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楼基坑支护降水方案(放坡 复合土钉墙)与施工组织设计

某综合楼基坑支护降水方案(放坡 复合土钉墙)与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10.78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综合楼基坑支护降水方案(放坡 复合土钉墙)与施工组织设计

6.2.3定位放线:按照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准确放出每个土钉孔位;

6.2.4成孔:采用人工洛阳铲或螺旋钻机(国产锚杆机)成孔,钻孔后进行清孔检查,对孔中出现的局部塌孔或松落土立即进行压浆处理,并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

6.2.5土钉主筋制作及安放:主筋按照设计长度下料,外端按照设计长度予留SY/T 5735-2019 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pdf,以便锚头施工,土钉主筋每2m焊对中支架,防止主筋偏离偏离土钉中心,安放主筋时,将注浆管与主筋捆绑一起,注浆管离孔底0.5m左右;

6.2.6造浆及注浆:采用搅拌机造浆,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注浆采用注浆泵,注浆时,将导管缓慢均匀拔出,但出浆口始终处于孔中浆体面之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够全部排除;

6.2.9养护:根据施工时期的气温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段养护,天冷时可采取表层覆盖养护;

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进行;工程质量保证达到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为保证该目标的实施,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手段以确保施工质量。

6.4土钉墙施工质量评定标准

6.5微型桩桩施工工艺

本工程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微型桩桩施工前应确保定位准确,桩排位于一条直线上,桩顶标高统一标准;其相关施工技术要求见有关规范,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本次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依据设计要求,通过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和邻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同步变形监测和基坑内外水位监测,指导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工程的正常施工,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道路、各类管道的安全和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根据监测工作数据分析,及时反馈信息,验证设计,并为作好信息化设计施工服务。

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基坑支护体系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

对周边建筑房屋等进行变形观测;

对基坑内、外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对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1974年;

《城市测量规范》,国家测绘局,1985年。

以仪器监测为主,目视测量为辅,多视点综合观测为原则,应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测斜仪、应力计等仪器,全面监测。

7.4工作量及工作要求

依据基坑平面布置情况,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布置水平位移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基坑隆起观测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确定。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精度等级为二等。

变形点每天观测1次,卸荷过大或天气突然变化或变形过大有可能出现险情时,每天观测2次,必要时24小时监测。

7.4.1基坑沉降监测

基坑沉降监测点,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基坑开挖前每天观测一次,连续进行10日,观察沉降情况,取得原始数据。开挖中靠近建筑物一侧每开挖一段进行一次观测。变化较大或出现突变时,视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混凝土底板浇完10日后,每2天观测一次。基坑支护完工后每3天观测一次。基坑回填结束后3天,结束观测。

7.4.2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临近建筑沉降监测应沿建筑物布置,一般不少于3个沉降监测点,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具体位置是建筑物靠近基坑一侧。

观测要求同基坑沉降观测。另外,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对建筑物裂缝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必要时照相、录像,并经三方签字认可。

7.4.3路面变形监测

对小区内道路布置变形监测点,对路面变形(水平、垂直位移)情况进行观测。路面变形监测点观测频率同基坑沉降观测点。

查明周边管道后,对基坑周围存在的管道应进行24小时观测,观测频率1次/小时。

7.4.5基准点的布设

依据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基准点距变形观测点距离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且不小于75m的要求,并保证通视。具体设置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基准点应在现场条件许可下尽可能远离震动设备。基准点应在埋设15日后方可开始使用。

仪器设站应避免在震动机械影响范围内,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观测应记录施工进展程度,建筑物裂缝等各种影响和反映沉降变化异常的情况。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反馈信息,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发出警报。

7.6观测精度及报警值要求

所有观测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测标定、归零,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视线距离≦15m,前后视距≦0.3m,视距累计差≦1.5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15√n(mm);裂缝观测使用游标卡尺或测缝,量测精度达0.5mm。

依据本施工方案前述设计方案及图纸,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

8.2主要施工技术参数

8.3、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分工

8.3.1机构:(见施工组织框图)

8.3.2人员编制与分工

本工程参加人员约25人,具体编制与分工如下:

质保部:编制2人,由任质安员,全面负责本次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合格后方能签字放行。

工程技术部:编制6人。本部负责施工过程的全面技术工作及施工现场的指挥调度以及生产工序环节的安排协调,包括测量放线、土锚成孔、杆体制作安放、挂网喷砼、土方开挖等工作的实施、检查和监督。

后勤综合部:编制5人,由负责。本部负责工程所需材料、配件、工具及生活用品的采购供应,负责办好职工食堂,调剂好职工生活,负责保卫工作。

财务部:编制1人,负责财会出纳、计划、成本核算、工资发放、办理内外结算等财务工作。

土钉成孔组:3个小队,编制共15人,设组长1人。负责土钉的成孔工作。

钢筋制安组:编制5人,负责钢筋的调直焊接、钢筋网片制安、锚杆杆体制作和废旧钢材的回收。

8.4、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8.4.1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保证在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后24小时内开工,计划土方开挖、土钉成孔、杆体安放、孔内注浆和坡面挂网喷砼连续进行。工期按照标书要求,随土方施工单位进度同步进行。

8.4.2工期保证措施

我公司为保证目标工期的实现,采取如下技术组织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A.安排好施工机械的检修工作,使机械运行状态良好。

B.提前选择好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施工过程中能保质保量地按时提供原材料。

C.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①对施工现场按总平面布置图严格规划,对生活区、各类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场地明确划分。②对各类材料提供合格证明。③提前对场地进行测量放样,埋好测量控制桩。④提前安装好水、电设施。

A.由于本基坑支护工程需要土方开挖施工配合,因此,协调好土方开挖与本工程的关系,使土方开挖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意图分层、分段的开挖的方法进行。

B.基坑的开挖、支护,各支护段统筹安排,减少停滞时间节约工期。

C.支护工作中,土钉、成孔、杆件、安装、注浆以及坡面挂网喷砼等工序要互相协作,各工序劳动力安排适当,保证不窝工。

D.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各子项工程的施工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及时安排每周工作的形象进度计划,施工员按周计划布置次日作业计划,发放各专业班组,作业安排计划要细,作到人人皆知,使大家工作目标明确并且赏罚分明,各专业班组实行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和耗用材料包产到组,超产给奖。

A.施工技术员、质检员全程指导、监控,在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员按照“交底”指导施工,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B.对于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由技术员及时向项目负责反映,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C.各班组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各道工序由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工作,避免返工。

D.现场设专职人员值班监测,对基坑、土钉、道路、建筑等进行定位复测,严密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确保信息化施工。

A.由项目经理全面监督工程进度,并与施工进度计划相比较,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施工员负责,每天向项目经理汇报施工进度情况及提出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B.项目经理部成员及各施工班组责任明确,相互协作配合施工,保证工序的连贯一致,严禁发生相互推诿现象。

C.各施工班组必须保证关键岗位专人负责,不得一人身兼数职,造成窝工。

9、施工机械设备及用水、用电计划

9.1拟投入本工程施工机械设备:

9.2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施工用水计划200m3/天,施工用电200KW。

工程施工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进行;工程质量保证达到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为保证该目标的实施,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A.所计划进场的各设备机具,确保其性能能满足该工程的质量要求;

B.对所计划进场的各设备机具,由机械管理员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其进场前状态良好;

C.提前准备充足施工中易损配件;

D.在施工过程中,工地安排有专职机械维修人员,对设备机具进行维护;

E.加强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要领的培训。

(2)材料及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A.水泥、钢材、砂、石料,与业主一起做好对供货商的考察,对其产品质量及满足要求予以确定,并签订供货合同;

B.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水泥钢材,要求每批具有出厂合格证。

C.做好对原材料及半成品的保护。混凝土及水泥浆保证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搅拌均匀。土钉、锚杆所用钢筋加工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制作,钢筋焊接保证达到焊接质量要求。

(3)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

A.对本工程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施工规程及验收规范,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的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控制参数进行施工。严格进行原材料等的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以预防为主,做好工前控制,对各工序的检测、计量工作做到有章可寻,有据可查;

B.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熟悉地质报告,了解设计意图原则及业主对本工程的要求,掌握施工图纸及其技术标准,要求责任到人,并书面形式保存技术底单;

C.测量放样工作由专职测量员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甲方书面校验的场内测量基准点进行控制坐标的建立。对本工程土钉定位,基坑坡顶、坡脚线定位。每排土钉定位以及土方开挖段及深度的确定;

D.土方开挖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开挖顺序和开挖深度应当与土钉施工相协调,避免乱开挖对土体造成不良影响;

E.土钉施工,应控制其入射角度、成孔孔径、成孔深度、清孔质量。杆件(钢筋)的长度及焊接质量、注浆压力、浆液配比、注浆的浆量等指标必须达到施工标准要求;

F.基坑放坡坡面的挂网喷砼,要求钢筋网的钢筋间距、长度等,应按照设计要求编制。喷砼要密实,喷砼厚度要不得小于设计标准。喷砼结束应采取洒水、遮盖等养护措施,防止干裂。对于喷砼质量不达标或面层出现裂缝等情况的,必须凿除重新喷砼,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G.变形监测作为本基坑支护工程信息法施工的重要信息来源,要求变形监测组人员,严格按照变形监测有关规程,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监测控制点,确定监测时间,并结合工程进度合理增减监测密度。要求每天的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对支护工程施工作出指导;

H.现场施工员、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负责人应认真做好施工记录、交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异常情况记录,并严格执行当班签字制度,以保证质量负责到人。

(4)施工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A.建立以工程质保部为首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实行责任制,层层负责,层层把关,达到全员控制,认真贯彻实施质量保证大纲(附后)各项规定;

B.建立项目质量监控体系,项目专职质量员行使控制检查、监督等职能,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C.建立质量责任制,对每道工序落实到人,施工质量与对应的施工人员责任、经济效益挂钩;

D.施工中认真接受甲方、监理及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对于提出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E.严格三检制度。施工前通过交底,使施工人员心中有数,明确质量目标;施工中通过监督,提高产品质量;施工后加强检查,对工程进行评价,不达目标者应返工;

F.针对制定的质量目标,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解决通病,攻克难关,提高施工质量。

(1)对已经施工完的边坡要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基坑周围砌筑必要的挡水墙,要求高出地面30cm,避免地面水流入基坑,冲刷边坡。基坑内做好排水工作,保证雨季排水通畅,不影响正常施工,更不因为排水不畅造成对基坑的危害;

(3)严格施工安全管理,现场用电安全作到参与者人人皆知,人人自律,严禁事故发生,并派专门安全人员巡视;

(4)用电设备作好防水处理,接地安全,定期检查,严防事故。

(5)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专人负责;

(6)施工材料确保安全,水泥应高码高垛,并应作好防潮,确保材料安全。

(7)施工人员一律佩带安全帽,作到处处安全第一。

1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现场施工标志清晰,制度上墙;

(3)材料堆放整齐,严禁乱堆乱放,影响现场文明;

(4)自觉遵守现场卫生管理制度,严禁乱拉乱尿的不文明行为发生;

(5)严禁乱用水电,无长流水,常明灯;

(6)临时设施完善GB/T 37751.33-2019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第3-3部分:具有连接外部未经处理铝导线的螺纹型接线端子和连接铜或铝导线的铝制螺纹型接线端子RCD的特殊要求,确保文明施工。

针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如下预案处理:

(1)雨季水位升高:鉴于雨季水位升高,必须进行现场排水降水,可在场地四角设置明排水井,实施明排抽水,地下水位明显升高时,可安排采取轻型井点临时降水措施处理。

(2)周边建筑变形超过警戒值:当监测发现周边建构筑物临近变形警戒值时,应及时分析变形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扩大变形,对围墙变形可临时采用搭设脚手架支撑,对建筑变形可采取备用麻袋装土堆载,并查明变形原因后及时处理。

(3)支护结构顶部变形位移过大:备用钢管,当发现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用打入式钢管进行加固既有建筑钢结构改造技术规程.pdf,并进行注浆处理;

(4)基坑壁局部漏水:应迅速查明漏水位置和原因,若应局部积水,可采取引渗明排处理,若出现周边管道渗水,应及时处理并加强局部支护结构,可采取打入花管加固;

(5)临时设施完善,确保文明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