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规范.pdf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24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规范.pdf

ICS93.160 CCS P 57

Codeformodernirrigationdistrictconstructionofsichuanprovince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 2952—2022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一般规定, 6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7灌区安全保障细石混凝土地面施工工艺标准(704-1996).doc, 8灌区工程质量.. 9节水型灌区建设 10生态型灌区建设 11信息化灌区建设 12灌区管理与效益, 附录A(规范性)现代化灌区建设指标体系. 附录B(资料性)灌溉供水水质标准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一般规定。 6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 灌区安全保障 8灌区工程质量. 9节水型灌区建设 10生态型灌区建设 11信息化灌区建设 12灌区管理与效益 附录A(规范性)现代化灌区建设指标体系. 附录B(资料性)灌溉供水水质标准,

DB51/T 2952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编写。 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宁博、侯艳、朱彬、赵璐、宋培、谢颖、孙树仙、李仁笑、姜守政、王智慧 杨中凤、蒋强、赵和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编写。 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宁博、侯艳、朱彬、赵璐、宋培、谢颖、孙树仙、李仁笑、姜守政、王智慧、 杨中凤、蒋强、赵和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51/T 2952—2022

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建设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灌区安全保障、灌区工 程质量、节水型灌区建设、生态型灌区建设、信息化灌区建设、灌区管理与效益等方面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灌区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日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21303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7994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28714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17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6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T149水文数据固态存储收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SL/T238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3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68再生水水质标准 SL/T426水量计量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SL56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 SL604水利数据中心管理规程 SL612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设计规范 SL651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SL65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 SL/T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SL773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

DB51/2311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51/T 29522022

现代化灌区modernirrigationdistrict 是指通过系统规划建设,基本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防洪排涝体系健全、灌排设施配 工程运行安全可靠、用水配置节约高效、生态环境健康优美、信息决策智能便捷、管理科学规 化要求的灌区。

生态型灌区ecologicalirrigationdistrict 通过水土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设施设备节能等措施,形成水环境质量安全可靠、 水生态治理系统科学、人与自然和谐、灌区水环境与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单位水量提供的生态服务功 能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灌区

信息化灌区informationizedirrigationdistrict 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立灌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取水、输水、配水、用水、 退水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监测、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管理的灌区,

4.1.1 蓄水工程等级应符合GB50201和SL252的规定。 4.1.2引水工程等级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 4.1.3提水工程等级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 4.1.4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级别,应符合GB50288和SL252的规定 4.1.5灌溉渠道、排水沟道、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级别应符合GB50288和SL252的规定

4.2.1防洪标准应符合GB50201的规定。 4.2.2灌溉标准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 4.2.3排水标准应符合GB50288和DB51/2311的规定。 4.2.4灌排水质标准应符合GB50288、GB5084、SL368、GB3838和GB8978的规定。 4.2.5灌区信息化标准应符合GB50395、GB/T22239、GB/T 28714、SL61、SL/T149、SL/T 426、 SL566、SL604、SL651的规定。

DB51/T 2952—2022

以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理念指导灌区的系统规划与建设,科学构建灌区蓄引提相结合的水资源调配 体系、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保障体系、安全稳定和完善的工程体系、健康和谐的水生态水环境体系、信 息化智能化的控制体系、科学高效的水管理体系等,实现水资源配置合理、供水安全可靠、用水节约高 效、生态环境和谐、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便捷的总体目标,显著提升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保障灌区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指小产示目 灌区信息化、灌区管理和灌区效益7个方面,下设24个二级指标和86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见阶 A中表A.1。现代化灌区各项指标应符合表A.1的规定,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灌区安全保障:灌区工程应具备健全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有效的灌排保障体系,设计标准和各 项技术参数应满足工程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 一灌区工程质量:灌区取水、输水、配水、用水和退水等各项工程设施应配套完善,运行安全 可靠,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满足正常运行要求。 灌区节水:灌区各项用水效率指标满足要求,执行计划用水和取水计量制,实行用水总量控 制和定额管理。 灌区生态环境:灌区排水、退水对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灌区无涝渍害,退水水质标准、水 土流失率、土壤侵蚀模数和灌区回归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满足要求。 灌区信息化:灌区信息化系统应具备完善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决策和反馈功能, 实现设施设备控制自动化、运行管理智能化, 灌区管理:灌区应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设与运行管理智能高效,供水 服务公平可靠,管理队伍结构合理。 一 灌区效益:灌区用水效率高,经济效益显署,社会与生态效益突出。 2.2灌区各项指标的评价应以工程设计方案和现状调查为基础。

6.1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应以灌区水资源评价为依据,并与流域和行政区域或灌区水资源评价相协调。 灌区水资源评价应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评价,并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 展、水资源配置与水生态水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6.2灌区农业产业结构及作物种植结构应符合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业部门相关规划,并优 先配置节水型农业用水。 6.3灌溉定额及灌溉制度应依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乏资料地区可根据条件相近地区灌溉试验 资料确定,无当地或相近地区灌溉试验资料的地区应依据用水定额确定, 6.4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进行预测,并统筹灌区生活、生产、生态多目标用水需 求,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灌区需水总量应与其可供水量相匹配。 6.4.1灌区生活需水量,应按城镇居民和公共生活、农村生活(人、畜需水)等项进行预测,并符合 GB50282、SL310和《四川省用水定额》等的规定。 6.4.2灌区农业生产需水量,应按作物产量或水分生产率高的灌溉制度确定,并符合《四川省用水定 额》相关规定:工业生产需水量应按工业企业发展规划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确定,并符合GB50282

DB51/T 29522022

和《四川省用水定额》规定。 6.4.3灌区生态需水量,应按维持和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基本功能所需的河道外需水量进行预测,并 符合SL/T712规定。 6.5灌区可供水量应按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不同水源配置进行预测。灌区可供水量的年内分配 比例应符合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供区所在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要求。 6.6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应对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灌区可供水量与灌区需水量进行平衡 分析,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6.7对多水源灌区,应经技术、经济多方案比较,建设水源连通工程,合理配置灌区水资源。对水资 源不足的灌区,应优先利用灌区内水源补水,不足部分从灌区外引水补充,

7.1灌区应具备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防洪安全。灌区防洪标准应符合GB50201的规定。 7.2灌区应具备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安全。灌区内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不应小于97%, 般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不应小于95%,严重缺水地区不应小于90%,工业供水保证率不应小于95%, 7.3灌溉设计保证率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 7.4灌区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和SL368的规定。 7.5灌区应具备完善的排涝体系,旱能灌、涝能排。农田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宜为5~10年以上,设计 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符合GB50288的规定。 7.6灌区各类工程及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应符合SL654的规定。

8.1灌区工程设计应按照GB50288的规定设计。 8.2水源工程应安全可靠,取水设施完备,枢纽建筑物完好率应不小于98%,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完 好率应不小于98%。 8.3骨干输配水工程(干、支渠)渠系分布合理,输配水调控灵活,功能完善,与田间灌溉工程衔接 顺畅。骨干渠道衬砌率应不小于80%,骨干渠道完好率应不小于90%,骨干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应不小于 90%。 8.4骨干排水工程(排水渠(沟))应配套完整,功能完善,排水能力应满足灌区退水要求。骨干排 水渠(沟)完好率应不小于90%,骨干排水渠建筑物完好率应不小于90%。 8.5灌区量测水站点布设应满足水量调配、用水和节水管理要求,根据经济、合理、实用的原则统 规划布设。渠首和不同水管理单位交接水断面量测水设备配套率应不小于80%,完好率应不小于90%。 量测水设施测量精度应符合GB/T21303的规定。

9.1.1灌区建设应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水资源利用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 局等协调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9.1.2灌区用水指标不应超过批复的用水总量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有条件的 灌区应合理利用灌溉回归水。

发展要求和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合理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模。

DB51/T 2952—2022

9.2.1骨干渠道(干、支渠)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工程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防渗 和衬砌型式,骨干渠道(干、支渠)衬砌率不应小于80%。 9.2.2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宜采用管道输水,经济作物种植区、设施农业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区等 宜采用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 9.2.3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灌区节水灌溉 率不应小于80%,高效节水灌溉率不应小于40%。 9.2.4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小于0.55,中型灌区不应小于0.65;管道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0.95;水稻灌区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宜小于0.95,其他灌区不宜小于0.90。 9.2.5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小于0.50,中型灌区不应小于0.60。

10.1.1灌区生态工程建设应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加大 河、湖、渠(沟)保护和监管力度,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型灌区。 10.1.2灌区应根据地形、水源、动力条件和行政区划等因素,按照节约能源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建设 10.1.3灌区应根据地形、工程状况、农业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水土保持治 理。灌区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改善小气候,防护林应尽可能与护路林、生态林等相结合,减少耕地占用面 积。农田防护林布设应符合GB/T50817的规定。 10.1.4灌区田间农业面源治理应通过调查、监测,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物种类、迁移富集路径和重点污 染区域,科学确定综合治理方案。 10.1.5灌区灌排系统布置宜与生态沟渠、生态湿地建设相结合,提升灌区水生态环境质量。

10.2.1水源工程布置应遵循节能、高效、协调的原则,有条件的灌区应与水利风景区建设相适应。 10.2.2灌区泵站、水闸、金属结构启闭设备等机电设备应低能耗、高效率;控制系统宜选用变频装置 10.2.3已建灌区水源工程宜因地制宜开展节能和水景观打造,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宜设置亲水平台 景观步道和休闲区等

抗拔桩、钻孔桩施工方案DB51/T 2952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