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路立交抬桥施工组织设计(修2)

东湖路立交抬桥施工组织设计(修2)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28.19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东湖路立交抬桥施工组织设计(修2)

为限制墩柱及盖梁在顶升过程中产生水平偏移,通过顶升托架设置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墩柱之间预留约3mm的空隙使桥梁能够自由上升,并限制桥梁在纵横方向的偏移不能超过3mm。

为了保证盖梁与分配梁间有足够的承压面积,将盖梁悬臂端斜底面用高强混凝土修成水平。

南、北1#支撑体系布置见附图2。

本工程采用国内最为先进的PLC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PLC控制液压同步顶升是一种力和位移综合控制的顶升方法,这种力和位移综合控制方法,建立在力和位移双闭环的控制基础上。由液压千斤顶,精确地按照顶升物体的实际荷重GB/T50115-2019标准下载,平稳地顶举建筑物,使顶升过程中顶升物体受到的附加应力下降至最低,同时液压千斤顶根据分布位置分成组,与相应的位移传感器(光栅尺)组成位置闭环,以便控制建筑物顶升的位移和姿态,同步精度为±2.0mm,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性,确保顶升时盖梁、板梁结构安全。

通过荷载计算,等跨桥墩每个桥墩的顶升重量约为650吨,不等跨桥墩每个桥墩的顶升重量约为780吨,考虑顶升时的安全储备及支撑稳定性,等跨桥墩每个墩柱按三角形布置3台200吨千斤顶,即每个桥墩处共布置6台千斤顶(平面图如图3所示),不等跨桥墩每个墩柱布置4台千斤顶,即每个桥墩布置8台千斤顶。

千斤顶位置已考虑立柱连接时模板安装所需的施工空间,同时考虑了顶升时千斤顶的受力状况,避免承台发生剪切破坏。

为便于顶升操作,所有千斤顶均按向下方向安装,即千斤顶底座固定在盖梁下方的扁担梁上,扁担梁通过锚筋固定于盖梁上。

千斤顶安装时应保证千斤顶的轴线垂直。以免因千斤顶安装倾斜在顶升过程中产生水平分力。千斤顶的轴线应与支撑钢管轴线一致。

顶升专用钢垫块分为千斤顶下垫快和临时支撑下垫块两种。钢垫块采用Φ600×10mm钢管,两端焊接厚为16mm的法兰。钢垫块的高度分为100mm、200mm。每个临时支撑顶部均配置一对楔块和一定数量薄厚不一的钢板,以满足不同顶升高度的要求。为避免顶升过程中支撑失稳,钢垫块间通过法兰连接。

为保证支撑的稳定安全性,垫块与下方的钢管支架之间通过法兰连接,顶升间隙及顶升完成后,垫块与上方的分配梁也进行固定连接。

采用钻石金刚链切割机或钻孔机打排孔对立柱进行切割。

柱切割位置一般在承台以上0.5米处。切割顺序由低到高,与顶升的顺序保持一致,即北段由北向南,南段由南向北。只有当支架搭设完毕并对墩柱进行固定且顶升千斤顶对盖梁进行预顶紧后方可进行切割。

在顶升前应对桥面处的连续结构或设施如桥面铺装等进行拆除,以便顶升时桥梁能够顺利上升。包括如下内容:

切割桥上沥青路面伸缩缝;切割混凝土防撞墙和栏杆;清理伸缩缝使其两侧梁片与盖梁有足够的空隙;如伸缩缝空隙不够,进行梁片端头处理;伸缩缝处切割两侧防撞墙;伸缩逢处拆除桥面声屏装置。桥面铺装C40钢筋混凝土80m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50mm厚,防撞墙为C35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和防撞墙的连接拟采用空压机带风镐人工凿除,在桥梁的连接处,用空压机凿除宽1.0m的通缝。栏杆为直径89mm厚4.8mm的镀锌钢管,采用氧气用割刀割断。

顶升前在每跨的桥面上布置若干标高和中线观测点,精确测量各点的标高值及桥梁偏移情况,并做好记录,在取得设计认可的基础上,确定各点的精确顶升高度。并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7.1顶升系统可靠性检验

所有参与顶升的施工的人员都进行工作的严格分工,在进入现场前进行充分的培训;

7.4顶升控制区域划分及液压系统布置

以北顶升段为例,如图4所示,控制区域划分为6个区域。控制点的划分原则为顶升过程安全可靠,特别着重同步性和桥体的姿态控制。

每个控制区域设置一个光栅尺控制位移的同步性,根据桥梁的结构,位移同步精度控制在2MM。6个位移传感器与中央控制器相连形成位移的闭环控制从而实现顶升过程中位移的精确控制。

光栅尺尺体固定于立柱侧面立柱截断面上端,读数头固定于立柱截断面下端。光栅尺量程为1200mm。

顶升泵站共4台,南北顶升段各两台,为使油管的布置经济合理,南北段顶升时泵站宜居中布置,中间段顶升时则南1#墩和北1#墩各布置一台。

7.6顶升系统结构部分检查

在每个桥墩处的桥面上取3个监测点,两点在桥面两侧,一点在中线上,分别用于监测顶升过程中桥梁的标高及中线位置变化,并作为顶升结束后的交验点。顶升前应测得标高点初始值,以便顶升完成后进行复核。

为保证切割时桥梁的绝对安全,避免因千斤顶失压造成桥梁姿态改变,千斤顶安装时活塞允许伸出的长度不得大于5mm。

a、为保证顶升过程的同步进行,在顶升前应测定每个顶升点处的实际荷载

b、称重时依据计算顶升荷载,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进行,在一定的顶升高度内(1~10mm),通过反复调整各组的油压,可以设定一组顶升油压值,使每个顶点的顶升压力与其上部荷载基本平衡。

c、为观察顶升处是否脱离,需用百分表测定其行程。

为了观察和考核整个顶升施工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对称重结果的校核,在正式顶升之前,应进行试顶升,试顶升高度10mm。

试顶升结束后,提供整体姿态、结构位移等情况,为正式顶升提供依据。

试顶升后,观察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顶升,千斤顶最大行程为140mm,每一顶升标准行程为100mm。

10.2正式顶升,须按下列程序进行,并作好记录:

①操作:按预设荷载进行加载和顶升;

②观察:各个观察点应及时反映测量情况。

③测量:各个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

⑤分析:若有数据偏差,有关各方应认真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

⑥决策:认可当前工作状态,并决策下一步操作。

每个支撑厚度10~20cm,各个支撑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a、每次顶升的高度应稍高于垫块厚度,能满足垫块安装的要求即可,不宜超出垫块厚度较多,以避免负载下降的风险;

b、顶升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各方要密切配合;

c、整体顶升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工作;

d、顶升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工作,应指定专人观察整体个系统的工作情况。若有异常,直接通知指挥控制中心;

e、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

f、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结构的变形情况;

g、顶升过程中,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整个顶升过程应保持光栅尺的位置同步误差小于2mm,一旦位置误差大于2mm或任何一缸的压力误差大于5%,控制系统立即关闭液控单向阀,以确保梁体安全。

每一轮顶升完成后,对计算机显示的各油缸的位移和千斤顶的压力情况,随时整理分析,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顶升并固定完成后,测量各标高观测点的标高值,计算各观测点的抬升高度,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桥梁顶升完成后,对断开立柱进行植筋加固等工作,设计在原立柱四周外侧种植竖向钢筋,按如下步骤实施。

(l)在立柱实施加高前应首先对上下截断面各凿除30cm左右高度的混凝土,并将立柱新老混凝土结合部分进行表面凿毛处理,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的连接。混凝土凿除后须用水清洗,不得留有灰尘和杂物。

(2)接柱部位,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并在承台上植筋,增加墩柱竖向主筋等措施对立柱进行补强,以满足桥墩升高后的承载力要求,立柱截面由原先的110×110cm变为130×130cm。

根据设计图纸,立柱加高部分采用与原立柱同规格等数量的竖向主筋,但箍筋间距调整为10cm,竖向加固主筋与立柱两端露出部分的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并在原立柱外侧承台上种植Φ20竖向钢筋,按相关植筋标准施工。

A、露筋:去除上下两面立柱段混凝土使主筋露出主筋直径的6倍左右长度;

B、接筋:采用焊接的方法使主筋对焊,搭接双面焊长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5倍,并进行检验;

C、植筋:在承台上钻孔植筋,按专业标准要求施工。

立柱采用木模板,Φ48钢管作为支撑,与承台接触处应以砂浆填塞以防漏浆。

分层厚度30cm。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上下截断面之间必须大于10cm的空隙。

加高立柱混凝土采用C40膨胀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缓慢放料,并分层浇捣密实,分层厚度30c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的配合比进行配比,在现场用小型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手推车或人工抬运至浇注点。混凝土灌注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浇注一次性完成,浇注时均匀灌注、捣实。整个灌注过程派专人负责,并做好混凝土试块。立柱接高加固工作完成并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支撑体系的拆除。

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上下截断面之间必须大于10cm的空隙。

12.桥面系的恢复和地面的恢复:

比照既有公路桥的的原有设施进行恢复施工,标准厚度的桥面铺装按从下而上依次为,8cm的C35钢筋混凝土整体化层,0.2cm厚的聚氯脂防水层和5cm的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桥上每跨内竖曲线由不同的沥青混凝土层进行调整。

 放样:用J2级经纬仪放线,钢尺丈量,放样时要严格控制桥面净宽等尺寸,并注意控制线型。

钢筋安装:钢筋安装要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内侧护栏基础钢筋绑扎的同时也要安装好护栏座预埋件,护栏座预埋法兰盘地脚螺栓必须与桥面板的钢筋牢固连接。

立模:外侧护栏内边模采用复合模板,立模时,要严格控制竖直度及桥面净宽待尺寸,并尽量使其线型流畅,外侧护栏立模时,应便预埋件钢垫板与模板保持密贴。

浇注护栏混凝土C35:护栏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注意预埋件的埋设,并使预埋件的位置及标高均符合要求,护栏混凝土顶面要抹光并应平顺。

(2)栏杆:安装要求牢固顺直美观。所有外露钢件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

  安装时,应使梁间杂物清除干净,伸缩缝全部贯通,其顶面标高与铺装层一致。伸缩缝正确就位后,将锚固钢筋与预埋钢筋焊连,使伸缩缝固定。禁止在伸缩缝边纵梁上施焊,以免造成边梁局部变形。

  模板经检查严密无缝,即可浇注40号环氧树脂混凝土,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安装后的桥面伸缩缝,缝面必须平整,并无埋塞、渗漏、变形、开裂现象。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桥面标高和坡度,尤其在变坡点处,做到坡度衔接园顺,沥青层应碾压密实。在桥面铺装前还应用水冲洗干净,桥面钢筋网绑扎好后,即可浇注桥面铺装混凝土,由于本桥还有沥青混凝土面层,故应将混凝土的整个表面用硬扫帚扫毛,以使两层结合良好。

  待底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将桥面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即可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可采购商品砼,汽车运到工地,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

(5)场地恢复:待钢支架拆除后,即可进行回填土和原地面的混凝土面恢复。

13支撑体系和液压系统拆除

立柱接高加固工作完成达到强度后,即可进行液压系统和支撑体系的拆除。

(l)拆除液压系统的管路及其它附件,拆卸千斤顶并移走;

(2)按从上到下的次序拆除整个支撑体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

在桥梁的顶升施工中,首先应制定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桥梁的结构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异常情况的发生。但桥梁同步顶升技术含量高,有一定的风险,顶升过程中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针对顶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假定某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能在紧急情况下有的放矢,及时正确的处理问题。现根据本项目的施工特点及以往的施工经验,由项目部牵头成立应急预案小组,由总工程师、桥梁专家、电脑专家、液压系统专家、机械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等组成。

(1)电脑控制系统因意外撞击而造成系统故障(死机、重启或者程序无反映等等):首先将系统设定一旦没有电脑信号,整个系统处于保压状态,并且发出警报,千斤顶锁死;其次,设置专门的空间安放电脑;再次,电脑操作室只允许技术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进入,并为电脑资料作备份。

(2)在操作界面上面设定专门的应急操作按钮。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启动该程序,使整个工程进入事先设定的闭锁状态,经过故障处理后,由总工程师决定是否继续开工。

(3)断电事故处理:为主控电脑配置专用的UPS,提供不间断电源;在开机前,UPS至少保证具有稳定运行半个小时的主控室用电量。由专业电工处理电线电路方面的问题。

(4)系统故障:立即由专业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检查,尽快排除故障,现场应有足够的备品、备件;

(1)泵站由于断电等原因不能正常提供动力:千斤顶具有自锁功能,关闭截止阀可由千斤顶内部的压力来支撑系统应用。

(2)千斤顶不能正常提供压力:事先多预备千斤顶和垫块,可先用垫块支撑,然后由液压工程师维修或者更换千斤顶。

(3)千斤顶压力异常处理:部署专人看管液压系统压力部分,发现问题,立即报告主控室,由主控室操作人员决定是否关闭截止阀,如果问题严重,应停止整个系统,解决具体事宜后,再行开机调试。

(4)系统故障:立即由专业工程师对系统进行检查,尽快排除故障,现场应有足够的备品、备件;

(1)盖梁两侧顶升速度不一致:立即停止顶升,组织人员分析原因。使盖梁一侧(较高处)千斤顶保持压力不动,另一侧缓慢加压,使其上升;当盖梁处于平衡位置时,停止“纠偏”,根据分析原因,两边同时加压,压力适当调整。

(2)梁体出现结构变形或者细微裂缝:立即暂停或者停止施工,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查找原因,根据评价结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监测;

遭遇大风、暴雨或者雷电:立即停止施工。由应急小组作出临时加固措施,将千斤顶锁死,在盖梁底部与承台底部用钢丝对拉,保证其不会产生水平位移。

由于该工程意义大,工期紧,采用新工艺施工,且跨越沪杭铁路,行车安全威胁大,施工质量要求高。故施工必须作统筹安排,统一规划,精心组织,从而达到工期短、高质量的目的。

开工日期:2005年11月1日

竣工日期:2005年12月20日

负责本项目的全面施工及管理工作,协调各方关系

负责指挥施工队伍顶升桥梁等工作

负责支撑体系搭设、顶升桥梁等技术工作

负责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

负责现场的安全监督工作,指挥现场的防护人员

负责对桥梁顶升全过程的监测,包括结构的平动、转动和倾斜。

负责铁路边施工的防护工作。

因该工程采用新工艺施工,施工难度大,计划分三个施工小分队。

第一分队:负责搭设钢管支撑体系。

第二分队:负责桥面系的拆除。

第三分队:负责顶升桥梁。

4.主要机械使用一览表

行程14cm,高度39.5cm

蜂窝铝板和铝方板的安装施工工艺.doc支架搭设及立柱钢筋截断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本部配备了以下设备:

2005.6.30~2005.9.30

2005.7.5~2005.9.30

2005.6.30~2005.9.30

2005.6.30~2005.9.30

DB3307/T 85-2017标准下载2005.6.30~2005.9.30

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创优规划及保证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