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城居住区项目钢筋施工方案.doc

幸福城居住区项目钢筋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幸福城居住区项目钢筋施工方案.doc

2.3.5.2 钢筋用紧固装置固定牢固,铜模两侧轴心应一致,以防止接头出现轴线偏移或弯折缺陷。

2.3.5.3 钢筋窄间隙焊接时,工艺过程如下:第一步,焊条插入间隙底部一侧的钢筋端面引燃电弧,并充分熔透钢筋端面下口和使熔池金属超过1/2的间隙。接着,电弧移至间隙底部另一侧的端面。重复上述的施焊动作。必要时,还要交替施焊,及时使熔池金属连成一体,完成打底焊缝的焊接。第二步,焊条在间隙中左右前后运弧,连续施焊,使熔敷金属逐渐填充间隙端4/5高度。第三步,焊至4/5的焊缝厚后,焊缝逐渐扩宽,必要时,改

连续焊为断续焊,避免过热。焊缝余高不宜超过3mm,且应平缓过渡至钢筋表面。

2.3.5.4 拆去铜模。根据气温决定拆模时间。夏季焊完3min后可拆模04-城市遗产研究与保护.pdf,冬期为5min后拆模。10℃以下还要覆盖弧形铁皮盖板或岩棉板保温。过早拆模会使焊缝失去保温,接头变脆。

2.3.6 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逐个接头进行自检,如发现质量缺陷,应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合格又无法补救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焊。

2.4.1 保证项目:

2.4.1.1 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注:进口钢筋需先经过化学成分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焊接。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

2.4.1.2 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或尺量检查。

2.4.1.3 窄间隙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

力学性能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根据工程需要,也可另取3个接头做弯曲试验。

在工厂焊接条件下,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为一批。

在现场安装条件下,每一至二楼层中以300个同接头型式、同钢筋级别的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时,仍作为一批。

检验方法: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

2.4.2 基本项目: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2.4.2.1 接头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裂纹,不得有深度大于0.5mm的咬边。

2.4.2.2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同时不大于2mm。

2.4.2.3 接头处的弯折不大于4°。

2.4.2.4 接头的焊缝余高为2~3mm。

2.4.2.5 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小在全部焊缝表面上不超过2个和6mm2。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修整或补强后可提交二次验收。不行格又不能补救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焊。

检验方法:目测或量测。

2.5 成品保护

注意对已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的保护,不乱踩乱拆,不粘油污,在施工中拆乱的骨架应认真修复,保证钢筋骨架中各钢筋位置正确。

2.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6.1 应采取尽可能短的电弧施焊,避免产生气孔缺陷。

2.6.2 焊接电流的大小对焊缝有直接影响,电流偏大会使焊缝过热产生脆性组织,电流偏小会产生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缺陷。故施焊时要选择合适的电流,并保持电流稳定。

2.6.3 焊条对质量的影响很大,应采用合格的焊条。焊接Ⅱ、Ⅲ级钢筋,采用的焊条属低氢型碱性焊条,焊前,焊条需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并放在保温筒中备用。保温筒带入工地后接到电焊机上,保持筒内温度为150℃。电焊条应用1根取1根,对变冷的焊条可再烘一次,但不可烘焙第3次。

6.2.6.4 雨天、雪天和大雾天不允许露天焊接。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2.7.1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6.2.7.2 钢筋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6.2.7.3 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和可焊性试验报告。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

6.2.7.4 钢筋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6.2.7.5 焊条出厂合格证。

检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试焊、做模拟试件→送试→确定焊接参数→焊接→质量检验

⑴连续闪光焊:连续闪光→顶锻

⑵预热闪光焊: 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顶锻

⑶闪光—预热—闪光焊: 一次闪光→闪光预热→二次闪光→顶锻

1、钢筋接头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水平钢筋接头连接形式以闪光对焊为主。

设置在同一构件内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在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的截面内,焊接接头在受拉区不超过50%。

不同直径钢筋对焊,其两截面之比不宜大于1.5倍。

2、当调换焊工或更换焊接钢筋的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制作对焊试件(不小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方能成批焊接。

3、焊接工艺方法的选择。

1)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牌号较低,在下表的规定范围之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2)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

3) 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不平整,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4)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牌号等具体情况而定,并符合表上的规定。

4、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特性、气温高低、电压、焊机性能等情况由操作焊工自行修正。

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是在开始的0.1s内应使钢筋压缩2~3mm,以使焊口迅速闭合,免受氧化,顶锻压力要适当,压力过大焊口产生裂纹,压力过小,溶渣和氧化物可能残留在焊孔内,并易开成缩孔。 5、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牌号、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

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地下铺放的绝缘橡胶垫,冷却水、压缩空气等,一切必须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6、试焊、做班前试件。在每班正式焊接前,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抗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7、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电极钳口变形应立即调换和修理。 8、钢筋端头如起弯或成“马蹄”形则不得焊接,必须修直或切除。 9、钢筋端头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 10、焊接过程中,粘附在电极上的氧化铁要随时清除干净。 接近焊接接头区段会有适当均匀的镦粗塑性变形,端面不应氧化。 11、RRB400钢筋闪光对焊时,与热轧钢筋比较,应减少调伸长度,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缩短加热时间,快速顶锻,形成快热快冷条件,使热影响区长度控制在钢筋直径的0.6倍范围之内。

12、当螺纹端杆与预应力钢筋对焊时,宜先对螺纹端杆进行预热,并减少调伸长度;钢筋一侧的电极应垫高,确保两者轴线一致。

13、封闭环式箍筋采用闪光对焊时,钢筋断料宜采用无齿锯切割,断面应平整。当箍筋直径为12mm及以上时,宜采用UN1—75型对焊机和连续闪光焊工艺;当箍紧直径为6~10mm,可使用UN1—40型对焊机,并应选择较大变压器级数。

14、在闪光对焊生产中,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钢筋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

15、钢筋对焊完毕,应对全部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并按批切取部分接头进行机械性能试验。

1)在同一个台班内,由同一个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牌号、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在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时,应按一批计算。

2)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接头,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3)焊接等长的预应力钢筋(包括螺纹端杆与钢筋)时,可按生产是同等条件制作模拟试件。

4)螺纹端杆接头可只做拉伸试验。

5)封闭环式箍筋闪光对焊接头,以600个同牌号、同规格的接头作为一批,只做拉伸试验。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可在距接头左右各15mm处切除,然后重新焊接。

1)拉伸试验: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的抗拉强度;3个试样中应至少有2个断于焊缝外并呈延性断裂。

2)冷弯试验:弯心直径依据《钢筋验收及焊接规范》(JGJ18—2003)规定选取。弯至90°,应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未出现破裂。

接头表面不能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3度;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的钢筋直径,且不得大于2mm。

4、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检查钢筋质量→检查焊接设备→校正钢筋垂直→固定焊接夹具→装焊剂→接通电源→引弧→稳压→加压顶锻保温→收集剩余焊剂、拆除夹具→打掉熔渣、检查焊接接头质量。

⑴电渣压力焊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用;焊接夹具应具有足够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便利,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

⑵焊接参数应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采用HJ431焊剂时,以符合下表的规定。采用专用焊剂或自动电渣压力焊机时,应根据焊剂或焊机使用说明书中推荐数据,通过试验确定。

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

注:当电压波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

焊接过程中要检查电压情况、检查夹具是否同心、灵活;确保安全施工;焊剂必须经烘烤合格;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上下两钢筋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⑶钢筋端部10㎝左右的铁锈、油污等用钢刷除去,不直部分用气焊割掉。

钢筋下料要用砂轮锯,不得使用切断机,以免钢筋端头呈马蹄形而无法压接, 钢筋端面在施焊前要用角向磨光机打磨见新。边棱要适当倒角,端面要平,不准有凹凸及中洼现象。钢筋端面基本上要与轴线垂直。两钢筋对接面间隙最大不得超过3mm。钢筋端面处理好后,用卡具将两根被连接的钢筋对正夹紧。

⑺焊机的上、下钳口要保持同心。钢筋焊接端头要对正压紧且保持垂直。罐内倒焊剂,严禁将焊剂从罐内一侧倾倒。在低温条件下,焊剂罐拆除要较常温条件下适当延长。雨雪天气时,在无可靠遮蔽措施条件下禁止施焊。

1)出现偏心现象: 将钢筋矫直,钢筋安放正直,顶压用力适当,及时修夹具。 2)出现弯折现象: 将钢筋矫直,钢筋安放正直,适当延长夹具松开时间。 3)出现咬边现象: 将钢筋矫直,适当缩短焊接时间,及时停机,适当加大顶压量。

4)出现未熔合现象: 提高钢筋下送速度,延迟断电时间,检查夹具,适当增加焊接电流。 5)出现焊包不均现象: 钢筋端部不平,钢筋位置正中,风大时,增加一人扶正。

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联接要正确。

电源和控制器外壳必须固定接地线,接地线如为铜线截面面积为6㎜²~10㎜²,铝线为20㎜²。 上下钢筋端部要直、平,除去锈蚀和油污。 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电源一次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二次线上的电压降不大于4V。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不能与焊好的钢筋相碰。 施焊前应对所用钢筋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下班后必须保管好机头、控制箱、电缆等,避免损坏。

⑾在施焊过程中,应随机检查焊接质量,分批进行外观和力学性能检验。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接头作为一批;在房屋结构中,应以不超过二楼层中300个同牌号钢筋接头作为一批;当不足300个接头时,仍应作为一批。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

a.主控项目: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三个试件的拉伸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

b.一般项目:电渣压力焊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5、钢筋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

钢筋连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受拉区不超过50%;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不超过50%;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时不应大于50%。

不同直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2级。

5.2钢筋等强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工艺要点

检查设备→钢筋下料→钢筋滚轧→接头试件试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5.2.2.1钢筋螺纹加工

加工钢筋螺纹的丝头其锥度,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的锥度,牙形、螺距一致、且经配套的量规检验合格;

加工钢筋螺纹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润滑液;

操作工人应逐个检查钢筋丝头的外观质量

经自检合格的钢筋丝头,应对每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即应对该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已检验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戴上保护帽,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5.2.2.2加工质量检验

螺纹丝头牙形检验:牙形饱满,无断牙、秃牙缺陷,且与牙形规的牙形吻合,牙齿表面光洁的为合格品;

螺纹丝头用专用卡规及环规检验,连接套用专用塞规检验(见下图)

5.2.2.3钢筋连接

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一致,钢筋上螺纹的形式、螺距、螺纹外径,应与连接套一致。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钢筋连接方法:大部分钢筋采用标准型连接,在施工缝、后浇带处钢筋可采用正反丝扣型连接,直径不同的钢筋可采用变径型连接。

连接钢筋时应对正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

接头拼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

钢筋绑扎前,项目责任工程师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钢筋作业人员、现场工长、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应全面熟悉图纸,并对照图纸及配料单检查钢筋品种、规格、尺寸及使用部位,全部符合要求后,才进行钢筋的绑扎施工。

防水保护层已施工完毕并满足上人条件。

轴线、墙线、柱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采用排架直称加剪刀撑连接方式支撑。

清理弹线→基础钢筋→摆放长向底板→摆短向底板底面筋→绑扎底板底钢筋→搭设反梁绑扎钢管支撑架(或焊上下层钢筋之间支撑桁架)→摆放短向底板、反梁上铁→长向反梁上铁与箍筋绑扎→摆放短向底板上铁→绑扎底板上铁网片筋→柱插筋→清理、验收→隐蔽记录并进入下道工序

4.1底板、反梁钢筋的绑扎顺序:下网为先铺长向,后铺短向;上网则刚好相反。

4.2基础底板钢筋绑扎之前,根据结构底板钢筋网的间距,先在防水混凝土保护层上弹出黑色墨线,放出柱、反梁位置线和后浇带的位置边线。

4.3根据反梁的截面尺寸搭设反梁绑扎钢管支撑架。

4.4底板下层钢筋边绑边派专人垫好细石混凝土垫块,垫块位置放在纵横钢筋相交点处,垫块间距1m,梅花型布置。

4.5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后摆放马凳铁,马凳铁应平行于下网上铁布置。用粉笔在马镫铁上按钢筋间距画线分档,然后按间距线摆放上层钢筋,逐点绑扎牢固。

4.6底板交叉点钢筋均要绑扎,相邻绑扎点成八字形,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绑扎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可用套扣方法绑扎,不得顺扣,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间应交叉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10d。

7.1.1轴线、柱边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7.1.2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钢筋修整、清理→套柱箍筋→连接竖向受力筋→标识箍筋间距→绑扎箍筋 →设置保护层垫块→验收

5.3.1清理下面预留柱筋上的混凝土渣,根据柱边线校正柱立筋位置(最底层柱插筋应根据柱边线固定立筋位置,支模时再次校正与固定)。

5.3.2根据柱箍筋的形式与数量往立筋上套箍筋,并注意箍筋开口处沿柱四角通转布置。

5.3.3连接竖向钢筋,同一平面内竖向钢筋接头按50%错开不小于35d(d为柱主筋)。对竖向钢筋的连接接头进行外观检查或按要求取样试验,合格后用脚手架临时固定立直,开始绑扎箍筋。

5.3.4柱全部采用封闭箍筋。绑扎箍筋时,在柱的对角钢筋上用粉笔自混凝土面50mm起,按要求划好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由上向下绑扎。

5.3.5柱子主筋与箍筋绑扎时,转角处采用兜扣绑扎,中间采用八字扣绑扎,并且绑扣的多余绑丝必须朝向构件内部。

5.3.6梁钢筋与柱钢筋冲突时,梁筋从柱筋内部通过,梁筋让柱筋。

5.3.7检查柱子歪、扭位现象,调整合格后设置保护层垫块,柱主筋保护层30mm。塑料垫圈卡在柱箍筋上,间距600mm。

标主次梁箍筋间距 → 放主梁、次梁箍筋 → 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 → 穿主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 → 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 → 绑扎主梁箍筋 → 穿次梁上层钢筋 → 绑扎次梁钢筋 → 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 验收交接

6.2.1在已支好的梁底模板上画出箍筋分档线,摆放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和架立筋,并连接好主筋。

6.2.2向纵向钢筋和架立筋中穿箍筋,并将箍筋逐个按分档线分布开。

6.2.3绑扎箍筋与架立筋的连接点,箍筋闭口处弯勾在梁中交错绑扎。梁端第一个箍筋距端面50mm,且梁两端箍筋按设计要求加密布置。箍筋弯勾135°,平直部分长度10d且不小于75mm。

6.2.4调整箍筋间距使符合要求,开始绑扎上、下纵向主筋和弯起筋。其中上部纵向钢筋与箍筋用套扣法绑扎。

6.2.5绑扎过程中,次梁筋让主梁筋、梁筋让柱筋。

6.2.6在梁受力钢筋上垫保护层垫块(或塑料卡)。双排受力钢筋之间用短钢筋隔开,使其间距符合要求。

7.1.1模板已经过预检验收合格;

7.1.2轴线控制线已弹好并经过检查验收;

7.1.3预留钢筋已清理干净并校正完毕;

7.1.4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清理模板 → 在模板上画钢筋分档线 → 绑扎板下受力筋 → 设置马凳筋 → 绑负弯距钢筋 → 设置钢筋保护层垫块 → 局部调整 → 验收交接

7.3.1模板支设并交接完毕,清理模板上的杂物,用铁红在模板上弹出主筋分隔线及分布筋间距。

7.3.2按弹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然后边摆放分布筋边绑扎,一般用顺扣方式绑扎。除边沿钢筋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相交点可以交错绑扎。双向板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

7.3.3板筋为双层双向钢筋时(或在支座负筋处)为确保上部钢筋(或支座负筋)的位置,在两层钢筋间加设工字形马镫。

7.3.4板中受力钢筋从距墙或梁边5cm开始配置;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应伸至墙或梁的中心线,且不小于5d(d为受力钢筋直径),上部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不小于La。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

8.1.1轴线、墙边线及控制线已弹好并经过预检验收。

8.1.2混凝土施工缝已凿去表面浮浆并清理干净。

8.1.3墙体钢筋绑扎前,在两侧各搭设两排脚手架,每步高度1.8m,脚手架上满铺钢脚手板,确保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作业环境。

平面放线、定位→钢筋修整、清理→插立竖向钢筋→竖向钢筋连接→绑扎定位筋、画纵横钢筋分档线→绑扎纵横钢筋→绑扎拉结、支撑钢筋→设置保护层垫块→验收交接

8.3.1清理下面预留墙筋上的砼渣,根据墙边线、洞口校正立筋位置。

8.3.2一般先绑2~4 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横筋,在其上划竖筋间距,接着绑其余竖筋,再后绑其余横筋。

8.3.3竖向钢筋、水平钢筋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剪力墙与框架柱连接处,墙体水平筋应锚固到柱内。

8.3.4墙体钢筋网应逐点绑扎牢固,双排钢筋之间呈梅花状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8.3.5检查墙体钢筋歪、扭位现象,调整合格后按要求设置保护层垫块。垫块呈梅花状布置,要求绑在水平筋上,牢固、可靠。

8.3.6墙内埋设的预埋铁件、管道、预留洞口,其位置及标高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切断钢筋应根据设计要求加绑附加钢筋补强。

清理楼梯在主结构上预留连接的洞、槽及模板→画分档线→连接楼梯主受力钢筋与主结构体上锚固点→连接主受力钢筋→绑扎其他钢筋→设置保护层垫块→检查验收

9.2.1清理在墙体等结构上为楼梯钢筋预留的孔洞或槽,准备搭接钢筋。

9.2.2模板支设并交接完毕,清理模板上的杂物,在模板上弹出主筋分隔线及分布筋间距。

板式楼梯:按弹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然后边摆放分布筋边绑扎,钢筋相交点用顺扣方式全部绑扎,并与洞槽内墙体钢筋相连接(如果设计要求)。

梁式楼梯:按弹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然后套箍筋绑扎梁钢筋。再边摆放分布筋边绑扎楼梯板主筋,钢筋相交点用顺扣方式全部绑扎。楼梯板钢筋锚固到楼梯梁中

布置并绑扎上层负弯距钢筋。楼梯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为保证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垫块垫在踏步板主筋下,并用绑扎丝将垫块与主筋绑牢以免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下滑。

九、二次结构钢筋预留、预埋做法

本工程二次结构钢筋包括墙体构造柱、圈梁、连系梁、腰带、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柱在结构施工时要求在基础底板及楼板板面上预留插筋(或后植钢筋),插筋前将构造柱的设计位置用红油漆标注在底板上层主筋上或楼板底模上,按位插筋。构造柱筋按要求设置后,在其底板或楼板上口增设一道限位箍,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移位;圈梁、窗顶通长连系梁、墙体混凝土腰带均采用后植筋方式施工。本工程室内隔墙二次混凝土构件设置如下:

截面为墙厚×240,配筋为纵筋4C12,箍筋¢6.5@200(上下端各600范围内加密至100),设置位置详见结施设计说明。

配筋为纵筋4C10,箍筋¢6.5@150,设置位置详见结施设计说明。

截面为墙厚×60,配筋为纵筋2¢6.5,拉筋¢6.5@300,位置详见各栋结施设计。

绑扎柱钢筋时,在有隔墙处按间距500mm预留贴模箍(直筋比拉结筋大一个等级,钢筋外皮与模板接触),贴模箍与柱钢筋点焊固定,待施工隔墙时,剔除贴模箍并与墙体拉结筋焊接;或者按间距500mm采用后植筋方式施工。

5、钢筋保护层及钢筋位置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及钢筋位置控制准确可以使钢筋不锈蚀、能正常发挥设计受力要求,保证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耐久性,保证混凝土内坚外美。

本工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如下表:

在钢筋保护层控制及定位措施上,可采用以下办法进行控制:

从放线开始检查,对梁、柱、板交叉部位放样,对于交叉部位先保证柱主筋位置,然后再安排梁筋位置,保证钢筋原始位置的准确;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及时校正钢筋位置;在每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弹5条线即柱或墙的轴线、外边线、模板线,根据弹线位置检查钢筋的位置,对所有不到位的钢筋调整到正确位置,才允许下一步的钢筋绑扎。

6.2.1柱、梁侧面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塑料卡子,放在梁、柱结构的箍筋上。楼板、梁底面使用PVC垫块,垫块可以根据钢筋规格选择相应的凹槽型垫块(如下图所示),使垫块和钢筋更好地联合在一起,保证不偏移和移位。

6.2.3柱子钢筋的定位措施:在柱上口设置柱定距框(放置在柱筋内侧,可周转使用),并在柱上口外侧绑2道限位箍筋来控制钢筋间距位置,下部用塑料垫块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钢筋绑扎人员不准蹬踩钢筋。底板、楼板上层钢筋绑扎时,施工人员站在钢跳板上进行绑扎,防止踩压钢筋。

2、水电盒安装时钢筋保护

严禁随意割断、点焊及移动钢筋。当预埋套管及洞口模必须切断钢筋时,对于直径≥300mm的洞口按图纸设计要求设置加强钢筋,对于线盒应上下左右设置加强钢筋将线盒夹紧固定。

3、楼板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混凝土输送泵管要用铁马镫架高200~300mm,防止由于过重的泵管压塌板上部筋。去往操作面的主要通道也需设铁马镫上铺钢跳板,边浇边撤。

楼板混凝土浇筑前,要求在墙、柱竖向甩茬钢筋上用特制的钢筋套管或包裹不少于500mm高的塑料布,防止沾染泥浆。

4、钢筋及时校正、清理

墙体、楼板混凝土浇筑时要求设置专门看筋人员,对于钢筋偏位应及时较正、甩茬钢筋沾染泥浆应及时用湿抹布清理干净。

5、模板板面刷脱模剂时严禁污染钢筋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立面在墙体混凝土拆模后采取保护措施保护,一方面保护里面钢筋,另一方面及时进行防水和防水保护施工后及时进行回填土。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如有油污则必须擦拭干净。

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性能、接头位置必须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4、弯钩的朝向要正确。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及《11G101》要求,抗震箍筋弯钩角度为1350,弯钩平直长度为10d且不小于75mm。

5、为了防止墙柱钢筋位移,在振捣混凝土时严禁碰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设置定位筋以保证钢筋的稳定性、垂直度。混凝土浇筑时设专人看护钢筋,一旦发现偏位及时纠正。

6、墙体筋在支完模板后,必须把钢筋上端位置间距重新调整一次并临时附加一根水平筋绑扎牢固,门洞口等关键部位处两边暗柱筋最后用线坠吊直后上口与墙水平筋重点绑牢,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暗柱筋跑位。

7、钢筋保护层垫块间距根据钢筋的直径、长度、随时做调整T/CEC 5006-2018 微电网接入系统设计规范,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8、钢筋质量标准如下表:

钢筋工程安装允许偏差见下表:

栖霞区西花岗地块经济适用住房项目

GBT50114-2001标准下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