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案(冲击钻)

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案(冲击钻)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36.5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方案(冲击钻)

⑴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

⑵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果沉淀厚度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3~5分钟,使沉渣悬浮。

⑶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

⑷灌注开始后,须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下混凝土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当导管提升到料盘接头露出孔口以上一定高度后,拆除1节或2节导管。此时,暂停灌注,先取走漏斗,重新拴牢井口的导管,并挂上升降设备,然后松动导管的接头螺栓,同时将起吊导管用的吊钩挂上待拆的导管上端的吊环,待螺栓全部拆除吊走被拆的导管九江市城区两湖治理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将混凝土漏斗重新接到井口的导管上,校正好位置,继续灌注。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以10分钟控制。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人身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⑸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⑹当混凝土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时,为防止钢架骨架被混凝土顶着上升,可采取以下措施:

a.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

b.当混凝土面接近和初进入钢筋骨架时,保持较深埋管,并徐徐灌入混凝土,以减小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的冲击力;

c.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骨架1~2米以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从而增加混凝土对钢筋骨架的握裹力。

⑺为确保桩顶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加灌0.5m。混凝土灌注到接近设计标高时,工地施工人员要计算还需要的混凝土数量(计算时应将导管内的数量估计在内),通知拌合机按需要数拌制,以免造成浪费。

⑻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会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的情况,这时可以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拨除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在桩头上形成泥心。

水下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采用挖土埋置的方法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同时避免水下混凝土成桩后长时间暴露遭受破坏。待养护龄期达到28天(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其强度不小于15MPa),开挖桩头,将桩基顶面的浮浆凿除至设计标高,切除声测管,进行超声波检测,ZCK0+126.5中桥桩基(左桥台桩基和右桥墩桩基)声测管布置形式如下:

声测管底部与桩基底部齐平,顶部超出桩顶设计标高50cm。

桩基成桩质量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法,当成桩质量为I类桩时,表明成桩质量良好,可以进入下道工序;当成桩质量为II类桩时,采用钻芯取样的方法复测;当声测管堵管无法声测时,采取钻芯取样检测成桩质量。

待检桩完成且质量合格后,用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拌制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5~0.55左右,稠度控制在14~18s之间。通过制浆机置备水泥浆,制备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泥和水的用量,充分搅拌,保证均匀性、均习性。对声测管进行注浆,注浆时,每个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7.07×7.07cm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并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注浆质量评定的依据之一。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

(1)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

(2)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

钢筋笼安装须严格执行以下操作程序

(1)钢筋笼定位:根据预先复测的护桩,保证桩位中心与钢筋笼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2)钢筋笼骨架底面高程:钢筋笼骨架底面高程,根据规范要求,底面高程满足±5cm。

(3)钢筋笼安放稳固措施:在钢筋笼定位及底面高程确定后,在护筒周边等间距焊接4根吊拉钢筋,使钢筋笼处于自由垂直状态。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及时灌注水下砼,其间隔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以防沉淀过厚和塌孔。

6.3钻孔灌注桩混凝土

(1)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等原材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水下施工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并达到评定标准。

A水下灌注的砼必须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其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塌落度宜为180~220mm,每立方米砼中的水泥用量不少于设计配比用量,配合比的设计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B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干净的中、粗砂,砼搅拌中砂率控制在40%~50%。水灰比宜为0.5~0.6,水泥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粗集料粒径为5~40mm。水下砼可适量掺加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等),掺用量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C开灌前计算首批封底砼用量,确定储料斗容量有足以将导管的底端一次性埋入水下砼中1米以上深度的砼。

D随着砼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砼面以下一般保持2~6米,严禁把导管底提出砼面,避免造成断桩。在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填写好水下砼灌注记录。

E水下砼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此灌注前应有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及辅助措施,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以及导管堵塞等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同时做好记录。

F提升导管时应避免碰挂钢筋笼,砼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砼灌注速度应缓慢进行,当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内3~4米,再提升导管,使导管底高于钢筋笼底端,以免钢筋笼上浮。

G应控制好最后砼的灌注量,使灌注完毕的砼顶面在凿除浮浆层后,满足桩顶标高设计要求,确保桩身质量。灌注后的桩顶标高应控制在设计桩顶标高以上0.5米。

H每根桩要制作五组试件,每组三件。试验工程师要随机抽检砼的各项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特点,项目部选择对桥梁钻孔灌注桩基施工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负责现场的施工组织,并从项目部抽调专业质检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我项目部根据施工工作量和工期进度计划,制定一系列机械进场保证措施,确保不因为机械不足、机械损坏而耽误工程进度,并加强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以完好的施工机械确保工程质量。

(1)坚持质量检查制度,按制度进行日常、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结果进行验证。

(2)在施工过程中,对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个操作工人,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即:施工前,施工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指导施工,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关键点,进行连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自检合格后,按质量管理程序报检。

(3)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做好施工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有专职质检工程师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4)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实行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测量复核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严格质量控制。

(5)严格施工纪律,确保按照规范及设计施做。

7.4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1)采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拌合设备及运输设备,及必备的混凝土输送设备。

(2)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开工前对材料进行含水量检测,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4)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填埋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合格。

7.5质量管理机构框图

7.6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A钢筋必须按照不同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置识别标志。钢筋堆置在棚内,并加高至地面以上20cm。

B钢筋表面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C钢筋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使用前调直。

A钢筋纵向接长采用套筒连接,连接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连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执行。

B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100cm的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面积的50%。

8.3钢筋笼运送、安装

A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加工采用场内集中加工,炮车运送至现场,采用吊车吊放安装。

B钢筋笼吊装时,防止钢筋笼变型,或箍筋脱落。钢筋笼吊放安装时,要严格安装,放样出的桩中心保证定位准确。

导管安装前要检查其内壁光滑度,并编号,标识尺寸,做好记录。最下一节下口不设法兰,使拔管不带动混凝土,然后依次安装管节。在考虑孔底悬空20~40cm后,计算到卡盘顶面的高度,以便最上几节用0.5m、1m、1.5m管节调整导管长度。导管接口法兰面须平整,两法兰盘间须垫合适的橡皮胶密封圈(3~5mm),并在密封圈两面均匀的涂上一层黄油,以利密封。导管应放在孔中心。在导管上口接贮料斗,贮料斗在使用前应用水浇湿,拔塞的千斤绳上端应扎在贮料斗顶口。布置好贮料斗、混凝土运输车和吊车等的位置,以便操作,进退自如。准备工作应尽量缩短时间,减少孔底沉淀。

灌注前,控制孔底沉渣厚度,如大于规定,进行第二次清孔,但要注意稳定孔壁,防止塌孔。

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均匀性,坍落度控制在180~220㎜,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少于设计配比用量。混凝土运到灌注地点以后,应检查均匀性和塌落度,如不符和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每根桩要制作五组试件。

贮料斗装满混凝土时,拔塞灌注首批混凝土。拔塞的同时继续在料斗内放混凝土,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深不得小于1m。用吊斗灌注顺利后,应立即拆除贮料斗,在导管上口接漏斗,使混凝土运输车直接对导管口灌注,以减少环节,加快灌注速度。灌注过程要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并经常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并做好灌注记录。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严禁把导管提出砼面,避免造成断桩。探测孔内混凝土面标高要尽量准确,测锤宜用5Kg左右的铁质平底锥形体。

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使导管埋深稍大,并减慢灌注速度,以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力,混凝土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孔内溢出的泥浆应通过泥浆槽回收到泥浆池内,防止环境污染,也可重复使用。灌注接近桩顶时,由于混凝土冲击力的减小而堵管,可采用抬高灌注点来增大压差灌注。最终灌注高度应比设计桩顶高出0.5m以上。最后一节导管拔出时,要缓慢进行,防止造成桩顶泥芯。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拆除的导管,最后全部清洗堆码,以便下次再用。灌注完成后,拔出护筒并冲洗干净待用。

9钻孔灌注桩雨季施工措施

雨季期间做好材料的订货、进场、检验、保管工作。材料配件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书,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确保工程质量。      

l 、钢材管理:施工用的钢材主要为钢筋,桩基钢筋笼加工好后,运至现场,存放时应设置专用区域,摆放整齐,做到上盖下垫:上部采用防水布覆盖,底部垫起高度不低于0.2米高,防止雨水的侵蚀。

2、焊材管理:焊材(主要为电焊条)必须入库保管,材料员应确认焊材的牌号、规格、入库量、有无损伤等。焊材在使用前不得打开包装,以免受潮变质。

3、混凝土灌注:在混凝土灌注期间,大雨来临时不得灌注混凝土。如灌注混凝土期间突临降雨,应准备足够量的防雨苫布,以保证混凝土连续灌注。

4、拌制混凝土的原材:砂、石等集中堆放在原材存放区,存放区受雨水影响的,拌制混凝土前须测定原材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

9.2临时用电管理措施

1、现场用电线路要保证绝缘性良好,重要地段应埋地设置,电源开关箱要有防雨设施。配电箱、电缆线接头、电焊机等必须有防雨措施,防止水浸受潮造成漏电或设备事故。所有机械的操作运转,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雨季施工期间应加强教育和监督检查。现场施工人员在焊接作业时要注意防滑、防触电,加强自我保护,确保安全生产。

2、必须保证施工现场的电气开关闸刀、插座、插头的完好,如有破损及时更换,施工完后,要做到人走拉闸。

3、降雨天气禁止电工登杆作业,禁止倒闸操作,雨天抢修电路施工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要保证良好的供电线路必须有漏电保护器,潮湿作业施工照明用电必须采用安全电压。

4、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施焊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有防触电保护用品。

9.3场区道路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应进行必要的硬化处理(垫渣土、碾压、钢板等),做到坚实平整。除场地现有临时路以外,对于桩施工场地准备钢板垫道以保证混凝土运输车通行到位。

2、施工作业场地应根据场区的特点,设置集水坑,场地积水时应采取机械排水和人工疏导排水结合方式。保证作业场地不积水。防止雨后出现异常和塌陷。做到雨停水散,不影响正常施工。

1、降雨来临之前或降雨后技术人员应及时对施工桩位、轴线加强复核检查,防止由于雨后带来的场地湿陷造成较大的偏差,确保桩位的准确性。

2、随时检查进场的混凝土的均匀性、塌落度,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10水、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10.1施工水、环保管理体系框图

(1)开工前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2)施工临时排水和系统排水相联系,避免重复建设和保证排水通道的连续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施工用车辆(如砼罐车等)保养,减少尾气排放量。

(4)配备专门洒水车沿施工便道进行洒水,减少粉尘污染。

(5)按规定对施工所需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现场使用的设备具有良好的机况。

(6)工作期间暂停使用的机械设备,停机或将油门调至最小。

(7)利用施工设备上的静噪器,并在施工期间正确维护。

(8)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尽量减少施工对附近居民的不利影响。

(1)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和油水分离池,进行处理后并测试其PH值达到中性后方可排水。

(2)设置废弃物收集点,废弃物品集中堆放,定时清理,避免进入附近的沟渠、河道,影响水质。对施工中使用的有毒化学材料,采取相应的防泄漏措施,远离河流,妥善保管堆放,避免浆液污染当地水质。

(3)对施工机械定期进行检修,以免油料泄漏污染水体。

(4)施工排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

(1)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爱护群众,保护群众利益。坚持互利原则充分调动地方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地方人力、物力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工地始终做到整洁有序、文明施工、工完料尽,保护当地水资源,避免造成损失。

(3)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增强文明施工意识,树立企业文明礼貌施工形象。

(4)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修建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合理布局,尽量不占良田,施工现场及时完成“三通一平”: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文明工地。

(5)施工现场设置四牌三标,标明建设项目名称、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名称和责任人。

(6)施工现场内施工用电安装规范、安全、可靠,排水设施畅通。各种材料堆放整齐,标牌明确,不同材料不混放。

(1)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

(2)加强各工序施工之间的协调工作

施工前按计划作出各工序详细的每周或月计划,项目经理部统一管理,按照作业计划经常进行检查,若偏离制定的计划进度,及时进行调整。

(3)坚持工程交班会制度

项目经理部召开工程会议,检查落实施工实际进度情况,分析和预测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各班组坚持每日下班前的碰头会,检查当日完成的工作量,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部,把工程进度计划层层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4)加强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

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和质量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心,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这是保证工程按计划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与利用率。

建立激励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关心职工生活,搞好后勤服务,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1)现场钢筋摆放整齐,防止钢筋头伤人。

2)多人合抬运钢筋时,起、落、转、停动作必须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

3)调直机调直钢材时,手与滚筒应保持一定距离,机器运转中不得调整滚筒,严禁戴手套操作;钢筋调直到末端时,人员必须躲开,以防甩动伤入。

4)用弯曲机制作钢筋时,钢筋要贴紧档板,注意放入插头的位置和回转方向,不得开错。弯曲长钢筋应有专人负责,并站在钢筋弯曲方向的外面;更换插头、加油和清理,必须停机后进行;严禁制作超过本机规定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

5)除锈机对钢筋进行除锈时,应带口罩和手套,带钩的钢筋严禁上机除锈;除锈应在钢筋基本调直后进行,操作时要放平握紧,站在钢丝刷侧面。

6)切断机切断钢筋时,手与刀口距离不得小于15厘米,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切长钢筋应有专人扶住,操作时动作要一致:切短钢筋须用套管或钳子夹料,不得用手直接送料;机械运转中严禁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的短头和杂物。

1)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电焊中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3)电焊作业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规定。

4)每台电焊机要设置漏电保护器和二次空载降压保护器,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闸时,应带手套侧向操行,进出线两侧防护罩完好。

5)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金属外壳应有接地,进出线应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线端应用铜接头焊牢。

6)焊机与开关箱距离不大于3m,保险丝的熔断电流应为该机额定电流的1.5倍,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并配专用触电保护器。

7)施焊场地周围要先清除可燃、易燃物品(包括可燃杂物、废料),设置警戒,不准行人通过或停留,指定专人带灭火器进行监护。

8)在潮湿地点施焊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干燥木板上。

9)作业中,必须戴防护眼镜、防护罩,穿胶(皮)鞋、长袖衣裤,戴皮手套,更换焊条时也应戴手套。

10)更换场地移动电线时,应先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电线登高。

11)清除焊渣,也要戴防滑眼镜或面罩,面部不应对正焊纹,防止铁渣飞溅入眼伤人。

12)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有隔光板。

13)暂停作业,应将焊钳挂起,不得放在地面或潮湿场所。

14)工作后,应切断电焊机电源,收好电缆线和焊钳,检查作业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牌,并不得擅自拆除。

2)人工与机械交替作业,密切协作,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3)定期对行车便道进行修整,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4)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甘肃省合作市,属于高原地区。在高原地区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明显加剧。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13.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透视、心电图检测。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a.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b.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c.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d.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e.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a.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

b.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c.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5)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

a.正确认识高原。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紧张的恐惧心理;

b.保证能量供给和充足睡眠。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大脑在保护性抑制状态下对低氧耐力增强。因此,应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睡眠;

c.避免过度疲劳和烟酒过量。劳累和剧烈运动会使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是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吸烟会加重缺氧;高原过量饮酒比平原危害更大,需消耗更多的氧,加重机体缺氧。

d.重视药物预防。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其中以西洋参效果较好。

(2)伤病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伤病员病情严重,可将伤员下送至海拔低的地区继续治疗。下送伤病员首先要全面分析病情,考虑当地的医疗设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具备下送条件,如交通工具、途中继续治疗的可能性、气象和道路情况等,需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再慎重决定留治还是下送治疗。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首先就地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途中没有生命危险时方可下送。

b.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地治疗无条件,或仅有小量出血,但反复发作,未能明确诊断者可下送。

c.对胸、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应积极抢救。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下送。

d.胆道急性炎症和急腹症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血压平稳,在坚持途中治疗的情况下尽快下送。

e.对发生休克的伤病员,经抢救至血压平稳,休克纠正后1~2天,在补充有效循环量,保证途中继续治疗和给氧的情况下,下送治疗。

f.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性骨折、骨盆尿道损伤等,经抢救处理,给予必要的止血、固定、牵引,待休克纠正后可下送。

g.严重冷损伤和烧伤应处理保护创面,基本纠正休克,尽快下送。

h.其他慢性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确因在高原治疗有困难,经全面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批准后可下送。

病情危重,下送途中有生命危险,伤病情不允许,应积极就地组织抢救治疗。同时尽快请求有关部门根据伤病员情况派出医疗队或有关专家,携带药品器械共同就地抢救。对下列疾病未稳定前禁忌下送。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心衰,病情未能控制者甘06J1-1甘06J1-2:工程用料隔声楼面及轻质隔声墙.pdf,急性心肌梗死处于危险期。

b.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倾向者。

c.胸部损伤,骨折并发张力性气胸;脑外伤并脑压升高;颈椎、脊椎骨折,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未经必要固定处理者。

d.急腹症,病情急重,有休克倾向者。

a.说明伤病情况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b.说清伤病者所在地方,附近环境有何特征;

d.通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地下连续的墙施工方案,将救护车进入工地途中的障碍及时清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