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园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审查后修改)

玫瑰花园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审查后修改)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35.4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玫瑰花园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审查后修改)

1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的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2按规范要求对机械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机械操作工持证上岗,工作期间坚守岗位DB15/T 496-2011 日光温室建造技术标准.pdf,按操作规程操作,遵守劳动纪律。

4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5机械设备应按时进行保养,当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有关部门应停止其使用。

1、土方施工期间必须进行土体深层位移、水平变形的监测、围护体位移及内支撑监测。

2、对周围建筑物沉降级水平位置进行观测,并做好一天一记录,记录真实、准确。

(1)基坑四边每边至少设8个观测点,周边原有建筑靠基坑一侧的外墙面各设3个观测点,开挖前作第一次观测,作为原始数据,每天开挖一段观测一次,开挖到位后每天观测2次,如变化很小,则每三天观测1次,如有加速现象则每天观测多次。

(2)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周围构筑物、各种管线的沉降、裂缝的产生和以及,基坑的水平位移。雨天可能加大基坑不稳定性,如果遇下雨天应加强观测次数。

(3)围护桩和桩后侧土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的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压顶梁及围护桩后侧土体的沉降观测。

(5)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的轴力随土方开挖的变化情况。

(6)竖向抗滑桩的垂直倾斜位移。

1、边坡在土方没有开挖前进行监测点设置,

5.52、技术标准和依据(相关规程、规范)

2、基坑开挖前会同建设单位及建设单位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边坡)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现场监测,并做好现场监测记录。

3、基坑(边坡)工程监测应从基坑(边坡)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土方回填完毕或支护体施工完成,且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4、沉降和位移观测十分重要。基坑护壁的位移是慢慢发展的,随着土方开挖的加深而逐步有所变化,基坑开挖前要设置好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坑壁位移和周边道路、建筑的沉降、位移情况。如有异常(沉降变形加速、坑边裂缝加宽等),要及时向技术主管报告,以便快采取加固补救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53、坐标和高程系统

观测点坐标系为毕节市坐标系,其坐标为K1X=23012.354Y=29026.130Z=1491.264;K2X=23015.130Y=29036.601Z=1491.266;K3K=23031.714Y=29171.474Z=1494.610;以上三个坐标为本工程控制坐标,同时也作为整个项目的观察控制基点。

5.35、监测方法及要求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比较观测结果,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0.5mm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

另者,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第二,前后视距≤30m;

 第三,前后视距差≤1.0m;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5.36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

(1)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

(2)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3)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4)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5)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5.37、变形观察周期

一、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工时,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各观测一次,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次数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在竣工后,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项目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的沉降量不大于2倍的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5.38、施工组织及安全措施

监测点应设在便于观测得地方,监测小组由4人组织,在观测前由测量工程师组织测量小组认真阅读测量文件,明确测量任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在基坑开挖和边坡施工过程中,每天对周边建筑物基坑及边坡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存在隐患立即组织开专题会议,研制处理方案并上报相关部门。

5.310、监控监测程序控制。

(一)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支护结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二)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三)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四)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地铁及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一)基坑内外情况观察。

(二)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约100个点。

(三)地下水位监测:水位井观测浅层水井共28孔,观测深层水井共36孔。

(四)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测斜)。测斜管布置:共计布设38根测斜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共布设78点。

(五)基坑回弹监测:25个点。

(六)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4个点位。

(七)立柱变形监测:2个点位。

(八)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监测:约62个点。

(九)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约63个点。

(一)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

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参照上述内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

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2、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二)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半厘米分划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测,I<15"。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6.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项目经理部主要成员及各部门主要职责

(2)参与建设单位的合同谈判,并认真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

(3)做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的协调工作。

(5)指导商务经理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6)参与制造成本的编制,加强项目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编制实施《项目质量计划》,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政策,协助项目经理主抓技术、质量工作。

(2)主持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重要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3)主持图纸内部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及重点技术措施交底。

(5)组织安排技术培训工作,保证项目工程按设计规范及施工方案要求施工。

(8)保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之间密切联系与协调工作,并取得对方的认可,确保设计工作能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2)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

(4)主抓施工管理工作,控制生产要素的综合平衡以及机电安装工程交叉作业、综合平衡,以确保工期如期实现。

(5)严格执行项目质量计划及质量验收程序,保证施工质量及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6)组织工程各阶段的验收及竣工验收工作。

(7)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8)严格执行安全文明管理办法及奖罚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9)组织生产系统信息反馈及各项工作记录。

(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对项目进行施工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3)负责组织大、中、小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出厂协调管理,监督维修和保养等后援保证工作。

(4)负责编制工程总控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及统计工作,控制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安排。

(5)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和试验管理。

(6)负责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并向现场经理及总工程师提交调查结果和分析,根据处理方案监督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

(7)及时配合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工程信息资料。

(1)执行公司要求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安全活动计划,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2)贯彻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各分包的月、周、日安全活动,并落实记录。

(3)参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工作。

(4)负责现场安全保护、文明施工的预控管理。

(5)协助综合办公室进行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培训,检查持证上岗,并办理入场证件。

(6)定期组织现场综合考评工作,填报汇集上级发放各类表格,并负责对综合考评结果的奖罚执行。

(7)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内业资料及本部门的各种台帐。

(8)对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单并进行复查。

(1)贯彻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工艺标准、质量标准。

(2)严格执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行使质量否决权。确保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和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

(3)编制项目“过程检验计划”,增加施工预控能力和过程中的检查,使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

(4)负责分解质量目标,制定质量创优实施计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5)监督“三检制”与“样板制”的落实,参与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同时进行标识管理。

(6)不合格品控制及检验状态管理。

(7)组织、召集各阶段的质量验收工作,并做好资料申报填写工作。

(8)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跟踪检查,直至达到要求。

(9)按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记录文件的记录、收集、整理和管理。

(1)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及季节性施工措施的落实。

(2)编制各项施工准备计划(季、月、周配套计划)。

(3)组织施工方案和重要部位施工的技术交底。

(4)负责施工技术保证资料的汇总及管理。

(6)负责编制工程质量计划。

(7)负责日常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处理。

(9)负责计量器具的台帐管理,进行标识、审核。

(1)负责所有施工资料的整理保存。

(2)负责和业主及监理方来往资料的接收、保存。

(3)负责竣工资料、竣工图纸等建挡保存等。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见附图)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总体部署和工期计划的要求,在我公司范围内,选派与公司有多年合作经历的,具有同类施工丰富经验的队伍。所有进场工人均进行进场安全教育,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现场定期对场内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在教育。所有进场工人必须具备身份证、外来人员务工证、健康证等相关证件。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部署,我公司在本项目劳动力动态管理及计划上,有针对性的做出如下安排。

2、在做好上述计划落实工作后,应另外做好施工劳动力安排预备计划,以备在必要时能够随时召集调用,作为确保合同工期的一项必要措施。

3、根据班组所承担的施工项目要求及其劳动力技术、质量、施工管理协作能力等,以公司内部施工管理目标为依据。

5、充分发挥我公司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将有关施工队、班组由项目经理部及其管理人员按工序、分区域、交叉施工做出详细安排,并将其它专业劳务分包单位一并纳入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体系,确保工期、质量目标实现。

6、对施工人员所需的生活后勤条件做出充分的考虑安排,包括通信、饮食、清洁卫生、季节变化适应等方面,以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全力投入施工工作,确保施工进度和管理的需要。

7、在本工程施工期间,根据工程进度需要,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及所属施工人员取消节假日、休息日,在必要时采取双班制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工期。

8、对现场的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审查合格的也必须做好技术安全交底、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9、对已进场的队伍实施动态管理,不允许其擅自扩充和随意抽调,以确保施工队伍的素质和人员相对稳定。

10、未经项目经理部质量、安全培训的操作工人不允许上岗。

11、加强对施工班组的管理,凡进场的施工班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质量、安全的管理生产人员。

6.3劳动力安排保证措施

劳动力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管理的任务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有关劳动力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智慧、监督、和调度,从而协调职工的工作,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

1、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

2、正确执行定额,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3、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节约、控制使用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完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制定劳动力调配管理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4、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合理定额水平,监督劳动定额的使用。

5、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控制工资限额,搞好工资分配,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6、编制劳动计划,确定计划期内劳动力的需要量,随着施工过程进展合理调整劳动力,保证劳动的协调和合理使用。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1、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技术进步。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及建筑技术的发展。

2、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组织生产。

3、改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劳动组织,形成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以及工种之间的分配和协调的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加强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使所有参加生产的职工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我公司准备本工程施工高峰期投入近150人左右,其中高级工所占比例约为60%;中级工所占比例约为25%;普通工所占比例约为15%。

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如下:

一期土石方开挖及边坡支护工程劳动力计划表

5人特种工、15普通工人

标高观测控制(施工员)

8人技术员、10人普工

6.4加强多边合作和协调和沟通

(1)、与业主、监理单位的协调

服从业主对本项目的宏观控制安排。我方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单位的关系,加强沟通和联系。

(2)、与设计单位的协调与联系

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保持与土建设计单位和边坡支护设计单位的协调与联系,及时处理设计图纸问题。根据基坑支护设计要求,要求业主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本基坑的监测工作。

某水电站黄河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doc(3)、与供水、供电部门的联系

水、电是施工的基本保证,在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前,对现场进行三通准备,进入施工阶段,联系当地水、电部门,并做好水电使用计划,确保水、电的供给。

(4)、做好各工种间的协调

基坑工程需要多个工种的参与,协调好各工种,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关键。

为保证工地的治安保卫工作的开展,加强与周边治保部门的协调与联系,共同搞好社会治安。施工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树立本公司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密切联系当地群众,对施工所带来的不便或干扰作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DB52/T 1396-2018标准下载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三、土石方开挖、运输路线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