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4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专项施工方案.doc

4.2.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配合总包做好图纸审查工作;结合支护退、地下室结构图纸等符合型钢立柱的定位,确保型钢立柱避开结构梁、柱、墙(并确保结构支模必要的操作空间),型钢立柱穿楼板时,提出孔洞加强措施的建议等。

4.2.2熟悉总包单位的土方开挖顺序和地下室结构施工总体计划与要求,会同总包确定各道支撑的安装、拆除顺序;同时结合“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编制型钢组合支撑的安装计划和专项施工方案;

4.2.3当总包单位另行委托第三方队伍施工竖向围护结构和止水帷幕时,务必向总包单位了解竖向围护结构施工偏位情况,必要时复核竖向围护结构的实际定位情况,一旦定位有偏差(超过200mm及以上时)、务必核实实际情况,以便型钢组合支撑体系能够据此进行细化、减少支撑安装期间的闭合难度;

4.2.3结合压顶梁施工与表层土开挖计划、型钢支撑的安装计划等,做好备货计划,落实材料的临时堆放场地和班组的生活与生产条件,解决班组的后顾之忧;

4.2.5其他准备工作。根据总包单位的施工计划要求,在装配式组合支撑构件安装前GB/T 41740-2022 装配式能源站.pdf,必须对安装现场进行调查。主要掌握以下情况:

①道路是否具备车辆进出条件。

②现场环境是否具备构件堆放要求。

③复核安装定位使用的轴线控制点和测量标高的基准点。

④配套构件及预埋件是否满足图纸要求。

⑤与其他协作单位配合中是否存在障碍。

⑥安装中所需电源是否到位。

⑦施工人员的现场辅助设施是否符合标准。

⑧型钢立柱施工完成后强度等是否符合支撑拼装条件。

4.3型钢组合支撑件的供应及进场检查、堆放

4.3.1型钢组合支撑件的供应

⑴现场钢构件吊装是根据预先制定的安装流水顺序进行的,运输到现场指定位置的编号构件至少提前一天进场,以满足吊装进度要求,进场构件要参照设计方案及吊装区域合理分布。

⑵根据现场吊装进度计划,提前一周通知加工厂,使加工厂随时掌握现场安装届时所需构件的进场时间。计划变更时提前三天通知加工厂,加工厂应严格以现场吊装进度所需的构件进场计划,按时将构件运至现场指定地点。

4.3.2构件进场验收检查

钢构件进场后,按货运单检查所到构件的数量及编号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在回单上说明,反馈加工厂,以便更换补齐构件。

按设计图纸、规范及加工厂质检报告单,对构件的质量进行验收检查,做好检查记录。为使不合格构件能在厂内及时修改,确保施工进度,也可直接进厂检查。主要检查构件外形尺寸,螺孔大小和间距、焊接拼装质量等。制作超过规范误差和运输中变形的构件必须在安装前在地面修复完毕,减少高空作业。

4.3.3钢构件堆场安排、清理

按照安装流水顺序将配套好运入现场的钢构件,利用吊车尽量将其就位到吊车的回转半径内。钢构件堆放应安全、整齐、防止构件受压变形损坏。构件吊装前必须清理干净,特别在接触面、摩擦面上,必须用钢丝刷清除铁锈、污物等。

4.4型钢立柱的安插与主要要求

4.4.1型钢组合内支撑体系所用型钢立柱,应按设计图纸进行配料,型钢立柱进场时,所用材料需有合格证,进场时必须进行逐根验收、办理交验手续;

4.4.2型钢立柱需要对接焊接的,应确保底板底标高以上部位不出现焊接接头,且焊接接头需按下图所示标准进行焊接。

4.4.3型钢立柱采用机械手直接插入,施工过程严格控制型钢插入深度及角度、垂直度等,以便于后续的托座及横梁的连接。

4.4.4型钢立柱插入前的现场放样及复核:样桩的施工放样严格按要求执行,即焊条、白灰、红方便袋三要素。样桩放好之后报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桩位偏差要求控制在10mm以内。

4.4.5插桩就位后,用两台经纬仪相互交叉成90°以检测桩身的垂直度,桩插入土中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送桩时配置一台S3水准仪,在送桩杆上预先划好标记以控制桩顶标高、严禁超送。桩顶标高误差控制在+2cm左右

4.4.6型钢立柱桩插入时,如未能对准桩位,应将立柱桩拔起重插,若因遇地下障碍物,偏离桩位时,立即将立柱桩拔起,清除地下障碍物,将孔回填后;重新放上“样桩”,再次插桩。

4.4.7插立柱桩时要注意型钢腹板的方向(以确保插入型钢立柱的角度偏转在允许范围内)。现场技术员根据图纸设计的立柱桩腹板方向,在现场用一段30cm的白灰将腹板方向标示出来,插入时,型钢腹板和白灰线重合。

4.4.8成品的型钢立柱必须禁止机械碰撞,应在立柱上贴好反光条,且在重要节点出增加剪刀撑。

4.5牛腿/托托架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5.1沿基坑周边设置的钢牛腿/托架,其位置与标高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如有变化,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且有书面许可。

4.5.2基坑四周闭合边线上的钢牛腿/托架,应控制其上的围檩中心线在同一个水平面,允许高差不大于±2mm(中心线)。

4.5.3钢牛腿/托架焊接前须彻底清理连接部位(如预埋件、H型钢等)不少于200×20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砼残留物等杂物。

4.5.4焊好的钢牛腿/托架,必须保证三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得出现歪扭、虚焊现象;

4.5.6钢牛腿/托架的水平度误差,要控制在2㎜以内且其仰角应控制≥90度,且不得超过95度。钢牛腿/托架与围护结构既有钢件对接过程中,须有测量技术员全程对牛腿的垂直度、标高、水平度等进行监控。

4.6型钢围檩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6.1基准点设置及拉线定位。围檩安装之前须确定轴线基准点,用全站仪或者经纬仪通过坐标计算测设基坑相邻两个转角内侧的基点,通过该基点采用挂线的方法进行平面安装定位。要求实际安装轴线偏差不得超过±20mm。

拉线用的线一般用弦线或棉线,直径以0.8~1.0mm为宜,现场以拉线的距离而定;线坠用来定中心,规格不定,直径通常以25~50mm为宜,线坠的坠尖要准确,以便对准中心点。在基准中心点以外地点稳固地安设绞架,挂上弦线或棉线并使用拉紧力将其拉直(拉紧力应为线拉断力的30%~80%),定位好之后在牛腿上面作出标记以供围檩安装位置控制之用。

4.6.2基坑内侧围檩单边定位线需满足在一条直线这一基本要求,目的是施加预应力后保证外侧围护结构均匀受力。

4.6.3围檩安装应遵循“先长后短,减少接头数、接头错开”的原则,优先使用较长围檩,特别是标准节12M的构件,以减少接头数。

4.6.4围檩随支撑架设顺序逐段吊装,人工配合吊机将钢围檩安放于牛腿支架上,围檩就位后应检查钢牛腿是否因撞击而松动,如有松动立即补焊加固。

4.6.5围檩的连接部位和搭接部位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使用摩擦型高强螺栓紧固连接。高强螺栓连接副进场时,应有批量检测证明书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按每批抽取8套进行第三方检测机构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4.6.6高强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应转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对于M24大六角高强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栓头下垫圈有倒角的一侧应转向螺栓头,切忌装反。

4.6.7高强螺栓紧固:将扳手套在预紧后的高强螺栓上,内套筒插入螺栓内部的梅花头,然后微转外套筒,使其与螺母对正,并推至螺母根部。按通电源开关,内外套筒背向旋转将螺栓紧固。

4.6.8高强螺栓紧固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初拧,初拧扭矩值为终拧的50%~70%,第二次终拧达到规范要求值TC =726N·m,偏差不大于±10%。

4.6.9待紧固到设计扭矩时,将电源关闭,外套筒脱离螺母,紧固完毕。拼接的整个钢围檩体系务必确保双榀或多榀型钢构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4.7托座、横梁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7.2托座件的安装要求严格控制垂直度,即使型钢立柱发生偏位,托座务必要通过加垫钢板达到垂直要求。

若型钢立柱的标高定位发生偏差时,可以用槽钢代替托座(临时调整方式)与支撑梁进行连接,需在支撑梁和原托座上使用氧气乙炔现场开孔时,注意控制孔径大小,避免受力后螺栓出现滑脱;

此外,立柱与托座连接螺栓的安装方向需要保持一致。

4.7.3安装后的托座件须与型钢立柱桩紧固牢靠,摩擦型高强螺栓的扭矩需达到规定要求。各型钢立柱的托座面标高偏差不得超过5mm。

预应力施加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务必检查确保支撑横梁与角撑、对撑(仅限大跨度)的有效连接;尤其是角撑和对撑须用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以提高预应力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

4.7.4横梁不得存在对接接头(材料进场时,应逐一检查验收)。

4.8型钢组合支撑梁的安装与主要要求

4.8.1型钢组合支撑梁应在安装前进行编号,根据设计图纸汇总每道支撑的料单,并报总包(合同甲方)进行确认。经确认后,再组织配料、发货,并严把进场验收关;

4.8.2每道型钢组合支撑梁安装前,且现场具备条件的,应先在地面进行预拼接并检查预拼后支撑的顺直度,拼接支撑两头(含千斤顶及TO构件)中心线的偏心度控制在2cm之内,经检查合格后按部位进行整体吊装就位。

4.8.3现场不具备预拼条件的项目,应向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定位,并在横梁上做出支撑梁的控制线,然后从一端(超过100米的,可从两端)沿控制线进行预拼装,务必确保型钢组合支撑梁在平面内顺直。

4.8.4预拼过程中,将WA构件、专用千斤顶、TO构件等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牢固,另专用千斤顶的十字锁扣须设置在正中间,即前后各留三丝的余地,便于拆除时预应力卸除。

4.8.5型钢组合支撑梁拼装过程中,若SC的放置空挡存在多余空间时必须使用相对应厚度的钢板垫紧贴密,以防支撑体系受力后整体发生偏心。

4.8.6型钢组合支撑梁拼装就位、加压前应采用抱箍使之与横梁暂时连接起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头螺栓的紧固;

4.9预应力的施加与主要要求

4.9.1每道支撑安装完毕后,应在24小时内施加预应力,施加过程如下:

1)检查各部件螺栓的连接是否紧固,传力件与围护体系的连接状态(加压前,型钢支撑件与横梁之间应采用抱箍临时固定、不得栓接,以避免加压时带动立柱侧移);

2)检查型钢支撑件与砼三角件或型钢围檩之间的塞铁是否加塞到位;

3)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好若干300吨千斤顶等加压设备,调至最小行程后放置于加压部位的正中间(并采取措施固定千斤顶,防止下移),调节千斤顶行程,使千斤顶两侧端头与加压件顶牢;

4)调试加压计量系统(满足同一道支撑若干千斤顶同步加压计量的要求);双拼支撑时,上下层支撑也必须同步加压;

5)根据相应一道支撑的设计加压值(正常情况下,设计加压值应考虑后续支撑加压对前道支撑加压的衰减效应),按照30%、40%、30%的比例分级施加预应力;

基坑开挖范围内涉及淤泥质土的基坑,要在加压前7天与基坑支护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合理确定预加压力总值,以应对加压后坑外软弱土蠕动导致预应力衰减的情形;

6)加压时,做好记录(根据分级加压值查表确定对应的油压值)。

4.9.2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宜:

1)张拉前,应对张拉器、油缸、油表等设备进行标定;

2)严禁支撑在施加预应力后由于和预埋件不能均匀接触而导致偏心受压;在支撑受力后,必须严格检查并杜绝因支撑和受压面不垂直而发生渐变,从而导致基坑挡墙水平位移持续增大乃至支撑失稳等现象发生;

3)为了控制千斤顶油缸伸出的长度在10cm以内,在加压时可以采取在千斤顶后面设置钢板的措施来调整油缸长度;

4)支撑的加压严格按设计图纸上提供的轴力来进行,不允许加载不到位或超加载;

4.9.3型钢组合支撑梁加压后,应对接头螺栓进行二次紧固,且采用螺栓将支撑梁与横梁紧固(每一交接处,横梁两侧至少各1颗M24*90高强螺栓)。

4.9.4加压后的型钢组合支撑梁上,不得堆放物品、且保持排水孔不被堵塞;每天安排人员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4.10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与主要要求

4.10.1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工况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拆除前应确保底板(楼板)传力带的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由总包、监理签发的型钢支撑拆除令。未取得拆除令的,不得拆除;

4.10.2支撑拆除前必须先监测基坑周围的位移原始数据,再给对撑泄压,同时检查基坑变形情况,如基坑没有明显变形位移,即可进行拆除工作。

4.10.3拆除顺序。根据总包方基坑基础底板(楼板)传力带的浇筑顺序,按照支撑梁→横梁/围檩→立柱桩割除的顺序进行拆除。

4.10.4支撑拆除主要使用5吨叉车和塔吊(无塔吊覆盖的,采用25吨汽车吊)进行起吊,基坑内主要用叉车在楼(底)板上拆除。

4.10.5拆除后的支撑标准件叉放至楼板上临时放置,堆放不超过2层,为减少对楼板的荷载且尽量减少工作面占用,拆除后的支撑件应及时外运出去,且在现场堆放时间不得从超过3天。

4.10.7高强螺栓采用气动扳手先行松开后再人工拆除,高强螺栓拆除采用间隔拆除法进行。立柱采用气割法施工,立柱割除沿基础底板顶面标高割除。

4.10.8型钢组合支撑的拆除首先加压件之间螺栓拧松之后,然后卸载支撑的预应力。拆撑期间,监测单位应加强对围护体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

4.11型钢组合支撑的围护与基坑日常巡查

型钢组合支撑加压后、拆除前,分包项目部应按如下要求对型钢组合支撑体系的维护以及影响基坑安全的外围因素进行日常巡查,巡查频率不少于每周3次。

4.11.1 已加压使用的型钢组合支撑,在拆除前,不应堆放材料、杂物;并确保支撑拆除前的安全警示标识设置完好;

4.11.2每次巡查时,要经常性的检查螺栓松动情况、型钢支撑前的泄水孔塞堵情况,确保螺栓紧固(尤其托座、牛腿等关键传力部位)、型钢支撑件内无积水;

4.11.3检查型钢立柱的沉降情况,尤其垂直度大于1/100的型钢立柱,还应经常性的观测其倾斜稳定性,必要时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型钢立柱的稳定;

4.11.9定期索要或查看基坑监测报告,对照监测报告和现场巡查情况,为总包单位及时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建议、确保基坑安全。

4.12.1型钢组合内支撑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下表所示,表中均为最低标准。

4.13.2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时,应同时施工传力(换撑)带,且施工传力(换撑)带前应将围护桩上的泥皮清理干净。底板和传力带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可拆除型钢组合支撑;

4.11.3严格控制基坑边超载,基坑周围10m范围内施工堆载不得超过15kPa;堆放材料时,特别是堆场总重应控制在30 t以内,确保坑边10m范围内施工堆载不超过2t/㎡及1.5t/㎡,内支撑设计未考虑施工荷载,支撑拆除时严禁堆放。

4.11.4型钢组合内支撑加压后、拆除前,安排专人对项目的支撑体系进行基坑巡查,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坑周边堆载及变形情况、已加压支撑不得堆放物品、型钢支撑节点部位的牢靠程度(包括螺栓紧固)、安全设施与安全标识的维护等。

4.12.5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设立工程技术组,由2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其中1名工程负责人主管全面工作,班组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技术人员和班长共同负责,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现场全面监督和检查,执行先交底后施工的原则。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六无”:

无因工死亡事故,年重伤率不大于万分之五;

无工程事故和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

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

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而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

无1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故。

①特种设备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持合格证书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

②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械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工作中注意项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③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④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远离钢丝绳。

⑤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2)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①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度,实行安全电压,用电开关采用保险电闸。

②所有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接地线和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非电工不得乱接电气设备。

③高压线引至施工现场设置的变电所,所内做到通风排水良好,上锁并由专人负责、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④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统一编号,其安装形式符合有关规定。

⑤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禁止私接电线和使用大功率设备,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⑥配电箱必须符合配电箱保护规范规定的要求,漏电保护装置参数必须与规范规定相匹配,配电箱内设置隔离开关,每台电机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配电箱安装部位周围不得堆放杂物,以免影响配电箱操作,配电箱内如有多路配电必须做出标记,以免混乱,配电箱门必须完好无损、经常上锁,并且做好防雨措施,电器闸具、熔断器参数必须与设备容量相匹配,安装要符合要求。

(3)支撑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①严格按照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分层、分区进行拆除,拆除前总包单位必须提供混凝土的强度报告,确保拆除时传力带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②支撑拆除区域设置警戒线,并悬挂安全警示牌,派专人进行周界管理。

③作业区内非拆除人员不得进入,且拆除作业时,不得进行交叉作业。

④机械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控机械及支撑梁稳固情况,防止因受力不匀等原因产生安全隐患。

⑤支撑材料装车不得超过车辆限重,且码放整、捆绑牢固。

(4)切割作业的安全保证措施

①切割作业实行动火审批制度。切割前必须严格检查气焊(割)所用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乙炔气瓶、减压阀是否正常。

②作业场地应满足防火安全距离的要求,且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③禁止热源、火源接触氧气和乙炔气瓶,开氧气瓶总阀时,人或面部不得正对阀口,气瓶横放时,将瓶嘴垫高,不宜平放,更不能倒置。

④氧气瓶搬运时,必须旋上嘴帽和套上防振圈,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应分别搬运,不得混装,禁止在地面上拖拉和滚动,应用手推车搬运。

⑤气割时,先观察周围环境有无易燃物后方可进行工作,并用火花接取器接取火花,严防火灾发生。夜间开、关乙炔和氧气瓶时,严禁使用明火照明。

⑧ 焊接完后,应将操作工具,器件按规定放好,排除停放场所不安全因素、确保不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制定专项文明施工措施管理办法,主要包括:

1、施工场地按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设置整齐美观的围挡(由总包单位负责落实)。

2、施工现场主要入口设置简朴规整的大门附件设立明显的“五图二牌”(由总包单位负责落实)。

3、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区,在总包单位划分区域(堆场)明确管理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4、施工现场临时水电派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长明灯。

5、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用房、仓库、料场以及照明、动力线路等,严格要求布置、搭设或埋设整齐。

7、对施工便道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晴雨通车,经常清扫、洒水,防止尘土飞扬,避免影响当地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活动。

8、对进入现场的物资材料分类堆放整齐有序。

9、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10、对职工进行经常性文明施工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

11、施工人员统一佩戴工作卡,做到持证上岗,进入现场施工人员一律戴安全帽,遵守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专项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主要包括:

1、施工场地噪音控制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要求执行,确保离开施工作业区边界30m处噪音小于65dB,撞击噪音最大不超过70dB。

2、作业场地适时洒水,减轻扬尘污染,破碎作业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3、场地出口设洗车槽,并设专人对所有出场地的车辆进行冲洗,严禁遗洒,运渣车辆严防落土掉碴污染道路,影响环境。

4、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5)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各单位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应急管理机制。

以项目部为基层成立应急救救援组织(该组织同时纳入总包的应急救援体系之中,并联动协调),负责施工范围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及协调。 本工程的抢险救援组织成员名单如下:

应急救援小组为本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机构,负责与总包单位的联系、协调,落实有关部门的安全指令,检查、督导本单位日常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生事故隐患后负责应急响应工作,调集抢险力量,并指挥进行抢险救灾、物资转移,及时与监理、业主及外部救援力量如110、120取得联系,寻求社会帮助;

救援组:主要负责人员和物资的抢救、疏散,排除险情及排除救援障碍。

事故处理组:按事故预案使用各种安全可靠的手段,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向救援组提供相应的救援方法和必要的施救工具及条件。

联络组:负责事故报警和上报,以及现场救援联络、后勤供应,接应外部专业救援单位施救。指挥、清点、联络各类人员。

警戒组:主要负责安全警戒任务,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劝退遣散现场围观人员,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区。

6.3应急医疗及路线

应急路线如下图所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

6.4抢险救援器材及物资

本工程抢险救援应急器材及物资,详见下表

注: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调用挖机、吊机等施工设备(机具)。

6.5常见险情应急措施

⑶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如认定重伤或死亡事故,由项目部负责保护事故现场,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立体图,并提供有关资料、填写事故快报表。

⑸项目部在发生重伤事故后,要采取组织会议等多种方法通报事故经过、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吸取教训,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并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6.5.2高温干燥天气主要预防措施

⑴高温干燥天气最易发生火灾,因此现场的消防设施要经常检查,施工现场各处尤其是重点防火点、防火区域、暂存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及时清理并落实到人。

⑵对现场施工人员和监护人员加强消防知识培训教育,牢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一旦有火情及时采取措施扑灭或通报。

⑷加强电焊火花的控制。在高层电焊时火花落下层时易扩散飞溅发生火灾,所以在下层火花着落处要设有挡板围拦住防止扩散,同时监督现场吸烟者,有教育不改者坚决处罚。

⑸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爆、防晒工作,作业后不留火种。

⑹做好防高处坠落物体工作,对脚手架上的杂物、器具每天要专人巡查收集。

6.5.3防暑降温主要预防措施

⑴当气象台发出高温警示报告时,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及时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调整作息时间,严禁加班加点等超负荷施工。

⑵项目部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通过“做两头、歇中间”等措施避免高温天气室外作业。

⑶积极主动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发放防暑降温药品、饮料等。

防暑降温用品发放处设于材料室。

⑷对在高温季节中中暑的人员,首先以自救为主,将中暑人员安置在通风降温的室内,有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6.5.4防雷主要预防措施

⑴雨季到来前应将各种电器设备做好防雨工作,配电箱尽量安装在室内,在室外必要时搭设防雨棚。

⑵施工现场所有移动、固定设备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保护装置,平时要认真查验(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⑶每天下班由电工切断电源,并巡查一遍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⑷配合总包对现场排水沟、井所处位置应予以了解以便开展抗洪排涝工作。

6.5.5防台防汛主要预防措施

⑴保障排水管网畅通,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防汛工作,避免发生堵塞下水道、损坏防汛设施等违规行为。

⑵保障工地安全,对工地宿舍、仓库、食堂等临时房屋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检查工作,需整改的及时整改,以提高其抵御强汛的能力,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⑶台汛、暴雨前后对工地的脚手架等各类附着物、悬挂物的拉结点、坚固点、塔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保证其完好、稳固、安全、有效。

⑷台汛、暴雨期间施工现场要做好值班和监控工作,要严密监控工地围墙、基坑沟槽支护、塔机等施工机械的安全状况以及现场排水等情况,要确保通信畅通、发现重大险情要立即处理,并报告有关部门。

⑸项目部应备有一定的器材、工具、材料等防汛物品,备防汛部门随时调用。

⑹一旦气象部门发布了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预警时要及时通知现场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并做好防御工作。

6.5.6火灾事故主要应急措施

⑵组织疏散。紧急疏散火灾区域非抢险人员,由抢险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搬移火灾区域附近的易燃易爆物品及贵重物品。

⑶组织扑救火灾。当基地或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后,除及时报警以外,指挥小组要立即组织工人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并派人及时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基地或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

⑷在自救的基础上,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要简要地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支持消防队员灭火,要听从专业消防队的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6.5.7触电事故主要应急措施

⑴触电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

⑵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触电事故发生以后,应:

——立即采用绝缘材料等器材使触电人员脱离带电体:

——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⑷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以后,指挥部即指令善后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

——按职能归口做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

6.5.8食物中毒主要应急措施

⑴当中毒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⑵项目部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中毒事故发生以后,应:

——组织项目职工自我救护队对中毒病人进行急救;

——保护事故现场,封存食堂剩余食物,如有呕吐物,应利用干净塑料袋等容器封存,供卫生防疫部门化验;

⑷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受抢救后,指挥部即指令善后人员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

⑸现场安全员应对中毒事故进行原因分析CJ/T 437-2013标准下载,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和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公司。

6.5.9型钢组合支撑险情的应急措施

⑴土方开挖期间,当型钢组合支撑体系发生较大变形或轴力超过设计值时,支撑巡查人员应第一时间通知作业人员撤离基坑,并及时报告项目部;

⑵项目部获得信息后,生产、技术等人员,应立即赶往现场:

——疏散作业人员,并根据变形情况确定划定警戒区域;

——指挥现场挖机立即进行坑内回土、减少坑侧土压力、降低险情;

——联系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复核轴力是否可控。

⑶项目部召集生产、技术等人员商定抢险修复措施,必要时通知监理、业主与基坑设计单位、基坑监测单位等相关人员共同参加会商;

⑷根据商定的抢险修复方案,及时调配抢险修复资源JGJT 473-2019 建筑金属围护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开展现场抢险修复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