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4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青藏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严格按照本投标文件中施工和试验检测设备清单,上足全部机械设备。

二、抓好材料的采购、储备和供应工作。成立专门的物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本项目物资设备的采购供应,做到渠道畅通、质量优良、供应及时,以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一、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联系,特别是与当地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取得政府和群众对青藏线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搞好征地拆迁工作,不留后遗症,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二、搞好后勤生活及医疗保障工作。关心员工生活,尽力做好生活物资的供应XF/T 1150-2014标准下载,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工地文化娱乐活动,使参战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8.3.1为保证本工程安全顺利进行,首先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从本项目的各级管理人员到生产工人按照铁道部安全生产法规和我局有关规定,逐级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在全体参战员工中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教育。局指挥部每季、项目部每月、项目队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上季(月、周)安全生产情况,布置下季(月、周)安全生产措施,并在例会上学习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二)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小时的班组周一安全学习活动,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总结上周安全生产情况,研究本周生产安全措施。

(三)对新工人进行上岗前的技能和安全基本知识培训教育,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并以“师带徒”的形式在实践过程中熟练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对特殊工种工人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后方能上岗操作。

五、安全事故书面汇报和处理制度

发生安全事故,以书面形式主动向上级报告。事故的调查处理,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事故的调查报告,找出原因,总结教训,制订切实的防范措施。事故调查报告要通告全体职工,并上报局。

针对施工过程中隐患多的工点或工序,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时,同步进行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并报监理和建设单位审批后执行。

七、安全标准工地建设制度

本项目开工前,局指挥部制定并颁布安全标准工地建设规范文件,使安全标准工地建设活动标准化、规范化。

根据局颁布的《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对参加本项目施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

项目队及其作业班组每周开展不少于2小时的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总结和布置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十、班前安全讲话及调度汇报制

作业班组进入工点施工作业前由班组长和安全员进行班前讲话,交待有关安全注意事项,调度及时汇报。

向作业班组交班时,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及注意事项。

把工序和设备的主要安全操作规程悬挂于工地,在危险处设置警示牌以进一步提醒作业人员。

8.3.2思想组织保证措施

三、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对新员工必须进行经理部、项目队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安全竞赛、现场安全标语、图片等宣传形式,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注意安全、珍惜生命,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四、每月一次分层次开展安全检查评比活动,并进行通报,奖优罚劣。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8.3.3工作保证措施

(一)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同时编制安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下达季度、月份生产计划的同时下达安全计划及保证措施。

(二)根据各工点或工序的具体情况,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机械设备,杜绝因机械设备不符工程特点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一些易发事故工点由总工程师组织设计安全防护方案及措施。

(四)分专业组织对作业层人员进行安全措施及防护方案等安全技术交底。

(五)针对工程具体情况,对桥梁高空作业、交通运输、施工用电、高边坡及交叉施工等作业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技术措施和安全规则。

(一)各个作业层及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清楚所从事施工项目的安全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及工艺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并在实施中严格遵守。

(二)各工作岗位或现场张挂安全操作规程和警示牌。

(三)指挥部、项目经理部、作业队分期分批地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督和保证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能够顺利执行。

(四)坚持每周安全活动、班前讲话和安全交接班制度,充分发挥党、团员安全监督岗的积极作用。

(五)实行安全否决制,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六)开展“安全标准工地”活动,以此为载体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管理和控制统一起来,落实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确保按章操作,保障生产安全。

(七)广泛开展安全的预测预控活动。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四大惯性事故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彻底分析,形成图表,标识于工序操作点,提高操作者的安全警觉性。对从事较具危险性操作人员进行“生理节律”控制,对其智力、体力、情绪进行临界点测算,建立“生理节律台帐”,在其不适合上岗的时候进行工作调整或安排休息,以杜绝事故,保证安全。

(二)找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安全事故的原因,改进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下一项目中运用。

8.3.3经济保证措施

在工程实行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明确奖惩措施,实行层层包干负责,定期进行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

8.3.4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一、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职工和民工等劳动力上岗前安全施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二、高原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进驻高原地区作业人员要进行习服和适应,才可按规定正常施工。

(二)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及劳动保护制度,有效防止高原病的发生和高寒环境造成的伤残事故。

(三)制定高原地区施工机械化配套方案,机械的使用、保养、维护及封存应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三、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加强安全防护,按规定设置安全栏杆、安全网等安全防护和标志。

(二)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三)高空作业禁止往下投掷物料,严禁赤脚或穿硬底鞋、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四)平台、脚手架、步行板搭设牢固可靠。

四、防坍塌安全技术措施

(一)挡墙基础开挖时,必须分段跳槽进行,并搞好边坡防护。

(二)土石方开挖自上至下分层施工。

(三)对于2m以上的基坑均做专项防护设计和采取防、排水措施,确保基坑安全。

(四)山体岩石软弱易坍塌的工点,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设置观察标识,安排专人监测。

(一)搬运装卸易爆物品,严格轻拿轻放,严禁烟火。各种气瓶的运输、存放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氧气瓶在使用时,距明火10m以外。乙炔气瓶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和防爆膜,并距明火至少10m。不使用低压浮桶式乙炔发生器。

(二)蒸气锅炉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安装和使用,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定》和《压力管道安全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

六、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一)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投入使用前均由机械技术人员组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各种保险、限位、制动、防护等安全装置齐全可靠,确保状况良好。

(二)大型和专用机械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作业。

(三)严格坚持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四)施工用主要电力线路架空安设,从主线路至用电设备间使用电力电缆,严禁电力线随地拖拉或置于脚手架等临时装置上。

(五)施工照明一般采用220V电压,但在危险、潮湿和需要使用手持照明灯具的场所,均采用36V安全电压。

(六)所有电器开关都必须完好无损、接线正确、绝缘良好、标识明显,确保用电安全。

(一)经常组织机动车驾驶人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

(二)机动翻斗车在施工现场内行驶,限速10km/h;卸料时,先察看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卸料;往坑、沟、槽内卸料时,车距坑边10m处应减速行驶,在坑边1~2m处卸料,卸料处设车挡;严禁机动翻斗车载人。

(三)临时道路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修建,弯道、坡度以及会车道的设置满足安全行车的要求。临时道路与其它公路、人行道交叉时,在交叉道口设置警示牌,车辆、人员繁忙的道口,派专人看守,并设围栏。

(四)装运易燃、易爆和危险品的车辆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的要求,除必须的行车人员外,不搭乘其他人员。

(五)非持证机动车驾驶人员严禁驾驶机动车辆。

(一)建立项目经理部、作业队、班组三级防火责任制,明确职责。

(二)重点部位如仓库、木工房配置相应消防器材,一般部位如宿舍、食堂等处设常规消防器材。

(三)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四)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五)库房、油库严禁烟火,油库、火工产品库应安装邂雷装置。

8.3.5与现有公路交叉处确保公路畅通保证措施

一、施工前,与当地交通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讲明施工内容和范围,取得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施工在良好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二、在当地交通部门配合下,调查客流量,尽量避开运输高峰期占道施工,临时封锁施工地段,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请行人和车辆绕行。

第九篇施工环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铁路地处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多年冻土不良地质地段,现存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下的多年冻土状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极其脆弱,一经破坏,难以恢复,有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第三标段路基虽只有部分路段属于深季节性冻土,但南邻多年冻土地段。为了保护铁路沿线生态环境,造福于青藏人民,做到干一件工程、塑一丰碑,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特制定《施工环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认真做好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保工作。

9.1.1我单位中标后,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前往施工标段选择和布置营地,规划施工便道、材料场,施工机械保养场、预制厂及取土场等临时工程。营地和临时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参照多年冻土地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办理。

9.1.2根据地形、线路走向、工程分布合理选择施工场地及驻地,施工营地距线路的距离不得小于200米。布置生活区要相对集中,在满足施工生产前提下,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冻土的热平衡状态,保持冻土地区地表水的畅通。

9.1.3建立健全专职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强化管理。

9.1.4建立严格的管理及检查制度,抓好落实。

9.1.5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对全体职工大力宣传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保护,严禁捕杀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破坏植被。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并做到无条件执行,扎扎实实地做好环保工作。

9.2.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要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不得在施工营地附近形成新积水,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以免造成水污染。

9.3.1高度重视铁路沿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不在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动物迁移通道附近取土弃土、设置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不准偷猎、恐吓、袭击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因意外需救助时,应给予救助并通知有关管理机构。

9.3.2高原冻土地区的植被是冻土的良好隔热屏障,也是冻土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中必须限制人为活动范围,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严格按规定线路行驶,不得随意碾压便道外的冻土苔原,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9.3.3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尽量减少便道的数量。填筑施工便道时,不得铲除地表植被及覆盖。

9.3.4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阻挡地表径流排泄,不得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

9.3.5路堑石方施工采用爆破方法施工时,不得用扬弃爆破,以保地表植被。

9.3.6不得在河流漫滩及两岸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下取土和弃土。

9.3.7路堑处的草皮应切割成规则的草皮堆放一处并加以保护,待路堑完成后,再用于边坡防护。

9.3.9锅炉等的大气污梁物的排放控制在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之内。

9.3.10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对整改情况跟踪检查,直至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9.4.1施工完成后,根据环保要求平整并在必须时用合适的土料覆盖营地地表,尽量恢复地表天然状态。同时还应对施工便道两侧的施工遗弃物进行清理,平整便道两侧的地面,尽量恢复地表的天然状态。

9.4.2取土场取土完成后,应将取土范围内地面进行平整,边坡进行整理,疏通排水通道。线路纵向取土坑应纵向拉通,防止局部积水。

9.4.3对临时排水设施、生活区防鼠沟等临时设施造成的原有地面的破坏,应将其回填平整,将施工时分割成块并培植的草皮移植回去,恢复原有地表的天然状态。

第十一篇高原施工劳动保障和医疗保障系统及措施

青藏铁路地处高原,人烟稀少,低气压、低氧、高寒、干燥、强紫外线照射等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和劳动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保证青藏铁路建设,确定本标段施工劳动卫生健康保障目标:

一、控制突发(急性)高原病之事故发生;

三、急性高原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

11.1高原施工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组织实施机构

11.2高原施工劳动卫生保障

11.2.1建立高原施工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相关制度、标准。

针对高原施工条件和青藏铁路沿线是鼠疫等传染病的自然疫源地等因素,结合《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制订了《高原施工劳动卫生保障教育制度》、《高原施工人员体检制度》、《高原施工人员轮换休养制度》、《高原施工生活区卫生保障制度》、《高原施工卫生防疫制度》、《高原施工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办法》、《高原施工食品卫生及营养管理办法》和《高原施工生活区布置、建设标准》等制度标准。

11.2.2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措施

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克服对高原的恐惧心理和麻痹思想。在进入高原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卫生保障知识培训,包括高原地方病、疫源性疾病及高原病防治、高原劳动卫生、劳动保护、膳食营养、行政生活管理等基本知识。在进入工作场所前,对进点职工开设健康教育课,以《高原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手册》为培训教材,并做到人手一册。没有经过培训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原工作。工作期间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着重宣教机体能够通过适应,克服高原低氧环境,避免精神上的恐惧;宣教防病,缺氧反应自救互救知识,以求职工掌握个人防护知识,解决心理适应问题。

二、对进入高原工作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严格执行工作前、工作期间、工作后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作前健康体检分平原地区、适应地区和工作地区三次进行。平原地区体检要认真贯彻执行《青藏铁路工作人员健康体检规定》,根据禁忌证范围,严格掌握准入标准。适应地区和工作地区体检在进入适应区和施工区一周左右进行,重点检查心肺功能和血象,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一步筛选。

工作期间体检每季度一次,以尽早发现慢性高原病患者及职业有害因素早期损害征象,从而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施工结束后对返回平原地区人员进行工后体检,以发现慢性高原病患者,加强随访。各次体检均选派有经验的卫生人员进行,全面准确地高原施工工作人员进行全程健康监护。

(一)进驻工地前,组织进行现场的卫生学勘察,收集施工段的气象水文资料和传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为生活区具体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进入高原的工作人员按照阶梯升高的原则,遵守“进驻高原生理适应措施”的规定,以防止或减少高原不适应反应的发生。

人员进驻时分三阶段进入。第一阶段乘火车至西宁休息二日,第二阶段在格尔木休整七日,第三阶段用客车由格尔木运至工作地点。进驻前,根据进驻季节气象条件,备好相应物品,开展适应性锻炼。

进入工地后,劳动强度遵循从轻度到中度逐步适应提高的原则,保证充分休息。配制板蓝根、金银花冲剂,预防感冒。并保障饮食中有足够的热量和完善的营养。

四、施工期及施工结束后

(一)为保证大批施工人员进入高原后立即得到充分休整,选派身体好、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先遣进入施工地区作生活安排。

(二)职工宿舍避风向阳。宿舍内设水循环式采暖设备,使室温常年不低于12℃。宿舍封闭的走廊一端设置有取暖设施的漱洗室和淋浴室,充分利用高原日照,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热水洗浴。

(三)饮用水须经防疫站检验,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后方可使用。各种贮水器具均密闭,定期消毒,使其符合卫生要求。宿舍和工地饮水均烧开热饮。

(四)食堂设计符合《食品卫生法》,并符合高原条件。对食品制作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食品采购、制作、贮藏中严格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

(五)设专职营养师一名,保证施工人员营养摄入达到《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中的要求。

(七)止捕猎旱獭,定期开展灭鼠、灭蚤和杀灭蚊虫活动。认真执行生活区卫生管理制度,创造舒适、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八)高度重视高原环境的劳动保护工作,按照《青藏铁路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配置原则》及相关技术要求,配齐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详见附表1。

(九)在生活区内设置文体活动室,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等一系列文体用品和书籍,广泛开展宜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十)按照《青藏铁路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与作息轮岗方案》,工作人员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对重劳动强度及以上工作人员每月个月轮岗一次,轻、中劳动强度工作人员每6个月轮岗一次。安排其进入格尔木基地休整。保证施工人员每年至少在低海拔地区休整3个月。

(十一)建立完备的一、二级医疗机构,负责施工现场一线职工医疗、预防、保健和初级抢救。

(十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采取消除虫(病)媒生物的有效措施,做好铁路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流行。

(十三)对从高原工作结束后返回平原地区人员,安排从事较轻的体力活动,并在返回后2个月内仍采用高海拔区伙食标准。

11.3高原施工医疗保障

11.3.1依托格尔木铁路医院,组建一、二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按职工总数2%比例配备。

一、局指挥部组建医疗所一处,配设卫生人员1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0人,设观察床3张。

二、各施工队设卫生所,三岔河和小南川4号特大桥设保健站。卫生所配设卫生人员3~5人不等,其中医师3人,护士1~2人。保健站配设医师2人。

三、承担医疗保障任务的卫生人员均为优中选优,能够一专多能,一职多用。按照《青藏铁路卫生保障指导意见及保障措施》,各级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详见附录2),配置通讯设备,医疗所、各卫生所各配备救护车1台,保健站各配备面包车1台。

11.3.2在进入高原施工前,分期分批对参加施工的所有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卫生保障知识培训。重点掌握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急慢性高原病防治与抢救技术以及高原医疗、预防、保健设备的使用。

11.3.3卫生人员变后勤为先行。在施工人员进驻高原前15天,携带必要的设备和药品,提前进入高原,做好施工队伍上场的各项卫生保障工作。

11.3.4进一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既要消除职工对急慢性高原病的恐惧心理,又要要求广大人员如实反映病情,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贻误病情。

11.3.5白天加强巡诊医疗,夜间轮流值班,逐个巡视,以便及早发现早期急性高原病病人。

11.3.6对符合后送条件的病人,及早后送到格尔木铁路医院。后送期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护送工作,确保病人后送途中生命安全。必要时,请求上级卫生部门派人支援。

11.3.7医疗机构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和早期向低海拔转运患者的原则,确保职工患病1小时内就诊,需转送患者时间不超过3小时。

青藏铁路施工人员防护用品配置表表(56)

保健站基本医疗设备配置表表(57)

卫生所基本医疗设备配置表表(58)

医疗所基本设备配置表表(59)

(内装心电监护、除颤、呼吸机等设备)

第十二篇:民风、民俗及宗教信仰

青藏铁路跨越占据我国五分之一国土,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平均海拔四千米,方圆二百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上居住着勤劳勇敢、奋发向上、不畏自然的回、汉、藏三大民族。在这块土地上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彼此尊重各自的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共同和睦相处了千百年。

我局地处多民族聚居的东北边疆黑龙江省,我们有与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经验与体会。在黑龙江这块黑土地上居住着汉族、朝鲜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许多民族,我们哈局职工长期与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在这块土地上,同饮一江水,同撑一片天,彼此间互敬互助,互相尊重各自的民风、民俗,相濡以共。

我局在赴青藏铁路格拉段实地考察前,收集了众多青海、西藏地区民风、民俗及宗教的资料,在实际考察过程中与当地民众有很多接触,彼此相通、融汇、非常融洽,为下一阶段的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局中标,我局将在全面履行合同建好青藏铁路的同时GB 50964-2014标准下载,要在民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方面重点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2.1注重民风、民俗及宗教信仰的教育和学习

12.2依托当地政府,协调好在施工生产及生活中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12.3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加强自身的约束,融洽民族感情。

12.3.1我方参建人员都能自觉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宗教习惯、民族习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都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妥善处理好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12.3.2我局同时承诺:我方在工程建设中,如果雇佣当地劳务时,一定能够处理好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习惯等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12.3.3为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谊,我局将定期组织省内、局内的精干医学专家小分队赴青藏铁路某某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为沿线少数民族同胞无偿解决就医问药等困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