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04-2022 淀泊围堤围埝清除技术规程.pdf

DB13/T 5604-2022 淀泊围堤围埝清除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6830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604-2022 淀泊围堤围埝清除技术规程.pdf

ICS 03.100.01 CCS A 02

DB13/T 560420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13/T 56042022

道路桥梁、隧道、地铁施工组织计划--精选--10--(22套)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 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蒙、朱永涛、王洪杰、朱晓磊、李洪波、李源、朱宝锋、刘玲、孙越、姚 文良、李然、王镇坤、田园、张明、尉晓浩、杨栓、朱永红、朱洪昌、马兆双、齐伟。

DB 13/T 56042022

淀泊围堤围清除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淀泊围堤围捻污染与空间分布调查、清除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恢复淀泊连通性和提升淀泊水动力为目的的污染塘围堤围捻清除,其他水体围 堤围捻拆除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围堤围烩 以底泥、弃土和废弃建筑物为主要原材料填筑而成的高于水面且对水动力产生影响的阻隔水体 构筑物。 3.2 污染塘 沉积物污染指标超标且存在一定风险的静止或缓流的封闭水域。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围堤围烩 以底泥、弃土和废弃建筑物为主要原材料填筑而成的高于水面且对水动力产生影响的阻隔水体 构筑物。 3.2 污染塘 沉积物污染指标超标且存在一定风险的静止或缓流的封闭水域。

DB 13/T 56042022

对清除范围内围堤围捻的空间分布情况、用途种类与周边地形情况进行勘测。主要包括工程 堤捻长度、宽度、堤捻区域面积、顶底高程、用途类型、堤组成材质、周边水下地形等,填 查汇总表,汇总表填写可参考附录A。

4.2.1可行性研究阶段堤给空间分布与水下地形测量应满足1:2000测量精度,堤捻每断面至少设 置5个测点,分别为堤顶1个,内侧坡面2个,外侧坡面2个。 4.2.2初步设计阶段堤捻空间分布与水下地形测量应满足1:1000测量精度,堤捻每断面至少设置 9个测点,分别为堤顶3个,内侧坡面3个,外侧坡面3个。 4.2.3施工图设计阶段堤捻空间分布与水下地形测量应满足1:500测量精度,堤捻每断面至少设置 13个测点,分别为堤顶5个,内侧坡面4个,外侧坡面4个

5沉积物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

5. 1 勘测与调查内容

调查了解污染塘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对污染塘沉积物进行物理、化学指标勘测分析, 确定污染塘沉积物的清淤范围、清淤深度、以及疏挖量等。 物理指标分析包括:底泥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质、底泥质地、底泥含水率等。 化学指标分析包括:营养盐、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等,汇总化学指标分析 表,填写参考附录B。

5.2沉积物分层及特征

5.3勘测取样点位布设

5.3.1勘探点的垂直布设

为合理确定淀泊污染塘沉积物的清除深度,应采取全柱状采样进行污染物分析,全柱状采样 面应至正常层下20cm~50cm

5.3.2平面勘探线、点的布置

5.3.2.1可行性研究阶段,河流地区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天于150m,且总数不小于3个;湖泊地区 块状水域按100m200m网格状或交错梅花状布置,不规则状水域根据实际情况按上述间距确定原则 布置。 5.3.2.2工程设计阶段应先根据生态清淤区域的污染情况、地质条件布置钻孔,大致可分简单、 般和复杂三种状况: a)简单是指区域附近无重大污染源,污染分布均匀,地形平坦,岩土性质单一; b)一般是指区域附近有较大污染源,污染分布较均匀或地形有起伏,岩土性质变化较大; c)复杂是指区域附近存在重大污染源,污染分布不均或地形起伏较大,岩土性质变化大。 5.3.2.3在设计清淤深度内遇有污染分布状况、地形,岩土性质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小区域 孤立区域的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勘探线、点间距的确定宜符合表1的规定

3.2.1可行性研究阶段,河流地区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天于150m,且总数不小于3个;湖泊地 状水域按100m~200m网格状或交错梅花状布置,不规则状水域根据实际情况按上述间距确定原 置。 3.2.2工程设计阶段应先根据生态清淤区域的污染情况、地质条件布置钻孔,大致可分简单、 和复杂三种状况:

a) 简单是指区域附近无重大污染源,污染分布均匀,地形平坦,岩土性质单一; b 一般是指区域附近有较大污染源,污染分布较均匀或地形有起伏,岩土性质变化较大; C 复杂是指区域附近存在重大污染源,污染分布不均或地形起伏较大,岩土性质变化大。 3.2.3在设计清淤深度内遇有污染分布状况、地形,岩土性质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小区域 立区域的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勘探线、点间距的确定宜符合表1的规定。

DB 13/T 56042022

表1污染底泥生态清淤工程设计阶段勘探线、点间距

5.4.1底泥勘测物理力学指标

则定的物理力学指标、测定方法和使用设备应符

表2生态清淤工程区底泥勘测物理力学指标

注:A表示必做,√表示根据情况选做

表3生态清淤底泥勘测物理力学指标试验方法及设备

DB 13/T 56042022

表4生态清淤工程区底泥污染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续)

以恢复淀泪连通性、 余位置、清除深度与清除顺序,在 保障最大限度恢复淀泊水动力的同时 影响降到最低

围堤围捻清除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贯彻生态优先、顺应自然的理念,坚持先治污后拆围的顺序; b) 工程措施区域适用性,且具备淀泊其他污染塘治理的普适价值; C 以恢复淀泊连通性、提升淀泊水动力为目标; d 以“整体模拟、局部分析”的原则。

6.3.1水动力模型构建,应遵循以下要求:

0.3. 水动力模型构建,应遵循以下要求: 水动力模型地形基础数据精度比例应达到1:1000~1:2000; 水动力模型边界确定原则应最大限度以堤防或岸坡等固定边界为主; C 水动力模型中水位、风速、流量和蒸发渗漏等相关参数设定应以施工前3~5年的数据平均 值为准。 6.3.2 根据实测资料和模型所需的参数进行模型率定

6.4.1模拟工况设讯

根据清除深度和顺序设计3种以上工况。

6. 4. 2. 1流场分析

流场分析主要是通过清除围堤围前后流场分布情况对比,评价流场分布增量区域与水流走向 变化情况。

6.4. 2.2流速分析

流速分析主要对比分析清除围堤围捻前后不同区域流速平均值,评价流速增量值和流速分布 区。

DB 13/T 56042022

DB 13/T 56042022

.4.2.3流速区划分析

区、滞水区和缓水区的面积占比情况,从而评价区域水动力现状

6.4. 2.4 流线分析

流线分析主要是观察流线分布的均匀程度与变化情况,确定水动力条件的好坏。流速均匀且分 布较为密集区域代表流速大且有水流通道

4.2.5水体交换能力可

水体交换能力可视化分析主要 不同工况下的水体更新时间,是反应淀泊 连通较为重要的分析指标,同时 规律的重要成果

6.5. 1清除位置确定

主要通过现状工况条件下水体交换能力可视化模拟效果、流线与流场分析多参数综合判定水体 联通的阻水点,最终确定合理的清除位置

6.5.2清除深度确定

主要通过清除前后水体交换能力可视化模拟、 流速和流速区划分析多参数综合判定不 除深度对水体连通与水动力提升效果, ,最终确定最佳的清除深度

6. 5.3清除顺序确定

围烩清除施工。 7.1.2施工应按照规范、规程、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组织围堤围清除施工。 7.1.3施工过程中,应布设二次污染防控措施,消除施工过程可能会造成的二次污染隐患。 7.1.4 施工应准确、完整的做好施工记录,并保存好电子施工记录。 7.1.5围堤围清除施工应分层进行,表层先进行树木杂草清理,下层堤土方单独清除。

7.2.2.1表层以下堤捻可使用陆上施工和水上施工两种方式。 7.2.2.2水上施工内容、设备选择、施工方法遵循以下要求执行: a) 施工内容:部分淀泊围堤围捻能够连通场外,经简单道路施工后,道路宽度可达3m~5m 陆上施工设备可进入施工现场,满足施工要求,此类围捻可采用陆上施工方式进行拆除: 大部分水面以上堤烩适合采用陆上施工。

世纪雅园住宅楼锚固胶施工方案7.2.2.1表层以下堤捻可使用陆上施工和水上施工两种方式。

DB 13/T 56042022

设备选择:选取规格大小不同的挖掘机、运输车等设备,挖出的泥土可就近利用或直接由 渣土车倒运。 施工方法:挖掘机由塘内部向外倒退清挖,重点清挖水面以上干土,铲斗装料后挖掘机转 向将土方倒至自卸式运输车内,装车完成后对车厢顶进行苦盖,保证运输过程中无遗撒、 渗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7.2.2.3水下施工内容、设备选择、施工方法遵循以下要求执行: a 施工内容:部分淀泊围堤围捻周边交通状况较差,堤宽度较窄,且顶面凹凸不平,不能 满足机械设备进场要求,此类堤烩拆除采用水上施工进行拆除。选用水陆两栖挖掘机配合 泥驳水上施工。 设备选择:优先选择水陆两栖挖掘机。 施工方法:使用水陆两栖挖掘机进行清除后,装泥驳船运输至岸上,再装运输车到指定地 点。

7.2.3土方处理处置

7.2.3.1不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围堤围,可直接进行资源化利用,途径如下: a)农田改良:堤捻构筑物中上层经过表层清理施工后,可直接用于农田改良;堤捻中下层经 干化处理后,应用于农田。 b 坑塘修复:堤捻中上层用于周边废置坑塘生态修复,中下层也可作为坑塘生态修复材料。 蓄水陶土:长时间在水中浸泡的堤烩具备快速吸水性、强力储水性、过滤净水性、均匀释 水性等优点,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附加值很高。 建设鸟岛:堤捻拆除土方同时可以用作场地平整和微地形塑造,建设湿地及动物的栖息地, 就地摊铺:堤拆除土方后可直接用于土方平衡。 7.2.3.2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围堤围捻土方宜尽可能分开单独处理。

7.2. 4 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7.2.4.1为避免造成水体浑浊,悬浮物瞬时升高,并可能产生扩散现象。应在拆除过程中应布设阻 污亏屏,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素流扩散。 7.2.4.2阻污屏由浮体、防污惟幕、配重块等组成,应设置在堤烩外3m~5m处,高度与水深相 司,每间隔15m~45m设置一根垂杆,分别绑扎阻污屏上下两端,垂杆露出水面0.3m~0.5m,入 土深度0.5Ⅲ。 7.2.4.3施工期间应对阻污屏进行检修维护,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7.2.4.4阻污屏布设应保障施工过程全周期,待围堤围烩拆除完成后5天~7天且水质稳定后,再 对阻污屏进行拆除。

HG/T 20660-2017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标准 附条文说明.pdf8施工过程监测与安全保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