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创新基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创新基地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x

楼梯段砼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休息平台板砼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砼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见下图:

4.3.7混凝土振捣、收面

(1)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捧,使用振捣捧振捣时快插慢拔。

(2)混凝土下料分层进行DB/T29-134-2014 钢结构防火涂料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振捣上层时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交叉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后无隔离层。

(3)振捣棒插入时垂直于表面,严禁斜插,防止振捣棒穿到钢筋网片的另一侧,拔不出振捣棒。

(4)严禁有过振和漏振现象,振捣时间以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泛浆为准。

混凝土的养护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筏板采用塑料薄膜储水养护;地下柱、梁采用浇水养护;地面以上的剪力墙、梁、板采用薄膜加浇水养护,柱采用裹覆塑料薄膜养护,养护时间为7天。应合理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允许超过初凝时间。抗渗及掺加缓凝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5.1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5)模板接缝明显、混凝土错台。

(1)混凝土必须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试块,并进行标准养护和试验,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混凝土强度统计评定结果,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抗渗试验必须符合要求。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层和板负弯矩部分的位置。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每相邻两个插点的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30~40 cm。振动棒与模板间距不应小于30 cm,并应注意不要碰撞钢筋和预埋件。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能结合成整体,在进行上层振捣时,应插入下层不小于50~100 mm,并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振捣完毕。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水平、不再出现下沉、不出气泡、表面出现灰浆时为准。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 s即可。严禁欠振或过振,以免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实或离析。

(4)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度的1.25倍,即不得超过500 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0 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一道墙至少设置两个下料点,门窗洞口两侧应同时均匀浇筑,以避免门窗口模板走动。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6)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7)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8)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粱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l~1.5h,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9)混凝土的振捣应密实,表面及接茬处应平整光滑,不得出现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5.3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措施: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

原因: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

措施: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或用聚合物水泥砂浆等其他材料修补;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原因: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

措施: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在规定范围降低砼粘稠度,适当调整砼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组分;控制新拌砼的和易性,如砼离析泌水,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必须适时进行复振;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在拌制砼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

原因:施工缝处有杂质没被清除或清除不干净;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太大,没有溜槽或串筒从而造成离析;缝隙未经处理或没有清除表面的松动石子和薄膜;底层交接处没有灌砂浆,接缝处没有很好的进行振捣

5.3.5模板接缝明显、混凝土错台

原因:局部根部楼板面不平整,导致柱模接地缝隙过大,密封不严,产生漏浆;模板根部浇筑混凝土前封堵清扫口,浇筑混凝土时封堵清扫口的木方子留置在根部混凝土内;柱内底部清理不到位,导致夹渣烂根;振捣棒未插到柱底部,导致柱子底部可能漏浆。

措施:模板组合拼装时,严禁模板缝与方木缝两缝合一,两缝要错开,方木加固要与模板拼缝垂直设置;加固用钢管箍严禁挠曲、变形,并且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

6.1危险因素或风险分析

6.2 重大(主要)危险源

经分析,施工过程中重大(主要)危险源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坍塌。

副组长:曹社红、高博、林德恒、刘建忠、刘振、贾朝杰

组 员:张维宏、刘振兴、李启凡、南瑞琴、杨怡鹏、陈前亮

项目部设立安全环保部为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刘建忠为安全总监,张维宏为项目部安保部部长,主要负责监督施工中安全生产,实施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职能;各作业队设安全生产小分组,由作业队队长任小分组组长,小分组下设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部安全环保部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坍塌。针对重大危险源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7.2.1防止高处坠落安全技术措施

(1)离地面2米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备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勾。

(2)在混凝土施工作业面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如护栏等,工作台、踏板、脚手架的承重量,不得超过设计要求,并在现场挂牌标明。混凝土浇筑前,全面检查排架、支撑、拉筋、模板及平台、漏斗、溜筒等是否安全可靠。

(3)平台上所留的下料孔,不用时必须封盖。平台除出口外,四周均设置栏杆和挡脚板。高处作业的下方及起吊范围内不准人员通行和逗留并应设置围栏或遮栏,悬挂警告牌。

(4) 施工作业场地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弃。

(5)小构件施工,混凝土用量较小,采用人工使用铁桶向上传递混凝土,人员应站在安全牢固且传递方便的位置上;铁桶交接时,精神要集中,双方配合好,传要准,接要稳。

(6)使用吊罐(斗)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指挥。要经常检查吊罐(斗)、钢丝绳和卡具,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7)浇筑无楼板的框架梁、柱混凝土时,应架设临时脚手架,禁止站在梁或柱的模板或临时支撑上操作。

(8)浇筑墙体边沿的梁、柱混凝土时,外部应有脚手架或安全网。如脚手架平桥离开建筑物超过20cm时,须将空隙部位牢固遮盖或装设安全网。

(9)浇筑圈梁、雨蓬、阳台,应设防护措施;浇筑料仓时,下出料口应先行封闭,并搭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下坠。

(10)高处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搭设外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吊装布料机等材料、设备的时候,配备专职指挥工,并持证上岗;

(11)禁止在混凝土养护窖(池)边沿上站立或行走,同时应将窖盖板和地沟孔洞盖牢和盖严,严防失足坠落。

(12)遇上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高处作业。暴风雨雪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7.2.2防止机械伤害安全技术措施

振动器使用时,插入深度不准超过 60cm,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震捣时要穿戴胶靴胶手套。

混凝土搅拌机使用前要检查试运转情况,确信安全可靠再操作。混凝土搅拌机开动时、不准将工具人身伸向卷筒,也不准再向卷筒内投料。停产、换班或定期维护时,切记切断电源,锁住闸刀箱挂牢吊勾。

泵机运转时,严禁把手伸入料斗或用手抓握分配阀,若要在料斗或分配阀上工作时,应先关闭电机和消除蓄能器压力,并应认真执行工作前、压送中、停机后的各项注意事项。

对各种机械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

泵车、搅拌车等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作业。

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机械发生故障时,应断电、停机,报告机修组检修,不得擅自检修,禁止未停机时检修。

(8)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且能承受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平推力;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9)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制定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作业地点,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10)遇大雨、大雾或六级及其以上大风时,应立即停止浇筑作业,防止机械设备线路触电等风险隐患。

7.2.3防止触电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3)使用振动机前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破拉断电线而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4)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放置,距离基坑不得小于 2m,(泵车)悬臂动作范围内,禁止有任何障碍物和输电线路。

(5)使用电动振捣器,须有触电保护器或接地装置。电动振捣器绝缘良好,搬移振捣器或中断作业时,必须切断电源。

(6)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7)根据不同的环境,正确选用相应额定值的安全电压作为供电电压。

(8)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隔离防护。

(9)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提醒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

(10)采用适当的保护接地措施,将电气装置中平时不带电,但可能因绝缘损坏而带上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结构)与大地连接,减轻触电的危险。

7.2.4防止坍塌安全技术措施

现浇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检查,确保模板螺栓紧固,支撑体系稳定后,方可浇筑砼。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巡查,及时对松动螺栓、扣件等进行紧固,如出现模板漏浆、鼓胀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砼浇筑,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浇筑。

在浇捣混凝土时,必须安排专人配备对讲机,对承载架的受荷情况进行随时监控,防止受荷不均发生坍塌事故。

混凝土输送管道不得放在模板、钢筋上,以避免振动产生变形,应用支架、台垫或吊具等支承并固定牢固;

在浇筑作业时,严禁操作人员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允许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上蹬踩,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拆模时,对各部位模板要轻拿轻放,不要使用锤子或其它工具剧烈敲打模板面。用塔吊吊装模板靠近墙、柱时,要缓慢移动位置,避免模板撞击混凝土墙、柱。

拆除混凝土浇筑临时搭设的脚手架或其他防护设施时,周围应设围栏标志,并设专人看管,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应按顺序由上而下拆除,不准上下同时操作,严禁大片推倒。

梁、板以及其它悬臂构件,承重模板拆模时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可拆模。

模板拆除要等到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防止拆除过早,造成结构裂缝、断裂或坍塌。拆模顺序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模板是先拴牢吊具挂钩,再拆模板。拆后模板要清洗干净,垫平堆放整齐。

(10)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8.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8.2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3.1进场混凝土检验

(1)预拌混凝土必须在现场进行坍落度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实测的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的坍落度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30mm。

(2)进场的混凝土厂家必须提供有资质单位出具混凝土的质量证明书,原材料报告、配合比报告。

9.3.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9.3.3混凝土试件留置检验

按规范及施工要求制作,管理,养护,送检混凝土试块。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不少于一次。

(4)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5)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抗渗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的两组试块其中一组应在标准养护室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28天。

(7)试件留置检验未详尽之处详见试验检测计划及方案。

9.4项目部检查验收人员

10.1.1应急处置原则

(1)最大限度的降低潜在事故和已发事故给施工人员带来的生命、财产危害。

(2)发生事故,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迅速、有序的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最大目的。

(3)发生事故,抢险现场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最大限度、最快时间进行现场抢救、抢险。

(4)实行“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级响应;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为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围挡施工区域内发生的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制定应急措施方案。

10.1.2安全应急小组组织机构

副组长:曹社红、高博刘建忠、刘振、贾朝杰

组 员:张维宏、刘振兴、李启凡、南瑞琴、杨怡鹏、陈前亮

10.1.3应急小组组织机构职责

(1)总负责人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救援的全面指挥与协调。

(2)对外联系组:由安全总监任组长,负责及时与当地公安、消防、卫生防疫、安全监察等政府部门沟通。

(3)现场协调组:由项目总工任组长,负责及时协调抢救现场等各方面工作,积极组织救护和现场保护。

(4)物资供应组:由项目总经任组长,负责及时提供救援所需交通工具、器材、通讯、药品等急救设备。

(5)信息传递组:由项目综合办副主任任组长,负责及时向指挥部相关人员传达事故发展动态。

(6)善后处理组:由项目副总工任组长,负责及时安排好事故伤亡者及其亲属的善后事宜。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并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公司、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项目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包括外部增援、救援);

7)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0.2.2事故报告流程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10.2.4响应程序与处置

(1)项目级应急响应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启动

4)项目级应急响应启动后,各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制,由项目应急工作机构直接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公室及时续报事故信息,并按照“零报告”制度,形成每日情况简报,情况紧急时应随时上报。

5)各应急工作小组按照本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工作。

6)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本施工中存在的重大(主要)危险源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针对重大(主要)危险源特制定特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如下:

10.3.1高处坠落事故处置措施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

(3)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5)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6)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10.3.2物体打击事故处置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观察是否还存在坠落物和飞出物,立即采取措施,防治救援过程中再次发生伤害。

(2)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走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同时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3)伤者受到物体打击后,尽可能不要移动伤者,尽里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4)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优先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应先救命,后治伤。

(5)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脊柱损伤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采用卧位,颅脑损伤者―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

(6)抢救失血者,应先进行止血﹔抢救休克者,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抢救脊椎受伤者,应将伤者平卧放在担架或硬板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7)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医药箱、担架、止血带和通讯设备等。(8)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10.3.3机械伤害事故处置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后,现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工地现场指挥部)及局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拨打120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医院在附后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在医护人员没有来到之前,应检查受伤者的伤势,心跳及呼吸情况,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对被机械伤害的伤员,应迅速小心地使伤员脱离伤源,必要时,拆卸机器,移出受伤的肢体。

(3)对发生休克的伤员,应首先进行抢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使其恢复正常。

(4)对骨折的伤员,应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

(5)对伤口出血的伤员,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伤口上,用绷带较紧地包扎,以压迫止血,或者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I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腿上2/3处,并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对剧痛难忍者,应让其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

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时把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在职转达送医院的途中,应尽里减少颠篇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及伤口的等情况。

10.3.4触电事故处置措施

(1)首先,现场应急小组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2)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1)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2)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3)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4)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5)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使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6)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得进入断落地点8~10m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m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10.3.5坍塌事故处置措施

(1) 事故发生后应立刻停止施工,确定坍塌事故现场有无人员被掩埋,如有,及时挖掘被掩埋伤员并及时脱离危险区;

(2)尽量使用人工挖掘、搬运坍塌的模板、混凝土等材料,及时抢救被掩埋伤员脱离危险区。

(3)对伤员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4)清除伤员口鼻泥块、混凝土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异物,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以防窒息;

(6)按照10.5章节信息与医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采取急救。

图中起点为工地门口(工程训练中心),路线一终点为武汉理工大学校医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4号门旁),距离300m;路线二终点为武汉市中原医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与铁机路交叉口),救援路线:出4号门,沿友谊大道行车500m,右转进入铁机路,行车800m到达目的地;路线三终点为武昌医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116号),救援路线:出4号门,沿友谊大道行车500m,右转进入铁机路,行车800m左转进入和平大道,行车1公里右转进入杨园街,行车300m到达目的地。

11.文明施工及节能减排环保措施

(1)工地出入口设立门卫,门旁设立明显的标牌,标出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及工程技术负责人姓名。

(2)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3)施工场地、进场道路及材料堆放区采用混凝土硬化处理,非作业区平整干净,清除多余积土。

(4)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居住用房、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以及照明、动力线路,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及施工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整齐。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的教育,严禁野蛮操作。吊运材料、搬运工具等应轻拿轻放,减少噪音。

(6)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

(7)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做到运输车出大门过洗车台,冲洗干净不带泥。

(9)现场使用的钻机、电焊机等,要按平面固定位置停放,遵守机械安全技术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10)场地出入处建立车辆、设备冲洗点,冲洗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地流淌。

11.2节能减排环保措施

施工现场临时水、电要有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常明灯。

(2)对扬尘的控制措施

1)作业前,应制定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并完成审批手续,准备作业前应进行检查确定。

2)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扬尘飞舞,现场裸露的土堆、石灰堆要覆盖,在干燥季节要对车辆经常进出的路面洒水,防止扬尘,减少污染。

3)对违反规定的班组及个人,项目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4)施工出入口设置洗车池,外出车辆必须经洗车池对轮胎冲洗后DB31/T 1210-2020 非居住物业管理服务规范.pdf,不将施工现场泥土带入市政道路。

(3)对施工机械噪声排放的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对存在噪音排放造成较大影响的区域,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制定针对性实施方案,准备作业前应进行检查确认。

2)作业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交底,明确作业方法和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开始作业前检查落实。

3)在城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建筑施工噪声”的规定进行,对施工机械噪声排放分贝值超标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用于施工。

4)对违反规定的班组及个人,项目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附件1:详见创新基地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GB/T 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附件2: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审批表(项目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