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中建三局)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建三局)深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docx

观测记录在现场观测完成后48小时内提交业主单位。

监测周期、频率及次数预估表

基坑工程监测期内,每天应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纪录。

CJJT286-2018标准下载护面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周边管线有无泄漏,地下管线、电缆、文物有无损坏,以及大门处光缆保护情况;

临近基坑及建(构)筑物施工工况;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基准点、测点有无破坏现象;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d.巡视检查方法和记录

主要依靠目测,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进行。

每次巡视检查应对自然环境(雨水、气温、洪水的变化等)、基坑工程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施工和监理单位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当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以便准确。

基础的地下水位2.00m~2.4m,基坑开挖深度为6.7m~7.5m,基坑支护形式为支护桩与搅拌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局部采用大放坡的形式。

(1)坡顶、坡底降排水系统

基坑降排水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坡顶设置坑顶明排水系统:支护桩施工完成并开始土方开挖,随着进程开始坡顶设置截水排水沟的,坡顶截水沟沿基坑顶边线1000mm外进行布设,每次土方开挖时,每隔30~40m左右设置一处临时集水井,并开挖临时排水沟400×400mm连通各集水井,放坡3‰;另坡顶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其余每隔40米设置一集水井。

本工程坡脚设置坑内明排水系统:随着土方分层开挖放坡,在坡脚实时设置临时排水沟,放坡3‰,且每隔30~40m左右设置一处临时集水井,;待挖至设计标高时,沿支护桩边300mm外设置坡底排水沟,另除坡脚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外,每隔30~40m左右布设一道集水井,尺寸均为600×600mm,其中出土坡道两侧也设有排水沟,另四个角各设置一处集水井外。

(4)坡顶与坡脚排水沟和集水井详图如下图所示:

本工程的降水井的设置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要求共设置16个降水井,具体位置在将排水图标示,降水井内放置一个潜水泵进行抽排至坡顶排水沟,再排入坡顶的三级沉砂池处沉淀(具体位置如将排水平面图所示),最后排入市政管网,另外,由于本工程北侧有一条排洪渠,西侧基坑的水先由场地内的排水沟排至西侧的三级沉砂池处沉淀,最后排入北侧的排洪渠内。

其中降水井和沉降池做法如下图:

(6)降排水系统施工流程

(7)坡顶排水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工作完后,利用小挖机进行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土方开挖工作,标高还剩100mm左右时利用人工进行清底平整工作,待开挖工作完毕后,就用C15素砼进行100mm的铺设垫底工作。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侧壁砌体采用MU10的灰砂砖,侧壁厚100mm,砂浆以国家标配为准进行现场有效搅拌,强度等级以达到M5为准。排水沟尺寸以400×4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且沟底用砂浆自南向北以3%放坡,集水井尺寸以600×600×6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

坡顶、坡底排水沟、集水井和抽水泵均排至三级沉砂池,三级沉淀池外围砌筑240mm厚,内隔墙砌筑120mm厚,溢流口为400×400mm,抹灰面均用30mm厚M5砂浆。查看三级沉淀池的砂土堆积率,市场安排人工清理,目测水流较清澈,方可最终排入市政管网。

场地硬化道路时,采用坡顶靠基坑一侧向围墙一侧以3%放坡,达到即使暴雨来袭,也可通过道路自排水来避免将来土方开挖后坡顶雨水排入基坑内。

(8)坡底排水系统施工

测量放线工作完后,利用小挖机进行排水沟及集水井的土方开挖工作,标高还剩100mm左右时利用人工进行清底平整工作,待开挖工作完毕后,就用C15素砼进行100mm的铺设垫底工作。

排水沟及集水井的侧壁砌体采用MU10的灰砂砖,水泥砂浆以国家标配为准进行现场有效搅拌,强度等级以达到M5为准。

排水沟尺寸以400×4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砂浆抹厚20mm,且沟底用砂浆自南向北以3%放坡。

集水井尺寸以600×600×600mm为准,侧壁按“一二墙”进行砌筑,砌筑完后利用M5水泥砂浆抹厚20mm。

土方开挖完后,临时降水井埋设于基坑内,积极与甲方进行有效沟通,知道主体结构轮廓框架的情况下,尽量能把临时降水井设置成永久地下底板降水井。

基坑内集水井和降水坑内,及时置入潜水泵,防止基坑内积水给工程桩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排水沟每隔2m铺置一块灰砂砖,有效阻止基坑内抽水至坡顶排水沟时的泥垢堵塞情况,并及时派特别小分队对排水沟、集水井和三级沉淀池的清理工作。

(9)降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槽底开挖宽度等于排水沟结构基础宽度加两侧工作面宽度,每侧工作面宽度应不小于300mm。

沟槽土方应堆在沟槽的一侧,便于下道工序作业。

堆土底边与沟槽边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堆土高度应小于1.5m。

砌砖前应检查垫层或平基尺寸,高程及中线位置,垫层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始砌砖。

垫层或平基顶面应先清扫,并用水冲刷干净。

砌砖前应根据中心线放出墙基线,摆砖撂底,确定砌法。

砖使用前应浸水,不得有干心现象。

砌砖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接,宜采用“三顺一丁”砌法,但最下一层和最上一层砖,应用丁字砌筑。

砌砖时,砂浆应满铺满挤,灰缝不得有竖向通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应为10mm,允许编差为±2mm。

砂浆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质量比,并经试验确定;搅拌机拌合砂浆,拌合时间宜为1~1.5min,人工拌合砂浆应采用“干三湿三”法拌制;已经拌合好的砂浆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

沟底找坡工作必须测好标高,并多测设几个点,并在侧壁弹出坡面线,便于找坡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延伸,及时进行降水坑的开挖工作,并同时配备多台潜水泵仅是进行抽排水工作。

排水沟底、集水井和三级沉砂池的清理工作,必须定时、及时进行,以免对市政管网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在基坑顶部,采取临时措施拦截地表水,以防下渗或直接流入基坑内。

对地表裂缝,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以防地表水下渗。

基坑底部,用污水泵抽水,并做好坑底排水设施,使基坑底部尽量保持干爽,以防基坑底部土体泡水软化。在暴雨季节,合理组织地表水排放,并安排足够的排水设备对汇集的地表水进行抽排。同时在基坑四周,应对地表水进行疏导,避免大量的地表水集中涌入基坑内。

专门成立特勤抽水小分队,在暴雨时节时常进行抽排水工作,定时进行对排水沟、集水井和三级沉淀池的泥垢进行挖除工作。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2)施工前,现场负责人要向施工操作人员做专项技术安全交底,关键部位要编制技术指导书。

(3)现场施工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的“三级”保护措施。机械设备必须执行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的保护措施。

(4)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各种机械要定机定人维修保养,做到自检、自修、自维,并做好记录。桩机施工过程按照安全规范进行,防止机械伤人。

(5)钢筋笼吊装时,派专人进行指挥,钢筋笼下放必须慢速、平稳、对中,防止钢筋笼破坏筒壁而发生事故。

(7)施工时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严禁违章作业,保证施工正常有序的进行。

在桩机施工时,多余的混凝土用于地面的硬化,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严格遵守漳州市有关噪音管理及夜间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不扰民。

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

对施工道路采取局部硬化处理和砖渣换填,在大门口设洗车槽和冲洗装置,并设专人负责,进出工地的各种机械设备均应进行清洗。

拌制泥浆选用膨润土,经分离处理后的废渣,通过密闭的专用汽车外运。

施工中做到泥浆不外溢,现场设置沉淀池,桩机施工清孔时排出的废泥浆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方能排入周边的市政管网。

基坑土方开挖质量技术措施

开挖接近基底标高时,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300mm土层采用人工清底,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

临近结构土方开挖时,禁止大型机械开挖,防止造成结构破坏。

开挖出的适宜于填方用的土料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将多余的或不能用于回填的土方运至指定的土方堆放点。

土方开挖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也应定期复测是否正确。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等变化经常检查,如土质与设计要求不符合,须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2)PHC静压管桩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1)进场材料质量验收与控制

施工前应对成品管桩做外观尺寸及外观质量验收,并查看合格证明文件及相关外加剂的含量证明,必要时索要管桩的抗弯、抗裂性能检验报告;接桩用焊条等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并送样复检,压桩用压力表也应进行检查。

对于堆放在施工场地内的成品管桩,要加强成品保护,严禁机械碰撞,合理安排管桩堆放场地及进场次序,减少二次倒运,并在二次倒运的过程中平稳、轻放,减少对桩身的振动损伤。

场地要平整坚硬,在较软的场地中适当铺设道渣,不能使桩机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静压桩桩机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由于桩机及配重重量较大,为防止桩机下陷而造成桩身倾斜、桩机挤压对桩位的影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局部回填平整或铺垫整块钢板,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其达到静压桩施工要求。

3)桩位、垂直度及标高控制

在打桩前应调查场地土土质情况,尤其是地表土层是否有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块等杂填土质、是否有地下废弃混凝土结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障碍。需将地下障碍物清除干净,并分层回填夯实后再进行管桩施工。障碍物的存在、地表土质松软均易导致桩位偏移。

桩身垂直度应重点控制第一根桩身的垂直,从十字交叉的两个方向进行观测,采用吊线锤方式进行目测,为防止风吹抖动线锤应置于机油或水中,发现管桩偏差后,应及时拔出管桩,回填后重新施工,不得强行回扳校正,以免将桩扳裂以致断桩。桩身的不垂直沉入,偏心受力容易将桩体压碎裂而降低桩体的抗弯承载力。

标高控制,通过正确引测到施工现场附近的水准控制点进行观测。将水准仪安放在离开桩机5m左右以外的位置,测定此时水准线下需要的送桩长度,并标记在送桩器上,送桩时,设专人进行观测,当送桩器上的刻度将与水准仪的水准线重合时,放慢压桩速度直至两线重合停止压桩。

接桩焊接质量为管桩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个重点环节。焊接前需清理干净端头板上的铁锈、泥污等,对称、分层焊接,减少焊接变形而引起的节点弯曲,并保证焊缝均匀饱满。焊接结束后,确保足够的冷却停歇时间,一般不应小于5min,然后在把桩头连接部分涂刷防腐沥青漆。

管桩没有沉入到设计位置,需要截桩,既浪费材料,增加额外的桩头处理费用,而且会导致桩身抗弯承载力降低。因此,采取以下方式以保证沉桩到位率。

第一,支护管桩施工前必须进行清障避免管桩沉入中途遇到障碍物而导致送桩不到位。第二,因桩体间距过小、压桩顺序不合理均容易导致基础土阻力增大,使管桩压不到设计位置,故采取隔根跳打方式以降低挤土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缩短送桩时间。压桩作业在进入硬土层时,压桩时应控制施工停歇时间,避免由于停歇时间过程中土的磨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沉桩困难。

6)降低挤土效应危害的措施

管桩在压入土中后,会将桩身周围的土体向旁侧挤压,而占据原来地基土的空间,尤其在桩位较密集或者靠近既有结构的位置,容易因原土体被扰动而产生土体隆起,导致管桩上浮,同时挤土效应产生的水平压力容易导致桩身产生水平方向的挠曲变形,影响桩身质量及桩体承载力。如果附近有建筑物或地下管网,容易遭到破坏。

预制桩挤土效应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只能通过一定的措施降低挤土效应带来的危害。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先施工靠近建筑物一侧的管桩后施工远离建筑物的管桩,先施工长桩后施工短桩,或采用隔根跳打法。

桩身质量检测,主要通过现场低引变反射波法进行,目的是对桩身缺陷进行判定,对桩身质量进行分级。根据规范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Ⅰ、Ⅱ、Ⅲ、Ⅳ类桩。其中Ⅰ类桩为桩身质量优良桩;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为明显质量缺陷桩,需要与相关单位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按要求修补后或经研究可继续使用的视为合格桩;Ⅳ类为不合格桩。

对低应变法检测中不能明确完整性类别的桩或III类桩,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静载法、钻芯法、高应变法、开挖等适宜的方法验证检测。

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III、IV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下表规定:

(1)IV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

根据基桩质量的评判依据,对基桩质量的分类评价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对波形规则、桩底反射波明显、波速正常的桩,桩身结构完整,可定为 I 类桩;如波速比正常值低很多,则可根据波速的差异,降低桩的类别;如桩身结构完整、砼强度也足够,但桩底沉渣太厚,其承载力也不高,可用高应变或静载荷试验进一步确定; 

2)对波形基本规则、桩底反射波可见、波速在正常范围内,桩身中虽有同相反射信号,乃为轻微缺陷所致、桩身结构基本完整,对承载力有轻微影响,可定为II类桩;如桩身为反相反射的扩径信号,则可定为I类桩; 

3) 对波形规则、桩身有强烈同相多次反射波信号,按正常桩长计算波速很高,则桩身有断裂或严重缩径,可定为IV类桩;对于桩身浅部缺陷,可定为III类桩。需进行处理后使用; 

4)对于波形复杂、无桩底反射信号,一般为多处缺陷反射信号相互干扰的结果,对桩身承载力有明显的影响,一般可定为III类桩。在有条件时,可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对缺陷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验证,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桩的类别; 

5)对于预制桩和预应力管桩,如按正常波速计算桩长,与实际桩长相符,可定为Ⅰ类桩;若小于施工桩长时,为断裂桩,可定为IV类桩。 

(2) 综合上述情况,可将反射波法检验桩身质量的判据及分类方法如下:

1) I类桩 波形规则,桩底反射波明显,波速在正常范围内,无影响基桩承载力的缺陷,可评桩身完整 。

2) II类桩 波形基本规则,桩底反射波可见,波速在正常范围内,对基桩承载力有轻微影响,可评桩身基本完整。

3)III类桩 波形信号复杂,无桩底反射波,波速偏低,对基桩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可评桩身明显缺陷。

4)IV类桩 波形不规则或缺陷反射强烈,无桩底反射信号,波速很低,对基桩承载力有严重影响,应评桩身严重缺陷。

5) I、II 类桩可用,III类桩需经处理后使用,IV类桩经处理后使用或报废。

   根据上面桩身质量分类表中的评判依据,可以对检验过的桩进行分类,统计各类桩的数量及所占的百分比(%)。当检测桩中III、IV类桩的数量超过抽检数的30%时,应加倍抽检;加倍抽检后,若III、IV类桩的数量仍超过抽检数的30%时,应全数进行检测。全数检测时、可考虑其它检测方法。 

水泥搅拌桩质量保证措施

桩长:经常检查深度指示器是否正确显示,并根据施工场地标高变化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如果钻杆长度发生变化,必须重新标定桩长。

喷浆时间:灰浆泵机件磨损、水泥沉渣在搅拌桶中板结等原因,会使喷浆时间发生变化,此时要适当调整喷浆时间。

走浆时间:浆管的长度随搅拌桩机与后台的距离而调整,增减浆管时须重新标定浆管内走浆时间。

停浆:如因故障水泥浆拌制后停滞时间超过3小时,须废弃不得再作为制桩使用。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

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违规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

受到应力的影响基坑坑底隆起。

地质复杂发生涌砂涌水。

1)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2)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

3)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4)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5)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

6)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

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

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

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

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基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基坑超过警戒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制定对策。

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

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祥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在涌砂处打设Φ42 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0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

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

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

基坑截、排水措施和雨季施工措施

由于基坑开挖期间为多雨季节,基坑截、降、排水控制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并危及到施工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截、降、排水措施。

首先,在基坑顶地面周边,设置砖砌截水明沟,经沉淀池与市政下水管道相连,西侧经沉淀池向北侧排洪渠内排放,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其次,在基坑内侧,沿基坑底线内侧设置排水明沟,且每隔30~40m设置一口集水井,用水泵将水抽走。

施工中遇到雨水,在土层表面铺设塑料薄膜,同时集水井中用水泵不停抽水,如发现较大位移或塌方,坑内停止施工,并按应急预案处理有关事宜。

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组 长: 张军凯

副 组 长: 黄 旭

应急信息员: 徐 多

应急抢救员: 刘登科、宋建三

应急救护员: 侯昌平、赖永辉

组 员:宋建三、张平安、侯昌平、赖永辉、刘登科、徐 多

应急小组组长职责:应急小组组长是应急抢救工作的现场指挥员,负责应急期间现场指挥工作,负责人员调度、物质调度、指挥抢险并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提交事故报告。

资源管理员职责:负责应急抢险工作的资源供应工作,当接到指挥员发出的各种资源调度命令后,应以最快的速度按资源储备计划提供抢险必须的抢险资源,并负责应急工作完成后的资源回收工作。

应急抢救员职责:按照指挥员的指令,负责实施应急抢救工作,运用科学、合理的抢救方法,对危险源采取制止控制手段,并对人员、财产等进行抢救。

应急救护员及组员职责:当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DB64/T 688-2011标准下载,救护员及组员应立即赶赴现场,对在事故中发生的伤员进行现场救护,对伤情较重者应立即按照救护计划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应应急中的防暑防疫等预防工作。

(1)应急响应的信息资源

万益城市广场项目经理部应急信息资源:

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先作好准备。

讲清楚伤者在什么地方。

如发生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还必须向当地的警方拨打“要求提供抢险和警戒。

车进事故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清理L13J5-2 坡屋面,以便救护车到达后,能及时抢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