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沈阳四环快速道交通BT项目(路面工程)第二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中铁沈阳四环快速道交通BT项目(路面工程)第二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79.42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中铁沈阳四环快速道交通BT项目(路面工程)第二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2.4.设备保证措施

为保证施工质量,投入本项目的路面施工设备、仪器将是目前国际一流装备;操作人员,都是具有大中专文化,经严格培训有丰富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凝土质量,是通过试验指导生产和检验来保证的。投入本项目的关键试验设备有:马歇尔测试仪,沥青含量仪,电脑控制,数码自动显示。以确保试验室配合比的准确性和频繁日常抽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引进4000型原装进口沥青混凝土拌和楼,可以电子计量,电脑自动控制,冷料分9个仓,分级更细,合成级配更好。确保配料准确,拌和均匀。

摊铺机:(底)基层引进ABG423薛家村拆迁安置房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面层引进ABG8820摊铺机,配置非接触式浮动基准梁,用于提高面层平整度。

压路机:本项目引进先进的双驱双振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及大吨位的胶轮压路机,确保路面压实度。

2.2.5.混合料的质量保证措施

水泥:主要作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主要试验设备如搅拌机、稠度仪、煮沸箱、雷氏夹等符合规范要求。

细集料:选用级配合格、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机制砂,细集料需搭棚覆盖以防水防尘,其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粗集料碎石:其级配、粒径、压碎值等指标严格满足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

配合比由试验中心和工地试验室负责设计和管理,根据不同的结构、不同部位、不同的强度等按规范的规定分别进行设计。配合比选定后,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制作试件试验,确保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

3)拌和时,配齐计量设备,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制混合料。

2.3.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

2.3.1.防止基层表面离析

优化配合比设计,使得混合料的级配更科学合理化;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装料车装卸料方法、摊铺机螺旋位置;摊铺后局部离析处采用人工补撒料。

2.3.2.防止沥青面层松散、车辙

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需做到以下几点: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

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

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沥青路面的车辙:优化配合比设计,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控制各项指标,尤其是压实度,在混合料摊铺后及时在高温时碾压,取得最佳碾压效果。

2.3.3.SMA沥青玛蹄脂施工油斑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在SMA路面摊铺、碾压成型过程中,路面可能会出现油斑。产生油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较远,SMA混合料中骨料与沥青产生离析;

(2)SMA混合料温度过高,改性沥青发生老化;

(3)纤维掺加剂拌和不均匀;

(4)拌和时间太短,SMA混合料拌和不够充分;

(6)压路机碾压遍数过多,使路面超压;

(7)拌和料(特别是纤维掺加剂)及路表含有一定的水份;

(8)摊铺机等料时间过长及运料车积压过多,发生沥青析漏。

措施:加强机械设备日常检修确保其运转稳定,加强拌和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合料拌料准确;分设两个沥青拌和站以缩短运距减少运输时间,减少骨料与沥青离析。

设专人负责碾压监控,以避免出现过压现象。

摊铺中出现的油斑及时铲除并用热料填补;碾压中出现的油斑,及时在油斑区域洒机制砂。

2.3.4.防止路面推移、壅包、波浪

推移、壅包、波浪往往产生在行车道上,由于长期荷载作用下,因基层与沥青面层粘结力较差而产生推移,推移严重时会产生壅包、波浪等破坏。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再者,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

2.3.5.底(基)层控制要点

1)严格按技术要求和监理程序进行原材料试验和混合料组成设计。

2)加强材料进购过程的质量监控,尤其注意控制含泥量等容易对混合料强度造成影响的指标。细集料需搭棚覆盖,以避免灰尘侵入,并避免受雨后含水过大造成所拌混合料含水不均匀现象。

3)施工前对下基层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底(基层)铺筑前必须洒水润湿下承层,以避免与下承层相结处混合料水分散失影响强度生成。

4)在拌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监控灰剂量及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均匀将直接导致成型产品的平整度差或无法压实成型现象,故除正常的试验检测外,拌和站操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随时观测所拌混合料的色泽、含水量及级配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则及时停止拌和并经试验检测确认后纠正。

5)摊铺机后设专人负责,对平整度及离析及时处理,提高基层平整度,为提高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创造技术条件,软弹处则换填新混合料。

6)合格的压实度是底(基)层强度对形成的重要前提,设专人管理碾压作业,以保证压实度及碾压延迟时间符合质量要求,并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超过2小时。

7)良好的养生及交通管制同样是强度生成的重要前提,否则很容易造成其表面松散及强度损失,对路面质量形成较大隐患从而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缩短,配备充裕的水车并设专人控制养生作业,以严格的奖惩措施及完善的质保监管体系确保养生质量。

2.3.6.沥青面层质量控制要点

1)严格按技术规范标准和监理程序准备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沥青混凝土堆料场进行硬化并设隔墙,细集料搭棚覆盖以防水防尘。

拌和时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时间拌和,不得随意缩短拌和时间,以保证沥青能完全裹覆集料,当气温较低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出场温度。一律不准利用回收粉尘代替矿粉,将回收装置阀门切断。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时控制每天混合料的沥青用量,每天分上、下午在后场各取一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及时了解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空隙率、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并作相应调整。

4)避免沥青反复加热以防止老化现象。保证生产改性沥青时的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改性沥青生产后及时使用,在储存过程中需不间断搅拌及或泵送循环以避免离析现象。

5)必须将运输车辆覆盖棉被及蓬布以保温及防水防尘。

尽量保持匀速摊铺以减少停机对平整度造成的影响,摊铺时如需人工补料时采用扣锨法以避免集料分离。

6)碾压过程中用六米直尺逐尺检查平整度,接头、摊铺机停机、压路机换向部位作为检测控制的重点部位,发现不平整则及时采用压路机横压消除。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在于各环节温度控制。

如拌和过程中沥青温度低稠度大易造成沥青在混合料内分布不均或集料裹覆不全现象,集料加热温度过高易造成集料脆化现象,集料温度过低又易导致出场温度偏低现象。故在拌和过程中需加强行拌和设备的日常检修工作,确保拌和设备的各温度传感器工作正常,确保干燥设备的空燃比及风门开度并处于最佳运转状态,以保证集料加热均匀稳定;严格按试验段验证的数据加热集料及沥青,使得出场混合料稳定且符合质量要求。;

因温度偏低则极易导致压实不足及集料压碎现象,从而引起沥青砼强度降低。故施工时尽量缩短运输、摊铺和碾压的时间,确保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完成碾压。

在施工全过程设专人对温度进行监控,发现温度不符要求混合料即做废弃处理。

8)为避免沥青面层路面被污染,确保沥青混凝土层间结合良好,沥青面层之间应进行连续施工。

9)防止混合料温度与颗粒离析的控制措施

(1)拌和机向运料车卸料时,每卸一次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2)选用大吨位混合料运输车。

(3)调节料位传感器,使螺旋输料器的转速尽可能均匀。

(4)正确操作,严禁供料速度忽快忽慢、机械猛烈起步和紧急制动、摊铺速度快慢不匀,以避免新铺面层变形。

10)沥青玛蹄脂混合料中的木质素纤维如分布不均,将导致混合料沥青“析漏”现象;如过度碾压,又将导致“铜钱油斑”现象;如碾压温度偏低,则难以达到压实度要求。故确保沥青玛碲脂混合料各施工环节的温度控制准确,拌和均匀,避免过度碾压及确保高温碾压是其施工控制要点。

设专人管理碾压作业,杜绝压路机漏压及过压现象,注意观测有无集料压碎现象及“铜钱油斑”现象。

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三无”: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水灾事故。

2、“一控”:控制年负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

3、“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3.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3.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2)机构配置:项目部设安质环保部,下设质量安全监察室,施工队设安全室,配置专职安全员。

3.3.2建立全员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见下页《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框图》

明确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营造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安全,人人懂安全的安全生产氛围,创建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生产环境,凝聚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安全生产动力。

3.4.2.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项目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安全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是根本,根本是落实,才能发挥它的行为准则作用,违反者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罚。

3.4.3.加强安全培训与学习

安全培训与学习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他是提高全体建设者安全生产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不仅要进行专业性安全培训,而且还进行普及性安全培训与学习,采取多种多样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如:警示语、宣传板报等)进行培训和学习。

3.4.4.加强施工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手段,也是防止事故发生,减少因安全问题而造成不必要损失的有效办法。结合本标段实际情况,以拌和站、运输、施工现场为安全重点,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活动,按照“三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消除隐患,限期整改。

3.4.5.制定安全费用投入计划

内容包括安全培训、安全防护品及劳动保护的费用投入。

3.4.6.建立专门的特种设备人员档案(花名册)

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再教育,合格后上岗。加强对特种设备和特殊工种的管理,对特种设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使用要求进行使用和检验,消除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对特殊工种采取先培训再上岗的办法,杜绝了无证操作和违章操作。

3.4.7.施工安全措施

1)临时及附属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1)临时及附属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2)临时道路的弃土妥善处理,避免挤压河道、污染水源、危及行车安全,临时道路在险峻处应设立防护石墩和安全标志。

(3)临时房屋防火、防洪和防暑应满足要求,并配备消防设施。

(4)临时供电及照明线路接头牢固,电力安全工具应定期检查。

(5)锅炉等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拌和站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搬运大型构件不得超重、偏载和超限。长大构件挂安全标志,装卸有专人指挥。

2)路面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1)路面施工前先制订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

(2)从事机械及电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3)沥青贮存、加热及混合料的拌制,严格按环保,安全操作规程办理,并设在人员较少,场地空旷的地段。

(4)沥青拌和场注意防火,配备足量的灭火器,并随时检查。

(5)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和常用的救急药品,对施工中出现的烫伤、灼伤能立即处理。

(6)从事沥青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配备及配戴劳保防护用品。

(7)施工现场设专职的安全调度员负责运输车辆的指挥协调。

3)既有道路旁工安全措施

①临近既有道路施工,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作好标志标牌,采用彩钢瓦从中央分隔带封闭隔离,半幅双向通车采用水泥隔离墩和租用交管部门专用隔离筒,在起点及终点设置限速度标志,如原道路照明由于施工需要破坏时,在一侧设置临时照明。特别是跨线桥施工,应专门进行安全防护措施方案设计,报有关单位批准后实施,确保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畅通和施工安全进行。

②施工出入车辆必须按指定线路行驶,不得逆行及交叉行驶。

③进入交通疏导段在路口设置限速标志,施工车辆司机进行专门教育,并与之签订安全责任书。

④桥梁段及匝道路面施工必须有专人指挥车辆,防止车辆倒车疏忽而造成事故。

⑤夜间施工时增加安全员负责安全巡视,配备必要的夜间施工照明设施。

3.4.8.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1)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一级管理由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共青团安全监督岗。

2)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各工序及各工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由各级安全组织检查落实。

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5)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项目施工队对施工班组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级专职安全员对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作好记录。

6)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针对工程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7)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3.4.9安全防范重点

根据本标段的施工特点,安全防范重点为:防止触电、机械伤害、有毒有害气体、爆炸、食物中毒、火灾、交通事故等。

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1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1)建立文明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组织保证体系框图:

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秩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细则,并认真落实,定期检察。

实行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责任制,将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奖金分配挂钩。

实施环境保护计划的主要措施是逐级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责任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环境保护计划中的各主要指标;实施环境保护计划管理所采取的措施;落实责任书的有关考核奖惩要求;并从沿线地表植被、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河流水质保护等方面量化具体环保要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层层签订,将环保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经理部,年终公布目标责任书考核结果,并兑现奖惩。

环境保护计划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经常了解和检查环境保护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对环保计划人员的培训,认真作好环保计划各项指标的统计。

4.2.1制度保证措施

1)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认识,强化参见各方的环保意识。

2)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施工技术细则规定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和水土保持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发包人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

3)临近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的工点、路段要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政府有关规定,严格规定作业程序和施工人员,尽量缩短工期,不因施工作业使其自然风貌、景观受到损害。

4)本工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施工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在施工期间落实环保设计要求,并建立环保检查制度、环保工作记录制度、环保措施审查、临时工程核对优化制度、环保奖惩制度以及环保一票否决制等一整套环保管理制度体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违反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无条件的接受环境监理单位的指导和监督。使环境管理实现程序化、规范化运作,取得实效。

4.2.2防止噪音和扬尘污染措施

1)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动植物和人体损害均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应尽量减少噪音污染,避免夜间作业。对机械设备产生的超分贝噪音利用消音设备减噪。

2)北方风大,采取对集中施工生活场地进行地面硬化、施工便道勤洒水、土石方施工区域配备洒水车洒水等防止扬尘的措施。生活驻地和预制场及钢筋集中加工场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分工区配备洒水车,及时洒水,避免扬尘污染。

4.2.3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营地生活废水就近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中,对于含沙量大且浑浊的施工生产废水,采用沉砂池处理后再排放,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防止油污染地表和水体,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4.2.4维护生态平衡,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使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环保意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避免人为恶化环境。保护红线外的植被、水环境、大气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土壤结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系统。

4.2.5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固定行车路线、便道宽度,限制施工人员及设备的活动范围,尽量少扰动地表、少破坏地表植被。

4.2.7临时工程用地区保护措施

在施工中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的地表种植土推至一旁,覆盖保护,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种植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于今后恢复耕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对裸露地除硬覆盖外,还应种植适合地区的长绿植物等美化措施,使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

工程建设形成的其它裸露地表,均应绿化栽植,防止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源。植物防护措施配置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做到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可适当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在具体布设上防护林带要合理密植,注意乔、灌、草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防护体系。

5.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5.1文明施工保证体系(见下页)

5.2.保证措施及安排

(1)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群众,了解当地民俗,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2)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规章制度。杜绝偷盗、斗殴等违法现象发生。

(3)着装整齐,挂牌上岗;文明施工,防止野蛮作业。

(1)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场地规划,运输道路、材料场库、机械停放场、搅拌场和生活区按照总平面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2)设置施工标示牌,标明工程名称及主要工程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驻地监理单位、设计单位、项目单位、项目经理、工地施工及监理负责人。在标段的起终点设立本标段的施工标志牌(200㎝*130㎝),直到工程交工验收。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图三牌,即:平面布置图和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牌。

(3)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整齐大方。

(4)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扯,供电设施良好。

(5)建筑材料堆码按我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要求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楚,严禁混堆乱放。

(6)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1)搞好驻地绿化、美化,作到驻地建设花园式。

(3)现场食堂按卫生标准配备设施,工作人员定期体检,配证上岗。搞好宿舍、浴室、厕所的卫生。

第十章项目风险高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1.重大安全风险源及控制措施

(1)临时施工用电:未按规范编制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未按规范进行临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审核、审批、施工、验收和记录资料;配电线路未按负荷进行设计、选择;未设计配电装置;未设计防雷装置。

控制措施:按规范编制用电组织设计,开工前进行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审查;按规范审核、审批、施工、验收和记录;按规范设计线路,按规范审查施组;按规范设计配电装置,按规范审查施组;按规范设计防雷装置,按规范审查施组。

控制措施:按设计要求设防护,定期检查维护,使用前验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前验收,并定期检查纠正;电工每月进行漏电保护器试验,记录,如损坏或不动作,更换漏电保护器;执行临电技术规范,按规范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对使用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

(3)维修管理:线路破损(老化);电气设备维修未挂安全警示标识;电线私接乱搭;随意接长电源线或更换插头。

控制措施:使用合格电缆线,维护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定安全用电规程,实施安全教育,定期及不定期检查纠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1)生活锅炉: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安全阀、压力表未定期检验及失灵;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未按要求对容器进行定期保养。

控制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定期检验制度”;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保养制度。

(2)乙炔、氧气金属切割: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气瓶压力表未定期检验或失灵;气瓶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氧气、乙炔瓶达不到安全距离;输气管道破裂。

控制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定期检验制度”;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保养制度。

(3)起重机设备:购买不合格产品(设备);未进行定期检查;未按规定定期检验;安全防护装置不全;安全防护装置失灵;起重钢丝绳磨损超限未更换;直吊重物时重物下站人;超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控制措施:按照国家规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定期检验制度”;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保养制度;日常检查、保养钢丝绳;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4)重油燃烧设备(沥青砼拌和用):重油燃烧系统未定期检查维修;输油管道质量不合格;温度表不合格及失灵;重油质量不合格(闪点及燃点指标);设备操作不当。

控制措施:编制“定期检查检修制度”,并严格执行;购买合格的输油管道;购买合格的温度表并定期检查维修;进购质量合格的重油;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生活区域危险源:液化气瓶为不合格产品、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检查、维修;违章操作;购买劣质食品。

控制措施:加强进货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食品的购买管理及储藏管理。

需防范的重大安全事故:触电、机械伤害、有毒有害气体、爆炸、食物中毒、火灾事故等。

2.质量、工期风险及控制措施

工期风险主要体现为:原材料量大备料难度大;工程量大工期短,工期紧张,任务重,合同工期21个月,实际可施工时间约8个月左右。

工程质量风险主要为:SMA沥青玛蹄脂碎碎石的质量控制难度大。

措施:在备料方面,加快施工准备工作,为迅速展开材料进购创造条件,并征用足量面积的拌和场为大量材料储备打下坚实基础。加强与材料供应方的联系、沟通,协调,并全力配合其进行材料供应工作,确保在大干之前,完成计划数量的原材料采购工作,以确保施工不受到影响。

在工期方面:加大人员及设备投入,多点、平行施工作业,加强工期总体安排布局,合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优质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施工任务。

在质量方面:建立强有力质量保证体系,对SMA沥青玛蹄脂碎石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注意施工各环节的温度控制,温度不符要求的混合料坚决废弃。设专人进行碾压过程控制,避免过压造成的“铜钱油斑”现象及低温造成的集料压碎及压实度不够现象。

根据本标段特点,编制有可能发生的如触电、机械伤害、有毒有害气体、爆炸、食物中毒、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内容主要包括:

1)抢险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现场救援小组,包括现场物资组、抢险组、救护组、人员组、通讯组等。成员由项目部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等相关人员组成,项目部经理任指挥长、项目副经理担任副指挥长,其他各部室负责人任组员。

2)抢险范围:明确抢险的地理位置。

指挥长:负责人员、物资、设备、财力的统一指挥调度。掌握主要物资、设备、人员的配备情况;召集并主持必要的联合办公会议;接受上级命令、发布命令或通知;检查有关单位的预防、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物资组:负责物资储运发放工作。发现灾情立即上报,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发放。

人员组:负责人员组织协调工作。掌握单位的人员分布、变化情况;发现灾情立即上报,接到报告或指令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险。

救护组:负责应急过程中人员的施救、疏散工作。发现灾情立即上报,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并赶赴一线进行施救、疏散工作。

抢险组:负责应急过程中一线的抢险工作。发现灾情立即上报,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并赶赴一线进行抢险。

督促各标段加强对应急救援队员培训,提高救援队员的技能和应急反映能力,学会熟练掌握使用救援器材、设备,搞好器材、机械设备日常保养和维修,并进行实地演练。

第十一章其它应说明事项

1.信息化施工管理措施

推行项目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四环建设办公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求。配备相应的终端硬件设备,纳入建设单位统一接口,统一管理。按照招标人要求,坚持三报告制度,即进场报告、前期工作报告、周工作报告,遵守三同时标准即同时建设、同时开通、同时运用,稳步推进实施工作。

经理部以及各施工队均设专人进行信息管理工作,负责信息系统的建立、应用、管理及培训,负责记录数据工作,包括施工记录、各种照片、录象和视频会议等,并负责按发包人要求对需要的所有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交换,负责操作相关硬件设备和使用各种文档编辑、数据采集等软件,并且负责全经理部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专职信息管理人员经过相关机构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

按建设单位统一标准进行网络配置,提前自行做好局域网内综合布线,按要求汇接,按建设单位要求的设备清单配备相应设备,采用专用通道接入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全线统一网络,统一平台。

在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中预留信息系统接入条件,施工组织设计中纳入信息系统相关内容,将信息系统纳入作业工序管理。

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与建设单位各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分析、应用、共享,使数据集中统一化,成为建设单位的可用资源。按照发包人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承担运用主体责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各类管理软件组成的子系统的支持,如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以计划进度控制系统,费用控制系统,采购管理和材料控制系统,质量控制系统,项目财务系统,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等,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开展进程管理和现场控制,使之作为现场管理重要的基础技术管理手段和支撑,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对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施工技术的教育培训,便其明白信息化管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我们的施工管理水平,才有更先进的科技水平与生产力,企业未来才有立足之道。使其熟练掌握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的操作应用,切实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到实际施工中,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1)施工期间对工程质量的保障维护措施

积极配合发包人对项目产品质量缺陷的调查工作。如果调查结果属施工原因造成,我部将按合同规定要求限期整修,费用自理;如属其他原因,经理部仍将积极完成发包人批准进行的缺陷修复工作。

2)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质量的保障维护措施

在施工合同规定的工程缺陷责任期内,总承包部随时与发包人保持联系,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进行产品质量回访,广泛征求发包人的意见,并作好回访记录,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积极配合发包人对项目产品质量缺陷的调查工作。如果调查结果属施工原因造成,该施工项目经理部将按合同规定要求限期整修,费用自理;如属其他原因,经理部仍将积极完成发包人批准进行的缺陷修复工作。

缺陷责任期满后,及时报请发包人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和签发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

3.劳务用工及工资管理

4、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5、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CECS356-2013 高强箍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6、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

7、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8、附表五:总体平面布置

9、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四环快速路交通BT工程总包项目经理部

某市离心机生产厂房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书2011年10月28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