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711-2023 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DB14/T 2711-2023 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867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711-2023 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ICS93.160 CCS P 57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 14/T 2711—2023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程规划 4.1一般规定 4.2主要技术参数 4.3水沙平衡分析 4.4水源工程布置 4.5管道系统布置 5工程设计新建久长至永温铁路临时用电安全监理技术交底.doc, 5.1一般规定 5.2水源工程 5.3设计流量 5.4设计水头 5.5田间工程 5.6管材与管压选择 6设施配套.. 6.1管网系统 6.2田间设施 7工程施工与验收 8工程管理.. 8.1运行管理 8.2工程维护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运城市尊村引黄灌溉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文勇、胡雅琪、王珍、马蒙、范敏、孙耀民、章少辉、赵永安、刘群昌、乔 雷、张超、任慧媛

DB 14/T 2711—2023

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工程施工与验收、工程管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黄河水为灌溉水源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其他多泥沙灌溉水源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以黄河水为水源通过管道输水灌溉的工程

为防正泥沙淤塞管网系统而设计的沉沙设施、冲沙排沙设施、排沙管路等。

周蓄工程周年内流出水量与流入水量的比值

4.1.1应符合流域和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农业发展、社会经济等规划要求,并与现状灌 排设施、种植结构等基础条件以及道路、林网、供电等规划相协调。 4.1.2应收集项目区的水源、泥沙、土地资源、水文、气象、土壤、作物、工程地质、灌溉试验、能 源及设备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4.1.3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 4.1.4对于取水防沙效果不能满足要求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增设泥沙处理设施。 4.1.5应根据GB50288和SL654确定工程等级和设计合理使用年限。 4.1.6应当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及便于管理的方案。 4.1.7规划内容应包括水源工程、管道系统工程、田间工程及防淤设施等。

表1设计耗水强度参考值表

m一设计净灌水定额(mm); y一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g/cm²); h一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参照试验资料确定(cm); θ1一土壤适宜含水率上限(重量百分比); 02一土壤适宜含水率下限(重量百分比)。 无资料地区,计划湿润层可参考表2设置:

表2计划湿润层参考值表

表2计划湿润层参考值表

DB 14/T 2711—2023

DB 14/T 2711—2023

4.3.1应分析引黄灌区水资源状况、水资源配置以及水源泥沙处理情况,按照GB/T35580进行水资源 论证,合理确定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水源供水能力。 4.3.2应根据水源供水情况及用水情况,按需修建调蓄工程。 4.3.3应当根据来沙条件提出泥沙处理方案。

4.1从河道直接取水的水源工程应在河床较稳定的位置设置取水口,从渠道或管道直接取水的 程应结合已建分水工程或在非淤积段设置取水口。 4.2 取水设施应保证水源稳定、水流平缓,减少泥沙,并配置拦污及清污设施设备。 4.3 应修建进水闸(阀),进水闸宜采用叠梁闸,减少取水含沙量。 4.4沉沙池地势较高时需修建提水设施并采取减沙措施,沉沙池宜与调蓄工程进行一体化布置

4.5.3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 4.5.4干管宜沿沟、渠、路布置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 4.5.5支管宜垂直于作物种植方向布置,支管间距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3和 表4的睡长或沟长确定。 4.56应附设计管网及建筑物系统布置图

5.1.1引黄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布置应有利于防止泥沙淤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保证运行稳定性 和使用年限。 5.1.2所选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应考虑拦污、沉沙和排沙,具有耐磨损、 抗堵塞等性能,并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式中:A一设计灌溉面积(hm) V一调蓄工程调蓄库容(m); T一设计灌水周期(d); T一第i种作物设计灌水周期(d); Eei一第i种作物的设计耗水强度(mm/d); Q一第i种作物的面积占比,%; e一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灌溉的作物种类; ts一设计水源日供水小时数(h/d); Qs一设计水源引水流量(m/h); nt一田间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80; 一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95; 7一蓄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0.7; f一冲沙水系数,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若无试验资料,取值范围宜为0.02~0.05,系数取值随 源工程进水含沙量增大而增大。 2.4调蓄工程和沉沙池一体化设计时,调蓄沉沙池净库容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a)设计净库容为调蓄库容和死库容之和; b) )死库容应根据泵站吸水管直径、淹没深度、吸水管进口距池底的安全深度、淤积深度等参数 土算:

DB 14/T 2711—2023

C) 淤积深度应根据引水含沙量、调蓄沉沙池设计处理含沙量、设计引水流量、设计清淤年限等 参数计算。

5.3.1灌溉系统的设计流量应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确定,或按式(3)计算:

5.3.1灌溉系统的设计流量应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确定,或按式(3)计算

设计灌水周期按照下式确定:

1n1; Tmax=max E

式中: Qo一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h); ta一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日工作小时数(h/d)。 应依据干支管布置、行政区划分、作物类型、灌溉管理方式等情况,编制轮灌组和轮灌制度, 应依据轮灌组和轮灌制度确定的给水栓同时工作情况,按公式(6)和(7)计算树状管网中各级管 道设计流量:

Q=3.6nvq,l (6) Q=3.6nvq (7) Q≤O (8) 式中: Q一某级管道的设计流量 m/h): Qo一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h); n一该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个数; v一一个给水栓开启条件下同时灌水的眭田或沟道数量; I一宽(m); g入沟流量(L/s)。 5.3.2各级管道和给水栓的流量,应在灌或沟灌灌水要素、管道布置、轮灌制度等确定以后经逐级 计算,并结合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系统水力设计,应使同时工作各给水栓的流量,满足式(9)要求:

DB 14/T2711—2023

5.4.1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按公式(10)计算:

式中: Ho一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m); Zo一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 Z一管道系统最不利点地面高程(m); ho一给水栓出口水平段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m),不应低于出口处消能设施底板高程加0.3m; hg一给水栓工作水头(m),可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不应低于0.3m; ∑h,一管道系统进口到最不利点给水栓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 S ∑h,一管道系统进口到最不利点给水栓的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 对于地势平缓的平原区,最不利点一般为距离水源最远的给水栓;对于地势起伏不平或地势较陡等 复杂地形的灌区,应计算绘制各级管道工作压力沿程变化曲线,通过多点计算比较确定管道系统设计工 作水头。 5.4.2管网系统工作水头计算存在自压区和加压区时,管道系统应进行分区设计。

5.6.1应根据系统水力计算确定管材管径2016版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2018年上半年价格水平调整(定额[2018]45号文 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2018年7月),可根据压力等级、投资水平、施工条件等要求参 取管道材质。

表5灌溉输水管材选取表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应按照GB/T

6.1.1干支管末端、低点、逆坡起点等位置应设置排沙(水)井和排沙(水)阀,检查井宜与排 井一体化设计。

DB 14/T 2711—2023

6.1.2支管及上游各级管道的首端应设控制阀欧景名苑三期60#、61#楼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地理管道的阀门处宜设阀门井。 6.1.3在各级管道首部最高处、管道起伏的高处、顺坡管道上端阀门的下游、逆止阀的上游均应设进 排气阀。进排气阀计算应符合GB/T20203要求,进排气阀通气面积的折算直径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1/4。 6.1.4自压灌溉管道系统应按照管道沿程工作压力变化曲线确定减压设施布设位置。 6.1.5应根据管理需求在管道上安装量水设施。 6.1.6自动控制阀门宜采用电动阀。 6.1.7当管道与铁路、公路、河渠等交叉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交叉建筑物的位置、形式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