务设计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787×1092毫米1/16印张:10.25字数:246千字 2017年4月第一版2017年4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3000册定价:90.00元 统—书号:155160·989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盒问题,可与中南标办联系退换 (邮改编码430212)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2.017

中南地区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给排水专业技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涂正纯 委员: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黄建设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尹卫线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李传志 一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 谭伟生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姚志强 广 东省建筑设计研究 院 符培勇 广州市设计院 门汉光 华蓝设计(集团) 有限公 司 陈永青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蒋加林 海南省建 筑 设计 院 林飞 特邀专家: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邓斌 广 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谭永料

4.3.3拦污雨水口的功能是收集雨水,同时栏截雨水中的树叶等杂物。雨水 口内设置网筐,老截雨水中的固体物质,网筐能够取出清理。雨水口 为成品时,材质为树脂混凝土或PE塑料。 4.3.4雨水过滤并设置在入渗设施的入口处,主要功能是初沉淀,去除雨水 中的泥沙,减少入渗设施内的流积物。雨水过滤井为成品时,材质为 PP塑料。 4.3.5入渗设施主要有:入渗管沟、模块渗透沟、入渗池、入渗井等,入渗 设施的土壤渗透面处需要敷设土工布。 4.4雨水转输 雨水转输系统可分为入渗式转输与非入渗式转输系统。 4.4.1入渗式转输系统的典型类型有植草沟、渗排一体化管渠系统等;非入

4.5.2植被缓冲带的功能一般兼有消能、净化、入渗、滞蓄、缓排雨水等多 种作用,一般为多种生物滞留带组合而成。 4.6雨水储存与利用 4.6.1雨水储存与利用系统一最包括: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储存 水质处理和雨水回用。

4.5.2植被缓冲带的功能一般兼有消能、净化、入渗、滞蓄、缓排雨水等多 种作用,一般为多种生物滞留带组合而成。 4.6雨水储存与利用 4.6.1雨水储存与利用系统一最包括:雨水收集、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储存、 水质处理和雨水回用。

(1)汇集的雨水经弃流装置后,输送到景观水体中储存T/CECS 637-2019 复合塑料微泡板建筑外墙防火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超过设计利用 标准的水量经溢流管道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汇集的雨水为屋面雨水,也可 为屋面、路面混合雨水。 (2)当水体周边有浸坡绿地时,硬化面的雨水可流经绿地进入水体,这 时绿地可起到对初期雨水的净化作用,替代弃流装置。若绿地需要在雨季施 肥,绿地径流宜米取工程措施进行初期南水弃流。 (3)水质净化设施维持水体的水质达到使用标准,水体储存的雨水可用 于景观水体补水、浇灌绿地等杂用。水质净化系统属景观水体的常规配置设 备,可兼作雨水的净化设施。 (4)水体既是雨水用户(或用户之一),又是雨水的储存设。雨水的 储存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水体设置旱季(低)水位和雨季(高)水位,两水 位之间的睿积蓄存雨水;或者设置设计水位和溢流水位,利用水位之间的容 积蓄存雨水。景观设计应考虑不同水面标高时的景观效果。 (5)对于无市政雨水管道的居住区或村镇,溢流雨水可引入地面水体或

4.6.4雨水储存有土建水池、成品容器、模块拼装池等多种类型。水储存 的停留时间一般在儿天以上,储存过程中会形成自然流淀,使水质得 到净化。储存池的超量来水很难控制,因此水池一般设于室外地下。 当设于地下室内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浸流的措施。当雨水储存容积 >100m,且主要为雨水回用之用时,优先选用钢筋混暴土结构池: 当雨水储存容积<100m,优先采用玻璃钢等成品容器为雨水储存装 置。模块水池优先在雨水入渗为主要利用目标的储存装置中选用, 4.6.5雨水的水质处理有多种形式,一般有:案凝过滤、普通过滤、快速过

7.2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1.屋面排水断接设计:屋面雨水经室外雨水立管排至地面建筑周边散水、水搬箕或建筑地面周边雨水明沟(层部 设过水孔洞)后通过地面径流到建筑周边下凹式绿地并在下凹式绿地合适位置设置高出地面10Omm的雨水口 以溢流多余雨水 2.建筑周边基础范围均应设置混凝土散水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土建专业确认外围的保护距离,

1.屋面排水断接设计:屋面雨水经室内雨水立管排至地面建筑周边散水、水策箕或建筑地面周边雨水明沟(底部 设过水孔洞)后通过地面径流到建筑周边下凹式绿地并在下凹式绿地合适位置设置高出地面1OOmm的雨水 以溢流多余雨水。 2.建筑周边基础范围均应设置混凝土散水保护,并根据实际情况与土建专业确认外围的保护距离,

雨水入渗系统说明 1功能及适用范围 雨水入渗设施,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等,是一种生态的雨 水渗透设施,具有雨水截流、净化、渗透、调蓄的综合功能,绿地雨水调 蕃能力关键在于土壤渗透能力,造用于建筑与小区内、城市道路、绿地与 广场等不透水地面的周边,且土壤具有一定渗透能力的区域。 2系统的工作原理 降雨时,雨水入渗系统汇集周边道路、建筑物等区城产生的雨水径流, 雨水径流自然或有组织流入绿地,经调蓄入渗后,超蓄超渗雨水形成地下 水或地表径流,超标雨水溢流排入雨水口DB51T 2515-2018标准下载,再通过市政雨水管道排出。 3一最妻求 3.1雨水入渗系统不得对建筑基础、遗路路基等的安全性构成影响。可能造 成陡坡毋場、滑坡灾害的场所及对居住环境、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 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不应采用雨水入 渗系统。 3.2雨水入渗系统的土填渗造系数应在5X10m/s1X10㎡/s,并且土壤中 的黏土含量应小于25%,粉砂含量应小于40%。 3.3入渗材料不得含有毒有害有辐射的物质,不得对水质及人身安全造成害。 3.4绿地就近接纳雨水径流,也可通过管渠输送至绿地; 3.5绿地应低于周边地面,并有保证雨水进入绿地的措施: 3.6入渗设施的底部与地下水位应保持至少1m的距离。 3.7当有排水要求时,绿地内宜设置溢流口(如雨水口),其顶面标高应高 于绿地50mm100mml

3.8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应小于其汇水面上2年一遇的日降雨量,渗透 时间不能超过24h。 3.9系统植被宜选择耐滤、耐早、耐盐、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且 不应对当地生态系统或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10绿地内表层土壤入渗能力不够时,可增设人工渗透设施。渗透设施宜 根据汇水面积、绿地地形、土壤质地等因素选用浅沟、洼地、渗渠, 渗透管沟、入渗并、入渗地、渗透管一排放系统等形式或其组合。 3.11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设置植草沟或植被过滤带等雨水预处理设施 4系统选择 4.1系统选择原则 4.1.1年均降雨量较少的城市,宜首选地面雨水入渗系统。 4.1.2雨水需求用水量较小的建设项目,应优先选择雨水入渗系统, 4.1.3地面雨水宜采用入渗系统。 4.1.4入渗系统宜优先选择下凹绿地等地面入渗系统, 4.1.5采用理地入渗系统时,宜优先选用入渗管沟、模块渗透沟。采用入 渗池时,应进行详细的土力、承载计算,且土壤渗透系数宜大于 5X10m/s。 4.2下沉式绿地 4.2.1下沉式绿地: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市广场及宽度大于3m的城市道 路后排绿地。 4.3生物滞留带 4.3.1简易型生物滞留带:造用于建筑与小区小面积汇流的径流雨水区域 图集号17ZS 雨水入渗系统说明(一) 页23

7.3换土层底部可设置透水土工布或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细砂和 粗砂)作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的隔离层 7.4排水/入渗层厚度一般为300mm~1000mm,可在其底部理设管径为100mm ~150mm的穿孔排水管,但采用的殊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 开孔孔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