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形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箱形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28.5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箱形连续梁施工组织设计

从浇筑完成开始至拆模时止。采用自然养护时,每2小时测一次。

⑤当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箱内与箱外温差在15℃以内时,方可拆除梁体覆养护棚和模板。

⑥梁体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箱室内温度是按测点的平均值来计算各部位的相互温差。测温记录应及时填写。如芯部温度超过65℃或各部位温差超过15℃时,测温人员应及时通知现场领工员和班长,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比如洒水降温等。

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放线时进行两个方向的后视,防止点位误用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可用以检查控制点位是否发生位移。梁体施工前模板预压及浇筑后变形观测均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观测时严格按要求进行闭合,定期对水准基点进行复核。施工测量过程中严格遵守数据、资料复核制度GB/T 36404-2018 平板玻璃点状缺陷在线检测,测量数据应在至少经过两人独立计算结果一致时方可使用,未经复核的测量数据严禁使用。现场放线过程中先按照设计坐标放出点位之后再实测其坐标,以此来保证施工放线的精度。

施工放样之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细部的施测原则,先放出构筑物的主要轴线,再进行细部放样。放样时要以控制网作为放样的依据,认真核对图纸、找出主要轴线的正确位置及各细部点的几何关系。

施工测量内容包括:墩顶纵横轴线、梁体纵横轴线、梁端线位置放样,垫石标高测量、支架预压观测、梁体标高测量、浇筑后梁体变形观测。

(2)施工测量的步骤和方法

①施工放样:极坐标法是指用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放设点位,即已知两个导线点的坐标,选定其中一个距放样点位较近的点作为置镜点,另一个为后视点,根据置镜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计算出后视方位角水平距离;放样点的坐标根据内业计算资料查找,之后再根据置镜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求得前视方位角和水平距离;操作时首先将全站仪安置在置镜点上,瞄准后视点将水平度盘设置为计算所得的后视方位角(检查后视距离是否与计算值相符,有条件时可再增加一个后视方向,以便控制点之间的相互检核),然后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所要放样点的前视方位角,再根据计算所得的水平距离放出点位。

现浇梁施工前首先使用检定过的钢尺检查各墩台间的跨度,检查锚栓孔位置及深度。

现浇梁线形标高具体控制方法如下:根据施工前对预压过程的测量结果,分析测量数据,同时与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找出距离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施工完毕后,对结构模型实际的混凝土养护龄期、施工周期、混凝土实际的弹性模量、容重等参数进行修正,参数修正之后,对结构模型再次进行计算,将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物浇筑混凝土前后的标高变化、预应力张拉前后的标高变化以及梁底、梁顶的标高值。由于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较大,主要引起结构的纵向位移(热胀冷缩)和竖向变形(主要),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夏天要求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时,保持前后测量时间段的温度接近。实际考虑到的荷载包含了结构恒载(包含梁体自重及二期恒载、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1/2静活载效应等因素。根据梁体设计标高,我们就可以确定最终的立模标高。立模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

预压变形观测自模板南宁端开始向广州端分别设置设沉降观测点,即顺桥向设置9排,每排设7个点,布设于底模及翼模,并进行编号。预压前,调好模板,采用水准仪测出所有观测点的初始标高后进行加载。加载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加载到梁重的51.4%,第二次加载到梁重的100%,第三次加载到梁重的120%,加载工程中在30%、50%、80%、100%时对模板进行变形观测,加载完毕后每隔4小时对模板进行一次观测,直到模板达到稳定。卸载后对模板进行观测,分析观测数据,从而得出模板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最终利用设计预拱度得出最终模板实际预拱度。

控制要点:选择具有足够刚性的平面场地、空间,配备相应吊装设备、胎架工装等。

检测仪器已送专门计量单位校验。

在工程开工前及作业过程中,按测量规范要求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和检查工作,并认真填写仪器常规检校记录,尤其加强仪器对中器和水准仪的i角误差日常检查;制定测量仪器年度检校计划。

坐标计算及施工放线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图纸,充分考虑曲线桥梁的偏距设置及不等跨桥墩的梁缝中心与墩中心的关系。

7.2.4质量保证实施细则

全过程监测支架受力时的挠度变化情况,准确地设置底模上拱度,控制好箱梁的线形。通过箱梁的实测资料,不断调整使箱梁上拱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所用材料及掺加剂,经过严格的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确保混凝土内在质量。模板采用优质防水胶合板,对拼接板缝用塑料胶带予以封贴,防止漏浆。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一次数量不宜过多,并且要及时振动,边角处必须填满混凝土并振动密实。腹板混凝土浇筑时,两侧腹板混凝土同时进行,以保持模板支架受力均衡,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且必须在初凝前及时覆盖新的混凝土。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中间,后浇两侧翼缘板,翼缘板浇筑同步进行。

预应力管道的安装严格按坐标定位,按要求设置定位箍筋。预应力张拉安排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张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并做好现场记录。

支座严格按设计要求定位,支座与底模间的缝隙密合、封闭。

模板施工是梁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模板的设计及施工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和侧压。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4)接缝严密,不漏浆。

(5)模板安装要保证轴线与控制线重合,保证上下层连接平整,垂直度才能满足要求。

(6)钢模板大面平整、牢固,板面缝隙小,错台不大于1mm。

(1)本工程对钢筋制作、安装要求较高,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钢筋必须作到:

①直径、尺寸、形状、数量、位置必须按图纸要求施工。

②保护层、绑扎及接头必须合乎规范和图纸要求。

③钢筋除绣:在加工前,钢筋应进行除绣。

④钢筋调直:圆盘钢利用卷扬机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螺纹钢采用简易锤击调直机调直。

①断料:钢筋断料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其下料长度,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的挡板,在切断时发现钢筋有开裂、缩头或严重的弯曲应切除,断料长度偏差控制在±10mm。

②弯曲:箍筋及Φ10以下钢筋弯钩利用手工弯曲器工具进行加工,Ⅱ级钢筋利用弯曲机加工。加工后钢筋形状尺寸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弯曲点处无裂缝,Ⅱ级钢筋不得弯过头再弯回来,弯曲成型后的偏差应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③钢筋焊接:Φ16以上的受力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长,需要在现场工地搭接接长的钢筋采用手工电弧焊,Ⅰ级钢焊条T42型、Ⅱ级钢焊条T52型,焊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④半成品验收:加工成型后,应堆放整齐,并编号,验收成型钢筋时,每天加工一批验收一批,不同编号的钢筋每批抽取三根检验,并挂上验收标志,如发现不合格,应返工或重新加工。

⑤钢筋绑扎时,交叉点必须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绑扎,钢筋连接用手工电弧焊焊接,保证搭接长度。

⑥钢筋制作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钢筋进场要有合格证,进场后由专人负责,取样进行试验,合格的钢筋才能使用。

根据施工图及施工要求下料,并派专人负责,制作时按编号下料、断料、弯曲,误差在规范要求以内。

绑扎前认真看图,按编号取样绑扎,钢筋间距用尺量好后绑扎,偏差控制在验收要求以内。

选用有上岗证的焊工进行焊接,选用与钢号相应的焊条进行焊接,焊接搭接长度,单面10d,双面5d,对接焊时要严格按照工艺要求作业。

(1)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严格砂子、石子等原材料进场质量控制,在拌和站配置必要的冲洗或筛分设备,发现砂子、石子的含泥量、粉尘含量、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进行冲洗或筛分,保证砂子和石子各项指标合格。

(2)规范高性能混凝土搅拌站建设

建立自动计量拌和站,其设备配置、场地布置和工艺流程满足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所需的用量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对存放砂子、石子的料场地面进行硬化,做到排水畅通,禁止场地积水;搭设牢固可靠的防护棚,以达到对砂子、石子的防雨、防尘、防晒、保温等作用。

加强试验和质量管理,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控制和检验要求,及时对混凝土生产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不合格混凝土不得放行。

(3)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称量:所有混凝土材料,除水可按体积称量外,其余均为按重量配合。每种细、粗集料均用同一标准的称量机械分别称量,其最大允许偏差为±2%,胶凝材料及外加剂为±1%。对骨料的含水率要经常进行检测,以调整骨料的用水量。所有砼拌和材料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拌和:砼只按工程当时需要的数量拌合,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每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混凝土运输全部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过程中砼罐自行转动保持混凝土和易性和坍落度,运输距离不宜太长,混凝土从拌和机出料后应在30分钟内运送到施工地点。运输车行驶应平稳、匀速,冬期施工时混凝土运输车应采取保温套控制措施。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每孔梁的浇筑时间不超过6h。

(4)混凝土温差保证措施

从降温、保温两个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温差控制,保证混凝土温差满足规范要求。

(5)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从模板缝、颜色、蜂窝麻面、气泡、污染、破损、碰撞等方面制定综合管理和控制措施,保证混凝土工程内实外美。

(2)健全安全教育制度。新工人要进行“三级教育”和“三工”教育,单项工程开工要对员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项目分部定期召开一次安全总结分析会,队每星期对员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要做到人员、时间、教材和内容有保证,记录清楚。

(3)队在单项工程开工前,要对担负施工的员工进行一次技术交底,明确交代安全注意事项,使员工做到心中有数。

(4)凡是从事特种作业(起重、登高架设作业、电焊、电工、司炉工和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过劳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凡是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必须按工种规定配发和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6)各单位要按规定、建立安全台帐,日安全上岗记录,做到记载清楚,查有依据。

(7)各类施工人员都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无违章行为。

(8)单位制定有安全生产奖惩办法,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9)现场有清晰、醒目的安全生产标语、口号、板报、墙报等宣传标志。

(10)施工场所设有安全标志,危险部位有安全警示牌,夜间设有红灯。

(11)施工人员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易滑的硬底鞋上班和酒后上班。以及上班时嘻笑打闹。

(12)施工道路平整、排水畅通。机械设备停放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标识清楚,并保证安全距离。

(13)项目分部、队,年无重伤和因工以及非因工亡人事故,轻伤率和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公司的规定。

(14)张拉、压浆时严禁在张拉、压浆正前方站人,避免钢绞线断丝时夹片飞出及高压灌浆料喷出伤人。同时注意检查油管接口严实,杜绝油泵送油时液压油喷射伤人。

8.2安全技术标准与作业要求

8.2.1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与作业要求

8.2.1.1搭设脚手架安全基本要求

(1)作业平台有足够的面积,脚手架必须达到稳定、坚固,保证在各种荷载和气候条件下不产生变形、倾斜和摇晃。

(2)使用的材料规格和型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3)搭设结构符合规定,脚手架杆件连接处要固定牢靠。

(4)作业层脚手板要铺满、铺稳,绑扎牢固,无探头板。

(5)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防护栏,安全挡板以及安全网等。

(6)钢脚手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防触电措施和避雷装置。

8.2.1.2脚手架搭设

(1)架子的底脚必须固定牢固。

(2)为了保证垂直运输架的稳定,钢管井架高度在10m以下时设一道缆风绳。

(3)缆风绳与输电线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如靠近或穿越输电线路,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4)吊盘应有停车安全装置和预防钢丝绳断后的安全装置。

8.2.1.3地锚埋设

(1)地锚埋设应与现场的土质情况和地锚的受力情况相适应。

(2)所使用的地锚材料必须合格,引出线要拴牢,地锚的坑深应符合标准。

(3)地锚埋设完后应经过试验才能正式使用,在使用中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8.2.1.4拆除脚手架

(1)拆除脚手架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拆除脚手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员往下顺杆子。拆下的材料,应向下传递用绳吊下,禁止往下投扔。

(2)拆除脚手架人员进入作业区后,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3)拆除脚手架要统一指挥,上下应动作协调。

8.2.2供电线路与“三电”施工安全技术标准与作业要求

8.2.2.1一般规定

(1)施工用电设施投入运行之前,用电单位应明确用电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与维修班(组)的职责和管理范围。

(2)用电单位应建立变电室、配电室,内外线及电气设备维护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参加维修的人员必须熟悉这些规程和用电系统。

(3)电力施工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②具有电力专业知识,熟悉电力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③能处理触电者的紧急救护。

(4)施工用电维护班(组),必须配备足够用的电气绝缘工具,并按电气试验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试验,严禁他用。

(5)严禁个人乱拉乱接电源。配电室和现场的开关箱,开关柜应加锁,钥匙由维护人员掌握。

(6)遇雷电、暴风雨、雪等不良气候时,应停止室外工作。

8.2.2.2临时供电

(1)临时发、配、变电站应设围栏(墙)防护,并设立标志,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

(2)在电力设备(线路)上工作,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①工作许可制度,在电力工作中许可办理工作票手续的值班员,在完成现场的安全措施后,应会同工作负责人到现场重新检查安全措施,证明需要工作的设备确定无电压,并指明带电设备的位置和注意事项,同工作负责人在工作票上分别签名,完成许可手续后,方可开始工作。

②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负责人就是工作人员的监护人。在完成工作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应向工作人员交代现场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停电设备和其它注意事项。监护人员必须始终在现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在全部停电或部份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以下安全措施:

确认已切断电源;检查施工设备上有无电压;装设短路地线;在工作地点悬挂标志牌;

8.2.2.3防雷保护

(1)配电所应装设独立避雷装置。

(2)施工现场及临时生活区的下列设施均装防雷保护装置。高度在20m及以上的井字架、大架子、塔吊、高大机具、烟囱、水塔以及在施工的高大建筑工程等。

(3)就位后的大钢模板应及时与建筑物接地线连接。

8.2.2.4停电作业

(1)停电作业应执行工作票制度,严禁双方约时停送电。

(2)接到停电通知后,先验电,确认无电,立即在施工段两端装设接地线后方可施工。工间休息时不得破坏接地线。

(3)施工结束后,由负责人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人员全部撤下,方可拆除接地线,人员不得再蹬杆施工。

(4)工作结束后,施工负责人应立即向工作许可人报告,工作许可人接到完工报告,并与记录核对无误后,恢复送电,新线路送电前应向有关单位发出正式送电通知。

8.2.2.5带电作业

(1)带电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2)严禁同时接触带电体和接地体,以及同时接触两个带电体。

(3)高低压同杆架设,与高压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误碰高电压设备。

(4)断开导线时应先断相线,后断零线、接续导线时顺序相反。

(5)低压带电作业时,不得带负荷接续导线。

(1)起吊、装卸、搬运工作应统一指挥,采用呼唤应签制度。

(2)运输时严禁人货同载。电缆盘装车时不得平放,装后应加固。

(3)人工装卸电缆所搭跳板,必须是能承载的坚实木板,坡度不应大于1:3,跳板中部须加支架,跳板前方不得站人。

(4)汽车装运电杆时,电杆不得压在驾驶室和后挡板上,电杆应用绳索绞固在车架上。电杆两端应悬挂超长标志旗。

(5)车未停稳不得卸杆。当分散卸车时,每卸完一处,必须将车上剩余电杆绑扎牢固后才能继续运送。

8.2.4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标准

8.2.4.1高处作业的级别

(1)高处作业高度在2m至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二级高处作业。

8.2.4.2高处作业的规定

(1)凡是离地面2m以上的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不适宜高处作业的人员,如患有精神病、高血压、严重贫血、颠痫、眩晕、心脏病等人员,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②作业人员上下脚架要安设爬梯,不得攀登脚手架上下,更不允许乘座非乘人的升降设备上下。

③脚手架临空处应设置栏杆或挂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④安全网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⑤高处作业区的风力为六级(包括六级)以上时,在攀登和高处等作业中,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有牢靠的挂钩设施,严禁在腰间佩戴安全带,而不在固定的设施拴挂钩环。

(2)作业前对工具进行自检,在支架、模板上工作前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利用拉线上下杆。作业所需工具材料应用绳索传递,严禁上下抛掷。

(3)高处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4)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桁条、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并专人负责。

(1)焊接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钳和焊接电缆的绝缘是否有损坏的地方,焊机的外壳接地和焊机的各接点接触是否良好。不允许未进行安全检查就开始操作。

(2)在狭小空间、船仓、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为防止触电,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最好两个轮换工作,以便互相照看或监护。

(3)身体出汗后而使衣潮湿时,切勿靠在带电的钢板或工件上,以防触电。

(4)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5)在带电情况下,为了安全,焊钳不得夹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将焊接电缆挂在脖,颈上。

(6)推拉闸刀开关时,脸部不允许直对电闸,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烧伤面部。

(7)在改变焊接接头,更换焊件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更换保险装置,焊机发生故障需进行检修,或转移工作地点搬动焊机,以及工作完毕或临时离开工作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

(8)运行中的压力容器、管道或受力构件上严禁施焊或切割。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9)储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将残留物清洗干净,打开孔盖,方可进行。

(10)施焊、切割完毕应检查操作场确认无起火灾迹象后,方可离开现场。

(11)在高处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下方不得有易燃物。

(12)搬运氧气瓶时不得剧烈震动和碰撞。

(13)严禁将氧气瓶同易燃、易爆、油脂及带油污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运输。其距离不得小于10m(明火也一样)。

(14)不得用明火检查氧气瓶是否漏气。

(15)严禁使用无齐全可靠安全装置的乙炔发生器。

(16)移动式乙炔发生器不宜在室内使用。

(17)严禁将移动式乙炔发生器放在锅炉房及制氧机、空调机等的吸气口附近和高压线下方作业。

(18)乙炔发生器冻结时,严禁用明火烘烤。

8.2.6 预应力工程中的安全措施

(1)在各工序施工前,所用的机具和支架必须仔细检查,确认无问题方可进行操作。

(2)张拉工作属高空作业,必须按高空作业要求,实施安全措施与事前对脚手架等进行检查且带安全带,设置安全网。

(3)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后方严禁有人站立、穿行,不得堆放重要物品。

(4)张拉工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提醒注意。

(5)应配置对讲机,保证两端张拉及时联系。

(6)长束整捆穿束时,必须保持两端平衡以免偏载,并要检查穿束架,放束架等是否牢固、安全。

(7)张拉人员,压浆人员必须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具。

(8)张拉后的钢筋管道压浆前严禁碰击,踩踢,压浆时也要避开钢筋端部,以防钢筋突然断裂伤人。

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环保水保设施严格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完工、不留后患;施工废弃物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包人要求规定数值。临时用地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数量内,力争减少,节约用地;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把本工程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速铁路达标工地。

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9.2.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施工过程中采取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环保水保设施严格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完工、不留后患;施工废弃物排放、地面排水及排污等,不超过国家及地方政府要求规定数值。临时用地严格控制在批准的数量内,力争减少,节约用地;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保护水资源环境,保护绿地和植被,杜绝水土流失,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详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框图”

根据工程特点,详细调查施工驻地、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环境概况,采取有效措施以预防和消除因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把施工对环境、邻近单位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工区负责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下达、实施和考核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力、利益和义务有机结合。

9.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对施工工人进行保护动植物的教育和培训,明确保护责任,合理保护植物资源。

在施工过程中严禁破坏征地界以外树木和其他植被。

暴雨来临前不能实施永久性防护措施处,将在动土点或其他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设置临时防护设施,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临时占地,将原有表层熟土(约50cm)收集起来统一堆置,并播撒草籽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待施工完毕将这些熟土恢复和整理。

2)水质及水利设施保护

为保护工程所在地区的水质和水利灌溉设施,采取如下措施:

油类、漆料等化学品不堆置于河流、鱼塘及饮用水井附近,备有足够遮盖的帆布,防止雨天化学品随雨水进入水体。

收集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物理或化学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制定位置,防止其直接流入河流和灌溉渠中。

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石块阻塞河流、水渠或灌溉排水系统。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控制施工产生粉尘、废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配备一定数量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处理,以减轻扬尘污染;

水泥等易洒落散装物料的运输,采取防风遮盖措施,尤其在干旱和大风天气,以减少扬尘。

4)连续梁施工场地环保措施

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清理;

严禁各种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鱼塘、湖泊等自然受纳水体;

确保饮用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随时保持施工营地的整洁、卫生、有序。

DB4102/T 014-2020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安装使用要求.pdf临时工程用地按照批准的施组设计规划、业主要求和当地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

临时工程设施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因工程施工而堵塞的沟渠、河道予以疏浚以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流水畅通。

生产、生活房屋的四周设通畅的排水系统,并对空地进行绿化,同时混凝土拌和站、料场、料库采用20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场地硬化,减少水土流失。

拌和站施工产生的废水,采用多级沉淀池过滤沉淀,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

冲洗拌和站及沉淀池中的废渣,集中弃往设计指定的弃渣场,完工后统一对弃渣场进行复耕或绿化。

施工营地、场地、便道在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原貌,或按业主要求办理。

3、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广州市番禺区新砺江水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8、环境保护质量体系框图

8、环境保护质量体系框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