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流态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超流态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92.16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超流态灌注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如发现磨损超过10cm时,及时调换钻头。

6、钢筋笼加工和安装质量保证

某小区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1)钢筋进场时的质量保证

钢筋进场后,填报建筑材料进场报验表,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备案证,并用量测和观测的方法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同时按有关要求现场见证取样,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合格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2)钢筋加工制作时的质量保证

(3)下钢筋笼前要调直对中,吊直扶稳过程中,至少有两人运距离垂直双向控制指挥,严禁撞孔壁,钢筋笼靠自重沉入砼中应连续,如遇到下沉阻力过大时,要及时拔出重新插入,待钢筋笼下沉至露出地面小于1.0米时,方可在端部以带配重的振动器振动压入,并用水准仪控制桩顶标高。

(1)砼浇注时的质量保证

钻机钻孔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提钻高度不得大于20cm,然后开始泵入超流态砼,边压注边提钻杆,钻杆提升速度,要确保泵入砼体积大于钻杆上提体积量。在砼灌完后,发现有窜桩现象时,必须查明原因,然后原位钻孔泵入砼,其它相邻桩采取间隔施打方法施工。

桩身砼必须留置试件,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砼浇注充盈系数(实际灌注砼体积与设计桩身直径计算体积比),一般土质为1.1~1.2,软土为1.2~1.3。

一般浇注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0.5~0.8M,以使凿除桩顶的泛浆后的标高达到设计标高。

第四章、常见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1、偏桩问题多在开挖基槽和清理桩头时才被发现,如果桩位偏差超标,就得采取加大承台(或过梁)等措施进行处理,势必造成一定的浪费。如果能在施工中稍加注意就可避免。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桩尖准确对准桩位,用远方目测和线坠、水平尺调试法,使桅杆及钻杆确保垂直。

(2)若在杂填土中含有大块石,钻进时应及时挖除,防止块石将钻头挤偏。

(3)桩位放线后,要严格验线,施工时桩尖要绝对对准桩位。

造成桩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地层软弱缩径引起(局部的);二是因钻杆、钻头本身尺寸不够造成的(全桩)。此问题多在基桩低应变检测时才被发现。处理措施如下:

(1)在软弱部位灌注混凝土时,钻具提升速度减慢,确保充足的混凝土灌注量。

(2)发现钻杆、钻头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沿螺旋叶片外缘补焊钢筋,并对钻头进行修补,确保钻杆、钻头直径尺寸满足要求。

长螺旋钻机成孔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输土是否通畅,而钻具转速的高低对土块钻屑输送的快慢和输土消耗功率的大小都有较大影响,当钻进速度较低时钻头切屑下来的土块钻屑送到螺旋叶片上之后不能自动上升,只能被后面继续上来的土块钻屑推挤上移,在钻屑与螺旋面间产生较大摩擦阻力,消耗功率很大,当钻孔深度较大时,往往由于钻屑推挤阻塞形成“土塞”而不能继续钻进;当钻进速度较高时,每一个土块受其自身离心力所产生土块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而上升。发现进尺速度减慢后可采取如下措施:

(1)调整选择合适的钻具转速:在实际工作中应使钻具的实际转速为临界转速的1.2~1.3倍。临界转速即为钻具的临界角速度(钻屑沿螺旋叶片上升运动时的角速度),施工中只要采用中、高转速、低扭矩、少进刀的工艺,就可使螺旋叶片之间保持较大的空间,从而达到自动输土、钻进阻力小、成孔效率高的目的。

4、混凝土灌注中的堵管问题:堵管是混凝土灌注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通常在每个工程的开始阶段都会出现,严重的堵管还会导致多次爆管,既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影响了工程进度,又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处理措施为:

(1)适当调整配合比:为了提高混合料的和易性,最好在混凝土中适当调整水泥、粗骨料的用量比例,灌注通畅后再逐渐返回规定配合比的用量。

(2)适当增加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并严格控制坍落度。在发生堵管、爆管时可明显发现,堵管处的混凝土都发生了离析和泌水现象,在管路内水浮在粗骨料的前面,在泵压的作用下,水先流动,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剧增,这是坍落度大造成的堵管原因;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施工时坍落度必须控制在18~22cm之间,若混合料可泵性差,可适当掺入泵送剂。

(3)尽量避免大石块进入混凝土泵的料槽内。在搅拌机与泵槽间加设一个过滤筛,防止大块石及片石泵入管内造成堵管。

(4)增强钻头阀门的密封性:有些是厂家生产的钻头结构本身就不合理,有些是施工单位自行制作或改造的钻头,这些钻头底部的活门密封不严。在钻至具有承压水的粉细砂层中成桩时,承压水带着泥砂通过活门间隙进入钻杆心管,有时形成50cm的砂塞,泵入混合料后,砂塞堵住了钻头阀门,混合料无法下落,造成堵管;在高水头下,钻头阀门进水,使混合料离析,在钻头阀门处留下松散碎石,堵塞了阀门。

5、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窜孔问题

窜孔是指在灌注过程中相邻桩孔内的混凝土液面出现回升或回落的现象。发生窜孔的原因是桩间距过小,地层中存在饱和的粉细砂和淤泥质软土,地下水压力大,桩的长度大,成桩时间长等,处理措施为:

(1)跳打:即采用隔桩、隔排的跳打方式,待已打桩初凝后再施工另一根(排)相邻桩。

(2)对有可能窜孔的被加固地基,尽量采取大桩距的设计方案。

(3)改进钻头结构、提高钻进速度。

(4)在地层软弱部位停止提钻或降低提升速度,连续泵送混凝土料。对窜孔桩需通过低应变检测或静载试验确定桩身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

钻头阀门打不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当钻头阀门盖板采用内嵌式时,被砂粒及小卵石卡住,阀门无法开启;桩端土层透水性好、水头高,阀门外水土侧压力大。处理措施:

(1)改进阀门的结构形成,使阀门更加容易自动开启。

(2)设计时尽量避开或穿透透水性好的土层。

钢筋笼下放时不能顺利到位,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很多,原因复杂,有时钢筋笼太长,下到一半时卡在孔内,既下不去,又提不上来,被迫从孔口割断。用钻具重新钻孔。将钢筋笼提上来重新再灌,既影响了工效,又浪费了材料,增大了成本,因此下放钢筋笼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施工工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不少工程因下不去笼子,被迫退场。遇到上述情况首先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其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如果在下放过程中,钢筋笼软弱弯曲,在吊起途中弯曲弧度过大;在入孔后人工扭动时,出现开焊、散架现象,说明钢筋笼主筋细和根数不足,焊接、捆绑质量有问题,钢筋笼整体性差。此时应缩小加强筋间距并提高焊接质量。

(2)检测砼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实践证明塌落度是与下笼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塌落度大了,容易产生泌水、离析现象,在短时间内出现粗骨料下沉,水泥浆浮在上面。使钢筋笼下行阻力增大,导致钢笼不能到位;塌落度太小,仍然会增加下笼难度,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将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8~22cm。

(3)调整钢筋笼长度。工程实践证明设计全笼时一般很难下到孔底,一般以半笼或2/3笼为宜,笼底部有1~2m以上的空间,下笼时就很容易到。

(4)选用的振捣器功率要合适。钢筋笼下放到距孔口1~2m时,继续靠人工扭动,很难下到指定位置,要靠带护筒的振捣器下送到设计标高,一般,桩经400mm、桩长不超过10m的桩,选用1.8kW的振捣器即可满足要求;600mm桩径、桩长小于15m的基桩,选用2.2kW的振捣器为宜。

(5)检查钻头、钻杆直径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发现钻头、钻杆磨损严重,应及时补焊,在外缘镶固合金块,确保孔径及保护层满足要求。使钢筋笼与孔壁间有足够的空间,使钢筋笼顺利到位。

成孔结束后移机时孔口淤土很容易将孔口部分掩盖或改变了孔口形状,导致下笼时不能使钢筋笼与孔口同心,造成一面紧贴孔壁,一面远离孔壁,再加上钢筋笼对孔位时不垂直,导致下笼半途而废,被迫拔出重下,拔出的钢筋笼多数不能再用,这样既影响了工效,又增加了成本。处理措施为:

GB/T 18442.1-2019标准下载(1)对准孔位,确保钢筋笼与孔口同心,使钢筋笼垂直。

(2)使钢筋笼下端主筋有足够的收敛角,即将主筋下端都向中心弯曲5°~30°,使钢筋笼呈隐锥形,这样既减小了下放阻力又可防止主筋插入孔壁

(3)若发现孔壁有凸石出现,应及时处理掉。

9、钢筋笼标高不足问题

在施工中如果出现钢筋笼下沉或根本就下深了,导致顶部予留筋不能按设计图纸要求与上部承台或过梁连接,那么就必须进行接筋处理。导致工程不能一次性验收合格。预防、处理措施为:

(1)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并对前车进行仔细的技术交底。对桩顶标高不同的基桩用特殊标记进行区分,防止施工中被忽视。

TCECS 786-2020 混凝土3D打印技术规程.pdf(2)施工中必须有专人用水准仪负责检查、抽查钢筋笼的标高。

(3)对长度较大的半笼或2/3笼,笼顶应采取悬挂措施,防止因钢筋笼自重而下沉。

(4)若不采取悬挂措施,钢筋笼下放时,应有10~15cm的予沉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