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099-2019 时速160公里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

DB13/T 5099-2019 时速160公里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20916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099-2019 时速160公里电动车组通用技术条件

DB13/T 50992019

车辆载荷处于AW2状态; 电制动停止工作; 其它用气设备正常工作(包括防滑保护)

6. 6. 3. 9 工作压力

风缸额定工作压力为1000kPa; 风缸试验压力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

DB11/T 1587-2018 公共场所雷电风险等级划分6. 6. 4 紧急制动

6.6.4.1紧急制动EB

3.6.4.1.1紧急制动EB为动车组在设备正常情况下实施的紧急制动。包括空电联

意制动。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实施紧急制动EB: 司机控制器在紧急制动EB位(可以缓解紧急制动EB); 列车非静止条件(速度大于5km/h)下停放制动意外施加(零速联锁); 司机警惕装置触发紧急制动请求时(零速联锁); 乘客紧急制动拉手被拉下时(可以缓解紧急制动EB)

6.6.4.1.3司机制动手柄发出紧急制动EB指令解除后,可以缓解紧急制动EB。 6.6.4.1.4乘客紧急制动手柄被拉下时没有被忽略将发出紧急制动EB,若该指令被忽略或者旁路后 可以缓解紧急制动EB。

6. 6. 4. 2紧急制动 UB

6.4.2.1动车组设紧急制动UB,控制装置与EB制动相互独立,在列车失电最不利条件下触发的紧 息制动UB。可在下列任一情况下自动实施空气紧急制动UB: 列车分离: 安全制动回路断开或失电; 控制电源失电; 司机室紧急制动按钮

6.6.4.2.1动车组设紧急制动UB,控制装置与EB制动相互独立,在列车失电最不利条件下触发的紧 急制动UB。可在下列任一情况下自动实施空气紧急制动UB:

6.6.4.2.3紧急制动UB可以通过独立的安全制动回路实施。紧急制动UB回路直接作用于列车上所有 的BCU或紧急制动电磁阀。 6.6.4.2.4安全制动回路断开或失电后,紧急制动阀失电,列车起紧急制动作用。 6.6.4.2.5空气紧急制动发生后,在列车完全停止前不应缓解制动(零速联锁)。 6.6.4.2.6空气紧急制动发生后,自动切除牵引动力,直到列车完全停止(零速联锁)

DB13/T 50992019

6.6.5.1停放制动应采用弹簧制动和充气缓解,并设有人工单个机械紧急缓解装置,在车辆两侧无需 使用工具就能人工操作逐个进行缓解。 6.6.5.2在驾驶台上应能对整列车的停放制动进行施加和缓解,并有相应的指示灯指示。 6.6.5.3当风缸压力下降到规定数值,停放制动自动施加。

6.6.6空气制动信号及指示

6.6.6.1当所有空气制动和停放制动缓解时,驾驶台上应有指示灯指示

5.6.6.1当所有空气制动和停放制动缓解时,驾驶台上应有指示

车辆连接包括下列内容: 机械连接:包括车钩缓冲装置、风挡等: 高压电器连接:包括车顶高压电缆、主电路电气设备的电缆连接等; 辅助系统和列车供电连接:包括交流供电母线、直流供电母线等; 控制系统连接:包括列车通讯和控制总线、制动控制线等。

6.7.2 车钩缓冲装置

6.7.2.1司机室前部设置半自动车钩,中间车之间设置半永久车钩。

6.7.2.1司机室前部设置半自动车钩,中间车之间设置半永久车钩。 5.7.2.2车钩及钩座,包括缓冲器以及与车体的连接件,满足正常运行、联挂的强度要求,且 生的应力应小于设计许用应力,车钩不产生永久变形。

6.7.2.3车钩、缓冲器、包括空气管路,能在线路上的最不利条件(水平曲线、竖曲线和列车速度)

相邻两辆车中的其中一辆车空气弹簧完全泄气,另一辆车的空气弹簧处于最大的充气状态; 相邻车辆车轮磨耗处于最不利条件时。

6. 7.2. 4半自动车钩

6.7.2.4.3高度调整

半自动车钩安装在一个垂直高度调整装置上,补偿两辆车之间的垂直偏移,使用工具可以进行高 度调整。

6. 7. 2. 4. 4 导向杆

DB13/T 50992019

DB13/T 50992019

半自动车钩钩头前安装的导向杆可以加大连挂范围,导向杆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

6. 7. 2. 4. 5 手动解钩装置

手动解钩装置由一个人在轨道的任意一侧对两列车或机车和列车进行解钩。手动解钩装置所需要 的力不应超过150 N。

6.7.2.5半永久车钩

永久车钩缓冲装置采用气液缓冲器,车钩之间通

6.7.2.6过渡车钩

6.7.2.6.1救援或回送时,动车组端部车钩与救援机车的15号车钩连挂处采用过渡车钩。 6.7.2.6.2过渡车钩应设置可与符合TB/T60要求的空气软管相连接的过渡风管接口,为救援和回送 时提供压缩空气。过渡车钩的设计应能满足动车组在救援或回送过程中以120km/h速度运行的需要。 6.7.2.6.3过渡车钩的结构型式应满足动车组被既有机车救援及回送,以及各型动车组相互之间救援 及回送的要求。

6.7.3.1车辆间采用折棚风挡。 6.7.3.2风挡由双层波纹折棚与端部安装框及组合式渡板等组成。 6.7.3.3折棚安装框表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起到对噪音、水、雪及外气压力的密封。 6.7.3.4隔热和隔声特性使风挡处具有与邻车内部接近的噪音和温度等级,

6.7.3.1车辆间采用折棚风挡

6. 7. 4风、电连接

8.1.1侧门采用双开塞拉门。侧门应具有本车控制、集中控制、手动、速度锁闭、紧急情况开 能。

DB13/T 50992019

6.8.1.2车门安装后应保证气密性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具 有车速大于5km/h时自动关门的功能。 6.8.1.3车门能通过设置在车内部及外部的紧急开关控制车门的打开, 6.8.1.4能用钥匙从车内部或外部锁闭或打开车门。 6.8.1.5侧门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6.8.1.6车门的控制单元应具备下列功能:

“释放列车左侧车门” “释放列车右侧车门”; “打开已释放的列车侧门”; “锁闭所有侧门”:

6.8.2.1车辆设有司机室门,其形式为机械折页门,门框外部带有内置扶手,方便司机车; 部设置有长门把手,方便司机开关门操作。

6.8.2.1车辆设有司机室门,其形式为机械折页门,门框外部带有内置扶手,方 部设置有长门把手,方便司机开关门操作。 6.8.2.2司机室门净通过宽度不小于530mm,高度不小于1800mm。 6.8.2.3司机室门能用钥匙从内部和外部打开或锁闭车门。

6.9.1给水与卫生系统

6.9.1.1卫生系统应能确保使用人员的卫生安

息服务平台 6.9.1.2列车内设置两种不同型式的厕所,具体如下: 带式便器的厕所; 带座式便器的无障碍厕所。 6.9.1.3系统具有单车排空功能。 6.9.1.4供水装置主要由水箱及管路系统组成。 6.9.1.5在列车静止或运行时,供水装置不会发生虹吸现象。 6.9.1.6供水装置注水口符合标准TB/T1720要求,注水口外盖板可采用内置滑道式。注水口设有防 污措施。

DB13/T50992019

6.9.2车内环境控制系统

6.9.2.1车内环境

车内空气清洁度、车内湿度、车内空气流速、车内平均温度、应急通风量等参照EN14750: 2006标准执行; 动车组的每节车厢须配置独立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具备如下功能:供应新风与排放废气、 采暖和制冷、气流的输送和分配、新风过滤或与回风混合后过滤、应急通风、调节和控制等: 采暖方式采用电加热装置。设有可恢复和不可恢复两级超温保护; 采暖装置的结构应简单、实用、运行安全可靠,并便于维护保养; 司机室设有单独的通风单元、空气循环系统,空气清洁度、空气流速、平均温度等按客室要 求,其中新风量按 30 m/ (h ·人) :

DB13/T50992019

动车组每节车相均设置应急通风功能。应急通风设备由车载蓄电池供电。应急通风量AW2 况10m/(h·人); 新风口应设在无污染气体区,新风或混合风过滤网便于清洁; 空调控制可由司机室进行全列集中控制与监控; 各车设一个控制柜对本车空调机组进行控制; 各车的故障信息反馈,分级进入司机室的监控屏: 空调系统应具有能量管理功能,由列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各车空调控制器接收并执行; 单车空调运行模式有:通风、手动制冷、手动制热、关闭、自动位; 手动制冷和手动制热可由机组内的机械式温控器进行温度管理。

6.9.2.2空调机组

每辆车设置两台空调机组、采用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空调机组框架材质:不锈钢; 空调机组应集制冷、加热、新风和排风于一体,应尽量模块化、轻量化; 空调机组应设置两套独立的制冷系统,一个系统故障,另一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空调机组提高可靠性,并可分级调节,避免频繁启停; 设置新风和排风调节风门,可根据车内人员和车外环境调节新风量,在满足人员新风量要求 的同时节约能源。

6.9.2.3司机室通风单元

司机室设有单独的通风单元; 通风单元通风机可实现停止、低速和高速三档控制; 通风单元设置电加热器。

6.9.2.4风道系统

客室设置风道,用于将处理后空气均匀送入客室; 客室主风道分三个腔体,中间为送风腔,两侧为回风腔。回风腔通过软管与侧墙风道连接。 回风口设置在侧墙下部,沿侧墙均匀布置; 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下回,客室气流分布均匀,断面温差小,舒适度高。另外采用上送下回方 式,克服了热气上浮,不设客室辅助加热器; 厕所、电器柜设独立废排风道,并保证厕所和电器柜内为负压状态; 司机室设置单独的风道,用于司机内送风和排风,

6.9.2.5控制系统

空调控制系统采用微机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外围采用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传感 应通过一个MVB接口建立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连接; 每辆车设置一个空调控制器对本车的两台空调机组进行控制,头车控制器同时对司机室通风 单元进行控制; 空调控制系统除了与申央列车控制系统的通讯外,还通过MVB接口向中央车辆控制系统传输 诊断报告; 空调控制器设故障信息存储器,并设置串行端口。故障信息可以通过与串行端口连接的带维 护软件的电脑读取故障信息(串行端口设置在车内):

DB13/T 50992019

每辆车应设置手动控制功能,在自动控制失效的情况下,能对空调系统进行部分功能手动操 作控制,且需确保手动控制时工作部件的可靠性(手动控制装置设置在车内); 各压缩机、冷凝风机、通风机工作时间存储在空调控制器中,并能通过维护软件查看,使每 车压缩机、冷凝风机、通风机工作时数均匀

6. 9. 2. 6 功能

6.9.2.7空调系统具有以下安全保护功能

主回路及控制回路设短路保护; 通风电机、冷凝电机设短路、过载、缺相保护; 压缩机设短路、过载、缺相、过热保护; 制冷系统设高、低压力保护。当系统压力异常时,控制系统会切断压缩机的电源对其进行保 护; 各电机设启动顺序联锁保护:制冷时先开通风机,再开冷凝风机,最后开启压缩机。前级设 备不启动,后级设备不应启动。加热时先开通风机,再开电加热器

6.9.3.1车上布置

动车组车内设置座席和站席; 动车组中有一辆车可适合残障旅客上下车、上厕所等需要; 通过台、侧车门的设置应考虑方便旅客上下车,以免形成阻塞; 车内墙、顶、地板安装采用模块化结构,车内应设防火板,各板、梁、柱之间采用隔声减振 措施,保证动车组在运行时车内结构不发生振动响声,

6. 9. 3. 2防寒材

防寒材应为高强度防火织物。

6. 9. 3. 3间壁

柜门装有铰链和锁,并设有限位绳。

6.9.3.4地板组成

采用设有座椅安装型材(C型槽)的模块化浮筑地板结构。地板周围及各管道等穿过地板处,须做 到水不渗漏到地板内部。

地板布具有防滑、耐磨等特性,地板布间的接头及连接具有防水功能,

6. 9. 3. 6 门罩板

DB13/T 50992019

客室设横排座椅,座椅靠背上设扶手,在靠近端墙区域可设置一定数量的折座。座椅符合TB 要求。司机室设司机座椅

3.9.4.1车窗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隔音隔热性能,车窗的尺寸可使座位上或站立的乘客方便地看到车 站标志及站台。车窗的主要性能符合TB/T3107的要求。 6.9.4.2车窗玻璃符合GB18045要求, 6.9.4.3车窗玻璃的性能参数,隔音不小于31dB(A),隔热不大于2.5W/(mK)。 6.9.4.4每辆车的客室设置一定数量应急车窗。

4.1车窗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和隔音隔热性能,车窗的尺寸可使座位上或站立的乘客方便地看到车 志及站台。车窗的主要性能符合TB/T3107的要求,

6.9.4.2车窗玻璃符合GB18045要求。

6.9.4.3车窗玻璃的性能参数,隔音不小于31dB(A),隔热不大于2.5W/(m·K) 6.9.4.4每辆车的客室设置一定数量应急车窗。

6.9.5旅客信息系统

6.9.5.1.1旅客信息系统包括音频信息系统、信息显示系统、媒体播放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 6.9.5.1.2旅客信息系统主机应设置用户服务接口,可以将预先编制好的播报信息上传至主机。播报 信息可由用户根据城际铁路运用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6.9.5.2音频信息系统

6.9.5.2.1列车设自动报站系统,可根据GPS定位系统进行自动报站, 也可以由司机选择手动报站 并可实现跳站播报。 6.9.5.2.2司机室可对客室进行广播。 6.9.5.2.3任意操作一端司机室的通话控制装置就可实现对另一司机室的通话功能,通话功能采用全 双工模式。 服务 6.9.5.2.4每个客室内将设有乘客与司机的紧急对讲装置。 6.9.5.2.5广播功能应设置优先级,紧急广播的优先级最高

6.9.5.3信息显示系统

6.9.5.3.1车内设置动态地图,可显示始发站、终点站、开门侧、下一站、列车运行方向等信息。 6.9.5.3.2在外部设置外部信息显示装置,可显示始发站、终到站、车次号、车厢号。 6.9.5.3.3车内设置内部信息显示器,用于显示车辆的始发站、终到站、途经站、车次号、车厢号 当前的温度、速度、时间等信息,还可以滚动显示其它的旅客信息。

DB13/T 50992019

5.9.5.4视频监视系统

.9.5.4视频监视系统

6.9.5.4.1每个司机室设置一个视频监视主机 6.9.5.4.2在每个客室至少设置2个可以监控客室以及车门情况的摄像头 6.9.5.4.3司机室设有显示屏,可以显示摄像头传回的图像。 6.9.5.4.4视频监视屏发生故障的时候,视频图像应该在主机存储,在到站后可以通过其他的设备调 取录像信息。

6.9.6.1车内的客室、出口和通道上设有应

6.9.6.2各车的走廊上具有良好照明

6.9.6.3动车组照明系统为成熟设计

卫生间灯在列车运用时保持打开状态; 通过台区域照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为乘客上下车提供充足照明; 在侧门打开时,可由侧门区域的灯具提供照明; 车内具有足够的照明及良好的均匀度。客室不小于1501x,端部及走廊照度不小于751x, 卫生间照度不小于751x,均匀性应在0.7~1.3范围内; 应急照明为照明系统的一部分。

6.10.1动车组两端设的司机室。司机室布置符合GB/T6769要求!

6.10.2司机室挡风玻璃均应采用夹层式、带有预埋式电阻加热元件的透明安全玻璃。挡风玻璃符合 TB/T1451要求。结构设计应能保护司机的安全,具有足够的防穿透能力,符合UIC651中对挡风玻 璃的相关要求。

6.10.3 司机室挡风玻璃应设刮雨器和遮阳装置。 6.10.4 司机室两侧设侧窗,方便司机瞻望。 6.10.5 司机室顶板上安装照明灯,驾驶台所有仪表带有夜光显示,背光照明采用LED光源; 6.10.6 司机室照明由司机室独立开关控制; 6.10.7 当司机室灯打开时,驾驶台上的照度大于601x,地板面大于301x; 6.10.8司机室外部照明采用LED技术,设前照灯、辅照灯、标志灯,符合TB/T2325要求; 6.10.9司机操纵台的设计应符合GB/T6770要求

6.10.3司机室挡风玻璃应设刮雨器和遮阳装置

6.11列车自动控制车载设备

动车组每端司机室设 套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为列车提供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 动控制车载设备应根据动车组运行的线路情况确定

DB13/T 50992019

动车组每端司机室设一套动车组通信车载设备,为司机和地面控制中心交流提供便利。通讯车载 设备应根据动车组运行的线路情况确定,

车组每百方公里运行故障率不大于2

动车组的年可运用天数不低于330天或年运行里程约40万公里

7.3.1动车组的外形设计应便于机械化清洗作业。外部清洗后动车组的外形及色彩不应发生变化,并 保证在不采取其他外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会对动车组及部件的外观及运用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7.3.2车内设施的材料、结构和布置须有利于清洗作业的进行,避免存在难以达到的死角,避免清洗 作业对于车体结构及电气设施产生腐蚀与损害

动车组及其主要部件应按本技术条件要求进行规定的型式试验和例行试验

动车组整车落成后应符合IEC61133:2016或其它相关标准进行型式试验并提出有效的试验报告 型式试验应包含表3项目。

表3型式试验项目清单

DB13/T 50992019

表3型式试验项目清单(续)

GTCC-113-2019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棒形复合绝缘子-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DB13/T 50992019

表3型式试验项目清单(续)

车组例行试验除零部件外还应包括表4项目

表4列车级例行试验项目清单

日本树木标准支撑的制作和施工DB13/T 50992019

表4列车级例行试验项目清单(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