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贵广铁路贵阳至贺州段站前工程某标段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贵广铁路贵阳至贺州段站前工程某标段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77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贵广铁路贵阳至贺州段站前工程某标段某隧道(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⑴施工用电除利用地方电源外,根据施工需要各工区备用内燃发电机,以便当供电单位停电检修时,可供洞内抽水、照明和生活用电。

⑵洞外电力线路跨越道路、住房、施工地区时安全距离必须符合要求,电线高度距人行道路或运输线路的高度不低于:6~10KV为6.5m,4KV为6m。

⑶洞内作业地段照明电压36V;成洞地段220V。

⑷洞内照明电力线路悬在两侧墙上,安装在同一侧时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距人行地面:400V以下不小于2m,6~10KV不小于3.5m。

⑸洞内作业面应有足够的照明。开挖作业地段GB/T 1685.2-2019标准下载,每平方米不小于15W;未成洞地段每隔6m,成洞地段隔10m安装60W灯一盏。

⑹洞内检修搬迁电器设备(包括电线电缆)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

⑺操作洞内电器设备,需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值班电器人员,不得操作电器设备。操作高压电器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并站在绝缘板上。手持高压电器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在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应绝缘良好。使用前应作绝缘检查。低压电器设备应加触电保护器。电器设备的检查和调整,必须由专职维修电工进行操作。

⑻洞内外开关箱设在安全位置,并有防雨防水措施,有保护接零或接地装置,实行一机一闸。箱内无杂物,有门有锁。

⑼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变压器等电器均应有安全保护屏障(围栏),线路架设高度和照明度必须符合标准,严防行走运行机械损坏电线路、毁机伤人。

⑽严禁将电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筋、管子、扒钉等金属上。

⑾对电气设备、绝缘用具必须定期检查、测试,防雷设施每年在雷雨季节之前应检测,手持电动工具应有专人管理,每月检查一次。

⑿变、配电房不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门向外开,建筑结构要符合安全标准;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沟通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

⒀做好防雷工作,变压器安装时,检测接地电阻,当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变压器不准投入使用。

⒁配电房、所应有防雷及消防设施,户外围墙高度不宜低于2.5m,并设置明显的警告牌。

⒂各种机械及电气设备都按规定安装接地装置;施工脚手架按规定设置防雷装置;施工场地的油库、料库、火工品库房及变电站等建筑,一律设置防雷设施定期检查接地电阻,防止雷击。

⒃隧道内的照明灯光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根据开挖断面的大小、施工工作面的位置确定高度。隧道内照明用电线路,均使用防潮绝缘导线,并按规定的高度用磁瓶悬挂在高处,不得放在地上。隧道内的用电线路和照明设备必须设专人负责检修管理,检修电路与照明设备时切断电源。在潮湿及漏水隧道中的电灯使用防水灯口。

10.3.9防火、防洪、洞内排水安全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有关规定,切实做好防火工作,做好防火隔离区,严格控制火种的使用和保管,杜绝失火。

本工程防火遵循“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确立“强化基础、加强检查、消除隐患、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防洪原则。

防洪期间加强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气象预报和防洪动态。

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储存的场所,可能会产生突然涌水现象,对隧道围岩稳定性极为不利。施工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超前注浆堵水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外,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抽水机和备用电源来保证充足的抽水能力。

隧道开挖中通过探测证明要穿过涌水地层时,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治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

本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有有害气体、断层破碎带、软质岩围岩大变形的不良地质。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在危险源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本工程施工的突发性灾害有:隧道坍塌、冒顶片帮、隧道大变形、汞蒸汽及瓦斯渗出、触电、爆破物品使用、运输、贮存、高处作业坠落等。同时对可能潜在的各种突发性灾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隧道坍塌、变形的突发性灾害均定性为三级危险源。为确保工程遇到突发性灾害时应对措施及时有效,保证施工安全,需要成立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处理突发事故和人员救源工作。

10.4.1突发性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5)疏散引导组:事故发生时,疏散组长应立即带领本组人员弄清本工程疏散出口和消防通道情况;引导施工人员正确逃生;在要道关口处设专人指挥,克服拥挤情况。

呼吸用保护器具,是在因有火灾、可燃性气体爆炸、燃烧、喷出等而发生的缺氧环境中进行躲避时备用的,这类简易扩护器、呼吸用保护具、一氧化碳面罩(在缺氧空气中无效果)等的准备数量,必须要多于在作业地点附近工作的作业人员数。在距掌子面500m外设置以做备用。便携式照明器具及其它器具,在距掌子面100m以外设置。

使用电源的的通话装置,要配备备用电源,以便停电时也能使用。

警报设备,要根据通话联络设备设置场所进行设置。

警报设备设在距掌子面达100m远的地方。设置有警报设备的场所,要做到即便是在停电时也能够识别。传递警报用的机器,要在使全体作业人员都能听到警报的地方设置,在噪音大的场所,最好并用除警报声以外的旋转灯等能用肉眼看到确认出为警报的综合方式。

成为避难通道的地段,必须彻底清理,不妨碍运输材料等的通行,同时必须确保不妨碍作业人员等通行。

为了作业,在成为避难道路的地方放置机械和材料时,要设置安全灯或涂发光涂料的标识,以便即使停电时也能识别。此外,在交叉点和估计有危险的通路上也设置能识别的标识。

在避难场所里要设置压缩空气的送气设备、通话装置、呼吸用保护具、便携式照明器具、灭火器、灭火用具、消防水栓、抢救医药等。

为了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迅速地进行避难,对于隧道工程,要在避难通道里,按一定的间隔距离设置备有应急电源的应急(诱导)灯。应急指示灯,在直线部分的间距50~100m,有关其设置间距和维修保养都需要统一布置。此外,对于在设置应急灯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在应急灯的附近要设通报设备、避难用器具、灭火器等。

对于在通路的分岔路口等容易迷路的地方,要设应急灯以标明退避的路径方向。

要考虑到应急灯的备用电源。

为对紧急事态有所准备,必须定期进行能安全退避的避难训练,使作业人员熟知警报、通报、灭火、避难等紧急的相应措施,要熟练掌握有关警报设备、通话装置、避难用器具等的使用方法,训练结果应记录保存。

在发生灾害时或人员被关闭在隧道内时,制定能够将洞内被困作业人员迅速救出救护的措施。在隧道内由于发生紧急事故造成有受伤灾害时,或作业人员逃避迟缓被关闭在隧道内时,要迅速向有关部门上报并请求支援。

救护计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在紧急事故发生时,有关部门与作业所内的联络体制。

救护技术管理者与救护班成员的组成编制等救护管理组织体制。

救护机械器具的种类与保管场所。

救护机械器具的维修保养管理。

为了确保救护作业的安全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对付可能发生的隧道涌水、岩溶、岩爆等突发时间,要事先准备一定量的编织袋(砂袋用)、注浆设备、材料(现场配制)及其他处理用材料、机具。设专人进行管理,确保抢险物资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撤离危险场所后,立即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未逃离现场,并立即上报。

当发生人员伤亡时,按紧急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在确保救援工作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自身无救援能力时,及时上报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

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后,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现场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按照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及条文的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上级机关或相关部门,配合下一步的调查处理。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11.1雨季施工的一般措施

⑴、加强和气象站联系注意一切工作,生活的安全。

⑵、对各种电器、机具加强监护,防止发生漏电危险。

⑶、加强值勤工作,下雨时工地上必须认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检查办公、生产、生活用房质量,作到防漏,尤其注意作好受潮后易变质材料(如生石灰粉、水泥、钢材)的保管工作,责任到人。

⑸、做好防洪、防汛工作,成立以项经理为组长的防洪、防汛小组。注意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尽量将损失减少至最小,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生产。

⑹隧道雨季时派专人对斜井井口及洞口地表、洞内不良地质地段进行观察和量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雨季施工时备足抽排水设备。

11.2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1.2.1砼冬季施工措施

配制砼时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号,用量不小于300kg/m3。冬季拌合砼时,为节约防寒材料和防寒时间,宜选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合用水量;拌合时间较正常规定延长50%。

冬季施工砼,砂、石、骨料和水泥满足砼拌合物搅拌合成后所需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不能满足需要时,首先考虑对拌合用水的加热,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骨料的加热。

水、砂石骨料的加热温度可根据灌注温度和砼在拌合、运输、灌注时的热量散失综合考虑,通过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结果确定。但砂石骨料加热温度,当采用标号小于525号普通水泥时,不高于60℃。水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如用温度高于80℃的水时,先将水和砂石先行拌匀,再加水泥,以免水泥与热水直接接触。注意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保温。

砼的运输容器有保温设施。缩短运输时间并减少中间倒运。

砼灌注时的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低于5℃,并保证砼在灌注完毕后头7天内的温度不低于10℃。

砼浇筑成型后,立即防寒保温,在加热或应用保温设施时,并在其随后的时间内,任何结构表面温度不超过32℃,在8小时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0℃。保温材料按设计方案设置,并保持干燥,结构的边棱隅角,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应采取防风措施。

当砼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和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加热养护结构的模板和保温层在砼冷却至5℃以上时,方可拆除。当砼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砼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冬期施工接缝砼时,在新砼浇筑前加热使接合面有5℃或以上的温度,浇筑完成后,采取措施使砼接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筑砼获得规定的抗冻强度。

11.2.2浆砌圬工冬季施工措施

砌筑砂浆强度未达设计强度的70%之前,不得受冻害。

砌成的砌体夜间覆盖;温度低于5℃时不得洒水养护。

砂浆随拌随用,每次拌量宜在0.5h内用毕,已冻结的砂浆不得使用,砂浆用保温容器运送,中途不宜倒运。

石料和砼预制块表面与砂浆的温差不宜超过20℃。

11.2.3冬季施工的其他注意事项

冬季施工,健全气象、测温、工程试验、外加剂掺量原始记录等工作。

仓库要加强警戒看守,凡是忌冻的器材均妥善保管。

要做好工程用料、防寒物资的储备,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做好人员、机械防冻工作。

11.3夏季施工保证措施

当砼拌合物温度在30~35℃时,砼的施工按夏季施工规定进行。

对骨料及其他组成部分(含生产、浇注、配料、运送,泵送及其他设备)进行遮荫或封闭和冷却;对骨料用拌和用水进行喷洒冷却;在任何情况下,混凝土混合料的温度不得超过35℃,当整个环境气温大于35℃时,不进行砼路面施工;

砼拌合物浇筑中尽量缩短运输、摊铺、振捣、做面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砼的浇筑温度控制在32℃以下,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加快砼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洒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砼表面洒水。

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保持砼表面连续湿润,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砼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规定的要求时,砼拌合时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砼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气温过高时,宜避开中午施工,可在夜间进行。

11.4农忙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农忙季节注意集中队伍保证重点工程施工,确保控制工期工程的连续施工。

农忙季节前备足砂石料,保证地材在供应不足时仍能用储备料,连续施工。

对于家在农村的部分职工,人们将采取有效的经济手段和其措施动员其坚持生产岗位,为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做贡献。

农忙季节期间正常施工,参加施工的一律不放假。

农忙季节可能给供电、供料、供水带来影响;应自备发电机,以备电力不足。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自备水罐蓄水等。

农忙季节保证交通,降低机动车的行车密度,为农忙运输提供方便。

农忙季节尽可能安排劳动力少的项目施工。

农忙季节尽全部发放工人人工工资,保证农业生产急需。

第十二章环保、水保措施

12.1全面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在本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执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地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制定目标和指标,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把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

12.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目标

严格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施工污水排放、有害烟尘排放、固体废弃物、施工噪声符合标准要求,水土流失控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

12.3识别法律、法规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

识别与本隧道有关的地方、国家及行业法律法规,形成文件并贯彻执行。开工前识别所有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形成文件,制订控制措施,对重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因素制订管理方案。

12.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

12.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2.5.1环境保护措施

开工前组织对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保证环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措施,使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强化环保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环保意识全面深入人心,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作用。

施工期间,不影响当地道路和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干扰群众的通行方便,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爆破时采用控制爆破,不影响其它设施正常安全使用。施工通道经常洒水处理,弃土场洒水湿润,施工中产生的污水处理后,按指定的地方排放。仰坡尽量减少开挖,必须开挖时应对边、仰坡进行防护,做到保护植被、绿化环境、水土保持。

工程完工后,拆除一切临时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和临时生活设施,搞好租用地复耕,恢复原貌。退场时的场地清理,达到地方政府、群众及相关部门的要求。

12.5.2水土保持措施

为了保护环境和洞外水源不受污染,在平导、导流洞、横洞、正洞洞口设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沉淀池、气浮设备和二级生化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设专人管理,对沉淀池打捞浮油,以及对隧道污水进行处理,直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排放。

施工中要对地下水、泉点、水井进行定点观测,以免施工造成水位下降;生活、生产区设污水处理系统,生活、生产污水经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后,再排出。

控制施工注浆使用的水泥泄漏,并对进入隧道排水系统中的注浆废液做净化达标处理,避免浆液污染洞外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

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场地用沟壕或堤坝与之隔开,避免水源污染。施工期间生产场地和生活区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经废水池处理后,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接,不至引起淤积冲刷。

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妥善处理、以减少对河溪流的侵蚀,防止沉碴进入河流或小溪。

隧道通过富水的断层地段及附近有居民点的地段,采用帷幕注浆堵水等方法,使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降到最小。

12.5.3大气污染及粉尘污染防治

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等易产生粉尘的地段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勤洗施工机械车辆,使产生的粉尘危害减至最小程度。给隧道施工人员发放防尘、防毒口罩等,并定期进行体检。

对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各种建筑材料用彩条布、蓬布等严密覆盖,并放于居住区的下风处。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排放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12.5.4噪声污染防治

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机械。穿插安排低噪音工作,减少接触高噪音工作时间,并配有耳塞,同时注重机械保养,降低噪音。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人口聚集区尽量减少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在夜间施工不安排噪音大的机械设备。

货场料库、生产房屋和震动设备等位置远离居住地。

机械运输车辆途径居住地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控制机械动力布置的密度,拉开一定空间,减少噪音叠加。

12.5.5固体废弃物处理

本隧道工程弃碴量较大,对弃碴场做好防护和绿化,防止弃碴对河流的污染和侵占,具体措施如下:

工程施工前,首先就弃碴场向当地环保部门办理许可手续,在取得许可证后再开始弃碴。

隧道弃碴“先挡后弃”,在弃碴场坡脚设挡碴墙,挡墙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1m,确保挡墙的强度。

在弃碴场顶外缘设环形截水沟,弃碴场顶的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要求在底部铺设一根透水软管,保证排水畅通,防止雨水冲走弃碴,填塞河流。

弃碴符合地方环保规定,施工过程中保护碴场四周的植被,工程竣工后对碴场进行平整、覆盖粘土层,喷播植草,并植树,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12.5.7文物保护措施

12.5.8名木古树、珍稀动物保护措施

本隧道沿线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施工的同时确保名木古树、珍稀动物得到有效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进场前仔细研究指导性施组中所涉及的各种名木古树、珍稀动物,做到每个参建人员了解名木古树、珍稀动物的重要性。进场后征地的同时对征地范围内的名木古树、珍稀动物仔细核对,同时成立由指挥长为组长的名木古树、珍稀动物保护小组,制定详细措施,教育职工严禁扑杀野生动物和毁坏野生保护植物,要珍稀一草一木,严禁损伤破坏。对施工有影响的野生保护植物、名木古树,要进行株株记录,做好编号,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移设。

12.5.9防止地质次生灾害措施

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碴场坡脚按贰设计要求设M10浆砌片石垛挡碴墙,墙背底部设置一层卵石排水层,墙身中每隔3m设置10~15cm孔径的排水孔,梅花形布置;挡碴墙底部纵向每10m设置一道2cm伸缩缝。碴场坡面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干码片石堆砌,确保坡面稳定。碴场顶面作成3‰的排水坡,碴场坡面外缘按设计要求设置浆砌片石地表截水沟;碴场底部每20m设置一道φ100透水盲管。为利于碴场顶面种植或绿化,先铲除弃碴场地表土集中存放,留作弃碴场顶铺设。施工中产生的废液、废碴需按环保要求处理后,方可弃入碴场,以防污染环境。

弃碴场挡碴墙提前修建,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清理基层覆土。基底开挖土堆放要远离河道等,避免雨水冲刷污染河水。对基底挖至基岩或原状土后夯实基底。

浆砌片石挡墙、水沟采用座浆法施工,砂浆饱满,砂浆搅拌机拌制砂浆,随拌随用。弃碴堆放时为避免大块石碴直接冲击挡墙,分层堆弃,每层高度不大于2m,弃碴场底部填筑硬质岩碴,填筑厚度不小于2m,靠挡墙处人工配合挖掘机填筑。

弃碴符合地方环保规定,施工过程中保护碴场四周的植被,工程竣工后对碴场进行填土恢复、平整、绿化、还耕,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三章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及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措施

13.1.1标准化管理体系

13.1.2标准化管理要求

按照贵广铁路公司和局指的安排部署,建立与贵广铁路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相匹配,涵盖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大要素的制度管理、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贵广铁路建设中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

临建规划、修建,各分项工程开工,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均按照标准化管理程序进行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地建成贵广铁路。

13.1.3标准化管理保证措施

在项目建设期间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标准化,建立结构清晰的管理制度体系,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

完善人员配备标准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每项工作定岗、定责、定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高标准选配人员,并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

强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化,通过组织制订现场管理工作标准、现场施工作业指导书、关键工序实施细则等,制订定人、定岗、定责、定期、定点的检查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和检查、评比,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的目标。

建设全过程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通过制订实施全过程管理的有关工作控制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动态机制的执行与检查监督,确保过程控制的实施效果,实现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包括: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系统、远程会议及监控系统、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与管理,使项目管理达到安全、高效、快捷的目的。

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及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系统见其他章节,下面重点对远程会议及监控系统、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与管理进行叙述。

13.2.1信息化管理体系

配合贵广公司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全过程、全方位使用、优化和拓展“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平台开展“安全监测信息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管理系统”、“远程会议及监控系统”、“工程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使有线、无线网络资源,构造全线网络、统一平台,实现项目网络化管理,作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贵广铁路公司信息化管理要求。

13.2.2信息化管理要求

按照建设单位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建设单位统一接口,并接受建设单位的统一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道使用费、软件开发使用费等费用按约定比例分摊;在拟投入本工程人员构成表中设置专人负责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应预留信息系统接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中纳入信息系统相关内容,将信息系统纳入作业工序管理;按照建设单位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承担运用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并接受监理单位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协调管理。

13.2.3信息化管理保证措施

现场指定专人配合并协调引导道路、指示位置、配合网络架设及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按建设单位统一标准进行网络配置,提前自行做好局域网内部综合布线,按要求汇接。

按建设单位提出的设备清单要求配备相应设备。

会议室面积统一按照不少于30人会场布置,会议桌选择椭圆长条形对座方式,会议室净高不得低于2.6米,安装冷暖空调,会场照明三基色照明均匀,照度不低于150LUX,色温4200K,墙地面原则要求用吸音材料装饰。提供独立220V用电,功率大于3KW,单独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现场指定专人配合并协调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隧道施工现场离隧道口200米范围内设置该现场机房,桥梁、路基、站场离监控点500米范围内设置该现场机房,制梁厂、制轨厂等厂区作业面的施工现场办公楼必须设置该现场机房。

按建设单位统一标准进行网络配置。

隧道工点视频监控:本隧道不设.

安排专人负责将资料及时准确上传至网络,确保现场信息第一时间能够在信息系统中体现。

13.2.4信息化设施建设

按中铁隧道集团贵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搞好网络建设、RCPMIS系统应用、视频会议室、调度监控,目前XX进、出口网络已经畅通,均使用光纤专线接入以保证网络互联的畅通。RCPMIS系统全面投入应用,即时通账号已经申请完毕,在即时通信及文件传输方面应用顺利。经过贵广公司的各种培训,项目管理模块已经投入使用,具体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权限问题、账号问题等也在逐步解决。

进、出口安装视频会议室,并进行洞内施工动态监控。

13.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

12.3.1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体系

13.3.2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要求

遵循《贵广铁路少数民族地区工程建设服务指南》;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构建民族路、和谐路。

13.3.3少数民族地区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⑴一个中心:民族和谐。

⑵两个基本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⑶三大纪律: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平等待人、和睦共处。

⑷十不要:不要触摸和践踏民族宗教标志;不要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不要动村寨的灵山、怪石、风水树;不要动供奉的神像、神龛、香炉;不要以污染物玷污村民祖坟或随意乱挖;不要在“扫寨”时进寨;不要随意摸小孩和少女的头和头饰;不要盛气凌人;不要向少女赠送装饰品;不要蹲坐或站立在门槛中间。

第十四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4.1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4.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4.3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措施

14.3.1劳动保护措施

各级安全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操作工人和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操作、无证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安全的“三工制”活动。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活动。经常保养施工机具,保证安全装置灵敏可靠,防护罩完好无损;同时搞好安全用电管理,保证变配电达到“四防”要求;输电线路、配电箱、漏电开关的选型正确、敷设符合规定要求。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有良好的接地、接零保护,并在可能受雷击的场所设置防雷击设施。重视个人自我防护,凡进入工地按规定佩戴安全帽。进行高空作业和特殊作业前,先落实防护设施,正确使用攀登工具,安全带、安全网或特殊防护用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隧道坑道作业的工作人员,进入隧道工作场所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按照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设置材料库等临时性设施;临时设施区域内配足消防器材。工地设置救护室,配备医务人员,落实保健措施,做好除害灭病和饮食卫生工作;夏季施工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对职工进行防中暑及防中暑急救的教育,防止中暑现象发生。

14.3.2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14.3.2.1医疗保护措施

建立人员健康档案,严格执行工前、工中、工后三阶段体检制度,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

⑴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反复性、季节性的特点,它的发生与流行受到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所影响,应以预防为主,发动职工,积极防治,因时因地制宜,发挥卫生防病机构的作用,建立三级预防保健网,加强与地方卫生防疫站的合作,采取有主导环节的综合措施。

有计划的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保持饮水、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职工宿舍内定期喷洒药物杀灭蚊、蝇、等媒介昆虫和鼠类;经常通风;定期进行食品卫生监督;对粪便和污物加强管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计划的给全体员工接种甲肝、乙肝、乙脑、流脑、伤寒、鼠疫、流感等疫苗。定期向员工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灭蚤、灭鼠活动,教育员工不得捕捉、剥食危险性野生动物,发现自毙或有病旱獭或鼠类立即上报,卫生人员做到迅速指导将其烧毁深埋1米以上,严禁用手接触。每年流行季节前,按时令发放预防流行病的药物,组织新上职工接种鼠疫疫苗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病种和时限,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疗或消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建立暴发调查制度和处理暴发的紧急措施。

14.3.2.2卫生保护措施

⑴职工宿舍卫生保障措施

生活区建在透风、向阳的地方。安装通风设施,保证空气的流通;冬季宿舍内设置取暖设备,保证室温不低于12℃;宿舍周围挖防鼠沟,在施工工地和生活区范围内,定期灭鼠灭蝇。

生活区排污水沟采用暗沟的方式,定期疏通,保证水路畅通。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公用设施由医疗室负责进行定期消毒灭菌。

工地防疫站和防疫组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验。感官、理化、微生物各项指标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要进行过滤、去离子、消毒等措施处理,再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饮用。

严禁饮用生水,保证宿舍和工地的饮水烧开热饮;远距离送水时,送水、储水器具要定期消毒。

14.3.2.3职业病防治措施

识别职业病及需要严加预防的重大职业病,制订目标、指标和控制措施,对于重大的职业病制订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为保证职工的职业健康,指挥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劳动保障,其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培训学习。根据职业健康保证体系的要求,对全体职工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使得他们掌握有关职业健康知识,为贯彻落实职业健康保证措施奠定良好基础。

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在开挖钻孔和装碴工作面上做好下列防尘工作;放炮前后进行通风与洒水;出碴前用水淋透碴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放置喷雾器;防尘用水的固体质含量不超过50mg/L,大肠杆菌不得超过3个/L。水池保持清洁,并有沉淀或过滤设施;对施工现场和运输便道等易产生粉尘的地段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勤洗施工机械车辆,使产生的粉尘危害减至最小程度;对隧道施工人员发放防尘、防毒口罩等,并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噪声和污染;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混凝土拌和站(场)等均应有防尘设备。在这些场所作业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现场严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定期对可能存在放射源的地方进行监控。工作人员的放射性保护措施:隧道作业的工作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有禁忌者,不得从事此项工作;进入隧道工作场所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在隧道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存放食物;离开工作场所,饮食前最好先洗手、漱口GBT 35381.12-2020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串行控制和通信数据网络 第12部分:诊断服务.pdf,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淋浴更衣室和配备保健箱;在放射性高的区域中受伤,要及时使用医用消毒液对伤口进行去污,并请医生处理;作业人员的住宿、生活应该在放射性低区域,作业时间不宜太长,注意休息。

附表2:主要材料供应计划表

附图1:xx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附图2:xx隧道一号斜井平面布置图

附图3:xx隧道二号斜井平面布置图

附图4:xx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21.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pdf附图5:xx隧道进度计划横道图

附图6:xx隧道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图

附图7:xx隧道形象进度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