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_secret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_secret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1.9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_secret

卡钻时强扭、操作不当使钻杆超负荷断裂;

电动机接线错误,钻机反向旋转,钻杆松脱;

转向环、转向套等焊接处断开;

操作不慎,掉入扳手、撬棍等物。

开钻前应清除孔内落物吉G2012-41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零星铁件可用电磁铁吸取,较大落物和钻具,可用冲抓锥打捞,然后在护筒口加盖;

经常检查钻具、钻杆和联接装置;

掉钻后应及时摸清情况,若钻锥被沉淀物或坍孔土石埋住应先清孔,使打捞工具能接触钻锥。打捞工具有以下几种:打捞叉、打捞钩、打捞活套、偏钩或钻锥平钩、打捞钳等。

在软塑粘土层钻进时,因进尺快、钻渣量大、出浆口堵塞而造成糊钻。预防处理可选用刮板小、出浆口大的钻锥。若已严重糊钻,应将钻锥提出钻孔口,清除钻锥残渣,降低泥浆稠度。

1.7.5.扩孔和缩孔

扩孔是孔壁坍塌而造成的结果,若仅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砼数量增加而已。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应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钻锥补焊不及时,严重磨损的钻锥往往钻出比设计桩径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后膨胀使孔径缩小。各种钻孔方法均可能发生缩孔,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以扩大孔径。

一旦发生折杆,钻机的负荷立即减轻,驱动机械的运转噪声减小,钻进速度接近于零,即使提钻后再钻进仍无效,则证明确系发生了折杆故障。

2.7.6.1.折断原因:

1)用水文地质或地质钻探小孔径钻孔的钻杆来作桥梁大孔径钻孔桩用,其强度、刚度太小,容易折断;

进中选用的转速不当,使钻杆所受的扭转或弯曲等应力增大因而折断;

钻杆使用过久,连接处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甚;

地质坚硬,进尺太快,使钻杆超负荷工作;

5)孔中出现异物,突然增加阻力而没有及时停钻。

2.7.6.2.预防和处理:

2)不使用弯曲严重的钻杆,要求各节钻杆的连接和钻杆与钻头的连接丝扣完好,以螺套连接的钻杆接头要防止反转松脱的固锁设施;

3)钻进过程中应控制进尺速度。遇到坚硬、复杂的地质,应认真仔细操作;

4)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各部分的磨损情况和接头强度是否足够,不合要求者,及时更换;

5)在钻进中若遇异物,须经处理后再钻进;

6)如已发生钻杆折断事故,应将掉落钻杆打捞上来,并检查原因,换用新或大钻杆继续钻进。

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尽量减少孔底沉淀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沉淀土而降低桩的承载力;其次,清孔还为灌注水下砼创造良好条件,使测深正确,灌注顺利。

终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使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坍孔。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砼。

本工程可采用抽浆法清孔和换浆法清孔。灌注砼前,孔底沉淀土厚度不得大于30cm。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应控制在如下范围:相对密度1.03~1.10;

粘度17~20s;含砂率<4%;胶体率>98%。

钻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下检孔器对孔位、孔径进行检查。检孔器可用外径D等于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不小于4D~6D的钢筋笼替代。

4.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钢筋笼分节制作。

钢筋笼成型可采用如下方法:在每段钢筋笼两端及一个中部箍筋或加强筋内圈将主筋位置作上记号,依次将主筋与它们焊接,然后再焊接其它箍筋。

焊接时,主筋内缘应光滑,钢筋接头不得侵入主筋内净空。钢筋笼下端应整齐。

4.2.1.钢筋笼的焊接宜采用单面焊,单面焊焊接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和施焊。

4.2.2.钢筋笼采用钻机塔架或吊车安装,起吊时,可采用双点吊或单点吊,但吊点位置应恰当,一般设在加强箍筋处,不致使钢筋笼变形。

4.2.3.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如遇阻碍,可徐起徐落和正反旋动使之下放,防止碰撞孔壁引起坍塌。下放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现异常,马上停止,检查是否坍孔。

4.2.4.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用四根大于Φ12的钢筋将骨架焊(绑)牢在钻架底盘或孔口的井字架上,以防止浮笼。

4.3.钢筋笼质量要求

5.1.灌注机具的准备:

5.1.1.漏斗和储料斗必须有足够的容量(即砼的初存量),应保证砼灌注后,导管埋入砼深度不小于1.0米,其最小初存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V-砼初灌量(m3)

H0-导管底与孔底高差(m)

5.1.2.导管使用前均应调直、试拼组装和试压、编号,并自下而上标示尺度,其轴线误差视孔深、钢筋笼内径而定。一般不超过孔深的0.5%.亦不大于10cm.试压可用水压或风压进行,其压力大小值等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5.1.3.水下砼的供应与质量控制

采用拌合站集中供应砼,并保持设备状态良好,运力充足,道路畅通,以确保灌注时的均衡连续性。原材料经试验合格后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拌制,并在工地测定其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

5.2.1.砼灌注时测深和导管埋深的控制

测深:灌注水下砼时,应探测水面或泥浆面以下的孔深和所灌注的砼面高度,以控制沉淀层厚度、导管埋深和桩顶高度。如探测不准确,将造成沉淀过厚、埋管过深拔不出、导管提漏或短桩事故。因此测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采用较为准确的方法和探测工具。

a.测深锤法:目前多采用绳系重锤吊入孔内,使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砼表面上(或表面下10~20cm),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砼的灌注深度。探测时须仔细,并以灌注的砼数量校对,防止错误。

b.钢管取样盒:钢管最下端设一铁盒,上有活盖,用细绳系盖随钢管向上引出,当浇注将近结束时,仅靠测绳不易测准确,可用上述钢管取样盒插入混合物内,牵引细绳将活盖张开,混合物进入盒内,然后提出钢管,鉴别盒内混合物是砼还是泥渣。

5.2.2.导管埋深控制

灌注砼时,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6米范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2米或大于6米。少于2米时易发生拔导管时拔漏(拔出砼外)事故,大于6米以上时,易发生埋管拔不出来的事故。拔管前须仔细测探砼面深度。用测深锤测探时,须由2人用2个测锤测深,防止误测。

5.2.3.水下砼的灌注

灌注水下砼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

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5分钟,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砼。

剪球、拔栓或开阀,将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按后述事故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灌注开始后,应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砼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稍作旋动,使其脱开钢筋骨架后移到钻孔中心。

拆除导管要及时,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冲洗干净,堆放整齐。

当孔内砼面进入钢筋骨架4~5米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不得小于2m),以增加骨架在导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从而增加砼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以防骨架被顶脱上升。

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超灌一定高度。超灌量,以不小于1.0米控制。当拔除最后一节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而形成泥心。

水下砼的坍落度以18~22cm为宜,并宜有一定的流动性,保持坍落度降低至15cm的时间,一般不宜小于1.0小时。

在灌注砼时,每根桩应制作不小于一组(每组3块)试块,并经妥善养护。强度测试后,应填入试验报告表,强度不合格时,应及时提出报告予以补救处理。

有关砼灌注情况,灌注时间,砼面深度,导管埋深,导管拆除以及发生的异常等,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

6.灌注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灌注水下砼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灌注成高质量的水下砼,防止发生质量事故。如出现事故时,应分析原因,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及时补救。

6.1.1.其主要原因:

首批砼储量不足,或砼储量足够,但在提升导管准备开启栓阀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砼下落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管底口超出原砼面,底口涌入泥水。

6.1.2.预防和处理方法: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并可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应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出,然后重新下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砼,重新灌注。

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新下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最后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继续灌注。

若砼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尚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将导重新插入砼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砼后,稍提导管,利用砼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现象,可用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砼表面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锤探测砼面时,达不到原来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确为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可引起已。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内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

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保存孔位,以粘土回填,待坍塌稳定后,掏出或吸出回填土,重新下管灌注。但这种桩应按断桩采取补强处理。

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砼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砼表面,发生误测,拔除导管,中止灌注而造成浇短桩头事故。

预防办法:1、测深锤加重;2、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注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DB11/T 1787-2020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 其他行业.pdf,称为卡管。

1.)混凝土拌合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或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

2.)机械发生故障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灌注的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

1.)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

2.)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pdf,并准备备用机械。

其原因是:导管埋入混凝土过深,导管内外混凝土已初凝使导管与混凝土间的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办法: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一般不得超过6m;待灌期间,经常抖动导管;首批混凝土掺入缓凝剂,加快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