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房屋建筑施工方案.doc

地砖应根据房间的大小进行预排,非整砖不得铺在房间中间,应排铺在四周,排整砖不得小于半砖。

4.8.6.5铺贴地砖:

4.8.6.6卫生间蓄水试验

地面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深度最高度为2cm,24小时后检查,楼地面注水坡度及楼面底部有无渗漏并请监理、施工人员检查并签字后才可进行贴面层。

T/CECS10066-2019 绿色建材评价 地源热泵系统4.9.1.1.1材料:

窗的规格、型号要符合设计要求,五金配件、配套齐全,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4.9.1.2施工条件:

4.9.1.2.1按图示尺寸弹好窗中线,并弹好室内+50cm水平线,校核窗口位置尺寸及标高。

4.9.1.2.2窗的检查:发现有劈棱窜角,翘曲不平,偏差超标,严重损伤,划痕严重,外观色差大者,要会同有关人员协商解决,经整修合格后才能安装。

4.9.1.2.3窗的保护膜不能缺损。

4.9.1.3施工方法

4.9.1.3.1弹线找规矩,整个楼窗垂直边线,要上下照直,水平位置以楼层+50cm水平线为准,每一层要保持一致。

4.9.1.3.2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原则上要求同一房间保持一致。

4.9.1.4成品保护

4.9.1.4.1窗框外侧粘贴或包装塑料薄膜进行保护、避免水泥砂浆直接与门窗表面接触,腐蚀窗框。

4.9.1.4.2窗框安装时采用铁件进行固定,并进行防腐处理。

4.9.1.5就位和临时固定

4.9.1.5.1根据找好的规矩,安装窗框,并及时将其吊直找平,同时检查其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无问题后用木楔临时固定。

4.9.1.6窗框与墙间缝隙的处理

4.9.2木门制作安装

4.9.2.1施工工艺 4.9.2.1.1木门的制安采取集中加工,以便统一断配材料,组织流水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制作质量。 4.9.2.1.2工艺流程

4.10.1.1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

规格为 1200mm×600mm×40mm,平头式,阻燃型,表观密度 25~32kg/m3, 尺寸收缩率小于 1.5%,吸水率小于 1.5%。

4.10.1.2 专用聚合物粘结、面层砂浆 厂家已配制好,现场施工时加水用手持式电动搅拌机搅拌,重量比为水:聚合物砂浆等于 1:5,可操作时间不小于 2h。

4.10.1.3 固定件采用自攻螺栓配合工程塑料膨胀钉固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要求单个固定件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 0.6kN。

4.10.1.4 耐碱玻纤网格布

用于增强保护层抗裂及整体性;孔径 4mm×4mm,宽度 1000mm,每卷长 度 100000mm。

4.10.1.4、2聚乙烯泡沫塑料棒

用于填塞膨胀缝,作为密封膏的隔离背衬材料,其直径按缝宽的 1.4 倍选用。

4.10.2施工要求及条件

4.10.2.1经业主、监理、外保温施工单位联合验收外墙体(可分 段进行)垂直、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门窗框安装到位,飘窗、阳台栏板、挑檐 等突出墙面部位尺寸合格,办理交接单后即可进行施工。

4.10.2.2 雨天施工时,须采取有效防雨措施,防止雨水冲刷刚施工完但粘结砂浆 或面层聚合物砂浆尚未初凝的墙面。

4.10.2.3 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及找平层表面温度在施工中及施工后 24h 内均不得低于 5℃,风力不大于 5 级。

4.10.3 基层清理

4.10.3.1、清理混凝土墙面上残留的浮灰、脱模剂油污等杂物及抹灰空鼓部位等。

4.10.3.2、剔除剪力墙接槎处劈裂的混凝土块、夹杂物、空鼓等,并重新进行修 补;窗台挑檐按照 2%用水泥砂浆找坡,外墙各种洞口填塞密实。

4.10.3.3 要求粘贴挤塑板表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 4mm,超差时对突出墙面处进 行打磨,对凹进部位进行找补(需找补厚度超过 6mm 时用 1﹕2.5 水泥砂浆抹灰, 需找补厚度小于 6mm 时由保温施工单位用聚合物粘结砂浆实施找补;确保整个墙面的平整度在 4mm 内,阴阳角方正、上下通顺。

4.10.4 配制砂浆

4.10.4.1 施工使用的砂浆分为专用粘结砂浆及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4.10.4.2 施工时用手持式电动搅拌机搅拌,拌制的粘结砂浆重量比为水:砂浆=1:5,边加水边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5min,搅拌必须充分、均匀,稠度适中, 并有一定黏度。

4.10.5.3 砂浆调制完毕后,须静置 5min,使用前再次进行搅拌,拌制好的砂浆 应在 1h 内用完。

4.10.5 刷专用界面剂一道

为增强挤塑板与粘结砂浆的结合力,在粘贴挤塑板前,在挤塑板粘贴面薄薄涂刷一道专用界面剂;待界面剂晾干后方可涂抹聚合物粘结砂浆进行墙面粘贴施工。

4.10.6 预粘板端翻包网格布

在挑檐、阳台、伸缩缝等位置预先粘贴板边翻包网格布,将不小于220mm 宽的网格布中的 80mm 宽用专用粘结砂浆牢固粘贴在基面上(粘结砂浆 厚度不得超过 2mm),后期粘贴挤塑板时再将剩余网格布翻包过来。

4.10.7 粘贴挤塑板

4.10.7.1 施工前,根据整个外墙立面的设计尺寸编制挤塑板的排板图, 以达到节约材料、施工施工速度的目的。挤塑板以长向水平铺贴,保证连续结合,上下两排板须竖向错缝 1/2 板长,局部最小错缝不得小于 200mm。

4.10.7.2 指定某一基面处理完成的楼层作为样板层交与外保温单位进行样板层施工。挤塑板的粘贴应从细部节点(如飘窗、阳台、挑檐)及阴、阳角 部位开始向中间进行。施工时要求在建筑物外墙所有阴阳角部位沿全高挂通线控 制其顺直度(注:保温施工时控制阴阳角的顺直度而非垂直度),并要求事先用 墨斗弹好底边水平线及 100mm 控制线,以确保水平铺贴,在区段内的铺贴由下向上进行。

4.10.7.3 粘贴挤塑板时,板缝应挤紧,相邻板应齐平,施工时控制板间缝隙不 得大于 2mm,板间高差不得大于 1.5mm。当板间缝隙大于 2mm 时,须用挤塑板 条将缝塞满,板条不得用砂浆或胶结剂粘结;板间平整度高差大于 1.5mm 的部 位应在施工面层前用木锉、粗砂纸或砂轮打磨平整。

挤塑100mm水平控制线

4.10.7.6 用条点法涂好聚合物砂浆的挤塑板必须立即粘贴在墙面上,速度要快, 以防止粘结砂浆表面结皮而失去粘结作用。

4.10.7.7 挤塑板按照上述要求贴墙后,用2m靠尺反复压平,保证其平整度及粘结牢固,板与板间要挤紧,不得有缝,板缝间不得有粘结砂浆,否则该部位则 形成冷桥。每贴完一块,要及时清除板四周挤出的聚合物砂浆;若因挤塑板切割 不直形成缝隙,要用木锉锉直后再张贴。

4.10.7.8 挤塑板与基层粘结砂浆在铺贴压实后,砂浆的覆盖面积约占板面的30%~50%。具体要求:粘结面积率不小于 30%。

4.10.7.11 为防止外窗漏水,本工程要求窗洞口四周侧壁挤塑板与塑钢副框间留通槽,在外窗主框安装完成并验收后由外窗施工单位在槽内打发泡剂、塞聚乙烯泡 沫塑料棒及打耐侯密封胶。为防止保温面层施工时槽内挤入面层聚合物砂浆,要求在槽内放置与槽相同宽度的挤塑板条,槽内打胶时再行取出;同时应注意挤塑板表面与钢副框边线平行及槽宽均匀一致。

4.10.7.13 在遇到脚手架连墙件等突出墙面且以后拆除的部位,按照整幅板预留,最后随拆除随进行收尾施工。

4.10.8安装固定件

4.10.8.1 挤塑板粘结牢固后,应在 8~24h 内安装固定件,按照方案要求的位置用冲击钻钻孔,要求钻孔深度进入基层墙体内 50mm(有抹灰层时,不包括抹灰层厚度)。

4.10.8.3 操作时,自攻螺栓需需拧紧,使用根部带切割刀片的冲击钻,切割刀 片的大小、切入深度与钉帽相一致,将工程塑料膨胀钉的钉帽比挤塑板边表面略 拧紧一些;如此才可保证挤塑板表面平整,利于面层施工;同时方可确保膨胀钉 尾部膨胀部分因受力回拧膨胀使之与基体充分挤紧。

4.10.8.4 固定件加密:阳角、孔洞边缘及窗四周在水平、垂直方向 2m 范围内 需加密,间距不大于 300mm,距基层边缘为 60mm。

挤塑板接缝处表面不平时,需用衬有木方的粗砂纸打底。打磨动作要求为:呈圆周方向轻柔旋转,不允许沿着与挤塑板接缝平行方向打磨,打磨后用刷子清 除挤塑板表面的泡沫碎屑。

4.10.10 滴水槽

4.10.10.1 在所有外窗洞口侧壁的上口用墨斗弹出滴水槽位置,并依据塑钢框进行校核。

4.10.10.2 按照弹好的墨线在挤塑板上安好定位靠尺,使用开槽机将挤塑板切成 凹槽,成品滴水槽尺寸为 10mm×10mm,考虑到面层砂浆厚度为 5~7mm,为 保证凹槽内塞入成品滴水槽后,成品滴水槽与面层砂浆高度一致,故切凹槽尺寸

为 8mm×13mm,差值尺寸是为粘结砂浆预留空间,成品滴水槽塑料条是在抹面 层砂浆时粘贴。

4.10.11 涂刷专用界面剂

4.10.11.1 挤塑板张贴及胀钉施工完毕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在膨胀钉帽及周圈 50mm 范围内用毛刷均匀的涂刷一边专用界面剂。待界面剂晾干后,用面层 聚合物砂浆对钉帽部位进行找平。要求塑料胀钉钉帽位置用聚合物砂浆找平后的 表面与大面挤塑板平整。

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顶帽位置由于面层聚合物粘结砂浆过厚,将来在成活后的面层出现流坠、干缩痕迹。

4.10.11.2 待塑料胀钉钉帽位置聚合物砂浆干燥后,用辊子在挤塑板板面均匀的 涂一遍专用界面剂。

4.10.12 抹第一遍面层聚合物抗裂砂浆

4.10.12.1 在确定挤塑板表面界面剂晾干后进行第一遍面层聚合物砂浆施工。用抹子将聚合物砂浆均匀的抹在挤塑板上,厚度控制在 1~2mm 之间,不得漏抹。

4.10.12.2 第一遍面层聚合物砂浆在滴水槽凹槽处抹至滴水槽槽口边即可,槽内 暂不抹聚合物砂浆。

4.10.12.3 伸缩缝内挤塑板端部及窗口挤塑板通槽侧壁位置要抹聚合物砂浆,以粘贴翻包网格布。

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标高控制线、分格线→水泥珍珠岩铺设→聚苯板铺设→防水卷材→质量自检

2、在基层上,按设计排水坡度从檐口到屋脊处拉线,用砖将线垫起,垫起高度为本层设计高度,并在女儿墙四周墙上弹出厚度控制线,用以控制保温隔热层铺设高度。

3、保温隔热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免受潮和进水,尤其在雨季施工时应呆取遮盖措施。保温隔热层表面应平整。含水率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4.11.2防水卷材施工

①屋面卷材防水层施工前应认真检查上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并办好交接手续,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修补或返工。

②穿过防水层的管道、设备和预埋件等应在防水层施工前安装好,并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③铺贴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必须清洁、平整、坚实,并不得有空鼓、起砂和开裂等缺陷。基层已经干燥,用刀划刻表面成白口,用塑料膜覆盖(密封)观察无水珠,粘贴试验合格。

④女儿墙已抹灰、爬水部位已做滴水,木砖已预埋,水落口、水漏斗等已安装完毕,管根四周已用细石砼或1:2水泥砂浆填封密实。

⑤屋面防水层施工应选择良好的气候条件,气温应为5~35℃,冬季或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⑥屋面阴阳角、女儿墙、水落口等处应抹成半径为100~150mm的圆弧或钝角。

SBS防水卷材铺贴采用热熔法施工,施工程序如下:

基层检查、清扫→节点密封处理→附加层铺设→定位、弹基准线、试铺→涂刷冷底子油→加热卷材底面热熔胶→滚铺卷材→滚压、排汽、压牢→加热卷材搭接缝热熔胶→搭接缝粘合、滚压、排汽→密封胶封搭接缝边→收头固定、密封→检查、清理、修整。

由于本工程屋面坡度小于15%,且屋内没有较大的震动影响,故采用平行屋脊的铺设方法,其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

②卷材搭接缝宽度

本工程采用满粘法施工,故要求长边及短边的搭接缝宽度均不得小于80mm。为了确保搭接缝宽度,应先在找平层上弹粉线,进行试铺,无问题后方可正式铺贴卷村。

③掌握好卷材热熔胶的加热程度

应趁热用压辊滚压,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并使之粘贴牢固,表面平整,无皱折现象。

⑥屋面细部节点卷材收头处理

铺贴卷村时要处理好细部节点,泛水收头的包裹和封口赴理。应根据细部节点的实际形状放样,宜将同类型细部节点防水卷材裁割成统一的外形尺寸,做到细部附加层不外露,搭接缝位置顺当合理。

a、水落口封口处理:先贴节点附加层,将长度与出水口长度相同的卷材伸入口内满贴,入口周边留置80mm宽度的卷材封口,再用屋面卷材层覆盖水落口,使卷材接缝位置设在洞口棱角上,使口角整齐美观,封口严密不翘边。

b、管道包裹:先将屋面卷材层裹至管道的管身80mm恤高,再在其上铺设节点附加层,包裹高度不小于250mm。底面覆盖在方锥台上,接缝位于锥台的斜棱上,上口用金属箍紧。

c、女儿墙、楼梯间墙体的根部,先铺节点附加层,附加层铺在屋面上的宽度≥100mm,贴在墙根立面上的高度≥200mm,再用屋面卷材层覆盖,收头高度≥250mm,收头裁割平直,并用压条钉压,钉距不大于800mm。

当找平层含水率经检验合格后,在铺贴卷材前应先找平层上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其配合比为10号沥青:汽油=30:70,配制时先将熬好的热沥青倒入桶中,当沥青温度降低到100℃时,再分批加入汽油,开始每次加2-3L,以后每次加5L。

冷底子油采用长柄刷或滚刷滚涂,要求涂刷均匀,当冷底子油挥发干后,方可铺贴卷材防水层。如因气候、材料等情况,长时间不能铺贴时,应在以后铺贴前重刷冷底子油一道,以清除找平层上的灰尘、杂物,增强卷材与基层的粘结。

屋面卷材层施工完毕,不准在防水层上凿孔打洞,也不宜在上面进行其他工序的操作中,如确需在上面进行少量工序的操作时,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完工后应通知防水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如发现防水层有损坏,应及时组织修复。

4.12.1双排钢管脚手架设计

4.12.1.1脚手架搭设顺序

铺设5cm厚垫木→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大横杆→第一步小横杆→连墙件→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加剪刀撑→铺脚手板→挂安全网

立杆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4.12.2.1立杆上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并小于600mm。

4.12.2.2立杆随结构高出建筑物施工作业层1.5m高,顶端高出建筑物檐口上皮1.5m。

4.12.2.3脚手架里立杆距建筑墙面150mm,距结构墙面500mm。

4.12.3扫地杆设置

4.12.3.1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木下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4.12.3.2横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12.4大横杆搭设

4.12.4.1大横杆设在小横杆之下,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

4.12.4.2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交错布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0mm,与相近立杆的距离小于纵距的1/3。

4.12.4.3大横杆单根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4.0m。

4.12.4.4同一步大横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立杆固定。

4.12.5小横杆搭设

4.12.5.1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

4.12.5.2小横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大于500mm。

4.12.5.3小横杆端头留置长度:靠近墙一端突出立杆100mm,外侧突出立杆100mm。

4.12.5.4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拆除贴近立杆的小横杆。

4.12.6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

4.12.6.1脚手架沿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每隔4跨立杆设置一道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50°。

4.12.6.2剪刀撑的接头必须全部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12.6.3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4.12.7脚手板铺设

4.12.7.1脚手板设置在三根小横杆上,操作层脚手板平铺、铺平、铺稳。

4.12.7.2脚手板对接铺设时,接头处设两根横向水平杆,搭接铺设的脚手板,接头处必须在小横杆上,搭接长度不大于200mm。

4.12.7.3施工作业层不得有空隙,铺板严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撑横杆150mm以上未作固定的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与小横杆用铁丝绑牢。

4.12.7.4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大于150mm。脚手板探头采用直径3.2mm(10#)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承杆上。

4.12.7.5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外的脚手板,与小横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4.12.7.6脚手板在作业层及其下一层铺设并随层上翻周转。整个架体上作业层不超过两层,铺板不超过三层。

4.12.8挡脚板和栏杆

4.12.8.1挡脚板和栏杆搭设在外排立杆的内侧,用扣件扣牢。

4.12.8.2脚手架操作平台必须有大于180mm高的挡脚板。

4.12.8.3栏杆和挡脚板随脚手架的上升及时完成。

4.12.9.1脚手架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将柱子或梁采用双杆箍柱式连墙件抱住,同时在钢管与柱或梁接触的地方用废轮胎等垫好,保证柱子不被损坏。在没有柱、梁或剪力墙的部位,在楼板上预埋U形Φ32钢筋或短钢管,安设连墙件时用钢丝绳(承载力不小于2t;与夹线器等配合使用)连接到脚手架内力杆主节点。

4.12.9.2连墙杆与脚手架、连墙杆与建筑物的连接采用扣件,每道连墙件用扣件两个。

4.12.9.3连墙件均匀布置,设置在靠近脚手架主节点处,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

4.12.9.4连墙件必须从底部第一根纵向大横杆处开始设置。

4.12.9.5连墙杆呈水平并垂直于柱墙面设置,小横杆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为下斜,下斜倾角<150,不宜向上翘起(严格限制仰角<300)。

4.12.9.6由强风袭来之前应检查和加固连墙措施,保证安全。

4.12.10扣件安装

4.12.10.1扣件规格(Φ48)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4.12.10.2主节点处,固定小横杆(或大横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0mm。

4.12.10.3对接扣件的开口朝内,螺丝朝上。

4.12.10.4各杆件端头伸出扣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小于100mm。

4.12.10.5扣件螺栓拧紧扭矩不小于40N·m,并不大于65N·m。

4.12.11安全网布置

4.12.11.1脚手架外立杆内侧、马道外立杆内侧及出入口内侧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围护(全封闭式)。

4.12.11.2第一道水平安全兜网(大眼网)为双层,设在第一道步距下方,在施工作业层下方同步设置水平安全兜网,兜网上铺密目安全网。

4.12.11.3每层水平兜网边缘必须与结构密封严实,不留空隙,以防坠物伤人。

4.12.11.4电焊作业在有安全网的位置操作时,必须要有防焊措施(如用废旧竹编板或废钢板等不易燃材料挡在施焊范围处安全网内侧)。

4.12.12出入口构造

4.12.12.1出入口尺寸为4.5m×5.4m,门洞边立柱的数量在原立杆数量基础上加倍(如双管立杆在洞边处需变为四立杆)。洞口处增设的斜杆应用旋转扣件优先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中心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洞口两侧增设的横向支撑应伸出增设的斜杆端部。增设的短斜杆端部增设一个安全扣件。

塔吊拆除后,设置避雷接地装置:用25mm宽扁钢沿架顶布置一圈,每隔30m用扁钢上端与顶部扁钢焊接,下端与接地级焊接,使其电阻不大于10Ω。

4.13.1电气工程工艺流程

4.13.1.1准备阶段

图纸会审→设备、材料、加工件计划→设备、材料验收→编制技术方案→施工机具配置。

4.13.4.1.2施工阶段

技术安全交底→配合土建预埋预留→支吊架制作安装→二次配管→电缆电线敷设→配电箱安装→开关、插座、灯具安装→屋面避雷网安装。

4.13.1.3调试验收阶段

线路检查测试、记录→防雷测试、记录→照明试验→系统试送电→系统检查评审整改→系统送电→验收交工。

4.13.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4.13.2.1 材料检查

材料的外观应无损伤、裂纹,镀锌制品的镀锌层无剥落、锈蚀现象,并有产品合格证。各种导线及电气器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并有合格证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属强制性管理的电工产品还必须取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安全认证的证书,产品上应有安全认证标志(长城标志)。

4.13.2.2配电柜(箱)安装

4.13.2.2.2设备进入现场后,会同甲方现场施工代表作好开箱检查记录,检查箱柜内的主器件是否与设计型号相同,容量是否一致;箱柜应外观完好,附件齐全。

4.13.2.2.3配电箱柜应固定、牢固,其安装垂直度应小于1.5mm/m。配电箱内配线应排列整齐,并绑扎成束,压头牢固可靠,箱上的电气器具应牢固、平整、间距均匀、启闭灵活,接线端子无松动,零部件齐全;箱内用电回路应标识清楚。

4.13.2.3电缆敷设

4.13.2.3.1电缆敷设前应进行检查,各种电缆的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4.13.2.3.2电缆敷设施工前必须将电缆排列好,划出排列图表,按图表进行施工;敷设时,应敷设一根,整理一根,卡固一根,施工完毕时要达到排列整齐,标志牌设置正确,及时做好安装记录和自检记录。

4.13.2.4电气配管及管内穿线

4..13.2.4.1本工程电源进线、电线进户段均采用电缆穿钢管架空引入;导线、电缆全部采用铜芯导体;导线采用BV型铜芯塑料线,立上引下线穿聚氯乙烯硬质电线管沿墙暗敷。

4.13.2.4.2当土建主体工程开始后,安装便开始集中力量配合土建进行电管、接线盒、灯头盒等预埋预留;土建筑砌砖墙时进行二次配管;当土建主体结构装修工程基本完成后即可开始穿线。

4.13.2.4.3明配管及支架应平整牢固,连接采用套管连接,套管长度为100mm,弯曲半径为4倍管外径,固定卡的距离为1.5mm,在终端转弯处,离边缘150mm做固定支架。

4.13.2.4.4硬PVC管应使用套管粘胶连接,进盒连接须用粘胶螺头连接,并用扎丝扎牢,严防震动损坏管和盒,伸出地面时应加临时保护;弯管时采用弹簧弯管,并检查管内有无杂物。

4.13.2.4.5管子进入箱柜时管口位置要准确,排列要整齐,在接线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

4.13.2.4.6暗敷的电管宜沿最近线路敷设,并减少弯头;浇砼时应派人跟班监护,施工完毕后请甲方代表检查验收,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4.13.2.4.7导线穿入管后,在导线的进出口处要加装护线套保护导线,穿管导线不准在管内有接头,导线出口长度按不同情况相应预留。

4.13.2.4.8在进行线路绝缘测试时,采用500V片欧表,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兆欧,并及时填写绝缘测试记录。

4.13.2.3灯具、开关、插座盒安装

4.13.2.3.1本工程空调插座、开关距地均应符合图纸及国家有关规范。

4.13.2.3.2灯具安装要求位置准确,横平竖直、表面洁净、安装牢固、灯具与建筑装饰物结合紧密,其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场所灯具安装高度一致,其规格、型号、功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3.2.3.3开关、插座的安装要求位置准确、平直端正、牢固、洁净。开关切断相线,开关面板不能倒装,开关的安装位置要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的距离为150~200mm(包括门框厚度)。

4.13.2.3.4插座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度差不大于5mm,并列安装相同型号的插座高度差不大于1mm。

4.13.2.3.5单相二三极插座,面对插座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相线,上孔接地线。

4.13.2.3.6单相三孔插座接地线要接在上孔,面对插座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相线。

4.13.2.3.7暗装插座应采用专用接线盒,四周不要有空隙,盖板端正,并紧贴墙面。在潮湿场所,要采用密封良好的防水防溅插座。

4.13.3防雷接地系统施工

4.13.3.2防雷接地线均采用焊接,敷设平直牢固,固定点均匀牢固,跨越建筑物伸缩缝要加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套管,焊接焊缝平整饱满、无气孔,防腐油漆涂刷均匀,引下线保护管固定牢靠。

4.13.3.3接地系统接入电气设备和其它可拆卸金属部件接地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

4.13.3.4屋面各种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均要与避雷装置相连,接地电阻测试其电阻不大于1欧,电力、弱电、防雷共用接地装置。

4.13.3.5接地线、引下线焊接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和自评自检,合格后报请有关部门验收,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土建回填后抓紧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如达不到要求,及时报请有关部门,采取补强措施。

4.13.4电气调试验收

4.13.4.1送电线路的试验

根据送电系统的回路编号,切断所有受电器的开关,检查回路绝缘达到规范要求,各岗位人员均已到位后,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令下,分别对各回路送电,送电后各岗位人员检查受电器进线端的上端头线电压、相间电压须与送电部位的电压值相同,且回路无其它异常现象。

4.13.4.2配电盘、配电柜的试验

配电盘、配电柜的试验,在该回路送电正常后即可进行,试验前,应先检查盘柜内的电器元件,接线正常,无松动、脱落现象,接线端子标记清晰,电力线路的相序正确,切断所有的出线开关或拆除出线端的动力设备接线,合上进线开关,对盘柜内的各元件,开关的性能及工作顺序状况进行检查须符合设计要求,各元器件的工作须正常指示、显示的部件数值符合设计的位号

4.13.5给排水系统

4.13.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材料检验→配合土建预埋预留→支架制作及安装→管道敷设及安装→阀门等安装→管道试压、清洗→排水管通水、灌水试验→管网综合调试→竣工验收。

4.13.5.2主要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4.13.5.3材料检查

4.13.5.3.1现场的施工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材、管件等材料应具有质检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并有明显标志,标明生产厂的名称和规格、包装上应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

4.13.5.3.2对进场的材料应做抽查试验,发现裂纹、损伤的禁止使用,设备要开箱检查并作好检查验收记录。

4.13.5.3.3所有阀门在安装前要进行单体水压试验。试验以每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型号)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100阀门每只必须经水压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4.13.5.4给水管道施工

4.13.5.4.3管道系统的横管宜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4.13.5.4.4涂抹胶粘剂后,应在20秒内粘接,刚粘好的接头应避免受力,须静置固化一定时间牢固后方可继续安装。

4.13.5.4.5管道支承件安装位置准确,埋设平整牢固,管卡与管道接触紧密,并不得损伤管道表面,管道各配水点、受力点、转弯处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水平管的支撑间距φ50为950mm,φ40为800mm,φ32为650mm,φ20为500mm;立管的支撑间距φ50为1600mm,φ40为1400mm,φ32为1200mm,φ25为1200mm,φ20为900mm。

4.1.5.4.6室内地坪以下管道铺设应在土建回填夯实以后重新开挖铺设,管沟底及回填土不得有尖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必须要回填砂,室内埋地管埋深不宜小于300mm,埋地管道必须在试压试验合格后方能回填。

4.13.5.4.7对粘接的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必须在粘接安装24小时后进行,缓慢升压时间不小于10分钟,在0.8PMPa试验压力下,15分钟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漏为合格,做好管道试压记录,最后冲洗干净并作记录。

4.13.5.4.8凡在管道中部设有螺纹连接的各种阀门或其它配件的均需在前或后加活接头一个,截止阀安装注意流动方向,水表安装要在检修时拆卸方便。

4.13.5.5排水管道施工

4.13.5.5.2排水横管按以下坡度敷设,并坡向水流方向:

4.13.5.5.3管道安装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四通和90°斜三通或90°斜四通,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QGDW 11903-2018 发输变配电设备重叠停电判定原则,必须采用两个45°弯头。

4.13.5.5.4排水立管上检查口应安装在离地面1.0m高处,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暗装立管在检查口处应设检修门。

4.13.5.5.5清扫口安装,其顶盖高出地面5mm,排水地漏的顶面应比净地面低5mm,并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地漏。预留管口须用盖盖好,以防堵塞。

4.13.5.5.6屋面通气管的支墩必须稳固,不得做假支墩;通气帽距屋面2m。

4.13.5.5.7排水塑料立管每层应设伸缩节,伸缩节的插口应顺水流方向。

4.13.5.5.8排水管安装完毕必须做通水试验,严禁堵、渗、漏现象发生。

4.13.5.5.9暗装或埋地的排水管道TBT3232-2010 铁路应急中心通信设备技术条件,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分钟后,再灌满延续5分钟,液面不下降为合格;雨水管的灌水高度应达到立管最上部的雨水漏斗。

4.13.5.5.10给排水管在交工前必须清洁干净,表面光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