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72.2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3.2.5砂:级配应符合要求,含泥量不得大于3%,不含杂物及有害物质。

3.2.6石料:石质均匀,无风化、裂纹、水锈、极限抗压强度大于设计要求,片石厚度不得小于15cm,块石要求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

3.2.7钢筋进场时应提供合格证书的产品,钢筋按批次进行原材料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单连同厂商的材质检验合格证书报监理工程师。不同型号、厂家的钢筋分别放置,表面加以覆盖。

施工过程中配备施工管理人员3名、技术人员2名、测量人员2名、质量人员1名,安全人员1名,参与施工的相关人员都有多年施工管理施工技术方面的经验九洲国际冬期施工方案,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对管理、技术、安全、质量和环境方面的要求。

本段内K1+220~K1+750段采用塑料排水板配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法,预压作用的原理主要通过施加荷载的方法使沉降预先完成,从而满足使用荷载条件下的剩余沉降及沉降速率要求,实现通过增加工程来争取时间的目的。该方法通过在场地加载预压,使土体中的孔隙水沿排水板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为确保该工程地基处理达到设计预期要求,必须监测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变形和固结规律,动态控制堆载加载速率与进程,防止地基剪切滑动破坏,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4.2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场地清表及平整→降水排水沟施工→砂垫层施工→沉降、位移观测板安装→塑料插板施工→土工格栅施工→路基土方→堆载预压→路床平整。

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出填方路段的线路中桩、边桩,以确定区域范围,并用木桩标记,用石灰线放出卸料方格网后测定地面高程。

施工前按设计要求进行公路用地放样,待公路用地红线在实地打出以后,由业主办理征用土地手续。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房屋、道路、河沟、通讯电力设施、上下水道、农田、坟墓及其它建筑物,协助有关部门事先拆迁或改造;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和高压电杆进行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妥善保护。本地区处于平原区,大部分公路用地属于农业种植区。清表时,先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砍伐或移植清理。清除出来的耕植土用汽车运输到指定的弃土场。

先在路基两侧1米处位置设置宽1m、深1m的纵向临时排水边沟,视路基排水情况每隔50~100m不等开挖一条20cm宽、15~30cm深的横向临时排水沟将水排入纵向排水沟。施工过程中派人经常对边沟进行清理和疏通,有利于软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地表水流的排泄和砂砾层横向排水的引流,加快软土固结。

4.4.1按照有关设计图纸的要求,将符合技术指标的砂砾材料摊铺在清理好的基底上。50cm砂垫层应一次全幅全厚上齐。

4.4.2铺设砂砾前,检查地基的平整度、横坡及中心位置,符合要求后,砂砾由便道运进,倒在路基中央或两侧,由推土机向两侧推平,厚度均匀一致,最大误差不大于2cm,表面平整。砂砾垫层宽出路基边脚1.5m,并作成1:1.5的外坡,两侧用干砌片石加以防护,以免砂砾料流失。

4.4.3铺设后的砂砾排水垫层不受泥土及杂物等污染。

4.4.4在排水垫层的施工过程中避免对软土表层的过大扰动,以免造成砂(砾)石和淤泥混合,影响垫层的排水效果。

4.5沉降、位移观测板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软土地基处理段需要进行沉降、位移的观测,表面沉降观测是软基处理沉降分析的基础,沉降速率是判断软基处理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加固效果最直接的反映。

4.5.1沉降观测用具

沉降板由一块500×500mm,3cm厚的方形钢板、φ6金属测杆,φ10塑料套管组合而成,金属杆焊接在钢板上,塑料套管包裹在金属测杆上,保护套管作用是使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基填料直接接触发生摩擦,影响沉降结果。

在软土路基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软土路基施工方案和沉降观测计划,铺设完成上层砂垫层时,可以开始设置沉降板和测斜管。

4.5.3.1沉降板的布置

在软土地段,根据图纸会审要求,填土工程中监测项目中布置方式分为Ⅰ基本监测断面,设置于K1+280、K1+380、K1+720处软土路段;Ⅳ为特殊监测断面,设置于K1+490、K1+530、K1+569、K1+612、K1+650、K1+690处软土路段;观测板的设置:K1+590.5立交桥第一块沉降观测板设在桥头搭板末端,每隔40米设一道,共三道;在软土路堤段,自K1+220至K1+750每100米设沉降观测断面,分别设在K1+280、K1+380、K1+720处共三道。在每个需要设置沉降板或测斜管的横断面上,布置5块沉降板,其中路中一块,路肩二块,坡角二块,其中测斜管只设置在桥头观测处,共设置二道,沉降板埋设在路基的砂垫层下,为了使沉降杆不受破坏,杆长应随填土升高而逐段接高,每段接管的长度为20~30mm,两端有螺纹接头与空心管紧绞连接。观测时,每段接管的顶面应有相邻两期的观测标高。也就是说:第一段接管埋好后,随即测量管顶标高,作为第一期观测值。待填筑一层土后,先在原顶管面处观测标高,作为第二期观测值,随即接上第二段接管,观测管顶标高。这样,循序逐节升高,计算出每期观测的沉降量。

4.5.3.2埋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⑴、在填筑过程中,应先在钢板下铺5cm左右的砂层。

⑵、安放沉降板时应确保底座的水平性良好。

⑶、避免底座与砂垫层局部虚空,底座应砂垫层上适当揉搓,保证充实。

⑷、系统编号以公路高程桩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同一里程断面编号按设计观测点布置表中的“位置”的“中”为路线中心处的沉降板,“上左”“下左”“上右”“下右”为里程桩由小到大向两侧沉降板。

4.5.3.3测斜管道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    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首先需要深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进入测斜管测定沿深度方向各点的水平位移值。测斜管的埋设要求既要理深至无水平位移的深层硬土中,又要严格控制测斜管在土中的垂直度,为防止施工中路基失稳或有效地控制路基填筑速率,本工程在桥头观测点设置一道测斜管,用于监测路基段侧向位移,测斜管道下端一般应埋入地下约2m,或覆盖层足够深(如应力包以下约2m)处;接长管道时,应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每节管道的沉降段长度不大于10~15cm,当不能满足预估的沉降量时,应缩小每节管长;测斜管道的最大倾斜度不得大于1°;    对于钻孔埋设的测斜管,要求钻孔直径不小于150mm,倾斜度小于1°。钻孔回镇,应使回填料与孔周介质符合反滤及密度要求。

路肩沉降板(两侧)+路中沉降板

路肩沉降板(两侧)+路中沉降板+坡脚沉降标+侧斜管(一侧)(桥头处才设置,共二道)

4.6.1塑料插板施工质量除排水板板材本身的质量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机械的性能,有时会成为制约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中,我们选用的机型号PC200型(翻铲改装),机械行走为履带式,以减少土样搅动所产生的附加沉降,有效的提高了插板质量。在板材选型上选用SPB100C型,宽100±2mm;厚度4.5±0.2mm;纵向通水量:≧50cm3/s;干态延伸率10%,该板拉伸强度大于2.5kN/10cm,沟槽表面平滑,尺寸准确,是较为理想的板材。

4.6.2在插板施工中,首先要注意不能损坏排水板的滤心膜,防止淤泥进入板芯,堵塞水道,影响排水效果。排水板与桩尖连结要牢固,桩尖与管靴配合要适当,封口要严密,避免提管时松脱,将排水板带出或淤泥进入管靴,其次是每根桩的插入深度必须穿过淤泥层,埋入下卧土层中(砂层),避免带根现象,如发现带根必须做到补插。拨管时带出的淤泥应及时清理干净,以防淤泥进入管道中。在插板过程中,孔位误差不能大于5cm,垂直偏差不超过板长的1.5%,严格控制插板的间距和深度。对于塑料板带拨起2m以上者,应补插,板带需接长时,应采用滤心膜内平搭接的连接法进行,使排水孔道畅通,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应做好每根桩的孔位及插设深度的原始记录。

4.7.1、平整清理下承层。按设计宽度要求横向铺设土工格栅,横向拼接(锚固)处采用U形门钉锚固,土工格栅纵向搭接宽度5米。

4.7.2设置土工格栅时应在路堤每边各留足够的锚固长度,回折覆裹在压实的填料面上,回折(反包)长度不小于1~2m,平整顺适,端部回折(反包)部分不得外露,用不小于30cm厚度的填料予以覆盖,以免人为破坏和老化断裂而失去加固效果。

4.7.3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土工格栅上摊铺第一层填料。

4.7.4.1为避免已铺好的土工格栅长期曝晒,土工格栅铺设后与填筑其上的第一层填料

之间的间隙时间不超过一周。应故必须延长间歇时间时,土工格栅表面覆盖保护,采用填料保护时厚度不小于20cm。

4.7.4.2禁止一切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行驶、堆放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上。

4.7.4.3施工时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暇疵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

4.7.4.4台背铺设土工格栅加固路基时,由于桥与路线走向斜交,为保证土工格栅准确的沿纵向铺设,铺固前应将格栅端部剪成与斜交角相同的斜边,人工张拉使其产生5%的伸长率,再用U形门钉锚固。桥台台后设置三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搭接宽度为50cm,并应打地锚固结实,上下层土工格栅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长度应不小于50cm。

4.7.5土工格栅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路基土方施工(回填)。在路基土方施工过程中,需重点控制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速率控制,随着排水固结的进程,地基土的抗剪强度随时间而増长,另一方面,剪应力随荷载的増加而加大,而且剪应力在某种条件下(剪切蠕动),还能导致强度的衰减。如果适当控制加荷率,使用于固结而増长的地基强度与剪应力的増长相适应,则地基就稳定,反之如果加荷率控制不当,使地基中剪应力的増大超过了由于固结而引起的强度増长,地基就会发生局部剪切破坏,造成整体破坏而滑动。所谓时速控制,就是根据在施工期间埋设的软基处理观测仪器对两级加载期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控制,其中填筑速度根据设计标准进行双控:路基中心的表面沉降速率宜控10mm/d以内,坡脚处的侧向位移宜控制在5mm/d以内;当路基中心表面沉降速率连续观测值衰减至5mm/d时,可以进行下一层路基填筑。在施工期间,我们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严格控制,若超出规范数据,应停止上土,待稳定后方可上土。为有效的控制好速率,我们采用分区分段、分层填筑的方法进行路基土方作业。每次填土摊铺厚度不超过30cm,先施工低洼地段,分层找平,逐步形成整体作业面,使各区段作业面标高高差不超过50cm,并从路中到路沿按1.5~2%橫坡控制,以利排水。道路的碾压按土方回填施工分层进行,惯穿土方施工的全过程。每层碾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层施工。为保证碾压的质量和防止软基土层扰动,严格控制碾压的顺序和遍数,一般按道路纵向从中间向两侧移动,前后两次碾压轮迹重叠15~20cm,根据总结的试验段施工经验,对93区碾压六遍,94区碾压七遍;区碾压九遍既可达到相应的设计要求,中间搭接超出碾压范围1.5m左右,压实度分别按93、94、96区进行控制。碾压过程中要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均匀的碾压至全断面结束。达到拟订的碾压遍数后进行自检,检测有关指标:高程、平整度、宽度、压实度、横坡度等,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监理的旁站下,现场进行路基填方的各项指标抽检,各项指标合格并得到认可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

4.8.1在整体路基土方全面完成后,可进行堆载预压施工。填筑土方至预定高程后应有6个月至9个月的预压期。通过预压,使淤泥层达到排水固结,土体强度及地基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最终达到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4.8.2采用塑料插板及堆载预压进行软基处理,排水是关键,预压是重点,两者均不可忽视,从总体上讲排水固结是通过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份组合而完成的。排水系统又是由竖向排水系统和水平排水系统组成,竖向排水主要靠塑料排水带,而水平排水则是通过砂垫层来完成,加压系统主要靠堆载预压来完成。光有好的排水系统,但没有堆载预压,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就不会自然排出,地基也得不到加固,如果只増加压力,不缩短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的目的也不能达到。因此,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相成的,施工中决不可忽视。

4.8.3在加压的状态下,地下水经排水板引吸到砂垫层中,再经砂垫层汇积到两侧的边沟。然后采用机械抽排,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基土质排水固结的目的。因此,在施工及堆载预压期间,地基固结各项监测数据未达到设计要求之前,抽排水不能停止,否则将影响整个软基处理的最终质量。在降排水过程中,沟内水深应控制在50cm以下,通过排水达到了预压排水、加速淤泥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4.8.4对于软基处理填土时采用薄层轮加法填土。即不是按普通情况下的分二至三级填完,致使工作处于填填停停状态,而是按20至30CM填土厚度,不停止不间断地填土。这样填完一层土,碾压好后,地基增长的强度又允许再填一层,接下来又如此,一层一层不间断地按地基强度的增长率来填筑。这种较理想和先进的填筑方法,大大赢得了施工时间。

路基预压期内应保持路基高程和路基宽度的稳定,并及时追加沉降土方。填筑土方至预定高程后应保证有6个月至9个月的预压期,预压期可根据要求的工后沉降量来定,也可根据要求的地基固结度来定。前者用于沉降起控制作用的地方,后者用于稳定起控制作用的地方;若沉降与稳定均为控制因素,则选用两者中较长的预压期。在预压期内地基应完成的沉降量不能小于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的沉降量与容许工后沉降之差;在必要时,预压期末地基的固结度还要满足路堤稳定性的要求。

4.10预压高度(荷载强度)

由于预压过程中地基的下沉,路堤的实际填筑高度(预压填土高度)要大于路堤的设计高度,实际路堤填筑高度应等于路堤设计高度与预压期间的沉降量之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路基堆载预压的沉降量参考设计计算沉降量S,路堤最后填筑标高应达到设计图上的预压填土高度;而侧坡余宽及边坡率应留有余地,使其压实宽度大于路堤设计宽度,并保证最后削坡后有效的断面尺寸和路基宽度。

4.11.1路堤施工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控制填土速率;二是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的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余宽及涵洞的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同时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的施工期;三是实测路堤沉降为施工计量提供依据。

4.11.2沉降观测仪器采用S1型水准仪,要求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应小于1mm。

4.11.3设计要求路基填筑过程中填土期每日观测1~2次,预压期第1~4周隔日观测一次,预压期第四周至第三个月每周观测一次,预压期第三个月之后至上路面完毕每半月观测一次,从营运开始至设计观测期隔三个月观测一次,设计观测期为从施工开始至营运期的头两年。实际工作中,观测时间和频率根据填土速率及沉降位移观测值情况进行调整,同时由于考虑到要为工后沉降控制提供数据。

4.11.4观测数据收集整理

4.11.4.1观测路堤填土顶面高度:量测该项目的目的主要同步掌握路基填土速率。注意应量测填土摊平后的高程,并最好在路基中间和两侧分别进行量测,取其平均值作为结果。所以在量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填土工作间的配合,堆料应及时摊平,填土过程最好均匀连续进行。

4.11.4.2观测沉降管孔口高程:为确保观测的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沉降情况,应注意沉降管要保持竖直,一般不要让沉降管出露太长,这即有利于保护其不被破坏,而且避免由于其发生弯曲影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接管过程中应同时对接管前后的管口高程进行测量。观测时为确保读数准确,最好对尺的两面都进行读数。

此外应定期对工作基桩进行联测校核。

4.11.4.3野外工作中应注意记录:沉降板所在断面的里程、观测时间、观测人员、填土顶面高程、沉降管口高程、边桩的坐标(高程)等。若现场有接管等比较重要的情况应详细注明。

4.11.4.4 数据整理

室内数据整理应作到准确及时。以发现观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施工的调控提供依据。故应根据观测数据量大小安排足够的人力进行数据整理工作,若发现观测数据异常应及时进行核实。

一般将数据绘制成填土—沉降曲线。直观地表现出路堤的填筑过程,沉降的发展过程及沉降速率,乃至观测频率等。

4.11.5沉降观测及分析中所遇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4.11.5.1观测精度的问题

⑴、作为工后沉降控制的手段,如果观测精度达不到要求,则观测数据的作用就会减小。必须通过提高仪器的精度、选择合理的观测的频率等来解决问题。

⑵、由于施工初期沉降速率较大,观测仪器基本上满足要求。施工后期沉降速率减小,仪器的观测精度满足不了要求。其次应选择合理的观测频率。实践表明并非观测间隔时间越短所得到的观测数据就越精确。相反,当沉降进入企稳阶段后,若观测的时间间隔仍然很小,由于沉降非常小,接近仪器的观测精度所允许的偏差,则观测中产生的误差相对实际的沉降量过大,而且误差有可能发生积累,使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时若增加观测间隔时间,实际上是提高了精度和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观测工作,大大减小工作量。所以根据观测仪器的精度以及前几次观测所得的沉降速率,确定合理的间隔时间使与现有仪器相适应,对解决仪器精度不够的问题有效。

另外观测应作细致的安排,尽量在一天中天气较好的时段进行。

⑶、为了观测的方便并减小观测的工作量,需将三级导线点引到路基的附近(但在路基影响范围以外),在路基附近设置工作基桩,一般几个相邻断面共用一个基桩。

⑷、加大埋深可部分解决问题,但实践表明加深观测基桩并不能够完全解决此问题。如果埋深10m左右的基桩仍然受到较大影响。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埋设方式不当的原因:用打桩机打孔后将钢筋放入,然后灌入砂和混凝土。这种埋设方法可能造成桩体不连续,整体性不强,其使用特性不一定超过整体的短桩。

⑸、对基桩桩问题的分析可知:基准桩的埋设是沉降观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它所受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地下水、基桩的埋深、埋设的方式甚至埋设处的地质条件等。要采

取措施确保基准桩标高的变化在技术要求的范围内,并避开条件较差的地点埋设。

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建议在今后的路基填筑观测工作中加强基桩的校核工作。

4.11.5.2施工对观测设施的破坏问题

由于沉降管必须出露于地表,这使得路基填筑碾压很容易破坏观测设施,严重影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故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机械碰撞破坏设立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从技术上,应注意的是沉降管破坏后的处理。沉降管破坏后的接管过程中(包括正常的接管)应对接管前后的管口高程进行测量,而且一旦发现破坏必须马上进行接管。沉降曲线图上不规则的大幅度上下跳动的点多是由于接管所造成,与基桩的影响不同,这种变化是不规则的。

4.12.1混凝土盖板的预制

4.12.1.1K0+910、K1+090、K1+620盖板涵,单块盖板长为296cm,宽为99cm,板中厚度为34cm,板边厚度为30cm;

4.12.1.2设计共计预制盖板82块,其中K0+91031块,K1+09023块,K1+62028块集中在预制场预制。现浇盖板2块。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应小于2分钟,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每天收班时,清洗拌和机,作到工完场清。

4.12.1.3预制盖板混凝土净保护厚度为30mm。

4.12.1.4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C30,钢筋搭接长度为:HPB235级钢筋为LE=25d,HRB335级钢筋为LE=35d,(d为钢筋直径)。在任何情况下,纵向爱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长度均不应小于200mm。

4.12.1.5混凝土强度达70%时,才能脱模。脱模时应小心,不得碰坏混凝土,混凝土脱模后要加强前期养护,采用盖砂、洒水养护。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堆放和运输,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4.12.1.6对K0+910盖板涵,两边板采用现场浇筑,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配筋浇筑,C30配制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并做好混凝土试件的抽样工作。

4.12.2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12.2.1盖板涵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基础开挖→基础验收→基础施工→台身施工→八字墙施工→台帽浇筑→盖板安装→沉降缝、防水层施工→回填土并压实→分项工程验收。

4.12.2.2测量放样:

仔细对施工图纸进行复查,领会设计意图。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边桩及中桩,通过计算放出实际的基坑开挖线,用木桩标记,用石灰洒出开挖线并记记录地面高程,以确保基坑挖开后能保证有效工的作业面进行操作。填写测量记录,报送监理工程师复查,得到确认之后,进行基坑开挖。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对标高、轴线进行控制。

4.12.2.3基础开挖、验收:

4.12.2.4基础、涵身砌筑:

⑴、盖板涵基础和台身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块石的标号不低于Mu40。块石错层砌筑,不形成通缝,砂浆填筑饱满,外露面用M10水泥砂浆勾缝,砂浆嵌入缝内约20mm。

⑵、盖板涵涵底和洞口采用浆砌,厚度为30cm浆砌片石+10cm砂砾垫层。

⑶、基础砌筑前精确放出砌体中心线、边线,严格控制砌筑砂浆配合比,不得使用表面含有泥土的块石,块石强度必须经检测合格才能使用,砂浆采用搅拌机拌和,严格按配合比掺和材料,控制好水灰比,拌和均匀。

⑷、涵身、八字墙施工:测量人员将涵身、八字墙位置放出,精确定位后进行砌筑,严格对涵身进行收坡,使其斜坡进行严格控制,做到美观、协调,在施工过程中,每4~6m设置一道沉降缝。

4.12.2.5台帽浇筑:严格按照施工图纸配筋,采用C30混凝土进行现场浇筑。

4.12.2.6盖板安装:

将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从预制场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采用挖掘机吊运人工配合逐块就位安装,盖板支座处安放1cm厚油毡,盖板安装后,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在盖板和背间用柔性材料填塞台,板与板之间缝隙用M10号砂浆填塞。

4.12.2.7沉降缝、防水层施工:

全涵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缝宽2cm,沉降缝的设置应与板方向平行。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涂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或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施工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4.12.2.8台背回填:

台背填土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夯填。台背填土应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对称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达95%。填土时在光轮压路机无法压到的狭窄区域,采用人工操作小型机械打夯,分层填筑压实。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自检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鉴认。

4.12.3管涵施工工艺:

测量放样→基础开挖→铺筑砂垫层→浇筑第一层管基→安装涵管→浇筑第二次管基→管节接头处理→沉降缝处理→八字墙施工→回填土并夯实→分项工程验收

4.12.3.1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进行放样管涵的边桩及中桩,并通过计算放出实际的基坑开挖线,用木桩标记,用石灰放出开挖线并记录地面高程,以确保基坑挖好后能有有效工作面进行操作。填写测量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审核认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

4.12.3.2基础开挖:

⑴、在表层清理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开挖作业,开挖时按1:1的放坡坡度进行开挖。基坑位于低洼田,有积水,需挖积水坑,并坑中积水抽排出基坑外,引入附近的排水网。

⑶、基础铺设的垫层材料应优先选用碎石垫层,不含有机质、粘土块和其他有害物质。材料应分类堆放,妥善保管,按有关标准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⑷、碎石层作为横向排水夹层,铺设厚度为20cm,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摊铺法,即先堆成堆,然后再由机械及人工铺平。

4.12.3.3涵管基座施工:

⑴、管基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厘米,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

⑵、涵管下为25cm厚C15混凝土管基,下层为20cm碎石垫层。

⑶、洞身底面纵向坡度为2.0%。

⑷、涵管上下游均设翼墙,并均采用Mu10浆砌乱石护底,施工工艺应分别符合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使上下游水流稳定畅通。

4.12.3.4涵口施工:

上、下由游翼墙端头处均设齿墙。齿墙深度为60cm,厚度为40cm。翼墙采用Mu7.5水泥浆砌乱石砌筑,乱石强度不低于Mu30。块石错层砌筑,不形成通缝,砂浆填筑饱满,外露面用M10水泥砂浆勾缝,砂浆嵌入缝内约20mm。

4.12.3.5φ1.0管节安装:

⑴、φ1.0圆管与监理工程师共同考察确认,从合格厂商采购。管节直接运至工地现场,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起吊安装。

⑵、敷设:安装前在浇捣完成的混凝土管基上放好轴线位置;管节安装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涵管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在敷设过程中,应保持管内清洁无脏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为保证管节位置设置准确,测量人员应在现场架设仪器配合安装。

⑶、接缝: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10毫米,禁止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长的要求。根据图纸规定,管节采用套管接缝时,应按接缝形式分别采用沥青麻絮、水泥砂浆或沥青砂紧密填塞所有接缝,使其稳固、耐久和不漏水。在填塞沥青砂之前,应在圆管的外表面和套环内表面涂刷沥青涂层,以增强其粘性,并按图纸所示部分固定捆扎绳,以免沥青砂外漏。

⑷、管节安装时要注意事项:接缝填料需嵌填密实,接缝表面平整,无间缝、裂缝、空鼓现象;每节管底坡度均不得出现反坡;管座沉降缝应与涵管接头平齐,无错位现象;管口内缝砂浆平整密实,不出现裂缝空鼓;抹带前,管口必须洗刷干净,管口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现象,抹带后应及时覆盖养生。

⑸、浇筑管基座分成两部分,在安装完毕的管涵底加以固定,防止轴线位移,护管时应两侧同时进行,并浇筑余下的部分管基混凝土。护管完成后进行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

到一定强度时才可加以回填。

4.12.3.6沉降缝、防水层施工:

全涵在路基中间部位的两管接头处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沉降缝的防水措施在基础顶面以上,接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为5cm,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15cm,中间空隙填以粘土。

4.12.3.7台背回填:

经检验证实圆管涵安装及接缝符合要求,并且其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进行回填作业。回填土应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涵洞处路堤缺口填土应从涵洞洞身两侧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同时用透水性材料或掺石灰土按水平分层、对称地按照图纸要求的压实度填筑、夯(压)实,其压实度要达到95%以上。填土方法应符合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填土在压路机无法压到的狭窄区域,采用人工打夯,配合小型机械打夯,分层填筑压实。在未检验、试验以及监理工程师未批准之前,不能进行覆盖或进行下一道工序。

4.13路基土石方施工

4.13.1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协助

4.13.1.1施工方法:

在土方开挖前,必须做好施工放样工作,(1)恢复中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曲线部分除每20m一个外,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应设置固定桩(2)对地面线横断面进行复测(3)根据复测成果与设计的路堑坡比计算各断面的开挖线离中桩的距离(4)对开挖线进行放样并做出标志(5)检查并复核放线的正确性(6)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放样数据和图表审批(7)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清表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边坡放坡比,反铲挖土机采用由上至下分层纵向(或横向)开挖法施工。单边坡土质深挖路堑采用单层横向全幅宽挖掘法,对于可能出现的多层石质边坡深挖路堑采用深粗炮眼、分层、多排布孔的松动和光面爆破施工。路基开挖的同时,应考虑路基填筑的作业面,采用边挖、边装车、边回填的作业程序。总的施工方法就是挖掘机配合自卸运输车、平地机、振动压路机等施工机械,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机械配套作业为主。并安排两个路基施工队平行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4.13.1.2技术措施:

开挖前按施工图规定的路线中心线,标高和断面进行测量放线。木桩标明挖土深度,边桩线位置,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

使用挖掘机和自卸车配合进行挖方作业,人工辅助施工。施工人员按测量放线木桩所示的挖土深度指导挖掘机作业。需要拆除、掘除构筑物等事先用人工清走,别处堆放,再运出场外。挖方要运走的杂物、废料、坏土等要倾卸在指定的倾土场,不准乱倾乱倒。土方作业时,要注意横向坡度,按设计横坡开挖,并注意雨水排除。断面土方的最终成型由人工整理成设计断面。

在路堑开挖前应做好截水沟,施工期间应做好临时排水沟;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不得排于农田、耕地、污染自然水资源,也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应经常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加固,防渗防冲。

为了保证挖方路基的土质不被扰动,在开挖时应预留30㎝的土层,待上面结构层施工时,再予以清除。

在路堑边坡开挖时应预留10㎝的土层,待进行坡面防护时,再予以清除,防止路堑边坡长期裸露与雨水冲刷。

4.13.1.3路基挖方

⑴、在路基挖方开工前,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挖。

⑶、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扰。

⑷、在开挖中出现石方时,应先测量土石分界线,经监理工程师鉴定认可后,分层进行开挖。如果出现零星石方时,应在事前量测石方数量,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能继续施工。

⑸、路基挖方材料除图纸规定或被定为非适用材料外,应尽量予以利用,并力争填、挖、借、弃合理,不得任意废弃。

⑹、在整个施工期间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以确保路基工程的顺利施工。

4.13.1.4挖方施工要求

⑴、土方开挖应按图纸要求自上而下的进行,不得乱挖或超挖。

⑵、开挖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⑶、沿溪及沿山坡和其它按图纸规定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必须严格在指定的弃土场弃方。

⑷、施工时,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缆线、文物古迹和其它结构物的保护,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

⑸、居民区附近的开挖,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

⑺、当因气候条件使挖出的材料无法满足填筑路基和压实的规范要求时,应暂停开挖,直到气候条件转好。

4.13.1土石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场地清理→取土、装土→运输、摊铺与平整→稳压→碾压密实→分层填筑至设计标高

4.13.2清理表土,厚度10~30㎝,清除时必须将植物根茎、地表耕植土、淤泥清除干净。表层下含水率超标的适用土,应挖开凉晒后回填;清理完成后碾压恢复至原地面,有关压实度要求根据设计确定,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恢复路线中桩、界桩、填筑坡脚线,并测出地面高程,用于控制填筑厚度。对其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影像资料。

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放出填方路段的线路中桩、边桩,以确定填方的区域范围,并用木桩标记,用石灰线放出卸料方格网后测定地面高程。填写测量记录,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审核认可后,方可进行填筑施工。

填写相关记录:线路主点桩测量现场检查记录表和水准测量记录表。

4.13.4取土、装土运输

2、泥碳、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不得直接

用于路基填料;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处理,满足设计要求后再使用。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基。

深路堑的开挖拟采用装载机配合挖掘机作业,采用通道式纵挖法施工,即开挖时采用“分层纵挖法”自上而下分层进行,每层先从中间挖出一条通道,探明地质情况,如果岩层走向呈顺路线方向、倾向背向路线主向方向,针对设计横断面中最上一级边坡小于1m的情况,将取消顶级边坡平台,直接将上两级边坡合成以及边坡开挖。反之则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在开挖两侧时,使各层有独立的出土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不得乱开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开挖过程中,应按一定的频率用全站仪检查边坡坡度,及时纠正偏差。路堑开挖至接近加强层地面标高时,应预留压实产生的下沉厚度,其值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要注意保护坡顶,弃土或其他材料应堆放在开挖线外不小于5m的地方。

水是路堑施工的大敌,在施工中避免水的浸泡和下渗导致滑坡塌方等病害。为保证路堑的稳定性,施工中应本着“防滑先防水”的原则,做好“三边”工作,同时做好裂缝处理。

边开挖边排水措施:每层表面应预留一定的纵坡和横坡,并开挖临时排水沟,将水引排出路外,减少雨水的浸泡和合下渗;加强层及其底部的改良层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安排边沟施工。

边开挖边防护措施:如果要完全做到边开挖边防护,会引起两者相互干扰,影响施工进度,我们采用“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措施保证边坡做到及时封闭。具体做法是:在施工时采用路堑边坡不一次开挖到位,暂留不小于20cm的保护层的措施减少雨水的冲刷和下渗;路堑逐级开挖到坡中平台标高时,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突击刷坡清方,开始做防护,对已完坡面及时支挡和封闭,在每一级上防护工程施工完毕后,如果具备植物成活条件,应尽快安排生物防护施工,避免边坡长期裸露、暴雨和暴晒,保护边坡免遭破坏。

裂缝处理措施:对于路堑边坡上出现的不会影响土体下滑的裂缝,必须及时进行灌浆处理,岩峰渗漏和冲刷,对于可能因其土体下滑的裂缝,应提出处理措施保监理工程师批准。

4.13.5运料、摊铺平整

路堤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填筑前应确定该地段的填筑层数、每层压实厚度和松铺厚度,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控制高程,逐步调整,确保顶面压实厚度保证不低于10c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按照设计图计算得出,铺筑宽度应超出设计宽度30cm。填料在压实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填筑过程中应形成适度的路拱,横坡控制在2%~4%,利于排水,防止积水浸泡路面。运输至填土区域的填料,根据填土厚度要求和预先确定的位置沿摊铺方向分堆卸料,用推土机满幅分摊平整至松铺厚度,测量高程达到要求后,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在实际使用存在不同种类的土时应取样进行试验检测。

松铺后的填料,应先静压一遍,为振动碾压形成工作面,同时也利于封闭表面,防止积水浸泡路基。

4.13.7碾压方法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动的碾压方法,从中间向两边沿纵向压实,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控制在3~4Km/h,填筑过程中每层路基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按规范要求频率进行检测。最后一遍静压收光,保证路面的表面成形。

填方分段施工时,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以设计和规范要求为准。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护坡道的修筑随填筑施工进行,当填筑至设计护坡道高程时修建护坡道。护坡道应平整密实,并做成1%~2%向外倾斜的横坡。

4.13.8分层填筑至设计标高。

重复上述过程,分层全宽填筑碾压,直至达到设计高程。有关记录同上。

填方路基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砾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压实度应符合规定:上路堤压实强度≥94%,下路堤压实强度≥93%,路床压实强度≥96%。

4.13.10填筑标准化施工:

根据第一段路基土石方的施工试验路段采集的试验数据,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本段拟采用如下施工工艺参数。

4.13.10.1压路机采用振动压路机。

4.13.10.2最佳压实方法:静压一遍,速度在(2.4~3.0km/h),中间低速强振2遍,然后进行2~5(视93~96区)遍速度稍快的强振(3.0~4.0Km/h),在精平后静压一遍收光。采用青岛科泰20T振动压路机达到规定得压实度确定的碾压遍数为:93区初压和终压各为1遍,复压为4遍,94区为5遍,96区为7遍,在实际路基施工中,我们根据填料和碾压机械的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实验结果调整压实遍数,直到满足规定压实度。

4.13.10.3松铺厚度的结论:93区为35cm,94区为30cm,96区为30cm。在此松铺厚度下,路基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4.13.10.4压缩系数:在上述松铺厚度下,土质达到93区的压缩系数为1.17,94区的压缩系数为1.30,96区的压缩系数为1.37。根据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以内的要求,填料在达到93区要求的前提下,松铺厚度93区可控制在35cm,94区可控制在30cm,96区可控制在30cm。

4.13.10.5碾压时含水量确定最佳含水量±2%。

4.13.11检验验收程序

本着“先易后难先高后低,先干后湿”的原则,切实拟定好施工组织方案,因时因地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发挥机械作用,不断提高机械化水平。凡是机械能施工的地段,应优先安排。做好施工排水与防冻工作,能暖土作业的地段,做好保温防冻,确保暖土施工,采取边挖、边运、铺筑、整平碾压连续作业方法施工。对工程量较大的工点应合理安排,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完成一段,前进一段,不宜全段铺开。天寒地冻时,应切实加强安全、环保的组织管理工作,注意环境保护,防止发生污染。

5.2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5.2.1采备保证冬季施工期防寒、保温材料。

5.2.2备好低温施工的机具,调整工地运输条件,保证运输效率与安全。

5.2.3组织职工学习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做好人身和机具的保温、防寒、防火、保安设施。

5.2.4有关施工桩志应作出明显标志或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雪埋,防止因地冻标高上升变动,特别对水准基点应加强监测,确保其正确性。

5.2.6冬季负温施工覆盖保温养生最少天数不得少于21d。养生方式为先洒养生剂,加塑料薄膜保湿,再覆盖保温材料。同时,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5.2.7准备好足够的覆盖物,浇筑完成及时覆盖,尤其冬季在挡风面更应覆盖严密,包括模板外侧需盖好。

5.2.8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浇筑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用热水拌和混凝土。为达到要求的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原材料可分别加热,加热时主要考虑加热拌和用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加热粗细集料。

5.2.9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混合料必要和易性的同时,应增加砼搅拌时间,尽量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和较低的坍落度,以减少拌和用水量。

5.2.10缩短工序间隙,并在模板边预设测温孔,随时测定内温。

5.2.11及时清扫砼表面积雪,防止积雪融化时吸取砼热量而使砼产生脱皮现象。

5.2.12及时和气象站联系,遇到特大寒流时应停止浇筑,已经浇筑好的要采取燃料加温或蒸汽养护等特殊措施。

5.2.13组织不间断施工。在冬季较寒冷进行路基施工时,除尽量缩短的工序间的间歇时间外,组织昼夜连续施工,压缩新挖土和取土后暴露时间,以保持施工过程钟不冻或少冻。

5.2.14基底处理。填筑前应将基底范围内的积雪和冰块清除干净,除按一段路基底处理方法办理处,对于需换填土地段或坑洼处填以与基底相同的未冻土,并进行压实,或用推土机清除浮土,整理基底,随即掩盖防冻。

5.2.16填挖的分界处,宜在冻前或融冻后按排施工。

5.2.17停工间歇时间应小于冻结时间。遇大雪或其它原因必须中途停工时,应整平填层和边坡面。继续施工前,应将表面冰雪清除。

5.2.18不得用冻土块或草皮层及沼泽地含草根的湿土进行填筑。

6、路基土石方施工机械表

7.1建立健全安全文明奖罚制度,树文明施工之风,创安全生产之实。

7.2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明确岗位职责,定期组织安全文明检查,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7.4加强对施工用电的管理,临电全部采用三相五线制,对开关箱采用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原则。工作区、生活区电缆线由专职电工安装、搭接,严禁私拉电线,施工电缆或架高或穿在塑料管内埋入地下。严禁使用电炉等明火电器,所有线路都必须安装空气保护关头,以防漏电能立即断开线路。

7.5健全安全交底和安全验收制度,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均应向操作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机械、电器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在启用前应进行专项验收。

7.6严禁在仓库等场所抽烟,尤其是易燃物附近严禁烟火;油罐必须远离生活区,并用砂子覆盖,树明显警示牌。

7.7施工路段树立醒目标志牌或警示灯,或拉上隔离胶纸带,以防人穿行。

7.8上班时必须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严禁穿拖鞋进入施工区。

7.9组织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活动,让职工有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情调;同时保持生活区清洁卫生,绿化生活区;工作区机械摆放整齐。

8、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

8.1加强对全体职工、民工的环保思想教育,重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在施工时对附近不应拆除的建筑物、树木以及管线、水电等设施应予以保护。

8.2加强施工现场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的监视工作,把它与文明施工现场一起检查、考核、奖惩,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污水的污染。

8.3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8.4作好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音、粉尘的污染,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粉尘、污水、噪音污染。

9.5严格按照相关劳动保护的规章制度。对从事噪音、粉尘等工作的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适当缩短其劳动时间。

8.7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木,枯草、各种包装袋及其它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恶臭气体物质。

8.8工地茶炉、火灶、锅炉等尽量采用消烟除尘型具。

8.9施工过程中,避免破坏农田排灌系统,在与农田或城镇排水系统发生矛盾时GB51225-2017 牛羊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pdf,应埋设临时水管、挖临时水渠,保证排灌、排水系统不间断,竣工后及时清理恢复。

8.10施工机械材料按规定地方摆放整齐,告戒机械操作人员不要把各种废料随便抛在路上或其他地点,不污染周围环境。

8.11机械设备不破坏公路用地以外的农作物、树木,施工完成后,清理好施工现场,恢复原来地貌。

8.12施工取土场、弃土场要进行撒播草籽、植树等绿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

开挖换填处理软土路基施工工流程图

周市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工艺流程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