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盖梁施工方案

桥梁盖梁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28.5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桥梁盖梁施工方案

6 、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农忙时节和国家法定节日施工正常进行。

7、 工程用周转资金及时到位,有计划地使用,有计划地计量。

8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9 、遵循“紧前松后”计划原则DB21/T 3134-2019 辽宁省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度安排留余地。

10 、地材采购在保证信用的原则下,做好多方面打算,扩大料源,保障供给。

1、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固定日召开工程例会,研究工程日进度完成情况及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分析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干扰和风险因素,如拆迁影响、交通影响、季节影响等;充分考虑设计变更因素,出现设计变更后,根据情况,及时对进度调整,总进度保持不变。

2、 加大人力和设备投入,尽量采用平行作业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周期。在控制工程施工的同时抓好非控制工程的施工。

3 、作好施工工序的转换和紧密衔接,避免施工中断。在本工序施工的同时,作好下一工序施工的准备。

4 、明确施工责任,做到施工秩序井然,控制工程采用三班制24小时作业。

5、 充分利用有利季节进行施工生产,减少工程施工受季节的影响。雨季施工做好雨棚等防雨设施,保持场内排水通畅,冬季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施工连续进行。

6、 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维护、维修,确保施工机具设备完好,减少施工影响。

7、 做好后勤保障,严格上下班作息制度,确保职工以饱满的精神从事施工生产。

十三、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以加强施工现场控制和职工生产安全教育为重点,以定期检查为主,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确保本合同段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并为安全危险较大的施工人员和项目部工作人员每人购买十万元的人身意外险。安全保证体系见图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

开工前,对参加本合同段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学习安全法规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由主管工程师或安全技术员根据当前施工项目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规范、规程上安全技术课。

对特殊工种如:电焊工、各种机械操作司机、电工等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现场树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标语及各种操作规程作业牌,造成安全生产良好的氛围。

项目经理部经理、工区主任、桥梁工程队队长、工班长、工人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实施安全质量抵押承包合同,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安全管理。

管理者坚持安全生产“五到位”,即健全机构到位、批阅安全文件到位、深入现场到位、检查到位、处理问题到位。

项目经理部、工区、桥梁工程队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规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杜绝瞎指挥、蛮干现象。

安全设施舍得大投入,淘汰陈旧设备,不留安全隐患。

在施工中,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责任重于泰山,当安全与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无条件服从安全。

项目部每半月一次安全检查,工区队每周一次,桥梁队每2天一次,工班一日一次检查;期间项目部、工区、还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安全检查员全施工过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处理意见记入检查记录表中。对重大问题下发隐患通知书,提出有效对策,限期整改,及时复查。

电线路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布置整齐,各种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设接地或接零保护。各种电气设备必须装入配电箱内,离地不小于2.0m,并加锁,采取防雨措施。

非电工人员严禁进入配电房内,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线,以防触电。

定期检查用电线路的完好程度,确保安全用电。

7、确定安全高于一切,对不满足安全施工条件要求的,一律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 防机械设备伤害事故;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项目负责人。

2、项目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单位主管部门和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1、轻伤、重伤事故,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死亡事故,由单位主管部门会同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项目部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5、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常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十四、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一)、建立环保和水保管理体系

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

(2)、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各种渠道严格控制。

(3)、聘请环保专家现场指导,与当地环保部门签定联合开展环保工作协议。

2、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法及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措施

①保护植被,对施工界限内、外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如因施工需要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乱砍乱伐。

②对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裸露地表,植草或种树进行绿化。

③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④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⑤工程完工后,及时彻底进行现场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⑦运输车辆必须作好防止漏失措施,以防物料污染道路。

⑧孔内出渣应及时运走弃至弃土场,不得堆放于孔口附近,防止河水冲刷,卷入河道造成河道阻塞。

(2)、大气环境保护、粉尘与噪声的防治

①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污染设备,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②运输水泥、砂、石、土等如有漏失,及时清扫干净,保持道路整洁。

③配备专用洒水车,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④汽油等易挥发品的存放要密闭,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⑤水泥混凝土拌合站应有防尘措施。操作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用品。

⑥选用效率高、噪音低的、废气排放量少的机械设备,严禁噪音超标。

②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工地设置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其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蛆蝇滋生,病毒增生。

③报废材料立即运出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护自然环境景观不受破坏。

④弃土不得随意堆放,须运至指定弃土场。

(4)、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平整的环保措施

②施工完工后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环保验收,取得地方政府的认可,并从当地政府取得环保措施得到实施的证明材料,确保不留环保后患。

为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本工程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文明施工管理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文明施工管理小组”从工程进场之初即组建并开展工作,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照项目部、施工队“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负责检查、监督各项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的落实。

1、施工场地,驻地建设统一规划,尽量少占耕地、绿化,严禁乱搭乱盖,设置明显标牌或指示牌。

2、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安防质检部专业技术人员在制定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案时即一并制定文明施工措施,对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时,同时也进行文明施工措施交底与安排。

3、修建临时道路尽量避开村庄,定期进行洒水除尘,并设置相应交通安全标志。

4、尽可能选用噪音小的设备进行施工。

5、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

6、积极和当地居民开展文明共建活动,积极经予当地居民力所能及的帮助。

7、注重施工用电规划,用电设备除应做到按规范设置保护装置之外,还应注重标志清晰、醒目。

8、注重参建员工精神面貌,上下班必须穿着整齐,配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上工地。

9、严禁工程材料乱堆乱放,施工现场各类材料及设备应合理规划区域,统一、整齐堆放,并设置相应标识,标明材料、设备名称及性能、状态。

10、制定文明施工管理奖惩办法,定期组织检查并当场兑现奖惩。

墩柱顶盖梁现浇施工的支架型式,主要有自落地支架式、抱箍挑架式和埋设托架式。

我部根据现有周材及多年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决定云川沟和纸湾大桥分别采用埋设托架式、自落地支架式施工。

在墩柱内预先埋设预留孔,在孔中穿入φ100mm圆钢锭并锁定型钢,由圆钢锭支撑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如下图所示:

在圆钢锭上放置两根450A型工字钢,并用插销固定,顺桥每列用15cm*15cm*400cm木枋,间距20cm。在盖梁两侧人工操作平台处满铺竹跳板或木板并设置安全网。

支架从上至下依次采用定型钢模板+横向枋木(15×15cm,间距20cm)+2根纵向45a工字钢+2根φ100mm钢锭。

2.1.1检算依据及主要受力荷载情况

盖梁尺寸(宽×高)2.0×1.6米,长度11.90米,现浇钢筋砼取密度为26kN/m3。

梁体自重q/a=(26×7.0×1.6)/7=41.6kN/m2;(取盖梁中部)

混凝土倾倒、振捣q/b=4.0kN/m2;

模板自重q/c=1.0kN/m2;

施工人员及机具q/d=2.0kN/m2;

支架自重q/e=2.0kN/m2。

均布荷载:qa=41.6+4+1+2+2=50.6kN/m2;

qa=50.6×1.2=60.72kN/m2 (取1.2安全系数) (用于横向枋木检算)

2.1.2横向枋木计算

15×15cm横向枋木间距20cm,跨径L取盖梁底宽2.0m,木材弯曲强度[σw]=13Mpa,剪切强度Υ=2.0 Mpa,弹性模量E=11×103 Mpa。

横梁计算简图(尺寸cm)

均布在横向枋木上荷载:q=60.72×0.20=12.144kN/m;(每米q与枋木间距的积)

跨中弯矩:Mmax= qL2/8=12.144×2.02÷8=6.072 kN.m(L取盖梁底宽度2.0米)。

最大剪力:Qmax= qL/2=12.144×2.0÷2=12.144 kN.m。

枋木毛截面惯性矩:Im=bh3/12=15×153÷12=0.42188×104cm4;

枋木毛截面惯矩:Sm=[15×(15÷2)] ×(15÷4)=421.88 cm3;

枋木净截面抵抗矩:Wji=bh2/6=15×152÷6=562.5 cm3;

枋木弯曲强度:σ= Mmax/ Wji =(6.072×106)÷(562.5×103)=10.79Mpa<[σw]=13Mpa;(弯曲强度满足要求)。

剪切强度:Υ=(Qmax×Sm)/(Im×b)=(12.144×103×421.88×103) ÷( 0.42188×104×104×150)=0.8096Mpa<2.0Mpa;(剪切强度满足要求)。

挠度(L取1.8米):f=5qL4/384EI=(5×12.144×18004)÷(384×10×103×0.42188×104×104)=3.935mm<L÷400=2000÷400=5mm。

故15×15cm横向枋木间距20cm满足要求。

2.1.3纵梁45a工字钢验算

纵向2根45a工字钢,间距为墩柱直径1.4米,跨径L为两墩柱之间的中心距离7.0米,a为纵梁悬臂长度即盖梁飘出墩柱中心长度2.45米,如下图。

纵梁计算简图(尺寸cm)

盖梁底宽度2.0米, 2根工字钢纵梁承担;

则均布在纵向工字钢上荷载:q=qa=60.72 kN/m;

最大剪力:Qmax= qL/2=(60.72×7)/2=212.52 kN;

截面抵抗矩(A3钢材弯曲应力[σw]取181Mpa):W= Mmax /[σw]= 189.674×103/181×106=0.001048m3=1047cm3<1432.9cm3(45a截面抵抗矩);

截面积(A3钢材剪应力[Υ]取106Mpa):A= Qmax/[Υ]= 212.52×103/106×106=0.002005m2=20.05cm2<102.40cm2(45a截面面积);

故两根45a工字钢总梁满足要求。

2.1.4支架钢锭计算

钢锭(A100mm)依靠抗弯抗剪能力提供对上部结构的支撑,每个盖梁按墩柱设一根圆钢锭支承上部荷载,圆钢锭长2m(墩柱直径1.4m),45a工字钢底为15cm,与立柱间距为5cm,则圆钢棒悬臂伸出a=20cm:

钢锭计算简图(尺寸cm)

G总=(50.6+1+2+2)×1.2×2×11.9=1587.94KN;

单根钢锭一端承受力:q=1587.94/4=396.98 KN;

弯矩:Mmax=qa2/2=396.98×0.22/2=7.94 KN;

剪力:Qmax=Qa=396.98 KN;

截面抵抗矩(A3钢材弯曲应力[σw]取181Mpa):

W= Mmax /[σw]= 7.94×103/181×106=0.00004387m3=43.87cm3<98.17cm3(A100mm钢锭截面抵抗矩);

截面积(A3钢材剪应力[Υ]取106Mpa):

A= Qmax/[Υ]= 396.98×103/106×106=0.003745m2=37.45cm2<78.54cm2(A100mm钢锭截面面积);

悬臂挠度:f=qa4/8EI=(396.98×2004)/(8×2.1×105×490.874×104)=0.077mm≈0mm。

故:A 100mm钢锭满足要求。

支架采用φ48的普通钢管搭设,以盖梁纵、横轴线为中心线搭设支架,立杆纵距 la=0.45m,立杆横距lb=0.4m,横杆步距h=1.5m,立杆上端与盖梁底模板下口齐平,并和纵向横杆连接,上铺枋木,间距0.4m,最后铺盖梁定型钢底模,两侧人工操作平台处满铺竹跳板或木板并设置安全网。

支架从上至下依次采用定型钢模板+10×10cm横向方木间距40cm+纵向φ48mm壁厚3mm的普通钢管(间距40cm)+钢管支架(纵向间距45cm×横向间距40cm,横杆步距为150cm)。

盖梁主要重量由地系梁或中系梁承担,两端悬臂部分由地基承担,搭设支架前先进行基础的封水及硬化处理。首先将原地面土石用强力式打夯机夯实,再用不低于C20的砼将搭设支架处的地面浇筑一层10cm厚砼,作为封水及地面硬化处理,以确保支架基础承载要求。

自落地支架式立面示意图

3.1.1检算依据及主要受力荷载情况

盖梁尺寸(宽×高)2.0×1.6米,长度11.90米,现浇钢筋砼取密度为26kN/m3。

梁体自重qa=(26×7.0×1.6)/7=41.6kN/m2;(取盖梁跨中断面)

混凝土倾倒、振捣qb=4.0kN/m2;

模板自重qc=1.0kN/m2;

施工人员及机具qd=2.0kN/m2;

支架自重qe=2.0kN/m2。

总荷载:Ga=41.6+4+1+2=48.6kN/m2;

q总=48.6×1.2=58.32kN/m2 (取1.2安全系数) (用于横向枋木、纵向钢管检算)

总荷载:Ga=41.6+4+1+2+2=50.6kN/m2;

qb=50.6×1.2=60.72kN/m2;(用于支架检算)

q1=58.32×0.45=26.25kN/m;(每米q与方木间距的积)

M= mql2=0.078×26.25×0.42=0.328kN.m(其中m取五跨均布荷载跨中最不利受力弯矩系数,m=0.078,枋木下纵向钢管间距40cm)

=1.97MPa<[σ]=13Mpa(木枋强度)

=0.27mm<400/400=1.0mm(可)

故横向方木检算满足要求。

3.1.3纵向钢管检算

支架纵向钢管(0.40×0.45米);

q2=58.32×0.4=23.32kN/m,(每米q与钢管间距的积);

截面惯性矩:I=9.28×104mm4;

截面抵抗矩:W=4.49×103mm3

容许应力:[σ]=170Mpa;

弹性模量:E=2.1×105 Mpa;

M=q2l2/10=23.32×0.452/10=0.472kN.m;(计算跨径50cm)

σ=M/W=0.472×106/(9.28×104)

=5.09MPa <[σ]=170Mpa,满足要求。

验算扰度:f=q2L24/150EI=23.32×1000×4504/(150×2.1×105×106×9.28×104)=0.33mm<450/400=1.1mm

3.1.4立杆钢管检算

支架设计为立杆间距0.45×0.4m,横杆步距1.5m,取盖梁跨中长度5.6米,盖梁宽度2米;

共计N=5.6×2=11.2m2,整跨总受力为F=11.2×60.72KN/ m2=680kN(已乘安全系数1.2)

根据规范:φ48mm壁厚3mm普通钢管横杆步距1.5米,连接方式为搭接时,每根立杆的设计荷载为11kN。

立杆间距0.45m×0.4m,纵向13排,横向5排,则立杆数为:n=13*5=65根

每根立杆承载力为:680/65=10.5kN<[N]=11kN

3.1.5立杆稳定性检证

钢管内径r=0.021m,外径R=0.024m

γ=(I/A)1/2=0.0159m

λ=1.5/0.0159=94

由λ=94,查稳定性系数表中查出:φ=0.654

则[N]= ΦA[σ]=0.654×424×[170]=47.1kN

N=10.5kN<[N]=47.1kN(可)

3.1.6支架基础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支架、盖梁跨中断面绝大部分重量主要由系梁承担,盖梁悬臂部位由支架地基承担,地基基层土为新填50cm强风化页岩,容许承载力为[σ]=300Kpa,经碾压后压实度达90%以上,地基承载力可达500kpa,后采用C20混凝土浇注10cm垫层,立杆下垫10×20枋木。

垫块底σ1=N/A=10.5÷(0.10×0.30)=350kpa<kb[σ]=0.5*11000=5500kpa,( kb为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查表取0.5钉墙职工培训中心降水及基坑支护施工方案.doc,11000为C20砼轴心抗压强度11Mpa)

冲切角以45o通过混凝土垫层向下扩散到强风化页岩加固层,则该处地基附加应力为:

σh=LBσ1/[LB+(L+B+4/3*htanθ)×htanθ]

=0.1×0.3×350/[0.1×0.3+(0.1+0.3+4/3×0.1×tan45o) ×0.1×tan45o]=126kpa

强风化页岩容重按γ=18kN/m3,

σH=σh+γ×h=126+18×0.5=135kpa,

GB∕T 38267-2019标准下载[σH]≥σh/ kb=135÷0.5=270kpa<[σ]300kpa;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