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627-2014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

SL 627-2014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627-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4910
下载资源

SL 627-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627-2014 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pdf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导则》 627一2014)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水利部 2014年1月20日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 编写规定》(SL1一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供水水 现状调查与评价、水资源配置、供水水源工程规划、供水水源工 程建设方案、供水水源保护、供水水源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 介、投资估算及实施意见等。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党生 三石玉波张明刘卓颖 陈汉宁 韩晓君 张建永周奕梅 曹波 田琦边延辉 练湘津 周光涛 纪强 王克彬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冯广志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

1.0.1为规范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编制的原则、工作内容和技术 要求超洁净房间铝合金门窗安装施工工艺,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他 县级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水资源综合 舰划等为依据,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市 政详细规划等相协调 1.0.4城市供水水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期、规划范 围及目标,供水水源现状调查与评价,水资源配置,供水水源工 程规划和工程建设方案,供水水源保护、监测与管理,环境影响 评价,规划分期实施意见等。 1.0.5城市供水水源规划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区以及规划区以外 的供水水源工程涉及的区域。 1.0.6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确定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规 划水平年可分近期水平年和远期水平年,并以近期水平年为重 点。水平年的选取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水平 年一致。

1高效节约、合理开发,注重生态保护,注重非常规水源 的开发和利用。 2科学布局、优化配置,有条件的城市宜规划双水源或多 水源,提高供水保障程度和应急能力。 3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条件的城市可实行分质供水。 4 近远结合、适度超前,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计划。 1.0.8 对于供水水源类型多样、分布复杂、地形地貌差别大的 总体布局时可划分不同供水区域。分别进行规划

1.0.9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以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防洪标准》(GB50201) 《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1.0.10城市供水水源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以城市为对象,综合考虑城市水资源条件、经济和人口规模 及发展需求、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其供水水源地、供水量, 输水线路等进行总体安排和具体布置,提出水源建设、保护和管 理方案。

3.1.1应收集规划区内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和水资源开发 等基本资料,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调查方法和技术 应符合SL429的规定。

1.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评价其可靠性和合 性。自然条件和环境监测资料应为基准年或近3年内的资料 济社会资料应采用近期统计分析资料

3.1.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评价其可靠性和合

3.1.3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自然条件状况调查。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 文地质、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 2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包括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产 业结构、财政收入等。

3.1.4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城市现有供水水源、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主 要包括水源类型、分布,供水设施布局、特性,供水能力及保证 情况,供水水质状况,应急备用水源状况等。 2供用水量、用水结构及用水消耗量调查。主要包括不同 类型水源供水量,城市不同用卢用水量、工业耗水量、生活耗水 量及城市生态环境耗水量等。 3规划区各类废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及回用 量以及与城市供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同题调查等。 4城市供水水源保护状况、监测和管理状况、应急供水体 系调查等。

供水基础设施、供水水源水量、供水水源水质、供水水源保护管 理及应急能力、城市供水水源安全总体评价等。 3.2.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票赋条件、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水资源利用消 耗程度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2评价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人均综合用水量, 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 值用水量、各类用地单位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 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3综合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供水需求和城市可供水量的限制性条件。 3.2.3现状供水基础设施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分析现状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存在的问题。 2分析城市现状供水水厂及其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 水厂和管网满足城市水源规划的适应性。 3.2.4城市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分析供水水源的供水能力及保证率、水源上游来水变化 情况、水源所在河湖生态需水满足状况、现有地下水源超采情 况,评价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 2分析供水水源水量变化趋势及其成因。 3.2.5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并注明超标物质名称和浓 度超标倍数。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3838,地下水水质评 价标准采用GB/T14848,再生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SL368;水 质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2·湖库型供水水源应进行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3根据供水对象的水质要求和供水水源水质评价成果,分 析供水水源水质变化趋垫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评价供水水

供水基础设施、供水水源水量、供水水源水质、供水水源保护管 理及应急能力、城市供水水源安全总体评价等。

1评价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分析水资源票赋条件、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水资源利用消 耗程度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2评价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人均综合用水量、 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 值用水量、各类用地单位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 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 3综合分析和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供水需求和城市可供水量的限制性条件。

1分析现状供水水源工程、供水设施存在的问题。 2分析城市现状供水水厂及其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评 水厂和管网满足城市水源规划的适应性。

3.2.4城市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分析供水水源的供水能力及保证率、水源上游来水变 情况、水源所在河湖生态需水满足状况、现有地下水源超采 况,评价供水水源的水量状况。

3.2.5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评价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并注明超标物质名称和浓 度超标倍数。地表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GB3838,地下水水质评 价标准采用GB/T14848,再生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SL368;水 质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 2湖库型供水水源应进行水体营养状态评价。 3根据供水对象的水质要求和供水水源水质评价成果,分 析供水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评价供水水 源水质满足程度

3.2.6供水水源保护管理及应急能力评价应包括下列

1分析供水水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制度、监测、管理能 力建设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结合水源地周边矿产、石化等企业及交通设施分布,评 价水源污染风险程度。 3分析水源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保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2.7应以城市为对象,以城市供水水源为基本单元,从供水 水源水质、水量、供水风险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不满足要求 的供水水源及影响范围,对城市供水水源安全状况进行总体

4.1用水结构及配置规划

4.1.1城市用水包括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 用水、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和其他用水。 4.1.2城市用水应遵循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节水减污、 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并应满足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 要求。

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各类综合用水指标,对城市用水总量进行 预测,并采用多种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复核和调整;提出各规划 水平年的用水总量,用水结构规划方案等配置

4.1.4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天的城市,必要

水源类型包括本地地表水、本地地下水、跨区域(流域)调人水 以及淡化海水等其他非常规水源,不包括农业供水、工矿企业和 大型公共设施的自备供水。

及区域供水规划为基础,在综合分析城市供水现状及问题、水资 源开发程度和潜力基础上,明确城市供水水源类型。应根据用水 配置规划方案,提出各规划水平年、各类型水源供水结构和供水 量配置规划方案。

置;同时应考虑为城市(群)发展或区域供水留有适当

4.2.4·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供

置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应对城市规划 布局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提出调整建议或意见。

4.2.5供水配置规划方案中应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提出城

4.2.6对具备分质供水条件的城市或区域,应按照不同用户水

5.1.1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应在城市水资源合理酉

..1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应在城币水资源合理配直的塞础 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 施,遵循供水能耗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多水源互为备 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用地、减少拆迁的原则,提出城市供水 水源总体布局和工程规划方案。

5.1.2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内容应包括城市供水水源,

局、常规供水水源规划、应急备用水源规划、非常规水源 如等。

考虑能源消耗、工程占地、工程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工程效 技术经济指标,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近远期城市供水 原规划方案。

响、施工难度等因素,协调与城市给排水、交通、电力、燃气、 电信等设施之间的关系,提出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型式等。

5.1.7在具备条件的多水源供水城市,宜根据不同用户用水

求,遵循优水优用原则,考虑分质供水。优质地表水和地下水 原应优先供应城市居民生活用水。

5.2供水水源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城市市政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给水规划等 规划相协调,结合已有供水水源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 理布局,并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及不同用水对象之间的 用水关系。规划水源的可供水量应满足各类用户用水量和保证率 要求,水质应满足现行标准或规定的要求

5.2.3供水水源总体布局应加强供水系统之间的联网调尽

源补给条件好、供水保证率高的方案并应着重考虑占地、拆 迁、环境影响等因素。

5.3.4常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符合城市用水水量、

和水源工程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必要时可考虑水源工程的 综合利用。

5.3.6现状超采区应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并采取相

5.3.7常规供水水源输送宜采用封闭方式;采用开式输水时, 应采取有效的水质保护措施。 5.3.8跨流域(区域)调水水源方案应在符合流域或区域综合 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水源调出区的水资源状况 和调水条件,按相关要求论证调水工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4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

5.5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

5.5.1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注重再生水、海水、雨水、微咸水 等各类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

5.5.1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注重再生水、海水、雨水、微咸水

5.5.2非常规水源工程

明确非常规供水水源的供水对象及规模,并与常规供水水源工程 规划相协调。

5.5.3非常规水源工程规划方案应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

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地理位置、现有设施和水质特性等因素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1编制新建供水水源建设方案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勘测和水 情、水质监测。

求等条件,统筹考虑水源位置、输水线路、水厂位置及规模、综 合利用要求、施工条件、占地拆迁等因素,初拟多组可能的场址 及输水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

6.1.3规划水源在满足城市供水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

6.2.1应提出改建、扩建、新建水源工程的供水范围及对象、 设计水平年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综合利用的水源工程应结合 工程建设条件和综合利用要求,初步确定开发任务及其主次 顺序。

6.2.2应根据用户近远期需求初步分析工程规模,提出主要规 模指标,同时应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用户需求的发 展趋势留有一定余地。 1对于具有综合利用任务的地表水源,应根据各项任务的 要求及供水规模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6.2.2应根据用户近远期需求初步分析工程规模,提出主

6.2.2应根据用户近远期需求初步分析工程规模,提出主要规 模指标,同时应考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用户需求的发 展趋势留有一定余地

1对于具有综合利用任务的地表水源,应根据各项任务的 要求及供水规模合理确定工程规模。 2对于具有调蓄功能的水源工程,应考虑其事故发生概率、 年度检修要求等,合理确定调蓄规模。 3对于具有应急备用功能的水源工程,其规模确定应考虑 应急备用供水对象、供水保证率破坏概率、缺水造成的损失等 丰

6.3.4取水建筑物应布置在河床、河岸或库岸稳定的地段;辑

水工程建筑物的布置应避开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塌陷等不良 质区、洪水淹没区及低洼易涝区DLT1440-2015 智能高压设备通信技术规范,难以避免时,应采取可靠白 全防护措施。

6.3.6长距离输水工程总体布置应提出输水安全保障措施。

7.0.1对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应划定水源保护区并分区提出管理 要求和保护措施,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可采取隔 离防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和管理等措施。 7.0.2对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直接进入保护区的入河排 污口应进行综合治理,提出包括污染源搬迁及封闭、排污口搬迁 及整治、固体废弃物清理处置、重污染底泥清除、航运和水上娱 乐流动污染线源治理等工程和管理措施方案。对准保护区应提出 人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7.0.3对处于江河源头区域的水源应提出水源涵养林保护及建 设、水土流失防治、植被封禁及封育保护等措施和要求。 库周边及湖库内建设生态防护及修复工程,通过生物净化措施改 善人湖库支流和湖库水质,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大型湖库型水源地 应采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和自然修复措施。 7.0.5地下水水源应建立卫生防护带,采取隔离防护、植树造 林、涵养水源等猎施。 7.0.6利用明渠或河道输水的供水工程应在其两侧一定范围 内划定保护区,并采取“截污、导流、防渗”等水质保护措施。 7.0.7对沿海城市的地下水源,应采取限采、隔离等措施,防 止海水入侵,保护水源水质。

8.0.1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提出水源监测方 案,内容应包括监测断面(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 测方法等。

测内容及方法应符合有关要求。水质监测范围应包括水源区和输 水线路区。

9.0.1.城市供水水源规划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所在区域(流 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功能区划等相 协调。 9.0.2应针对各水源工程规划方案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分析评 价,识别敏感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明确环境保护目标。 9.0.3应对各水源工程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预估各方案实施后对规划区水文情势、水环境、陆生生物、水生 生物、社会经济等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各方案的环境合理 性,提出规划调整意见,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规划方案推荐 意见。

9.0.4应根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DB37T5072-2016山东建筑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资料-JJ-全套资料表格.pdf,提出环境保护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