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施工方案

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6.90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施工方案

10.800平台做法:1:2防水砂浆20厚(内掺3%防水剂,找坡0.5%)

顶棚做法:刷(喷)涂料

5厚1:2.5水泥砂浆抹面

5厚1:3水泥砂浆打底

T/CECS G:D66-01-2019 公路波纹钢涵洞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刷素水泥浆一道(内掺6~10%107胶)

7.7.2本工程门为木门,窗为塑钢窗。木门均涂一底二面调和漆,室外为板栗色室内为米黄色。塑钢窗为银白色框料,5mm厚白玻璃。。门窗安装采用后塞法施工。门窗安装前检查门窗预留洞口,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改正。并仔细核对门窗类型、开启方向和位置等。门窗安装时先用木楔临时固定门窗,待校正完门窗的垂直度、位置等后在将其钉在木砖上或打膨胀螺丝最终固定。最后填塞门窗洞口的缝隙,完成安装。

7.7.3墙面抹灰开始前先清理干净基层,对混凝土面凸出过多的要剔除,凹进过多的要预先用1:3水泥砂浆修补抹平。砖墙面处浇水湿润(冬期施工不得浇水湿砖)后即可抹灰,混凝土面处要用掺8~10%107胶的素水泥浆涂刷一道后再抹灰。

内外墙抹灰前要打灰饼,灰饼间距1500mm×1500mm,大面积抹灰时按灰饼分层抹灰并用长2米的铝合金刮尺刮平。内墙抹灰分层由上而下开始抹灰,先抹好顶棚后再抹墙面。外墙抹灰由顶向下逐步退行施工。内外墙抹灰时注意安排每日工作量,将抹灰接茬留在分格缝处或窗台、边角处,不允许随意留茬。抹灰留茬必须切平直,不允许留花茬。

抹灰施工前对各施工班组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必须让具体操作者明确做法和要求。抹灰工程施工时配备专门抹灰施工质量专职检查员,对每个班组施工的每处抹灰面进行同步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处理,避免造成返工浪费。

外墙分格缝滴水线在外墙抹灰时用15mm宽黑色塑料条(分格条)和10mm宽黑色塑料条(滴水线)在抹罩面灰时安装。外墙涂料施工时前先刮腻子并用砂纸打磨,在第一遍涂料刷完后先干燥24小时然后才能上第二遍涂料。外墙涂料施工完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可以拆除装饰脚手架。

7.7.4地面施工前用小剁斧清理干净地面基层混凝土上的的浮浆及松动的混凝土骨料、洒落的砂浆等,对过高的地方剔除至符合要求。根据设计标高和坡向打好标高灰饼,根据灰饼严格控制地面标高及坡向。地面施工完后要及时养护,以免产生砂浆地面空鼓开裂等现象。

水磨石地面施工时产生的废水必须有组织的排放。在工区西侧设置一沉淀池(3000mm×3000mm×1500mm),磨光时产生的废水经过沉淀后排入厂区的排水系统。水磨石磨光至少三遍,第一遍选用60~90号金刚石磨石磨光,第二遍选用90~120号金刚石磨石磨光,第三遍选用180~240号金刚石磨石磨光,磨至表面石子粒粒显露,平整光滑,无砂眼细孔,用水冲洗后干净后涂抹草酸溶液一遍。最后打腊上光。

7.7.5附一般抹灰工程允许偏差(mm):

水磨石地面施工允许偏差(mm):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允许偏差(mm):

7.8建筑屋面分项工程:1:2水泥砂浆找平压实赶光

7.9各分项工程冬雨季施工另行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塔下水池施工是本工程的一个关键施工工序,在次将其单独列为一个分项。

7.10.1塔下水池钢筋施工

材料要求:用于水池结构实体的钢筋应有完整的出厂质量证明资料(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并和钢筋焊接件同样要求工地现场取样送检做钢筋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前首先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复试报告等是否满足工程要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图纸和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为四级抗震,6度设防要求。用于结构的一级钢筋末端应做135度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为10d(d为钢筋直径,当10d小于75mm时取75mm)。有拉钩要求的拉筋应紧靠水平钢筋并钩住箍筋同时用绑扎铁丝绑扎牢固。一级钢筋采用机械方式调直时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二级钢筋的加工采用机械切断、冷弯,不允许采用热加工。冬期施工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二级钢筋的加工不允许负温冷弯,以防钢筋发生脆断。

钢筋安装的操作顺序:清理操作面-→画钢筋位置线-→绑扎底板及梁钢筋-→绑扎池壁钢筋

塔下水池壁板厚300mm高2000mm,底板梁高1200mm,池壁配筋为内外双层钢筋。首先绑扎底板梁钢筋,绑扎前首先清理梁模板。底板梁钢筋绑扎完成后绑扎池底钢筋,根据划线位置先摆放下层钢筋。外围两排钢筋的交点处应全部绑扎,中间部位可以梅花绑扎。下层筋绑扎完毕后按600mm的间距安放“”形铁马,然后绑扎底板上层钢筋。上下层钢筋有接头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池壁钢筋与底板钢筋的搭接要求绑扎牢固,必要时可以使用电焊焊接。冷却塔框架柱的钢筋通过池底锚固在下部梁柱交接处。绑扎池壁钢筋时每隔2~3米绑扎一根立筋,并按图示位置绑扎中间和顶端的两道水平筋做为固定钢筋。然后分别在立筋和水平筋上画出水平钢筋及立筋的位置,再根据此位置绑扎立筋和水平筋。池壁钢筋的转角处要求逐点绑扎,其它区域可以梅花形绑扎,但是绑扎一定要牢固。两侧和上下层钢筋应对称绑扎,以防钢筋扭曲变形。钢筋的搭接和锚固应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为保证池壁两侧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向内侧挤压,在池壁内外层钢筋中间设Φ12的“S”型拉筋,并用绑扎铁丝与池壁钢筋绑扎牢固或使用电焊点焊固定,“S”型钢筋间距600mm×600mm并以梅花形布设。为防止因钢筋锈蚀引起池壁渗漏,要求严格控制池底、池壁钢筋的保护层,不允许发生钢筋偏位、露筋等现象。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将钢筋保护层用垫块固定牢固。池壁垫块采用1:2水泥砂浆预制,垫块的尺寸为50mm×50mm×30mm(长×宽×高)。垫块按1000mm的间距梅花形布置。

7.10.2塔下水池模板施工

材料要求:用于支设塔下水池的模板应平整、光洁、无翘曲变形、支设前在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上涂刷一道隔离剂(或脱模剂)。镶补的木模厚度不宜小于25mm,同时木模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做刨光。

支模承重架搭设要求:1~12/A~C(F~H)轴塔下水池底板以下部分脚手架支设在一层板面上。立杆间距900mm,步距1200mm。1~12/C~E(H~K)轴塔下水池底板以下部分立杆间距600mm,步距1200mm。此部分的脚手架利用一层板下脚手架搭设。首先将原有脚手架接长至塔下水池板底,然后在原脚手架每两根立杆中间加设一根立杆。一层板有梁的部分后加的立杆要支设在混凝土梁面上,其他部分直接支设在底部的厚木板上。厚木板下的基础回填土应平整坚实。立杆的根部使用楔形木塞抵紧,并用铁钉将木楔和厚木板钉在一起。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一旦发现脚手架有下沉的征兆要及时加固将木楔抵紧。检查方法是施工前先在梁底脚手架的立杆上使用水准仪抄平,用红油漆标出同一水平面的标高,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依红油漆所标记的同一水平面标高拉线检查。如拉线检查发现红油漆所标记的标高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说明脚手架没有下沉;如发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脚手架发生了下沉,应采取补救措施加固脚手架。可以加设立杆或加设“八”字撑、剪刀撑等。

水池模板主要使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支设,模板的拼缝要紧密,板底销子要扣紧防止漏浆。侧壁模板在模板缝内加5后海绵条用于防止漏浆。相邻两块模板的接头部位的销子要满扣,其他部位的销子要隔一扣一。模板的背楞钢管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水平钢管的间距不宜大于900mm。为保持水池壁板混凝土的成型,在支模时使用对拉扁铁控制模板的间距。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在塔下水池壁板内的对拉扁铁应加设止水片以防止渗水。止水片使用3mm厚100mm宽的等边钢板制作,钢板中间使用气焊开口然后使用电焊将扁铁与钢板焊接在一起。钢板应焊接在对拉扁铁的中间部位,扁铁与钢板的焊缝应满焊。每根对拉扁铁在使用前都要经过检查,确保焊缝饱满、密实、无缝。

7.10.3塔下水池混凝土施工

材料要求:A、水泥使用强度不低于32.5兆帕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粗骨料使用10~30的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C、细骨料使用水洗中粗黄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D、外加剂使用UEA高效膨胀剂,添加量为10%~12%(等量代替水泥使用)

配合比要求:水池混凝土为P6级抗渗混凝土,配合比油专业试验室配制。为防止混凝土内水隙渗水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求控制在80~100之间为宜,水灰比要小

混凝土的浇注:塔下水池混凝土分两次浇筑,首先浇筑至池壁底口上300mm高的位置,然后二次浇筑其余部分的混凝土。为避免施工缝渗漏,水池地板(壁板)加强带混凝土使用QTZ40型塔吊与带外混凝土同时浇注,不留后浇带。为便要塔下水池混凝土施工,在池壁底口上300mm高的位置通长设置水平施工缝一道。施工缝内加设橡胶止水带一道,止水带宽不宜小于300mm,接口处使用电动吹风焊接头。止水带分别埋入两次混凝土内150mm。浇筑壁板混凝土前应将止水带处清理干净。为保证止水带位置准确,使用“F”字形钢筋支撑加固,支撑每隔600mm设置一道。不得将支撑朝向一边,应间隔对反放置。因本工程的水池位于地面上部,为保证水池不发生渗漏必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首先保证埋入塔下水池混凝土中的所有构件(包括预埋套管、钢板及保持模板成型的对拉扁铁等)的预埋满足池水不渗不漏的要求,否则必须重新预埋。安装附属设备的预留孔应事先留出,不得事后敲凿混凝土开孔。水池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混凝土的搅拌应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一分钟,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水池混凝土的骨料级配要好,并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不得采用片状或针状碎石,细骨料采用水洗中粗黄砂。水泥采用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现场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水灰比不得大于0.55。由于混凝土的浇筑量较大,具体施工时要分层循环浇筑水池的混凝土。现场施工工长要严格把关,控制好前后两层混凝土的接茬,不允许出现冷缝。后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捣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求及时覆盖养护,不得将混凝土暴露在外,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天,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的湿润。水池混凝土浇筑时要求环境温度不得低于摄氏5度,否则不能进行水池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注至壁板底口上300mm高处时,首先校正止水带的位置,保证将止水带下150mm宽打入混凝土内,并与混凝土接触密实。然后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使用木抹子拍实压平。壁板支模前先清理干净施工缝内及止水带上附着的混凝土皮子并将松动的混凝土骨料剔除,然后支设单边模板,单边模板支设完成后将施工缝内冲洗干净再支设另一边的模板。用于支设壁板的模板必须事先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脱模剂)一道。浇注池壁混凝土时首先使用同配比的水泥砂浆接茬,接茬砂浆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

7.10.4塔下水池闭水试验

塔下水池的闭水试验根据国标图集96S833的规定进行。闭水试验前首先将埋入混凝土内的对拉扁铁的两个端头割除。具体办法是先用小锤钢錾沿扁铁的根部100mm宽的范围内向池壁内凿入30mm深,然后使用气焊将扁铁沿根部割除。再用小锤钢錾将割除扁铁时产生的铁渣剔除后使用掺有防水剂的1:2水泥砂浆(内掺8%~10%的ACD或UEA膨胀剂)抹平压实。待修补处的水泥砂浆达到强度后进行闭水试验。充水前首先用红油漆在池壁四个拐角将池壁沿高度方向等分为三段。充水分三次完成,每次充水三分之一深,每次充水完成后稳定二天以观察和测定水池的渗漏情况。标准是扣除进出水管道等构件的渗漏因素,24小时渗漏率应小于1/1000。如发现水位下降超过充水高度的1/1000时应标记出渗漏部位待试验完成后根据渗漏部位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办法。为提高塔下水池的不透水性,在闭水试验完成后水池内壁使用1:2防水砂浆抹面20mm厚。抹灰应分层紧密连续施工,每层的接缝需上下左右错开,并应避开混凝土的施工缝位置。闭水试验时应考虑水分的蒸发,以避免造成计算误差。

8.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施工技术、安全规范、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范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建筑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9.质量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

9.1.1质量方针:着想用户,交满意工程。服务第一,让用户满意。

9.1.2质量目标:合格

9.1.3质量目标分解:建筑工程合格率100%

9.1.4本工程关键施工工序控制点列表

主体结构施工脚手架施工(搭、拆)

结构装修外双排架、内满堂架施工(搭、拆)

9.2.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表附后。严格要求班组做好班组自检并填写班组自检记录。严格执行“三检制”、“三工序”制度和工序交接制度。

9.2.4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员及施工班组就审批过的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对施工员、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做到班前预控,班中跟踪检查,确保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规范规程及方案、交底施工。

9.2.5技术人员做好质量保证资料的收集检查工作,对无质保资料或质保资料不合格的工程材料责成设材部门令其退场。

9.2.6建立健全的材料进场检验检查程序,保证进场工程材料的质量。

9.2.7所有原材料及焊接件等的取样送检均在监理或业主的监督下进行。

9.2.8及时进行计量器具如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的检测校验,保证所有均在有效使用期内。

9.2.9制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见第10项。

9.2.10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到分部分项,将相应的质量目标责任到人,并将指标与实施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10.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1通病:塌方、基坑积水

10.1.2防治措施:基坑内设排水沟及时抽走坑中积水,防止坑顶附近震动荷载的存在。

10.2.1通病:钢筋下料长度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绑扎间距不准、钢筋偏位、钢筋保护层不准

10.2.2防治措施:钢筋料表计算及接头长度位置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下料严格按料表施工,钢筋绑扎时严格按设计位置画线绑扎,杜绝随意操作。按设计规范要求制作标准垫块,对不符合要求的垫块严禁使用,同时保证每处钢筋保护层符合要求,已施工完钢筋严禁踩踏。砼施工时派专人看护钢筋,发生偏位马上纠正。

10.3模板、混凝土工程

10.3.1通病:梁柱接头缺陷、截面尺寸偏差、胀模、蜂窝、麻面、漏筋、过振、漏振

10.3.2防治措施:模板施工前要选模,选择平整未变形的模板施工。承台与地梁接头处及其他不符合定型钢模板模数处采用与钢模同宽的55厚木板根据该处实际尺寸裁割镶补,准确下料,木模与混凝土面接触处刨光。钢模板面涂刷隔离剂,木模混凝土浇筑前浇水充分湿润。钢模施工时背面U形销满扣,防止模板间的缝隙过大,防止漏浆和控制截面尺寸,板底钢模板缝隙处用50宽胶带纸贴缝。柱模板支社时柱角模缝内夹5厚海绵条。模板设置足够的支撑,防止胀模、下沉。漏斗顶2.3m梁、漏斗模板施工时设对拉扁铁、马凳控制截面。混凝土浇筑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严禁漏振和过振,混凝土振捣时控制振动棒间距在400左右,振捣至表面不明显下沉并泛出气泡即止。施工缝处清理干净浮浆和松动的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后在下次混凝土浇筑前刷素水泥浆再用灰浆比的沙浆接茬。

10.4.1砂浆饱满度差。

原因分析: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困难,砖与砂浆层粘结差。干砖上墙,砂浆早期脱水,与砖粘结差。铺灰过长,砌筑速度慢,砂浆中的水份被底砖吸收,粘结差。

预防措施:善砂浆和易性,使用混合砂浆的现场塑化材料应经常浇水湿润,应有防曝晒、防风干结硬的措施。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不得不经试验随意更换材料,要保证砂浆搅拌时间。不准使用未经处理的桶底砂浆或隔日砂浆,尽量做到随拌随用。推行“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三一砌砖法,不准采用推尺铺灰法或摆砖砌法。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每砌完一步架砖都应进行竖缝的刮缝和塞缝,以减少外墙渗漏点,提高砌体强度。

10.4.2混水墙通缝。

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组砌方法错误造成的。

预防措施: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组砌方法。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上下皮砖竖缝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四分之一砖长,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10.5水泥砂浆地面层

10.5.1地面面层不规则裂缝

原因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混掺使用,凝结硬化的时间及体积收缩量不同而造成面层裂缝。砂子粒度过细,引起拌和物泌水,或含泥量过大,使拌和物的强度低,也容易引起面层的收缩裂缝。水泥砂浆的水灰比过大,砂浆稠度大或搅拌不均匀,造成砂浆离析,抗拉强度低,影响砂浆与基层间的粘结,也容易使地面面层出现裂缝。面层做好后养护不及时或不养护,产生收缩裂缝。

预防措施:须重视原材料质量。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过期的、受潮的,或者安定性差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宜用粗中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水泥砂浆应严格控制用水量,砂浆稠度应不大于3.5cm,并搅拌均匀。砂浆终凝后,应立即用湿草袋等覆盖养护,防止表面水份迅速蒸发产生收缩裂缝。刮风天气施工水泥砂浆地面时,应把门窗、洞口遮挡好,避免地面直接受风吹。

原因分析:水泥砂浆拌和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表面强度低,不耐磨。层压光时间没掌握好。面层施工结束后,在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情况下就过早行走和使用,或进行工种交叉施工,造成面层表面损坏。拌合物原料不合要求。水泥标号低,或使用过期的、受潮结块的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强度和耐磨性能。砂子粒度过细,拌合时用水量大。

预防措施:格控制水灰化,水泥砂浆的稠度不应大于3.5cm,并搅拌均匀。掌握好面层压光时间,水泥砂浆地面的抹压工作应控制在水泥初凝到终凝之间。水泥砂浆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室内粉刷完工后进行施工,以免对面层产生损坏和污染。水泥应优选早期强度较高、水化热高和凝结硬化过程中干缩值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应低于325号,安定性要好。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严禁使用。砂子宜用粗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原因分析:地漏标高超出地坪,形成倒泛水,使地面积水;过地面管道未做套管或管高度没有超出地面;穿过地面管道及地漏四周缝隙未嵌实仍有缝隙存在。

10.6.1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未加拉结钢筋,沿交接处出现裂缝。基层处理不当或未清理干净。基层浇水不足,抹灰砂浆脱水快,影响粘结力。原材料质量不好。砂浆配制不好,使用不当。

预防措施:体与混凝土交接处未加拉结钢筋的,可按规范要求按间距补加。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油漆隔离剂等,均应在抹灰前清除干净。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水泥、砂、外渗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强度及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细砂和特细砂。严格控制级配比。抹灰砂浆必须与基层粘结牢固,必要时可在砂浆中掺入107胶等胶结材料,以提高抹灰浆的粘结强度。当抹灰基层不平整时,中层抹灰应分层抹平,每层抹灰厚度应控制7~10mm。

10.6.2砼顶板抹灰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基层的脱膜剂、油漆、油污等清理不干净。基层光滑,在抹灰前未作处理。抹灰前对基层浇水不透。板底座灰砂浆配比不当,楼板与底层砂浆粘结不牢,产生空鼓、裂缝。

预防措施:扫板底基层。板底有蜂窝麻面等情况,在抹灰前应用1:2水泥砂浆修补。板底喷水湿润,常温下在抹灰前1d进行,抹灰时再洒水一遍。

10.7屋面工程:空鼓

11.环保、职业安全健康措施

11.1环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

零事故,无伤害,杜绝污水、粉尘超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100%。

11.2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和完善的环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贯彻我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分公司设置安全部,设安全经理,专业公司设专职安全员,每日跟班巡回检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落实现场安全责任制,使现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对进场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及三级安全教育,学习环保、职业安全健康手册及程序文件,教育职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配合中的协调意识。。

各班组应有不脱岗的安全监督员,进行自我监督。每周一、三、五早上班前召开安全会议。全体施工人员列队参加,由项目队长主持,安全员主讲。每日班前班组长在班组内召开安全快会,明确当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中的风险并明确应对措施。班组长要做好安全日记。技术人员在每项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没有安全交底的工作不得施工。

经常进行环保、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并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

11.3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施工危险区域设置“禁入”等警示标志;在事故容易多发区域,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牌;在电气控制设备和触电危险区域设置警示;在夜间设置危险区域,不准进入。

用电作业、机械作业等必须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各种脚手架验收使用措施:施工用支撑脚手搭设、拆除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脚手架立杆下垫木板,脚手架外满挂安全绿网,“五口、五临边”处必须绑安全护拦并挂牢安全绿网。结构孔洞较小区域使用木板等材料封堵;较大的孔洞区域使用安全兜网封闭,若高度超出6米以上应加挂双层兜网。施工用脚手架必须经项目部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严禁附意拆除或变动脚手架拉结杆及其它部位扣件。架子拆除时要设安全区,设立安全围栏并挂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架区内,项目队应指定专人负责看护。对于大型脚手架拆除时,项目队安全员或专业工长应旁站监护。

机械电动设备的操作规程:各种机械、电动设备均设安全操作规程牌并挂在附近,且严格执行,电动设备必须做防雨棚且接零接地。各种施工机械必须派专人操作,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施工机械在确认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安全可靠时,方准操作;严禁超载;作业时,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号,遇中途停电时,应立即拉开闸刀,并将吊物放下。施工用索具及吊具等应经常检查,对不符合使用安全要求的及时更换。

在切断机的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手与刀口的距离不得少于15cm;非操作人员不得在钢筋摆动范围和切刀附近停留。在使用钢筋弯曲机时,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站人。各种机械电动设备专人保养、定期检查,严禁带病作业。

消防设施及易燃品堆放:木材加工、材料库、办公室等重点消防区设足够灭火器,且定期更换药液。油库等区内严禁烟火。对职工加强消防教育增强消防意识。木材加工区应单独选定,且及时清理碎木、锯屑。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单独堆放。

用电安全:施工用电实行“三相五线”三级配电级保护,末端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施工用临时电线或电缆必须架空或套管埋入土中深度不小于0.6m,穿越道路等易受损伤场所时,须另加保护套管,架空敷设时应采用电杆绝缘固定,并须覆盖硬质保护层。配电盘应有防雨措施,配电箱应上锁,专人管理,严禁私接乱拉电线。施工用电应按规定在总配电箱及用电末端安装合格漏电保护器,每级配电保护零线应接地。对所有用电器械、电线要求经常检查,对有破损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及时更换,否则严禁使用。所有输电线应与钢筋、钢管、钢模板等绝缘;水下作业配绝缘胶靴,且检查线路是否有损。夜间施工现场施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照明,危险、潮湿场所及手持照明灯具必须使用安全电压。施工用电应严格管理,建立日常检查与维护制度,并认真实施。

氧气瓶、乙炔瓶保管:氧气瓶、乙炔瓶分开安放,保证安全距离不小于10m,指派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堆放地点设遮阳棚,严禁曝晒。为防止烈日曝晒,现场使用时也要求临时覆盖。

土方坡稳定:开挖及基础施工时,随时检查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抽走基坑中积水。

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做到落手清,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每日下班前对施工区进行清扫。

未尽事宜参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执行。

11.4环境健康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因素:现场和道路的清洁、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烟尘、污水处理、有毒、有害物体处理

现场环境健康管理措施:

职工环境健康教育:在每周安全例全上对全体职工进行环境健康教育,要求做到环境健康人人有责,并对违反环境健康制度的班组及个人进行处罚。建立环境健康保护体系。

现场环境健康责任制:现场环境健康实行责任制,总责任人为项目队长,现场施工区、后台、材料库及办公区环境健康责任人,钢筋加工场地施工区责任人为施工工长,后台责任人为实验员,材料库责任人为材料负责人,钢筋加工场地责任人为钢筋工长,办公区责任人为劳资员,制作责任制标识牌,分区挂牌明示。

工程开工根据现场承建物、临设及附道下水的布置对现场的排水、用水进行总体规划,设置排水沟。

现场落地砼、砂浆:现场洒落的砼、砂浆及时清理,回收利用,实行班组责任制,对违反的班组、个人进行处罚。

搅拌站环境健康:后台污水处理采用沉淀沉清法,后台砌污水沉淀池两个,污水经过二次沉淀沉清后排入现场排水沟,沉淀物定期清除。后台场地安排专人每日清理,保证后台场地清洁。

噪音控制:对产生较大噪音的电锯、砼搅拌、砼振动机械,此类工作尽量安排在白天上班时间完成。

在现场搭建临时厕所,要求大小便入厕,严禁随地大小便。

有毒有害物控制:现场熬制沥青,配制冷底子油处设置在场区下风口无人空旷处。现场严禁焚烧纸屑、包装箱、塑料袋及其它有害有机物。

11.5危险分析和控制措施及主要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表(附后)。

12.1施工机具及周转材料计划(附后)

12.2施工进度计划(附后)

房建施工组织设计12.3主要劳动力需求计划(表中数据为施工高峰期人数)

12.4.1对全体人员进行成本意识教育,提高成本意识。

12.4.2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尽量减少现场重复用工,减少人工费支出。

12.4.3严格材料管理,采用限额领料和借用制,减少材料浪费和丢失。

12.4.4加强现场保卫管理某电站配套水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材料丢失。

12.4.5实行项目核算,将项目盈亏与管理人员收入与相挂钩。

12.4.6现场技术员应积极办理经济、技术签证,准确掌握成本变化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