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海山语城(二期)工程悬挑式式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拓海山语城(二期)工程悬挑式式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拓海山语城(二期)工程悬挑式式外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docx

外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塑料篾混用。

外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严禁脚手板存在探头板,铺设脚手板以及多层作业时,应尽量使施工荷载内、外传递平衡。

保证脚手架体的整体性,不得与井架、升降机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结构外脚手架每支搭一层,支搭完毕后皖2018ST403:一体化预制泵站.pdf,经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载不得大于3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栅栏,防止坠落物体伤人。

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除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如遇强风、大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

翻掀垫铺竹笆应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竹笆内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许使用;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措施;

当有六级以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雪后架上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

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工作;

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进行;

脚手板应铺设牢靠、严实,并应用安全网双层兜底,施工层以下每隔10m应用安全网封闭;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架体外围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应与架体绑扎牢固。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纵、横向水平杆、连墙件、交叉支撑、水平架、加固栏杆和栏杆;

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

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使用完毕的脚手架架料和构件、零件要及时回收、分类整理,分类存放。堆放地点要场地平坦,排水良好,下设支垫,钢管、角钢、钢桁架和其他钢构件最好放在室内,如果放在露天,应用毡、席加盖、扣件、螺栓及其他小零件,应用木箱。钢筋笼或麻袋、草包等容器分类贮存,放在室内;

弯曲的钢管杆件要调直,损坏的构件要修复,损坏的扣件、零件要更换;

做好钢铁件的防锈和木制件的防腐处理,钢管外壁在湿度较大地区(相对湿度大于75%),应每年涂刷防锈漆一次;其他地区可两年涂刷一次。涂刷时涂层不宜过厚。经彻底除锈后,涂一度红丹即可。钢管内壁可根据地区情况,每2~4年涂刷一次,每次涂刷两遍。角钢、桁架和其他铁件可每年涂刷一次。扣件要涂油,螺栓宜镀锌防锈,使用3~5年保护层剥落后再次镀锌。没有镀锌条件的,应在每次使用后用煤油洗涤并涂机油防锈。木制件应做好防腐处理,钢制件应涂红丹及防锈涂料;

搬运长钢管、长角钢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弯曲。拆架应拆成单片装运,装卸时不得抛丢,防止损坏;

脚手架使用的扣件、螺栓、螺母、垫板、连接棒、插销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安装脚手架时,多余的小配件应及时收回存放,在拆卸脚手架时,散落在地面上的小配件要及时收捡起来;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减少损耗和提高效益是脚手架管理的中心环节。比较普遍采用的管理办法有两种

由架子工班(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的原则,并建立积极地奖罚制度、做到确保施工需要,用毕及时归库、及时清理和及时维修保养,减少丢失和损耗;

由材料部门集中管理,实行租赁制。施工队根据施工的需要向公司材料部门租赁脚手架材料,实行按天计费和损坏赔偿制度。

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卷尺对架体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支架的沉降、位移和变形。

观测点设置在立杆1.2m标高处,用“+”字标出对比点,固定观测标准点在坚固基础上设置,宜采用钢钉或钢筋头在砼中预埋,柱或砼墙边监测点直接在浇筑好的砼上用钢钉钉入砼中作为固定对比观测点。监测点设置间距不超过20m。

架体搭设、使用直至完全拆除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如下: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架体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地基是否有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卸荷钢丝绳受力状态,有无松动现象;

架体搭设期间,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3~5天/次;架体使用期间,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10~15天/次,要求监测直至脚手架完全拆除。

架体顶端水平位移预警值25mm,垂直度变化预警值20mm或沉降预警值20mm。

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人、火灾事故、雷击触电事故、高温中暑、中毒窒息、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力量控制火势。消灭飞火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火势蔓延。注意人身安全,积极抢救被困人员,配合消防人员扑灭大火。

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的地方,解开衣服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至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

当发生如高空坠落、被高空坠物击中、中毒窒息和机具伤人等人身伤害时,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积极对伤员进行抢救。

施工管理人员及劳动力计划

搭设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水平和垂直材料运输必须设置临时警戒区域,用红白三角小旗围栏。谨防非施工人员进入。

悬挑式型钢脚手架计算书

由于纵向水平杆上的横向水平杆是均等放置的缘故,横向水平杆的距离为la/(n+1),横向水平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施工活荷载的面积。

其中荷载统计时将钢管自重统计入永久荷载,这样计算更为精确,其中钢管自重标准值为g=0.03。

根据分析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上荷载一定是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为不利组合,故:

q=1.2(g+gK1×la/(n+1))+1.4(Qk+κQDK)×la/(n+1)=1.2×(0.03+0.1×1.5/(1+1))+1.4×(3+1.35×0.5)×1.5/(1+1)=3.985kN/m

(图3) 强度计算受力简图

Mmax=0.28kN·m

σ=Υ0×Mmax/W=1×0.28×106/4120=68.008N/mm2≤[f]=205N/mm2

qK=g+gK1×la/(n+1)=0.03+0.1×1.5/(1+1)=0.105kN/m

(图5) 挠度计算受力简图(横杆)

νmax=0.023mm≤[ν]=min[lb/150,10]=5.333mm

由于支座反力的计算主要是为了纵向水平杆的验算,故须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

由上节可知F=V,FK=VK

q=1.2×0.03=0.036kN/m

qK=g=0.03kN/m

由于纵向水平杆按规范规定按三跨连续梁计算,那么施工活荷载可以自由布置。选择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和静荷载按实际布置的叠加,最符合架体的力学理论基础和施工现场实际,抗弯和支座反力验算计算简图如下:

挠度验算的计算简图如下:

Fq=1.40.5(Qk+κQDK)La/(n+1)lb(1+a1/lb)2=1.4×0.5×(3+1.35×0.5)×1.5/(1+1)×0.8×(1+0.2/0.8)2=2.412kN/m

(图7) 强度计算受力简图(纵杆)

Mmax=0.659kN·m

σ==Υ0×Mmax/W=1×0.659×106/4120=159.947N/mm2≤[f]=205N/mm2

(图9) 挠度计算受力简图(纵杆)

νmax=0.188mm≤[ν]=min[la/150,10]=10mm

Vmax=5.776kN

R=Vmax=5.776kN≤Rc=8kN

脚手板每隔脚手板理论铺设层数

y=min{H/[(x+1)h],yZ}=4

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NG1k

NG1K=Hgk+y(lb+a1)ng/2+0.0146n/2=HErect*gK+yBoard*(lb+a1)*N*gk/2+0.0146*N/2kN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NG2K

Z=min(y,m)=3

NG2K=Z(Lb+a1)lagk1/2+zgk2la+laHgk3=3×(0.8+0.2)×1.5×0.1/2+3×0.17×1.5+1.5×20×0.01=1.29kN

NQK=(njgQkj+nzxQkx+κQDK))(lb+a1)la/2=(1×3+1×2+1.35×0.5)×(0.8+0.2)×1.5/2=4.256kN

立杆稳定组合风荷载时:取距架体底部高的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0.65

连墙件验算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计算时:取最高处连墙件位置处的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z=0.94

风荷载标准值:k=zs0=0.65×1.271×0.2=0.165kN/m2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6.2.6条规定,取风荷载组合值系数Ψw=0.6,根据连墙件的步距可确定ξ1=0.6,连墙件竖向间距H1=2.4。

Mwk=0.05ξ1klaH12=0.05×0.6×0.165×1.5×2.42=0.043kN·m

Mwd=ΨwγQMwk=0.6×1.4×0.043=0.036kN·m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6.2.5条规定进行计算:Nd=1.2(NG1K+NG2K)+1.4NQK=1.2×(0+1.29)+1.4×4.256=7.507kN

l0=kh=1.155×1.5×1.8=3.119m

允许长细比的验算:=l0/i=3.119×1000/16=194.906[]=210

Υ0×N/A=1×(7.507×1000)/(0.189×384)=103.33N/mm2f=205N/mm2

Υ0×N/A+Υ0×Mwd/W=1×(6.911×1000)/(0.189×384)+1×0.036×106/4120=103.86N/mm2f=205N/mm2

计算连墙件的计算长度:

a0=a=TiememberLb1mm,=a0/i=300/16=18.75[]=210

风荷载标准值:k=zs0=0.94×1.271×0.2=0.239kN/m2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wld=γQkL1H1=1.4×0.239×3×2.4=2.409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d=Nwld+N0=2.409+3=5.409kN

其中N0由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6.2.7条规定进行取值。

强度:=Nl/Ac=5.409×1000/384=14.085N/mm20.85f=0.85×205=174.25N/mm2

稳定:Nl/A=5.409×1000/(0.95×384)=14.83N/mm20.85f=0.85×205=174.25N/mm2

扣件抗滑移:Nl=5.409kN≤Rc=8kN

(图11) 钢梁示意图

根据规范规定及钢梁的实际受力、约束条件,可将悬挑钢梁简化为一段悬挑的简支梁,计算简图如下:

(图1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受力简图(钢梁)

根据钢梁的计算简图和荷载情况,利用基本力学原理进行最大弯矩、最大剪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最大弯矩:

Mmax=10.717kN·m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最大弯矩:

Mkmax=7.938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最大剪力:

Qmax=15.329kN

R1=21.689kN

抗弯强度、整体稳定验算

σ=Υ0×Mmax/Wn=1×10.717×103/141=76.009N/mm2≤f=205N/mm2

因λy=lc/iy=2×1000/93.1=21.482≤120/(235/fy)2=120/(235/300)2=195.564

σ=Υ0×Mmax/ϕbW=1×10.717×1000/(1.057×141)=71.937N/mm2≤f=205N/mm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